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风险;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94-03
0引言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是,由于软件产品的纯知识性,随之而来的软件项目高失败率也成为一个焦点。20世纪80年代末,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由于对风险管理技术和实践缺少了解,风险管理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鉴于此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对软件开发企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SEI认为[1],“风险”就是承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中含有过程、方法和工具的管理风险实践,它建立了预先决策的规范环境,使得:①连续地评估风险;②明确了哪些风险因重要而需要处理;③③实施处理这些风险的战略[1]。Hall[2]认为风险管理是评估和控制影响软件项目、过程或产品的风险的实践,该实践围绕目标设定、项目计划、执行、度量、改进和发现新信息 6 部分展开。
Boehm认为[3] ,软件风险管理指的是“试图以一种可行的原则和实践,规范化地控制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其目的是辨识、描述和消除风险因素,以免它们威胁软件的成功运作”。
2软件风险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其中,软件工程研究所(SEI)为整个风险管理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步骤。这篇论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2.1 软件风险评估(SRE)技术
SRE 模式是由SEI开发的,旨在对与系统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沟通、缓解。SRE系统包括风险管理流程、软件开发风险分类图(SDRT)以及基于问卷的分类法(TBQ)。该模型有五个过程,分别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计划、风险跟踪和风险控制,即对软件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行识别并加以分析评估,对风险进行优进化排序, 并对TOP风险加以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最后进行跟踪控制。
SRE不但是一种诊断工具而且还是一种决策工具。该技术从产品,过程和约束条件上进行风险处理,识别和分类。另外,项目成员参与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并设法规避风险领域以面对自己的开发计划。因此,项目经理可以在早期阶段了解项目风险。
2.2 团队风险管理(TRM)技术
Ronald P・Higuera, David P・Gluch, Richard L・ Murphy 指出,团队风险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所有项目直接涉及到包括组织,团队,部门和等都作为团队的参与者参与其中,协同进行对组织结构和操作活动的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理,为政府和承包商提供了过程、方法和工具,从而使这两个组织都能够单独的或者共同的参与决策过程,从而防患于未然[4]。”团队风险管理活动使所有人包括从开发者到客户都参与到一个组织当中。这种技术确保通过项目可以反复地和协作地进行持续风险管理[5]。TRM工作程序是风险识别,定期评估和分析新风险,计划资源的合理利用以降低风险,风险跟踪和风险规范行动,开始风险控制并将之变成问题,最终,项目中的伙伴关于风险开始沟通。
2.3 Softrisk 模型
Softrisk[6]风险管理技术是由于一些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出现的。Softrisk模型结合其它项目管理来探讨风险管理,确保了风险管理自动化并且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项目[7]。Ayad Ali Keshlaf,Khairuddin Hashim指出, Softrisk模型“是建立在一种思想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这种思想就是风险文档化和集中注意力在最大风险上是节省开发者时间和精力并且在降低软件风险上能达到好的结果的最好的方法”[6]。
模型步骤概括如下[6]:
Softrisk模型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Softrisk模型识别不仅针对可能发生在任何类型项目的一般风险也针对仅发生在特定项目的特定风险。第二步就是对第一步中识别出的每一种风险都要确定它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都由特殊的风险清单进行评估。利用风险清单,将风险分为很低,低,中等,高,很高五类。第三步,风险文档化阶段。在这一阶段,Softrisk将所有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数据文档化。这个文档用来跟踪项目情况、统计业务和预测未来风险。第四步,风险评估。Ayad Ali Keshlaf, Khairuddin Hashim定义了风险暴露(RE)公式:
RE=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造成的影响
第五步,排序。RE值是用来对所有风险进行分类并列出十大风险。第六步,把一图形分成红、黄、蓝三个区域来表示RE值。第七步,控制阶段。根据风险严重程度来选择一个合适的风险减少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是缓解偶然性或危机计划。在应用了这种技术后,再估计,再评估,再排序是必须的。最后一步,确定没有任何风险存在。如果有新的风险,就要再转到第一步。
2.4 ARMOR
M・R・Lu, J・S・Yu, S・R・Dalal认为, ARMOR(Analyzer for Reducing Module Operational Risk)“是一种自动识别软件项目模块操作风险的软件风险分析工具”[8]。ARMOR的工作程序是访问数据仓库,项目数据库,失败数据库和项目开发数据库。该工具创建风险模型,并显示项目管理的各种统计数据。通过提高用户界面,简化了风险建模程序。ARMOR建立了可行的项目评估风险模型,能够衡量软件项目风险。并且可以识别出风险源,指出如何提高软件项目以减少它们的风险水平,并决定数据资料得来的风险模型的有效性。
在这个工具中,用户可以将软件风险分布的各种统计数据显示出来。最后,用户应用回归分析验证风险模型的有效性。经验证的风险模型通常保存在一个模型库。该模型将进一步应用于其它项目或完全不相关的项目当中。
2.5 Riskit模型
