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炮兵;指挥信息系统;OCTAVE风险评估

1.引言

     目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已建立了一系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信息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部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未来的炮兵作战行动中,面对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和敌对我指挥信息系统攻击,炮兵指挥信息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的系统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对国家和军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战争的胜败产生重大影响。做好炮兵指挥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就是要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到解决安全隐患的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

     2.炮兵指挥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1]是指军队指挥机构中,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的信息,并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系统。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过通信网络与各种终端设备相连接,运行专用信息管理软件,实现军事情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显示的功能。

     指挥信息系统的系统安全风险,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威胁,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导致泄密事件发生并造成的影响。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就是要找出系统存在的弱点或者漏洞,制定风险消减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2]。没有及时准确的指挥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首长机关将无法对其信息系统安全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决策,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安全地传输到每个作战单元,将会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因而,做好部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部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3.OCTAVE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OCTAVE[3](Operationally Critical Threat,Asset an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可操作性关键威胁,资产和脆弱性评估)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下属的CERT协调中心在1999年开发的,用来定义一种系统的、综合的、企业范围内的风险评估方法。

     OCTAVE风险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自主、适应度量、执行已定义的过程、连续过程的基础,是一种资产驱动的评估方法,它根据组织资产所处的环境条件来构造组织的风险框架 。

OCTAVE最注重可操作性,其次是关键性。OCTAVE方法使用三阶段方法对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三个阶段为:第一阶段,构建资产威胁配置文件;第二阶段,识别基础结构的弱点;第三阶段,开发安全策略和计划。其评估过程如表1。

     4.OCTAVE评估方法在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运用OCTAVE评估方法对炮兵指挥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该方法的三个阶段将其分为风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消减计划制定。

     4.1风险识别

     在风险识别阶段,要对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进行识别并分类,然后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在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可分为人为故意行为、人为意外行为、系统问题、其他问题等。

     人为故意行为:是指敌对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对炮兵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干扰或攻击,以达到干扰军事行动和窃取军事秘密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利用电磁干扰系统的无线传输、外界电磁注入、对系统传输的数据进行监听或截获、利用系统漏洞攻击指挥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同时内部人员将系统内的重要信息透露给外部人员,也会对指挥信息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人为意外行为:是指用户及系统的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而误操作造成的系统数据丢失。具体表现为:人员素质不高进行的误操作、操作不当造成系统崩溃、受限用户执行了管理员权限更改系统配置等。

     系统问题:是指硬件系统或者软件系统造成的信息传输中断。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老化、计算机系统软件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崩溃或错误、各种备份数据损坏或者丢失等都将会延误作战的最佳时机,造成作战效果不明显。

     其他问题:主要包括断电、断水、长途通信不可用、自然灾害、环境影响等。

     指挥信息系统的风险不仅仅是以上技术层的风险,管理层也会存在很多风险,具体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等。

     4.2脆弱性分析

     在脆弱性分析阶段,运用风险识别的分类结果对信息系统资产进行脆弱性分析。系统的脆弱性不能对系统的安全造成影响,但是它影响系统的信息安全,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中脆弱性概况为以下两个方面:人的脆弱性和技术的脆弱性。

     (1)人的脆弱性:主要是指管理人员的脆弱性和操作人员的脆弱性。管理人员的脆弱性表现为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造成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政审不严格、管理层人员被敌对分子策反、漏洞扫描制度不坚持等。操作人员的脆弱性表现为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不精,安全保密意识不高,存在的弱点或者漏洞就会被攻击者利用,威胁到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系统的崩溃或者信息的泄漏。如操作不当造成的系统崩溃,将系统口令无意间泄露等。

     (2)技术的脆弱性:技术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脆弱性和传输手段的脆弱性。系统的脆弱性包括操作系统和信息系统存在的系统漏洞、软件设计的漏洞,系统安全配置漏洞等都是造成信息系统不安全的技术因素。传输手段落后、传输设备老化都是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脆弱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系统的更加脆弱,容易遭到敌对分子的破坏,因此技术的脆弱性也将大大影响到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

     4.3风险消减计划制定

     通过对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的风险识别、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分析,我们根据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的现状、安全威胁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制定以下计划:

