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内容

风险管理内容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风险性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完善。某些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企业文化缺失、员工综合素质低下、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使得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完善,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譬如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需要依靠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等互相监督和制约,但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等实际上形同虚设,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环境。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所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而且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很多人在内部控制方面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承担哪种职责。譬如某些国有企业缺乏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而且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步伐的迈进。

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的管理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层的地位和权力都远远大于普通的员工,一旦管理层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出于私利而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尤其是那些走向国际市场的国有企业,企业的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国际市场的复杂性,明显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而国有企业内部控缺乏必要监督管理的机制,或者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大大减弱了内部审计、监察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风险性管理建议

(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必须从产权结构、董事会制度、企业文化等角度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具体内容有:

(1)调整企业的产权结构,为内部控制治理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会计领域和审计的领域,调整或者改革产权结构,改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同时提高内部控制奖励和惩罚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使得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成为统一体,让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更加地直接。

(2)董事会制度的完善。在国有企业中,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对董事会制度的完善,目的是强化董事会的地位,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作用。一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董事会的职责进行明确,切实维护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二是杜绝董事会和经理层职务交叉情况的出现,防止个人揽权。三是推进董事会成员的社会化建设,加强企业权利制衡机制的落实。

(3)完善企业文化。在长期的企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以完善的企业文化为指导,但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完善,形成适应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文化氛围。

(二)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渠道的构建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要求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必须构建畅通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渠道:

(1)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根据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等管理的具体需求,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具备综合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监测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在软件方面,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等有完善的会计和审计披露机制,从而使得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强化,而在硬件方面,需要打通新闻发言人等外部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提高沟通的效率和降低沟通的成本。

(2)设置信息沟通委员会,其职责是协调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信息披露、沟通、交流等工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为内部控制管理及时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同时识别、获取、加工相关的信息,在企业的内部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传递,一旦内部控制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信息沟通系统就会及时提醒,以便相关负责人在生产或者经营决策方面及时作出防范措施,减少内部控制问题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3)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用于信息沟通的EPR系统,实现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EPR系统是在设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事项识别,然后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以便及时反应内部控制风险,然后用于具体运营管理活动的风险控制。整个EPR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上,而且要求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强化

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强化,需要在构建企业内控体系的基础上,从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外部监督几个角度予以强化: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首先是明确内部控制的权限和责任,为内部控制设置一道防线。其次是设立内部控制的事后监督机制,譬如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日常业务的定期检查等,然后安排具备全面工作能力的人在相应的职位上。

(2)实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让各个部门在固定的时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这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和业务经营程序风险规范化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内部审计工作的加强。作为内部控制监督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针对企业采购、计量、验收财产物资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国有企业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包括审计部、财务部、纪检部、监察部等在内的各部门权责,进行部门之间的互相考核制衡,实行平级监督,确保审计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实现。与此同时,还要检查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以激励机制为基础,将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强。外部监督指的是财政监管部门、税务监管部门、审计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媒体等内部控制的外部力量,利用外部监督力量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能够提高规范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譬如鼓励媒体对国有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发挥内部控制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命脉大部分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兴衰,但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建设存在“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风险,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力度,调整企业的产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制度和完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构建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方可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金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问题与相关建议[J].会计之友,2008年07期:67-68

风险管理内容范文2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当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内部控制进一步的提升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延续。在今天,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发生了巨大变革,两者已开始逐步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一是两者都是促进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均要组织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二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其内容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因此内部控制五要素与风险管理八要素是一致的;三是两者要确保实现的目标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一些企业的破产与倒闭,虽然是许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但共同的因素是由于企业缺乏应对危机的机制和内部控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未能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金融危机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关键的风险控制点缺乏控制措施。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意识已大幅提高,但目前的状况还不是很理想,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广度、深度上,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控制、资金安全控制等,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风险评估控制普遍不足,风险管理不到位,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例如,中航油事件中,公司没有按照国家不准海外国企以盈利为目的涉足衍生品交易的相关规定,不仅把石油期货作为赚钱的主要手段,而且在期货合同的损失值超过公司风险管理手册规定的50万美元的上限时,一意孤行,最终导致5.5亿美元的重大损失。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我国目前许多企业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的情况严重,使得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相互制衡的作用较为缺失,另外,一些企业长官意识严重,许多决策都在于领导拍脑门,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对决策机制的有效制衡。有一些企业形式上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架构,决策权名义上在董事会,但实际上却由个别领导说了算。企业领导者权力过于集中,驾驭于内部控制之上,或办事不按程序,或直接插手具体事务,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例如,湘潭电缆厂原厂长陈某集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于一身,在人事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独断专行,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在她在任的三年左右时间内,这个年产值25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3.61亿元。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管,在执行中失效。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环节还很薄弱。从内部监管来看,一些企业的监管机构不健全,例如,根据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表的《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白皮书》,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样本数为494家,未设立的样本数为367家;深市上市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样本数为807家,未设立的样本数为95家。而一些企业的内审机构,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导致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或独立性不足,导致了内部控制的内部日常监管缺位或不到位。从外部监管,证监部门的监管范围仅为上市公司,且这种监管往往停留在事后监管和重点监管层面,甚至难以覆盖全部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的内部控制测试对企业完善内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会计师事务所重点关注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是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因此,对自律系统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监督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但目前这两种监督力量薄弱,且监督也缺乏执行力度。

