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

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范文1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ARM;单片机

人工智能(AI)[1]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即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诸如问题求解、规划推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智能”,本课程重点阐明这些方法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思想,使得计算机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1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语义网络法、框架表示、剧本表示等;搜索推理技术主要包括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算法和产生式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

人工智能课程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作为大三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总共学时数为:60(其中理论学时为36,实验学时为2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变得越来越广,因此人工智能(AI)这个学科已不再陌生,很多学生对其充满兴趣,所以在选课人数上远远超过其他选修课的人数,另外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部分理论或实验设计项目可以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起来而应用。

2人工智能教学实践

50多年以来,人工智能获得很大的发展,已经引起众多学科和不同专业背景学者们的日益重视,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至今仍尚无统一的定义,要给人工智能下一个准确、科学和严谨的定义也是困难的。

由于人工智能[2]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涉及到了控制论、语言学、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许多学科。所以该学科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性强、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特点,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吃力。尽管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于如何把握这门课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门课程,目前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目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是:

1) 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参考书相关内容或案例都过于陈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学案例涉及到人工智能理论的高级应用――机器人,目前在国际及国内机器人的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部分教科书中仍沿用关节型机器人为例,教学内容稍显陈旧。

2) 教材难易程度不均匀,部分章节学生难以理解。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的部分章节,本身就可以独立成一门课程,但由于是面向本科生的内容,因此很多内容压缩于一章来讲解,同时由于课时所限,完全不能将相关的内容讲透讲通;例如:神经计算中的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控制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3)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经过自己的实践教学及对兄弟院校的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调研,同时也在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多数同学反映,理论与应用虽然前沿,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一般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整个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 考核方法不科学,不能体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目前对于课程学习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很多考点有的同学根本不理解,完全死记硬背,考后又将内容丢弃,从学习的效果来讲,收获甚微且完全没有达到真正学习及应用的能力。

3教学方法改进

3.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刚开始听课由于有兴趣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点比较多,不便于理解,兴趣日渐变少,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或案例教学。

例如:在讲专家系统章节时,在授课之前先通过互联网,采取案例教学法,给学生们实时在线演示一个医疗专家诊断系统,演示其中的功能,同时与学生互动,以问答式与学生互动,了解目前专家系统的具体应用、可以解决的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益处等。通过这种教学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体会到人工智能与我们生活的贴近程度。第二步,采用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医疗专家诊断系统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具体设计方法。

3.2注重教材选择

这一任务的执行者主要是由教研室主任或任课老师来完成。目前在各高校中所使用的人工智能相关教材的种类繁多,章节和内容的设置上也存在差别。笔者在订阅教材或参加教材展销的活动中,都比较重视人工智能教材的情况,通过比较发现,有的教材内容及难度太低,完全不符合高等本科院校的要求,而部分出版社的教材则是内容及章节安排内容太多太泛,有些知识点讲的又过于深奥,限于学时所限也不适合选用。在选教材方面,除了关注内容方面外,还要注重书上所讲的一些实例,注重这些例子的典型性、时效性及新颖性,例如,部分教材在自动规划这一章,选用机械手作为例子来说明积木世界的机器人规划问题,还有一些选择关节机器人,前些年这样的机器人技术确实是个难点,但是依据现在成熟的机器人技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已不再是技术难点,再拿这个例子去配合理论去讲解,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稍显陈旧,目前机器人技术发展水平基本上达到尽可能高仿真状态。

3.3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相关内容比较抽象,公式推导比较繁琐,除了具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好的教材外,还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硬件条件尽可能地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述搜索推理技术时,使用一些小的演示软件,将相关推理技术的理论通过动画的形式一步一步演示出来;在讲专家系统相关理论知识时,尤其是各种类型的专家系统,采用互联网上的一些在线视频资源为例,给同学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在线资源有如农业专家系统或动物专家诊断系统等,这样学生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理论不再是抽象空洞的文字描述;在自动规划这一章,给同学们选择演示发达国家目前研制的各种类型机器人,通过这些形象生动、行为举止逼近真实人的机器人来给学生讲理论,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源,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及视野,同时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国际及国内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及差距,不断更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并更新自己新的专业认识,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一点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和接受,整个教学课堂不再那么单调枯燥呆板了,基本可以达到在娱乐中传授专业知识。

