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1

我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市场进行施工总承包,财务核算遵照国家颁布的《外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多年来结合所在国及公司的一些实际情况形成了一整套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办法。但是1999年至今津巴布韦发生了相当严重的经济危机,属于学者认为的被动型经济危机,使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和大幅度的货币贬值,自发生危机后本国的货币从未出现过回升。截至目前导致本国货币全部作废,由美元、兰特等周边国家的货币代替本国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从而使一个国家没有了自己的货币。

针对该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就对外承包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核算方面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及防止资产流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外承包企业固定资产的一般管理

(一)购置固定资产的途径及标准

就对外承包企业而言,购入固定资产的途径有以下4种情况:一是国内出口设备到所在国;二是在第三国采购;三是在所在国当地采购;四是在所在国自行建造。根据购置固定资产的不同途径,我公司规定凡单位价值在2 000美元以上,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生活及管理设施或单位价值在2 000美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生活物资都作为固定资产,应加强管理与核算。

(二)固定资产的计价

驻外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财务基础核算过程中,一般对总部的往来科目、美元及其他硬通货币资金、实收资本采用复币记账,即以美元和当地币在账面上同时反映。其他流动资产、负债、费用成本、权益和损益类科目都是单币记账,即以记账本位币单币在账面上反映。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根据情况采用两种方式记账,如果所在国经济持续稳定,汇率变动幅度不大可采用单币记账,若发生经济危机,汇率变动幅度很大可采用复币记账,在不同的记账方式下对固定资产计价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采用的汇率也是一样的,只是前一种方式只反映当地币,后一种方式反映当地币的同时也反映美元。

1.以当地币单币记账的计价

国内出口和第三国采购的设备原价=CIF +清关税费+当地运费+使用前的安装调试等费。公式中CIF价格是指国内总部以人民币支付的买价、增值税、关税、保险费及港杂费加上以美元计算的海运费,其中人民币部分按当期中国银行公布的美元与人民币的中间价折算。国内总部将通过公司内部往来列转驻外公司,驻外公司根据总部列转的CIF依照所在国中央银行公布的美元与当地币的中间价折算为当地币,加上以当地币支付的清关费用、运费、使用前的安装调试费即形成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然后单币入账。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当地币)

(借或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当地币))

贷:内部往来(美元、当地币)

货币资金(当地币)

第三国采购的设备,CIF应该都是以美元支付的,款项的支付有可能是国内总部支付,也有可能是驻外公司支付,计价过程与入账等同国内出口设备。

当地采购的设备原价=买价+运费+使用前的安装调试费。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包括该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产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所有支出及其他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这两种方式都是以当地币直接入账。

2.以当地币和美元复币记账的计价

按照财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在汇率变动较大,货币贬值严重的情况下,对外承包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应采用复币记账,在上述情况下把所有形成固定资产的当地币按当期的汇率折算为美元入账。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美元当地币)

(借或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当地币))

贷:内部往来(美元 当地币)

货币资金――当地币(当地币)

货币资金――美元(美元 当地币)

3.折旧的提取

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采用了平均年限法,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房屋及建筑物为10年;施工及机械设备5年;运输设备3年;生活及管理设施3年。在两种记账方式下,账务处理是相同的,但在以当地币为记账本位币单币记账时,成本、费用、累计折旧科目都反映当地币。

借:成本、费用(当地币)

贷:累计折旧(当地币)

而在复币记账时,成本、费用科目反映当地币,累计折旧既反映当地币,也反映美元,如果记账汇率与市场汇率不同,差异在“财务费用――汇兑差额”中反映。

借:成本、费用(当地币)

(借或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当地币))

贷:累计折旧(美元 当地币)

二、经济危机对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的影响

(一)以当地币单币记账时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面价值的贬值

经济危机使当地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率急剧升高,这样以当地币为记账本位币单币入账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账面价值就会发生贬值。但这种账面价值的贬值需要区别对待,由于固定资产是实体的存在,经济危机对实体存在的影响不大,它应随着市场物价的升高而升高,实际上不存在贬值。而累计折旧价值反映就不同,因为只是当地币反映的价值,汇率升高了折算的美元就降低,不足以备抵固定资产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累计折旧的贬值。

(二)项目成本核算不实

经济危机发生后驻外公司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计价入账,费用、成本的归集只是以当地币反映,这时市场上的原材料、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会大幅涨价,基本能反映一段时间内工程成本的实际情况。而已经购入的固定资产则不同,它是以折旧的形式进入成本、费用,如果不及时调整其价值,提取的折旧就与当前发生的成本、费用在价值上不配比,也就是成本费用归集的原材料、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都很高,而以当地币提取的折旧数则非常低,造成了项目成本不实。

