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1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引言
电力企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潜在有很多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少损失。因此,对电力生产中的风险应予以严格控制,同时加强基建安全管理,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
1. 电力生产中的风险问题
1.1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电力行业本就有一定的风险,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但许多员工此意识并不强,缺乏责任感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施工操作或维修养护中,存在侥幸心理和骄傲自大的情绪,做事全屏个人感觉,而不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有所忽视,以致于常出现违规现象。另外,没有严密的操作程序,对设备不熟悉等造成的安全事故频频出现,对企业、社会都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1.2基层管理不够完善
基层安全管理与电力施工的质量、工期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少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一味地提升企业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上的投入,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安全问题多流于形式,上级检查时则严抓,否则就很随意。没有一个完整可行的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任务,没有准备也没有防备,一旦出现事故,很难及时解决。相关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长时间没有更新修订,与实际变化不符;检查维修工作不按规定进行,遇见故障,没有详细的总结记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
1.3相关设施管理混乱
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的主体,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运行中的管理和日常的养护工作十分必要,对于不运行的设备,应保持其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如检查其开关是否关好。由于购置时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因素,某些设备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性能急剧下降,磨损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设施,由于质量不合标准,很容易出现故障,延误了生产。对安全设备的疏于检修,使得某些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常引发一些安全性的问题,甚至有些设施已经明显地破损,却还在使用。
2.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2.1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电力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安全教育,保证每一个人员都能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领导,更应该将安全理念深入内心,身先士卒,充分发挥领导到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给员工树立良好模范,并影响到他们,对安全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种规章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随着市场变化做适当的调整,领导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除了安全理论,还应通过实践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自保能力。同时,教育和培训需要的是时间、资金,所以应加大两方面的投入。
2.2做好各种电力维护工作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质量合格才能保证良好的维护效果,日常维护中,主要工作包括对绝缘子进行清扫,电杆电塔上的螺栓十分牢固,禁止在防护区进行砍伐,尽量保证地下拉线不被腐蚀等。
电力运行维护是维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运行中设备的管辖、运行调度、倒闸操作、技术改进、故障处理等都是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对运行人员来说,必须熟悉基本知识,对一些关键部件,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防雷装置、继电保护、隔离开关以及互感器等,熟悉其性能、结构、原理等参数。同时,应不断学习,掌握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倒闸操作和一些事故处理。
最后是电力维护的核心,即电力系统维护。包括相关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将系统和用户连在一起,方便用户随时可获得所需数据,并实现了遥感和遥控的功能。还有就是对系统的监督,只有整个电力系统都能安全稳定地工作,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2.3创新管理手段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如今,各种高科技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去实现安全生产,并将落后的工艺、技术等淘汰掉,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当前的现状来分析,科技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有以下几个重点:做好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能够辨识较为重大的危险源、建立健全的评估监控体系,多研制使用多功能的安全防护用品。
2.4加强安全设备管理
在设备的建设初期,仔细进行检查,保证每项设备的性能良好,都能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一旦不合格,禁止投入使用,以便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运行中尤为重要,一般企业都设置有自动警报,当出现事故时,会发出报警,应当引起注意。制定报废制度,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严重损坏或性能严重下降的设备应及时更换。维修过后,务必要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下回分析 。
3.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其安全性广受关注,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在电力生产中,常会出现许多安全事故,轻则破坏电力系统,重则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提升基建安全管理水平,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建东.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及措施[J].机电信息,将010,25(30):163-165
[2] 李斌.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2,18(12):132-134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风险管理 内控 对策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的财政政策由积极走向紧缩,由投资拉动改为控制通胀,国内建筑市场尤其是铁路市场由大规模投资转向了急刹车,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着经营、安全、质量、资金、法律、“走出去”风险等诸多风险,加强以“控制企业重大风险,防止重大风险事件,避免重大风险损失”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迫在眉睫。
1.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企业旧体制遗留问题多,资源配置不充分,用人机制不灵活,垫资施工现象严重,工程拖欠款回收困难。
1.2企业制度的设计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人性化管理,基层管理者对企业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力差。
1.3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困难,抗风险能力差。
1.4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激烈,招标中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增大了企业盈利风险。
1.5工程项目多,分布范围广,施工时间长,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失控,增大了项目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和内控的意义
开展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既是国家监督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国家“五部委”监管的要求;二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国资委的明确要求;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两地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要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全体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3.开展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的程序步骤
