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合理性;检验

本文获得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项目资助和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08C593)资助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

创新需要思想和知识因素的参与,但在本质上创新属于实践活动,创新的结果和效果都要以对象化的形式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来。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实践是检验创新的最重要标准。但创新实践产生的效果是大是小,是利是弊,就不能仅仅在自身范围内做出检验。创新要在与其发生关系的外部活动中得到验证,在更大尺度的参照系统中给予评价。运用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角度检验创新,就可以防止人在创新活动中的狭隘眼界。在此提出从逻辑、经济、文化、法律和伦理的角度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检验。

一、逻辑检验

从直觉的角度考虑故事的逻辑性,隐含的各种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如果商业模式创新所讲的故事没有意义,则企业运营中必备的参与方不会按照假设行动。逻辑检验可以从下面几个标准来,一是能否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就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挥想像力来看怎样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过程,其关键在于营造出一种新的优于现存方法的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方案。因而能否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应是其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是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产品或服务,并剔除客户不要的东西。另外,长期而言,为了保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企业需要不断地改善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依法履行社会义务,而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二是商业模式是否难以模仿。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明显呈现竞争优势,而优势将呈现在差异化,专注于利己市场以及具有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将波特提出的三种创造竞争优势策略,即成本、差异、专注,加以充分地融合运用。总之,商业模式需要显示企业能在利己市场有效率(低成本)地提供差异化产品,创造价值满足顾客需求。

如ITAT服装连锁案:ITAT于2004年在深圳创立第一家连锁会员店,其掌门人欧通国创立了所谓的“铁三角”模式,将“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三者有机地捆绑在一起,三者以销售分成的模式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被认为是对服装业传统模式的最大创新,销售分成比例大概为“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60∶25∶15”。试图将传统的服装业搭上IT、地产和供应商等,借此产生新的商业聚变而使ITAT集团的业务模式“飞翔”。按欧通国的思路,生产商承担生产领域的风险,主要是库存;ITAI集团负责销售运营的管理,主要承担推广费用及人员工资等,而商业地产商则承担机会成本。

实际上,这种业态相对于现代百货并无明显的竞争优势。以服装、皮鞋、化妆品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百货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有生命力。这样,ITAT在一线城市面临大型购物中心和现代百货的压制(大型购物中心不太可能按照ITAT模式与其合作),而在二三线城市将同品牌专卖店形成竞争。所以,曾经成为投资圈金矿的ITAT神话在瞬间破灭。

二、经济检验

创新追求的是资源投入的更高价值与效益,创新的实践效果自然包括经济效果。在生产领域,利润标准和生产率标准更是成为创新检验的主要标准。这就需要对市场的规模和盈利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竞争者的战略和行动进行分析和假设,从而估计出关于成本、收入和利润的量化数据以评价经济上的可行性。当测算出的损益达不到要求时,则商业模式创新不能通过经济检验。

商业模式既然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判断其优劣的标准就是创造价值的效率。优秀的商业模式占用(消耗)一定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的企业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会占用(消耗)较少的资源。当决定企业的成本结构与收益模式时,也决定企业能拥有多少价值,而这也是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存续的最关键因子。当然,为顾客创造价值不代表公司就能够获利,利润要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替代品、互补品之间相互拔河才能决定其归属。而决定公司的利润还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因素:专用性资源、资源稀少性、资源替代性、资源可模仿性、能力不可捉摸性、网络外部性、时间困难性、运用战略对抗模仿、整合关联资源,等等。在考虑利润的时候同时需要注意成本,利润是指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额,能降低成本即表示利润可进一步提升。

在企业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企业家和工程师着迷的技术并不是顾客的需求,创业者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不是顾客的真正需要。摩托罗拉几乎就是手机行业缔造者的代名词,这家以技术领先著称的公司曾经为全球的通信技术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但是,对技术的过度偏执恰恰也成为摩托罗拉的梦魇:1999年铱星计划惨败,证实了一味追求技术领先而忽略消费市场有效匹配的沉重后果,摩托罗拉先后投资的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

三、文化检验

不同行业和不同性质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同,意味着没有哪两个企业会有着完全一样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应当仅仅适用于自己的企业,不可能被其他企业原封不动地照搬;要分析其运作的流程,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人文资源把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伦理价值等要素融入到商品的开发设计和市场推广中,促其优化升级,实现质变,通过提供创新的深层动力和智力保证,使新的产业形态得以构筑。新经济时代的经济产品将同时也是文化产品,经济性和文化性兼容并蓄。文化中折射出经济的要素,商品的属性。文化差异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经营的过程中,对商业模式创新需要考虑文化上的差异,将创新与当地文化契合。

四、法律与伦理检验

当前人们一直把创造利润的多少作为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直接而唯一的判断标准,这是不完整的。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当然应关注利润,但同时应兼顾整个所涉及的用户能否带来更大价值,能否给社会带来好处。在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必要的法律意识和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功。如最近争议很大的百度公司,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是竞价排名。搜索引擎本应该是一个第三方的中立平台,它必须有一个公正的信息甄选机制,这是搜索引擎赖以存在的根本。而搜索功利化的强化使得竞价排名抛弃搜索引擎应有的道德准则,脱离道德的约束,从而发生了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并引发了公众对其信息公平性与商业道德的质疑。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2

关键字: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层次分析法;评价

1 问题提出

1.1背景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起初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活节奏愈发紧张,很多城市居民在节假日选择去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的农村或者郊区,进行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田园生活和休闲度假。由此,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促进市民绿色消费的、生态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态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迅猛,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企业层出不穷,都努力想在这个市场里面占得一席之地。但是纵观整个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行业内低水平重复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发展成本高、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这些种种问题制约了生态休闲农业实现质的突破,导致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究其根源是缺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立起自身的商业模式思路,构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生态休闲农业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商业模式评价是当前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也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研究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商业模式定义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盈利模式论、价值创造论、系统论、战略论。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及商业模式定义的概念构成要素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如表1所示。

1.2.2商业模式要素选择。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描述在深度、广度、严格和详细程度等方面差别很大。下面仅对一些影响较大,被大量其他文献反复引用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企业类型、数据来源进行对比阐述。如表2所示。

1.2.3商业模式评价。在商业模式评价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商业模式实施前的评价和商业模式实施后的评价。这两种评价视角从评价目的和评价重点、评价要素选择上都存在差异,如表3所示:

1.2.4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在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旅游业的相关商业模式,比如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旅游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分类等,主要是从价值链、价值网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关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直接性研究甚少。

从文献梳理发现,虽然国内对生态休闲农业和商业模式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有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但是整体上,国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还不太成熟,不成体系、不够深入。在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体现生态休闲农业特色、行业公认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为了从根本上厘清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本文旨在利用价值链理论、概念研究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从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体系结构框架,以期为生态休闲农业企业评价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赢利水平提供借鉴,基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增加机会,实现可持续盈利。

2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2.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社会及媒体等。在生态休闲农业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投资运营主体(大户、企业、合作社、农场)、政府管理主体、产业链合作主体、科研主体等。在生态休闲农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投资运营主体的评价,本文主要是选择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为评价主体去进行商业模式评价。

2.1.1生态休闲农业的内涵。生态休闲农业融合了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特性,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为支撑、休闲农业为拓展的综合性农业,是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优特产品、现代服务、时尚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体。 在生态休闲农业中,“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态”是一种关系方式,“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态休闲农业将生活、生态、生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新型业态。