(三)报表中所反映的资产减少,信息失真

一般驻外公司给总部的报表都是以美元为基础折算的以当地币编制的报表,就是先出具以当地币为准的科目余额表,然后再根据当期,一般是季度末或年末最后一天的市场汇率把所有当地币反映的科目折算成美元,编制会计报表。这样如果没有从汇率变动升高的角度对报表中的资产、负债状况加以损益调整,简单的折算就会造成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等数据的减少,从而使总资产减少。总部从报表中提取的信息就会不真实,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三、应对危机的措施

(一)及时处置单币记账的固定资产并以复币记账还原固定资产的美元账面价值

1.对已提足折旧的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做报废处理,对冲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账面价值。

2.对已提足折旧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要重新评估或根据市场的价值及资产的完好程度确认其价值,并按确认时当期的市场汇率复币记账,原账面价值对冲,不再进行还原美元价值。

3.对继续使用没有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要将账面当地币价值还原为美元的原始价值。首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登记,查出购入固定资产的准确时间及入账时的汇率,将当地币折算为美元,但不进行账务处理,只在账簿上做余额登记即可。

(二)以复币记账还原累计折旧的美元账面价值

还原累计折旧的美元价值有两种方式,一是按固定资产入账时的汇率折算;二是比例法,就是当前累计折旧的账面价值在固定资产当地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采用此比例乘以还原后的固定资产美元价值,即为累计折旧的账面美元价值。这两种方式下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也不进行账务处理,只在账簿上做余额登记即可。

(三)对还原后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账面价值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由于汇率的变动升高,驻外公司一般都在月末、季度末、年度末,根据市场汇率的变化,选择恰当的汇率对财务核算所涉及的所有复币科目进行汇兑损益调整,并进行账务处理。如果汇兑损益特别大要通过待摊的形式以后逐月摊销;如果汇兑损益很小,则直接进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但对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调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所以要同时调整,对累计折旧的调整实际上也是对累计折旧贬值损失的处理,从调整的数据也可看出累计折旧损失的程度。

2.损益调整后,以后提取折旧必须以固定资产的美元价值为基础,提取的折旧也是以美元数为准,采用当期的市场汇率折算当地币进入成本费用,累计折旧也应按复币记账。

3.由于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较大,所以财务核算的汇率不能按照固定汇率核算,应按每日汇率进行账务处理。

(四)经济危机造成当地币作废要进行记账本位币的转换

每日经济危机造成货币大幅度的贬值,只要当地币存在,财务核算归集成本、费用还需用当地币,一旦政府决定当地币作废,市场上没有了当地币的流通,市场上的原材料、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都应以美元或周边国家的货币计价,财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就要转换为美元,并且要时时关注美元与周边国家的汇率。这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记账本位币的转换实际上就是其账面当地币价值还原为美元价值的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

(五)采用工期法提取折旧保证短期内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并设立折旧专项存款防止累计折旧发生贬值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2

摘 要 从1997年起,开始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联合年检,在2007年对外企又开始了网上申报联合年检,年检形式的改变使得公司证照的年检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证照年检与其内资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外汇收支情况表的编制与审核。本文旨在对外汇收支情况表的编制方法进行浅述。

关键词 外汇收支情况表 外汇收支情况表编制

一、外汇收支情况表总体说明

众所周知,我国是资本管制国家,资本管制要求系统监测宏观外汇风险,并适时采取调控和管制措施减少外汇风险。我国已加入WTO,外汇收支流量和规模将进一步加大,面临的涉外经济风险也将相应增加。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外商投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不能充分披露企业面临企业的个体外汇风险,不仅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估企业价值,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整体外汇风险也无从测算。为防范涉外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整体提高,有必要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审核工作,准确合理的编制外汇收支情况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外汇收支情况表反映的是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机构和个人进行的经济交易以及与境内企业、机构、个人进行的符合外汇管理规定的外币计价、结算交易。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一样同为权责发生制。该表以资产负债表的样式来揭示外币资金的流动,其本质为外汇的现金流量表。它所披露了外商投资企业从设立到年检年度为止所有外汇交易的余额数。外汇收支情况表它的借方表示:货物或服务的进口,金融资产的增加,金融负债的减少,外方权益的减少;贷方表示:货物和服务的出口,金融负债的增加,金融资产的减少,外方权益的增加。

二、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财务数据来编制外汇收支情况表?

