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1

关键词:学校体育;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90-03

1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因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不安,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法律纠纷等问题,也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降低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如何降低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不良影响?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外的风险管理理念,从风险管理的层面来做深层次的分析,寻求学校体育潜在风险的应对策略,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风险理论及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最初应用于经济领域的风险理论,如今已在很多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险在英文中常用“risk”表示,是指“影响目标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是危险转变成灾难的可能性”。[1]风险理论认为风险无处不在,它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形式出现,但通过对事物风险性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人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规避或减轻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2]风险管理是风险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美国学者威廉姆斯等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从中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风险识别、衡量及运用风险控制手段与措施的一个过程,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组织的风险承受之内,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从这一定义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是指“为了合理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识别、衡量学校体育中的风险,并采取可行的控制风险的手段与措施,使风险的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过程”。

学校是我国人才较为密集的地方,聚焦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及国家的潜在人才,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所在。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牵动社会各阶层和千家万户的心。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死亡的第一原因,而因学校体育活动引起的就约占60%,并有逐年上升之势,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法律纠纷不仅给当事人本身及家人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也给学校、体育教师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使很多学校和体育教师因惧怕风险,主动放弃了一些很有实效但存在较大风险的运动项目,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学校体育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关乎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关乎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大事。

3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要求紧密联系,决定着一个单位或组织在活动中对风险的容忍度。风险管理部门在识别风险、管理风险之前,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目标通常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指总体上单位或组织应达到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到学校体育中,不仅是为了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为了体育教师能安全、有效的进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而服务。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细化,如减少事故10%、提高风险意识之类。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具体目标是:1)尽量减少 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受伤的可能性;2)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3)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风险的发生;4)当意外事故不幸发生时,应及时做好正确的应对策略,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4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

借鉴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将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4个主要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以及顺利实施这4个主要步骤的相关要素(风险管理背景、目标确定、内部控制)(如图1):

4.1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四个主要步骤

第1步: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是指风险主体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3]。风险识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了解“有哪些风险”和掌握“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风险”。学校体育中的风险主要包含人为的风 险、场馆器材的风险和自然环境的风险三类(如表1)。

第2步: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资料用定量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分析,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风险可能发生在哪个方面,哪个阶段;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即发生概率的大小;3)风险发生后所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及损失分析;4)风险发生的可控性分析,即分析哪些风险是可控的,并在之前就能采取解决措施。

第3步:风险应对(risktreatment)。是指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学校体育的执行者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和手段,来避免、减少、消除风险事件的发生机会、概率或将风险发生后所引起的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主要是“采取什么措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4步:风险监控(riskdomination)。是指对整个学校体育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控制和检查,并在必要时做出修正,以使整个系统、过程能有计划完成的过程,主要是“是否按计划执行”的过程。

4.2学校体育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相关要素

除以上几个主要步骤之外,关乎学校体育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其它几个相关要素主要有风险管理背景、目标确定和内部控制。其中,风险管理背景是指影响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各个因素,这个影响因素即包括学校体育内部的也包括学校体育外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实施所必须达到的各种专业要求;2)识别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方面所涉及到的共同参与者;3)确定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实施的关键因素及具体的管理组织机构的构成。目标确定是指确定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即实现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并使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将风险降到最低。内部控制是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所选定的风险应对措施能够按计划、有效地执行。

5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的应对策略主要有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等。除应将降低风险应用于整个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外,针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所引起的后果严重程度,还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表2)。

5.1回避风险

当学校体育中有些练习项目或事件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且如果发生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时,此时主动放弃这些练习项目或事件的做法就称为回避风险,它是最简单可行的、但又是很消极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种应对策略虽然回避了可能产生的风险,但在回避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利益的可能性,所以在采取这种应对策略之前,应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也应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有足够把握。例如果个别学生有特殊疾病或身体不适时,依据情况应禁止其参与某些运动;如遇非常恶劣的天气,为了避免风险,一般应停止室外的体育课;某些场地和器材由于缺乏维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又没有资金来改善场地,也可考虑停止相关的运动项目,以回避风险;如果游泳池没有达到安全和卫生标准,水质浑浊而得不到清理,也应考虑停止此练习等。

