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预算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预算制度

企业预算制度范文1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预算是主要用货币形式表示的用于控制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一种计划,是公司经营决策目标的货币表现。也是一种机制,即内部控制机制。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两部分。全面预算是全员预算、全方位的预算,必须全员参加,要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实行预算控制,必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一.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的规划功能、控制沟通功能、协调功能以及业绩评价功能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明确发展目标,把长期的战略规划和企业的短期策略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全面预算的编制,有步骤、有计划地把企业的短期经营策略、长期战略规划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具体化地结合起来,明确规定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关责任以及努力方向,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使企业的每个职工都能参与到实现企业的目标过程中来,齐心协力从每个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完成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

2、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企业来说,编制全面的预算是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设定相应的责任中心,把企业的经营责任和经营目标全面地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

3、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在企业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经济责任制度,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都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科技的运用和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努力挖掘企业的内部发展潜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并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及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有利于对企业的各个经营单位进行工作绩效的评价。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各级各部门业绩考核的标准就是预算目标及其分解的各个子目标。通过对比预算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对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建立以此为依据的人事任免和奖惩制度。

二、目前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人员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许多企业的主管部门对财务预算到底应该如何去运作、如何安排和实施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现阶段,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在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能得到有关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十分严格的,和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性文件。

2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在许多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部分企业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兼任,而部分企业甚至由计划部门来担当这个职责。

3很多企业不注重预算的实际效用。现在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譬如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

三.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水平。各级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和内涵,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鼓励广大职工学习、熟悉和理解全面预算管理,打好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来理解、看待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既要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也要冷静处理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坚定地将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

2.建立健全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其体系包括财务预算、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人力资源和劳动工资预算等,其中财务预算是其核心部分。

3.深入调研,立足实际,确定客观可行的预算目标。首先要根据企业经营的战略意图和企业规模、生产能力、扩张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预算目标,这个预算目标在广大员工的努力之下是能够实现的。其次要查定定额,不仅要对物资消耗定额进行查定,而且对人员、机械设备、劳动、资金等定额进行查定,要集思广益,全面考虑改进的可能性,使制定的定额尽可能与现有机械设备、生产组织架构相匹配。

4.坚持以企业战略和市场为导向,充分重视过程控制。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从建立之初,它的股东就希望它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企业管理当局必然对它的未来发展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而战略规划要逐渐地具体落实到每个年度预算上,这就客观要求企业预算管理要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加强预算过程控制,严格预算执行效力。预算一经确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严格按预算办事,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建立预算分析会制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分析和考核,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参考文献:

[1]何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2]朱红玲:煤炭企业如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J].经营管理,2008(6)[3]扶群英、彭小平: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需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

[4]郑海英: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7(6)

[5]张颖: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08

[6]黄健,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研究探索,2007,(11)

企业预算制度范文2

关键词:全面预算施工企业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出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是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施工企业为实现滚动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开源节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节流”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市场份额一定、投标报价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扩大承揽任务的基础上,企业始终坚持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讨价还价过程,人人参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2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由财务部门编制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编制的,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执行难。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理解不深,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2.2施工企业传统管理干扰全面预算的执行对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仍然是分权式的三级管理模式,分(子)公司或项目部在这种模式下有很大的自,只要他们各自能按照所编制的预算完成任务,就能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一定的自,但毕竟是在公司授权下经营,公司领导有时会因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使得部分单位不能按预算执行,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时也会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为由,跟公司领导诉苦从而不执行预算。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认为有无预算无所谓,反正都还是听公司领导的。施工企业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行。

2.3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评与激励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每年度对分(子)公司或项目部进行考核,但仅限于对实现利润的考核以及上缴公司管理费、职工工资发放情况等方面;预算执行情况只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没有预算分析说明,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3搞好施工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提高人员素质和道德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包括业务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预算工作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涉及到多项学科。企业应加强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扩大预算委员会的人员数量和质量。职业道德的监督不能忽略,企业应大力培养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优秀典范。自下向上的预算容易发生虚报预算等问题,预算人员虚报有以下两项理由之一:①他们可能会分享奖金。②他们可能会感受到分享奖金的管理人员的压力,虚报预算或操纵成果以使个人或他人利益最大化,是对道德的严重侵犯。