Riskit方法是由Maryland大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支持系统风险分析,避免危险区域的出现,并使用合理的步骤评估风险。Riskit方法使用了图形形式化工具,支持在定量分析之前对风险情景的定性分析。该方法根据历史数据的有效性,准确的评估效用理论以其对风险进行量级,其特征就是支持多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多项需要。Riskit分析图是Riskit模型的一种图形形式,用来描述风险。使用Riskit分析图不同的是使风险得到了明确的定义,因此,它比口头交流更加形式化。Riskit分析图在Riskit程序中将风险分解成风险元素。
2.6 基于CMM的软件风险控制优化模型
在基于CMM的模型中,软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遵循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在这个模型中,过程数据库用来识别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计划[9]。此模型在相似项目历史数据基础上实行软件风险控制策略[10]。在这个模型中,软件风险管理过程分成两个活动:软件风险评估和软件风险控制。软件风险评估主要是识别风险源,找出它们的潜在影响因素,最终确定风险的优先级。软件风险控制主要是制定风险缓解计划,监控风险情况,启动风险缓解计划,并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优化后,制定结构化的计划以使列表中高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小化。其中,过程数据库或风险库对于识别和制定风险控制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3比较与分析
软件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学科,目标就是在风险因素对软件的成功运作构成威胁之前,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描述和消除。
软件风险评估(SRE)方法是风险管理方法中比较好的例子。这个方法根据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制定计划,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在识别和分析阶段仅有项目开发人员而没有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如客户的参与。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项目的主要风险都是由利益相关者提出的需求因素引起的。因此,如果缺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项目开发团队可能没有得到明确的需求,从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相反地,TRM确保了所有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使得项目经理很容易得到项目的明确需求。在团队风险管理中,个人同组织一起参与到风险管理活动中,它包括了组织内部活动和组织间的进程。
Softrisk方法的重点是文档化。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项目的任何阶段。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对风险进行量化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模型将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并对TOP风险重点采取减缓措施。Softrisk方法利用图形进行风险监控,并根据风险缓解计划提出风险减缓建议。跟ARMOR方法一样,Softrisk方法也利用了风险数据库。
ARMOR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不仅识别风险,还可以确定风险源并通过降低风险水平积极地对项目进行完善。
Riskit管理模型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该模型使用图形对不同方面的风险进行定义。一方面,模型拥有在TRM模型中相关参与者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模型还突出了在Softrisk模型中有主要特征的重要风险。
在基于CMM的软件风险控制优化模型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与ARMOR方法在运行程序上的相似之处。两种方法都从之前应用的启发式知识失败数据库中收集数据。CMM方法以通过研究所遵循的SEI标准为基础。
风险管理方法范文2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根据风险管理方法的程序,找出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结果与结论 风险管理方法在产后出血护理中非常重要,可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法;产后出血;护理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风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2]。全世界每年约有125000例妇女死于产后出血,在美国的孕产妇死亡中,产后出血占30%,而在我国,产后出血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为此我科找出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并组织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中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其中剖宫产48例(48%),胎吸助产2例(2%),自然分娩50例(50%)。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3.6岁,平均妊娠次数为2次,出血量最多为1600ML,最少为500ML。此100例作为对照组(A组),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观察产后出血120例,此120例作为观察组(B组)。
1.2 方法找出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A组)产后出血的病例,根据风险管理方法的程序,列出风险原因种类并制定相应措施,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并对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B组120例产后出血实施风险管理办法。
2 风险种类和控制方法