     (1)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构

     炮兵指挥信息系统是炮兵部队作战的“神经”,为保障炮兵指挥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应当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特别是在作战过程中,要做到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规划,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定,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结合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战场环境,实时对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评估,制 定相应的风险消减计划,确保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和不间断地传输,达成作战目的。

     (2)严格执行战场管理制度和战场保密规定

     实施有效的战场管理制度,是炮兵指挥信息系统安全不可缺少的关键。根据战场环境和作战时机,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坚持好病毒防范和漏洞扫描制度、严格做好保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和维修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该业务熟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维护维修人员应该根据作战时机对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炮兵指挥信息系统在作战中的安全。严格执行战场保密规定,必须对指挥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和保密教育,以保证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可靠,如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等。

     (3)建立严格的系统防护措施

     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主要包括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主机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具体各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如表2所示。

     

     5.总结

     本文中提出了利用OCTAVE风险评估方法来对炮兵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给出了其具体应用。对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系统安全进行风险识别,运用OCTAVE评估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影响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为如何保障指挥信息系统信息传输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程启月.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效能评估与风险管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4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电信;内部;控制;设计;执行

[作者简介]蒙莹,中国电信玉林分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广西 玉林 537000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1-0044-04

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促进发展的重要保证。庞大的中国电信组织运作体系,也要求必须加强内部控制设计,实现企业管理高效运作,加快企业发展。

一、加强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一)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的基本要求

控制环境是企业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环境,它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控制环境也是一种氛围,它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主要通过适当的企业文化、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引领员工确立并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风险评估是企业实行防控的基础

风险评估程序要考虑外部和内部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中国电信风险梳理的依据来源于《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统一各类风险的名称和颗粒度,中国电信风险管理协调小组以此为依据。梳理出中国电信风险分类表,确定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5大类风险和22类二级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了二维风险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划定了风险承受水平;制定了具体的风险评估标准(表1),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风险图谱对识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图1);最后,根据风险初步评估的结果,考虑应对风险措施,对风险进行二次评估(剩余风险评估),并将剩余风险超出风险承受水平的风险确认为重大风险。

针对评估中辨识出的主要风险,风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要提出对应的防范控制措施。

(三)执行控制活动是实施企业内控的具体体现

控制活动是对风险评估结果所指定防范的政策及程序予以执行。中国电信对公司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流程标准规范,它是电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体现。

(四)信息与沟通是加强企业内控的有效载体

信息与沟通使企业内的人员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营运时必须的资讯,并交换这些资讯。企业信息系统负责确认、收集、处理和报告信息,在加强企业内控中,信息的处理和沟通是必要的环节。

(五)实施监督是完善企业内控的有效保障

企业内控监督主要是内部监督,包括持续监控、个别评价和汇总内部控制缺陷。持续监控发生在平常的经营过程中,包括日常管理和督导行为,和其他员工履行其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的职责的行为;个别评价则是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内部控制系统,判断其运营的有效性:汇总内部控制缺陷阶段是对发现的缺陷及舞弊进行汇报、调查、审批以及责任追究。

二、目前电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方法

加强电信的内部控制设计,必须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目前中国电信内部控制执行的方法主要有:不相容职务管理制度、职责和职权的分配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等。

中国电信玉林分公司按照电信内部控制执行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岗位上进行严格内控:比如运用不相容职务管理制度,电信企业IT内控通过不同工作岗位对于系统资源访问的限制来达到不相容职责分工的目的,操作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应用系统管理员、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系统安全日志审核人员与系统管理员等岗位职责相分离。

对职责和职权的分配管理制度,电信建立了各类事项审批的权限列表,并持续优化内控审批权限,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省公司内控工作团队每年开展内控审批权限执行情况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省公司相关文件规定及管控重点。兼顾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进行内控权限列表的修订工作。

对会计管理制度,电信执行《中国电信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和财务报告业务流程”,以保证会计报表编制及时,满足公司内、外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保证合并范围准确;保证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与适当披露;保证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符合国家规定及上市地监管机构的要求。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故障库;ERP 系统;完整性;闭环化

