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1
以“文章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然而它只是“听说读写”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该体现在“说”和“写”,也就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传统语文教学以语言的储存为重点,通过多读多背,大量积累语言材料。这种以语言储存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它的缺点是忽视语言理解对语言储存的作用,学生不理解也要死记硬背,结果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为重点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模式,必须切实转变语文教学的观念。
一、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全文”的课堂教学三部曲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成了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硬任务。课文理解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及大量规范的语言,学生是否内化,能否运用,则似乎成了学习课文的软任务,可学可不学。以学习课文内容为重点,那些政治思想色彩比较浓的课文,就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而常识性课文就容易上成常识课。语文课为什么会上成地理课、历史课,究其原因,盖出于此。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无疑就异化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对象,然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数学、常识等学科不同,后者教材的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要求,而语文学科则不同,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课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习课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解课文情境,而是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从“理解分析”转为“运用表达”
能理解课文和会分析课文,其实是相去很远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生学习阅读,是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从读不懂到读得懂,从读得不熟练到逐步读得熟练。从学习水平看,毫无疑问应该确定在“领会”这一级目标水平上。读懂以后再做什么?从学习水平发展看,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是在“领会”以后的“运用”上,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去“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内容以后,将进一步的目标定在“分析课文”上,由于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常常是学生能够读懂的文章,经过教师这么一分析,又变得读不懂了,所以有人说笑话,语文课学生是从“不懂”到“懂”,然后又到“不懂”。深奥的分析理解要坚决地降下来,按照儿童心理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把教学重心倾斜到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来。要按照“不理解―理解―能运用“的步骤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
三、从“学习语文知识”转为“掌握语文工具”
重视语文知识规律的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区别。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必过于注重理性的认识,而是应该强调在语言实践中模仿运用。比如总分、转折等各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静态、动态、语言、动作等有关人物或环境的各种描写方法,比喻、夸张、排比等各种修辞方法,等等,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改革必须遵循这门学科的规律,把重点转移到语文工具的掌握上来,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也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教知识,要为“用”而教,教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语言的运用,要淡化知识的理性理解,而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从“教师讲解”转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理解含义,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体现。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理解英语知识,可以说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在高考阅读理解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这要求考生准确而迅速地从特定语篇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这样高中英语阅读课就成为了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谈一下如何上好高效课堂上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一、注重阅读导入形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会涉及较长段落的阅读,如何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而导入形式的选择有可能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因而阅读导入非常重要。例如,在进行必修1第一单元“Friendship”英语教学时,我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了几张我与好友的一些图片,并向学生介绍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同时我还邀请学生以自身为例,讲述自己与好友之间的故事,并提出启发式问题:Whydoyouneedfriends?Makealistofreasonswhyfriendsareimportanttoyou?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进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教学中,我用故事配合图片的导入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良好基础,这种基础同样适用高中英语教学,学生只有具备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必修2“TheOlympicGames”这一部分的reading教学时,我在学生完成scanning这一环节时,设置了这样一道题:ScanthepassagetofindoutthecharacteristicsandsimilaritiesoftheancientandmodernOlympics.这个问题相对枯燥,学生提不起看整篇文章的兴趣,为此我通过幻灯片播放一些关于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相关图片,每一张图片还设置了填空题。比如:Thereis___setofGamesintheancientOlympics;However,thereare___mainsetsofGamesinthemodernOlympics.学生会边浏览图片边参考阅读课文,自然而然找到了答案。在这篇阅读教学中,我采取插入图片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使其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是我采用图片教学方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意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略读、跳读、细读),一方面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训练阅读理解技巧。例如,我在上“Book5Unit5FirstAid”这一阅读课时,我让学生弄清材料“写什么”,把握其基本内容,再让学生理解文章段落层次,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从字里行间进行梳理。熟悉了这种多层度、多层次的思考辨析,那么学生在做这样一道Comprehending题目时就轻而易举了:Inwhichorderarethesetopicscoveredinthetext?__thethreetypesofburns.除了掌握好基本阅读技巧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使其从思想上发生改变,即“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趣味性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乐意学习、想要学习。举阅读文中的重点单词为例,让学生深刻记忆一些较长的英文单词,进而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比如,针对阅读文中的candidate这个单词,为了让学生牢记这个单词,我让学生这样记忆:能(can)干(did)能吃(ate)的人才能做“候选人”,学生就会觉得记忆阅读理解的生词也不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扫除阅读理解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教学
1.辅助英语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英语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戏剧相关英语教学时,即必修3中的“TheMillionPoundBankNote”教学过程中,通过优酷视频,播放“TheMillionPoundBankNote”。电影片段选取亨利到餐馆吃饭的经典段落以及演员的出色演出使学生对电影片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其对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我趁热打铁,播放课前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的Roderick、Henry、Oliver的模仿片段,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角色之中,让阅读更形象化,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对于本堂课的课堂教学,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并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特点,借用多媒体平台,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2.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学生英语阅读的拓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例如,我在介绍完美国作家MarkTwain后,引入一部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即“TheAdventuresofTomSawyer”,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巩固其阅读能力。我将准备好的光碟放入电脑之中,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我播放了最为经典的一部分,即主人公进行历险的部分,然后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全文,并且在下一节课的前十分钟左右反馈学习结果。这样的课外延伸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阅读能力,并且使其词汇量不断增加,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综合上述,高中英语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不断完善。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促使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针对上述内容展开论述,并就相关论点用实例加以论证,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敬.英语教学的阅读教学法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4,(16).
[2]谷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5,(12).
