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生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1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原本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学生对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导致生产实多停留在参观认识实习的阶段。作为交叉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既有生物材料知识的学习,又涉及医疗电子、医疗器械等知识,在实习时很难找到既包括生物材料又涉及生产医疗器械如此对口的实习单位。因此,一个生产实习往往需要在多个实习单位开展。每个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都非常有限,学生走马观花地参观了解,很难深入进行,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2加强生产实习建设的探讨
2.1实习模式的改革
现在的生产实多是直接将学生送到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讲解产品知识并带领参观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仅仅通过教师编制的实习指导书对实习单位及其产品有所了解,而对自己所学知识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认识不够充分。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联合实习单位编写实习指导书,并在实习指导书中,给出相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其次在实习模式中,可考虑采取“校内-企业”相结合的实习模式。[9]例如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中,涉及生物材料聚乳酸合成的生产。可考虑先在实验室开展聚乳酸合成实验,使学生对聚乳酸的性能及合成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验学生对聚乳酸合成的工艺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完成校内实验后,再去企业实习,就能够更熟悉该产品的合成生产流程,可以有针对性地比较企业规模化生产与实验室合成的异同,这样学生对实习更加熟悉,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又使得实习更有针对性。
2.2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应当发挥学院的主导作用,以科研服务为切入点,帮助实习单位解决技术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化实习基地建设。除了与企业有科研项目的合作之外,还应考虑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企业单位提供有关人员的进修培训;另外还可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讲师,邀请实习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做专业讲座,加强双方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以及动手实践操作的兴趣。通过学院层面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协商好实习时间、实习内容以及其他实习相关事宜,避免实习时间不确定,实习内容临时改变或减少等情况的出现。同时可避免几个实习单位出现时间冲突,便于按原定计划进行。另一方面,除了实习还可推荐安排学生去实习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实习单位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性格特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熟悉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对自己工作的定位能够更加准确,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就业渠道,达到实习毕业生就业及企业用人双赢的效果。除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考虑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一方面,校内实习基地可更有针对性,与所学专业知识更加对口,学生在实习基地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动手实践。另一方面,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更便于协调分配,实习时间也能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专业的实习基地,还可为周围甚至全国其他拥有同类专业的院校开放,在提高了实习基地的利用率的同时,为院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同时,实习基地还可考虑结合学校开设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个性化实验以及工程实践等项目开展进行,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2.3实习成绩的考核
在成绩考核方面,实习开始前、实习过程中以及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也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实习质量监控,前期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实习的预习情况,可通过简单提问及检查预习报告进行;中期进行检查督促,检查实习日志的填写及督促实习笔记的完成;后期检查所撰写的实习报告及收获体会。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带队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定外,还可以考虑邀请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参与到实习成绩的考评,严格把关,进而提高实习质量。
2.4实习带队教师的培养
实习带队教师是学生与实习单位的纽带,稳定、高素质的实习带队教师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在生产实习开始前,带队教师应先到实习单位,与实习单商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具体事宜;在校内,带队教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并对实习中可能遇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带队教师主要是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合理安排实习进度,保证实习顺利完成。实习结束后,需要审阅实习报告,提交学生成绩并对实习过程中存在及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合理建议为下一届实习积累经验。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带队实习教师是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键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每一次的实习都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需要经验积累。因此,培养阵容稳定、经验丰富的实习带队教师,对提高实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生产方式演进过程变革影响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生产活动都形成了与该时代相适应的独特的生产方式。上世纪中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促使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与此相适应,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内的统一不是平静的,而是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二者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的新陈代谢,在每一个时代都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种形态生产方式的依次更替,正向信息社会迈进。
渔猎社会的生产方式。渔猎社会是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时期,大约一万年以前的所有历史都属于这个时期。当时,科学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制造和使用工具受到极大的限制,使用的大多是打磨粗糙的石器工具,以利用自然为主,通过采集果实、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获取维持生存的食物。在这种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很难存活下去,人们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并以群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生产实践。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转折。科学技术开始产生并逐渐形成,定居的村庄渐渐星罗棋布蔓延开来,人们使用畜拉的耕犁、铁锹、金属镰刀、木耙等工具在土地上劳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其特有的标志就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在农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事这种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仅是以糊口、苟延生命和供他们的主人寻欢作乐而已。没有长期储备粮食的设备,没有把产品运往远处市场必不可少的道路。”因此,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融为一体的社会。
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建立起了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形成了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体系,煤、石油、天然气等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成为社会的主要能源,动力逐步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产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享用,更多的是为了出售,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和大规模的商业体系,从而打破了农业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分裂。
