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实习论文

教育实习论文范文1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二、总结

教育实习论文范文2

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习学校的问题,另一类是实习生的问题。对这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实习学校

有些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上课机会少,有些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上课机会太多。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由实习学校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在实施半年制教育实习之前,我们曾经在北京的各个实习基地做过调查。67%的教师认为,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影响中学教学质量,学生和家长会反对。另有28%认为会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领导不同意。在与中学校长的访谈中发现,重点中学的校长多不愿意接受半年教育实习,如果一定要安排,就要对每个月上课的数量有限制。而在对欠发达地区中学的调查中,校长却希望一学期的课都能让实习生上。据了解,凡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会希望实习生顶岗实习,发挥支教的作用。半年制教育实习开始实施以后,实际情况与事先调查的结果相似。有一部分实习生在中学的两个月中,只讲了一节课。而另有一部分实习生一进校就开始上课,基本上是顶岗实习,没有机会听实习学校老师的课。实习生上课的机会少,有个别是因为指导老师的课少,无法给实习生安排。大部分是因为实习生教学效果不好,指导老师不敢让他们多上课。特别是一些名校,学生、家长对教学的要求很高,学校不可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给实习生提供充分的上课机会。而有些学校让实习生顶岗实习,确实是因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需要实习生分担教学任务。

(二)实习生

实习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如对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不熟悉,对一些历史知识把握不准确,语言表述能力欠佳等等,这些与学生的备课情况、综合素质有关,也与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有一定关系。历史教学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学方法、技能,以及如何备课等等,大学教学论类课程里面已经有过比较系统的学习,也做过一些实践练习。通过在中学的教育实习,学生可以把大学所学理论和方法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但是从教育实习效果来看,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语言表述等等,尽管中学指导老师也反复指导,但是实习生上讲台讲课后,还是有很多问题。这说明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段的训练,不是通过在中学上几次课就能够培养出来。而要延长训练时间,除了增加在中学上课的次数外,还应该加强大学的实践教学类课程。前面提到中学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不可能完全保证实习的数量或者质量。对于师范大学来讲,要解决问题,关键是完善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适当训练获得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到中学实习的时候,能够把一节课的内容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中学指导老师就有可能让实习生多上课,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一节成功的课,核心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如果讲课的时候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表述正确清楚,基本上就成功了。如果语言再生动一些、形式再活泼一些,就是一节好课。而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语言、教态等等,完全可以在大学的课程中进行训练。总之,教育实习中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大学课程中提前做好准备,在中学实习的时候可作进一步提高。

解决问题的探索

(一)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目前北师大历史学院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师范生的《历史教材分析》《历史教学技能训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和《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历史教材分析》课有48学时,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约16学时,主要向学生介绍如何做历史教材分析,以及教材分析须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教材分析示范,约时,请中学老师给学生做教材分析,让学生对教材分析的方法有直观深入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约23学时,老师确定课题,让学生自己做一节课的教材分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材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独立完成一节课教学设计,写出教案打下基础。《历史教学技能训练》有16学时。在学习过《历史教材分析》之后,与《历史教学概论》同时开设。“概论”主要由老师讲历史教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如何备课、如何做教学设计等等,“技能训练”则主要让学生进行试讲,实际操作《历史教学概论》中介绍的教学方法、备课方法等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比师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有48学时,分为知识讲授和实践练习两大部分,每部分大约各占24学时。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历史课程的沿革、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材体例结构,各种版本教材的特点,历史教材分析的方法等,实践练习让学生选择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节课做教材分析,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于中学历史课程和教材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熟悉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掌握分析处理教材内容的方法。《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分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三大部分。知识讲授约8学时,向学生介绍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等。案例分析约20学时,精选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先观摩,然后分析研讨,学习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设计的经验。实践练习约20学时,由学生自己选择一节中学历史课做教学设计,到讲台上试讲,然后师生共同点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并能自己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创新历史教育见习模式