2.1.2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分类。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是生态休闲农业领域的企业。首先农业企业,其次是用生态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最后是能够满足休闲功能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属性包括农业、生态、休闲三种,具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所以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可以分成生活主导的企业、生态主导的企业,生产主导的企业。在研究时主要是以这三种类型企业为评价主体进行构建评价体系的。

2.2 评价客体

评价的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本文的评价客体主要是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2.2.1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得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以盈利为核心,资源能力、客户价值、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为基础,产品功效、组织机制、营销策略、渠道管理为桥梁,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体系。

2.2.2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得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是一种在特定情境功能下,以实现客户价值为前提,通过体验休闲、采摘、观光等价值活动使得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机会,以最终实现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为目标,它是由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大要素构成的整合框架。

3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构建

3.1构建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评价的体系选取的指标数据要有可度量性,能够符合生态休闲农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且方便资料的收集整理,便于计算,具有可操作性。

3.1.2科学性原则。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否科学。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系统时,要充分地考虑指标结果整体的科学合理性。

3.1.3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尽可能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视角反映影响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盈利、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2 构建思路

首先,在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和价值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抽取其中主要部分,建立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其次,从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个方面确定指标,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最后,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定各个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3.3 指标确定

基于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梳理,本文结合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特点,从价值的角度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客户价值、经济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四个维度,由此提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

3.3.1客户价值指标。(1)客户价值。从客户的层面来讲,是指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即客户通过体验、采摘、观光等活动来感知企业提品和服务的价值。客户价值由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收益与付出的成本组成。

(2)客户付出成本指标:客户选择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态休闲农业,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学习成本、风险成本4个部分。

(3)客户获得收益指标:客户获得的收益包括物态因素的收益、服务因素的收益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因素的收益。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收益的评价指标分为休闲环境、主题鲜明、服务质量、产品个性化3个部分 。

3.3.2内部价值指标。Morris等认为商业模式评估的关键是评估商业模式的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内部价值是企业作为核心竞争力在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深层次的表现。二级指标包括管理机制、企业文化、企业资源。

(1)管理机制:企业的管理机制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力量,以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发展的机会,维护企业的良性发展。管理体制指标包括:经营结构匹配性、风险控制、后续发展能力、管理成本、整体协调性。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在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中,企业文化主要是评价员工的认同性。

(3)企业资源: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要素的总和。雄厚的企业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资源分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

3.3.3 合作价值指标。对于企业来讲,维护价值链网的高效运转,必须要与伙伴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价值,实现“共赢”。合作价值是企业的外部资源,一方面是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与其竞争对手的关系。网络价值分为合作伙伴、隔绝机制和渠道管理3个评价指标。

(1)合作伙伴:很多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合作现已不局限与本产业链中企业联系,也与之外的其他企业联系。合作伙伴的数量越多,合作伙伴实力越强,则该企业本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能力就越强。因此,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伙伴价值分为合作伙伴数量和实力。

(2)渠道管理:渠道管理的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合适的人群。生态休闲农业的渠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中间商渠道之外,还有就是企业的自有渠道。所以渠道管理的评价指标有:中间商渠道、自有渠道。

(3)隔绝机制:隔绝机制是指为企业价值免受侵蚀和伤害而做出的机制安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隔绝破坏者和模仿者,使生态休闲农业价值创造活动不被外来因素所破坏。主要分为行业带动能力、融资能力两个部分。

3.3.4 经济价值指标。商业模式将生产力要素通过一定的规则整合在一起,产生经济效益称为商业模式的经济价值。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盈利性来表示。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增强企业获取长期利润回报。笔者在经济价值评价指标的设定主要是参考借鉴了Afush教授的指标:盈利性指标和盈利预测性指标。

(1)盈利性指标:盈利性指标是衡量企业把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转化货币从而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笔者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能创造的净利润能力越高。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盈利预测性指标:优秀的商业模式不但要帮助企业在现阶段盈利,也有助于企业在未来获得长期利润回报率。因此,盈利预测性指标包括利润率、市场份额、收入增长率。

3.4指标权重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指标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需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因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鲜的概念,国内外对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理论还不成熟、不够系统,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并没有完全地界定清楚。而且建立的指标中含有一定主观评价指标,这也造成了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无法做到精确来计算。所以本文采用相对主观的AHP层次分析法对确定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各项指标的权重。

第一步:建立各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指标。从准则层开始,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两两以1-9比较尺度进行相对重要性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给予赋值。如表5所示。

第二步:计算权向量。求出比较判断矩阵 A 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各准则对目标或各方案对某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将比较判断矩阵列向量归一化:

(i)将比较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

=(ij)=ij/ij;

(ii)将按行和得:

=(1j,2j,3j・・・nj;

(iii)将归一化后,得排序向量:

W=(ω1,ω2,ω3・・・ωn)T;

(iv)最大的特征值

λ=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进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权向量;若一致性检验不通过,需重新进行个因素的指标评价赋值,构造对比较阵。检验公式:

CR = CI /RI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阶的判断矩阵的RI值参见表3。

当判断矩阵A的CR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从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个层面出发,以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为微观价值载体,客户和产业链其他合作伙伴为宏观价值载体,构建生态休闲农业构建商业模式评价体系。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每项指标设置权重,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但是商业模式是一个多主体参加的复杂动态系统,加之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相关研究借鉴的资料比较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还更多侧重的是静态分析和评价。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基于生态休闲农业的分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各项指标赋予确定的分值,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得出总体上的量化评价,这就大大加强了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给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全面综合评价结果。(收稿:2013-11-21)

参考文献:

[1]林伟贤.最佳商业模式[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8.

[2]刘卫星.基于六维平衡计分卡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10,12

[3]欧阳峰.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03.

[4]张婷婷.基于"3-4-8"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5]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6]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1

[7]张博.B2C商业模式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6.

[8]车靓.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05.

[9]周金波. 郑州都市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2012.

[10]郑晓颖.旅游电子商务模式评价体系初探[D].2012,12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层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一、引言

21世纪是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全方位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改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现有企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与之匹配,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又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与支持。

我国P2P行业刚刚起步,通过P2P网贷平台,一些富余的资金持有者可以获得高于传统投资渠道的收益,而那些资金缺乏的小微企业主及个人可以通过信用的方式获得小额信贷。P2P网贷平台能够为投资人与借款人提供方便、简单、快捷的借贷服务,是传统金融服务无法比拟的。因此对P2P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评价原理及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因素,然后再将这些因素按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和隶属关系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简称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三、案例分析

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金融信息服务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一身的创新型公司。自2010年5月成立至今,人人贷的服务已覆盖了全国30余个省的2000多个地区,服务了几十万名客户,成功帮助他们通过信用申请获得融资借款,或通过自主出借获得稳定收益。因此本文选取人人贷公司作为商业模式创新评价的案例,定量指标来源于人人贷官网及网贷之家网站,定性指标来源于专家、投资经理、P2P资深投资者的评价,收集10份调查结果。

1.定性指标指数计算

(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根据收回的10份问卷,将调查结果标度值进行平均后的矩阵使用Matlab计算出所有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出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8.0588,CR=0.006≤0.01满足一致性检验,对应的特征向量W={0.4113,0.5014,0.2040,0.2690,0.2302},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可得到一级指标权重A={0.17,0.21,0.09,0.17,0.06,0.09,0.11,0.1}。同理得到二级指标权重A1={0.32,0.22,0.46},A2={0.47,0.53},A3={0.38,0.62},A4={0.73,0.27}。

