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1
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进一步落实省、市、县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清理和取消限制民间资金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切实消除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的体制。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适当降低市场准入标准,放宽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金和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民营工业企业。进步优化政策、市场、法制、政务和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引导,认真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强化服务职能。积极主动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建立部门企业联系制度,切实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大力加强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整治企业周边发展环境,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力度,严格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检查,规范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行为,切实为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工业的行业管理和自律。
保障要素供给。采取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方针,努力突破工业发展瓶颈,着重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困难。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汇通信用、*县光彩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2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经营的领域和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大,同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更加主要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营销的问题
尽管民企在国内外的发展日趋成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我国的国企和国外的名企,我国的民企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营销方式较为匮乏
基于民营企业相对经济实力、经营领域等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的营销模式相对国企来讲较为匮乏。较大型的民企营销方式较多,但是很少有民企足以与国企进行营销竞争;较小型的民企营销方式较少,甚至有很多的小型企业根本不做过多的营销,乃至不打广告等均一定程度的存在。
(二)营销诚信度较低
基于很多民营企业的创立者和主要人员在学历、能力等方面的较低素质,对于市场营销等基础理论及实践知之甚少,其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营销行为极不规范,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过于夸大产品的功能效用等信息,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欺诈嫌疑。
(三)营销潜力不足
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比国企而言较弱,因此,其营销往往是视一定时期的必然需要或偶然需要而定,所以,可能会出现营销期不稳定的情况,因此,营销潜力受限,极为不足。这也是民企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四)营销效果不够明显
民营企业除了投入自身营销之外,还会聘请广告公司或外部人员来进行产品营销。但是,由于在广告投入金额、人员聘请报酬等方面的限制,往往不会与大型广告公司或者明星等展开一定的合作,甚至只能以发放传单、报纸广告、互联网小型广告等为主,这直接影响了营销的实际效果。
三、民营企业营销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关于营销方式较为匮乏的解决办法
由于在经济实力上、经营领域上等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确实营销方式较为匮乏,但是,作为亟需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讲,要讲求营销方式的有限性和营销方式的有效性相结合。尽管方式较国企的规模匮乏,但是,国企由于盘子大、运作速度相对迟缓,作为民营企业可以看准时机,进行实际调研和方案测试,对于某些简单有效省成本的营销方式着力实施,本着抓重点的原则实现有限营销方式对企业营销的贡献最大化。
(二)关于营销诚信度较低的解决办法
尽管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诚信度较低,但是,民营企业要求发展,就必须以诚信为根本。因此,民企经营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营销理论建设和实践积累。以诚信为本,谋求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每个民营企业家应该追寻的目标。
(三)关于营销潜力不足的解决办法
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等条件限制,民营企业的营销确实不能实施病毒式、地毯式营销。但是,民营企业的营销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受众,持久的发挥其营销潜力。也就是说,对于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来讲,其营销要注意发挥长期性。
(四)关于营销效果不够明显的解决办法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其广告投入、人员聘用等情况由于有诸多限制,所以营销效果相对不够明显。对此,应该采取在重要的节假日进行重点区域的特定的消费人群的高峰时段短时间营销,这样的话,营销效果将较为明显。而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相同市场领域的产品竞争时,必须避免进行雷同或者相仿的营销,无端损耗企业财力物力人力。
四、小结
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3
一、民营建筑企业的必然性
民营中小建筑企业是保证建筑业市场化竞争的主要力量。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来自良性的竞争。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中都会涌现出民营企业,它们的出现对国有企业和大型的联合企业形成了分散化的制衡。建筑行业属于一般竞争行业,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和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形成了较低的建筑“准入”门槛。民营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资本和技术方面缺陷,难以抵御来自外势力和不公平的损害,对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渴望比国有企业或者大型联合企业更加迫切。市场竞争的充分和透明程度才是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形成,促进充分竞争等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民营中小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外在阻碍和内部缺陷
1.民营中小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外在阻碍。①“融资难”依然是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的“拦路虎”。我国虽然已经推行实施“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政策,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为了加强自身的金融风险防范控制,减少了贷款的发放额度,对资信程度较低的民营中小建筑企业依然有严格的贷款条件限制,一些中小建筑企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而无法取得贷款,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同时,一些银行虽然同意贷款,却手续繁琐,贷款人要往返银行多次,甚至附加一些不合理的条件,或者苛扣一些Y金作为抵押,降低了效率又增加企业负担。②没有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支持指导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民营中小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并未得到政府的重视,比如,对民营业主没有所处行业的管理培训,相关有利政策较少,尚未出台法律条文保障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少之又少,在整个“大环境”并不有利的情况下,不少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短暂,其中有些不得不“夭折”。