5.2降低风险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当某些风险无法消除或回避时,事前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轻不良后果的应对策略,它是一种较为积极的风险应对策略,适用于高发生率,所造成的后果却不严重的某些活动或事件,是学校体育活动中应用最广、涉及面最宽的,最普遍、有效的应对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降低学校体育中的潜在风险:体育场馆、运动器械、教师、学生和自然环境。例定期检查体育场馆的通风设备、保证地板干净;保证游泳池的水质干净、卫生;游泳馆内设有足够的急救人员、设备和用品;重大运动设备质量合格的保证、安装稳固的保证;定期检测运动设备、器械,保证其无缺陷、无安全隐患;定期对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急救知识、技能进行培训;给教师提供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以保证其心理情绪的稳定;教师应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的科学、严谨;对学生进行健康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要点练习、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在课余结伴练习;教会学生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气温较高时,应注意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碰到风雨天气时,应及时更改教学地点和教学内容等。

5.3转移风险

是指学校体育管理部门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或将损失降低到最低,借用合同或协议,有意识地将可能产生的财务损失后果转移到第三方的风险处理方法,其本身并不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针对低发生率、高危险性的潜在意外或伤害,转移风险是最佳的应对策略。转移风险最常见的方法是购买保险,这样当事故发生时,就可将风险的大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例学校给相关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所购买的意外身故保险、意外医疗保险、伤残保险等;涉及学校自身过失与过错的学校责任保险;财产损失保险等。此外,还有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是设立体育事故专项基金,这种专项基金可以是某一所学校、某几所学校,也可以是某市、某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一起所设立。资金来源可以是在读学生,也可以是学校的专项资金,更可以是两者的结合。目前国内高考体育加试的临时性损伤治疗便是属于这种应对策略,这种应对策略的成本低,方便有效,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和取得基金运用收益。但有时会因体育风险数量的增多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体育风险的功效,当体育风险发生时,导致财务调度上的困难而失去作用[4]。因此,在运用时应充分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所造成的损害程度。

5.4接受风险

也称风险自留。是指在学生体育活动中,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一部分留给学校或活动组织者自己承担。这种应对策略适用于某些不能防范、不能回避,且发生概率及伤害严重性小的潜在风险。例不小跌倒所造成的皮肤擦伤流血;在校内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关节扭伤;小器械的丢失与消耗所引起的财产损失等,都是采取这种措施来应对。

6结论

6.1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为了能达到其健康的发展,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为了体育教师能安全的进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而服务。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2

【关键词】建筑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建筑业兴起,各建筑公司盈利良好,但风险还是存在的,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是减少企业损失,确保企业利润的重要措施。

二、建筑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切实有效的减少项目风险。

1.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和决策层的决策质量。开发商或承包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依据风险的规律性,针对不同的开发方案分析项目存在的可能风险,根据开发者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适应自身条件的风险方案,提高决策质量。

2.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直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开发商或承包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准确地估计评价可能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对策,当项目实施时若风险来临则能够准确应对,降低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3.风险管理与企业生存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企业想要生存就要参与竞争。竞争的条件是什么?是企业对所开发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即风险预测准确与否,措施如何,即风险管理是否科学。许多开发商因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判断了风险形式,使项目失败,进而导致企业倒闭。

三、建筑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科学的技术方法对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很有帮助的。而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是如此。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从建筑工程环境分析,有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及自然因素;从管理决策过程中分析,有企业战略、环境调查与市场调查、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建筑工程项目策划、建筑工程设计与计划、建筑工程建设实施、运行管理因素;从建筑工程目标分析,有工期、质量、造价、运行和市场因素;从行为主体分析,有投资方、建设方、承包商、设计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他方面引发的因素等。不同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遭受的风险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其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也不尽相同。从影响结果来看,建筑工程项目最终主要影响的是项目自身建设目标及项目行为主体利益两个方面。

因此,采用何种方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也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点。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众多,而较常用的方法有风险清单法、情景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SWOT 分析法、故障树法、蒙特卡罗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