3.4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目前高校在人工智能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所占的学时比较少,有的甚至就不安排实验课学时;另外实验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应用不到理论课堂上所学到的人工智能原理,实验效果不是很好。面向人工智能课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多采用Prolog程序设计语言,该语言是一种基于一阶谓词的逻辑程序设计语言,它在AI和知识库的实现技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表达力强、表示方便、便于理解、语法简单等优点。但在整个实验教学环境也遇到了如下问题:首先是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专门配套实验教程很少;其次是即使有诸如《面向人工智能程序设计Prolog》教程,则主要是侧重介绍这门自然语言的程序设计,而其中很多部分与AI实验环节关联度不大,另外教材价位也比较高。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在24个学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安排7个实验内容,其中最后一个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为一个综合性实验来设计。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参考多本Prolog程序设计教程,选择其中与实验教学计划中相关的内容,专门编写相应的电子教程,同时也结合我校学生本身的特点[4],有侧重地体现和编写,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份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电子教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作为学生参考的技术文档;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学生的部分经济开支。电子教程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来完成,首先为人工智能理论及原理,Prolog语言的使用说明;其次具体的例子演示(均经过调试正常运行);最后为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实验内容及相关题目,以提供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时也会给学生们自由发挥的机会,比如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采用Prolog编程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自己擅长的程序设计语言,例如有的同学选择C语言、VC++、Visual Basic、Java及网页开发设计语言ASP/JSP等,此外在实验内容方面,实验递交的专家系统涉及多个领域(有动物辨别、医疗诊断、动物养殖咨询等专家系统)、范围也颇广,实验内容重复性很小,在设计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均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完成设计。

4结语

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将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智能“制品”,并使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同时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有必要学好这门课程,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师与学生仍然需要继续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发展,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提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另外人工智能与农业等方面存在很多结合应用的契机,这样计算机就可真正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服务于农业、应用于农业、发展农业。

参考文献:

[1] 蔡自兴.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峰,文运平. 浅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J]. 消费导刊,2006(12):123.

[3] 赵蔓,何千舟. 面向21世纪的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思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4):131-132.

[4] 王莲芝. 高等农林院校人工智能教学的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2003(12):64-65

Study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ing Methods

HAN Jie-qiong1, YU Yong-quan2

(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2. School of Compu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75, China)

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范文2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机电一体化在讲科学、争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中飞快的发展,推动了机电自身的发展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是传统的机械行业与现在电子技术想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体系,是现代机械技术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机电一体化在很多高校中很受欢迎,学术种类繁多。根据我国国情,机电一体化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才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需要采用边引进、边消化,进而改进、创新的方针,利用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引进、消化国外发展多年、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合资经营和独立经营,在较短时间内使一些产品达到国际水平。独立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做到引进利用、消化、改进、开发、创新,充实基础,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积极稳妥地前进。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的内容

1.技术设计的单元化

目前主要是从单元化技术来研发机电一体化技术。单元化是把系统分为几个单元模块,如工控机、运动控制卡、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CAN总线、电动机驱动器、回转单元等。在接口一致的前提下,将单元的设计完成后再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以及互换性的优越性。

2.控制系统的树状网络化

控制系统的网络化是指把电子计算机作为节点,其它的运动控制卡、CAN卡等作为子节点,这样节点和子节点就形成了树桩的网络状态。在实现监控中,计算机把电机工作的情况和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整合,实现了网络把每一个控制点联系起来,实现对机电的控制,实现机电一体化。对控制对象的选择上,也能伺服电机来实现高精度的工作要求。利用计算机对不同节点信息进行处理,再将其反馈到每一个控制对象上,利用这种方法来完成协同控制。

3.系统应用的长久化

在进行机电的操作中,对机电的控制对象的数目来增加控制卡的数目,只要在电气上作出改动即可,或者对其它设备的添加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比如:为了使图像定位和图像智能的控制准确性,可以通过添加几个工业摄像头的方式来实现。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其迅速发展的趋势预示着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前景概述

1.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用途的广泛化

不管在小方面还是大方面,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自动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机电一体化来实现,同时也是工业化、航天工业、各种国防工业技术的基础。纵观国外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发展较快的国家,带动了PLC工业控制的发展,应用更加的广泛。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的程序控制器技术也不断的发展,带来了程序控制一体化的变革。PLC是工厂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技术。但是,PLC的质量在不同品牌之间质量不一样,因为在把阶梯图的绘制转化成PLC的指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大

2.机电光一体化是必然要求

新世纪以来,随着半导体微电子技术、镭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显示产业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必然向机电光技术方向的发展。机构设计、精密制动器、人机界面、微处理器,程序或反馈控制、诊断信号的处理与错误、辨别图形、制程工程以及仿生人工智能是机电光技术的典型范围。机电光系统的类型可以根据光学、各种光学元件的互动程度及其组合特性分为三个类型。即光机整合的类型;内嵌光电或者光学装置的类型;在光学系统中嵌入机电装置。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方向

1.国际化方向的发展

全球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是机电一体化走向国际化的社会环境。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网络的便利性为发展科技、工业生产、科教文卫等都发生了巨变。地球村产生了地球经济,很多企业走出本土面向世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技术创新发展的新产品能迅速走向全世界,畅销全球。

