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职业培训包;信用管理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本文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天津开放大学学科专业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3XZ1011)和一般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电大与普通高校‘双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14XZ10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探究

收录日期:2014年8月5日

2014年6月1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新时期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新起点。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率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天津市启动“职业培训包”开发项目,津政办(2012)61号文件―《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就全面开发和推行具有天津市特色的“职业培训包”项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中标“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工作。自此,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信用管理师职业岗位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开展职业培训的经验,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有计划地实施开发任务。

一、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框架

“职业培训包”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某一职业各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总和,是在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框架下,依据培训包职业标准,培训标准、师资配备标准、设备与环境配备标准,确立模块化、菜单式培训体系,规范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将培训资源“集中打包”,理论实操“捆绑作业”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信用管理师职业开展现状。信用管理师是在企业中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005年3月31日,“信用管理师”作为国家新职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标志着信用管理行业成为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行列中的一员,并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到2008年,共有1,73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成绩合格获得证书的有853人。其中,助理信用管理师277人,信用管理师539人,高级信用管理师37人。2008年11月,因国家职业大典重新修订,信用管理师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工作暂停。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开通了地方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如天津市、湖南省等省市。

信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支新的专业技术队伍从其发展前景看:第一,职业前景很好。从学科角度看,信用管理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技术、商法等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交叉学科。第二,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2014-2020》的颁布实施,不仅大力推动了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工作,征信行业各分支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信用管理和征信专业技术队伍将在规划期内迅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信用管理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大约有5,000家,已有近50,000家企业开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或培训信用管理专业人员,预计未来将有上百万人走上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岗位。

(二)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框架。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按职业资格等级打包,其框架构成含标准包、指南包和资源包三部分。(图1)

1、标准包。标准包是针对职业技能培训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的标准性文本和实施培训的依据,也是培训学员接受培训必须遵守的准则。标准包要对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师资队伍、设备与环境、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主要包括培训包职业标准、培训标准、设施环境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和考核标准五大部分。

2、指南包。指南包是供给培训学员和培训教师了解、使用“职业培训包”的服务性文本。一是为培训学员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咨询服务窗口。培训包要为培训学员推荐培训菜单,便于培训学员方便快捷的选择培训模块;培训包要为培训学员提供丰富的培训项目,大量的职业信息、就业岗位信息,为培训学员培训、择业、就业搭建服务平台;二是为培训教师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教学和规范管理的技术性和指导性文本。培训包中的培训指南即为培训教师必须执行的培训大纲或培训方案。主要包括职业指南、培训指南和考核指南三大部分。

3、资源包。资源包是“职业培训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包要有丰富的培训资源,供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机构享用。其资源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方便教师直接选用,而且能为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方便,是培训教师上岗组织培训、指导学员训练的得力工具,其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要成为培训学员即时学习和训练的好帮手。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三大部分。

二、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特色

(一)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服从和服务于天津经济建设,充分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聘请信用管理行业领军人员(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林钧跃)组建开发团队,构建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建模式,突出“实战化和职业化”的特色,形成“聚合资源”优势。

(二)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对接。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资源开发不仅满足非学历培训需求,同时将资格证书课程引入到学历教育中。参照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在信用管理专业课程模块中设置了“助理信用管理师”和“信用管理师”两门课程,在拓展课程模块中增加了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述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可以直接参加由天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相应级别的证书考试;如果学生持有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则可替代相应课程学分。

(三)开发体现泛在学习。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努力实现远程教育方法、理论、技术的有效结合,将泛在教育的理念引入到非学历教育中,充分体现处处、时时学习理念。不仅开发适合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还将建立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网站,而网站的学习将采用国际流行的“通关式”学习方法,学员每学完一章内容,要进行围绕本章学习内容的小测验,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章的学习,学员可以多次测试直至通过考试。

三、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

(一)广泛调研,科学选取调研对象。为使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能够同时具备科学性、逻辑性和适用性,开发团队选择了四十余家来自不同类型企业和征信机构的调研对象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在天津的适用性、技能要求的天津特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时俱进的新内容等问题。科学选择调研对象要依据企业和消费者信用管理方法的特点,所选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贸易流通类企业和商业企业,既有客户群以工商企业法人为主的企业,也有客户群以自然人性质消费者的企业,从而保证了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二)搭建模块化培训体系。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即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方法上,MES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可称之为“任务模块”。而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的开发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为基本点,通过模块化项目体系的研究实践,打破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框架,走向按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模块项目课程体系。

(三)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资源开发。明确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开发思路,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开发,以课程超市方式动态构造资源包内容。依靠开发精品资源和特色资源,通过实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培训学习,实现职业能力提升。在前期大量调研工作及与行业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制订开发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终身学习需求,面对广泛而多样的学习主题,科学设置针对性强、周期灵活、可选择性强的课程超市。

总之,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将引领职业培训机构向着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开发成果将会为培训对象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会对新培训模式下的社会培训发挥引领作用。职业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要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中找准定位,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开发新的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津政办[2012]61号文件.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5.25.