历史教育见习分为中学现场观摩、校内远程视频观摩和录像观摩三种形式。现场观摩一般是先听课,然后再和授课教师以及该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师一起研讨。校内远程视频观摩是利用网络技术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即时传送到大学的教室,学生在大学教室同步观摩中学历史老师的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进行讨论。录像观摩主要是选择一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观摩,研讨。目前我们采用较多的是后两种形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优秀中学历史课观摩研讨”的基本模式:同学课前预习,写出教学目标和讲课思路———观看优秀课录像———授课教师说课———中学特级教师或历史教研员评课———大学历史专业课教师评课———回答同学提问。同学们的预习和听课记录是教育见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这种观摩课师范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都可以参加。经过几轮尝试,同学们反响热烈,认为这种形式的观摩研讨非常有效,收获很大。当然,这种观摩研讨要动用大量人力,组织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可能每次见习都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是和其他见习形式穿行。

(三)实习的集中指导

由于各个实习学校情况不同,对实习生的指导力度也有差别。为了保证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强学院层面对教育实习的集中指导。根据我们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的经验,实习期间,可以每一周或两周召集实习的同学开一次交流会,介绍自己在实习学校学习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每组可以选一节课进行试讲,各组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中学实习结束后,进行教育实结时,也可以安排各组同学汇报交流实习期间的收获,播放实习期间的教学录像互相观摩,请中学老师和大学教学法老师点评。

教育实习论文范文3

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环节之一,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好与不好将是学生以后是否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能力,是学校通过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学校就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有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面试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出现学生只会讲解不会做示范,有的学生只会做示范不会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快速的学习新内容。(2)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课堂教学中讲解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

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培养措施及方法

教育实习论文范文4

本研究以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级学生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教学实习为背景,对学生的教育实习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方法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如下:1.1课堂教学在实习中,学生课后能认真批改作业,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也能较好利用学校配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多媒体等。基本上能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能根据学生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将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较好结合。实习中,学生主要依据教材,并根据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把握得较好的是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教态自然大方、能清晰阐述教学目标,而最需要改进的是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语言的运用。

1.2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能很好地完成班级日常管理,巧妙运用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或团队活动,能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对于班级中的偶发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做得较满意的方面是有号召力、凝聚力,能融入学生之中,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能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急需提高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问题学生个别教育能力和班级活动指导能力。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依次为: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指导,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不知道师生之间保持怎样的距离才合适。

1.3实习的收获与困难实习前后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有所增强,实习前29.5%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自信,实习后比例上升为80%。教育实习期间,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依次为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生活条件艰苦、知识欠缺与教学设备简陋。综上所述,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基本达到了学院及实习学校的各项要求,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对实习有了新的理性的认识。

1.4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4.1实习时间不甚合理本次实习安排在2013年9-12月,教育实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专八考试、毕业论文、招聘会、研究生考试、实习时间被十一长假隔开等等。这样有效的实习时间缩短了,实习生锻炼教育教学技能的时间被压缩了。由于要适应实习的需要,教学计划被打乱,很多课程被压缩或推迟,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有限、时效性差。《英语教学论》等相关教师教育课程延迟到实习后开展,不能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教学实习的指导作用。对开设相关课程教师的后续访谈表明,实习后再来学习这些理论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不如往届学生,学习效果欠佳。

1.4.2学生教师技能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不强,在实习中表现出一些问题,如板书书写潦草、普通话不标准、教学设计能力差、课堂掌控能力弱、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不强等等。通过比对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模块的课程设置,发现外国语学院开设的英语教育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仅比师大少14个学时(师大为130学时,大院为116学时),所占学分多1分(师大为7分,大院为8分)。两所学校所开设课程大同小异,都涵盖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学技能、课程评价等方面。通过对学生的集体访谈,作者认为该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合理,需要关注的是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才更有效。

1.4.3教学实习前的培训与指导有待完善调查显示,41.9%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培训帮助一般,对实习前培训的满意度仅为18.1%。学生认为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帮助最大的是教育学、教学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但这三门课程力度不够,还需大力加强。此次实习前,学生虽修了一些教师教育课程,如教案设计、板书、教师技能等,但大部分停留于理论层面,学生并未真正尝试,更谈不上针对学生本人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实习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到中小学观摩见习,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流程及课堂设计较为陌生。由于时间紧迫,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试讲就直接上台讲课,出现一些不应该的疏漏和错误,使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对实习生不信任,不能进一步给课;也使实习生本人内心郁闷,没有成就感,对上台讲课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极不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

1.4.4班主任工作缺失此次调查中有69名(65.7%)实习生的班主任实习工作基本没有展开,他们没能得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生活、与学生沟通交流等机会,错过了绝佳的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机会。缺失了班主任工作,教育实习也是不圆满的。