2.1 休克休克多发生在子宫出血量多时,产妇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要控制好休克的风险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从而针对其原因进行有效地控制。常见出血原因有以下四种:一是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有研究报道产后出血中由宫缩乏力引起的60%~95%[3]。针对此情况我们要准确评估:产妇的心理是否紧张恐惧;产程的时间和产妇体力消耗的情况;子宫肌纤维伸展及受损情况。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及时解除继续引起出血的原因,从而阻止休克的发生。二是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针对此因素护士要正确地判断胎盘是滞留、粘连植入还是部分残留,通过找出原因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出血。三是软产道损伤。通过及时行阴道检查发现损伤的部位,进行缝合从而达到有效止血。四是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妇入院时要认真询问病史,和查看有关的化验结果从而了解有无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以做好预防。因此在临床中一旦发现产后出血,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原因,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好针对原因的处理措施,针分夺秒,防止进一步出血,减少休克的风险。
2.2 感染产后出血后产妇免疫力下降,加上子宫复旧不良,而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产褥感染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做好产后出血后引起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非常重要。针对产后出血的病人要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及时按压宫底,清除宫腔残留物,保持会清洁,垫消毒的卫生垫,勤换内衣,防止逆行感染,同时及早应用抗生素。
2.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妊娠时母血呈高凝状态,大量出血时,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出现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性出血,典型的特征是出血不凝,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此风险重在早期控制,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于产后出血要及时发现原因及时处理,正确处理产程,提高预见性,防止DIC的发生。
3 结 果
产后出血常见风险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比较,P
表1常见风险发生率 例(%)
组别 休克 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组(100例) 8(8.00) 7(7.00)3(3.00)
B组(120例) 2 (1.67)2(1.67)0 (0.00)
P
4 讨 论
产后出血虽然是产科急症之一,但愈后跟医务人员的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程序是否规范有密切的关系。以往我们在抢救及护理产后出血时只注重争分夺秒,做好医生的助手,而很少考虑到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自从我科开展风险管理方法,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有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真正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原则。休克、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降低三者的发生率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产后出血的原因虽然有四个大的方面,但在临床中往往不是一层不变,或不是单一出现,有时多种原因同时存在,因此要想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必须减少产后出血的量,及时找出出血的原因,快速止血。在处理产后出血的病人时,一定要做到认真评估,准确测量出血量,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的程序。
本研究显示,风险管理方法降低了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务实―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风险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风险评估;验证;偏差管理
1.背景介绍
某企业新建一个口服固体制剂厂房,该厂房需要通过中国2010版GMP,需要对整个厂房进行验证,本文介绍了该厂房前期的验证/确认活动,包括设计确认(DQ)、工厂验收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等。
2.验证/确认流程
整个厂房的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对厂房所涉及的所有系统进行目标结构分解(OBS),然后对每个系统进行系统影响评估(SIA),编制验证主计划(VMP)和验证计划(VP)、用户需求说明(URS)、用户需求分级(RCL)和需求追溯矩阵(RTM),接下来根据项目进度依次执行DQ/FAT/SAT/IQ/OQ,最后编写验证报告(VR)和验证主报告(VMR)。以下将详细介绍每部分的内容。
图1 验证流程图 图2 系统影响评估流程图
2.1目标结构分解(OBS)/系统影响评估(SIA)
该新建厂房要符合GMP要求,需要进行验证,但并非该厂房所有的系统都需要验证,只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才需要进行验证。OBS列出了厂房所涉及的所有系统,并对每个系统进行了编号。然后对每个系统执行SIA,判断该系统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或无影响系统。按以下问题进行评估:
(1)系统是否直接接触产品?(2)系统是否提供赋形剂,是否生产某一组分或溶剂?(3)系统是否用于清洁、消毒或灭菌?(4)系统是否用于保持产品状态?(5)系统是否产生数据,用于放行或拒收产品?(6)系统是否用于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过程,且没有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独立控制的系统?