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文明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换奠定了基础。20多年以前,未来学家们曾猜测工业社会将向信息社会转换,现在,这一猜测正在成为现实,社会信息化正在以人们预料不到的范围、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包括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不同时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各构成要素上。要了解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就应从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和生产关系的各环节入手。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进程中生产力的变革
以脑力劳动为主、从事信息活动的人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既要支出体力,也要支出智力。在不同时代,因为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体力和智力支出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乃至以前的时间段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主要是体力型的,人们的劳动支出以体力为主;工业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先后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所要求的劳动者素质是脑体并用型的;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加强,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需要有大量的劳动者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这就使工业社会延续下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劳动支出逐渐转向以脑力支出为主。
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的智能机器体系成为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人类使用的劳动资料,已经经历了简单工具和机器体系为标志的两个阶段,其中,简单工具在工业革命以后被机器所代替。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将会逐步用智能机代替工业时代的机器体系。智能机是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工具系统,它的使用不仅扩展了人们的体力,而且也扩展了人们的部分脑力,使劳动者更轻松、更准确地完成工作。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信息成为人们的主要劳动对象之一。资源是人类生产的劳动对象,人们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范围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在渔猎社会中,可再生的野生动植物是最重要的资源;到了农业社会,土地成为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的第一资源;发展到工业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范围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煤、石油、天然气得到了广泛开发,但这些资源都是非再生性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生态失衡等恶劣后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空中到地下,从宇宙到海洋,从无机到有机,无所不及,这些资源中就包括信息资源。在信息时代,它虽然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信息事业。
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标志和核心的信息科学技术成为核心技术。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是空前发达和最为辉煌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群体不断涌现。在这些高科技群体中,任何高科技的发展不能不依靠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非凡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因此,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广泛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诸要素中,促进经济增长。
2、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生产上。使用机械化设备在流水线上进行的大规模集中化生产将逐步转变为使用智能化工具的适度规模的个性化生产。工业社会生产中利用的机器体系是依照决定性原理进行机械动作的装置,它们不会自动控制和调节,缺乏灵活性,这样的特点需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操作,以弥补机器体系的不足,这就决定了工业社会的生产必须把成千上万的工人集中到工厂里,在生产流水线上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子大规模生产出单一品种的产品。这种生产虽然成本低,但却满足不了人们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信息时代人们在生产中广泛利用计算机这种智能工具,它“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随时改变机器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变产品的款式”,同样一套制造系统可以灵活的生产各种产品。这种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批量小,品种多,更适合多样化的需求。
分配上。信息将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未来的产品分配之中,并将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财富分配的依据。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骤然上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因此,未来财富的分配方式将趋向于注重信息要素,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所有者将取代资本家成为社会阶层的最富有者。
交换上。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产生之后在商业领域很快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并开始逐渐进入家庭,为改变传统的交换方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使新型的市场交换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商店销售系统、银行电子转帐系统和家庭中的计算机终端、电视、电话就可以连成一个互动的网络,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自由选购商品。
消费上。信息时代将开始弥补有史以来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分裂的状况,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二为一的趋势。农业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消费的只是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东西,他们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生产者,也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消费者。他们可以称之为“产消者”。工业革命把社会一分为二,导致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出现。到了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使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消费者与企业、与商场发生了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消费者通过网络把自己喜欢的商品信息输送给厂商。结果就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消费者实际上是参与了商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反过来也会给信息化进程中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1、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物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生产方式的各实体要素中,使现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通信、控制、显示系统等信息技术把自己的要求自动、准确、快速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体力,加快了生产产品的速度,而且提高了加工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
人类劳动的彻底解放提供了手段,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广泛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是给人类实现劳动解放提供了“现实的手段”,机器人已经不再仅仅做险活、脏活,而且开始进入技术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市场,扩大了人的体力,使人类摆脱了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又把一些繁重的脑力工作交给智能机去处理,扩大了人的脑力,使人们从那些繁重又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迈出了劳动解放道路上的第一步。