3.2先算后干、干中再算、增创效益工程开工前应认真编制施工预算,计算出单位工程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工、料、机以及大型机具数量。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计划投工投料,组织人力、物力,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努力降低成本。市场经济讲求效益,而要提高经济效益,关键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讲,关键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及大型工具的投入。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经济文件,是控制工程成本、进行备料、供料、班组核算以及内部经济承包的重要依据,在单项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分析,分析实际投入是否超出计划指标。如果超出计划指标,应及时找出原因,提出改正措施,扭转局面,免的一亏再亏。如果没有超出计划指标应总结经验,进一步挖潜更新。总之,要通过及时算帐,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3建立施工企业自身的工程预算数据库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引导施工企业根据统一的办法编制自主的定额,自主投标报价,逐步形成承发包双方通过市场竞争、价值规律以及市场供求的作用,协商确定工程造价。这是建设部、国家体改委全面深化建筑市场体制改革的意见之一。为顺应这种改革,我们注重建立自身的经济数据库。客观上还由于现行的综合预算定额是根据平均水平编制的,并不一定体现各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有的定额单价还是执行计划价,和市场实际情况有着一定的距离。同时由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发展较快,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等的推广,造成预算定额相对于这些新的发展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置后性,如现行预算定额中现场浇捣砼的模板的定额耗用还是松原木,而目前大工程的模板体系基本采用七夹板、钢支撑体系,根据定额计算出来的松原木数量已无太大的现实意义。

3.4以合同为依据计算工程造价工程预算价格除了一些与构成产品实物有直接关系的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管理费用外,还有一些看起来与产品实物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实质上是流通过程费用和服务费用),因此工程造价与施工企业根据合同应履行的责任义务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外工程合同和工程造价是两位一体的,如英国著名的《JCT合同条件》合同范本,就有《建筑工程标准工程量计算办法》(SMM)与之相对应,在讨论工程造价时沿着“工程合同——工程量计算办法——造价计算办法”这样的思路来进行。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考评与激励,将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便于对责任部门业绩的考核,也便于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因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确保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新晨:

参考文献

企业预算制度范文3

【关键词】 预决算体制; 高校会计制度; 全面预算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使得高校的支出结构、利益分配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财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的变化,因此,高校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迫切需要制定科学、全面的财务预算,加强管理,改善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切实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鉴于企业早已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而我国高校的预决算制度并不完善,于是企业便成为高校预决算制度改革的借鉴对象。本文通过对高校现行的预决算体制与企业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全面推进高校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和及时性管理,构建起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四维一体”的预决算管理体制,这既是新形势下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当前财政经济的环境、适应高校财务工作的迫切需要,也对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与高校预算体制比较

(一)预算管理制度及作用不同

目前,大多数企业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相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这种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通过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增强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划分不同管理层次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分配实现管理目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准则的相关规定,高校应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管理制度,即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将全部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纳入预算,以掌握高校的收支状况和控制其收支规模。

(二)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同

企业一般在每年度终了时,通过对上年度的实际生产销售等经营情况的总结并对未来市场加以分析和预测等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有关的预算内容。这样企业的预算工作能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关联紧密,可操作性较强。

目前高校的预算工作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财政部统一部署下的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具体组织的关于高校下一学年的收支计划安排,这份预算是高校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开始编制。第二个层次是高校在新学年开始(一般为每年的1—4月份)根据各种来源的收入状况和各院系的支出计划,并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而编制的内部预算,由于内部预算与高校的发展实际密切相关,因而其操作性要强于上报的预算。