2.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21世纪的机电发展技术更加重视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一个区别于传统机械技术的特征。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要求在以后的机电操作控制中,依赖于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信息学、混沌动力学等新的学科知识,模拟人类智能,实现机电一体化的优越性。智能化是发展趋势去很多地方受到应用,节约了更多的人工成本,实现以依靠科学进步提高工作效率的理想境界。

3.微型化的发展趋势

鉴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的庞大笨重,不易展开工作的缺点,电机一体化微型化起步发展于20世纪末。微型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机械的一体化优越性,还体现微电子系统的优越性。

纳米技术是机电微型化发展的技术方向。目前的为机电一体化应用中,在生物、通信、制造业、医疗等领域有很好的影响力。但是主要存在的发展瓶颈是机电设备的复杂性导致不能与当前微电子技术同等的发展力度,机电一体化微型化的技术落后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微机电技术一定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机电一体化整体的微型化水平。

4.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模块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模块化的工作量大、繁琐、生产的厂家多,对零件之间的紧密配合的程度要求较高。如果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配合不好,就有可能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这就需要对机电一体化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就是将多个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子系统。多个子系统最后又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生成一个新的系统,产生不同的功能。

5.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环保问题是任何一个技术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改过了以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率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绿色发展方向是主流方向,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技术发展趋势,也是人类创造科学文明必须遵守的准则。绿色产品能够使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造成最小的污染,绿色产品在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都能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

五、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保障

单靠机电本身的发展是不科学的,应该得到多方面的保障。虽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很快,竞争力也很强。仍有其它问题存在,要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要让政府的决策高层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发展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并行;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机电产业要走进校园内部去寻找人才与合作;建立未来的研究对象。

六、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会不断的完善,控制系统也会强大,作为一个机电工作人员必须对它有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的成果,也要发现各种问题,毕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时间不长,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现状,使得机电一体化能够在国家的发展当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苏林.浅谈机电一体化在喀拉通克铜镍矿的应用及发展对策[J].新疆有色金属,2008,31(3).

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范文3

关键词: 电子词典 在线翻译 英语学习

引言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计算机,随着1946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进了科学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翻译这个思想美国人W.Weaver和英国人A.D.Booth早在1946年就提出来了,1954年美国乔治顿大学进行了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向公众证实了机器翻译是可行的,这是计算机最早的非数值处理方面运用”[1]。但是早期的机器翻译因为局限于计算机自身硬件水平和当时语言学流派的影响,并没有取得较多的成果。以前不少语言学家认为语义学不应该是语言的一个分支,他们只关心语言的形成,而把语义的研究推给哲学家。计算语言学的运用把语义研究提上语言学研究的新高度,对词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语言学成果也给语言学习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主要从电子词典,以及在线翻译的运用来说明计算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计算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的出版,改变了语言学的方向,也给其他科学如人工智能带来了广泛的影响,从而酝酿了计算语言学的诞生。计算语言学也给语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语言学习者也从中受益匪浅。

1.方便快捷,时效性强。

“计算机适合处理大量的,或快速的,令人生厌的技术资料,(大量重复性的)软件本地化手册,及实时的天气预报类翻译,人类翻译在语言非重复性的复杂文本(如,文学,法律)方面有着(将来仍然是)起着无可竞争的作用”[2]。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可以替代大量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而在翻译上,从计算机处理的文本类型来看,我们可以说它更倾向于取代“体力”活。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科技成果,如电子词典在线翻译等给学习者带来了快速便捷的检索方式,学习者不用再背着沉重的辞书字典了,仅仅一个电子词典放在口袋就可以带着上百万个词语。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外语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他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在中、高级阶段的教学中,学生主要是自学,此阶段的特点与难点也是大量的专业词汇,以及各种问题的词汇与语法,如果靠一般的词典一一查找效率很低,“如果用电子词典或者将文本转化为电子文档,可以非常快捷地查阅外文单词,提高阅读效率,在汉外翻译中也可利用其双向查阅的特点,找出合适的对等的词,可以将效率提高到十倍以上”。[3]