回答以上几个问题,若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或几个为“是”,那么该系统是直接影响系统;若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那么该系统是间接影响系统或无影响系统,需要继续进行判定。若系统与直接影响系统相关联,用于支持直接影响系统(如冷却水系统),且系统和直接影响系统之间有一个屏障(barrier)存在(屏障是指一种措施或手段,可以将直接影响系统和其相关联的系统隔离开来,使相关联的系统对产品质量无影响。例如冷却水系统用于工艺设备的降温,工艺设备上会安装温度传感器来控制降温温度,且温度传感器会定期校准,那么温度传感器就是一个屏障,使冷却水系统和工艺设备隔离开来),则该系统是间接影响系统;若系统不与直接影响系统相关联,则该系统为无影响系统。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无影响系统都需要遵循GEP的原则进行调试。所不同的是,直接影响的系统还需要进行验证;间接影响的系统不需要进行验证,但隔离的屏障(barrier)需要进行验证;无影响的系统,不需要进行验证。系统影响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
2.2验证主计划(VMP)和验证计划(VP)
VMP对验证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包括验证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报告。需要验证的系统按其功能属性分为三大部分:
(1)厂房,包括C级、D级洁净区及其相应的空调系统(HVAC系统)。(2)洁净公用工程(制药用水系统、洁净压缩空气系统等)(3)工艺设备(压片机、包衣机、包装线等),针对每一部分,均有一个对应的VP来规定其验证活动的详细步骤。VMP里规定了验证模式以及调试、确认和验证的顺序。如图3所示:
图3 验证模式图
上图中,DQ/FAT/SAT/IQ/OQ阶段中的每一步在报告未批准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步骤。某些简单系统的IQ和OQ可以合并在一起起草方案并执行。
如果经过评估,测试环境未改变,且测试成功或相关的偏差已关闭,重新测试已完成,那么IQ/OQ可以引用FAT/SAT的测试结果,不需要进行重复测试。用户3.需求、分级及追溯
3.1用户需求说明(URS)
URS详细描述了系统用户对于系统功能的要求,URS应当具备可测试性,以便在今后的确认测试中可以进行测试。该厂房的所有验证/确认活动,都是基于URS来进行的。
3.2用户需求分级(RCL)
在RCL中,每条URS会根据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或相关的文件来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分成高、中、低三类,如下:
(1)高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有不良影响,且没有预防措施。
(2)中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有不良影响,但有预防措施(如报警、联锁或屏障等)确保在出厂前可以对产品/文件进行调整或拒绝放行。
(3)低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无影响。
其中,高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Q”项,需要进行验证;中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C”项,不需要进行验证,但是其预防措施(如报警、联锁或屏障等)需要进行验证;低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C”项,不需要进行验证。
3.3需求追溯矩阵(RTM)
RTM是用来对URS进行追溯的工具,可以用在DQ/FAT/SAT/IQ/OQ各个阶段。
(1)DQ阶段:确认URS里所有的Q项都进行了适当的设计;
(2)FAT/SAT阶段:确认所有的C项和Q项要求都在FAT/SAT的方案里分配了测试内容,并在随后的测试活动里进行了测试;
(3)IQ/OQ阶段:确认所有的Q项要求都在IQ/OQ的方案里分配了测试内容,并在随后的测试活动里进行了测试。
在OQ结束时,更新出最终版本的RTM,确认所有的URS已执行了测试,没有遗漏的部分。
4验证/确认活动的执行
4.1良好记录规范(GDP)&良好测试规范(GTP)培训
在验证/确认活动开始前,对所有执行测试活动和报告编写的人员进行GDP和GTP的培训,确保人员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和记录。
4.2设计确认(DQ)
DQ是对系统或设备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认URS里所有的Q项要求都已经进行了适当的设计。
4.3工厂验收测试(FAT)
FAT是对供应商制造完成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URS要求。FAT将在供应商工厂进行。FAT完成并得到业主认可,设备可以发货。
4.4现场验收测试(SAT)
SAT将在厂房现场执行。当所有的设备、仪表、管道管件等已正确安装和连接,机械竣工完成,可以开始SAT。执行SAT是为了确认URS中所有C项和Q项要求均通过测试,符合可接受标准。SAT的测试项目类似于FAT,一般不重复做FAT已执行的测试,但如果测试环境改变,影响了测试结果,那么SAT将会对FAT已执行的测试进行重新测试。
4.5安装确认(IQ)
IQ是通过文件化的记录来确认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设施设备已按照URS正确地进行了安装。只有直接影响系统需要进行安装确认。
4.6运行确认(OQ)
运行确认是用文件化的记录来确认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设施设备可以按预期要求正确运行。只有直接影响系统才需要进行运行确认。
至此,新建厂房前期的验证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系统性能确认(PQ)及后续的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等工作。
4.7偏差管理
在验证/确认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需要有一个偏差管理程序来对偏差进行记录、调查和处理。偏差大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管理:
(1)描述所发生的偏差,包括偏差发生的原因,并评估该偏差是否影响已进行的和未进行的测试。(2)提出更正措施,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测试,并评估该更正措施是否影响已进行的和未进行的测试。(3)执行更正措施。(4)重新进行测试。
5.验证报告(VR)和验证主报告(VMR)
VR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记录了所有验证文件的文件名、文件号、版本、批准状态、出现的偏差数量及偏差批准状态等,确认所有的偏差已关闭,所有的验证文件已批准并存档,仪表已经过校准,相关的SOP已存在,系统符合用户需求,被批准用于日常运行。
三个验证报告完成后,需要生成VMR,VMR对整个厂房所有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确认需要验证的所有系统已按照VMP规定的验证策略完成了验证活动,整个厂房前期的验证活动已结束。
6.总结
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验证是当下主流的验证模式,本文的新建厂房验证从系统影响评估入手,确定了验证的范围,用户需求的编写也根据风险评估的方法,将每一条需求条款确定为“Q”项或“C”项,进一步确定了详细的验证条款,这样缩小了验证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更有助于重点把握真正关键的部分,更好地保护产品质量。