(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定性指标指数

B1=A1*R1={0.418,0.346,0.19,0.046,0}同理得出B2={0.553,0.247, 0.147,0.053,0},B3={0.438,0.262,0.2,0.1,0},B4={0.573,0.227,0.127,0.073,0}

将向量B归一化B={0.36,0.15,0.09,0.04,0}

U1=B・Vt={0.36,0.15,0.09,0.04,0}・(90,80,70,60,45)T=53.1

2.定量指标指数计算

(1)总成交量指标。以人人贷2014年8月的成交量为例,成交量为33734.80万元,样本平台最大成交量为128047.07万元。

(2)杠杆指标。人人贷注册资金为10000.00万元,平台2014年8月末待收金额320272.17万元,风险准备金为4332.87万元,注册地在北京,地域杠杆可加10分。

(3)风险收益指标。人人贷2014年8月平均利率12.06%,资金杠杆倍数22.35。

(4)营业收入指标。人人贷2014年8月的时间加权成交量为970556.00万,借款管理费为借款本金的0.3%。

营业收入=借款期限×成交量×费率=9705560000×0.3% =29116680元

定量指标指数为U2=U5・A5+U6・A6+U7・A7+U8・A8=26.23

(5)综合指数U=U1+U2=53.1+26.23=79.33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于某一平台某一特定时间段的评价指数并不能说明该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效果,但可以纵向比较同一平台不同时间段的创新效果也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平台同一时间段的创新效果,还可以分别分析每一项指标的差异,从而找到需要改进的方面,为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建议。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方面,对于一个特定问题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件很困难的事,一是指标的选取可能不够全面,二是对权重的分析可能过于主观,本文的评价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希望今后能够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评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丰富P2P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促进P2P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Tucker R B. Strategy innovation takes imagin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001, 22(3): 23-27.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4

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全部交通运输业及邮政业均迈入了营改增的改革浪潮中。从以前试点的情况来看,道路旅客运输业(仅指长途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可以选择简易征收,税负总体影响不大,但货物运输业因税率大幅提高,进项抵扣不足,税负己明显上升,辅助物流业税率有一定的增长。

随着更多的行业纳入营改增,三年的过渡期后,可以选择简易征收政策的特殊服务估计会越来越少,实行以进项抵扣为核心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税模式将是营改增的最终目标,所有的企业均无法摆脱税收链条的环环相扣,只有规范管理,正确核算,做大做强,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客户合作才是根本出路。

在高铁和营改增时代,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转换观念、应对挑战,寻找蓝海,商业模式亟需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如何赚钱。它包含四个部分;用户价值定义、利润公式、产业定位、核心资源和流程。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新引入的商业模式,既可能在构成要素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

理性经济人应充分认识到,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革新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它的商业模式。创新并设计出更好的商业模式,成了经济界关注的新焦点,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对市场机会的精准把握,对市场趋势的精确预判。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市场中得到答案,所有的创新创意都来自于企业接触的消费者和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也与计算机互联网在商业世界的普及应用密切相关,互联网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破坏特点的媒介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海量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标志着“大数据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大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

道路运输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国内的道路运输企业目前的基本商业模式可概括为:客运为主业,其他相关业务依托客运,利用强大的市场主导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各企业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车进站,人归点,站管车”的运输管理基本原则,在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的有利条件下,利用场站及客运班线网络的传统优势,对于一些效益明显的城际直达班线,由运输公司投资车辆并配备司乘人员,实行公车公营模式,因其收入、成本都相对可控,目前是各大运输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对于非直达的班线或市到县的直达班线,通常采用经济责任经营的方式,由公司与实际经营者签订合同,固定交纳一定数额的利润,其平时运营的收入、成本、税金由经营者自行承担。场站服务也是道路运输企业稳定的利润来源之一,由于绝大部分运输公司均拥有自己的客运场站,除可以为本公司及对开兄弟单位的客运班线提供组织客源、售票等业务以外,还可以为社会上所有的道路运输企业提供场站服务。可以说,以客运场站为战略平台,客运班线为主力部队是当前道路运输企业最根本的生存模式。

同时,运输公司普遍依托运输主业开展小件快运、维修、车辆定位监控服务、住宿餐饮、驾驶员培训、旅游、车辆销售、燃料销售、配件销售等业务,并利用自己的房产和场地对外出租承包,收取租金或承包金。也有的企业还同时从事物流业务,但除了专业的大型物流企业外,此业务的比重普遍不大。长期以来,道路运输企业基本是依靠客运这棵大树生存的。

商业模式创新之一:

改变传统的粗放型旅客运输经营模式

高铁开通后,同向的客运班线面临灾难性冲击,运距超过二百公里以上的班线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收入下降甚至全面停班。以公务、商务人士为主要旅客的班线,高铁开通后必死无疑,以务工人员或其他低端客户为主的班线,通过采用低成本战略降低票价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道路运输企业应主动适应客运市场变化,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减少开通高铁线路的市际直达快班的投入及营运班线,将经营重点转向高铁盲区,特别是各市(县区)到县城、乡镇的班线必将成为道路运输企业以后的生命线。

同时,要改变原来以经济责任经营的模式;利用所有资源与条件将其改造为公车公营,也可以改造为公司控股、驾驶员参股的模式,当然,也可以继续采取经济责任经营,但要在进行全面细致的班线经营效果核算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利润定额,促使车辆承包业主的利益适当下降,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在管理方式上,一定要依靠高新技术,充分发挥GPs定位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等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效率和效果。对直达快班的服务模式可进行改进,如增加途中配餐、增加上下客地点方便旅客就近上下车等。

在经营观念上,道路客运应以市场和旅客为中心,主动服务于航空、高铁等其他运输方式,占领本应归属于道路运输业的市场,如主动做好与航空、高铁的无缝接驳服务,占领终端服务市场,也可以尝试购买多档次的轿车,专门为改乘高铁不开车出差的商务人士服务,并采用省区内各大运输企业共同服务的经营模式,实行网络预定等销售方式,争取中高档乘客的市内商务交通服务市场,并且针对公务车的退出,可以考虑建立专业车队服务于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公交车在市区外的县城乡镇营运模式也要创新;从市场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因为县城内人员对公交车的需求相对不大,公交车如果不从县城延伸出去,在目前的定价和营运模式下,即使有财政的燃油补贴,想赚钱也是很难的事情!其必须从县城拓展到各乡镇,最好的方式是将其他的运输方式(如三轮车载客、私家车载客等)全部由公交公司替代,以确保公交车的实载率,形成城镇客运公交专营的模式后,可对其经营权实行有偿承包经营,减少经营风险,同时,对乡镇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革后,其票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不一定完全按公交车的模式定价。

依托直达班线开展的快件业务也要创新。由于直达快班减少或停运,将使小件快件无法按时发出,各企业应大力发展市内上门服务,通过上门收件集中用车辆运送或打包后到铁路或航空托运等方式,将快件运送到目的地,并由对方合作伙伴或加盟商负责送货上门,只有创新服务模式,才能保证客户不流失,否则,快件业务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高铁开通后,将有更多的人出门旅游,各大旅游城市的运输业务必将有一个大的增长,运输企业应改变只收管理费不从事具体旅游运输业务的模式,利用闲置车辆或购置新车投入到旅游客运业务中,并采用现代科技进行监控,确保车辆在有效控制下运行,努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商业模式创新之二:

创新客运服务经营模式

目前,各客运站的基本模式就是建好场站后等客上门,旅客到站后排队买票,然后到候车室等待上车。平时问题不大,但到了节假日高峰期,旅客出行就很难掌控。客运服务站应引进高新技术,首先对售票模式进行彻底改造,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技术、二维码或条形码等识别技术、自动售票及检验票技术、对售票验票开清单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24小时全球售票服务,并且可凭二维码扫描直接上车;其次,对于站场的管理应采用物联网技术,营运车辆进出站全部实行依托射频技术的自动化管理,对于车辆的检验报班、调度运行、清单打印、费用结算全部实行联网操作,降低运行成本。由于营改增后购进设备或软件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在技术改造时既可提高效率又可降低成本。

商业模式创新之三:

将商业地产开发作为转型的重点

由于道路运输企业的特殊性,其下属汽车站一般会处于中心地带,由于人流物流的集中,其也具备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可能;由于运输企业的占地面积往往很大,加之土地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其土地资产占企业的总资产的比例一般都不低,很多会超过40%以上。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新城区或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往往会要求汽车站往城郊结合部或新城区搬迁,这虽然加大了企业的站场投资成本,但同时也为运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道路运输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改造搬迁的机会,将原车站改造为具有前瞻性、适应性的有特色的商业地产,但不应该是一次性获利的住宅房地产,而是可以长期受益的商业地产,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同时,在建设新车站的规划上,应考虑产业结构的比例问题,兼顾其他的现代服务业,战略上不能再完全依靠运输利润过日子,要充分考虑利用运输业平台发展其他产业的问题。

商业模式创新之四:

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占领现代服务业制高点

靠制造业支撑和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应该说是难以为继的,我们的环境、资源、人力成本等均无法支持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营改增政策也释放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升级的信号。

在客运业面临巨大冲击的时候,企业应该考虑在现代服务业上进行突破。高铁开通后,由于其更安全便捷高效,将促使更多出行需求产生,会带动旅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甚至商业的繁荣,道路运输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力与特点,将淘汰下来的车辆投入到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上。同时,可适度开发现代金融服务业(包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商业银行,并可将其打造成企业的低成本融资平台)住宿餐饮服务业、教育培训产业、保健养老产业、体育休闲健身等产业,特别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种服务业,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利用GPS或北斗技术的车辆监控定位服务、利用高清设备进行的小区或特定区域实时监控服务将有极大的需求,但企业投资时要占领制高点,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投资,要控制好风险。

商业模式创新之五:

创新物流业经营模式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营改增增加了税负,传统的道路货物运输业生存艰难,但一些以高端客户或快递业为主的企业却发展迅猛,运输企业对于物流业的发展应着眼于网络建设和服务规范的制定,经营上多利用高新技术、采取特色经营服务(如冷库链运输、全物流链合作等)、建立大型物流基地(含仓储、停车、住宿、货代、开票等服务),牢牢掌握货源与物流链的关键环节,普通运输环节交给加盟合作车辆负责,对于外地业务可采取合作加盟等方式拓展,同时,应大胆放弃长期看无发展前途且近期内无经营利润的业务,走特色经营之路,方能解决物流业问题。

商业模式创新之六:

以企业内控制度为抓手,实现精细化管理

当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较好时,粗放型管理影响的可能仅是利润减少,但当企业面临艰难处境时,如果不强化管理,就有可能面临破产。道路运输企业应审时度势,既要有洞察市场变化的视野,更要有改革自身、开拓创新的胸怀与较强的执行力。大到企业的治理结构、战略决策、企业文化,小到具体的业务流程管理和日常操作,立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

企业应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制度管理企业,以科学的方法规避风险,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企业的经营结果从偶然变为必然,从靠天吃饭到按计划安排工作,改变一些运输企业管理层事务繁忙,经常充当救火队,而非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状况,使企业的机制更健全更灵活,职责明确,协作制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面实现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细节决定成败。

商业模式创新之七:

以预算管理及信息化为手段,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在经营收入不可避免遭遇下降的情况下,做好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预算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应该是成本管理的两把利剑。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实施的难度较大,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执行,其实,良好的预算管理能更好地对企业运行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比如,一条班线每天的运行成本做了详细定额后,只要实际开支与预算数产生差异,就可以立刻进行跟踪管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同时,只要超过预算定额的开支,相关部门按规定予以把控,层层把关。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执行全面预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一些可以由电脑控制的项目或事情尽量减少人员,投入先进设备进行管理,只要当初设定的条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电脑就会坚持原则把好关,使成本管理避开人情关、避免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商业模式创新之八:

保证资金供应,节约财务费用

受高铁冲击后,由于城际间的售票额大幅下降,现金流将不再充裕。道路运输企业不仅是利润下降,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低成本资金的来源大幅减少,有可能造成资金严重紧缺。这种情况下,守住保命钱将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重大考验!

道路运输企业除了与银行保持良好合作、做好大额长期资金的筹措以外,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尤其重要,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已非常成熟且安全的资金管理平台,开通企业网上银行,并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对企业内的所有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减少银行账户存贷双高的现象,降低财务费用。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5

1.静态业务层面——资源能力固守

在静态视角业务层面上进行作品开发的多数是那些较小的动漫制作单位,有限的运营资本及较单一的人力结构,使其仅能聚焦于某一动漫作品的某些初级制作(如造型设计、内容编排)。比如由个人兴趣发起的漫画工作室,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要投入到大量的绘画制作工作当中。这类工作室往往会沿着两个路径发展。

2.动态业务层面——剧情线索发展

路径之一是在动态视角业务层面上,追求剧情线索发展。开发主体强调对自身作品剧情内容、造型设计、场景设置等一系列作品元素进行编排和创新,以内容吸引观众从而延续所创作动漫形象的市场生命力和影响力。如日本动漫作品较多以漫画连载的形式进行长期运作,而作品原创作者会将绘画制作外包给其他人员,自己专心于整个动漫作品的剧情线索发展。事实上,任何文化作品的灵魂在于它的内容,好的剧本、精彩的剧情会让动漫艺术形式更具文化魅力。这也是国内观众对日、美经典动漫影视作品给予好评的关键原因。

3.静态公司层面——路径依赖扩展

另一路径是在静态视角公司层面上,开发主体因从业惯性所强化的技术能力,而长期习惯于特定形式动漫作品的制作,开发团队会依赖既有资源和能力进行公司层面的发展。如一些动漫公司长期运用Flas形式进行开发制作,Flash技术会成为公司扩展其他业务的首选技术方案。由于学习曲线和知识积累效应的存在,开发主体可能对于特定动漫艺术形式的制作方法、工艺技巧日渐熟练,带来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成本的降低,从而发展成专业化的制作公司为顾客提供特定技术服务。两种战略发展路径并不相互隔离,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交织、彼此协同的,也即开发团队同时完成作品的剧情创作和动漫技术制作。

4.动态公司层面——市场架构扩展

在动态视角公司层面上,早期刊发的漫画图书会逐步被开发成动画连续剧、电影,甚至扩展到其他的产业领域(玩具、主题乐园、游戏等),各业务领域向客户群体传递的是本质不同的客户价值主张,开发具体业务的资源体系和业务流程截然不同,相匹配的盈利模式千差万别。公司对各类业务的整合是建立在动漫资源跨行业领域整合利用的基础之上,从而形成市场架构的延伸和扩展。国内动漫作品《喜羊羊与灰太郎》即沿着这一路径,成为一部较成功的商业动漫作品。而产业巨头迪斯尼将企业定位在娱乐业,动漫资源游走于各行业领域,给企业集团带来了空前的市场机遇。可以看出,由单一作品构思向市场架构扩展的路径选择,是开发主体扩大作品影响范围、获取绩效回报的关键战略决策。这一战略路径选择伴随着主体对资源能力的深度开发、创造性团队的自我成长、作品内容的系列延伸以及作品未来可能触及的机会空间的拓展。正是开发主体的战略选择,逐步塑造着未来商业模式的构型,进而限定、扩展或重构商业模式所能给作品带来的商业机会的规模和范围。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模式的设计、构建、调节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实际上是为企业既定战略路径选择的实施过程拟定一种情境空间,从而为企业扩大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机会和空间。