四、建筑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

建筑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也是按照一般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进行。主要是按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与监控等步骤进行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项目所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分析、判断和归类的过程。建筑工程项目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管理的等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存在、发生的条件及分类等都是风险识别内容,是制定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后续工作的依据。风险识别有两项工作重点:一是全面而有条理地找出各种风险源;二是明确而详细地分清风险责任方。在电网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分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2.风险估计。风险估计是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可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管理技术选择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从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收集大量资料的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相应损失的大小、预测风险发生的时间以及频率等。风险估计需要一系列可信的历史统计资料,如果资料不全,则需要主观的推断来弥补。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与分解,得到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再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预警系统来预防、化解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风险应对与监控。风险应对也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发生时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两类:一类是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或减轻风险。其具体的措施包括风险规避、缓解、分散、压制和利用等。另一类是通过财务安排来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其具体的措施有风险自留、转移等。风险监控则是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它实际上的作用就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规避计划,使得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

五、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因为涉及各方面因素比较多,所以是各种事故与损失易发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风险发生率高,损失的连带性强,并且牵扯到各方利益。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建筑工程的巨大损失,甚至会造成项目搁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浪费公共资源。

1.内部风险控制

承包商必须重视风险管理,以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敬业精神。选择合理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并加强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投标仔细甄别,并要求提供支付担保,拖欠的风险降低建设工作的业主。加强理赔管理,避免更大的损失。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承包商,业主之间的问题。设置了严格,规范,完善的施工合同,以帮助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避免在各方面发生的损失。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做好复查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质量风险。施工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风险主要来源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建筑工程质量。质量控制风险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严格管理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保存,有关材料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报告。

(二) 施工作业人员严格按照符合安全标准的操作。

2.外部风险控制

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和火灾等也会给建筑工程的进行带来影响,这些都属于外部风险。对于像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我们就应该选择建筑工程保险来控制风险。一旦出现不利于建筑工程进展的情况,可以大大降低损失。对火灾等风险,主要是对施工现场有序的管理,规范操作,定期检查,以预防为主的方法来加以控制。对于施工中的技术风险,必须有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科学的操作手段,加强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选择适合的施工机械施工。

3.风险转移

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只可转移承担风险的主体,并不能减小风险的危害程度。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事件及费用,可以在签定施工合同时明确由发包方来承担;对一些施工专业性强、技术工艺复杂、自身难以胜任的施工任务,可以通过合法的分包或转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可以通过缴纳相关保险费用,将施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即其主要有合同转移和工程保险两种形式。

六、结束语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建筑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的方法、步骤等具体问题,希望能为具体的施工提供参考和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陈志勇,周玉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 福建建筑,2003,03:75-76.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3

关键词:法律 风险管理 过程

一、何谓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评估、监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应对方案,从而管理风险的活动总称。

总体来讲,风险管理历经了两大阶段:

一是传统的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关注纯粹风险,其目标着重于损失的最小化,这个阶段被称之为传统风险管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风险管理阶段。进入21世纪发展起来的,人们通过实践发现,过分强调风险将丧失若干的机会,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了风险,即除了可能造成损失的纯粹风险以外,风险还存在着另一种概率分布的形态,即机会风险。也就是说,有些风险只有一种可能的结果,那就是造成损失;还有一类风险其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是并存的,对待这一类的风险如果一味的强调规避、防范的话,将使企业丧失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机会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绩效最大化管理、收益平衡管理等现代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树立并不断发展。

随着对法律作用的不断认识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作用更加突出。这些作用在法律风险的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法律风险的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由过去只管理纯粹法律风险上升到纯粹与机会风险共同管理阶段。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及要点

在纯粹法律风险管理阶段,对法律风险的管理主要依赖于经验法或教训法,即依靠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或者自身/其他企业的教训进行管理。这种风险管理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其管理效果完全受制于管理人员的自身经验和道德水平。在这种法律风险管理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1.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受专业、经验的制约;

2.导致法律风险管理与其他风险管理脱节;

3.发现法律风险存在的时候或许已经距离损失不远;

4.滞后的管理效果导致法律风险的管理功能日益淡化;

5.后果通常体现为法律强制作用的实施。

事实上,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大方面:

1.法律自身。包括不恰当的法律、法律间的冲突、司法腐败等,也就是立法或者执法层面的法律风险。这一方面的法律风险无一例外的均属于系统性风险,也就是单一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改变的风险。