其实外汇收支表的每一项内容可以看作为一个会计科目使用,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来记录。现在我们简述一下各科目的使用与会计处理的异同之处。

1.收到境外股东投入的资本金:会计分录涉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银行存款科目,而在外汇表中涉及资产外汇货币资本金―资本金账户存款和实收境外资本―外国直接投资,对于资本溢价部分也计入实收境外资本――外国直接投资项下。

2.销售商品收到货款或享有应收债权时:会计分录涉及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相应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外汇表中计入外汇货币资金-经常项目账户存款(应收外汇账款)和经常项目差额。外汇表中的只用经常项目差额。

3.收到银行存款利息会计科目:银行存款和财务费用,外汇报表涉及科目为外汇货币资金和经常项目差额。

4.用外币支付境外差旅费;会计科目:管理费用和银行存款―外币账户,外汇报表中涉及经常项目差额和外汇货币资金。

5.购买物资已支付价款:会计科目:物资采购和银行存款,外汇表中涉及科目经常项目差额和外汇货币资金。

6.支付外籍人员工资: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和银行存款,外汇表中涉及科目如果是用外币资金支付所用科目为应付外籍人员工资和外汇货币资金;若是用人民币支付涉及科目为应付外籍人员工资和非外汇形式资产――人民币。

7.购买固定资产或其他物资已付款:会计科目: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和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外汇表中涉及科目:经常性项目差额,外币货币资金(应付外汇账款)。

8.外方投资中成本核算会计科目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和银行存款(或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外汇表中分为境外投资与境内外汇投资两类针对境外投资则涉及表中境外投资与外汇货币资金(非外汇形式资产)如是境内外汇投资则需用到境内外汇投资项。

9.实际支付给外方投资现金股利:会计科目:应付股利和银行存款,外汇表中涉及科目应付外汇股利和外汇货币资金。

10.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境内)外汇借款会计科目:银行存款和长期借款,外汇表中科目为外汇货币资金――外债账户存款和境外借款(境内外汇借款)。

11.外商投资企业外方股东以其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分配利润、清算、等所得的人民币资金增加本企业外方投资会计科目: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而外汇表科目非外汇形式资产――人民币和实收境外资本。

12.外商投资企业接受境外股东以境外机器设备、无形资产等投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实收资本,外汇表涉及科目:非外汇形式资产――固定资产或是无形资产和实收境外资本――外国直接投资。

13.外商投资企业以机械设备、无形资产收回境外投资会计科目为: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或投资收益)外汇表中涉及项目:非外汇形式资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和境外投资(境内外汇投资或是应收外汇股利)。

14.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外方股东会计科目实收资本――中方和实收资本――外方,外汇表中项目非外汇形式资产――资本对价转移和实收境外资本。

以上14笔比较分录涉及企业大部分的业务往来,对在日常的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本论文只是浅论了一下外汇收支情况表的编制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各界同仁把握好各科目的准确定义及原则,灵活掌握,以便顺利通过每年的联合年检工作。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3

Abstract: With global warming, people concern about carbon sinks gradually increase.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economy has surfaced. This article,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mass and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theory, takes amount of carbon material movement as the object to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carbon accounting stat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to clearly reflect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i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carbon credits can be ranked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 credits that the companies should purchase,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 rights that the companies should purchase in carbon trade. It also provides a simple means to control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make enterprises reduce carbon emission, and discl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关键词:碳会计;碳会计报表;排碳额度

Key words: carbon accounting;carbon accounting statements;carbon credits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46-02

作者简介:毛成龙(1988-),男,河南邓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毛祖丰(1990-),男,江西上饶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1 碳会计核算背景及研究现状

1.1 碳会计核算背景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低碳概念应运而生,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深,“碳汇交易”逐步兴起,碳汇的确认、计量与定价的理论和实务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1.2 研究现状 目前,对碳汇产品经济价值、市场交易、流转方式等经济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而涉及到碳汇交易的会计核算方面仍属于前沿问题。2008年,Stewart Jones教授等将与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一系列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CES Ac-counting),正式标志着其作为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环境会计分支受到国际会计学界的关注。碳排放与固碳会计主要涉及:碳排放配额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碳排放与交易相关的风险核算与报告、与碳排放与交易相关的不确定性核算与报告、碳排放与交易相关的信息披露、与碳排放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管理和战略发展等。 [1]

2 碳会计相关问题

2.1 理论依据 文章所设计的碳会计核算的是关于碳物质量的变化情况,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流成本会计。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变化,变化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变化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物质流成本会计:是用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来记录追踪企业投入生产的所有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的人工费和其它间接费用的流向,以此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不必要的物质资源损失浪费成本,以期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目的的环境管理会计核算方法。[6]