(三)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分别采取了针对性的预算编制措施:一是零基预算。随着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传统的以相对不变的经营环境为前提的增量预算已不能再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因其一般假设以前年度发生的费用都是合理的,而当资金需求的增加超出了资金供给时,该种方法通过消减新项目的预算,而不考虑以前期间的费用是否合理而对其进行调整,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持续发展。而零基预算则不考虑以前年度的预算额度,对企业的各项活动每年重新评估,以及时地对各项目进行评估,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与增量预算相比,零基预算将预算视为企业的管理过程,不仅仅是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二是滚动预算。考虑到传统的定期预算容易与连续进行的新产品计划产生冲突,大多数企业采用滚动预算,根据公司战略意图的变化,不断对预算进行调整,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相联系。三是作业预算。作业预算是一种综合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理念的预算管理方法。区别于传统的以成本元素为基础的预算,它是在作业管理的基础上以作业或业务流程为基础编制的。该种预算方法综合考虑业务流程的改变、部门及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经营效率的提高、顾客的需求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多项内容,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增强了预算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功能。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增量预算方法,在上年度实际数的基础上,相应增加或保持相应的预算额度。虽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比较省时省力,但是由于它假设基数的合理性,容易造成各院系为获得下年度的高预算而浪费资金的现象,另外由于各院系的招生规模等每年都会发生与预算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方法不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造成预算与实际的脱节。

(四)预算的可操作性

企业预算制度范文4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是企业内控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财务报表中常见的问题是数据信息失真以及作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存在着逃税的现象或企图,抑或是在做“业绩”。事实上,财务信息作假和失真,是企业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则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由此而造成的企业损失不可估量。

第二,内控制度执行乏力。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有内控制度而无执行力,企业已建成的制度因人员牵制等原因并未发挥其作用,而是成为挂在墙上的一张纸。试想,这样的近乎摆设一样的一纸空文,其作用恐难真正的发挥出来。这种形同虚设的制度,即便是再合理、再完善,无法得以贯彻落,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内控监督管理不到位。在当前企业治理机制下,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经营者有意违背内控制度的可能性降低;内控制度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允许管理者违背内管控。然而,因内控监管力度不够、机制匹配度差,以至于内控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二)解决内控问题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ο执?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解决现存问题,加强内控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内控环境。优化内控环境,需从内、外环境出发。在优化内部环境过程中,企业应当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加强权力制衡。同时,根据内部层级特点,明确岗位职责,梳理业务流程,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考虑外部环境条件时,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和健全内控建设机制,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内控规范对控制流程梳理,并且科学评价内部控制,以此来实现自我优化。

第二,完善内控活动。企业内控活动规范和完善过程中,应当建立规范的控制制度,结合COSO报告或者内控规范等,针对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严格把控经理制约以及监事会设置,严格按照各职务分离原则对其结构进行布设。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企业内控活动,还从内部组织结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员配置等方面入手。在此过程中,应当强化企业内控独立性,并且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与内控部门相互区分开来,然后单独设立一个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人员对授权审批工作监控,特别时要财务和预算方面的管理。

第三,建立风险控制体制。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中,风险控制是其重要内容,内控制度的构建应当包括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想。企业股东对企业的治理和管控能力较之于管理人员要小一些,实践中应当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法规,为企业内控提供保障,以此来降低风险。同时,还要执行责任追究机制,不合理者应当及时变革,落实好风险责任。实践中,还要确保董事的独立地位,实现集体决策,加强决策风险防范,从而为企业股东利益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大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管理力度。实践中,应当加大各审计部门之间的联系力度,审计部门应当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企业现状以及财务情况综合监管。同时,还要加强与纪检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监察结果进行及时的获取,掌握违法、违纪现象,减少或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企业部门应当及时反馈财务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在此过程中,还应当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好监督管理工作。企业需不断加大内部信息系统减少,以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二、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预算管理问题