1.4.5指导教师未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认为实习学校和大理学院指导教师的指导有帮助的比例分别是88.6%和85.7%。从实习指导教师那里,他们最想得到的指导是如何上好课(65.7%)。此次实习,大部分学生(71.4%)是国培计划,去了云南省内很偏远的乡镇甚至是条件异常艰苦的山村。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硬性规定,大学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非常有限,大多只能以短信、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形式联系。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表现没有直观的认识和指导,而仅凭实习结束后的简单说课或者讲课评定实习成绩的做法也不够客观公正。30.5%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的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是由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打分,由实习学校审核;另30.5%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分别由实习学校和学院指导教师打分,然后按比例求平均值。

2建议与对策

针对此次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尝试从学院、实习生及实习学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外国语学院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与不断完善。

2.1统筹安排,加强对课程、教师及学生的管理学院应从全局出发,长远考虑。如果从学生分专业方向就结合课程设置带领他们到中小学参观见习,必定会令他们明白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师技能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有更多实践机会,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缺点调整学习,还可以在调整之后再进行实践,这样就可以为走到工作岗位得到全面系统的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强试讲环节,让学生在走入实习学校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

2.2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打好基本功学生从进校就应该明确进入大学的目的,从大的方面讲是建设祖国,从狭隘的方面讲,学习是为自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学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果。作为正处在学习黄金季节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天职,不认真学习就是失职。因此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严格要求自己,打好基本功,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及实习的准备,避免在实习中出现眼高手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教育实习论文范文5

1.1趣味实验活动内容的选择在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趣味实验应操作简单、安全、时间短、现象鲜明;(2)趣味实验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1];(3)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与初三化学知识相适应,进而能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素材或例证。初步选择了6个趣味实验.

1.2趣味实验活动的实施过程初中组共有6名实习生,每人负责1个小实验,另有1人为带队教师,负责安排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高中组还有4名实习生,作为后备,应对临时问题。在组织学生实验前,这些实验实习生都已经亲自做过,试讲过,并把实验名称、原理、基本过程、注意事项等写在纸上,贴在相应实验台边;在趣味实验活动中主要负责:讲解原理,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现象,并回答学生的问题。上课时间是利用下午第7节活动课时间(声明:有想在外面参加其他活动的同学可以不来,本活动由同学自愿参加!———活动过程中,没有无故缺席的同学)16:20—17:05,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5~8人分为1个小组,每次同时进5个小组,5个小实验同时开展,余下学生为下一轮,共组织12次。最后一次,因实习已结束,还有5个小组(即半个班级学生)没做,在学生强烈要求下,又和实习学校协调,找后续课余时间补齐。实验中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动起来,感受并体会动手的乐趣,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同学小组讨论,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记录、归纳等方法。每个实验完成需要时间大概7分钟左右,做完1个小实验后,小组间自动相互穿插轮换。考虑到来回机动的时间,一次实验下来大约需占用1节课的时间。

2趣味实验活动的效果

实习生和中学生都参与了趣味实验活动,对活动过程、效果深有感触,他们的观点较真实、客观。为此,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中学生对此次活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实习生座谈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1对参与活动的中学生的调查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在初三(1)、(2)、(4)和(6)班进行。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34份(36份无效问卷为学生对问题没有作答或没认真作答),占调查问卷总数的78.8%(达到有效回收率70%~75%的要求)。调查问卷是2道陈述题:一是你喜欢这次的趣味实验活动吗?请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你希望的化学课堂是什么样的,说说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问卷结果的反馈可知,中学生都很喜欢这次趣味小实验活动。具体的收获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认为化学是有用的、有趣的、神奇的;感受到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和新鲜;感受到小组学习、师生平等、相互交流讨论的快乐。用学生的话来说“化学太有趣啦,很神奇!”活动中“能让自己动手做实验,很有新鲜感。”和“理论与实验并重,老师指导,学生做,有问题一块讨论,我喜欢,小老师加油!”等,以上反映显示出他们对此次趣味实验活动的认可,初步实现了活动设计对中学生方面的目的要求。对这次趣味实验活动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意见及建议方面,主要有:部分学生提出“你们走了,我们还会有这样的活动吗?”“增加趣味小实验的内容,定期开设这样的活动”及“希望趣味小实验内容多贴近生活,又能紧密联系化学课本知识,这样两全其美”;有的同学希望“化学课堂对半分,一半讲课,一半实验,宁愿占活动时间”,有的同学建议“师生多互动,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样记忆更深”“希望老师在课上以做实验的方法来上课”及“老师多听学生的想法,下课前,留一部分时间用来提问题”等。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可知,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趣味实验的内容还有些单薄,在数量上和内容设计的质量上需要充实;在课堂教学方面应将教与学紧密结合,教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做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做中学,多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实验进入课堂。