2.2 会计确认计量要求

2.2.1 碳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分及联系 本文所构建的谈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是独立于企业财务报表之外的需要独立披露的报表,以实物量为记账单位,核算的是碳物质的量的流动变化,而不是财务会计中的资金的变化,所以与企业财务会计是分离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排碳权所涉及的问题,特别是财务会计中与货币资金有关的排碳权的计量问题等,本文均不讨论。

2.2.2 碳会计目标 通过对企业碳流量的核算,反映企业排碳固碳的实物量的情况,为企业在碳汇交易中应该购买多少排碳权提供了依据,为企业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管控企业碳排放情况提供依据。

2.2.3 碳会计假设 ①会计主体假设。企业应对其自身发生的碳排放量和固碳量进行核算,所以在单独的碳会计核算体系里企业应该是会计主体。②持续管控假设。指碳会计核算体系应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为前提,持续的核算企业的碳流量情况。③会计分期假设。指碳会计核算也需要把企业持续管控的过程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一般以年度分期较为合适。④额度计量假设。本文认为以千克(kg)做为计量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在单独披露碳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依据的质量守恒定律,参照的是物质流成本会计,所核算的都是实物量,而非货币量。而且碳汇价格确认计量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已经在传统的财务报表里反映,没有必要再重复。同时这样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不仅可以避免排碳权价格波动对报表的影响,而且以物质单位计量更符合披露企业碳流量真实情况的初衷。

2.2.4 碳会计对象 碳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碳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额度化的碳物质运动。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产品的原材料购进、生产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如果物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物质,则这些碳物质始终客观存在于加工后的产成品、废弃物或者排放物之中。而用以衡量物品中所包含的碳物质的尺度,我们称之“碳额度”,以“数值+单位”为表述形式,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一样。因此,碳会计对象应具有守恒性、运动性、可计量性三种属性。

2.2.5 碳会计要素 额度化的碳是随着物品形态的变化而转移的,所以碳会计也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分为五种碳会计要素:碳资产、碳负债、碳资本、本期流入排碳额度、本期流出排碳额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不同于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负债、权益,因为碳会计只是对物质的流动进行核算,没有涉及到资金的流入流出,自然就不符合财务会计中资产负债权益的定义,在碳会计中也只是为了方便而借用这种习惯的说法。

2.2.6 碳会计等式 碳负债=碳资产-碳资本

碳负债=碳资产-碳资本+(本期流入排碳额度-本期流出排碳额度)。其中,将碳负债写在等式左边是因为碳负债的数值是倒挤出来的,并且碳负债是评价的依据。

2.2.7 记账原理 碳会计记账采用收付实现制。

2.2.8 会计计量的可行性 碳会计计量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首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客观上说,物品含碳量是可以计量的,无庸赘述。但是因为碳流量分离的复杂性,数据计量的准确可靠性以及被认可程度就值得商榷。其次,碳会计核算还必须考虑到核算的经济成本,因为碳分离计算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具体的算法以及实际操作也超出了会计的的范围,这应该是生态学家等研究的内容,因而不可能每个企业都雇佣一位专家,像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精确计量所有物品的含碳量。

2.2.9 记账规则 碳会计也采用复式记账法记账,记账符号为“借”、“贷”,其规则仍然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2.10 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碳会计信息应该满足政府和企业需求的属性,是碳会计“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①相对可靠性。②相关性。③可理解性。④可比性。⑤重要性。⑥及时性。

2.3 碳会计要素核算基本框架及账户体系

2.3.1 碳资产核算 碳资产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占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增加碳排放的额度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占有的碳物质存量,一类是企业拥有的政府许可的排碳量。因而设置会计账户有“可排碳额度”、“存货含碳量”、“固定资产含碳量”、“林木资产含碳量”等。具体科目及碳会计记账处理为:①可排碳额度:为了正确核算可排碳额度,碳会计应设置“可排碳额度”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初始及后续购入的政府许可排碳额度。此账户借方余额必须大于或等于零,“可排碳额度”科目余额不足时,应贷记“碳负债”。②存货含碳量:用于核算企业存货包括购入的原材料、燃料以及出售的产品等各类具有物质实体的材料物资的含碳量。例如,企业购入原材料时,应按计算的碳含量数值,借记“存货含碳量”科目,贷记“业务转移碳量”科目,同时,借记“业务转移碳量”科目,贷记“可排碳额度”科目,“可排碳额度”余额不足时,应贷记“碳负债”。销售商品时,借记“可排碳额度”科目,贷记“业务转移碳量”科目,同时,借记“业务转移碳量”科目,贷记“存货含碳量”。③固定资产含碳量:用于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含碳量。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含碳量”科目,贷记“初始碳资本”或“可排碳额度”科目。