引言

输气站场的设备是输气站安全平稳地完成正常输气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构成分公司企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因此,加强输气站场的设备管理,对于输气站场完成正常的输气任务,保证整个输气工作的安全,乃至最终提高分公司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规范化设备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重要性

输气站场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和体系,是完成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检修及考核标准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管理人员制定和规范所辖输气站场设备的管理标准和规定,提高设备的管理力度。依照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规定、依照管理规定建立规范的管理记录,依照管理记录建立规范的考核标准,规范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保养、资料记录、故障处理、备件管理等,才能不断促进设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设备管理分析

涵盖所有分类设备的管理制度,包含设备的选型、购买、使用、维护维修、调拨、报废等整个流程进行日常的管理。是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具有工作量大、重复性强、所涉及规定和规程多的特点。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并确保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更新。输气站场设备管理由过去以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站场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了,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而且要具备专业技术素质,设备的管理说是对设备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管理,调动起人在设备管理中的积极因素,达到人与设备的和谐统一。

3.完整性设备管理方案

站场资产完整性管理如下图所示,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与整理、RBM分析、执行检测、维护或测试、对资产进行状态评估确定修复与减缓措施,进行效能评估。站场资产完整性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图1 站场资产完整性管理流程

制定方案以RBI、RCM、SIL分析方法为基础,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基于风险的、优化的资产完整性管理方案。针对站场设备类型及工作状态,将站场设备分为承压设备、转动设备、安全仪表系统三类。每种类型的设备根据其适应的不同类型的分型方法(RBI、RCM、SIL)分别制定完整性管理方案,其中承压设备又分为站内工艺管道和压力容器两部分,其完整性管理主要以检验为主要手段,通过检测,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维修;转动设备以故障库和状态监测为基础,以RCM风险评估技术为手段,为日常的维护和维修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由于安全仪表非设备专业,本文对仪表设备的完整性管理不进行论述。

3.1.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

承压设备的完整性管理应该通过对其基本数据以及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并通过风险评估以及评定结果进行方案制定

评估结果应能给出每个设备项的损伤机理、风险驱动因子数值、失效可能性等级、失效后果等级、总经济风险等级和安全风险等级,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汇总,得出风险评估的综合结论。对失效可能性等级较高的设备项,应该出下次评估日期的检验前后可能性等级对比,以显示风险的发展趋势和检验的有效性。

3.2.压力管道完整性管理

基本数据及信息来自站场设备档案、现场实测和专家设定,数据收集应遵循数据的真实、有效、可控和可追溯的原则,保证数据及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满足分析与评估的要求。数据包括设计建造资料、工艺操作参数、运行状况、完好情况、检维修记录和其他相关信息,如失效分析报告、安全评估报告等。

评估结果应能给出每条管道/段的损伤机理、风险驱动因子数值、失效可能性等级、失效后果等级、总经济风险等级和安全风险等级,并已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汇总,得出风险评估的综合结论。对失效可能性等会较高的设备项,应该给出下次评估日期的检验前后的可能性等级对比,以显示风险的发展趋势和检验的效应。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基于风险的检验计划提供基础,故应明确定义管道/段可能涉及的损伤机理所需进行的具体检验的有效性等级划分,并相应确定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实际采取的检验有效性等级。

3.3.转动设备完整性管理

转动设备的基本数据及信息来自站场设备档案、现场实测和专家设定,数据收集应遵循真实、有效、可控和可追溯的原则,保证数据及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满足分析与评估的要求。数据包括设备的设计建造资料、工艺操作参数、设备运行状况、设备完好情况和设备检维修记录和其他相关信息,如设备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和风险结果等。

风险评估基于DNV的RCM分析方法,RCM分析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维护策略程序,结合站场设备的具体情况、工艺条件的变化以及失效记录的更新等,应该考虑定期对设备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对维护保养任务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由于目前分公司没有开展基于可靠性的风险评估(RCM),动设备的维护保养各站场仍严格执行厂家推荐或相关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所要求的维护保养周期及任务。对发现隐患或故障设备的相关维护保养任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维护保养周期及任务进行相应调整。维护保养结束后,应如是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各类设备检验、维护、维修过程的有效性评价,不断改进完善企业的体系、制度和设备维检修工作,使设备管理更上一层楼。总而言之,作为输气管理者,应该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城镇输气的相关工作,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寻找造成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做好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规范操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轨道交通桥梁;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应急机制