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新的生产方式使生产从注重物质投入转向注重知识、信息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工业社会对物质和能量的大量消耗,缓解了社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环境保护。
2、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⑴失业问题较难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崛起的信息产业,给劳动者造就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是信息化设备的自动处理功能取代了部分人力,这也导致从传统产业部门释放出来的低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会相对过剩。
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智能化、网络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虽然使人们的生产活动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同时,使以前因为这些限制无法建立的关系得以形成,但它也让人们为之付出了代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当前,在一些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发达的国家,利用互联网在家办公成为兼顾工作和家庭、保持工作柔性和节约办公成本的方法,但是仅仅使用电子联系难以构筑足够的达到默契合作的信任,所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来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3
1.1单位建立实习档案的意识较弱
很多的医疗单位认为档案是应该由学校建立的,与实习单位无关,所以对实习资料不重视,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把关和归档往往不及时,也不严格。管理体质也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客观的、完整的标准,有的单位对于实习生的资料会有丢失的现象,导致有些实习生实习期间的档案成为空白的,这对实习生来说是一种大大的损失。
1.2实习档案的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在各地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按照相关的制度来进行的,关于医院内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各类人员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对于实习生档案来说却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职责,相关的考核制度更是少之又少。医学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与缺失,导致实习生的实习档案成为空白,也使单位在招聘医护人员是没有良好的选择标准。
1.3实习生自己对档案的不重视
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医院的不重视,导致实习生对档案也不重视,认为实习档案不重要。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实习期间的资料进行任意的修改或者有造假等现象,也有的甚至会存在丢失的现象,对于实习档案的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严肃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4实习档案的参考价值较低
目前来说,毕业生就业时用人单位主要看的是学历、仪表、言谈举止以及在校的表现等几方面,对于学生的约束也是靠合同、协议,而不是实习档案,忽略了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内涵,因此实习档案的价值被严重的削弱了。
1.5实习档案缺乏专门的管理
有的学校个人档案在各系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实习阶段的档案存放在部门,存放时间往往都不清楚,很容易造成错乱、丢失和毁坏,导致培养单位及用人单位之后寻找的时候难以查询。而且现代化管理水平发展的很迅速,各种档案都在网上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实习生实习档案来说没有任何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和参考,所以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也导致了实习档案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2医院加强实习生档案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对实习生档案管理的重视
实习生和实习单位都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实习档案的重要价值,不能够因为实习生在医院的实习具有阶段性、过渡性和流动性就对其不重视,实习档案是实习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阶段生活、专业技能、医德医风的综合反映,是学校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有效参考,也是实习生择业时毛遂自荐的一个凭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个考核,医院应该按照实习的教学计划来建立实习生的实习档案,真实、客观、完整的反映出每个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毕业生构建起就业的桥梁。
2.2建立完善的实习生档案管理制度
实习生档案的有效管理制度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习档案的管理制度,制定好归档范围和归档时间、归档如何实施的办法,明确专门负责实习生档案归档的人员及其职责范围,规范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上交工作,实习结束后医院要负责对其实习档案的检查工作,并做好跟学校的转接工作。
2.3提高实习档案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参考价值
现在公司的选择毕业生时会考虑学生的实习与否,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就会采取让学生们去实习,来提高之后的就业率。学校往往会采取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增加到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实习生的实习档案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已经具有了积极的指导意义,还应该引导单位通过实习档案来选拔人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解,也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素质、技能潜力和治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提高实习档案在就业时候的参考价值。
3实习档案管理的要求
3.1构建实习档案的基本要求
完成实习档案的组成,要制定标准的格式,一是要具有对实习生说明实习的要求、任务和内容的《实习指南》;二是基本情况调查表,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校、班级、籍贯、曾获奖励与个人简介等几个方面的信息;三是实习科室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实习科室的工作情况起止时间等信息;四是实习过程的学习成绩奖惩资料;五是实习鉴定表,主要是记录实习生在医院实习的各个方面的表现,由科室进行评价、签字和盖章。实习结束后实习生将这些资料整理好上交到学校进行归档,在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3.2实习档案的管理要求
实习档案应当和个人档案一样进行明确的管理,要有专门的人严格的按照档案管理的方法来管理,要全面的反映实习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实习档案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收集学生的实习资料,要避免一种固定的、没有创新的格式,要使档案可以反映实习生的真实信息,而不能成为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存在的材料。
4结论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4
坚持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与要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认知医务人员的性质,从而增强法规意识,用制度、条例来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修养。由医院统一制定和安排实习生的培训、实习科目及时间分配,制定《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生守则》,用制度规范临床带教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实习生的行为守则。尤其是涉及具体实习科室方面,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对实习生请假、奖惩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实习生严格遵守科教处安排的“实习报到实习过程实习出科”的轮转程序,杜绝实习生擅自调科的现象,并且上级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实习生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一旦发现指导教师有懈怠和疏忽的教学现象,要严肃处理。要在最后的出科考核上严格把关,可以由教研室负责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由主考教师现场考核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对考生进行临床知识提问,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等,并结合实习生的实习态度、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把实成绩归入学生档案。