第一,思想观念错误。管理方法有无价值的判断,管理和组织的反应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预算管理之所以实施不利,很大程度是企业预算管理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或者错误。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应对是非常丰富的,一方面要求重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需与具有时代性的理念相契合。然而,计划经济理念根深蒂固,现代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痕迹,无法有效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难见成效。

第二,实施不利。从当前企业预算管理现状来看,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企业管理与预算管理出现了脱节现象,以至于企业预算管理形同虚设。此外,企业缺乏高强度的战略管理意识,而且战略目标非常的模糊,加之表述笼统、操作性差,以至于其具体目标难以明确,无法进行预算管理与指导。

第三,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各环节协调性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完整的企业预算管理循环,应当包括以下环节,即编制、执行以及计量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分析制作报告,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奖惩。上述各环节之间无缝连接在一起,有效地确保了预算信息的客观性与完整流动。预算管理,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舶来品,因思想观念影响以及预算管理尚未完全嵌入管理系统之中,加之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连接不畅,以至于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中断现象。

(二)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一,应当转变管理观念。选择某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模式,其基本条件时管理观念的率先转变。实践中,由于某种预算管理模式不仅仅是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因此更需要从管理思想、基本原则和理念方面加强重视,及时进行实时的转变。

第二,加强管理创新。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涉及企业组织、计划以及领导和控制,管理层面的各项职能应当充分发挥作用。高效的预算管理系统建立与落实,在职能变革基础上,应当克服新预算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水土不服等问题。在预算管理创新过程中,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切忌守株待兔。实践中,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转变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不可小富即满足,一味地停留在眼前的成功上,而是应当在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积极应对挑战。

第三,积极面对挑战,加强预算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将预算管理工作有效融入管理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现代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二是选择合适的预算控制模式,实现预算管理与发展战略之间的无缝连接。针对当前国内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对症下药,平衡组织机构、领导以及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上下一致。

三、结语

企业预算制度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制度 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我国财经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预算编制上,还是在预算执行上都发生了改变,同时预算会计所运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知道,预算会计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与结果的会计体系,并且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基础的会计数据。因此,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进行,管好、用好财政拨款,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工作者必须要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适应政府融资、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融资、投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在加深,其融资与投资行为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公共领域投资的不断开放,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所出具的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事业单位出具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参考性与可比性;二是社会各界对这些信息来对自身的成本进行核算、定价。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预算会计水平要与国际接轨,要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参与到竞争中来,同时也要求政府提高办公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事业单位要向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的需求,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以绩效为导向,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会计信息体系有待完善

会计体系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告作为机构利益相关者了解机构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必须要得到有效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同样也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存在的,所以,它的设计必须要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所提供预算会计报告,还存在着不够全面、不够透明、不够准确的现象,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三)预算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预算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预算监督体系的建立也不够完善。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一面,而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绝对不能一蹴而就。而在费用支出方面,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直接导致了预算编制对于费用支出方面的约束力还不够。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对策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财经体制的改革呈现出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运作情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体系的全面性与完整性,进而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外部与内部资金的流向,令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清晰、透明,从而减少会计违规行为。最后,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单位每项经济事项的完成状况。

(二)完善会计信息体系

要在对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报告项目、指标进行改进的基础,增添事业单位整体合并会计报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等,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体系必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提供反映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的准确信息;二是能够把会计系统与预算、规划、债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系统结合;三是能够进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并且编制相应的审计报告;四是能够报告出有关政府产出以及政府方针政策推出之后后果的相关信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要针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既可以避免重复编制,也能够保证预算的可行性;二是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权威性;三是对各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预审,并且在单位内部建立制度准则,规范会计人员行为。

(四)提高预算治理水平

预算在编制时,必须要涵盖单位每一个部门的公共资金,要采用综合预算形式,将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全面考虑在内,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之中。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治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与执行的力度,完善预算编制的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不但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同时也要稳步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现阶段,虽然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无法适应政府融资、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会计信息体系有待完善;预算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广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预算会计制度必然会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雪.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2]李晨霞.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企业预算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责任会计