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建设部对此项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并控制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应加强安全质量控制,即从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应急机制这三方面着手提高安全质量控制的水平,为建成安全、坚固、可靠的轨道交通桥梁而努力。

1轨道交通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目前,对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对近些年我国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了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佳,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强化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与思考了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合理制订了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方案,对工程施工进行了全方位、有效、深入的控制,尽可能地避免质量隐患或安全隐患的产生,从而保证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为此项工程长期、安全、稳定、坚固使用创造条件。由此可以确定,在我国建筑部对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强化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2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安全质量控制的措施

综上所述,确定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工程安全性、坚固性、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如何在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中强化安全质量控制,笔者在参考相关资料以及基于自身工作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下建议。

2.1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的工程。如果不能对安全风险予以有效控制,势必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佳、施工安全性低、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出现。所以,加强轨道交通桥梁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做出的努力是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构建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等级,进而对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加以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部门等共同商讨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安全防范方案,以便在后续的工程建设中能够渗透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中,为保证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奠定基础;在对所有安全风险问题识别出来的情况下,应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一系列的安全防范工作,尽可能地消除风险,保障工程良好建设,如果识别出风险源,则应采取跟踪监管或其他措施防范,从而对安全风险加以预防预控。

2.2加强事中安全控制

为了消除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应加强事中安全控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做法如下。2.2.1采取第三方监测措施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来负责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环节的监测工作,对轿厢梁施工、墩柱施工、承台施工、桩基施工、管线、周边环境等进行全程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消除质量隐患,避免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存在质量问题。2.2.2制订分级管理制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考相关规范要求制订健全、完善的分级管理制度,以便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及当地的地质条件、基坑支护情况等,将工程划分为三个级别,进而对施工作业进行安全评估,进而确定安全级别,以便实施差异化管理,切实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各个级别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保证工程施工作业质量。2.2.3实施动态化管理考虑到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作业,在加强安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实施动态化管理,即施工单位及项目部的相关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程施工作业检查,以便全方位、多层次地排查安全隐患。一经发现安全隐患,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和整改,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合理、有序展开。2.2.4建立安全应急机制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施工中会面对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一旦诱发安全事故,将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造成工程损坏甚至人员伤亡。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逐一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加大工程风险处理力度。具体而言,应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由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可能引发的危险,制订适合、有效的紧急预案,并成立风险应急队伍,以便在安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地做出动作,加强控制和处理,避免安全风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应急物资的统筹管理,为了在险情发生时能有足够的物资供应,还要注意做好应急物资的统筹管理,即对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各处险情及工点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物资的统筹管理方案,切实有效地落实各项管理控制,从而保证物资供给可靠。

3结束语

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给工程带来安全风险,一旦引发安全事故,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强化安全质量控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事中安全控制,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加大工程风险处置力度。

参考文献

[1]王飞,徐蒋军.浅谈轨道交通中桥梁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

[2]李鑫.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5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生物医学装备部,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通过结合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监测医疗设备中出现的不良事,提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体系和工作流程等相应的管理对策。有效的解决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医疗用械安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十分重要。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41-02

[作者简介] 张锦林(1972-),云南昆明人,本科,研究方向:医疗设备维修和维护管理。

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和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都是医疗设备。广义与侠义是医疗设备的两个分类:医疗器械,家用医疗设备被称作广义的医疗设备,而家用医疗设备器械不属于侠义的医疗设备。目前,医疗设备应用在临床科学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1]。因此,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便被医疗设备所占据。该院分析探讨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现报道如下。

1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规章制度不完善

相关文献显示医疗机构关于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2]。风险分析及生产后信息反馈未被生产企业重视,使用单位与研发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风险管理的延续性没有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1.2管理资金投入较少,管理意识较弱

因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起步晚,且风险管理是种预防性工作,繁琐的管理流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弱[3]。医疗机构往往在意的是医疗风险事件会暴露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到单位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在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管理意识的薄弱使医疗机构对风险管理经费的投入难以得到保证。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医疗服务中很难有效的控制因使用医疗设备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1.3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技术人员培训欠缺

