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1
以前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上课时带着耳朵来就行,从而忽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课改中力纠时弊,总结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课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样的阅读教学不能靠教师的机械灌输和机械训练来达到目的,要想领会文章的精髓,就必须在阅读上下工夫,以下是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路人。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阅读,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并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教学套路,改“主”为“辅”,引导学生阅读,使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鉴赏分析等技巧来展开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法,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善于读书,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美”的含义。真正学好语文,应感受文章的题目与中心的关系、是什么体裁、线索……
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文,建立初步理解的知识框架,并与老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及解决问题的结果。
三.注意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先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再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并鼓励在研讨问题中提出大胆、有个性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并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做笔记,如:摘抄、赏析美句,把对本文的评价、感想与启发适时地记录下来。合作交流要建立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质疑,综合、多角度地分析结论,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思维方法阅读体验等应作出及时的评价,鼓励有创新的见解。
四.借助常用的阅读技巧展开个性化阅读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方法,要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必须掌握阅读的技巧。具体要求有:
⑴美文美读,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⑵通过浏览与略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有用的信息。
⑶通过精读和反复读体会和赏析重要词句的含义与作用,并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⑷创设学习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展开个性化阅读。
五.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
很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而且是经久不衰的文章,文中蕴涵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如“首尾照应”、“设置悬念”等,还有许多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这些知识点虽没有具体的章节明确出来,但却分布渗透与阅读教学中,也是写作教学的目标,另外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因此把阅读教学联系起来,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建议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依然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所谓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涯中,能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某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理念过于“功利”,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是为了应付高考,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符合时展变化的需要。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而言,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教学前进的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切地来讲,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而言,由于课时的限制,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为阅读教学设置多少教学时间,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应当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已经不需要教师给予过多的指导。所以,教师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2.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对于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保障。只有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养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压根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当成是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而高中阶段的科目众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根本没有精力顾及课外阅读,从而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一个空白。课外阅读的缺失,直接束缚了学生视野和知识的储备和提升。
3.不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如果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阅读对学生而言,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会为了某种目的去阅读,而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源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缺乏前瞻性,缺乏系统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通过对自己阅读教学所存在问题的不断改进,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呢?
1.凸显主体地位,激发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于阅读这样的教学而言,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读,达到和作者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和感应,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是很多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阅读游戏或者是开展阅读竞赛等,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其乐无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2.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共同构成学生阅读的两大部分。而对于高中A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课内实践有限,那课外阅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亦可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3.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灵魂的终身伴侣。这句话对我们所有人而言,应当是耳熟能详的。只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将阅读作为自己的伴侣?相信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人都做不到。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生活应当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改变学生懒散的习惯和毛病,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对于绝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阅读教学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凸显主体地位,激发阅读兴趣;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4-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学生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相信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对于小说更加感兴趣,而对于散文、说明文等文体往往感觉理解会相对吃力,因为小说比较通俗易懂,而散文则需要学生去体会,去深度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拈轻怕重”的坏习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笔者看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的美,它的语言美、结构美,还有散文的意境美等等,此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体会,即把自己当做文章的作者,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态等等,让学生将自己融入文中,长此以往,相信就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而对于小说阅读,不能单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而且也要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心里描写进行分析、学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予以运用。