[2]王悦.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北京开放大学特许经营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3.

[3]李茹.“职业培训包”功能分析与基本框架搭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信用保险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已成为重要的生力军。无论在投资、消费、出口、就业等方面,民营经济都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已经开始告别以往的小打小闹、粗放经营的简陋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从而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民营经济体系中一些投机者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的漏洞和空白,要么搞假冒伪劣蒙骗客户和消费者,要么拖欠和逃避债务坑害商业伙伴和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在起步之初都存在规模小、管理不健全、资金实力弱等特点,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的市场形象较差。所有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民营企业在信用方面受到市场的质疑。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而信用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源自违约的风险,即信用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风险管理。其风险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主观违约行为给其他经济行为人导致的风险,即通常所说的诚信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另一种是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即通常所说的狭义的信用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完备。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情形极大地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所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民营企业信用保险机制就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民营企业信用问题的基本特点

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再加上民营企业大多具有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缺乏品牌优势等特点,导致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成本较低,而信用缺失问题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整体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民营企业信用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合同诈骗、拖欠和逃避债务、以次充优是民营企业信用问题的主要表现

原因在于无论是强约束的市场法制还是软约束的商业伦理道德都存在相对缺位的问题,从而使市场中的契约关系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2.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具有地域共性的特点

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特点、人文习俗、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在地域上表现出很大的共性。这些企业通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从而使部分企业的信用问题所造成的市场影响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和群体效应。对一个地区而言,一旦其企业信用受到群体性的质疑,就必将对本地区形象和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抑制作用。所以所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不单单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整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3.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违约行为很难由法律约束来遏制

原因在于:首先法律条文对债权人保护不够;其次是经济案件的审理通常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是判决结果的执行软弱无力,“赢了官司赔了钱”的事情随处可见。由于法律约束的效率有限,对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的约束只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毕竟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既不应作为第一选择,而且其作用对民营经济也不像对国有经济那么有效。

二、民营企业信用保险机制的设计

既然信用管理是一种风险管理,现有法制和行政手段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又缺乏效率,那么建立完善的市场保险机制就成为最优的选择。欧美国家从20世纪初的大萧条中吸取教训,建立了银行保险体系以规避金融契约的风险,即保障了银行客户的利益,也促进了银行业的稳定和繁荣。同样是规避契约风险,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契约行为也需要类似的保险机制。

民营企业的信用保险首先要求建立区域性的保险机构,以便实行就近服务和监督。因为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特点,而且在行业上存在区域内的相似性。经营方向往往依托本地的资源条件、经营传统或地理优势表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而为保险机构的征信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降低了征信成本。同时大大降低投保人在不对称信息结构中的信息优势,使对主观违约的监督更为便利而得以强化。由于实行承包人的集中监督、专业监督和就近监督,监督成本大为下降,使主观违约者逃避债务和履约责任的企图难以实现。同时保险费率的厘定和抵押条款都可以建立在对各企业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这也有助于降低保险机构自身的风险。

以目前的市场条件而言,信用保险机构宜以政府或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投资设立。这主要是要考虑保险机构自身的市场形象和市场地位。因为民营企业的契约行为一经保险机构保险,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就要有承保人首先承担,那么承保人的信用和理赔能力将成为市场各主体考虑的首要问题。

民营企业信用保险的主要业务是对本地区民营企业进行征信和风险评估,并依其对风险的计量厘定投保者各种契约的保险费率以及抵押条款,通过为投保人的履约意愿和能力提供保险收取保费并在投保人违约的情况下进行理赔,无论其违约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因素导致的意外变故。

信用保险中各市场主体关系示意图

相对地,民营企业则需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契约对方的要求决定是否接受保险费率和相应的抵押条款申请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民营企业的契约通常包括四种类型:供货型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是按时保质保量地供货。购货型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为按时支付货款。融资型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为按时偿还债务。租赁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为按时支付租金或提供出租标的。租赁契约一般在本地进行,而且标的物通常为不动产,提供保险的意义不大。信用保险主要是针对前三种契约行为,而这三种契约在引入保险环节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在三者中投保人的履约责任都是按时支付,否则便要由承保人对保险受益人即违约受害方进行理赔补偿,然后再向违约方追偿。民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向信用保险机构提出申请,信用保险机构依据风险计量结果确定保费和抵押条款并向契约对方出具保单。三者的关系由图表示。

三、信用保险中的风险计量及防范

信用保险中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保人的故意违约,它取决于信用保险机构的监督力度、抵押情况和违约处罚即欺诈成本;第二是客观因素导致的非主观性违约,其中有经营因素和非经营因素,经营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自身资金和技术等原因所导致的支付能力的不足,其风险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衡量。而非经营因素则主要是无法预测的市场环境和自然不可抗力所导致的企业支付能力的不足,其风险只能通过统计学工具来估计。