二、注重实习生素质培养是毕业实习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里实习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双重身份。医学生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是实习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时期。然而,现阶段的实习医学生大部分是“90后”,自我意识强,思想独立,不喜欢受约束和教条式的灌输。因此,有必要加强“共情(empathy)”教育。所谓“共情”是一种带入式思维方式,就是从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平等的沟通,使实习医生对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从根本上协调一致,形成一体化认知。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在实习生入科后,由教学秘书负责制订和实施实习教学计划。首先进行入科教育,熟悉各项科室的规章制度等,再由临床带教教师有计划的带领实习生进行技术和医德的讨论和总结,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精选与实习生知识层次相符合的题目与内容,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讲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还要有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布置实习生的自习内容,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帮助学生与时俱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实习生教学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综合性医院在试行以教学促进医院发展的策略,这也是关乎医院百年大计的长远性策略。在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的同时,可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在各科室实行实习生导师制,选择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担任实习生培养的任务。首先,实习生导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次,实习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医德和师德,热爱教学,具备优秀的个人修养,从而影响学生在医疗活动中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耐心的服务态度等个人素质;第三,要精选实习生导师,要求导师具备协调沟通能力,能准确把握医疗和教学的时机,协调好实习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从而增多实习生的实践机会;最后,医院要坚持教学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实习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带教情况及实习生的心声,使“教”与“学”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教学的水平。
四、领导重视、监控到位是搞好实习生管理的关键所在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5
相对于本科院校偏重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校园内的模拟实验实训平台,实习无疑是最佳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所谓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的相关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实践,通过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使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快地适应社会,形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一个缓冲。《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学生需顶岗实习半年,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规定的实习时间则更长。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学生自己联系与学校统一安排相结合,本地实习与异地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具体实习方式。这样的实习方式导致实践中存在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极易被侵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期间受伤得不到相应的工伤赔偿。由于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建立事实或者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受到的伤害,不能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享受工伤待遇和向实习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的要求,其所受损害在实践中一般按普通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只能适用《民法通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用人单位借实习之名使用廉价劳动力。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无须签订劳动合同,更无法享受《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相关权利。实习的本质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但一些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没有提供任何的培训、带教,却要求实习生提供与正式员工同样的劳动;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实习生遵守严苛的工作时间制度,甚至还要加班加点,却没有任何补贴;一些实习生已经毕业,用人单位却以达不到岗位要求为由要求其继续见习,一旦学生要求转正就结束实习、见习关系,完全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
3.部分学校将“实习”作为创收工具。个别民办高职院校,利用学生假期和毕业实习的时间,与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开发公司联合,强行将学生安排到专业不对口、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缺乏劳动力资源的企业去实习,以实习为名,将学生变为廉价劳动力为学校取得经济利益。2012年9月7日,人民网曝多地学校强迫高职学生到富士康工厂实习,而企业会为这些学生支付200元/人不等的中介费。一些学校甚至规定学生一律不准自己找单位实习,不服从学校推荐实习就不发给毕业证,但事实上学校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岗位也不过是企业的流水线工作,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并无联系,完全达不到实习所要达到的工学结合的目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学生维权无法可依。高职学生的实习活动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延续和扩展,通过实习学校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了企业、工厂,把理论教育变成了技能实践教学。因此,实习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而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由于实习关系不是正式劳动关系,不能直接适用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维权只能根据一般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进行救济,由于针对性不强,导致维权困难。
2.政府相关监管的缺失。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能够“被实习”,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不无关系。由于实习生身份特殊,不属于劳动法范畴内的劳动者,劳动部门将实习行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目前只有广东省出台了《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大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仍对那些以实习为名,却行非法用工之实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此类行为没有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致使大学生的实习期成为权益保护的盲区。
3.学校对实习期间教学管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实习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习前未对学生做相关培训和进行安全教育;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建立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制度,派驻专门的老师到用人单位全程参与对学生的实习指导监督。特别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多分散且在外地,学校老师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
4.学生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法律基础和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一些学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导致其缺乏基本的维权常识,不熟悉自身的权益和维权的途径;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缺乏基本信任,觉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程序复杂,主动放弃了寻求维权的想法。
三、解决对策
1.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由于实习学生的身份仍属于在校大学生,学校对其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学校内部实习管理制度实行监管。同时,实习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劳动,企业对其实习期间的劳动卫生安全负有保障责任,并不得侵犯其在实习期间的其他合法权益,负责劳动监察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企业实行监管。