2.民营中小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内部缺陷。①战略目标不明确,产权结构单一。目前,我国民营建筑企业依然采用“谁出钱多谁说了算”的决策模式,然而经营决策者大多素质不高,理论知识匮乏,单凭经验容易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短期经营行为。一是由于缺少高瞻远瞩的全局观念和对市场经济趋势的准确把握。二是由于法律观念淡薄,缺少基本的法律知识,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变得困难重重。②组织结构失衡,经营模式混乱。对于民营中小建筑企业,家族性环境氛围浓厚,“自己人”安排在重要的岗位的情况屡见不鲜,往往不相容的岗位上还出现一人兼任二职的情况,充分暴露出民营建筑企业人员专长和岗位的安排失衡和不合理。同时由于缺少监管人员,手续是否完整,机制是否正常运行都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整个公司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交流,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③内部管理原始化,人才大量流失。在调查部分民营中小建筑企业时笔者发现为了节省成本,部分企业还是采用“老办法”管理,比如账务采用手工记账,账务处理不清楚,项目核算不到位,预算由会计人员兼任,项目成本发票不开票或者未据实开票。无法计算正常项目盈亏,也给公司增加了不少税务风险。
三、民营中小建筑企业问题的解决办法
1.废除束缚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的“枷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除法律明令禁止外,应该赋予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的权利,对于交通,能源,铁路等设施的建设,鼓励民营中小建筑企业投资经营,打破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垄断”的现状,尽量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应颁布相关金融政策,放宽民营中小建筑企业贷款条件,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的投入,尽量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其他相关配套服务机构,在公司注册、资质审(下转第11页)(上接第55页)批、招投标等方面,拿掉“有色眼镜”,把民营中小企业作为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重要的服务对象。
2.对民营中小建筑企业加强监管力度,提供相关指导服务。对于民营中小企业出现的偷税漏税,出资卖资,拖欠工资,忽略质量和安全的施工行为,各单位包括工、税、审、质检等都应该及时指出漏洞和错误,纠正并监督其改正,促进其规范化和持续化的发展。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全国性的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统一的服务机构。即使有工商、税务等参与协作,但由于管理机构过于分散,有些职能机构有重叠,机构之间又“各为其主”,不利于提供完善的服务。因此,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有利为业主提供基础管理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提供税务咨询;为经营业主争取银行贷款最优政策。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制约因素 解决措施
一、民企的现状
2000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已经接近全国企业总数的80%,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左右,每年出口创汇份额超过一半,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仅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就吸纳就业近560万人。然而,我们难以想象,这是众多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微乎其微,更别说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大环境中所取得的成绩。
但是,必须承认我国民企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尤其是国内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外企蜂拥而入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愈加迫切。
二、民企发展的制约因素
1、 企业家素质和管理运营模式的制约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们都具有胆识、善冒险、吃苦耐劳和对市场时机把握准确的特点,但是民企在发展过程中却又存在着另一些问题。据研究,全国每年新生15 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 万左右倒闭,有60%的民企在5 年内破产,有85%的民企在10 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 年。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又是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 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 以实际控制为基本手段, 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经济组织。尽管家族企业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劣势。优势是家庭成员对企业高度关心,反应迅速,总体管理成本低,所有者能够直接有效地监控企业经营。而家族企业的弊端是:复杂的亲属关系;家族企业所有者一般都竭力培养自己的儿女成为其接班人;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本家族人员,外来人员很难进人公司的核心层,成为进入障碍;家族企业一般对外来的资源与合作产生一种排斥作用,以及企业内部在过度的集权与决策的独断性。
2、 人才匮乏的制约
除开运营模式中所谈到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存在进入障碍难以留住人才以外,民营企业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无法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看法就是民企缺乏后盾,政府不重视,企业没有明确的绩效制度,综合竞争力也不如国企与外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全对,却也反映出了一定的问题。民营企业必须努力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改变“土”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尖端优秀的人才,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3、 企业融资有限的制约
家族企业,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银行对家族企业总是采取歧视政策,即使对效益较好的家族企业,银行也较少考虑。证券市场的建立,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家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一融资渠道狭窄。二民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三直接融资渠道堵塞。四融资服务和环境欠缺。在我国,不少中小企业缺乏行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规模较小,资产较少,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和相应的内外监督管理机制,经营中随意性大,变化快,固定性差,存货期短。同时,较为封闭的运行方式不仅使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欠佳,且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大多未经注册会计师验证,企业与资金供给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资金在利润的驱使下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封闭性的财务管理, 导致对外融资难度增加在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下, 公司财务的控制权一般都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使得外界的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因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 增加了资金放贷的风险, 从而造成家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或所有者增资来扩大规模, 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