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多读几本书,扩展知识面,或者教师通过细讲文章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往往不会深究。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更要交给他们“渔”,这才是根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进行阅读,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心理熏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引导阅读对于学生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自发地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以往的教师“灌注式”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当然教师就是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斧正、完善。毕业
4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5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阅读教学的进行,书籍的储备是关键。没有足够的书籍、文章,想要做好阅读教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初中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还不健全,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刊物、书籍进行学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进行。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书籍的汇集、整理,比如,每位学生贡献一两本书籍,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然后班上几十位同学就会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书籍,每位同学拿一两本书就可以读到上百本的书,这样就可以发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暂时解决学生的阅读难题。此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帮助学生搜集各种信息,比如,网上的一些最新新闻资讯,或者好的随笔文章等等,又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备课、授课中的一些发现、心得、体会,都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毕业
6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4
优化课堂 文字训练 读写结合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实施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逐渐出现了驾驭课堂力不从心,难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困惑。阅读教学的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太繁琐,其实,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立足简约,追求完美,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
课堂的有效与否,就是看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是有效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围绕“有效”来设想。
1.引入宜实
有些教师明知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为了活跃气氛依然用猜谜语等方式导入课文。如:读了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你想提什么问题?表面上是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实际上学生早已知道谜底,根本没有思考的乐趣,学生的回答只是被迫“演戏”;有些教师为了把学生引入一个既定场景,费时费力地准备图片、教具,进行大段大段的引导谈话,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学生不断地被“引导”,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样的导入都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的导入要实在,要合情合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行。
2.讲解要精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总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于是把想讲的都讲了,导致重点不突出,任务完不成,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针对这一现状,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1)围绕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讲解才能使教师删繁就简,返朴归真,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节约下来。目标还用“了解”“理解”“运用”等词明确指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目标可把握教学的度,避免拔高教学,也能避免教师随意教学,主次不分。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看似平淡的语文教材往往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矛盾点”“关键点”创设浓厚的思考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学生的观点有些幼稚、有些偏差,教师不要急于评价,随着教学的推进,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3)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决不能一张嘴讲到底,要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讲多练,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当学生就一个问题争论不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以读导悟,然后得出结论。
(4)建立在个性文化解读上。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要乐于听到“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学生理解有误的,要及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共性和个性并存,还要引导学生向更新、更高层次的学习发展。
3.评价应慎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一不评价简单问题。如指名朗读时学生误读或漏读一个字,学生自己已经发觉了错,教师应该让他自查自纠。二不评价初读。由于是初读,学生的朗读出现瑕疵是十分正常的,我们不必为评价而评价。
4.活动求真
现在的阅读课增加各种活动,看似热闹但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我们应该:①关注主体。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学习预设的,因此要把不必要的、非语文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②注重反馈。课堂上教师了解教学情况的主要手段就是反馈。在实际教学中,反馈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出现问题要当堂解决。③体现差异。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前景,“照顾好”每个学生。在教学中提不同的要求,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教师还要多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二、注重文字训练
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一点不甚明了,他们往往直接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文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而把培养语文能力放在次要的、陪衬的位置上。这样做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必须借助文本进行,高效课堂就在于把文本中适合学生领悟、积累和运用的语言文字因素恰当地发掘出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如《金色的玉米棒》教学实录:
教师:(出示玉米粒)玉米粒怎么样?用一个词形容。
生:珍珠般的玉米粒。
教师:你们喜欢这样的玉米粒吗?
生:喜欢!
教师:第一自然段里有一个词是形容喜欢的,请大家找出来。
生:惹人喜爱。
教师:(出示句子)玉米粒惹人喜爱。请大家读一读。
生:玉米粒惹人喜爱。
教师:我感觉不是那么惹人喜爱,书上是怎样写的?
生: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爱。
教师:为什么这个句子让人觉得玉米粒特别惹人喜爱呢?
生: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黄澄澄”,让句子变得更生动!
生:句子加了个“真”让人觉得玉米粒非常惹人喜爱。
教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可爱。
生: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爱。
教师:哪位小朋友也能用这样的方式说一句话?