2.经营管理活动自身。这一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合规风险,即遵守法律的风险。遵守法律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违法行为的禁止;二是合法行为的实施。不管禁止还是实施,都围绕着行为进行。因此对待此类风险的管理主要立足点是行为本身,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行为。要把握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就需要深入理解并分析、评价各种行为,需要将法律风险的管理融入到这些行为之中,对其中涉及违法的行为应采取禁止措施;对其中涉及合法的行为应引导、鼓励实施。

基于上述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主要实施如下步骤:

(一)法律风险的识别

风险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以及面对风险如何应对。风险识别是所有风险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法律风险管理当然也不例外。通过法律风险的识别发现风险是法律风险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以及监控风险的核心点。

在以经验或教训为出发点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下,无论是企业内部法务人员,还是外部的律师机构,当面对资产庞大、业务复杂、员工众多的企业时,想要排查出潜在的法律风险无异于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如何有效的识别风险呢?就是沿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走下去,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发现风险。简单来说,对待法律自身的风险,需要企业法律顾问不断的充实法律专业知识以及律师服务机构不同专业的密切配合,通过个人专业+团队专业共同去发现;对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自身的风险,需要企业法律顾问广泛了解国家产业政策、企业行业状况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全面熟悉经营管理流程和环节,在此基础上细致的进行排查,从而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识别的工作方法通常包括:

1.问卷调查;2.访谈或座谈;3.集体讨论;4.专家咨询;5.情景分析;6.行业标杆比较;7.其他方法。

(二)法律风险的评估

法律风险评估是对个别或总体法律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出评价的活动。目前,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做的比较好,评估工具也比较成熟。但在法律风险评估方面,通常只关注于定性评估,很少使用定量评估,由此大大降低了法律风险评估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价值。事实上,企业除了关注法律风险的定性评估结果之外,同样希望获得定量评估方面的参考信息。

法律风险的定性评估是评价某一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合法性与非法性。法律风险的定量评估是评价某一行为发生的概率以及该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样强调的是,这种影响不应该理解为负面的,还应包括正面的。例如,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申报一旦获批对企业的影响表现为:1.税收上的减免。 2.财政上的支持。 3.融资上的支持。

法律风险定量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统计推论法、影响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应事先设定统一的度量标准。度量标准可以使用数据标示,也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词语,如严重、一般、较轻等。通过度量标准可以将经评估的风险进行归类,从而除了直观、快速的查询风险之外,也可以为风险管理策略及措施的制定提供帮助。

法律风险评估的成果体现为评估报告。

(三)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

通过法律风险排查发现法律风险之后,运用相关工具对各个风险点进行评估,接下来就进入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

在传统法律风险管理阶段,管理方案主要侧重于防范和控制的角度。这一出发点对于纯粹法律风险的管理是有效的,也是对路的。但是对于机会风险而言,则并不恰当。对机会风险一味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将导致企业丧失交易机会,进而无法获得收益。造成损失是企业不愿看到的,同样,丧失收益也违背了企业的根本目的。

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管理方案应当紧密围绕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在法律与经济的关系上,应当清晰的认识到:是法律服务于经济,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服从于法律。

2.管理方案应当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区别对待。对待纯粹风险,应该强化防范与控制,以降低、减少损失影响为目标;但对机会风险则不应该简单的说不,而更应该在说不的同时提出可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案。

3.管理方案应当依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制定。不同企业企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间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不顾及企业风险偏好而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不能说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不是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

4.管理方案不应当理解为简单的建章立制,而更应该倾向于机制的建设。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好的机制保障,也难以实施,无法满足制度的规定。

(四)法律风险的监控与管理改进

如前所述,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法律自身和经营管理活动自身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此外,法律风险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等都需要进行相关的监控。通常情况下,监控工作需要由一个组织来完成,而不是单一的法务部,其原因很简单,众多的风险潜藏在经营管理活动的环节之中。

为了提高法律风险监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辅助实现。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4