2.2参与活动的实习生的意见反馈实习生全程参与了这次趣味小实验活动,从活动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实验的准备,具体实施及后续中学生对活动的反馈调查,座谈时实习生整体感觉都很好,具体感受和收获如下:“实验虽小,内容不多,但准备和组织实验活动还挺繁琐的”“学生围着我,问这问那,开始有些紧张,后来有点兴奋,感觉挺爽!”“我们班的学生还挺可爱的”及“正好赶上我们讲‘燃烧与灭火’,活动内容还挺实用”等。这项活动是教育实习中临时增加的内容,虽然工作忙碌很多,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累并快乐着”。以上实习生的作答显示出他们对此次趣味实验活动的认可。在体验感受,分享收获的同时,还有2点建议:一是建议趣味实验活动最好在刚进校实习就开始组织,这样既能深入班级,熟悉学生,又能提前练习讲课,为教学积累素材,同时避免活动拖后进行的情况发生;二是应加强实习生的实验技能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提升活动内容的设计质量,为趣味实验活动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也为自己将来教学积累资本。以上的反馈和建议,充分说明开展趣味实验活动是很有价值的。

3开展趣味实验活动的建议

尝试在教育实习期间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为缓解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与中学教学间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实习学校的角度看,中学化学教师时间紧、任务重,用于实验研究的时间有限,实验教学压力大,不能经常开展或不开展趣味实验,实习生的加入使中学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由“不能”变成“能”,这次趣味实验活动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认可。这项活动对于中学校、中学生和实习生都有各自的收获,对开展这项活动有几点建议。

3.1将趣味实验活动常态化对于实习基地的中学来说,希望将趣味实验活动常态化,进而走向成熟,走向化学第二课堂,走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希望把趣味实验活动作为教育实习的一项研究内容,不断强化和完善;实习生定期有计划地到实习基地开展活动,不仅仅在教育实习期间。这样既在实践中锻炼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又通过活动减轻了中学化学教师的负担,同时又能促进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3.2突出教师在趣味实验活动中的启迪和引导作用中学生在活动中,喜欢并关注变化明显、生动或不寻常的现象,对现象原因的关注可能就要略减一筹,这样的兴趣观察不稳定,属于低层次的自发观察,停留在这一阶段将无助于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此时,老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并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随时记录、最后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希望学生能抱着期待来,带着思考走。3.3开展合作研究,提升趣味实验活动的质量要提高趣味实验活动内容的质量,首先必须强化实习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应规范操作;实验过程的设计,应融入科学探究的要素,注意探究意识的培养;活动内容在联系生活、关注教学的同时应注意改进、创新。为达到上述要求,应加大对趣味实验研究的力度,若中学一线教师也能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相信活动的收益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活动可以强化实习生的基本功,提高趣味实验内容的质量,同时也能促进中学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初次尝试在初三开展趣味实验活动,效果可观。认为这项活动也适于在高中开展,高中学生相对初中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强,心理成熟,认知积累丰富,通过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探究性,进一步感受并增强合作、交流和探究的意识。