3.1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工作机构,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总部相关业务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重点研究解决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协调会商通报,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有序推动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立工作的开展。
3.2狠抓应用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管理框架设计、业务流程绘制等风险管理建设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全员集中培训,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和专题座谈等方式,重点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为搞好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奠定基础。
3.3完善规章制度。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管控模式、内控现状、潜在风险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及时进行流程管理框架设计、流程图绘制及流程描述、公司层面重大风险评估、流程关键控制点辨识,并与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对接,确保重大风险在业务流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3.4优化业务流程。及时梳理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补充建立和修订管理制度,识别流程控制目标,识别确认关键控制点,本着边建立、边整改、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5总结推广实施。按照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适时选取板块业务或单位进行试点推进,并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整改提高完善后,以试点为示范进行全面推广实施。
4.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评估风险,有效识别,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及时对关键风险进行评价和缺陷分析,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性测试,识别和评估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于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建立风险数据库,及时进行控制评价和缺陷分析,确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时间表,加强风险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分析总结。健全风险管理责任制,建立从班子决策到风险管控部门,最终到企业员工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落实规范,健全制度,构建内控管理体系。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控基本规范》要求,健全集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按照要求对现有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力求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抓紧制定出台《企业管理手册》,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程序(手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程序》及《操作指导》,进一步梳理规范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理顺管理关系,改进工作流程。
三是全员参与,主动管理,提升系统管控能力。系统部门要充分发挥调控、策划、督导和服务职能,超前策划,主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系统指令的严肃性和公信力。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软件的培训、推广工作,加强企业OA平台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备案、统计分析、综合评估、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是把握核心,突出重心,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生产的命脉。要以营业收入为重心,建立健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坚持以工程项目预算为基础,合理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要强化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力度,建立预算指标预警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加大责任调查与追究力度,增强执行预算的自觉性。
五是制定目标,过程监控,严格落实集中管理。在当前国家政策调整、企业经营生产举步维艰的形势下,必须全心全力做好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物资、设备、劳务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要提高集中量,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物资、设备的集中采购要做到采购权与管理使用权的分离;劳务集中要做到劳务队伍的集中准入、选择和年审,培育长期稳定的劳务队伍。以集中管理引导企业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六是梳理排查,堵塞漏洞,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内控体系建设,增强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的管控力度和管控深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消灭管理“真空”,堵塞管理漏洞,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把系统指导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价值链、流程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融为一体,以点带面,认真扎实地搞好风险管理,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全面推进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形势下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有效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转型快速发展,必须行之有效地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管理科学和行为规范的风险防范体系,控制企业运行风险,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立法、虞旭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3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管控
2009年1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阳煤集团完成了重组四通财务公司的后续变更事项,这是山西煤炭企业完成重组后续变更事项的第三家财务公司。截至目前,山西省成立的四家财务公司中,仅有一家是通过新设完成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财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很高,要求母公司的全国行业排名在前三名,同时对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到2009年,财务公司仅仅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出现了如此多的财务公司无法经营、面临重组的局面。面对“壳资源”,新设立的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财务公司的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一)母公司经营风险的传导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公司,以“立足集团、服务集团”为经营管理的宗旨,其产生源于母公司的管理需求,其发展依托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与集团公司共兴亡,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对财务公司有很强的传导性。
(二)过于追求盈利性目标,财务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
我国财务公司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并以“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为经营管理理念,一切业务的开展以保障集团公司资金安全为基础,在为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财务公司盈利性。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加大经营风险。一些财务公司过于强调盈利性,将自身作为集团的一个利润增长点,长期将大量资金转存到银行或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套利,甚至违规从事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活动。