2.3.2 碳资本核算 碳资本是指企业初始获得可排碳额度以及之后累计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碳量。可以分为企业初始占有的碳资本和正常经营期间获得的累计净排碳额度。设置账户有“初始碳资本”、“后续累计碳资本”。具体科目及碳会计记账处理为:①初始碳资本:用于核算企业成立时的初始占有的可排碳权益。②后续累计资本:用于核算企业成立后累计从本期净额度表转入的可排碳权益。期末需要从本期净额度表将本期净额度转入本科目,借记“本期净额度”科目,贷记“后续累计资本”科目。

2.3.3 碳负债核算 碳负债是指企业超过政府许可排碳额度向自然环境中累计排放的碳量,企业需承担这种环境责任。此类账户只设置“碳负债”科目,数值等于碳资产减碳资本。政府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碳会计报表,并保证碳负债科目贷方余额为零,如果期末贷方余额为正数,则说明企业超过了政府许可的额度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了碳,企业就需要购买排碳额度来保证碳负债期末额度为零。

2.3.4 本期流入碳额度核算 本期流入排碳额度指本期各种交易或事项流入企业的可排碳额度和碳含量。可以分为政府无偿分配额度,企业购买的额度,企业购入存货流入的碳量,林木资产每年增加的固碳量等。因而对照设置科目有“无偿分配额度”、“购入排碳额度”、“业务转移碳量”、“林木资产收益”以及“其他流入额度”。具体科目及碳会计记账处理为:①无偿分配额度:用于核算政府无偿分配给企业的额度。②购入排碳额度:用于核算企业购入林木资产或直接从碳汇市场购入的排碳额度。企业从碳汇市场直接购入排碳权时,企业财务会计应借记资产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而碳会计应借记“可排碳额度”科目,贷记“购入排碳额度”;企业购入林木资产时,企业财务会计应借记“林木资产”或“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碳会计应借记“林木资产含碳量”科目,贷记“购入排碳额度”科目。③林木资产收益:用于核算林木资产当期的固碳量。每年年末,依据计算的数值,借记“可排碳额度”,贷记“碳投资收益”科目。④业务转移碳量:用于核算企业购买和销售产品含碳量,在本期流入和流出排碳额度中均有此科目,两者相抵。⑤其他流入额度:此科目用于核算不属于以上几种情况的其他的流入企业的额度。

2.3.5 本期流出排碳额度 本期流出排碳额度是指本期各种交易或事项流出企业的可排碳额度和碳含量。包括企业出售的排碳额度和销售产品转移的碳量。设置科目有“出售排碳额度”、“业务转移碳量”和“其他流出额度”。具体科目及碳会计记账处理为:①出售排碳额度:用于核算企业出售的排碳额度。企业可以将用不完的额度在碳汇市场售出,记账同“购入排碳额度”相反。②业务转移碳量:用于核算企业销售商品的含碳量,在本期流入和流出排碳额度中均有此科目,两者相抵。

2.3.6 本期净排碳额度 本期净排碳额度等于本期流入排碳额度与本期净流出排碳额度的差,主要是由废弃物包括废弃缺陷产品、废弃不用的边角料以及废渣废水废气等的含碳量构成。

2.4 碳会计报表设计

2.4.1 碳资产负债表 碳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碳流量状况的报表。通过碳会计报表,可以提供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碳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占有的碳总量和可排碳额度;可以提供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碳负债总额;碳资本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碳资本,据以判断企业固碳排碳情况。碳会计报表采用账户式,按“碳资产=碳负债+碳资本”原理排列,左边列示碳资产,右边列示碳负债和碳资本。如表1。

2.4.2 本期净额度表 本期净额度表属于动态报表,是放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固碳减排成果的报表。通过本期净额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流入额度和流出额度情况。根据“流入-流出=经额度”的原理,上下结构列示。如表2。

3 关于碳会计报表的研究

3.1 需要披露碳会计报表的企业 从本期净额度表可以看出只有企业的废弃物中有一定的碳含量,才会造成企业碳负债的增加,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直接的碳排放,因而也不需要所有企业都披露碳会计报表。所以需要披露谈报表的企业就是那些工业三废排放大户了,如火电站,炼钢厂等一些大量消耗化石燃料的企业。

3.2 评价指标的设置 碳会计报表同样可以参照财务会计报表的财务分析,设置一些计算指标,用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固碳减排的情况。这种指标可以是定量的要求,也可以是比例要求。如碳负债,因为碳负债是倒挤数,代表了企业累计净排碳量,所以碳负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同时也可以用比例关系如碳负债比上碳权益或者用本期净额度比上总碳权益。