关键词:制药生产;统计学;质量管理;质量风险;药品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其中,风险识别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敏锐的识别,可以参考并利用已有的风险识别经验和信息。可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生产数据资料。产品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对可靠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当出现偏离一般生产水平的质量时,认定为可能会出现风险。相关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识别理论能够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参考,实现定量评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识别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识别指标,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不仅可以提高识别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识别风险后,对风险的分析十分重要。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出现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形成风险程度评价表。在风险分析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影响也较大。风险评价即评估该风险发生后影响的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预先建立一个风险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风险指数矩阵图,然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1.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标。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的范围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问题是:(1)判断评估后的风险是否超出了风险控制的水平。当风险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就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尽可能降低风险;(2)企业在降低风险中的可能性。任何风险都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寻求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始终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业可能性损失的有效方式;(3)分析风险,找出风险的可能性来源。风险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及时找到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3风险沟通

在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之后,进行及时的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系统程序的必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同系统不同时期风险的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把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优劣点,为后续风险管理的更有效开展打下基础,进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新的风险出现时重蹈覆辙。1.险审核、回顾在完成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后,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的审核及回顾是最后一个步骤,这对于全面把握该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风险审核及回顾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文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回顾,并形成记录文件,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资料;(2)定期开展不同岗位员工的全面风险回顾工作,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风险回顾的效果进行考核。

2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2.1统计质量管理法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药品的大规模研发,给更多的疾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人们享受着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面临着药物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在仿制药在整个药品处方量中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药品研发过程与制药过程的质量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监管部门对于药学研发、药品生产开发与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统计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药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体现的。除此之外,仿制药的大规模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趋势下,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统计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优势性。在监管要求严格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动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方面将会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分析发现,国内药企也已经大规模、广泛性地开始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统计学工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药品质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统计学在制药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统计学是有效的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学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实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每一种药物都需要准确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证其药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导致药品质量稳定性失良。药品稳定性的失良被称为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药品稳定性波动可以分为自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而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是基于药品的原料性质不良、人员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欠缺等原因。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发现和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实现其质量的稳定性。统计工作中的控制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控制图的核心工作就是监测并识别药品稳定性的异常波动,并通过控制图的反馈控制,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最终实现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自然波动范围内,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2.2.2统计学在质量诊断中的应用。作为统计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控制图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为Shewhart控制图。这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图形是通过测量或计算样本与样本的数目或时间来体现质量特性。统计推断是实现Shewhart控制图的制图原理,利用统计推断实现对药品质量稳定性的诊断,其中利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实现统计学在质量诊断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为:(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要选用的控制图类型、控制的参数、取样间隔、取样次数和样本量;(2)进行生产研究,按照确定的取样方案进行样品取样,通过对取样样本的检验形成记录结果;(3)按照设计的规程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点超出控制限,从而揭示异常波动;(4)通过对异常波动的分析,调查确定其发生来源,去除超限点,并重新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点落在控制限内,从而建立出用以对后续生产进行质量诊断的控制图。

2.2.3统计学在质量优化中的应用。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诊断之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取样,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进一步控制和优化。质量源于检验,即使是对已经控制过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取样,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说,验收取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而是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预防严重质量偏离的最后防线。验收取样方法是根据取样结果和预先设定的判别标准,决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决策理论,理论依据是概率分布。

3结语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阐释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和适用性。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陈果果 单位:康龙化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评估系统:中国,201010233202.2[P].2012.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5

关键词:营财一体化;电费;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营财一体化过程里面电费业务的风险点

1.S1G86系统账务处理部分和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的信息并不完全一致,要进一步优化系统、完善系统。

2.营销系统各个具体事项和财务系统各个事项并不存在对应关系。

3.电价属于电费系统的主要信息内容。目录电价调整必须在营销系统中实现,财务系统集成营销电价码来进行售电相关统计。

5.电费代收、退费内容由于传递信息不一致,使得资金不能完全到位,造成数额的出入。

二、营财一体化电费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各个部门协作

营财一体化就是把营销、财务工作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方法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财务管理部分融入营销手段。两个部分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需要有效的沟通联系。定期举办电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管理会议,探讨“营财一体化”工作总结大会等都可以完善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使得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协调一致。各个机构的系统作战还需要做好函证工作。

函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营销部门管理全市供电所和市区居民的定期常规函证。其次,财务部门管理不定期重点用户函证,还要定期的指导和抽查营销部门的函证工作内容。

流程介绍:

(1)定期普通函证:营销部门主要负责函证,而财务部门主要是定期的检查。

(2)不定期的重点函证:这部分内容需要两个部门协同。其中,营销部门主要提供用户详细清单,使每一项基本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如果有一些用户并没有回函时进行沟通联系。如果函证的结果出现出入,营销部门要后续跟进。而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定期检查营销部门的电费信息内容,填写相关单据信息,形成完善的线上记录。

(二)完善定期风险评估系统

第一步是组织风险管理部门,特别是针对电费业务的内部管理项目实现统一管理。第二步是规范营财一体化下电费业务的具体运行步骤。电费业务的主要环节包括电费宣传、电费收取、应收管理和φ嘶方冢规范各个环节步骤后概括为电费核算、电费解款、报表设计、电费发行、电费收取等关键点。

第三步是对电费业务实现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自我风评。参考之前总结的工作环节和关键点有针对性的实现风险评估,最终付诸于评价报告。同时要深化定期自我评估的工作力度,接受来自于外界的挑战,各个时间段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针对性的评估可以预测重大风险源的安全性,定期对全部的关键点实现风险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相关机制

营财电费业务通过自我评估能够依据风险关键点的差异性对危险和风险进行划定。风险内容集中体现在电费收取、资金管理、电费明细、电费发行和应收管理、没有落实账单情况、后续服务、报表设计等。公司内控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步骤的管理风险实现评估和确认,一旦发现风险的存在就需要立即着手制定解决计划,将所有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设计成风险管理的指导文件。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是不同的,每一个风险点应该根据各自的风险水平实现划分:风险比较大的部分需要对全部环节都设计控制措施并并且实时跟踪;风险一般的部分主要取决于上级负责单位的需要和态度。立足本部门实际来进行调整和制定。除此之外,内控部门应该结合风险测评的结果来决定风控手段的具体选取,进一步优化营财一体化电费业务的内部控制。

(四)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相关内容

营财一体化业务的基本要求就是把营销和财务管理内容整合到一起,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因此执行这一工作内容的人一方面要具备本专业的业务素养,另一方面也要熟悉信息化技术以及其他业务的内容。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主要的建议概括如下:首先培训跨专业的综合业务;其次是执行跨部门的轮岗;最后是对工作者实现内控观念的灌输和教育,从而推进跨专业的培训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立足人力资源的方面确保营财一体化的正常进行。

(五)建立健全协同监督工作机制

第一步是面对内控的执行效果,将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权责明确,任务简明。利用岗位责任制以及考核来保证每一项工作的执行效果,此外将内控的执行效果当成最终的考核标准和内容,成绩优秀者可以获得高分,成绩较差者则可能面临最终的考核不及格。第二步是完善绩效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流程。实际的绩效评价标准划分成核算的同质、营财信息内容的前后一致和标准流程的执行等内容,利用上述指标的考核和评价才可以促进营销以及财务的实际情况。

最后一个重要内容是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对于各个部门的额管理控制,利用协同监督制可以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和互相监督。企业内部检查要特别关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要让重要步骤和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营财一体化电费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旦实现了电费业务风险内控的优化,营财工作的质量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及时发现各个部门存在的主要风险内容,制定解决方案提升风险控制点的管理水平。

(一)使电费业务的管理更加高效

利用内控管理控制促进了电费业务数据内容的动态模式,全部的资料信息不仅整合在一起而且便于进行分享利用,不仅避免了一些错误,而且还维护;额营财信息的晚完善性。

(二)营财一体化电费业务风险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及时找出应对的措施,并且规范各个环节的执行步骤,对于退费等内容行为要给出明确的规定和解决办法,实现电费资金安全防护体系。

(三)有利于企业深入进行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管理和内部管理的相关举措,进一步提升整体业务水平;通过轮岗规定以及定期的学习培训来培养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范文6

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对于石化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风险管理的引入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石化仓储企业的实际情况,介绍风险管理在石化仓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总结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风险管理;石化仓储;安全管理

石化仓储企业危险性大,工作中接触的物品品大多数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性等特点,易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石化仓储企业的安全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石化仓储企业现有的凭借工作经验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要求,需要应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变安全管理模式,推动和促进石化仓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至今,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很多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风险管理领域包含一整套科学的危害辨识和分析方法,综合采用了各种统计方法和管理技术,目前,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它已成为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和方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为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1]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作业过程标准化,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控制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概括来讲风险管理就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控制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避免事故发生的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风险管理三要素: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1.1风险分析