风险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敏感性缺口分析 存续期缺口分析 凸性
正文 :随着利率调整的加快,利率风险的加大,我国主要依靠利息收入获取收益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频繁地暴露于利率风险之下。由于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存款利差的依赖程度很高,因而利率风险管理便显得日益迫切。
一、两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1、 敏感性缺口
银行把在某一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称为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二者之差即为重新定价缺口(Repricing GAP)或资金缺口(Funding GAP).正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负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当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不会影响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它对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利率变动的层次具有针对性,并依据银行资产负债在央行基准利率变动时所遭受的利率冲击的程度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计量方法。
2、存续期缺口模型
存续期模型反映了在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与负债净值的变动。它是以现金流量的相对现值为相权数,计量出的资产(或负债)中每次现金流量距离到期的加权平均期限,反映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在存续期缺口模型中,有上点需要引起重视,就是债券的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凸线性(Convexity)。由于凸效应的存在,当利率下降幅度较大时,该模型低估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而当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时,又高估证券价格的下跌幅度。这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凸效应来规避利率风险。理想的资产负债组合应该是资产的组合的凸性大于负债组合的凸性。
二、两种利率管理方法在银行实践中运用的优缺点
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有资料显示,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而在实践中,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点体现在:1、贷款和存款现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它假定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头均是同进到期或重新定价,因而银行是否获益取决于每一时间段内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实际时机。也就是说,哪怕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价值相等,也可能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同样的,对于客户由于提前还款而造成的期权风险也不能够准确反映。 2、缺口时间段的选取。不同的银行根据资产管理需要的不同也不一样。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比如选取时间段为一天,即每天都对银行重新定价缺口进行调整,这样成本必然很大,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
存续期是是对某一种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性的直接衡量。若一家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之间存在着存续期不相匹配,它的资本净值会因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受到影响。该模型比较完全的反映了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问题,为国有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提供了较合理,科学的评价手段。这就克服了敏感性缺口分析静态分析中仅以利差稳定为目标的局部分析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按什么样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一贴现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现金流量出现时的预期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这样,我国银行在进行缺口管理时,究竟选择哪种利率为参照利率仍然是一个难点。
三、对于提高两种利率管理方法的适用性的探讨
商业银行现阶段性进行敏感性缺口与存续期缺口的应用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及工具的基本特征与我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适用性,同时结合自身对成本、效益与风险的要求,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与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
1、确定适宜的基准利率。从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短期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我国目前已经放开了国债回购利率,下一步应该是建立起国债与其它金融工具收益率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国债的发行不再比照银行同业存款利率,而是以发行人的资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础,参照市场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得出大致合理的利率空间,通过招标方式决定最后的利率水平。这样,外汇市场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期权交易缺乏所需的参照基准收益率曲线也会建立起来。