(三)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要体现“全面、审慎、客观、独立、有效”的理念。“有效”就是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动态化”的管理,这包括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有关的风险管理和将出现的新情况纳入到风险管理的体系之下。风险管控的及时性甚至预见性,导致即使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对事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机制薄弱,同样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四)法规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章经营行为
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从行业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监管和法规来说经历了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监管规章的出台,一定是吸取了多方的经验教训,各财务公司应该认真执行。但由于法制的完善比较滞后,一部分财务公司按既定的经营方式,没有执行监管规章,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如2002年12月被银监会摘牌的华诚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把资金都放在了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华诚长期以来违规吸收资金,既有个人的资金,也有企业的资金,而其中大多数是从当时的资金市场拆借来的,这些资金的利率都很高,而华诚又把这些资金用在房地产等长期项目上,致使资金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资不抵债。
二、为什么要加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控
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运作模式既具有产业特点,又具有金融特点,其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风险。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理客观要求其加强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受到集团公司的约束,集团公司过多的行政干预或将导致财务公司走向深渊,集团公司经营不善最终会反映到财务公司资金运用层面,因此必须在集团和财务公司之间构筑防火墙,避免集团把危机转嫁给财务公司;反过来讲,由于财务公司的广泛波及性,如果财务公司运转不畅,出现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
(二)财务公司自身蕴含着多种金融风险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很多业务本身就具有金融风险。对现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然而无论是利率波动还是汇率调整,或者是政府对外汇管理管制政策的变化都将导致货币风险的产生。而且,大部分成员单位的资金结算、调度、存取都由财务公司承担,因此财务公司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其出现风险,严重时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部分成员单位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从而引发企业集团全系统的风险。
三、如何防范财务公司的风险
财务公司重组成功后,为防止出现“后人复哀后人”的现象,确保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投融资管理中心及资本运作中心功能的稳定发挥,切实控制财务公司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需要确立 “安全第一”的内控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一)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培育内控文化理念
财务公司制度制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业务操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果,不同的价值观念将使财务公司风险防控出现不同的局面,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正确内控文化理念尤为重要。以建立内控长效机制为核心,逐步塑造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内控,以强化内控促效益,业务发展坚持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氛围,“稳健、规范、审慎、科学”的文化理念,“合规为本、效益为重、控险为纲”的内控文化信条,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而服务。
(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为本的合理组织框架
探索和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公司董事会、高级经理层和监事会,科学合理划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确保财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战略决策、经理层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内部监督的有效、互动、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执行。
(三)完善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在量化的基础上控制风险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1.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财务公司员工大部分是集团公司财会人员,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除加强风险理念的培训外,分别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引进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以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人员素质;2.深化风险评估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风险评估体系的范畴,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风险评估在风险种类方面至少涉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在业务方面包括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3.逐步引入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成分,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对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不同监管制度,为防范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建立了涵盖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及经营管理能力指标在内的定量评分体系,同时为科学确定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巴塞尔协议》及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要求确定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
(四)健全财务公司内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辅助决策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的不可更改性、长期保存性的优点使得其在财务公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在资金管理系统上通过岗位权限设置控制风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筛选、分析、整理、保存的有效机制,使各项决策和控制有充分的信息辅助支持,以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对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去次保主,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连续性及完整性;建立各种途径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及时运用。
(五)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作用决定其不可或缺性,将工作完成的合规性、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作为考核的关注重点,做到考核不仅是数量的肯定,更是质量的认可。强化员工有益行为,弱化员工不利行为;对公司安全防范作出贡献的人员以先进称号和物质奖励来激励。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4
险企“新贵”安邦保险与万豪争夺喜达屋的对决虽然以安邦的退出落幕,但是频频出手“海淘”不动产的中国险企依然气势如虹。尤其是在低利率趋势下,“资产配置荒”的忧虑仍在加剧,庞大的保险资金该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出口?
