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1

关键词:外资;负面影响;对策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一方面,也要正视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鉴于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外资利用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正当其时。

一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积累,国内资金状况已有改革初期的极度匮乏转为充裕,而由于国内政策对外资的众多优惠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扭曲了外商投资实际收益率,客观上对国内流动性过剩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二是国内经济体制已经成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自主活力已经完全激发出来;三是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学习,国内企业已经基本适应国际国内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已经基本完成同国际的接轨,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下阶段的利用外资应该“用其长,弃其短”。

一、外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内外商投资企业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外商投资较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统计数据表明,外资主要集中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技术程度不高的一般加工业,其中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金属制品、家具制造行业占五成以上。与目前国内民营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

(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高。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来源国过于集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造成我国出口增长甚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少数国家,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风险。

(三)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一方面,除了房地产项目,单个项目平均资本金规模很低;另一方面外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利润较高、投机成分相对较高的房地产业及与房地产行业关联较高的住宿酒店业,占70%以上,金融、IT、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水平不高,短期内又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不利于涉外经济增长方式

(四)外资对财政收入的相对贡献不高。据统计测算,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税率只有11%左右甚至更低,随着外商投资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转移定价手段也加剧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企业通过提高进口设备与配件价格,降低出口产品价格,导致出现“明亏实赢”的情况。

二、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外资优势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要利用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研发、利用方面的优势,利用外资在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鼓励外资扩大在高新技术产业、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比重,鼓励外资扩大在节能降耗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比重,逐步拓展外资在我国的产业梯次空间,同时舒缓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要改变以政策优惠吸引外资的招商思路。要逐步取消原先给与外资的多项超国民待遇,在税收、土地、劳资等政策方面,总体上要做到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要通过努力提高国内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政策透明度,完善市场投资经营环境,优化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增加商务工作、生活便利性等,提高国内投资、商务活动的国际化水平,凭借国内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客观存在的比较优势,吸引外资扩大投资。

(三)改善生产要素供给与利用政策。利用外资要走既注重改善要素供给、更注重要素集约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调整目前的要素供给、利用政策,降低要素消耗,建立节地、节水、节油、节电与节约原材料等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大土地等要素的集约化利用,逐步淘汰产出率低、占地多、层次低的产业,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2

其实,局部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已经存在:

2011年已经开始陷入“流动性陷阱”,产业结构失衡、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不符,结合全球经济情况,令这个危机一直挥之不去,中国经济至今仍在困局里前行。

而中国的证券市场,至2008年以来的表现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除希腊外,是表现最差的,而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恢复并超过了2007年危机时的水平。

因此,如果结合M2的两位数高速增长推导GDP小于8%的增长、资本证券市场的强差人意的表现,中国经济其实近年一直在底部徘徊,在艰难中前行,可以在某个层面上认为是一直在困局中寻找突破。所以,目前中国经济迫切要面对的是困局如何突破、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寻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管理层才提出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当前经济形势危机已显,要突破困难不少:

(1)国内大量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产业,正面临淘汰危机,但是升级转型起点很高,实现仍然困难重重。

(2)很多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都在进行整体“产业升级”、“腾笼换鸟”。

(3)在企业方面,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得到实质性扶持仍然不足,尤其是在资金方面,相当部分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企业与居民负担的实质税负仍然过重。

(5)证券金融业发展过快,相应的管理与制度跟不上,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6)国内的信贷总额过高。

下一阶段,经济会怎么样?