生:那香喷喷的蛋糕,真惹人喜爱。
……
教师:同桌间每人说一句试试。
教师抓住“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爱。”进行句式训练有以下几个层次:①出示实物,让学生感受到玉米粒的可爱,找到“惹人喜爱”这个词语;②引导学生找到书上的句子;③指导学生对比句子,找到不同;④指导读出感情;⑤提出句式,让学生个别练习说话;⑥同桌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三、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不强,最全面最可靠的检验方法是看他会不会写文章。
反观现在的阅读课堂,写作训练常常被拖到课外,变成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实际上把练笔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态度,提高训练的效果,你会发现,学生的字写得更好了,文章写得更通顺了。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95-02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心智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积极的认知过程,高中英语教学也强调“侧重阅读”,明确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第一目标,因为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调查发现,本来为检验阅读的效果以及所学语言的巩固和运用,进行语言输出而设计的一些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氛围,设计了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却把阅读课上成了口语课、表演课、面面俱到课或处处蜻蜓点水课;其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奋,教师热情,教学节凑快且容量大;实际上都是空而泛、华而不实的走过程式的“满堂问”,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提问,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教师就会急于请学生回答问题。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及教学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查中发现,好些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会这样说:“Read the passage to find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强制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读完课文,时间一到就提问,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其实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被迫停下。笔者认为教师的这一做法没有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建议可以这样做:给读完的学生附加一项学习的任务,而给未读完了学生留住时间的“缓冲区”,这样做不但留给学生适当的课堂时间思考,又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笔者听过一节校级公开课,其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Book4 Unit3“A taste of English humor.”,教师通过大量的问题设计,完成了Pre-reading,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和Post-reading四大步骤,时间非常紧凑,但能留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非常少。不少学生因来不及思考,跟不上课堂的快节奏,对问题的思考失去了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时地用“Go through it quickly,I only give you 3 minutes.Time is up!”等指令性的语言来剥夺学生的阅读时间。整个课堂教师在走程序,学生盲目地应付,这样的教学活动常常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且提问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形式上迎合了当前新课程对课堂活动的要求,然而完成这样的活动,大部分学生既无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也无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长此以往,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其实,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教学的调控技术,要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或适度“留白”,让课堂能有适度的停顿,让学生思考,甚至发问。如果只是为了赶速度,加容量,当问题一提出来就让学生快速地发言,学生就会出现言语不畅,且语法错误较多,回答的问题缺乏深度,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课本上的信息,很少能发散思维。
二、重视阅读课的问题设计
阅读课的任何一项教学设计,不应该“无题不读”,使课堂总是为题而忙,为题所累。问题设计不当,或者过多的问题设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要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具有启发性。
阅读活动的设计要根据读前、读中、读后各有不同。读前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中的话题产生兴趣,并能自然过渡到文章的阅读中。常见的读前活动有问题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而读中活动有问答、判断、表格、填空、选择、排序、总结段落大意等;读后活动包含词汇练习、完成段落填空、讨论、复述、表演、写作等。阅读课上我们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任务,但需要根据所学文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任务,不是任务越多越好,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三、重视阅读读后理解活动的设计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阅读课,内容是人教版Book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中的Using language阅读教学。该教师总结和归纳“劝说和说服别人”的日常用语,模仿造句,让学生结对,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教师鼓励扮演顾客的学生,要围绕绿色食品的话题多提出问题;鼓励扮演农民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日常用语来劝说“顾客”。对基础弱的学生,教师则给予语言提示和帮助。对语言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在全班做示范对话。接着教师通过口述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绿色食品安全性和重要性的信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整理出最能突出自己小组关于绿色食品观点的几点理由。随后,各组分别设计出自己的海报,然后展示出海报,供全班学生交流。学生都反映这节课使他们的受益匪浅。另外,阅读理解不是对文章每个单词或句子看懂这样的层次理解,而是能有效进行信息处理,跨出句子层面走向语篇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评价性理解。如果读后活动的设计没有梯度,没有连贯的主旨思想,读后的各个活动缺乏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挖掘,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体会作者的意图和领会文章的精髓。
四、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课堂管理是动态的,学生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前进,在问题的预设中,要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对于生成的新的教学潜在资源,要会机智面对,有效地引导。在提问方面,要考虑到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对象,是提问个人,还是全体,是提问成绩好的,还是提问成绩差的,提问到的学生在教室里的分布情况等等。同时要预测学生可能给予的答案、学生的应答时间,以及做好应对的对策,如果学生没法回答问题时,教师又该作怎样的反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又要给予怎样的评价语等。
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设计理解型任务,如:主题归纳、分析标题、图表填写、短文填词、罗列细节、比较异同;在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后,可以设计一些应用型的任务,这些任务都要与语篇内容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创造性语言活动,如:讨论活动、信息差活动、采访活动、辩论活动、改编文章、缩写文章、复述故事等。
总之,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讲究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活动设计,合理、灵活地把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学生的能力就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就能上好一堂优质的英语阅读课。
参考文献:
[1]姚生军.课堂负面现象触发的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3).