所谓风险分析,就是在特定的系统中进行危险辨识、频率分析、后果分析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2]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有:①危险辨识。主要分析和研究哪里(什么环境、什么作业过程)有危险?后果(形式、种类)如何以及有哪些参数特征;②风险估计确定风险概率多大、风险的概率大小分布以及后果程度大小。

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在特定系统中所有危险的风险估计基础上,根据相应的风险标准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工作中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和最优的投资效益。

1.3风险控制(对策)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和对策降低风险的过程,就是风险控制(对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控制,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方法,减少及降低事故发生,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2风险管理在化工仓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港口化工仓储企业,储罐区储存的大多是危化品,运作流程主要有卸船、储存、灌装,每个工作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应对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需要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指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增强参与人员尤其是基层班组员工对于危害形成原因的理解,自觉形成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危害辨识能力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分别对应危化品仓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查找问题、分析评价、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各阶段的工作。

2.1危害辨识

危害辨识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工作危害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检查,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工作危害分析的四个基本分析步骤:(1)选定要分析的工作;(2)将工作分解成有序的步骤;(3)识别潜在危害;(4)确定克服这些危害的防护措施。从整个企业生产运作角度来进行危害辨识,化工品仓储企业主要存在四个重要的危害环节:卸船过程危害,储存过程危害,灌装过程的危害。(1)对卸船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工作步骤为:确定储罐和管道状况,卸船前准备工作,卸船中,卸船后。产生的潜在的危害为:管道残留物料、残留水,开错阀门,泄漏等。根据这些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冲洗、吹扫管道,卸船前进行安全检查,管道检测,卸船过程中人员值班等。(2)对装车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工作步骤为:确定对应管道,计算流量或时间,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开始装车,装车过程监管,装车结束。产生的潜在的危害为:开错管道阀门,计算错误,没有按要求安全检查,没有记下开始时间,脱岗或没有在现场认真察看,没有记下结束时间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核对发货单、两名操作工同时在场操作,两人计算后核对数据,安全员在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等。从每项具体工作来说的方面来讲,每一项工作又可以分析出很多危害。如对储罐内表面清洗进行危害分析,工作步骤为:通过测量分析,确定罐内状况,培训操作人员,佩戴防护器材,准备进罐,再次检查人员、设备和环境状况,进罐,清洗储罐,清理。产生的潜在的危害为:爆炸性气体,软管、绳索、设备-绊倒危险,操纵设备导致受伤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人孔、透光孔打开,自然通风,进出口管线加盲板,岗前培训,组织安全检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提供防护装备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库区动火、库区施工、维修化工设备等工作进行危害辨识。总之,在储罐区中的危险区域内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中都要进行危害辨识,以便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因素,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是否可以动工等。

2.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企业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风险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我们在风险性评价中采取了一种半定量的方式,分别对查评表中各部分的查评内容设定一个标准分,并且规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要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要不断修正。查评时根据检查的实际结果进行评分,通过分析最终的相对得分,了解各工作环节或步骤中危险性的大小,以判断安全的牢固程度。如表1卸船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格中的风险分析,先得出每个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数值,两个数值相乘就得到了风险度。一个工作环节中有几个可能的风险,我们把风险度最大的风险值做为这个工作环节的风险度进行衡量。4-8表示可接受风险等级,9-12为中等风险等级,15-16为重大风险等级,20-25为巨大风险等级。

2.3风险控制

确定风险等级后,需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保证安全目标得以实现。风险控制重点必须结合危险源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确定监测方法,检测周期,将每个危险源都落实到责任人,对于重大的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模拟演习。对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进行的安全检查,也必须针对查评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内容、完成期限、工作负责人和验收人,定期检查和督促各部门整改计划完成的情况。事实证明,许多事故的发生是人在思想、技术、能力、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我们要预防和控制事故规避风险,就要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加强人的培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3]。

3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缺乏风险评估能力,不能正确估计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会忽视简单、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缺乏风险控制的手段,对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尽管有所认识,但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4结语

风险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管理中推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向现代安全管理方式转变,提高企业整体安全保障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对安全的重视,风险管理将会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编委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释义[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