二、开发主体在动漫商业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1.动漫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及开发主体的角色

目前,国内学者较多从动漫产业层面与动漫营销视角来分析国内外各类动漫作品商业化的成功或失败经验。虽然借鉴了诸多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制度经济、营销管理等学科的分析框架,从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组织网络、价值链等视角为动漫类企业提供了不少有实践操作价值的见解。这些分析框架的既定前提、假设是企业所处产业领域的环境没有出现快速转变、企业间的交互关联是静态稳定的,但忽略了企业本身在资源能力和发展路径上存在的异质性,同时也未预料到产业内潜在的整合和分离的动态趋势。已有的分析工具和经验更像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多器械工具箱,而非解决企业特定问题的操作指南。这种整合和分离的动态趋势给产业内各参与主体全新的冲击,迫使其重新考虑自身的角色、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这势必带来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动漫作品开发者如何定位自身的角色和职能才能有效地动态适应产业内的动荡?根据Moore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界定——既定空间和时间框架下企业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物质、信息、价值和能量的循环流动产生竞争、依存等相互作用从而构成动态的、具备高度自组织、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的有机系统,动漫作品开发主体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像是一个生态圈,他需要与许多利益相关方进行互动、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扬西蒂和莱维恩基于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将企业划分为三种角色:网络核心型、支配主宰型和利基缝隙型。

(1)动漫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网络核心型企业。

网络核心型企业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价值生态网络中的核心企业,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为运营的主要驱动力,通过构筑创意和编剧的创作平台、作品的制作开发平台、业务运营管理平台、营销传播和推广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一系列的功能性载体,吸引生态系统内其他成员参与到同一价值网络当中,在动态竞合过程中,开放和互动地创造和提升产业生态价值。网络核心型企业能够协助系统中其他成员节约和降低成本,扩大作品的传播范围和规模,提升作品的价值空间,从而增强生态系统整体的盈利能力。美国的迪斯尼和日本的东映动画正是网络核心型企业的代表。

(2)动漫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支配主宰型企业。

生态系统中一些具有优势资源(作品、品牌、渠道、制作条件等)的企业有机会成长为支配主宰型企业,或产业中一些参与方凭借其优势在某些价值创造环节上存在较强话语权。支配主宰型企业借助其在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位,最大限度地攫取价值。如作品的原创团队(剧情和形象开发)会对动画制作方施加压力,以获取自己设想的动漫表现形式;电视频道会对所播出动画作品的选择、时段安排,甚至后期版权费用支付有很强的谈判优势;电影电视播出的审片机构会对作品能否播出起到决定性影响。这些外部参与方所构筑的规则框架,往往形成产业约束或政策管制,可能迫使动漫作品开发主体被动接受对其不利的交易条件。

(3)动漫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利基缝隙型企业。

大量利基缝隙型企业构成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以其特色的细分市场定位或突出的技能优势创造价值。它们与网络核心型企业和支配主宰型企业,以及它们彼此间,存在着广泛的竞合和依赖关系,呈现出独特的自适应和进化特征。大量的动漫工作室、动漫创作成员都是缝隙型个体,其受限于创意、资金、技术等条件,难以跃升为网络核心型或支配主宰型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视角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分析平台,系统中异质性企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基于前文所提出的动漫作品开发主体所处的战略发展态势,着力考察动漫影视作品开发主体在饰演不同角色、处于不同战略发展态势下,其构筑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功能机制。

2.不同战略发展态势和角色下开发主体构筑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

对于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在此借鉴学术界较公认的Johnson等人提出的理论模型——商业模式是由存在相互依存关系的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及盈利模式四种构件组成的,反映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功能性活动系统。基于该模型分析框架,对不同战略发展态势下,饰演不同角色的动漫作品开发主体所构筑的商业模式下的主要特征进行简要梳理。

三、商业模式功能实现的核心机制——情境调节

1.不同角色主体选择商业模式的功能侧重

横向看,动漫作品的开发主体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有利于促进其在产业内战略行为的有序性、扩展经营视野和选择合理的战略举措,通过在作品开发与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动态调节自身的商业模式,以保持与经营环境的良性适配,从而帮助企业取得更加理想的回报。那么,不同角色主体选择商业模式的功能侧重则成为焦点。

(1)网络核心型企业——网络协同下的开放式功能性平台。

网络核心型企业寻求对优势资源和能力在跨产业领域内的应用,为开发适合不同环境的客户价值主张,需要对关键业务流程在公司层面上进行全新整合,并分别匹配以不同的盈利模式。在动漫商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核心型企业往往呈现为多业务领域与多盈利模式交织的多商业模式综合体,能够吸引大量利基缝隙型企业依赖于它,有助于小型动漫工作室的作品在更大的功能平台上实现价值。大量利基缝隙型企业在这一功能平台上形成竞合关系网,产生网络协同效应。整体商业生态系统在实现价值潜能释放的过程中,网络核心型企业的战略态势会影响企业一系列行为决策,进而会影响这一网络功能平台的健康程度。如果网络核心型企业固守既定资源能力框架,垄断特定的资源(渠道、规则制定、政策准入等)以攫取超额利润,这将会制约利基缝隙型企业的后续良性发展,而后者的战略抉择倾向于规则的逃避或突围,突围成功的企业有机会改变产业游戏规则。网络核心型企业无论选择何种路径来发挥功能平台优势,其BM功能机制重心在于开放性地面向市场和创意源。如迪斯尼与东映动画对小型团队创作的作品提供专业技术和融资扶持。

(2)支配主宰型企业——基于资源能力优势的价值攫取和盈利保障。

支配主宰型企业与网络核心型相比,其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差距较大,能够支持单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或作品创作,难以驾驭跨多行业领域的运营管理。因此,支配主宰型企业其商业模式的功能重心在于对既有规则、资源和能力的持续开发和维护,进而借助相关优势增强自身在价值链上的议价能力并确立盈利保障机制。

(3)利基缝隙型企业——以技术和作品驱动客户价值主张创新。

利基缝隙型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数量多,规模小,业务与技术较单一,定位于特定细分市场空间。除非企业创新出有市场应用潜力的动漫技术,或是构思出有精妙故事情节的作品——提出有吸引力的客户价值主张,否则难以长期生存下去。因此,利基缝隙型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功能侧重于以技术或作品所驱动的客户价值主张创新,突破产业规则制约,充分挖掘潜在市场机遇。

2.商业模式发挥功能的核心机制在于情境调节

通过上述分析,不同角色的开发主体在各种战略发展态势下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功能侧重,可以看出各功能重心都倾向于对主体外部经济环境施加特定影响,力图塑造有利于企业的释放技术或作品价值潜能、提升盈利预见和扩展市场机会的情境。从表1的纵向视角上看,商业模式对各种开发主体在特定战略发展态势下应当塑造不同的情境空间来实现的既定功能。