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利差逐步收窄的预期下,部分险企正在通过投资境外不动产这一方式,开启多币种、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模式。面对险资出海,监管层如何协调投资收益率、风险管控能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三者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险资忙于“出海”
自 2013 年 7 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的高价购得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劳合社大楼后,中国保险业企业的目光开始纷纷投向海外不动产市场。从中国人寿出资7.95亿英镑买下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 70%控股权,到阳光保险出价2.3亿美元将曼哈顿的巴卡拉酒店收入囊中,再到安邦保险“插手”喜达屋等,不到三年时间,中国保险业企业已完成多笔影响巨大的海外不动产投资。保守计算,仅国内营收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砸向海外地产的资金至少有40多亿美元。
中国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金额普遍较大,且投资标的多位于核心地段。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将大约6%的保险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其中20%投资于海外市场。但是中国保险资金远远低于这一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保险业境外投资额约360亿美金,折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仅占总资产的1.9%。
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海外房地产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保险公司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相较以往的试水,“险资出海”已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从长期而言,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与节奏,中国险资在境外的房地产直接投资有望达到2400亿美元。
国内险企布局海外地产虽然时间不长,但区别于先前惯用单枪匹马的商业手法,如今保险公司更侧重合纵连横的资本策略,投资基金或与海外机构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这样既能迅速熟悉当地市场,也能有效获取投资相关专业信息,同时又分散了投资风险。
回报大于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资保险热衷于海外房地产,是因为此类资产本身彰显出了风险较低和收益较高的优点。
首先,相比国内而言,海外不动产市场更加成熟,投资回报率也更为稳定。以中国平安并购劳合社大楼为例,中国平安买下后将有超过三分之二会租给劳合社伦敦公司,根据其支付的租金估算,若能够以相似的价格出租整座劳合社大楼,则中国平安可凭借租金收入在 10 年左右收回此次投资的成本,估算下来,中国平安可以得到约6%-9%的年投资回报率,不可谓不高,且收益稳定。
其次,国内缺乏相匹配的标的。与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相比,国内的不动产投资面临投资回报率偏低的问题,以国内大多数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为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的净回报率目前只有5%左右。
再次,有助于抵御通胀。保险企业投资不动产在中长期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保险资金若投资于债券等一些具有固定利息的产品,其所获得的实际收益是其名义收益减去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的收益,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际收益率还有可能为负。
目前发达国家短期并不会实质性改变“低利率”或“零利率”货币政策,这对不少投资渠道构成了价格压制。因此,中资保险未来对海外权益类资产或将有所收敛,而另类资产的投资势必加码,不动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虽然收益显而易见,但是也有业内也有不少声音,担心险资出海的多重风险。
“险资海外布局不动产主要面临三大风险。”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优妮表示,首先是流动性风险。在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时,所需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而收回投资所需要的时期较长,这就加大了投资资金的机会成本且降低了其变现能力,导致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的保险企业将要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其次,汇率风险。在投资海外不动产时,由于存在着汇兑的过程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
再次,利率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不动产等长期资产可能面临资产缩水的状况。
监管政策松绑
险企“海淘”不动产与监管层逐渐放松的险资管控密切相关。
2014 年 8 月,保险业“国十条”公布,提出要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使 “引进来”和 “走出去”能够更好地结合。
而“国十条”前6 个月,保监会曾就保险业的对外投资水平做出规定,其要求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 15%。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保险业境外投资额仅占总资产的1.9%,距监管层规定的15%的境外投资上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保险业走出去,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这就意味着,今后5年,在政策支持下,保险业境外投资将迎来提速期。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刚刚开始。保险业“走出去”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面对险资的出海,监管层如何协调投资收益率、风险管控能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三者的关系?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为了合理引导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优质标的,防范相关风险,监管层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保监会将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现代化多层次的资金运用监管体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首先,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信息化水平,完善风险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和重点风险公司的风险监测工作,提高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早抓小。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5
[关键词]营销稽查;电力营销;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6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电力消费市场越来越大。电力营销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力营销业务存在着较多的风险,而营销稽查是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提升供电公司的营销稽查管理水平,能较好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营销作业风险事故,规范营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降低电力营销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1 电力营销风险
电力营销风险是指在电能产品销售情况、供电服务等各个环节所面临或潜在存在的风险。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制度跟不上等等因素,使得电力营销风险逐年增加。如何防范并降低营销风险成为当前电力销售部门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之一。电力营销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完善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满足客户需求,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状况,但往往忽视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营销风险管理。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着营销风险加大这一紧迫、严峻的问题。例如:用电缴费欠费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客户服务中的法律风险、供电可靠性降低造成的企业信用风险、以及作业活动和客户用电等产生的人身风险等。