4、 企业文化的制约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 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对外形象的总和。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问题有:1、重口号、标志等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2、存在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3、员工总体素质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固守落后管理方式。如此一来,民企给大众留下了一种缺乏社会责任,追逐短期利益,缺乏诚信的投机形象。
三、解决措施
1、 全面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包括管理制度,决策、监督制度,人员招聘和培养制度以及规范的激励机制、财务制度等。民营企业家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改变思维模式,赋予有潜力有能力的人员与企业利益均沾的权利与义务。这样也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有关键的作用。
2、 树立长久的企业文化,担负起社会责任
实践表明, 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而存在, 会在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方面发挥无形作用。民营企业应建立长久坚实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担负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3、立足创新,建立自主品牌,摆脱低附加值策略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坚实的研发能力, 也不具备庞大的营销队伍,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生存、壮大, 必须准确地找准市场、开辟新市场。同时,利用自身反应灵活的特点紧跟市场前沿。另外,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采取正确的市场策略,重视品质而不是以数量和低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只有逐渐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沈红梅.对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2)
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5
企业发展如同开车旅行,目的地明确但准备不足,会出现目的地难以按时到达或者到达后实际远小于预期。比如开车计划一周到某地,因为准备工作不到位,上路后发现路不平(渠道不顺畅),开始修路,修好路发现车太久不开需要保养了(产品质量不稳定),保养后发现天气变化无法开到100码(竞品干扰影响层出不断),所以,我们原计划一周可以到地方,最后开了一个月。到了目的地,发现此处美景已经过了最佳观赏期(新产品终于成功,产品生命周期已经开始衰败,行业容量极具下降),内心极度失落。
以上种种,都不能最后归结为战略错误-开车去某地,而更重要的是实施战略的准备严重不足,没有对战略实施做好相应的评估和行业,竞争对手,自身组织能力的规划,倒致战略最后失败——失败的是时间,而非当初的目标(因为有时候并不是战略错误,而是战略生不逢时-早了或者晚了)。
企业发展,任何时候都无法设想完美以后再出发。先确定目标,再根据目标不断修正实施目标的方法,或者及时调整新的过程目标,以保证组织作战资源不浪费。对于不可控的因素不要回避,而是勇敢及时修正新目标进度。 正面面对一切干扰因素及时修正新的战略进度,这是保证战略成功的最大信心保障。
民营企业发展史范文6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民营中小企业;政策环境;融资环境;服务体系
[DOI]10.13939/ki.zgsc.2016.51.017
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资源储量下降、消耗殆尽的威胁,会进入经济转型期,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提前确定新的接续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民营中小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需要从多方面解决问题,提出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1 民营中小企业在延安市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转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企业结构普遍存在着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中小企业为辅的特征,进而导致地方财政积累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缺乏,经济发展活力不够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充分利用民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应力强、吸纳就业多等特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1]。
1.1 l展民营中小企业是培育资源型城市未来接续产业的重要途径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发展与该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程度息息相关,随着资源的消耗,企业生产成本必然逐渐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所以,这类城市必然提出经济转型,寻找适合的接续产业。要使接续产业真正成为未来主导产业,除了培养一定数量的大企业外,更需要培养一批可以为大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配套服务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因此,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是资源型城市培育未来接续产业的重要途径。陕西省延安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煤炭开采加工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兴旺了几十年,但近年来,第二产业呈现走低势头,“油主沉浮”的产业格局增加了延安经济发展的压力和风险,政府已开始大力推进能源经济转型,积极发展非能源工业和新兴产业,随着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必将促进大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涉及农产品加工、生物、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1.2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是缓解资源型城市就业压力的重要保障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裁员、失业人数增加等问题。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是解决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方法之一。因为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此外,多数失业人员和未就业人员自主创办的经济实体也是民营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甚至是个体工商户。因此,对处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来讲,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1.3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县域收入差距