(1)处于资源能力固守态势下的情境调节机制——规则垄断或规则突围。

处于资源能力固守局面的企业会构筑商业模式以进行规则垄断或规则突围。利基缝隙型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倾向于沿技术学习或作品开发步入后续战略发展态势,再进行特定范围的规则突围;支配主宰型企业虽能借助规则垄断获利,但其规则触及面有限,会面临其他企业规则突围的挑战;网络核心型企业攫取价值链上的主要利益,为保护既得利益,它们倾向于对行业内已有规则体系的固守、垄断和绝对话语权。

(2)处于路径依赖扩展态势下的情境调节机制——技术学习效应。

处于路径依赖扩展态势下的企业会聚焦于技术学习效应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其商业模式功能侧重于技术情境的塑造。利基缝隙型企业通过技术学习向市场提供初始的动漫开发服务,形成经验积累,不断深化对技术的掌握,逐步通过技术学习实现成本降低和业务扩展;支配主宰型企业能够掌握一定专业化的动漫开发技术,并在业界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凭借优势实现动漫作品产能的提升和开发成本的降低,形成规模经济;网络核心型企业侧重于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以实现优势技术的范围经济。

(3)处于剧情线索发展态势下的情境调节机制——剧情结构组织。

处于剧情线索发展态势下的企业会聚焦于作品的剧情内容创作,其商业模式功能侧重于塑造有吸引力的剧情结构。利基缝隙型企业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依赖原创作者独自思考剧情线索的发展走向并进行动漫造型设计开发,举步维艰,开发周期不确定,进而运营收益和风险不确定;支配主宰型企业在此态势下会组织专业的创作团队,以保证定期提供作品更新;网络核心型企业则开放性地组织剧情结构,吸引外部创作人员并集成创作成果,综合形成更富创造力的作品内容。

(4)处于市场架构扩展态势下的情境调节机制——多商业模式嵌套和资源认同。

处于市场架构扩展态势下的企业会积极寻求多业态之间的平衡,其商业模式功能侧重于多业务模式和多盈利模式的动态一致性。利基缝隙型企业由于资源能力有限,一般难以驾驭多模式架构,存活并成长是其首要目标;支配主宰型企业一般沿价值链来迁移既有动漫资源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从而伴随对相关业务领域的盈利模式的架构匹配和创新(比如进入游戏产品开发);网络核心型企业能够实现在跨度较大的多行业领域同时进军,形成多重客户价值主张及多种盈利模式交织的格局,其情境调节的侧重,在于通过优化流程实现关键资源在多套商业模式间的动态均衡分布和认同。在此,将上述分析内容汇总于表2中,以清晰反映各种角色的动漫作品开发主体所开发商业模式的功能重心,以及在不同战略发展态势下商业模式发挥功能的四种情境调节机制。

四、结论和研究展望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案例研究;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10-0014-08

引言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在跨组织物流运作中的一种应用形态,是物流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一种公共架构,目的是改进组织间协调机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2009年国务院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我国物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九大工程之一,这一利好政策使得近几年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几千家正在运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众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身建设导致平台竞争愈来愈激烈,为此很多平台不惜采取免费措施来吸引用户,但免费的结果是众多平台无法实现盈利。另外很多不同类型的平台争相模仿国外成熟平台的商业模式,但因国外平台所处的商业环境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导致国内很多平台的商业模式同质单一,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这些问题都促使人们需要了解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平台应如何选择商业模式?

已有的文献主要是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列举和分类。葛禄青等分析了传统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模式的不足,提出信息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交易和价值链集成三种新的服务模式。董千里等指出了专用、共用和公用三种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别,并阐述了政府模式、企业模式及混合模式三种运营模式。白雪分析了国内几个典型平台的商业模式,将它们分为综合门户型、专业型和垂直搜索型。陈火全等从管理运营模式、投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三个方面比较了几个发达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并指出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选择是政府控股、社会运营、公益性。

纵观现有关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研究可有以下发现: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抽象的商业模式进行理论阐述,没有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上对不同类型的平台进行深入地探讨;另一方面,目前对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案例研究还很少,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平台发展迅速,对成功案例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并得出有用的结论以供新建的平台借鉴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借鉴成熟的商业模式理论,对国内典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到不同类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发展启示。

二、研究框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案例研究是通过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分析来总结有用的结论,是对现实环境中某一现象进行考察的经验性研究方法。由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功与否与其最重要的属性商业模式高度相关,因此案例研究方法适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法是对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进行研究和判断的方法。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研究,除了从平台的内部进行分析外,还需要考察多个平台之间的异同。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平台商业模式的异同,有利于总结平台的成功经验,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以供其它平台借鉴。

(二)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1 样本的选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从两个维度加以分类。第一个维度从平台的结构类型进行区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从本质上来说是物流的电子商务化,而电子商务可分为纯粹的网上企业和鼠标加水泥型企业,所以从这一角度,可将平台分为电子商务型平台和鼠标加水泥型平台。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完全在线的经营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是指将互联网与传统的线下优势资源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传统业务的竞争力,实现多渠道运作的经营模式。第二个维度从政府和企业在平台中扮演的角色这一角度,分为国有主导型平台和民营主导型平台。本文基于这两个分类原则,选择了四个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别是阿里巴巴物流服务平台、传化公路港物流平台、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上海航运运价交易平台(见表1)。运价交易平台作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一种高级应用,起到了价格发现和物流信息整合的作用,代表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所以也把上海航运运价交易中心作为比较对象之一。

阿里巴巴物流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阿里物流平台”)是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交易平台,主要为在阿里巴巴上交易的企业提供在线物流服务。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用户基数优势,平台在2010年成立后的短短时间内就得到飞速发展,截止2011年10月平台已累计发货140万单,提供200万条线路。阿里物流平台是民营主导型+电子商务型物流平台的典型代表。

传化公路港物流平台(以下简称“传化物流平台”)于2003年开始运行,现已开通杭州、成都、苏州以及富阳四个公路港网点。依托多功能的物流基地和高效率的信息技术,平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截至2005年底,仅杭州一个网点就引进了物流企业400多家,拥有10万多平方米仓储设施,日均提供5000余条交易信息。传化物流平台是民营主导型+鼠标加水泥型物流平台的典型代表。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北京物流平台”)是2011年3月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北京市物流协会牵头建设,北京首发物流枢纽公司主导运营的北京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平台以北京及环渤海区域为中心,提供区域物流资源信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平台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6月已有2600余家物流企业人住平台。北京物流平台是国有主导型+电子商务型物流平台的典型代表。

上海航运运价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上海航运平台”)是依托于上海国际港口在2011年6月由国有企业上海航运交易所牵头成立的,它是全球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集中交易平台,平台的成立填补了我国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的空白。在成立后的短短六个月内,平台的市场总成交量达到895万手,交易总额超过702亿元。上海航运平台是国有主导型+鼠标加水泥型物流平台的典型代表。

2 指标的选取。对商业模式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法:构件化、层次化和关系化,其中构件化是通过罗列和分析各个要素以得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在商业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应用广泛。Shafe总结分析了12个商业模式的定义,把出现频次较高的要素分成了四类(见表2)。本文根据Shale的总结,结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点,认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是指平台针对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状态,这些特点和策略包括目标市场、价格撮合、运营策略、信息、盈利模式和流程整合。依据Shafe的分类,目标市场、价格撮合、运营策略三个要素属于战略选择类型,信息属于价值网络类型,盈利模式属于获取价值类型,流程整合属于创造价值类型。目标市场和产品服务是很多商业模式定义中均出现多次的要素,对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主要的服务就是信息。运营策略即政府和企业在平台的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不同的运营策略对平台有着重要的影响。盈利模式对平台的外部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价格撮合机制即服务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对认识平台的内部结构有重要作用。最后的流程整合是平台创造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所以也是重要的要素之一。