相对于一些喜欢“抱怨与教导管理层怎么管理经济”的专业人士、专家学者,我更倾向于研究管理层会怎么处理、下一阶段怎么走向。

因为我们掌握的所有经济数据,其实都是管理层公布的,而对于内里各种各样的全局性考虑与平衡,我们无法模拟,但是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管理层比我们要更清楚。所以与其自以为是地谈论“该怎么样”,倒不如认真探讨“会怎么样”,才有实质性意义,也符合企业、民众、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通过近来的管理层的一系列举措与信号,可以很清晰看出:管理层早就不是去论证是否存在结构性风险、经济危机,而是一直寻求突破困局、防范危机全面爆发。

经济改革会产生结构性转变——金融服务业的重大改革:

在这场其实已经悄然的经济转型、改革中,国内的产业结构会发生一场重大改革。

上一轮的改革主要以制造业、生产业为主的改革,而这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是以金融业、服务业为主的改革。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3

魏加宁

当前经济形势确实是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偏快,银行信贷资金增长过快的现象,与2004年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比如煤电运等瓶颈尚不明显等。我个人认为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适度的调控,但是还没有达到各种行政手段都要一起上的地步,还是应当主要依靠货币政策,并辅助财政政策,在控制政府投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消费,加快政府财政的转型,加大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居民的负担,改善居民的预期,使居民敢于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消费,这样不仅能刺激消费,而且还可以减轻和减少银行存款的压力,减轻银行放贷的压力。

目前从短期看,宏观经济形势似乎非常好,高增长低通胀似乎是最好的时期,但从长期来看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在这种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进一步加重了。另外有一个房地产泡沫,经济泡沫问题。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的过程中,出现了泡沫经济,一方面日元大幅度升值,股价飙升,地价飞涨,一般商品的价格非常平稳,另一方面当时日本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没有办法及时做出有关的决策,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泡沫经济。现在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和日本当年类似的情况,就是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虽然说没有大幅度升值,但是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升值,另外股市时不时有一些井喷,房地产价格在不断的调控之下依然快速地上涨,同时一般的商品价格低而平稳,很多特征像日本当年泡沫经济初期的情况。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中国的经济也有很多和日本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时候,银行业还是比较健全的,没有多少不良资产,只是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才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另一个是日本当年的制造业还是很健全的,出口的产品都是真正的日本制造,而今天中国的所谓许多中国制造,其实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充其量不过是在中国制造、在中国加工、组装、贴标签而已,人民币一旦升值更容易出现泡沫经济,加工组装利润本身就很薄弱,人民币升值空间会进一步压缩,资本很容易流向房地产、股市。

我认为,要防止泡沫经济,就是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既包括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包括长期的发展战略。

对策之一,就是要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战略,尤其是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平衡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在中国制造的产品的需求问题。

对策之二, 要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日本的教训之一就是扩大内需本来是中长期政策,日本的有关部门和中央银行在接受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之后,将长期政策和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混了,以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总需求,于是采取了过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要防止泡沫经济必须要采取稳妥适当的经济政策,要把握好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对策之三,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虽然是出口大国,但是出口的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且大多是外国品牌,目前我国货物出口一般55% 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的商品所占比重很低。现在,国内企业的生产向着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行业倾斜,向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倾向,而高技术含量的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基本被跨国公司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受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初级产品和初级行业,或处于低加工低技术含量生产环节的国内企业,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实现自主创新,“中国创造”,我们才有可能克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解决国外针对我国的反倾销问题。扩大内需只能从需求方面解决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销路问题,实现中国创造才能够从供给方面提升我国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经济过热还将继续 宏观调控没打击民企

袁钢明

对于今年的经济过热倾向,央行采取了调整利率等几种手段,但效果不大。从现阶段来看,第三季度的国内经济还在比较高的位置运行,还有加大调控力度的空间。

最近,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实,采取这种方式,要看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多不多,也就是钱用不用得出去。通俗点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其国有性质,可以不断吸纳大量资金,是不愁没钱用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相当于把商业银行一部分闲置的钱收起来,而且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只有0.5%,所以作用不会明显。

此前,央行曾发行了1000亿元的一年期央行票据,这就是以买卖票据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收回货币,这种调控方式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一样的,是一种数量调控。不过相对于连续大量发行票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相对弱一些。

之所以没采取之前呼声很高的加息政策,主要是因为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很高,如果再调高,房地产业会受不了,也会给企业增加很大负担。但贷款利率毕竟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调控措施,效果也最直接。