2.容量大,更新速度快。

词典、书籍的更新速度比较慢,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词语和用法,旧词也往往会增加新的意义,学生在阅读报刊杂志或者浏览网页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词在字典上也查不到的或者查到了但是意义不符的情况,这时候在线翻译,或者一些网络翻译平台可以提供快捷简便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最新的译文。“好翻译是查出来的,不是翻出来的。”奚德通(中国译典总编)如是说。有了网络,使得“查”译变得切实可行,目前有很多不错的英语在线词典。什么是在线词典呢?在线词典是指建立于Internet环境之上的、可为用户提供词汇实时共享查询服务的重要网上参考工具。在线词典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和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写成、并上载到网上运行,有些文献将它称为电子词典(electronic dictionary),有些文献则把它叫做在线词典(on-line dictionary或者dictionary online)。直到1996年底,我国辞书研究界对“电子词典”的定义尚未统一。有人曾经用“互联网络词典”或“网络词典”来统称这类词典。也有人把电子词典(CD-ROM词典)叫做光盘词典,并以为由此形成新型的交叉科学――电子词典学。在线翻译词汇量很大,如目前网上最大的语言词典是“牛津英语在线词典”,它收录了大约6千万个英语单词,并预计将以每季度新增3000多个单词的速度发展。此外,在线翻译更新及时,因为它不再受印刷本体积和发行的限制。有的电子词典词库也没有容量限制,且内容处于动态更新中,如在非典爆发时,词库中会动态增加SARS的相关术语及词汇。

3.多媒体性。

多数电子词典采用多媒体技术,具有自动发音功能,有的甚至具有智能的点读功能。这些功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音,这也是与传统的字典相比极具特色的一项新功能,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年纪小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更有帮助。且相对于一般的词典来说,多媒体性带有的手写输入功能或者点读功能可以极大缩短搜索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增加学生查词典的动力。

二、计算语言学成果在英语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电子词典方便快捷,许多还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吸引了不少学生。然而它毕竟只是一个检索工具,它本身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不正确使用会导致很多缺点。

1.电子词典的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生词的记忆非常重要,不仅要记住生词的意思还要了解生词的用法。一些学习者利用电子字典的方便快捷,走捷径,偷懒照抄字典,而不去领会这个词的具体内涵,如果从小使用电子词典就会更加导致该现象的发生。

2.电子词典或在线翻译不能完全显示词语的意义,影响了语言理解的准确性。

语言学家利奇在他著名的《语义论》中把词汇的语义归为七类: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4]电子词典能够反映的语义是有局限性的,好的电子词典可能会包含概念意义、情感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但是不能全部反映语义的所有方面,因此词汇的学习要兼顾到文化和社会知识。情感意义一般是通过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社会意义来表达的。学生只有在阅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到词汇的情感意义,并且借助于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单纯的依靠电子词典本身就是对词语的不完全信息的掌握,因而在理解的准确性上,难免会不尽如人意。

3.电子词典的检索的过度使用,使学生忽视了其他学习策略的发展。

学生要充分理解和运用词汇复杂的语义,必须使用词汇学习认知策略中的分类策略、上下文策略、查字典策略、猜测策略、联系策略、搭配策略、练习策略等,以及原认知策略中的自我评估、自觉运用策略等,全面地学习词汇。电子词典和在线翻译的广泛使用使学生一味地依赖查字典策略这一项策略,而忽视其他策略的发展,尤其是猜测策略。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总有一种心理就是得到一个生词的权威的答案,而电子词典为他们提供了快捷的权威的解释,所以他们就通常会省略一个猜测过程,也很少会通过上下文去理解。如今留学生的课堂上几乎是人手一台电子词典,遇到不认识的词语不愿意去猜测,不愿意通过上下文去理解,更别说通过其他联想、其他词语来解释生词,他们直接寻求字典的帮助,忽略了其他学习策略的发展。

4.通过电子词典或在线翻译检索策略影响了学习记忆过程。

电子技术检索速度固然很快,但是检索过的生词很快就会忘记。Eric Keller(1986)的研究表明,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词汇迁移与词汇出现的频率呈正相关。因此充足的输入非常重要,最好的途径是进行大量的阅读。电子技术提供的只是检索工具,它能够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但是并不能够加深记忆的深度。库克(Cook,2000)曾经说过:人们对于输入信息的存储取决于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深度。[5]而许多学习者在使用电子词典或在线翻译时,仅记住字形、字音、字义。这是低层次的加工,记忆效果不好。能够在语篇的框架内运用词汇,这是最深层次的加工,所获得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学生的词汇学习应该从最低层次的孤立记忆走向最高层次的运用实践,学生必须形成相应的信息加工策略,如上下文、猜测、练习、联系策略等。

结语

计算语言学的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MT,实行人机对话,计算语言学的理想是计算机能与人一样理解与生成自然语言,但是目前的水平与这个目标还相差甚远。外语的学习决不能依赖电子技术,科技成果只能是辅助学习而不能代替学习本身。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享受科学成果带来的便利同时不要太依赖科技成果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政策,发展学生语言认知和学习策略;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可以带电子词典进课堂,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杜绝一词一句均查的现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将电子词典方便快捷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刘颖.计算语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

[2]金纯.浅谈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05,第29卷,(3):71-73.

[3]孙翠兰.简谈计算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2.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