首先考虑故意违约导致的风险。设保险标的额度为A;承保人的监督投入为I;主观违约发生的概率为,即监督力度越大,主观违约发生的概率越小;违约发生后的追偿额度为,即监督力度越大,追偿额度也就越大。则保费或抵押额度F1应满足:。

其次考虑由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对于由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的计量可以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Var(Value at Risk)方法。Var方法估计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资产组合的最大损失值,属于单侧置信区间估计。而在此我们要估计的则是给定单侧置信区间来确定相应的置信度,即企业的支付能力位于区间(,标的额度)的概率。Var的计算方法很多,有历史模拟法、Delta类模型、Gamma类模型、Monte Carlo模拟法等。现以最简单的历史模拟法为例:取企业过去n+1期的支付能力数据,计算各期的变化量得,其中。令:,

在此,就是由客观因素导致的企业违约的概率的估计值,它既包括企业经营因素导致的风险,也包括非经营因素导致的风险,是对企业总体支付风险的计量。R2为支付能力大幅下降的期望估计值。此时保费和抵押额度F2应满足:。

在此,我们采用了比较粗略的历史模拟方法,所以对经营因素和非经营因素无法予以区分,估计精度不会太理想,更精确的风险计量应该对经营因素进行Delta类模型和Gamma类模型等方法的估计,而对非经营因素则应采用极值理论或事件研究等方法来估计。

综上所述,在同时考虑主观违约风险和客观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保费和抵押额度应满足:

公式两边的差值即为保险机构的预期收益。

四、信用保险机制运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信用保险机制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种新的安排在运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才能行之有效,真正达到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和服务的目的。

1.要坚持投保自愿的原则

作为一项新的服务体系,信用保险机制必然要有一个适应完善的过程。在此期间,要坚持市场调节的原则,要尊重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其自愿选者的权利,要加强引导,避免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使信用保险机构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的市场服务机构而不是管理机构。否则,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不但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而有可能成为地方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

2.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观念,着眼于地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很多地区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与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地方保护主义者再一些经济纠纷的处理中通常会出现偏袒或维护本地企业的倾向,使一些违约甚至欺诈行为得不到公正有效的解决。表面上看这样做是为了本地企业的利益,但实际上是顾小利而忘大义,一旦造成地区性的信用缺失,必将对本地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保险业;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保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2005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更是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文件及规定,为我国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有些保险企业产生失信行为提供了空间。近年来,一些重大违规经营案件屡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保险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保险业诚信缺失现状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国内寿险保单退保金额巨大,甚至逾300亿元,其中有两成理由是因为消费者被骗。而据某网站的“你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信度为多少?”的投票调查显示:63%的投票者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信度为0%,35%认为可信度为50%,只有1%的人认为可信度为100%。

(一)保险供给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供给者即保险市场上提供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缺少信息披露制度,加上保险业务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使得保险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态中,从而妨碍保险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产生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许多投保人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都难以了解保险人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人的介绍做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人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此外,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使一些保险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二)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中介的诚信缺失主要为保险人的诚信缺失。由于目前我国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不少保险人在获得更多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甚至误导投保人,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经济损失,引起保险消费者的普遍不满。

(三)保险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样表现在投保人(被保险人)方面,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使保险公司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确定是否承保、应该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使道德风险防范产生困难。

二、保险业诚信缺失症结所在

国内保险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大大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不对称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卖方总是比买方更了解产品的质量,而受短期利益驱动,商家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客户获取利益。对保险这个特殊行业而言,信息的不对称还表现在买方或投保人总是比保险公司掌握更多关于保险标的信息,这也是为何在实际的保险交易中投保人骗保骗赔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假如交易双方都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对方的话,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陷入相互做假的恶性循环,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保险供给者及保险中介者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使保险公司员工及保险人的诚信行为具有不完全控制性。保险公司的业务运作是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及保险人行为集合的结果,员工及人的忠诚度、能力及协作精神是保险公司诚信状况的基础,当员工及人的诚信状况失控超过一定的范围和度,就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整合状况,弱化保险公司的诚信能力。由于对保险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上岗要求不够严格,保险人总体素质偏低,保险公司难以完全控制保险人的不诚信行为。

(三)《保险法》不完善,执法不切合本法

我国《保险法》仍不完善,国际惯例不能体现,许多具体案例无法可依。比如,我国《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是,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并且对于被保险人

的索赔没有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此外,对于近因原则等国际惯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各种不诚信行为缺少相关的惩罚规定,这些法律漏洞形成了我国保险业的诚信问题的一个很大来源。我国对《保险法》的执法也常常不切合本法,有些执法者对《保险法》及保险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不清楚,同时由于《保险法》的不完善,在具体操作时常用其他法律条款代替,造成误判。

     

(四)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诚信的保障机制、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乏。从诚信的保障机制来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健全的国家,会从制度上保证诚实守信的合法权益。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监督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的强制约束,失信行为的屡禁屡犯也就在所难免。

三、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当前的严峻形势对保险企业的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完善诚信体系,规范诚信秩序,是当前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保险业的诚信