第四,缺乏与内控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研究表明,信息可以消除某种不确定性的发生,不确定性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状态。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也包括企业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政策信息及外部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的信息。由于这种信息量非常大,需要借助数据库和相关管理软件进行集成管理,即有必要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实务中,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大,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见。

三、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市场经济从微观角度来说是一种风险经济,作为市场基本单元的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而且市场经济越是开放发达,其中蕴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越大。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核心的内部控制对置身于风险之中的企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继2008年5月22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危机时代,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整合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和风险管理手段,将企业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容量之内。

第一,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联的内外部风险;通过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认清风险特性,掌握关键风险控制节点,预防为主,加强事前、事中过程控制,加强事后考核、评价、奖惩控制,将风险控制责任落到实处。在评估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一系列策略将剩余风险控制在企业期望的风险容量内。

第二,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在治理结构方面,完善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在人力资源政策上,制定和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将德才兼备作为培训提拔企业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员工培训、在职学习和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在企业文化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内外部监管。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应设置相对独立的内审部门,内审部门直接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这种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要转变内审职能,拓宽内审领域,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的转变,实现从传统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根据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可以由内审部门组织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识别风险和内部控制缺陷。在外部监督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作用。

第四,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保障信息与沟通的及时与畅通。建立有效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有条件的可以构建电子信息系统,没有条件的,应建立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析、评估的内部制度,理顺风险信息流程,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准确达到管理层,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风险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

2、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Z].2010.

3、李正,郑鑫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特殊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9(3).

风险管理内容范文3

关键词:内控管理 风险管理 融合策略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融合基础

运营目标与战略目标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管理体系的两大核心目标。其中现代企业置于各项经营业务环节全面挖掘各种风险因素,之后立于风险因素之上制定运营目标与战略目标。

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为充分发挥内控管理方法高效性职能,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内控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加强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内控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用性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各项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所以要求现代企业依照科学合理性、真实全面性原则编制会计报表,规范相关凭证填写行为,落实好相关凭证保管工作,以促进现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内部监督与审计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内部监督侧重于事后结果监督,忽略了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的重要性,以致内部监督未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应转变这一监督模式,切实着眼于现代企业各项业务环节开展内部监督活动。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均具有过程性

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个以实现改善组织经营管理,提高组织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过程,其并不属于目标本身,而是为达到某种目标的一种手段。通常情况下,组织内部控制由风险评估、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内部监督及信息与沟通五大要素构成。风险管理实质上是一个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的过程,通过开展风险管理既有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完全性,又大大促进了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均不只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工作,需将其全面贯穿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及各职工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备相同的手段

实践表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均可采用风险评估方式予以实现。COSO报告指出,风险评估指的是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予以确认与分析,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辨识与处理相关风险。内部控制背景下,企业通常按照辨识――分析――管理――控制的过程开展风险评估活动;而风险管理背景下,企业最先明确组织目标,之后围绕组织目标立于固有与剩余基础之上开展风险评估活动,然后准确了解相应风险对实现组织目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予以矫正。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有相同的目的

提供合理的保证既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的,又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目的。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因受成本限制、人为错误等诸多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以致所提供合理的保证仅能够面向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归纳而言,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并非解决已发生的风险,而是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实质上是挖掘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管理,以此将风险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均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受到相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中,内部控制政策、制度需要由各成员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进行编制与实施,同时,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又反作用于企业成员,并作为规范企业成员业务活动行为的重要依据,所以内部控制受企业成员的影响与作用。另外,企业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均与“人”存在密切联系,而风险管理的执行也只有在“人”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风险管理同样受企业成员的影响与作用。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

企业内部控制以制度机制为侧重点,即通过制定、完善、实施相关制度机制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从而促使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顺利有序开展。而风险管理以交易为侧重点,即以市场交易的方式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

实际上,企业内部控制以会计控制为切入点,注重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决策有用性与资金的完整性、完全性,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仅限于财务部门,未能够涉及到企业管理环节,而风险管理全面贯穿于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可见风险管理涵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涉及的风险存在不同的范围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并非只是控制企业内部风险,而是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包括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而风险管理有所不同,巴塞尔委员会指出,风险管理注重实现对特定业务的战略评审,以对同一行业不同企业间的风险、收益比较分析促使本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融合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内部控制基础。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阶段目标,围绕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扎实开展工作,深入宣传、认真执行、严格监督、严肃考核,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规避生产经营风险。随着实施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控经营风险,保证实现价值目标,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调整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为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科学合理性提供保障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工作相互影响,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既以企业治理结构为基础,又以企业治理结构为依据。所以调整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对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