由于风险管理人员和整体专业素质的问题,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4]。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从而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逐渐增加,专业性也不断在提升,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对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故障找不到解决方案。

1.4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医疗设备使用期间存在操作风险和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这是由于相应设计缺陷造成的,责任人未做到严格监督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使用后跟踪及日常监督等环节。

2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保障公众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目标。根据该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措施。

2.1规范风险管理监督和法规制度建设

该院应依照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体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6],拟定出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执行流程,对每个级别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高风险管理工作价值。

2.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水平

国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7],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风险管理法规标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层应在宣传和培训方面加强教育,将风险管理意识做到全面化,灌输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认知度及管理技能。另外应增加资金投入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及水平。

2.3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有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措施是将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定期监测及建档[8]。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评估分析不同设备、环境下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全程监控做到实处。为使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严密精细,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的积极性。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监管作用,对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督促,与临床科室交流学习,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障广大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医疗设备。

2.4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等环节中,风险信息的准确收集和及时反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理论[8],建立管理制度,包含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检测、评价、考核及维护等,并分析、评估及防控医疗设备安全风险,定期安全监测医疗设备进行并进行电子建档,拟定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手段。②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对医疗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使用前,加强风险分析防范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管理不同环境下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分析、电气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及放射防护。③在使用医疗设备期间,拟定并严格执行操作制度,以防控为主进行维修,加强巡检及程序维护,将质量、计量检测及维修质量等管理放在首位。譬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处理呼吸机、监护仪、给类光学窥镜等。④依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全面重点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如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制度、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等。⑤制定《完善的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安排责任心强的医疗设备风险信息监测人员,完善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使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得到及时上报,有效收集,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并加强不良事件教育,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3结论

医学技术伴随着现今社会在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在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等过程医疗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相应的医疗风险。医疗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9],还一定的问题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提高,首先要了解和认识医疗设备本身的优缺点和预期用途的危害及风险,对其进行评估之后,能有相应的对策控制风险,并不断重复评价剩余风险然后进行第二次防控,当所有风险防控完成并达到可接受程度为时,方可停止。很长一段时间,医疗风险管理责任人只看重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忽略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从而导致医疗设备相应的责任事故发生在临床中,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质量,也影响了医院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医疗设备在医疗服务中的风险,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关注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包括使用、采购和医学工程保障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第一应注重医疗设备的安全和质量,其次要看重其成本与效益。相关文献显示,国内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对医疗风险管理还不够重视[10],医疗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产生后信息和风险控制四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从而能够在资源投入和风险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产生后信息就是医疗设备使用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任何医疗设备在生命周期内,都会出现不同概率的风险,且成因较复杂,其中有设备本身如设计缺陷、生产质量不达标等因素;也有使用因素如操作不当、管理不严、患者个体差异等;有监管因素如法规制度不完善、未能正确、及时的维护等。本报告中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资金投入较少及管理意识较弱、风险管理人员较少及技术人员培训较弱、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较弱等问题,根据医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强化风险管理监管及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和提升相关责任人的风险管理意识水平、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等相应的对策。从而加强了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升了风险管理的工作价值;增强了医疗设备责任人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积极性;保障了广大患者安全使用医疗设备。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作为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院管理中引进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借鉴相关文献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提出适合该院实际情况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流程方法,有利于医疗机构对本院医设备产品进行切实有效的科学管理,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医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的医疗用械安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有着重大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邵建国,周子健,钱许峰,等.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6):107-108,112.

[2] 凌静,叶细锋,李双齐,等.疗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8):116-117,120.

[3] 叶海荣.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1):891.

[4] 吴涛,刘蕾.临床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2152-2153.

[5] 崔泽实,高小燕,王菲,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期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4):31-36,123.

[6] Matthias Borowski,Matthias Goerges.Roland Fried et al.Medical device alarms[J].Biomedizinische Technik,2011,56(2):73-83.

[7] 蒋忠伟,方梅华,陆明,等.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1):102-103,136.

[8] 李卉,陆建雄.医疗设备使用现状、维修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101-102.