建设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无论是保险的买方还是卖方都不可能如愿获得足够的信息,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很容易被保险市场参与者所利用,并导致保险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因此,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使买卖双方能够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公开地对话,建立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行为惩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也是减少商业活动中诚信缺失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强化保险监管力度

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话题,从两次《保险法》的修订都把强化保险监管手段和措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看出其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继第一次修订增加了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查询权,增加了对保险违法行为处罚的措施,加大了惩治力度等规定后,第二次修订草案拟增加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对监管对象进行现场检查,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场所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及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等;与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对出现重大风险等情况的保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采取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限制其出境、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处分财产等。只有更加有效的进行保险监管,才能使保险这一社会的“稳定器”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提升员工诚信服务意识,构建保险业的诚信文化

保险市场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与诚信的关系,树立维护诚信行为的责任观。在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及对保险人的培训中,应重视诚信教育,增加诚信内容,特别是要规范保险展业行为。保险机构要制定并遵守规范的业务程序管理,完善业务考核管理办法。要改进、优化保险服务,及时兑现理赔承诺。要落实营销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从营销员招聘到市场退出的管理办法。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充实保险诚信的具体条款,将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各有关方面的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之中。要加大依法查处各种失信行为的力度,重点是要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骗保骗赔的行为。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对《保险法》的第二次修订《草案》。草案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活动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保险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自律规定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强化了保险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监管手段,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不可抗辩条款”的增加,能有效减少保险人的“逆选择”现象,有助于解决困扰保险行业已久的“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更加体现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

(五)建立统一协调的保险信用管理体系

第一,要完善保险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了解和评价客户咨信和风险情况的机制,及时掌握和制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第二,要完善保险信用监管机制,推行违信惩罚制度,增大失信的成本。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保险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把保险信用管理制度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做到明确目标,统一领导,有效考核考评,各有关方面及时互通信息。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魏华林.保险法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用评级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慢,信用数据库不完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必将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从事信用评级工作的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和评级机构,央行拥有比较完善的企业数据库,而评级机构尚不有完善的数据库。近几年浙江省通过政府大力支持信用市场的发展,至今有30多家信用评级机构记录在册,在浙江省联合征信系统中拥有信誉评级的企业有100多万家,提供失信信息共享的政府机构多达33处,由此表明浙江企业信用建设有着良好的开端。截至2010年11月底,浙江省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已达270多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7%。目前全省工业总量的84.1%、工业税收的73.3%、外贸出口的82.5%、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0.9%都来自中小企业。对于拥有27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浙江就目前评级机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大多评级仅处于施工工程招投标领域,评级面非常狭隘,不足以满足未来浙江特殊经济体系的需求。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遏制因信用问题流失资金是当务之急。

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概述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面临诸多障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通过社会各方密切配合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下,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信用信息征信数据库,确立企业信用标识制度,明确各政府机构提供信用信息范围,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市场化运行流程,开发符合国情的评级技术等一整套程序。形成多种功能,首先,为社会提供真实、透明和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满足社会有关各方的需要;其次,促使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守信者获利,失信者失利”良好的信用秩序和信用环境;第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信用交易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银行和评级机构起到关键的作用,评级结果失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评级对象利益关联方的经济损益。在评级流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信用报告使用者的利益,因此首先确定评级方向,以此详细收集评级企业各相关信用信息,通过筛选信息,客观的对信息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梳理出关键因素进行历史情况对比,市场前景调查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判断企业信用状况,最终得出相关评分数据对照信用等级释义评定出信用等级。

二、当期浙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联合征信系统不完善,信用评级需求低

通过对省内部分企业调查发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追求高利益,使得大多中小企业对于信用观念非常薄弱,更对信用评级的需求几乎接近于零。同时中小企业本身更不具有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的能力或资本,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率相较西方信用发达国家高出五到十倍。现今浙江省有70%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而且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的缺点,其中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信贷体系也尚不完全以及企业本身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对中小企业放贷风险高,而贷款紧缩,最终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二)当前企业信用违约事件频发,信用建设仍待加强

目前浙江省信用建设发展非常迅速,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个人住房公积金查询系统,食品信用档案等众多诚信服务体系纷纷落成,这将为未来信用行业建设打下结实的根基。但是最近如“味千”“双汇”等 众多“诚信”问题的出现,对曾经信誓承诺质量、服务、产品安全的各类企业,消费者对此已失去了原有的信心,这揭示了信用经济存在地严重漏洞,社会“信用”现已在风口浪尖。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立确实为难题,评级市场的“声誉资本”更非一日之功,提升企业对信用评级的需求,加强全民信用意识,对企业进行信息采集、资信评级、信息及时更新等建立征信数据库都将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政府需大力培养独立的社会评级公司,靠企业自身发展政府从旁监督与扶持,打开征信服务市场,并将其引入正轨从而良性循环,逐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市场。