教育实习论文范文6

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一)指导教师选拔

如何选拔指导教师,古德里奇、费曼南瑟、克拉克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9],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方面,指导教师必须掌握卓越的课堂教学技能,拥有充足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科知识,能够成为实习生效仿的榜样。2.指导过程与方法方面,指导教师应该和实习生在教学年级或学科领域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实习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水平和需要哪些方面的援助;指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交流技能,擅长同实习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当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时,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的探究会影响他们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指导教师必须自愿参加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愿意同实习生分享教学经验,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感兴趣。此外,奥德斯基等研究者还指出,要尽量避免选择学校的领导承担指导实习生的工作,因为学校领导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实习生,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实习生会感到拘束,从而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10]。我国教师教育资源紧张,中小学实习学校课业压力大,教学工作繁忙,目前基本没有正式的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标准,大学指导教师通常由大学从事课程教育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研究生来承担,中小学指导教师也通常是由中小学校长随机指定某些教师担任,通常假定所有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都具备指导教师的资格[11],但是,好教师不一定是好的指导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指导教师并不情愿承担这份工作,他们担心实习生打乱已经建立起来的明确的、潜在的课堂规则[12];因为学生的升学压力,一些指导教师不愿意让实习生承担教学工作,担心实习生的教学会影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不善于同实习生交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实习生解决遇到的难题;指导教师工作繁忙、负担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上述因素都影响实习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育实习初期,要对指导教师进行选拔,挑选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的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岗位培训除了能够促进实习生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外,还有助于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技能训练能力,恢复教师工作的活力。恰当的指导教师岗位培训课程能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技巧,提高指导工作的效果,接受过正式培训的指导教师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指导教师更加擅长鼓励实习生的教学活动,而实习生指导工作的失败通常是因为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充分[13]。指导教师培训活动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围绕实习生指导活动开展研讨会活动,来自大学和中小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通过会话,增强工作技能;大学开设专门的指导教师培训课程,挑选经验丰富的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担任培训教师,还可以开设指导教师技能培训课程,鼓励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技能和指导方法;倡导指导教师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知识和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学者们普遍认同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引导实习生,但是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研究还不确切。目前,我国一些师范院校已经开展了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培训对象单一。我国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主要由师范类高校教师教育部门承担,而大学指导教师通常被默认为实习生指导的专家,能够承担实习生指导工作。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以D师范大学为例,该大学每年会为实习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设教师短期培训课程,目的是提高基地教师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水平。然而在实际培训中,由于实习基地的现实条件、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和参与培训教师的特点,培训内容多倾向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指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无法顺利开展。3.指导教师间缺乏沟通。我国教育实习工作中,一名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几名甚至十几名实习生,此外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工作时间紧,压力大,一些教育实习基地,尤其是师资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对教育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很少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指导教师缺少沟通、反思的机会。

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学实践同教学理论学习不同,教学实践的对象———实习生以及教学实践的情境不断变化,新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指导教师只有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才会降低不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实习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能力。1.弗雷德•科萨根认为,教师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构建个体教学角色,即格式塔、模式和理论[14]。教师的个人体验与感知是出发点,通过经验和感知,教师形成最初的教学格式,该格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验证,形成某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进一步反思,形成个人教学理论。教育实习中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指导教师要尊重实习生的个人体验,学会处理实习生由于个人经历、个性差异、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而体现出的差异性,换句话说,每个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习生各自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构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2.帕杰克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个体性差异[15]。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呈现各自的特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呈现的角色应该具有相似性。指导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和实习教师的教学角色特征,分析二者的相似性;其次,如果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的差异较大,为了提高实习生教学活动的效果,指导教师应当调节自身的教学角色或者考虑重新对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分组。3.格尔克认为保证实习指导效果的诸多策略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为实习生、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格尔克提出如果想要取得良好教学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可以开展对话、协商;互相尊重,承认各自的差异,在大学指导教师同中小学教师的关系方面,中小学指导教师传统的“帮助实习生摆脱大学教师们教导的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观点会妨碍教师间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观念的沟通,建立合作、信任的教师关系会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丰富指导教师的工作方法[16]。我国教育实习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也会积极地为实习生搭建深层次思考和反思的平台;还有一些指导教师能够将正式引导和非正式引导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帮助实习生融入质疑、假设、调查、想象、辩论的情境中,鼓励实习生分析、评价、反思教学经历,构建教学法和行为准则;积极参与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会对实习生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前,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要确定观察的目标,观察后,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针对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建设性的会谈,共同探讨实习生教学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教学的因素,并提出帮助实习生克服缺点和问题的方法。然而,目前还有绝大多数指导教师不明白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实习生开展教学实践,他们常采用的指导方法包括:(1)个人经验型。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指导教师完全忽视实习生的个人体验,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指导实习生活的核心,认为实习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模仿;(2)无微不至型。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是关心实习生的发展,实质上却完全剥夺了实习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指导教师工作的重点也不突出,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导致实习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缺陷认识不清。(3)放任自流型。这种指导方法在办学基础较差的实习基地较为普遍,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实习生能够承担大量的教学实习工作,但是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实践基地学校教学情境的限制,实习生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和解决。上述几种指导方式都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