2、建立风险度量的评判标准,能够反映风险的动态化。(1)利率风险模型不仅能反映当期风险而且能对影响未来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利率因素提供量化依据;能够评估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银行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所形成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的存贷款的重新定价风险,由于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辞导致的基差风险、收益曲线的凸性风险和以及客户掌握的期权性风险。(2)能够对必要的假设和惯例的进行修正。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人员应该尝试针对还款人,借款人不同的还款情况及央行所赋予的授信额度,分门别类地考察与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在拟定风险—回报组合时,也要预先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即回报一定的情况下,缩小利率变动的幅度;以及在风险一定的情况最大可能提高利差的期望值。
3、量身定做风险模型。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自行决定这种报告编制频率,每旬一次的周期较为适宜。太长会影响到准确性,太短又会加大操作成本。
国有银行应该建有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风险控制部门,并确保有足够多的、能够进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人员。
4、加强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测主要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来判断。央行的利率体系包括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备付金存款利率。在缺口模型中,银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零缺口,因为由于期限结构的错配,基差风险及期权风险的存在,零缺口并不能保证风险也能够降为零,这只是在银行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时采用的一种防御措施。风险的最终消除仍信赖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
5、 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的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离不开全面、准确和及时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我国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要实现对全行的风险控制更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辖内乃至全国间畅通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在电脑网络上的投入,建立了各行的数据中心。但并没有拥有一支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及能够进行复杂数据库操作处理的职工队伍,而这正是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前提。
在我国,商业银行只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接受者,本身并不具有根据市场供求进行资产价格调整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要丧失在利率变动中,丧失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在动态中求发展,在稳健中求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把握主动。
参考文献:
1.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复旦大家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2. 刘锡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风险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got at breakneck speed,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ill face more and more risk,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and quality also have certain effec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engineering cost of the potential risks,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指的是用于工程项目投资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即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要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在我国,尽管建筑工程造价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应的管理职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全面的改善。
一、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还未能对工程造价所存在的风险给予足够的认识,严重阻碍了风险管理。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充分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考虑进去,在投标报价中没有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与计算,只是象征性的计取一定比例的风险系数,这样做很有可能造成对风险的预估不足,风险费用过低。而在日后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企业不能承担所增加的风险造价,则会严重影响结算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施工企业将风险造价通过索赔的形式向业主索要补偿;第二,业主已经通过合同的形式将部分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对结算中可能增加的风险补偿费用预估不足,造成投资超预算的结果。
2建筑市场不成熟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发包与承包方的合同意识不足,诚信有所欠缺,整体行业的行为规范尚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投资商的过分压价、回扣、垫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承包方严重存在转包、资质挂靠、偷工减料等问题,而且拖欠施工人员工资,拖欠施工材料供应商货款的行为也屡禁不止。
3工程保险尚在发展中阶段
在我国,保险公司在工程保险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实际保险操作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复杂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保险公司在与建筑相关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对于建筑工程领域风险与对应的保险解决方式的专业问题解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解决问题。以至于,除非是合同中明确约定必须承保时,施工单位才会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否则对保险的购买没有任何兴趣,对于保险公司对工程风险带来的担保效益无法预见,认为购买工程保险是一种浪费。