(三)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信用采集工作困难重重

第一,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法》尚未将征信管理职能由人民银行管理明确写入法律条文,《征信管理条例》迟迟没有出台,因此,由人民银行负责征信体系建设、信用信息采集等职能没有法律依靠。同时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侵犯的规定,制约了商业银行向征信部门开放信用数据。

第二,由于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更多的是建立中小企业数据所能带来的及时、长远利益不明显,使得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执行力度不足或不愿配合开展。中小企业更不愿将内部信息公开,一来企业不了解信用体系建设的运行规模,不愿将核心秘密透露出去,以免受到政府部门的追查,二来更不愿有可能将商业机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成为中小企业对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不配合不支持的原因所在。

第三,目前各种类型的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信息的内容也天差地别,采集信息后没有有效的方法核对其真实性,导致信息采集工作非常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分散在工商、税务等各个政府部门和企业手中,都不愿将其垄断式保护的信息对外无条件分享,这将形成一笔巨额的成本,没人愿意为此买单。成型信用信息分散,中小企业依然游走在空隙之间,因此各地银行对企业不完整信息显得力不从心,更无法有效利用信用数据。

(四)中小企业本身信用存在严重风险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被作为焦点,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其原因之一很明显的中小企业信用存在严重问题,商业银行对其放贷将存在巨大的违约风险,故导致银行对企业不贷、惜贷、慎贷。

导致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罗列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企业自身素质低,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竞争激烈,市场不稳定性,同时技术力量的薄弱,以多经验式管理,导致信用风险高。其次,盲目的投机行为,投资力度把握不当。领导者缺乏科学的投资经验,投资欲望又强,时常过度投资,盲目投资,经常出现恶意拖欠到期债务。第三,责任意识差,缺乏足够资金的保障,偿债能力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注册资本少导致企业资产质量差,使得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续的保障。第四,企业信息来源匮乏,各种信息失真程度高。中小企业信息来源渠道匮乏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因信息失真程度率高,严重导致资金亏损。

(五)信用评级技术不高,评级方法漏洞百出

中小企业作为GDP的主要贡献者,对于吸收就业、活跃市场经济、稳定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心企业数量庞大,就目前国标行业分16类99种行业,各行业的企业规模、内部管理模式、领导文化程度等都非常混乱,很难用较统一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和套用信用评分模型,何况现今信用评分模型计算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目前大多信用评分模型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进行评级,定性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规模、内部管理结构、社会公共信用等进行评分,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进行评分。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相关对策

(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信用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首先明确征信行业对中小企业信息采集的内容和方法做出规定,对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使用范围确立标准,在保证不侵害政府、企业等信息主体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合理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其次对各政府部门如工商、法院、银行等信用信息拥有者规定其共享信息的内容、使用范围等,为征信机构能方便、公正的采集和使用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最后规范信用信息使用主体的保密、安全措施,使相关信息能在安全的环境下使用。

(二)为评级机构提供稳定收益环境使其健康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是以利益作为出发点,从评级机构角度是运用持有的信息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为企业创造利益。政府部门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合法化的管理,使评级机构合理使用相关信息,不断更新信息并创造收益。初期采集可以通过长期信息互换方式扩大企业征信数据库,使用该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整理分析、预测得出各项数据并理论化,最终转变为产品出售给所需的企业创造利润。

评级机构作为第三方企业应该本着公平、客观的态度为授信企业进行分析评出信用等级,向报告使用者提出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财务风险、行业市场现状和预期前景等建议供其参考,如需更深入分析按相关收费标准进行服务。

(三)倡导社会信用化观念,加大银行征信支持力度

创造一个“守诚信,重诚信”的市场经济环境,以政府作为发起人倡导“处处需诚信,事事要讲信”的观念,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挂钩以“企业融资需讲信”为要求,让中小企业贷款必需提供贷款信用报告,同时与评级机构了解更详细的企业信息,决定贷款意向。

政府部门需强化联合征信系统,将建有相关信用数据库的企业纳合征信系统,或支持评级机构与这些企业共享信用数据库,从中提供优惠政策。同时政府部门需透彻分析从中的利害关系,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的建立起社会性质的征信系统,为进一步倡导社会信用化打下基础。

(四)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1.引入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评级

对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评级时要注意在规模小,内部缺乏规章制度约束,并且透明度低,部分中小企业与关联企业往来比较频繁,经常存在占有资金等情况。因此在评估时要全面、透彻的对征信对象进行调查了解,首先对征信对象股权状况的结构性、稳定性和透明度分析,对主要管理团队的个人文化程度、业绩和信用等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详细调查企业经营等重要决策是否存在领导个人独断和多经验式模式。其次,需要关注企业关联交易和关联方资金往来的详细形成原由进行分析,并且也要关注征信对象与其频繁往来企业的资金占有情况。最后,关注企业内部结构,会计核算规范性及资金管理模式,调查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借贷记录及是否存在第三方担保。另外,关注企业的安全、环保等因素,是否会对经营状况产生影响。