3.3 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提供了方向 对比“本期经额度表”中碳额度流入流出项目,可以发现,若没有碳汇交易或投资,而业务转移碳量又是上下相抵,这样造成企业本期排碳额度减少,也就是碳排放量增加的只有经营销售排碳量,也就是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废弃物的含碳量。

3.4 对碳汇市场的促进作用 单从“本期净额度表”来看,企业本期排碳量大并不意味着企业净排碳量一定大,因为企业可以从碳额度流入项目中弥补。而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些碳排放是刚性的,以经济学或财务会计的一般观点来看,降低净碳排放量,除了要降低碳外,还要特别降调固碳行为。

3.5 对财务会计计量的影响 如果企业根据碳会计报表在已知本期实际排碳量、可排碳额度和需要购买的排碳额度的情况下,企业根据碳汇市场的即时价格可以直接算出用货币表示的金额,并且碳会计对于当前财务会计许多关于排碳权确认价量的很多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玲.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初探[J].财会研究,2010,(8).

[2]邓明君,罗文兵.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0,(2).

[3]王杰.适用于低碳经济建设的会计核算方法―物质流成本会计[J].农业经济,2010,(4).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4

关键词:地铁 EAM系统 财务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简称EAM)是支持企业特别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有效开展设备维护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以企业有形资产为管理对象,以提高维修效率和投资回报、降低总体维修成本为目标,并能对企业各种维修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EAM系统与资产密集型企业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本文以地铁运营公司为案例,从财务管理角度对EAM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阐述。

1.EAM系统实施策略

1.1通过实施基础数据采集建立资产台帐,资产设备一体化

由于地铁运营公司属资产密集型企业,庞大的资产信息成为EAM系统核心数据,因此科学建立资产数据台帐对EAM后续功能模块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从最初采集设备基础信息时,公司高层就确定了资产设备一体化的理念,即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对象与固定资产通过建立资产结构树能够一一对应。使企业资产维修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密不可分。

EAM系统从最初的调研、分析、评估阶段至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财务部门必须要加入该项目团队进行全面的跟踪实施。这对后期固定资产的运营能力分析、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有利参考依据。为此,在数据规划方面需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并完善系统分类、资产分类及数据编码规则,并确定了资产结构。依据资产结构对生产性资产及非生产性资产进行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同时,为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需对各专业系统设备进行拆分,以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为依据,确定固定资产层级,对和生产部门管理需求不相符的设备系统组织相关成员去现场进行了解熟悉设备,并对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询问专业工程师,以达到更为合理的资产分拆,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保证系统结构建立的合理性;对系统资产编码体系和已采集的基础数据做必要的完善和优化。对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的如供电系统去熟悉资产状况,了解专业系统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最终形成同时符合生产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需求资产台帐,为建设公司资产设备的竣工结算的移交,确认固定资产原值做好准备。

1.2建立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存货核算规范化

筹备期地铁运营物资的管理,是做好人、财、物、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在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的同时,降低运营生产物资的采购成本。为此,公司集中精力重点建设物资管理各个环节,主要包括EAM系统物资数据采集录入、物资报表设计、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由于系统上线运行时间滞后,前期业务数据需在EAM系统上进行补充录入,为准确起见,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总库、维修部二级库及各部门全线工班库存进行一次彻底清盘,通过物资盘点,对物资管理部门的原始出入库手工台帐的数据进行核实确认并以此作为EAM数据录入的依据。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由于业务环节较复杂,财务部门需对采购订单、验收入库、残质品退货、物资出库移库以及发生退库等各项业务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并以采购合同和手工台帐为依据,对录入库数据进行核对,制定计划,深入了解物资出库的具体业务,以加快数据补录工作进度。

经过与EAM项目组的多次沟通讨论,设计物资管理各项报表,如《物资到货情况汇总表》、《物资退货情况汇总表》、《物资出库汇总及明细表》、《物资移库汇总》、《物资退库汇总》及《物资进出存汇总及明细表》,同时财务部用了大量精力对这些报表的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项目实施商反馈,共同查找原因。使报表的字段、查询、筛选功能完全符合财务部门管理及分析需求。

1.3多维度进行维修成本统计,定额管理精细化

定额数据的采集,以设备维修工单为依据,将前期已消耗物资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计划修程和故障修进行物资划分:计划修细化为日检、双日检、周检、月检等根据不同专业对各专业内消耗的物资进行统计分析,区分出修程必换物资、定期更换类物资,按照财务要求又将定期更换类物资划分高价值耗材及低值耗材。

故障修的定额管理本身是很难摸索出规律,因此地铁运营公司将故障修的消耗物资经过数据分析后,对高频更换或消耗的物资划为一类,区分为状态修高频、临修高频消耗累物资,这样对高频消耗的物资进行一个汇总统计,摸索出定额指标。