前几个月,央行上调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基准利率,但只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没有提高,这是治标不治本。存款利率相当于银行筹集资金的利率,存款利率上去了,贷款利率自然就上去了。国外许多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调节存款利率,不调贷款利率。

不过,从长期看,宏观调控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不能指望它一步到位地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可以预见,央行还将继续采取紧缩政策,逐步调控。

今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采取过头、过激的行政措施,这还是第一次。近几年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倾向于以所有制和企业性质来定性,一旦经济过热,就常常压缩民企的生存空间,比如2004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一个例子,江苏的铁本公司就 “撞”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枪口上,因“盲目投资”而被惩戒。而今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针对民企,没有采取“关”、“停”、整顿等行政措施,对民企的态度不再“忽冷忽热”,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经济过热时 民企应“有所不为”

蔡福金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7月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了0.5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据此,央行做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以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应该说,这个调整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根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个百分点,可以冻结1500亿流动性资金。通过对经济宏观微调,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民营企业影响的面不是全部,而是一小部分,特别是那些自有资金不足、主要靠信贷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的民营企业影响会比较明显,这些企业的这类项目贷款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担心贷款受到限制。除了银行信贷,归纳起来,大概还有九种融资途径:第一、政府财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第二、地方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推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无抵押担保贷款;第三、直接融资,在国内主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第四、股权融资;第五、项目融资;第六、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债券;第七、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工业产权等进行质押融资;第八、向政府设立的互或商业性信用提保机构融资;第九、向科委申请科技创新基金。

为了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国家采取坚决的宏观调控措施。民营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一)民营企业家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要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正确发展,避免走错路、少走弯路。(二)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坚决贯彻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家产业政策,不要乱上、盲目上与国家方针政策不符的项目。(三)必须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对选择的项目做好可行性论证。反观国内有些企业,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粗放式决策方式必须改变。(四)根本问题是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五种行业不能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十三个行业;高能耗的行业;高污染的行业;正在整合、重组、并购的行业,如汽车业;落后即将被淘汰的行业。

有六种行业可以积极进入:节能型行业;低耗行业;无污染行业;有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行业;符合自主创新要求的朝阳产业;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

具体讲,有八个领域民营企业可以进入:一是原来垄断现在开放的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二是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三是社会事业,如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四是金融行业;五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六是参与国企改制;七是参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举的投资建设项目;八是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商业零售等都蕴含巨大商机。

民营企业投资选项目要注意四个原则:首先,任何项目的成功都是市场需求与企业资源优势相结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需求包含国家宏观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企业资源优势不仅指自身所有的资源,也包含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其次,向邻近和相关领域拓展的原则,如果主业已经成熟,需要向外拓展,一定要在邻近产业和行业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掌握“无中生有”的原则。凡是市场迫切需求又短缺的产品,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惊人的成功;第四,要学会避热就冷,学会逆向思维,避免跟风上项目,避免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重后果。

“高增长、低通胀”值得质疑

易宪容

国家统计局7月18日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GDP增长则为10.9%。仅仅看这两个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 “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时期。因此,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不增加国企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之负担,又能够对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有所约束,央行采取了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

但是,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结论可能并不乐观。从2003 年出现经济过热、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等现象开始,央行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有四次了,但实际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已经证明作用有限,为什么还要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这固然与减轻国有企业改革与银行改革的负担有关,但最为主要的是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认有了误差,简单地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大好形势中。那么,“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形势又是如何得出的呢?这与目前对通货膨胀指数的评估、计算有关。从现实的经济生活来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并不像公布的那样好,即目前中国的实际CPI与名义CPI差距很大。

目前国内的CPI体系没有反映居民购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和水平。国内CPI体系滞后性、非规范性、非科学性早就受到经济学界严重质疑。加上国内CPI指数编制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不仅导致国内CPI指数与实际经济生活严重脱离,也误导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决策,剥夺广大民众与研究者的知情权。试想,如果用一个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CPI指数来判断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因如此,国内CPI指数严重的低估,就容易得出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高增长、低通胀”的结论,因此宏观调控就不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利率了。此时,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4