2.对中小企业经营全方面评级

在经营方面,注意其所在行业业务的专注程度、细分领域和专业性,同时该行业竞争状况、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议价能力、资金结算方式等在评级工作中都要进行关注。并且由于中小企业主营业务的单一性会受市场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要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程度。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近期市场是否稳定,经营业务原材料、产品等价格波动范围是否超出企业可承受范围,技术变革及产业政策变化敏感度,抗风险能力、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此外,评级工作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评级方式内容都不经相同,制定不同的评级标准,来对信用评级行业进行革新。

3.在评级中注意中小企业动态财务信息

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低,财务状况透明度差。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时,不能仅仅依靠财务报表的数据与分析,要重视其生存能力、融资能力及后续资金保障能力。根据企业经营模式(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的不同,分析其财务杠杆利用程度、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可能导致企业损失的或者负债出现的概率及可能损失的金额。

参考文献:

[1]贾生华,史煜筠.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C].浙江大学学报,2003.3.

[2]姜超.浅谈信用评级的发展与现状[Z].2011.

[3]王增.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完善对策[C].理论纵横,2007.

[4]向欣.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5.

[5]钱小安.“信贷紧缩――不良贷款”陷阱的形成及其治理[C].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2000.

[6]韩家平,蒲小雷. 关于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法规建设的若干建议[C].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06.

[7]浙江省企业联合征信系统[Z]. zjcredit.省略:8000/.

[8]韩家平.我国企业如何应对信用经济时代的挑战[Z]. 商务部研究院.

[9]如何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J].上海证券报,2008.

作者简介: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序言

中小企业是指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保证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十分重视,政府各部门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极大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09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黄金区域的昌吉州地区,中小企业占全州企业总数的99.9%,中小企业成为昌吉州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新疆和昌吉州政府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章政策,但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一直困扰着昌吉州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昌吉州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刻不容缓。

二、昌吉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严峻,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完整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美国政府对小企业贷款提供一套完备的担保计划,美国联邦小企业署(SBA)为小企业提供完备的融资保证、小额贷款方案、灾难重建贷款方案等支持。日本政府除了政策性金融给予中小企业很大支持以外,在危机期间,政府还专门出台法规,要求商业银行对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企业给予展期等支持。

相比之下,我国的政策和法规体系都不够全面,对商业银行等机构缺少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要求。2002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国务院、国家经贸委、财政部、银监会等政府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法规规章,全国10多个省市制定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条例,标志着我国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建立健全,但要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广大的执行者和使用者熟知。《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已经10年多,但相关配套措施办法至今尚未出台,导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执行障碍重重。

新疆中小企业情况复杂,对融资的要求各有各的特点,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没有考虑新疆中小企业处在不同的民族聚居区,具有不同的特点,法律、政策缺乏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措施。2010年,新疆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法中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推动新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昌吉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治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目的是加快实施昌吉州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虽然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具体实施中因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没有处理一个统揽全局、居主导地位的管理部门,导致相关政策执行不力。因此,新疆和昌吉州地区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创业门槛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昌吉州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非常有限。

2. 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力度弱

据中国银监会公布,2011年上半年对小企业的信贷余额是9.7万亿,相比较2010年上半年的小企业贷款6.69万亿,增加了3万亿,这说明信贷支持中小企业是有所改善的,但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但有些银行在执行过程中却有点儿“趁火打劫”。一些银行趁着信贷紧张,纷纷抬高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贷款,在基准利率6.56%之上还要再加三成,这样,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就变成8.3%左右,再加上小企业贷款还需要支付给担保公司3%的担保费,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贷款费用实际上就达到了11.3%。银行这种行为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挣的钱都变成给银行打工了。但就是这么高的贷款利率,很多中小企业照样贷不上款。

新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服务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金融支持力度弱。

其一,新疆各个金融机构结构设置还不够完善。四大国有商业银及他们的基层网点在新疆企业信贷业务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太弱,尚未形成有效地竞争格局。这种结构设置根本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其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过少,且门槛过高。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体制性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主要向国有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倾斜,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往往被忽视,因为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专业的担保和政府承诺, 风险较大。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往往会条件苛刻,比如设定过高的融资交易成本和限制贷款额度等。

3.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

(1)内部治理结构因素。昌吉州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民企的相同特点是实际控制权集中,家长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易导致投资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监控机制。以附加值较低的加工业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经营决策者素质不高、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性大、抗风险能力差,从而消化信贷资金的能力较弱。更进一步地讲,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经济诈骗行为、逃避银行债务、相互拖欠账款、贿赂政府官员、恶意偷税等信用缺失给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跨越式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由此引发了银行惜贷。

(2)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连接财务部门和各部门的纽带,也是企业本身、顾客、债权人等了解企业情况,做出正确决定的依据。然而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

(3)人才战略因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兴衰越来越依靠员工,尤其是具有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管理、技术骨干人员,但是中小企业因其寿命短、发展受限制、内部管理机制、薪金、待遇等因素,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一般不会选择中小企业,或仅以中小企业为跳板进入大型企业;同时,对于既有的人才的管理缺陷,未能适时培训员工,造成企业后备人才储备不足。