基于此,从六个角度比较研究四个典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探讨不同类型平台的商业模式选择,分析这些商业模式出现的必然性,这些都使得本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各项指标比较

(一)目标市场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初期就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市场。阿里物流平台主要为在阿里巴巴上交易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传化物流平台的目标市场定位于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中小物流企业和社会车辆;北京物流平台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北京及周边区域的中小物流企业和制造商贸企业;上海航运平台的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航运产业链上的船公司和货主,为他们提供动态的运价指数。纵观不同类型的平台异同点很明显,不同点表现在范围不同,如北京物流平台定位于区域物流资源,传化物流定位于公路运输,这是由平台创建的目的和目标决定的。相同点表现在都将中小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究其原因,首先,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数庞大,将它们聚集到一起,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使平台获得长尾经济效益。其次,中小企业有加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虽然聚集在同一区域,但它们之间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渠道不畅通。物流信息的畅通流动,对提高区域物流运作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加入公平中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可以打通沟通渠道获得双赢,而且中小企业管理灵活、反应迅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很适合开展物流电子商务。因此,开发中小企业市场,利用长尾经济理论拓展新的利润空间,并以此提高平台覆盖率和达到信息化规模效应是大多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初期的主要策略。

(二)价格撮合

阿里物流平台和传化物流平台的价格撮合机制主要是固定价格和议价。物流企业在平台上固定运费供货主选择,货主一旦选定某个物流公司和对应的线路后即可下单交易。少量不满意固定价格的货主还可以与物流企业取得联系,进入议价流程。议价过程是双方争夺和协调利益的过程,成交与否取决于双方的技巧和耐心,最后或者以低于平台的固定价格成交,也可能不成交。

北京物流平台的价格撮合机制主要是在线议价和在线招标。对于短期零散物流资源,平台为用户提供网上业务室,采取在线议价的方式。而对于大型中长期物流资源,平台采取在线招标的方式,包括单次竞价、连续循环竞价以及多轮循环竞价。单次竞价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投标人只可申报一次价格;连续循环竞价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投标人可多次投标;多轮循环竞价是指招标人规定竞价轮次和每轮时长,投标人每轮报一次价格。

上海航运平台主要是通过集中撮合的方式形成运价。买卖双方首先向平台提交各自的报单,包括商品品种、价格和数量等,平台按照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两个原则进行自动配对完成交易。所谓价格优先是指最优的价格最先成交,即出价最高的买家和最低的卖家提交的报单首先成交。时间优先原则是指在价格一致的情况下先提交报单的先成交。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平台的价格撮合机制各有优劣。电子商务型平台的价格撮合机制灵活多样,在线议价和在线招标的价格撮合机制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了多种价格形成渠道,而且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和价格的形成过程透明化。但由于是物流企业主动定价,所以不能避免价格歧视现象的出现。鼠标加水泥型平台的价格撮合机制单一,集中撮合为其提供了很好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避免了平台参与者交易时繁琐的当面议价和协商过程,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降低了交易成本,因为最终形成的价格是由平台参与者共同决定,避免了价格歧视,所以最终形成的价格具备权威性和代表性。可以看出,各种类型的平台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灵活方便的价格撮合机制,以达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吸引和保留客户常驻平台的目的。

(三)运营策略

根据平台的第二个分类原则,可将其运营策略分为国有主导型和民营主导型。

国有主导型平台是指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并占有多数股份的平台,北京物流平台和上海航运平台便是这种类型的典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建设速度快,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公益性及非盈利性,可通过政策使平台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推广应用。但这种模式也有其弊端,比如政府的参与使平台受到行政束缚,可能导致平台与市场脱离、服务水平差、服务效率低以及需要政府长期的财政支持等。

民营主导型平台是指民营企业投资运营并占有多数股份的平台,阿里物流平台和传化物流平台便是这种类型的典型。该模式的好处是明显的,如与市场联系紧密,因为有了市场竞争,所以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都会明显优于国有主导型。由于不受行政干扰,平台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相比国有主导型要明显。但这种模式弊端也不容忽视,比如由于企业视野的狭隘性可能导致平台全局规划性不强,由于企业的盈利性导致服务的公平公正性得不到保证,而且平台可能面临着投资融资压力大、风险系数高、不具备权威性等问题。

当然这两种模式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由于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故参照北京物流平台的组建形式,结合我国的市场环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身特点,我们认为政府协会企业联合运营型是目前我国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有效运营策略(见图1)。这种模式下的平台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开发,并在运营过程中三者相互制约、各司其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相关法律,为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授予协会监督企业运营的权利;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主要职责是为政府提供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建议,监督企业的日常运营,维护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发展;企业的主要职责利用政府的资金,再加上自己的内部资金以股份制形式成立公司,保证平台前期的建设进度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且企业对平台的日常经营拥有完全决定权,同时企业可要求协会在行规行约上给予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由于有政府的牵头,平台的权威性和公益性特点明显。协会的参与使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协调。由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组成的股份制公司使得企业不会过分贪婪而忽视平台的公益性,也使得政府不会过分注重公益性而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而且由于有了市场竞争,平台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都会明显提高。可以看出,这种模式集国有主导型模式和民营主导型模式的优点于一身,同时也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所以实际操作性比较强。

(四)信息

阿里物流平台和北京物流平台主要供求信息。类似淘宝店铺,两个电子商务型平台都给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展示的店铺,企业可在店铺上企业信息和运输线路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平台在保证信息真实性方面的做法有所不同,阿里物流平台提供在线评价系统,待物流企业完成运输后,货主可在平台上对本次服务进行评价,所有的评价信息均对外公布供其他货主浏览决策。正负面的评价数量对用户的选择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近期的负面评价影响更大,所以阿里物流平台上的物流企业不仅要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还要保证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得到有价值的评论以获取长远利益。北京物流平台是从源头入手,实行企业的实名审核入驻。平台上的非认证会员看不到认证会员的信息,这一方面促使了非认证会员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实名入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平台上的信息真实可靠,使平台向着诚信交易平台的方向发展。

传化物流平台主要货源信息和企业信息。解决空车返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打通阻塞货源信息的障碍。由于货源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成功与否。所以相比运输价格,返程车辆对货源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加敏感,这就要求平台要提供及时准确的货源信息。企业信息包括制造商贸企业信息、物流企业信息以及社会车辆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平台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后才录入的,而且每个企业信息都与诚信管理系统挂钩,这个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信用监督作用。

上海航运平台的主要信息是交易行情。在集中撮合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开盘收盘价、最高最低价等交易行情对交易商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交易商大多都熟悉航运行情,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运价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所以即使是交易中心的很细小的信息,也可能对交易商的决策产生关键作用,这就要求交易中心的信息要有真实性和高质性。上海航运平台的诚信度主要与其的运价指数的真实性有关,真实性不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权威性来体现,而是通过市场来检验的。所以平台的指数样本的范围要广泛,信息披露制度要完善,要及时公布形成指数的原始数据采集、指数计算公式、指数编制方法及其修改与维护等信息,以增加指数的客观性,从而提高平台的诚信度和影响力。