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没有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会计原始记录不够细致,致使成本分析难以深入开展;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数据传递较慢,会计信息滞后。因此,客观、全面、准确、深入细致和及时是核算工作的最起码的要求。本文重点谈谈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注意事项和积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确认成本性质账户真面目。只登记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结转完工工程成本时应当转出;期末借方余额只表示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可以对其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准备”;实现的工程毛利还是要放“在本年利润”中通过损益账户的结算产生。相应地目前的账务结转方式也要改变。其次,按期确认合同。只要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双方间的工程承发包合同,企业都应当于合同规定的结算日(而不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这样,“应收账款”就反映为已开票结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结算预收入”则反映已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开票或已开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反“映工程结算预收入”的借方或贷方余额。三是方便快捷的结算。计算每个结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时,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宜粗不宜细。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账户的本期(合同结算期)发生额占工程合同预算成本(而不是预计成本)的比重作为完工率,以减少对前期累计以及对后期预计成本的工作难度。四是按照造价预算书确定成本项目。成本明细账中的成本项目应按工程造价预算书(或标书)中所确定的项目设置。在直接成本下分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费,问接成本下分设现场管理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作对比分析时,应注意费用项目口径与内容的一致性。五是关于甲方提供材料的核算。目前,不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了逃税和少缴纳有关管理费用,将甲供材料在工程决算价中扣除,这样使得工程造价变小。这种做法不符合税法的规定,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施工企业节约和超用的材料结算形式也多种多样,只要甲乙双方能够协商一致就行。

二、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责任会计的应用非常重要。推行责任会计,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可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和贯彻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将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同各责任层的经营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挖潜降耗,控制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亟待建立企业责任会计制度。

一是依据职权范围建立责任中心。计划经营部门应对本企业的施工任务承揽、变更设计的费用追加、调整索赔、生产经营投入计划安排等项工作负责。计划调度、技术、劳资、物资、机运、财务部门,对工程的各地实际成本超支或损失负直接责任。劳资部门对因单位编制配备和定额套用不合理形成的人浮于事或影响工作、影响单位利益和职工生产积极性所造成的损失负责;对因工资管理制度不落实、工资控制不严造成的人工费用成本超支或增支负责,对物资供应部门为材料费成本控制中心,对材料费节超负控制责任。财务部门为弹性费用控制中心,对本单位弹性费用的节超负控制责任。安全质量监察部门及人员为安全质量事故控制中心,对本单位的安全质量损失负控制责任。企业内部的第一行政领导和各级领导组织为效益中心,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负决策、管理责任,对收入、成本、安全质量监察中心负指挥、指导责任,对责任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负直接责任。二是根据责任分工编制责任预算。应该依据本单位历年经济核算资料,结合施工企业特点以及各工程项目所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采用成本分解法来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分别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主要包括承揽任务中标志、承揽任务成本率、费用索赔率、成本降低率、工资利润率、返工损失率、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闲置率、工程质量优良率、事故损失率、人员重伤率、人员死亡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三是编制业绩相告,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核。依据经济活动原始记录台账和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数值与指标比较,对各类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评。四是建立跟踪反馈控制系统。包括日常记录、计算和积累有关数据,并在规定时间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数与指标比较,对各类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评。等等。

三、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思想上重视,提高项目部核算员素质。目前项目部条件艰苦,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可以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统计员(或核算员)的素质。二是建立制度,把能否达到会计核算要求和提高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范围。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财政、审计等检查监督部门,有必要在对企业的检查监督过程中,重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监督工作,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职责,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要求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如原材料结算价格、半成品结算价格等。统计部门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并按责任会计的核算要求向财务部门提供统计产量资料;物资供应部门(主要是指生产单位)在月末摊销材料时,应按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劳资及生产部门月末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四是公司总部应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上级部门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最后,要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投入的人、机、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

总之,建立施工企业责任会计是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在需求,是施工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各个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到位,逐步过渡的办法并紧紧的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结合,定能使财务会计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