[2]张丽莉.英语阅读课读后‘伪活动’面面观[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5).
[3]刘美琳.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4).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6
一、高一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的特点解析
高一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是在基于学生初中学习的经验基础上,经过逐渐发展演化而来,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地完善起来的,具有继承性,更具有创新性。
(一)教学的立足点在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和质,以及能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的蓝本是教材,教材课文是经过编者反复筛选过的,具有代表性和经典性,它不同于课外读物或网络文字,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都获得语汇的丰富,再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精彩纷呈的万物世界,深刻体会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通过对话,在老师的诱导下深入思考,在与其他同学的激烈争辩中明理是非,在穿越文本时空后与先贤圣哲谈经论道……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
(二)对话教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外在能力即智力因素一般有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辨析能力等多种表现形式。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学生的意志力、克服苦难的决心等内部动因和精神支撑。表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既定的目标。在对话模式中,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坚持和维护,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还需要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积极思维,严谨求证,不畏权威……这一过程就是对学生意志力、交流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对话教学注重学习型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是一种多边交流活动,教师基于文本提出讨论主题,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起着引领者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有声或无声的思想交流,外界新的观点需要学生去辨析,就需要去学习新的东西来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如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本、上下文对照、历史背景分析等等,学习能力在经过多次的锤炼后最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如此循环往复,浓厚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就蔚然成风。
二、对话模式在高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以文字品读为主
在教学过程的处理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要求学生直接采用默读、朗读、诵读、速读等直观的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为对话教学提供保证和基础。教师需要“惜字如金”,点到为止,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探究解决。教师不可滔滔不绝地进行完整讲解,如对于作者的情况介绍,在课前的学案中就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进行搜集整理。
(二)创建以声图并茂为主的阅读教学对话模式
可以通过采用文本原声再现和相关图片展示来进行课堂教学对话。特别是现代诗歌都需要进行朗诵,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朗诵音频或者教师的教学朗读录音,因为别样的发现往往会在朗诵的过程中突然呈现。其次是散文教学,这类文本一般篇幅较长,学生的趣味性普遍不高,声音和图片的引入就会改变这一教学困境,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进行积极思维。最后,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其实文言文犹如英语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通过声图,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完整的演绎,让学生通过声图来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解读,让文言文教学不再迷茫。
(三)创造性地构建以音频为主的阅读教学对话模式
例如,在《死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洗衣歌》的音频,接着再播放《死水》的音频,两首诗歌都富有喷薄而出的强烈思想感情,但两者却蕴含着完全不同的意境,前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后者则让人感觉到人性的丑恶。第一次播放音频是为了让学生初次感受两首诗歌的异同,接着再逐节对比播放,让学生于声音中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最后再完整地播放一遍,在学生整体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死水”有哪些象征寓意?“丑恶”指的是什么?
(四)开创以视频为主的阅读教学对话模式
视频在阅读教学对话模式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话模式在视频片段中开展,教师选取相关的教学片断结合读本,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多重感官的作用下进行文本的教学。第二是对话模式在视频剪辑中得到升华,高一课本每一单元都有单元总结,教师可以对该单元的相关视频进行汇总,让学生在对话中展开表达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