关键词:财产保险;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块:

1、建国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在人民银行的“保本”资金管理政策下,成为参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建国初期国内的特殊经济形势,使得保险业主要是依靠政府开展强制性参保。同时由于大量不同类型企业参与到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所以财产保险业在这个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建国初期形成的保险业主要的经营内容就是财产保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完成以及“”的出现,使得从1958年一直到70年代末,国内的保险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了。

2、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

自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渐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可以将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险垄断性经营

1979年至1990年,11年间的国内保险市场一直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占有,广阔的市场使得该公司所获得财产保险保费由80年时的2.9亿元猛增至90年的107亿元,有了将近37倍的提升。这种一家独霸市场的情况指导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所变化,自此进入我国财产保险也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3家保险公司共同享有国内保险市场

市场有了竞争才会有创新发展,我国政府为了能够营造良性发展的国内保险市场,于80年代后期新批准了两家保险公司参与到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一家是从交通银行中分离出来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另一家是92年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之后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的保险市场逐渐成为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随着我国财产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国内财产保险市场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现如今,国内财产保险公司数量有几十家,其中还有较多的外资财产保险公司。据统计,国内财产保险份额分配比例大致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约占70%,太平洋保险公司约占13%,平安保险公司约占11%,剩余的6%左右由其他财产保险公司共同占有。之所以出现这种市场份额分配主要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原因以及我国特有的保险发展历程,但是这种情况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明显不协调。所以在某些地区的财产保险市场中,就出现了高份额的下降以及低分额的提升。国内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内不同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人均GDP水平是与保险市场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指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以及西部落后地区,使得国内保险市场也呈现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据统计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保险收入比例分别为56.9%、22%、19.9%。但自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保险市场有着很大的变化,保险收入也是逐年增加。同时根据研究调查我们还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当中,省会城市以及经济中心城市的保险发展情况明显优于该地区中的其他城市。此外,当前国内财产保险市场所经营的保险总类多达上千种。其中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保险与非保险企业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使得企业财产险以及货运险在近些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针对于农业发展的农业险近些年来却未能得到太大的改善。因为农业的影响因素很多,导致农业险所需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复杂,一直以来各大保险公司所开展的农业险业务均是处于亏损状态。

国内保险体制的不断完善,势必会对保险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就对目前国内保险业现状的分析来看,国内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大方面:

1、机动车保险市场将会根据费率的市场化进行一定改革

现如今保险市场上有着很多种形式的机动车车险,并且不同保险公司所执行的费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自03年国家新实行的《保险法》,给与了各个保险公司一定的空间,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来设定相应的保险条款。更多的车险种类将不断的出现在人们面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将成为各大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竞争的主要内容。同时,各个保险公司将开展更为全面的销售形式,通过完善已有销售模式以及创新开发新型销售模式来提升公司车险业务量。

2、保险种类不断丰富,个人财产保险业务依然是保险市场的前进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当前国内保险种类的不完善,使得个人财产保险业务依然有着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平均可以达到几十万元,但是社会投资类型的多样化,使得保险投资在城市居民家庭投资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家庭把资金存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股票等等。实质上,城市居民是有能力投资保险市场的,近些年来也有一些针对于居民的家庭险种非常畅销。所以,各个保险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要对个人财产保险业务的丰富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完善。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给国内保险行业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一定要对所处的市场环境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然后根据形势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才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对国内财产保险市场进行跟踪研究,以期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7月第2版.

[2]吴鹏:《浅谈财产保险新业务的开发与管理》,和讯网保险天地,2000年10月13日.