[9] Vanderpeijl,J.,Klein,J.,Grass,C. et al.Design for risk control: The role of usability enginee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use-related risks[J].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2012,45(4):795-812.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工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方案设计;分析

内控制度是指在工业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经济资源的安全、可靠,会计信息的准确、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实行的经济控制活动。在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企业内部分工所产生的相互制约、相关联系的特点形成一系列具有强大职能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使工业企业内部成为规范化、系统化的严密结构体系。

一、构建工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价值

确保企业活动的效率性、资金安全性、经营信息准确性以及财务报告可靠性是在工业企业构建内部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其次良好的内控制度还可以对企业各项资产提供安全保障,有效防止资产流失,例如企业的银行存款、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重要实物资产。

二、构建工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构建企业内部的主要管理体系,其中主要包含工业企业日常运转过程中所利用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内部财务审核监督职能。因此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内部将资源合理分配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保证会计资料规范性、合法性的重要举措。同时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可对工业企业内部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从而充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可以有效根除工业企业内部的各种弊病,可以及时纠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在工业企业中实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可以为企业构建完善、健全的科学管理机制,在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同时还可形成有效的书面报告,为领导层提供较为全面的有利信息,是企业领导层在进行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尤其针对大型工业企业来说,要想切实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便要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有效落实企业内部的企业政策以及运作程序,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发展进程,并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为企业今后发展、运营提供良好助力。

三、工业企业财务方面内控制度设计策略分析

(一)构建合理的牵制结构体系工业企业要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设计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的牵制结构体系,而牵制机制可用于企业进行审批决策与执行决策过程当中。在面对企业内部重要事件决策过程中,要集体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对于不相容的岗位要予以分离,形成工业企业内部的牵制局面。而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尽量提升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从而有效减少因职位变动等原因为会计人员造成影响。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在企业内部可实行轮岗制度,从而有效减少基层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

(二)提升企业风险评估能力工业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是建设内控制度的重要核心,是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提升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可以灵活应对工业市场内复杂的规律现象从而保证资金利用、筹集科学合理化。而在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提升风险评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从风险防范、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转移三个方面来进行,要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的分析、解决能力,使其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以及管理信息对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以及防范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并做到对风险方面的良好内控能力。

(三)加强企业内审能力

工业企业的内审能力是决定内控制度成败的重要原因,工业企业应具备可及时发挥内审作用的能力,同时内部审计也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方面内控管理的重要措施。工业企业内的财务主管以及相关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记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要轮流对其进行反复核查,从而有效提升财务信息的精准度。企业还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以确保审计能力的合法性、规范性,从而加强内控制度对企业内部财务方面控制的力度。

(四)完善内部控制衡量机制

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衡量机制可以使公司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日常运营情况,并对企业的合法性、资产安全、相关财务报表信息提供有效的管理保障。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衡量机制还可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并对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避免企业的合法性、资金安全性以及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受到威胁。因此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衡量机制可以增强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运营情况监管力度,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正常、稳健运转提供保障,并捍卫了投资者的经济权益。

四、工业企业人员方面内控制度设计策略分析

在对工业企业进行内控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内的员工对内控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企业内员工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确保内控制度可以科学、规范化的执行。工业企业的领导首先要强化自身的内控制度意识,从而起到带头作用并带领企业内员工共同完善内控制度。要树立员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思想,将内控制度当做工作重点来严格执行。要让全体员工对自身的岗位形成极强的责任感、认同感,可以让员工知晓企业对其自身的绩效评估流程,从而充分了解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更好地投身于工业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中。只有员工对内控制度严格遵守,才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创新思维能力,以便为工业企业创造更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内控管理制度培训,对于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定期管理职能考核,对严格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员工予以物质奖励,从而有效提升员工遵守内控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五、结束语

工业企业设计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虽然在实行过程中,部分工业企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内控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工业企业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另一发面,内控制度要从企业内部的财务方面以及人员方面来共同结合进行建设,才能有效确保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现代化企业建设。相信在广大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建设下,内控制度可以更加规范、合理、科学,从而有效提升工业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并推动我国工业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欣.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4):41

[2]赵森.论工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5,(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