(三)加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力度

就西方国家而言,其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倾向于控制自我评价状态,即要求上市企业落实好内部控制执行监督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高效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呈现下述特征:一是注重对业务实施效果的控制;二是始终围绕结构化的方法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三是多个部门共同承担内部控制评价职责。上市企业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业务经营程序及内部审计程序;而且还有效控制了企业资金风险与经营风险,为企业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四)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流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由三部分构成,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对于预算编制而言,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的基础,主要以理清预算管理思路、明确预算管理目标等工作为切入点;对于预算执行而言,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的关键,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预算管理质量,其主要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调整为切入点;对于预算考核而言,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的保障,全面贯穿整个预算管理业务流程。通过考核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有针对性的执行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高效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企业内控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2(6).

[2]何九妹.从法约尔的五职能理论浅谈内控管理的范围[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9).

[3]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看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异同[J].审计研究,2009(4).

[4]宋绍清,张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0).

[5]缪艳娟.英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差异探缘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2).

[6]高智斌.浅析如何加强上市公司风险管控[J].现代商业,2010(33).

风险管理内容范文4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间隔的酒精消融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管理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率为1/500,我国约有100万人,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及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为特征,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HCM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1/4。HOCM目前尚无一种完美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石。经皮间隔的酒精消融术(PTSMA)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与心外肥厚心肌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的优势,容易被患者及医生接受。由于PTSMA术后存在Ⅲ°房室传导阻滞、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缺点,所以选择该种治疗方法要慎重,同时要加强术后护理。因此各个环节实行风险管理都很重要,而对术后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也相当重要。本院DSA室到心血管病房所需转运的时间为(13±2)min。为了确保患者转运过程的万无一失,应该认真考虑转运中的风险因素[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本科制定了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共转运14例HOCM经皮间隔酒精消融术后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5~51岁,平均42.1岁。

2管理措施

2.1转运前转运人员的准备(1)要对患者有深切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掌握人际交流、沟通的技巧,让患者感受亲情的支持与温暖。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如转运的必要性、转运中的配合、转运中的风险等,使患者有安全感。(2)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以便与转运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对照,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主诉;(3)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4)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做好妥善固定;(5)必要时评估微量注射泵的用药情况,保证转运途中足够的备药。

2.2对转运人员的要求(1)必须具有高尚的医疗道德,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沉着冷静、反应敏捷,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急救护理相关的知识;(2)应熟悉病情,充分评估。由专科医师陪同,并做好充分急救。

2.3转运途中物品的准备(1)转运过程中需备好除颤器以备抢救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便于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为预防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携带不同的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3)转运床要有护栏,转运过程中拉起护栏,盖好盖被。

2.4转运中的监测(1)转运过程中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2)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胸痛、胸闷及心律失常等情况;(3)密切观察术侧肢体制动情况及伤口出血情况。

2.5转运中的协调管理(1)转运患者前,电话通知CCU病房、电梯班等部门,提前做好相关准备;(2)搬抬患者要平稳,拉好平车上的护栏。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车速要平稳,勿紧急刹车和突然提速。(3)转运交接到CCU病房后,应与病房护士交代患者生命体征、术中情况、消融的室间隔动脉数量、消融后的室间隔厚度、术中酒精用量及用药情况,并观察患者神志、面色、术侧肢体制动情况及伤口出血情况。

3结果

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共转运14例HOCM经皮间隔酒精消融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无医疗纠纷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

4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这种积极而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科学。由于PTSMA术后存在Ⅲ°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缺点,所以加强术后护理相当重要。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风险管理内容范文5

风险管理技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作为保险行业来讲,风险管理技术的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所以风险管理技术的水平也成了财产保险公司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目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以及人们对于自身财产的认识都在不断增加需求,相应产生的财产保险公司也加剧了本行业的竞争。市场的严肃考核让财产保险公司不得不大力应用风险管理技术来维护和支持。因此能否有力的将风险管理技术应用到财产保险公司,对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提及到风险的问题,总让人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尤其对于一个公司来讲,风险的存在,涵盖了很多的商业内容在其中,因此,广义的风险多被大家概括为运营风险,或者说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有关的内容。风险管理技术指的是通过对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一个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管理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过程。

二、风险的评估

通过对风险的了解,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讲,在进行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前期需要对整个财产保险公司或者对比较重要的部门进行安全考核。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管理是要从整个企业范围来衡量,并且根据衡量结果来确立风险管理的内容及范围。这样的评估模式,在实际操作方面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其进行管理的内容能恰到好处。下面是具体评估内容:

1.监督。此处的监督是之审计方面的监督;大概内容是指通过内外部的审计部门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审查,以借此来发现其中的风险存在情况或者发展问题。

2.问题评估。这一项是指公司在面对每一个业务流程的时候,确定基本的风险种类和风险存在的程度。这样的评估可以比较轻松的看到损失的内容和损失发生的频率、损失的严重程度,因此,L险管理技术可以提出如何控制风险或者对于风险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3.关键风险。在一系列问题中,找出重中之重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一半甚至以上。同样的道理,在风险中,找出关键的风险指标,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完成对简单风险的指标监测和评估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4.财务的波动性。一般最好的反应公司情况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当然一个公司的收入波动可以更明显的表现评估内容,收入是在剔除市场和信用风险的影响下存在的,因此会轻易的把收入的波动归结为风险的存在。

5.因果关系。导致损失的原因有不同的原因,将每次的原因和风险结合起来,在获得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状况情况下,及时掌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助于随后控制风险和防范。尽力使风险和原因的存在有科学依据的解释,在具有科学性的前提下,广泛运用于财产保险行业中。

三、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障碍

一定程度上来讲,财产保险公司从大方面是一个金融行业,因为经营内容的特殊,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一旦出现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就会放大十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阶段金融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合理的与风险管理技术应用是可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框架

(一)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基本框架内容大概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将相对重要的内容放在金字塔的底部,这样每一个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都是紧密相连,即使有状况发生,也可以比较轻易的发现并以最快速度解决。

(二)风险管理的核心

主要是进行团队内的责任划分,清楚的明确问题的归属,才可以将风险管理技术尽可能的发挥作用。也可以确保在发生问题时不会互相推诿。同时要结合历史数据,通过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客观谨慎的将数据存在问题形成一套完整报告,在此真实的信息基础上可以有效避免日后的问题。

风险管理技术实施前,对于公司文化建设也要进行大面积的改进,并且要花费有效时间控制员工能力的发展。

(三)风险管理前景

随着财产保险行业对风险的认知,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有更深一步的需求,保险公司的运营与风险的把控是有强烈的需求存在的。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风险管理有以下发展趋势:

1.对于风险管理的的存在,必须参与其中的是董事会成员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在这样的框架中,才能有效的保证风险管理技术实施时有一定的保障,不会或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管理技术的预期效果。从以上的主体参与情况来说,由利益相关群体也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此产生影响。尤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的潜在意识,能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简单的资本充足管理或者滞后以后的问题发生,而错过企业的最好发展机会。

2.重视量化等方式的应用。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进行改进,重新听取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对于现阶段市场情况进行评估,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内容等途径来完成对风险管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相关技术的实施。在此情况下提高的风险管理技术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提高了要求。

因此作为风险管理技术,其不断深入财产保险行业指日可待。同时风险文化的建设不断随着风险文化进行传播和深入。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技术也必须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当中去。由于风险的存在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所以工作要做到细微细致。将风险管理明确的置于各项活动环节中,不定期的进行有成效的内部审计及开展相应的后续工作。在恰当的时机行程已定的形式和风格。

参考文献:

[1]汉斯・乌里希・德瑞克著.查萍译.金融服务运营风险管理手册[M].中信出版社,2014.

风险管理内容范文6

关键词:税务管理;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政府2009年《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导》的颁布,各企业也给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税务风险管理的落实很有必要。因此,本文就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不仅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税务管理,其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结合有效信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管理包括税务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业绩评价等内容,且在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层次上均有涉及。税务管理需要明确其作用,其中运营控制使得税务成本效益不断提高,日常管理是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信息管理是针对税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税务战略管理层次,也就是筹资、投资以及收益支配决策,而收益支配决策包括税务的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等内容。二、税务运营控制层次,也就是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经营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三、税务日常管理层次,也就是会计核算、税企关系以及纳税申报管理中的税务管理工作;四、税务信息管理层次,也就是涉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输出过程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企业税务风险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税务风险,其在税务管理中客观存在。然而,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了解,在实际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缺陷。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目标管理、日常管理、运营控制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中,因涉税事项的不确定影响,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收益或者损失。税务风险带来收益或者损失取决于税务管理者的风险认识及管理,如果其能有效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那么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效益,否则,企业将蒙受亏损的打击。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识别并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有效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包括内部环境、事项判断、目标建立、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监督控制以及信息传送等。(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税务风险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以上内容都是在相应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判断与评价,并且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减小企业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一)系统构建的整体目标

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从而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评价,完成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达成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企业收益的提高。

(二)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运营控制、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和日常管理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四个方面,其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事项识别、监管控制以及风险应对等要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落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设计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广大企业在今后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