4 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逐步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同时在一些大型的重点项目中进行运用。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均具备专门的风险研究报告,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几乎都不具备这种设立风险管理手册的意识。施工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识别能力,不能准确预估潜在的风险,缺乏前瞻性和判断力,而且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处理手段单一,难以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风险。
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
1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负责的管理工作,包含了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施工一直到工程结束等全部工作在内的管理过程。只有通过良好的组织系统才能将施工过程中所有控制的风险目标实现。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任务是从项目开始初期伊始,首先进行工程风险识别报告的编制,并制定造价风险控制的程序与管理体系。具体的管理规范如下:
第一,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确定潜在的损失因素,以及由此因素所引发的损失大小;
第二,针对造价风险制定财务对策;
第三,做好预防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
第四,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第五,承担一切可索赔事项的准备、谈判等工作,同时签订与索赔相关的所以协议和文件;
第六,负责保险会计、保费的分配,对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
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应积极地与施工企业其它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联系,例如市场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经理等,同时还应保证与保险公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沟通渠道畅通。
另外,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风险管理人员应制定分散或转移风险的方案,确保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例如,在签订分包合同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时,要注意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不能在分散或转移义务与权利的同时,却将风险留给了自己。
2设立项目专属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
在过去,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即单纯地认为工程造价只是概预算的编制,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造价管理部门。往往一个专职预算人员同时监管着多个项目,对项目造价难以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现在的工程项目对合约管理、造价控制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全过程的合约管理、造价管理等工作加以监管,从而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
3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对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工程断档,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在正式开工之前,商务部门应根据工期计划、劳务使用计划等内容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合理计划,计划中应包括施工合同成本控制要求、预期施工进度安排和业主支付计划等。同时确定资金的使用计划时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以及物资采购合同安排。所有开支都应做到以收定支,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 强化项目责任制管理,全面履行工程合同
作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应将企业总部针对工程所安排的各项管理目标细化,将不同的责任都落实到具体人头,例如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各项关键性指标。而且要注意风险的控制,将各项义务与效益、与企业的激励机制挂钩,从而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施工过程中,要以商务人员为主线履行施工合同,项目全体责任人在分配日常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使得项目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在确保本企业的所有行为都符合合同条款时,根据合同条款向建设单位提出正常的管理需求,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以期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工程价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根据合同条款,而取得的合法、合理消耗补偿与必要利润而进行的各种管理行为,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施工企业所获取的工程任务的机会是通过招投标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得到的,而一旦中标,参与竞标的价格就会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价格,同时也成为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活动和资金分配的标准,不能突破。在此造价的控制下,施工企业必须合理控制消耗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利润。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施工企业对项目控制造价的管理会对后续任务的承接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旭,赵明微.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10).