2.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实习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学校对校外实习学生的负有保护与监管责任,同时要监督用人单位对实习内容与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用人单位有责任对实习学生实行岗前教育,并在实习过程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应服从学校管理,如实汇报实习情况,遵守实习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建立起相应的学生实习期间劳动伤害的社会保险救济机制。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6
作者:宋继超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美术特长生历史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美术特长生对历史知识了解、学习、掌握的程度并未达到教育大纲的要求.通过笔者自身的调查了解来看,美术特长生历史学习成绩不理想,历史知识素养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因素多出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与方法不正确以及学习的动机不强烈;同时,也有来自于学校与教师等外在因素,如学校与教师对历史学习的重视不足,忽视对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监督与管理,导致历史学习与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出现矛盾,并不能妥善给予解决等等.以上的诸多现状,都是引起美术特长生对历史学习存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厌学的主要因素.而存在的问题则有以下几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后劲不足每个学生都必须具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后,才可以更加自觉地、努力地进行学习;同时良好的学习目标还具有导向、激励、制约等心理作用,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过笔者的认真观察、了解与分析,在美术特长生中,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学习目标,只是随波逐流应对考试.他们没有认识到历史学习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放弃了对历史学习或是减少了对已学历史知识的整理与巩固.学习兴趣不浓郁、学习意志比较薄弱由于美术特长生大多数把其爱好、兴趣及学习时间放在了专业课程上,再加之历史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等等,这都是导致学生们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因素.由于对历史课程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们在历史课堂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气氛不浓郁,甚至出现了历史课旷课的学生日益增多.当问及学生们为什么会对历史学科不重视甚至出现旷课的问题时,学生多表现出一种无奈,或是表示可以原谅的想法———我们对历史课学习没有兴趣,同时它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没有太多影响等等.这些现象,完全可体现出美术特长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浓,自身的学习意志薄弱,没有产生自主约束力.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对其整个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都非常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越强烈,也就能越加坚持学习,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帮助极大.而美术特长生的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专业课程相比之下,其自主性学习能力就差很多.由于美术特长生基本都存在历史知识的底子较薄,以往的学习方法也多以死记硬背为主,加之缺乏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整理、巩固,没有系统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理顺、贯通,只能死记硬背这些零散的历史知识,这就引发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由于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导致对历史学习没有自信、学习态度消极、兴趣不高等.
提高美术特长生历史学习有效对策
明确历史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历史教师应让美术特长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树立目标,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具有面对并战胜困难的勇气.历史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知、理解历史学习对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未来的发展重要意义.同时,侧重于学生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不同的、适宜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们感觉不到学习目标的压力过大,经自己努力过,可以完成这个目标.这样一样,才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当学生们达到目标之后,历史教师则可以再适宜、适时的进行下一个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目标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师应该做好自己教学内容安排,最大程度地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融合性、趣味性,以增加历史课堂的感彩与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同时,还要侧重于发掘与美术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一些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将历史知识结合生动、幽默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注意力,进而逐步达到使其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与此同时,历史教师还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高尚情操、丰富的知识素养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将自身的活力与素养全面的展现给学习,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的因子,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与幽默及快乐的笑声.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课堂,才会使更多的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来,也才会使美术特长生对历史学习产生自主性的学习,以配合课堂上历史教师授课的生动、有兴趣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能够主动获取更多知识的基础.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令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无论是现在抑或是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之中.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引导、帮助学生们掌握一种或是更多种的正确、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及时的对历史知识进行预习与复习.这也是实践证明后的成功学习方法之一,这也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学生们掌握此方法之前要进行督促、监督的重点,并使其形成一种习惯.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任何知识在我们刚刚学习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们进行自主的、积极的去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从多方面去了解、理解该方面的知识,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历史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此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题目,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此类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还有助于让学生们产生更加浓郁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其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历史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对美术特长生的历史学习的影响极其重要.如果历史教师都没有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兴趣与态度,没有一个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也很难全面提高美术特长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要做到提高对新时期历史教学的方法与教学观念的转变.其次,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出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