受主导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延安市北部子长、安塞、志丹、吴起等县经济发展速度快,实力较强。延安市南部黄龙、宜川、富县、洛川等县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各县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民营经济在各县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这直接制约延安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最高收入县区和最低收入县区的差距连续扩大。从GDP总量来看,南部六县占全市GDP总量不足35%,北部六县占全市GDP超过50%。从地方财政总收入来看,除扣除市本级和宝塔区外,北部县占比接近80%,南部县仅有20%左右。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可以解决民营经济在县域分布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缩小县域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 当前延安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延安市产业结构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时期。政策环境不理想、产业选择规划不合理、融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当下延安经济的增长。
2.1 政策环境不理想
各级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政策摇摆不定,宣传不力,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理想。上级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到位,本市政策配套措施不健全是最突出的问题。例如,民营企业奖励政策迟迟不能兑现。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环节多,政府各部门之间配合不紧密,导致政策悬空,落实周期偏长。民营中小企业缺乏高效的政策环境,因而难以实现总量上扩大,质量上提高,难以成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柱。
2.2 民营中小企业产业选择、规划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营中小企业产业选择不合理。受资源偏好、定位不明确、盲目选择的影响,延安市的民营中小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建材、化工、机械制造、陶瓷等与石油、煤炭相关联的行业;三产的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餐饮、住宿、房地产、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比重较小。而且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走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民营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较低。延安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依托石油、煤炭等特色资源而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与分散于其他行业的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集群难以形成,集群效应难以充分发挥,难以形成人才、资金、技术和服务的溢出效应,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都陷入孤立发展的困境。
2.3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第一,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度大,民间资金利用有限。正规金融机构考虑到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所以在贷款时显得十分谨慎。加上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正规,信誉度差,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缺乏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致使企业只得转向民间融资。但是民间融资往往使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陷入了“越借越多、越借越难、借了难还”的恶性循环。第二,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企业融资效率不高。延安市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全市共有金融机构30余家,且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多集中于市区,各县城分布较少。地方性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第三,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对于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和手段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还没有。私人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信托融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基本没有开展。
2.4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竞争力
延安市民营中小企业受创新能力不强的影响,综合竞争力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在推动延安市经济转型发展中作用的发挥。一是管理者创新意识缺失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延安市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是家族式经营模式,高层管理者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投资创新工作。正是由于如此,导致延安市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制定系统创新能力l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二是尚未构建常态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根据调研发现,延安民营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比较少,仅有个别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产学研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导致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没办法运用到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也导致中小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不足,整体发展缓慢。三是民营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且流失率较高,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同时也不利于对外来技术消化掌握。
2.5 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延安市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已经制定部分管理制度,如《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网络平台服务类型少,业务不全。成立了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但平台正式运营时间段,实体服务机构入驻少,业务领域不全,限制服务功能发挥。第三,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成效不明显。第三方开展企业征信评级工作难度较大,企业信用评级咨询服务业务范围较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得较少。第四,关于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建设略显滞后。
总之,延安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和问题。从发展质量看,劳动密集、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行业仍是民营中小企业主体,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企业较少;从企业规模看,个体工商户占绝大多数,企业数量偏少,小微企业占大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偏少;从外部环境来看,政策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融资环境较差,发展压力依然较大,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3 促进延安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延安作为一个以石油、煤炭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转型期资源型城市,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3.1 营造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民营中小企业的作用,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准入条件,制定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尤其是对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和资金回收期长的投资项目,还应多渠道完善投资者收益机制,在补贴、市政等配套政策上出台更细化的规定。要厘清政府职能责任,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积极营造公平高效的政策环境。