另外四个平台都相关行业信息,这也正是平台“公共”特性的体现。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新闻、交通路况、政策法规等。行业信息的可以推广和普及物流业的运作规范,实现区域物流作业的标准化,也使得政府的政策法规得到及时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平台都保存着企业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信息。保证这些信息不被非法利用,是使用平台的企业首要关心的问题。解决隐私问题,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技术上的改进。信用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使用平台的企业诚实可信,才能使平台在业界得到认可,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所以平台在建立初期就应考虑建立全面的信用体系,包括电子交易记录、税收缴纳记录、银行信贷记录等平台业务的方方面面。关于完善信用制度,不同类型的平台可借鉴四个平台,如提供在线评价系统实现实时监督、从源头控制实行实名入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只有在隐私和信用这两个问题上取得较大突破,通过隐私机制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通过信用机制对服务商进行评价约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五)盈利模式

阿里物流平台的主要收入是广告费,对用户目前实行免费服务策略,这主要是因为阿里物流平台作为阿里巴巴大商业圈的增值服务平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阿里会员的物流服务需求,所以平台的建设费和维护费均是由阿里巴巴总部提供。阿里物流平台的这种免费为货主企业找物流,帮物流企业找货源的策略,实现车货双方都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对平台的忠诚度和粘合度,间接实现了自身的盈利。

传化物流平台的主要收入来自硬件租赁费和信息服务费。平台依靠仓库、办公室等实体设施以及数据交换系统、车辆跟踪系统等信息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方便基地内的企业开展业务。为实现盈利,平台实行两种制度,一是会员制,不同等级的会员享受不同的服务;二是类似于云计算中的“软件即服务”模式,即平台把不同的服务模块明码标价,有需要的用户交相应的费用后即可使用。在平台初期,硬件租凭费在收入中占了绝大部分,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信息服务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盈利模式上,传化物流平台探索在硬件收费和信息服务费上的一个平衡。

北京物流平台和上海航运平台都属于国有主导型平台,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公共基础设施的角色,所以它们的公益性较为明显。北京物流平台为用户提供的诸如网上业务室、车辆货物监控和数据交换等信息系统大多是对用户免费开放的,上海航运平台的运价指数也免费对外公布以供船主和货主参考,免费服务使得国有主导型平台带来的社会福利要大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不过两个平台为了能持续发展,都采用了社会资本介入以及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方式,所以也相应地开发了很多增值服务平台,这些增值服务就是平台主要的利润来源。如北京物流平台为会员提供在线融资、在线保险等服务,收取相应的增值费用。上海航运平台向交易商收取一定的交易手续费,交易手续费是根据买卖双方成交合约的总价值按照一定比例所支付的费用,它能反映出交易商的交易次数、对交易中心的利用率及通过交易中心所获得的收益。

可以看出,四个平台的利润来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共同点表现在所有平台都提供会员服务、数据交换等基础服务并对企业免费开放,差异点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平台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以扩大利润来源。电子商务型平台以信息撮合的方式提供服务,利润来源仅局限于线上服务。鼠标加水泥型平台基于实体设施与信息化管理方式提供综合,所以其收入来源更加广泛。国有主导型平台以公益性为主。附带增值服务以维持平台发展。民营主导型平台以盈利性为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入驻平台。所以平台应根据自身类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平台服务的多样化中创造附加价值。但要注意不能过分注重差异化而忽略基础业务,提供数据交换、货物定位跟踪等基础性业务是发挥增值服务优势的必要条件,例如数据交换使得平台掌握一手的运输链数据,平台可以利用这些汇总的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利用,帮助运输企业设计更优化的线路以获取增值服务费等。所以无论哪种类型的平台都可提供同质化的基础服务来维持平台的基础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和增加收入来源。

(六)流程整合

阿里物流平台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商业圈的其他平台一起构成一个闭环的供应链,把电子商务从网上信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拓展到物流配送。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结果,而信息流和资金流扮演者桥梁和价值转移的作用。阿里物流平台很好地体现了四流合一,这正是阿里物流相比于其他物流服务平台的最大优势。

传化物流平台的流程整合优势在于信息化与实体物流基地的无缝结合。空车返程一直是困扰我国公路运输的最大问题,传化物流通过建立物流基地将物流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聚集到一起,同时提供准确及时的货源信息,有效提升了车货匹配效率。而按需供应、即付即用的云计算业务流程也为其他物流信息平台的模式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流程整合模式。

北京物流平台依托政府背景和区域优势,具有建设速度快、推广范围广以及权威性高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使得平台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区域物流资源,也使得平台的流程整合能力大幅增强。通过聚集和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平台合并了区域的信息孤岛,优化了区域供应链上下游以及物流企业之间整体物流资源的组合,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整体提高。

上海航运平台的流程整合优势在于创新性地将物流服务平台与航运衍生品结合起来,提供更高级的物流服务,为我国航运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航运交易平台。平台为航运行业提供实时客观的运价信息,不仅方便使用者制定合适的套保策略,较好地维护了航运市场的秩序和服务质量,避免了零运价的恶性压价竞争局面,而且使得我国在航运业的运价上有了自己的定价权,使得国内航运企业不受国际航运业的干扰和波动。

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和交付模式,云计算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作为易扩展的开放平台面向有需求的社会组织,基本流程是平台运营商提供应用程序接口、开发文档和开发环境,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开发相应的接入软件,企业购买有需求的软件连接平台并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平台根据企业使用服务的情况,采取按需付费或按量付费计费方式。这种模式尤其对正在成长、无法承担企业信息化成本的中小企业有利。这样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像水、电、煤一样输送给有需要的企业、开发者以及各行各业,成为真正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四个典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项指标比较简表(见表3):

四、结论与启示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式多样,本文从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分为电子商务型和鼠标加水泥型以及国有主导型和民营主导型。根据此分类原则,本文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案例分析。相比于之前的研究,本文并不是对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抽象的描述,而是将其细化,从商业模式的六个组成要素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平台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采用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四个平台的比较中总结出成功平台的必备条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确类型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选择商业模式的基础。不同类型平台的商业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在商业模式随着组成要素的不同而不同,只有那些与平台自身类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所关心的不应该只是免费或者收费模式,而应是明确何种类型采用何种商业模式的问题。以上关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讨论对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着以下启示:

第一,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市场是大多数平台运营初期的主要策略。中小企业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现实需求,所以平台在运营初期将中小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使平台获得长尾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平台的覆盖率和知名度,达到信息化规模效应。

第二,灵活采取价格撮合机制是吸引和保留用户的有力策略。平台应根据自身的结构类型选择合适的价格撮合机制。电子商务型平台可发挥网上优势,提供诸如在线议价和在线招标等灵活多样的价格撮合机制。鼠标加水泥型平台可发挥线上线下互动的优势,提供诸如集中撮合和当面议价相结合的价格撮合机制。各种类型的平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多种价格形成渠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达到吸引和保留客户常驻平台的目的。

第三,政府协会企业联合运营模式是目前我国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有效运营策略。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身特点,我们认为政府协会企业联合运营模式是目前我国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有效运营策略。政府牵头建设、协会中间协调以及股份制企业独立运营使得平台不仅具有国有主导型平台的权威性和公益性等特点,而且也具有民营主导型平台的高创造性和高服务水平等特点。

第四,完善隐私保护和信用机制是平台持续发展的基础。隐私问题和信用问题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平台在建设初期就要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制度和信用等级制度。解决隐私问题不仅需要制度上的完善,也需要技术上的改进创新。解决信用问题,其他平台可借鉴四个平台的信用制度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通过隐私机制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通过信用机制对服务商进行评价约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