[3]刘京生:《保险费率市场化——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步骤》,中国保险报2000年10月12日.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5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汇率波动 汇率传导效应 通货膨胀 价格指数

自2005年7月汇改到2007年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0%,与此同时,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却开始持续攀升,2008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更创11年来最高水平,达8.7%。虽然央行多次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短期间一时难以立刻消除,中央银行购入外汇、增加货币供给的压力仍将持续存在。因此,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学者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应放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以人民币升值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然而,汇率对物价的影响机制众多,且不同的影响机制具有各自的传导速度和结果,所以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中央银行正确预测未来物价水平的变化,以便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汇率变化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原因分析

国际经济学中把汇率传导定义为:汇率变动1%所引起的国内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汇率传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而言,汇率变化只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有所影响。广义上的汇率传导是指汇率的变化不仅仅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它还会对消费者价格、生产者价格、投资品价格、零售价格、批发价格等不同价格指标产生大小不一的作用。

而在我国,影响这种汇率传导机制的因素众多,本文就从如下几个原因进行分析。

1.微观因素

(1)进口商品价格与进口产品结构

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PI,但是这种影响会随着商品的分配和运输被逐渐淡化甚至抵消。我国主要的进口商品为初级产品,非食用原料以及矿物燃料等。人民币升值,促使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价格下跌,而对于本国的加工企业,或者那些大量依靠国外进口原材料的公司,生产成本会因为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而下降,如果企业的定价策略是利润最大化,则企业会保持原价不变或者降低价格(一般后者居多),最后导致国内一般物价的下降。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因此汇率对于进口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应该影响最显著。

(2)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方式

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附加值的资源性商品,这类商品对汇率的传导是不敏感的。另外,我国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50%的出口品是来料加工,而这种贸易结构――进口中间品,并通过加工后贸易出口的方式会因为汇率对进口中间品的反向传递而削弱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效应。

(3)微观主体行为

第一,就长期而言,我国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小步化。此外,从我国外汇市场结构来看,银行市场是外汇市场的主体,而企业几乎没有参与外汇市场上的直接买卖,加之我国对“涉汇”企业的强制结汇售汇制度,企业对外汇市场主体意识薄弱,种种原因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不明显。

第二,货币工资机制的存在又使得汇率波动对非“涉汇”企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以致一般物价的下降使得居民的实际工资上升,这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倾向于降低工人的名义工资或者减缓名义工资的上升幅度,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如果按照厂家的定价模式,则生产成本的下降会直接导致产成品价格的下降,并且推动一般物价的下降,如此良性循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使一般物价下降。

2.宏观因素

(1)货币供给

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加大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资本涌入,加大央行购买外汇,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如此形成了国际收支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资本流入―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的恶性循环。

(2)总需求

根据国际金融中的马歇尔理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由此引发的贸易收支的恶化会使得社会总需求下降。而总需求的减少回使得本国收入水平下降以及物价下降。虽然我国反对人民币过度升值以及不恰当升值,但是未来几年人民币升值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而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贸易顺差的减小,会导致社会总需求的下降,这将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减缓物价的上涨压力。

二、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1.背景阐述

国外对汇率传导效应已经有着相当丰富的研究。Camap和Goldberg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汇率变动的进口价格转嫁效应有下降趋势。在Obstfeid和Rogoff以来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中,企业价格设定行为的不同会影响汇率对进口价格传递的大小,从而给金融政策的传导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Taylor认为,在全球竞争压力提高和稳定的低通胀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难于将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完全传递到出口商品上,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降低,汇率对一国价格的传递效应程度依赖于其通胀水平。

国内专家卜永祥实证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国外物价水平、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变动显著影响国内物价,其中PPI对汇率波动的弹性要大于零售物价指数的弹性。

这些研究,大量运用了McCanhy,2000的VAR模型分析方法,因为此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考察动态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且不需要太多理论假设存在。

2.模型设定

Goldberg和Knetter(1997)提出了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的一般方程:

其中,Pt为本国价格水平;Xt为该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厂商的成本和价格;Et为本币的名义有效汇率;Zt为与国内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有关的变量;εt为随机扰动项。

笔者借鉴Corbo and McNelis(1989)以及Goldberg和Knetter(1997)的定价模型的思路,把国内物价水平看做是国外价格水平、国内劳动成本和国内超额需求的函数。而消费者价格指数不仅受上述因素影响,还会受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以及内生货币变动量的影响。因此将汇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作了如下的模型:

R2=0.096 DW=1.492

括号内的为概率p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置信水平条件下的显著。由回归的结构可以看出,拟合的各个系数与我们的先验预计一致,且系数显著,它们给出了生产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与相关解释变量之间的显著定量关系。

4.回归结果的解释

(1)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解释

汇率波动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有显著地统计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可以有效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

其一,生产者价格指数的选取:在我国统计数据中,ppi在大类上分为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前者进一步分为采掘,原料和加工三方面,后者进一步分为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四个方面。这个指数可以看成工业品国内提供厂商进入最终消费市场前的批发供给价格。

其二,Ppi的构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跟进口产品的价格有关的,而汇率波动最直接的影响效果就是使得进口材料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再加之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因素,汇率波动对ppi的影响是属于第一传导阶段的,所以效果显著。

(2)对消费者价格指数波动的解释

了解cpi的构成,即可解释汇率波动为何对cpi变化没有显著地统计意义。在我国cpi由八项内容组成,其中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排在了首三位。我国是农业大国,出口食品远远多于进口食品或者食品原材料,在这样一个自产食物的国度,食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价格,而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汇率,只是会受种植条件,如土地,气候还有科技的影响,因此汇率波动对其影响较少。至于其他方面,如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还有居住等,则是受市场供求或者经济周期波动比较多。综合方方面面,汇率波动对cpi的影响首先要通过一个间接传导机制使得这种传导效应在运输以及成本分摊上面抵消一部分,再次,cpi的波动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自然状况,如货币发行量的猛增会使cpi大幅上升,这种情况能很好解释2007.10-2008.7月份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因此,汇率传导效应在消费者价格指数这种集众多价格指数于一身的综合体而言是不显著的。

三、政策建议

1.适当调节人民币升值幅度

我国人民币汇率传导效应复杂,且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单靠汇率政策的调整还不能实现对整个经济运营的价格调整。

相应地,我们应该适当调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加强资本流入的限制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防止外资过分流入,抑制投资过热和抑制短期投机套利活动,还会有助于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宏观经济形势良好运行。

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比较小,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可以将重心放在稳定物价上,不必过分担心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这样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增强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与良好运营。

2.治理输入性通胀

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PPI的影响远大于对CPI的影响,而石油,原料等初级化工及能源原料的供给价格是导致PPI价格变化的原因。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防止输入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并运用汇率以及货币政策来维护厂家生产的利益,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避免国外商品价格冲击通过汇率杠杆对我国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汇率制

由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国内物价的传递作用很小,从治理通货膨胀的角度来说,政府可以运用更加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并同时制定稳定可信的货币政策,以稳定或者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稳定汇率对物价的传递效应,实现国内经济地健康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李颖:汇率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及效果的理论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5)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6

关键词: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国际经济遭受重创,各国都用各种方式刺激国内经济,以期早日走出困境。我国也运用刺激内需来维持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繁荣时期。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信贷风险增大,对贷款审批尤其是房地产贷款审批要求更加严格。据了解,目前中国第三大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及旗下中融资管对房地产项目也在2015年开始对房地产项目要求更高,只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这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来说无疑是融资途径的雪上加霜。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广东GDP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房地产行业也在全国房地产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其规模和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以广东的房地产企业为例,根据广东房地产网站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内银行的融资和客户的定金及预付金。央行的分析报告表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70%来自于银行,15%来源于定金及预付金。从融资结构上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银行贷款融资占据这主导地位,其他融资渠道相对缺乏。从财务杠杆上看,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75%,加上经济增速放缓,房产销售时间变长,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其他行业都高。从债务期限结构上看,银行对中长期的房地产企业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的城市和地段的考量因素增加,以及对开发商的要求提高,致使很多房地产企业无法从银行的贷款渠道取得融资。

二、导致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自身原因: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首要因素还是在于自身的不足。企业基础薄是重要的一点。大部分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实力弱,自有资金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管理上,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漏洞较多,并且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不稳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中,上述因素往往成为银行考量的贷款安全的第一因素。