[2] 张增慧,刘金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J].河北水利,2006(6).
[3] 刘颖敏.论工程工程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11)..
[4] 唐斌斌,安义中.浅议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J] . 广西工学学报, 2004, 15( 3) .
[5] 祁世芳,贾月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J] . 太原理工学学报, 2002( 1) .
风险管理方法范文6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敏感性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缺口管理的优点,进而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持续期缺口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全面实施,宏观经济的过热或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等都会引起国内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包括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以及在分析期内到期的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两者的差额即为利率敏感性缺口(ISG):ISG=ISA-ISL,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正缺口,存在正缺口的银行称为资产敏感型。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走势的预测而有意识地留下正或负缺口的策略。管理人员首先要预测利率的变动方向,在对利率走势做出判断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利用利率变动来获取更大的净利差收入或减少损失。当预测利率上升时,保持正缺口,增加的资产利息收入将超过增加的负债利息支出,从而使净利息收入增加。当预测利率下降时,则保持负缺口。
2.被动策略也称“免疫策略”,其核心在于保持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使缺口值为零或很小。采取主动性策略的关键问题在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上,如果利率走势与预期相反或利率变动不如预测的来得那么快, 则银行将蒙受损失。此外,即使利率走势预测准确,但如果利率实际变动幅度较小,则采用主动策略就可能得不偿失,调节资产组合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一些小规模银行由于缺乏利率预测能力或缺乏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往往采用被动策略。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 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是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加权平均与其现值之比,它衡量了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
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固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且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越大,随着市场利率上升时,其市场价值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持续期可以用来衡量资产负债的风险程度,持续期越长、利率风险越大。可以看出,利率变动对一家银行的股本或资产净值所产生的变化依靠三个关键的素:
1.持续期缺口的大小。在利率上升时,资产的持续期长于其负债的持续期(正)的银行, 资产价值下降的幅度要大于负债的价值,因此银行净资产价值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
2.利率(Y)变动的幅度。变动幅度越大,银行承受的风险也越大。
3.银行的规模。银行规模越大,对于任何给定的利率变动,其净值变化会越大,反之,其净值变化会越小。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未来变化的预测做出的, 保持适当的持续期缺口,以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或减少损失。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应减少持续期正缺口或扩大其负缺口,将缺口调整为负值,使未来资产价值的下降幅度小于负债价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银行净资产收入得以增值。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会下降,则可采取增加正缺口或减少负缺口的方法。
2.被动性策略指在保持银行净值的相对稳定,采用零缺口(“完全免疫”)或微缺口(“部分免疫”)的方式避免利率风险。具体就是使一家银行的资产持续期正好等于其经杠杆调整后的负债的持续期,无论利率如何变动,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以相同的幅度同向变化,从而有效避免利率风险。部分免疫的策略是从资产负债表中调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期搭配,使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平衡,保持这部分资产负债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与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比较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有:第一,该管理方法简便、易于理解。就缺口分析而言,通过直接观察各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缺口正负及大小,就可以大致了解银行所呈现的利率敏感性类型及利率风险大小。第二,管理成本低。该管理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银行要做到对利率的变化有准确的预测;缺口的调整要先于利率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改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缺口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缺口调整将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缺口管理要将资产负债按一定的时期加以划分。划分时期的不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数值也不一样,有时甚至出现完全错误的信息,将正缺口表示为负缺口, 或将负缺口表示为正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忽视了期权性风险和基差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点:(1)它对整个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持续期从长期角度观察问题,有利于制定更为连续、更为系统的管理战略。(2)充分考虑了每项资产负债在未来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时间价值,从而解决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分析期的划分受主观影响的问题。
四、现实选择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来衡量利率风险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其理由为:一方面,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是以原始成本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价值的。另一方面,利率敏感性缺口法主要反映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推行全面的持续期缺口管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美]米什金(李扬等译)。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洛伦兹?格利茨( 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