同时对于其他的生产物资全部划到偶发性维修物资,对与该部分的维修定额的确认,因其重要性程度不高,但偶发的消耗物料相对于全线的故障成本对比占40%的概率,相对全线来说,故障发生密度比较大,且规律难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入一个指标,万元资产维修费。其概念类似于概率分布图,全线资产中,以万元为最小单位,将资产划分若干份,以2年的历史统计数据显示的偶发故障率及维修成本为参照数据,进行量化。最终确定了该指标。该指标具备一定的统计依据,但并不能很准确。

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采集,将全维修成本进行全面定额管理。最终将该数据通过EAM的报表设计穿插在各类报表项目中,为日后的数据修订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渠道。

2.未来的与财务管理的实施趋势探索

2.1与财务软件的集成有效集成,加强数据动态跟踪

目的,国内地铁行业EAM系统能够与财务系统无障碍集成几乎为零,因此如何在物资核算、维修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上能确保系统间的信息同步,成为EAM系统未来研究趋势。就现状,系统集成有二种方案,一是在财务系统中开发相关报表,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以达到系统间信息一致;二是直接在EAM系统中查看核算报表,经过交涉,INFOR软件在折旧核算上与国内做法尚不一致,需INFOR进一步开发,但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无法完美体现系统有效实时传输。

方案一是系统间不需要数据随时共享,即所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价值变动、报废等处理都在EAM中生成,月末汇总生成报表,会计人员根据汇总报表编制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凭证。该方案的优点是保证固定资产台帐与实物完全保持一致,不需要通过系统间技术处理,其缺点是EAM系统本身的功能缺陷导致无法准确计算财务上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所需要的数据,例如折旧计提周期的问题、固定资产发生大修理时涉及到价值变动重新计算其价值的问题,系统本身的功能是无法达到的,需要实施商重新对于软件程序码进行修改,这也是我们与实施商讨论确定实施方案的关键点;方案二是通过EAM实施商与财务软件实施商的沟通,搭建两系统间的兼容接口,保证系统间数据实时一致。EAM系统仅仅是建立资产实物台帐的过程,对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进行区分管理并传输至金蝶财务系统固定资产模块中,建立对应的固定资产卡片,月末时候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财务系统计提折旧,涉及价值变动同时也做相应的会计处理。该方案的优点是会计处理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缺点是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虽然搭建系统接口,但数据传输过程中大批量的数据财务人员是无法通过肉眼进行逐项核对。

2.2深度开发功能,建立经济订货量模型加强库存控制

由于地铁行业的特殊性,存货的种类包含用于支持、维修和运营的库存物资,比如零部件、耗材、仪器仪表、工器具等,而不存在用于生产再加工的原材料以及在产品等。其来源基本都属于采购以及建设移交。

地铁公司涉及的主要是维修消耗类物资,在设备质保期后,维修消耗规律基本能够掌握,因此对于年需求量可以预计且较为稳定;目前地铁行业物资采购价格多采用公开招标,价格透明度很高,排出市场经济因素,其存货价格基本浮动不大;同时,受地铁行业内部控制的管控,不会存在缺货情况,同时受合同条款制约完全可以做到集中到货且能及时补货。

因此,上次假设条件在实际情况中只要流程、制度管控到位,完全能够实现。并且通过EAM系统建立最佳经济订货量模型,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达到高效管理。

3.结论

从地铁行业的运营特征来看,EAM系统是地铁行业的运维中枢,如何统筹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管理手段,加强控制精度、工作效率以及公司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将财务管理思想有效的通过EAM系统的建设来实现,以推进未来地铁运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5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得考核基本分60分。超1个百分点加2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2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二、供地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建设项目供地率达到80%,得基本分15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1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供地率=当年批准供地面积/上年度已按批次批准农专用、征收的建设用地总面积*100%。

投资项目获得《建设项目用地批准书》视作供地。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供地率情况由市国土局负责统计。

三、开工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80%,得基本分15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1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开工率=已开工项目数/已供地项目数*100%。

项目开工即为项目主体桩基工程或基础工程开始施工。开工项目由市统计局负责统计,供地项目由市国土局负责统计。

四、竣工投产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90%,得基本分10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1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竣工投产率=已竣工投产项目数/计划竣工投产项目数*100%。

项目按批准规模建成并运行视作项目竣工投产。已竣工投产项目由市统计局负责统计,计划竣工投产项目由项目审批部门负责统计。

五、服务满意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市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外经贸、国土、环保、建设、规划、建管、工商、统计、电力、交通、水利、文物等有关部门。