[3]张秀娟.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高效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5,(19):105.
[4]徐青.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海外英语(上),2014,(3):32-33.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3
【关键词】历史课堂;阅读能力;高效课堂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特有的学习方式,也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历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前提。对于现行历史新课程教材在历史课堂上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力呢?
一、学会阅读目录,宏观把握历史结构
历史教材的目录不仅起到索引作用,更能提示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它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历史课本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知识结构。阅读目录时要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目录,就可以了解单元与课之间的关系,理清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一,明确章节关系,明确该课在全书的地位作用,明确课内各目的关系。第二,必须要动笔做好圈点评注,做到眼、手、脑“三到”,而且要把重点、难点圈划批注和质疑。第三,列出本课的知识要点。第四,要批判性地读,对课中的史实和观点敢于发表意见,把自己瞬间的一些思想记录下来。
还要让学生养成“闭卷沉思”的习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花了较多的时间看书,但书本一合就完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闭卷沉思思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提炼要点,提高记忆的准确性。韩愈在《进学》一文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钩玄提要”的方法用于学史,就是抓住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的要点,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插图、地图、大事年表的能力
历史不仅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而且具有时空性。历史的时间表象反映历史时间的持续性与顺序性,历史的空间表象反映固定的空间和变化的空间,历史的时空表象对历史时空观与历史思维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注重多看历史地图,大事年表,重要的甚至可以动手制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学会抓住重点词
1.程度词:抓住程度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如: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和失败等几个阶段;经历了酝酿、爆发、失败几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
2.重复词和序数词: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如“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抓住“第一次”,可以思考还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1870年,法国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抓住“第二”和“第三”,就能将法国政体的演变整理出来。抓住线索,再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一过程,产生了何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等。这样做有助于建立立体知识结构。
3.抓住可以把握同类事件的一般规律(普遍性)和某个事件的突出特点(特殊性)的对比词。如:《中国的发展》“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的发展提供条件”。抓住句中“进一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通过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而实现的。那么侵略是如何渐进的?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如何进行的?为何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我国民族资本义的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由此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外对比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方式,将不同方式与结果相结合我们更能认识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抓住既能体现主体内容,又能拓展、深化教材的提示词,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如“工农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句中“转危为安”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之前会出现危的局面?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哪些人导致的?从而准确把握前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深层次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的能力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4
一、设置充满童趣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因此需要积极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培养耐力,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小学生宁愿将自己的精力投入于电子产品中也不愿意去锻炼,以致于出现了肥胖、体质弱等身体状况令人担忧的局面,因此,针对当下的小学生身体状况不佳的问题,学校应该充分予以重视,体育教师更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行相应的体育课程设置,通过改变传统的跑操、跳绳等体育活动,设置充满童趣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充满童趣的年龄段,对游戏情有独钟。因此,体育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孩子年龄段的特征进行设置,选择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如,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的活动,那传统的跑步可能会让孩子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导入带大家进行另一种形式的“跑步”。孩子们从小就比较熟悉“龟兔赛跑”的故事,所以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大家想办法教“童话”中的小乌龟赛跑技巧。然后让学生依次为大家展示教“小乌龟”怎么跑,这个过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力,同时也通过换一种新的“跑步形式”,锻炼了孩子的身体。此外,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动作指导,让学生对跑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创新体育课堂合作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
体育竞技赛事活动中人们总是在强调竞争意识,不可否认竞争的确相当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活动的另一个方面,即合作。生存在现代社会,竞争固然重要,但对于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通过合作不仅反映一种“人多力量大”的观念,更多时候在合作中,通过与其他不同人的思想进行碰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启发。在这个意义上,合作让不同思想“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体育课是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一个重要场域,通过教师运用合作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孩子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平时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比如在小学二年级的“传球接力”中,教师可讲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让学生围成四个圈圈,然后每队分别拿一个实心球,老师令下后,拿球同学开始按顺时针顺序进行传球,看谁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过学生最多且球不掉,又快又稳的分队获胜。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要保证到手的球不落地,还应该注意保证自己能够很好的配合其他同学的节奏,控制好整体的节奏才能够保证球传递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便能够亲身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与合作的同学进行默契的培养,此外,通过“结伴玩耍”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活跃度。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体育爱好
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多标准都集中在考试的成绩上,但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过时了,教师应该积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此,评价体系的确定首先应该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期末测评成绩,平时课堂的表现教师也应该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参考。其次,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坚持多方评价原则,不仅教师一人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还应该让学生也参与相应的评价,这样学生在了解评价机制的前提下,会更好的进行自我表现,促进其对体育课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体育教师可在每堂课结束设置一个“本节课的自我评价”环节,不仅仅是评分,学生还要反思一下自己在本节课具体哪里表现优秀与表现不足,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梳理与了解,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学生对课程的反映发现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此外,还可以设置学生互评,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更好的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值得改进的地方。最后,在最后期末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不仅仅依据其期末测评成绩,还可以依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此时的评价结果也会相对公正。学生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由于角色会有变化,比如能够做一个“小老师”的角色评判他人,会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5
一.逆向式深读品悟
逆向式深读品悟也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文本的概念、词句等反过来看,以从正反面的比较中,促使学生产生“头脑风暴”,加深对课文从不同侧面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教材之间通过充分交流,“悟”得深刻,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体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如,笔者在上《我的战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的无产阶级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我抓住文中“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从“动”的角度品悟文本。师问:在烈火焚烧中的忍着身体之痛纹丝不动,那么当时有哪些在动的部位吗?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说:