第二,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个因素是信用评级和信息公开程度。按照目前国内的评级,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评级在3B或以下,在资金管理上不严格,容易出现抽逃资金、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偿还贷款等情况。这样导致企业的信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大额资金很难进入中小房地产企业。另外,由于中小房地产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信息缺乏公开透明,造成三方(主要是指中小房地产企业、投资者、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和银行难以了解到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导致投资者和银行在做投资决策和房贷审批中更加谨慎,甚至为了资金安全,宁可放弃投资。

第三,社会大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能否顺利取得融资的重要因素。以银行为例,2015年国内经济增速一再往下调,各项经济指标都下滑,很多企业经营都在亏损,银行贷款无法按时归还。因此,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飙升。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本金少、信用风险高、经营不稳定和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导致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更多去考虑企业的自身状况和是否有充足的抵押和更强的还款来源。尽管政策在调整,放宽个人购房条件和个人购房贷款要求,以此促进房地产的资金回笼,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对于银行来说,这并没有缓解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惜贷政策。

第四,融资渠道单一是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因素。目前国内的房地产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辅之以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和少量的直接投资机构。房地产信托由于目前刚性兑付要求,结合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对房地产项目要求更加严格。一线城市的冷门地段的项目都难以收到青睐,更别说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的项目能从房地产信托公司融入资金。而房地产基金和直接投资机构本身数量少,资金量有限,对抗风险能力不足,从而在项目选择上慎之又慎。

三、拓宽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

针对上述的多种因素造成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本文对拓宽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提出几点探讨建议。

第一,内外兼修,转变观念。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同样适用。房地产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就是其融资困难的软肋。完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规范财务管理,公开公司经营状况信息,留住房地产方面的专业人才,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

转变观念,主要是要转变经营观念和融资观念。房地产企业,尤其中小房地产企业需要发展壮大,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切勿操之过急,亦要防止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上市后融资扩大的过于远大目标上,以免导致等不到春天的到来。经营上,许多房地产企业仍然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观念上。然而,团队作战才是未来的主流。中小房地产企业倘若能与大房地产企业甚至是上市房地产公司合作,在虽然利益上有所减少,但这样的抱团方式能减轻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经营状况。在融资观念上,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企业的最传统、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在经济形势和政策形势不向好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收紧,一批批的房地产项目因无法实现融资而放弃。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已经在国内开展多年,其融资门槛相对银行来说会低一点,可操作性强,亦可作为融资的可行渠道。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需要多渠道的组合融资。而这前提,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融资观念,才有可能去实现新的融资方式,谋求企业的未来。

第二,政府为房地产企业创造融资政策环境。作为市场的设计者、守护者和监督者,政府有责任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和撮合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另外,政府鼓励银行设立专门的房地产产业基金,财政拨款,对产业基金贷款进行贴息。这样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上更加方便,融资上也有更加便捷的房地产产业基金对接,同是还可以减轻资金成本压力。

第三,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渠道。与间接的融资渠道相比,直接的融资渠道具有准入手续少,资金成本相对低的优点。发展直接融资,是房地产企业的不二之选。其一,房地产企业直接对接投资机构,可实现房地产金融脱媒,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中间成本,从而直接降低总的资金成本。目前可引入的直接投资机构有各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部、企业间成立的投资基金和海外的投资基金等。其二,房地产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房地产企业债来实现企业的融资。企业债是最直接和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需要有专门的担保企业为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做担保,放宽审批权限,简化手续,建立多层次的债权交易市场,提高债券的流动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债权评价体系,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发展房地产联合开发融资渠道。房地产联合开发是指多家房地产企业共同开发一个项目,尤其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牵手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同一个房地产项目建设。大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信用评价相对高,取得贷款容易并且资金成本较低。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时,主动与大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吸取大房地产企业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融资、管理和技术上,都能有所提高。

结合以上分析,房地产融资,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倘若能与国家政策相结合,结合自身需要,拓展多渠道融资,还是能在一定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为企业的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