(4)信息不对称因素

由于昌吉州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利润率低等原因,为降低成本,在财务管理上就不很严格,表现为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容易造成会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使得中小企业资信评估较差。对此,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通常对中小企业实行更严格的信贷政策,从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4.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滞后

尽管国务院、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进,但金融机构仍存在融资期限僵硬、融资操作不够灵活的问题,如审批手续多、耗时长、门槛高等,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基本不做特短期(如1个月以内的过桥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业务(贷款期限大多为一年以内,很少有两年期限的贷款,三年以上则基本没有),从而形成金融服务的空白。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具有时间急、额度小、多批次的特点,但是除了一些小型机构(如小贷公司)以外,多数商业银行并不提供此类服务。此外,中小企业经营还极易受到货币信贷调控的影响。特别是在紧缩性调控下,中长期贷款由于原始期限长,存在相对刚性;而压缩流动资金贷款就相对容易,因此银行往往首先压缩短期贷款来达到调控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会比大企业受到更大的冲击。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民间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产品也供不应求,因此需要更多专业的中介融资担保机构进驻,多方筹集生产经营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三、解决昌吉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 加强政府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一切规范化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暂行办法,依法推进融资环境的改善。

正如前一章所述,我国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规定很不完善,甚至有的法律条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虽然制定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却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需要国家体制和各机构的共同支持,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不行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也离不开立法支持。所以,国家应尽快全面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社会信用管理基本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以此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

融资历来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为,融资参与各主体均要权衡风险与收益,并达成合理的风险价格。提高风险容忍度,也需要融资参与方认可,不是增加供给就能解决的问题。可行的办法,倒是可以采取税收优惠、委托贷款等措施,进行所谓的“定向宽松”。

“定向宽松”是向中小企业专门推出的紧货币背景下的宽松信贷政策。在紧货币条件下,中小企业面临银行高门槛限制,往往被银行以经营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综合信贷收益不明显等为由拒之门外。“定向宽松”则可以规避银行的“去中小企业”偏好,集中部分信贷资源,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模式上可以是委托贷款,也可以是适当利用风险价格工具的上浮利率贷款。在抵押物、担保方式上,则可以引入担保公司等信用增级工具,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安全保证。

税收优惠提供的资金支持,本质上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而非货币政策范畴。譬如,可以继续延长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或者对经营困难、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适当给予部分税收优惠、免征部分税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其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

(1)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重组改制;对私营企业引导其资本社会化,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企业改制可以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各中小企业应从实际出发,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明确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2)完善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提供生力军。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制定激励机制、有意识地培养员工、为员工制定学习计划等。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目标,科学管理企业财务,使得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发展。此外,还应该探索新的营销策略,运用高科技软件,例如,利用电子商务与客户、关联企业交流,打破地域上的限制,节约沟通成本,加速信息交流。中小企业更应该积极探索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切实改变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应建立核心价值观,助推内层精神文化建设,进而培养诚信思维。积极进行ISO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成立信用机构或派专人进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惩罚机制,使企业信用机构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积极申请国家级信用良好单位、诚信单位等。另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提高内部融资能力,留存收益、员工入股等。

(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企业要想解决筹资难问题,不能仅仅凭借外界的扶持,中小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找准市场定位,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和取得融资的能力。中小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强化内部管理。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中小企业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意识,完善监督制度,规范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行为、监督生产、销售、经营、财务等各项工作;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建立良好企业信用。

3. 完善现行金融体系

对现行的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从为经济服务的角度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牢固树立“搞活企业就是搞活银行”的战略思想,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帮助其脱离融资困境。

4.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从国际上看,企业从银行贷款,仅占企业融资总额的30%左右,而中国企业的融资途径太少,全挤到银行门口去,银行有限的资金无法满足社会投资的需求。应从现有融资渠道及新型融资渠道上进行发展优化。

针对现有融资渠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盘活民间资本。各省、市的储蓄和现金较多,若能盘活具有极大的能量。盘活民间资本,应支持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成立股份公司并出售股权,以较高的回报吸引战略投资者。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从需求前景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形成巨大的小型金融服务市场,迫切需要社会地位与其对等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服务优质、综合、高效的特点和管理层次少、成本低的优势,主要从事金融零售业务,正好适应了中小企业的运行特点和融资需求,能够做好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做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3)企业间相互合作,争取企业资金支持。与企业合作,一方面与大企业合作或依附于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加工承揽单位,生产与大企业配套的中间产品,为大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和配套服务,有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相似的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的难度也基本相当。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4(7).