(2) 电能产品销售环节薄弱
电能产品销售是电力经营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和业绩的体现。
电费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包括是否制订有效的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管控措施是否全面;电力销售报表中的应收、实收、未收电费的准确性有无监控措施;营销部门是否随时掌握电费欠费情况,对欠费是否实施定期催缴并收到成效;电费是否进入专用账户;超期欠费、违约用电等是否按规定收取滞纳金及违约金;电费发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为营业管理损失风险、计量技术管理损失风险等。
电价监管风险包括是否有效正确识别电力客户的用电类别,是否按核准的电价计收电费,电价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有效监督和考核办法等。
供电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电能产品销售过程的薄弱环节,制订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电力营销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服务机制不健全
供电服务风险的关键点在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服务规范化风险包括电力营销各类业务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规范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服务承诺行为等法律规章的行为。服务质量风险是指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等。服务安全风险是指供用电合同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用电安全服务制度措施、对安全隐患督导是否到位、是否制订事故应急服务措施等。
作为供电企业,如在服务规范、质量、安方面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机制不健全,其带来的经济风险、社会形象风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2 以营销稽查促营销风险防控
营销稽查是指供电企业为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经营损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营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电力营销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的行为。通过营销稽查可以有效防控、降低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 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风险的存在
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依据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得到最精确的风险预警。电力营销业务的范围较广,因此其涉及到的管理范围也较大。这要求管理人员对每一个业务关键点进行监控,并有效识别这些风险。在营销稽查过程中,对业扩报装、抄核收管理、计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关键业务开展全面检查,掌握各项业务在哪些环节存在问题、挖掘管理漏洞,从而能有效识别出营销风险,同时为营销风险分析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
(2) 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准确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出营销风险,同时通过分析每类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周期、频率等要素以及对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工作的损害程度,确定风险处理的优先级别,从而实现对营销风险的准确估测。稽查结果记录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即对应的风险事项。通过对检查记录的风险事项按月度、季度、年度等进行周期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入地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评估衡量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后果,确定风险事项是否需要处理以及处理的程序,提出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和防范措施。
(3) 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
加强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首先,可以通过营销稽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工作,提升全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与抵御风险能力。其次,通过制订营销稽查整改意见和措施,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非责任单位对照自查,监督整改落实情况,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效果,实现风险事项的闭环管理,及时防范、化解和控制各类营销风险。另外,通过营销稽查可以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形成责任明确、有效约束的业务处理机制。最后,营销稽查可以协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降低营销风险。
(4) 营销稽查可以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前提。通过在营销业务领域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设计营销业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标准,辨析营销风险因素,制订科学的营销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构建完善的营销系统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营销风险事故,规范营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营销稽查能为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营销稽查有效识别风险,为风险库的建立提供素材,从而建立完整的营销业务管理体系标准和评价模型。营销稽查过程也是对营销业务风险监控、风险评估的过程,营销稽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开展营销稽查相关工作,协助供电公司建立营销业务系统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消除和降低目前营销领域中潜在的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以及人身风险,达到风险可控、在控、预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唐婉雪.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82-83.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6
[关键词] 股份制银行 风险控制 信用卡 营销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份制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房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中部分企业信贷风险加大,相关行业的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条可能断裂,从而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银行卡风险同步上升,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控制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在信用卡业务中,由于其独特的运营模式,以及行业内比较冲动的发展趋势,其风险控制同样需要加强。
一、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现状与特征
1、必须正视目前存在的风险现状