(二)考核内容

政府部门在建设项目前期审批和实施过程中,在实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提供政策咨询和协调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情况。

(三)考核标准

建设单位满意率达到90%,得基本分100分。每升1个百分点加5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5分。加分和扣分均无上下限。

六、考核办法

(一)上报项目情况。各县(市、区)项目由县(市、区)发改局在11月10日前将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含社会事业、商贸业)、工业项目和房地产项目情况表负责汇总上报综合协调办公室,*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负责汇总区内规模以上项目情况表上报综合协调办公室。

(二)核定考核项目。由基础设施项目专业服务组、工业项目专业服务组、房地产项目专业服务组对上报项目情况进行复核,在11月15日前确定考核项目和基数,并告知各单位。

(三)根据考核范围和项目进展情况,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要对照考核要求在*年1月25日前完成考核自评,并将自评情况上报综合协调办公室。综合协调办公室和各专业组对供地项目、开工项目、投产项目进行抽查复核。

(四)按照确定的考核项目,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情况以问卷形式进行全面测评,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评议意见。市级有关部门由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考评。

县(市、区)有关部门由县(市、区)政府负责考评,考核办法自行制定。

(五)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综合考评情况复核和汇总,评定考核分值,明年2月初报请市政府审核后公布考核结果。

七、奖惩措施

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汇报范文6

[关键词]预算会计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

1 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目标不合理:现行预算会计的目标是监督预算的执行,满足预算管理需要,而忽视了公众、审计机构、相关利益人的需求。信息披露不透明,信息基础失真,不能提供完整、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自1998年以来,全国人大加大了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审计力度,连续几年的财政审计报告审计署均公之于众,政府预算及相关信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

、。2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交叉、冲突,不仅不能将所有的政府单位作为一个整体管理,而且不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核算反映政府性资金和资源的运行状况。

1,3核算基础不科学。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其预算管理体制转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它所固有的缺陷日益明显:(1)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能完整反映业绩;相应的债权、债务不能确认,如当期应承担但未实际偿付的借款利息、欠缴职工的养老金福利等不作为负债核算确认,导致信息失真;忽视隐性负债,隐藏了政府的财政风险。(2)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在收到国库集中支付付款单时按付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人的材料物资,如果采购过程跨年度,则不能完整反映该项经济业务活动;年末如果政府采购已基本完成,但款项尚未付清,或按照采购合同须扣留部分保证金,则预算单位年宋会形成财政资金结余,这种会计处理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也投法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进展情况。 ’1,4核算内容不完整 1,4,1资产核算方面: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首先基本建设项目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先由建设单位完成基建任务,项目竣工后再由建设单位移交资产使用单位。并且基本建设项目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账簿中登记和反映,只有办理竣工验收交接手续后方可予以登记。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因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存在登记不及时、甚至不入账等情况。其次按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

1,4,2负债核算方面:现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不能全面、完整地揭示政府债务的真实信息。

例如政府发行的国债及从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借入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其本息均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现行预算会计只反映当期的本金数,不计提利息支出,因此无法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年度偿付的利息数。另外一些西部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欠发工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些应付未付的工资也没有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不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平衡现象,不利于政府有效监控财政风险、评估财政状况,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1,4,3净资产方面:固定基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始终使用固定资产原值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致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信息严重失真;基本建设项目不在行政事业单位大账中核算,使大量在建项目和部分因种种原因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工程,不能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等等。因此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1,5财务报表格式不统一,缺乏能够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财务报告。虽然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各有一套会计报表,并提供汇总的会计报表,但各套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无法通过汇总生成政府整体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没有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难以完整、准确地反映预算收支执行结果,无法全面反映政府未来可支配资源、承担债务、运营成本和业绩等情况,不能为加强财政管理、实施政府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因此推进预算会计改革、建立先进的预算会计体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预算会计改革的原则

政府预算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责任和资源。但同时。进行这项改革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积极慎重。因此,应当坚持以下改革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先进性: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

二是坚持实用性:为财政服务,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功能的需要。

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原则:对现行制度中合理、适用的内容应当保留、调整,注重历史,对整个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做根本性改革,强调创新和提高。

四是坚持渐进性原则:政府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采取由简到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体系。

,3,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建议

3,1构建新的预算会计框架体系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确定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根据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原则,建立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以政府预算会计准则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编制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即“两个体系、一项制度”。

3,2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准则体系。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单位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接受服务后,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同时完善成本核算体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实现收支匹配。从而全面反映各级政府及其组成主体的资产负债、运营业绩、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等情况,满足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及相关方面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合理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经济决策服务。

3,3基建会计纳入单位“大账”,全面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

3,4完善预算会计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