3.2 促进民营中小企业产业科学选择、合理发展
一是民营中小企业要明确定位、合理选择产业。作为区域性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突破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地方政府要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合理引导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间合理分布。可以将资源型城市民营中小企业纳入大型资源类企业的产业供应链中去[2],借助大型资源类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资源、渠道等优势带动民营中小企业成长,最终实现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协调发展,真正把小产品做成大品牌,小企业做成大市场。二是要形成民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以根据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整合,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打造企业品牌,提高区域性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各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地方产业园区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入驻园区,促进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园区内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能产生协同共赢的效应。此外,要促进同业商会或企业协会等组织的建设,协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规范企业行为,实现共同发展[3]。
3.3 加快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第一,要大力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延安取得新的发展。各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优化机构网点服务功能。要推动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积极稳妥发展基金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第二,加快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化、规范化和阳光化,增强民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组建一批民营投资公司,推动民间资本设立涵盖优势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证券、保险等机构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4],支持民间资本建立融资担保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来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第三,加快发展金融产品的研发和金融工具创新,大力发展资信评级、投资咨询等金融辅助产业,加快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和引入。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3.4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一是要不断增强管理者创新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可组织民营中小企业管理者外出学习观摩或请专家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帮助管理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创新意识[5]。二是打造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鼓励中小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创新。内容可以涉及产品研发、生产设备改造、技术升级、机构改革或制度创新等。三是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依据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加快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包括职业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等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降低人才流失率,激发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5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应该着手构建具有信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技术支持、融资服务、管理咨询、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等服漳芰Φ闹行∥⑵笠倒共服务体系,促使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和各类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为企业提供全面、快捷、高效的服务。一是继续完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平台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形成延安市服务机构入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进入、退出机制。确定服务人员的素质标准和服务内容、水平标准,增强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延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吸引更多服务机构入驻平台,不断完善服务种类,引导各种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努力为企业提供功能齐全、水平专业、标准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加快充实网络平台服务功能,努力发挥好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的综合效力。三是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以实现金融、工商、税务、物价、公安、质监、统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政府除了掌握、汇总、提供翔实的企业数据、动态外,还要督促相关机构、社会第三方开展更多征信工作,以实现对企业的守信情况进行监管和信息共享,建立更多企业的信用档案,提供更多信用评级咨询服务。四是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基地、创业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政府要和高校联合建设各类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平台,为初创小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各企业也要逐步建立创新转化基地平台。
4 结 论
总之,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以战略的眼光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产业规划、融资服务、创新能力、服务体系等各方面的问题。扶持、发展和壮大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这既是当前延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未来延安经济彻底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韩丽红,张晶.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8(1):20.
[2]汪陈友.资源型城市转型视角下的中小企业成长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8.
[3]李玉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小微企业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