股份制银行作为当前金融业内最为活跃的力量,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亮点。同时,由于股份制银行扩张发展步伐加快和业务迅速增多,其面临的风险也迅速扩张而增大。国内股份制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银行业资本化程度日益深入带来的竞争风险;中期存贷利率可能市场化带来的监管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的原因是政府紧缩流动性并有针对性的遏制某些行业的信贷增长,银行面对的市场需求种类繁多,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风险因素时刻充满变数,因此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需要加强自身风险监控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保障未来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2、信息化与风险控制前景不明朗
从信息化布局和管理现状来看,风险控制系统受制于目前银行薄弱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化不清晰,容易形成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质量下降。银行风险管理商机推动很多有实力的软件开发商致力于风险管控项目的研究。特别是当前由于制造业不景气,出口受到打压,贸易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导致企业运营出现困难以致资金链断裂等,给股份制银行的相关资产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通过相关管理升级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是股份制银行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控制银行风险的运营策略
1、严控信贷资金流向
对于银行来说,信贷资金的流向要有比较明显的安全路径,以及符合银行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才能实现良好的业绩。对于很多客户来说,其获得贷款的用途,或许与银行的愿望不吻合,那么在这个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如何进行监管,需要认真考量。冒险或者担负大的风险,都是对银行综合风险控制的一个大考。严格监管信贷资金的流向,政府项目贷款质量普遍比较好,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也必须有所警惕,特别是在政府项目一窝蜂大上快干之际,很多监管措施跟不上,难以形成良好的贷款前景。储蓄客户的存款更多用于投资,比如投资炒股的资金又以保证金的形式回流到同一家银行中来。活期存款相当大部分客户的存款是稳定的,少部分会有大的流动,银行要做的是沉淀率分析,以便适度调整。
2、资产质量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研究发现,资产质量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公司资产质量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能力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公司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才能具有很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作为股份制银行,招行在规模和网点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后来居上,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对于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部门来说,现在企业停产倒闭的预兆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偶然性和突发性在增加,平时监测时各方面指标都非常正常的优质客户,可能一夜之间停产倒闭。高价库存暴跌以及期货、股权投资都是未引暴的业绩地雷,特别是航运业挂钩的企业风险极大。
3、重视股份制银行高存贷比数据
股份制银行高存贷比需要一个合理的位置。风险从银行抵抗风险角度看,存贷比例不宜过高,银行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需要银行留有一定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存贷比过高导致资金就会不足与银行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目前银行负债来源看,除传统存款业务外还包括同业存款、券商保证金存款、同业拆借等,这些并未纳入考核。存贷比虽然仍是一个考核指标,但目前已经弱化,资本充足率、资金运用程度、风险权重会看得更多些。
4、加强组织机构管理和改革促进风险控制
经济全球化给金融业带来惊醒。必须认识到,由于受内外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国内股份制银行的扩张发展和盈利预期都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目前企业经济正在向外向型和总部经济迈进,特别是一些大型集团,往往追求多元、集团化以及跨区域,显示出产业链延伸的明显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隐藏了大量的风险。而银行目前以支行为主的经营模式难以有足够的信息支持力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一些不符合银行规定的企业进行核查,往往难以看出其真实的财政数据。而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与银行市场吻合度比较低,造成很多管理效率大打折扣。从实际需要看,目前很有必要进行扁平化改革和调整,朝着管理部门垂直化和效率集约化以及组织架构矩阵化的整体综合性调整。构建风险控制与银行经营效率相协调,发展战略目标与股份制银行的现实环境相一致,追求发展业务的行业与所在区域相结合、以及银行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实际业务吻合与匹配的公司业务模式化的组织体系,实现有效服务于管理决策以及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体系。把经营重心上移,调整总、分、支行功能定位,为调动支行的积极性搞一个引资利润结合办法。分行按行业分工,从一些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让一些不适宜的支行不再办理对公贷款业务,转移业务的层次提升到由分行来办理,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后,这个转变对控制风险很有利,其风险控制的能力大大增强。
三、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信用卡管控与营销举措
1、发卡风险控制
在由工作人员核实身份证原件并提交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和收入证明后,必须要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单位,在线申请和去网点申请都无效,提供上门办卡服务,即到申请人的单位去核实身份,办理信用卡。严格办卡程序,销售队伍要开始承担一些风险指标。逐步把工作重点放到了精细化作业和内部整顿上,主要提高单卡收益,管控风险。对于身份证明,除了联网公安机关审查身份证之外,还会对其身份证的办卡情况进行核查。不少中小银行甚至上收了发卡审核的最终审批权,个人信用卡申请表提交后,分行无最后审批权,最后信息要经总行才能审批完毕。提高银行卡产业发展质量,平衡好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的关系,增强银行的合规性,是银行业务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2、反套现和催收
更多的信用卡风险产生在使用过程中。非法套现活动日益猖獗,让银行分外头痛。套现行为甚至已经产业化,有专门的套现公司,帮人办卡套现,一条龙服务。有些套现公司甚至还可以帮别人养卡,就是客人套现之后,套现公司可以先帮客人垫支还钱,增加信用卡的信用额度,更多的套现。目前银行在这方面的管理办法有限。股份制银行现在内部建立POS机跟踪系统,如对POS机安装、特约商户申请及信用卡的消费跟踪都有数据进行监控。二是加强打击套现活动,除了联合公安机关外,不少银行也外包了一部分监控业务,和一些信用卡催收公司合作监控套现公司。而部分股份制银行设立了反欺诈联盟、互通黑名单。更严峻的风险落在信用卡催收环节上。银行和催收公司的合作也因严峻的形势更加紧密。有银行为了提高追收率,不断提高催收公司的比例分成,提高到50%以上。
四、结语
总之,加强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利于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适度回收流动性和强调信贷投放的风险控制对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实为利好。继续加大贷款类高收益资产投放力度,增加同业往来类低成本负债,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利于企稳净息差。同时对信用卡等相关业务进行适当调整,对相关管理进行改革,全面增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是今后股份制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钟春平,徐长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误区.上海金融,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