[2]李子彬.中国2010蓝皮书——发展、融资、服务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3]欧阳峰.中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0新疆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信用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主要内容是总结表彰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实施三年来的先进联系单位和企业,对诚信守法企业授牌。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三个转变”,落实省委工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次专题会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云书记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0*年,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XX实际,提出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即在全市确定10户科技成长型、20户重点扩张型、30户小巨人型、50户规模以下效益型企业作为市级领导、市级各部门和县(市、区)的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并制定考核、奖惩标准和各项经济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专项目标考核。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又一务实举措,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的充分肯定,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专门发出简报推广XX“1235”工程经验,受到其他市、州的好评。

“1235”工程实施3年来,市级联系领导、市级各联系单位和县(市、区)委、政府,按照联系要求,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市级联系单位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联系帮扶企业,增效明显,达到了预定目标。列入“1235”工程的60户市级联系企业,2002年的增加值为17.32亿元,利税5.27亿元,城乡就业4.27万人,今年增加值达到20.7亿元,增长20%,利税6.38亿元,增长21%,城乡就业达4.91万人,增长15%,超过了预定增长目标。如10户科技成长型企业中的罗江振云塑胶公司,2002年的利税为200万元,今年利税可达500万元;20户扩张型企业中的龙蟒集团,2002年的资产为7.8亿元,今年达到11.1亿元,增长42.3%。三是带动作用明显,全市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加强,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从2002年的327户增加到427户,同时企业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自身发展水平提高。

“1235工程实施3年来,得到了市级联系领导、市级各联系单位,各县(市、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涌现了一批先进联系单位、先进联系企业,总结了一些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1235”工程领导小组,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向对该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市级联系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永无止境,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强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在宣传、信息、技术、融资、资金扶持、人才培训、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扶持中小企业的继续发展。

二、大力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第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建市以来,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04年,全市拥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7.8万个,从业人员51万人,实现总产值597.3亿元,工业总产值391.4亿元,实现增加值96.7亿元,占全市GDP的27%,实现工业增加值65.6亿元,营业收入407亿元,利润13.4亿元,税金6.4亿元,发放工资24.9亿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转移城乡剩余劳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城乡就业,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能否抓住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实现XX“跨三步、翻三番”的战略目标和实现双“千亿工程”,打造工业强市的目标,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大家一定要增强发展中小企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含量偏低、结构不合理。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达22817个,占中小工业企业99%。这些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为9.7人,平均产值为116.4万元,平均销售收入为72.90万元,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市中小企业中,以中小工业为主,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在50%以上,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小工业企业很小,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二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主要设备落后,国内先进设备不足20%;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8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任何发明专利,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职工素质偏低。据统计,我市中小企业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高中、中专占30%,而初中以下的人数占60%左右,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7%以下。管理粗放,水平不高、不规范,信息化进程缓慢。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突出地表现在存贷差大、融资难。10年前我市的存贷差是150亿,今年1—6月是200亿,存贷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融资成本也在进一步提高。据测算,一笔100万元的贷款,需支出各项评估、登记、公证、保险等直接费用2万余元,如果加上企业正常的利息支出及其它费用,预计企业融资成本在10%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突出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面向中小企业,采取民办“官”助形式,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执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实现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以机械加工业为例,今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130多家加入了该行业协会,形成了专业化协作发展的格局。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融资能力。融资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应把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作为解决融资难的重要工程来抓。一要大力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努力提高现有信用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二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三要引导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好的中小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要及时完善授信制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货款手续,拓宽服务项目、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关键在政府。必须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政治上认同、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的良好发展环境。一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三要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消除行业限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清理前置审批事项,公开中小企业设立条件,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少创业成本。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对外合作。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激发创新精神。要切实加大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加工、出口创汇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依法关闭质量低、污染重、能耗高、安全条件差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和向小城镇集中发展。而作为企业本身,一定要清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哪些怎么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力度。推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大力培养一支年富力强、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优先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和运行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化配套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的传统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内在动力机制;加快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现有资源,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高中小企业信息获取和开发能力。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突破中小企业发展薄弱环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名、特、优、新”产品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城市民间资本、人才资本向农村、农业流动、培养和发展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中小企业在产业互动、城乡相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小康建设的牵引点。第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

在新形势下,我市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必须紧紧抓住中小企业这个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机构、职能是顺的。我市也是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职能也是顺的,各县、市、区也要理顺关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扫清体制障碍。

三、倡导中小企业诚信守法

关于诚信守法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这几年主要抓了XXA级金融区的建设。去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局与市人民银行等单位在我市首次推出了“首届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评选活动”,目的是为了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弘扬诚信守法的良好风气,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按照《XX市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认定办法》,经过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工商、税务、质监、银行、安全环保等部门审核、推荐,全市共收到推荐企业55家,经评审,有33家企业符合诚信守法中小企业条件,被授予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荣誉称号,今天的会议上还要予以表彰和授牌。希望评选出的33户“诚信守法”企业,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进一步探索信用管理新思路,建立健全诚信守法新规章,提高信用水平,为我市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XX作出新贡献。诚信立企,守法经营十分重要,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诚信守法是无形资本,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失信、违法的结果是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诚信守法的重大意义。对诚信守法,我讲四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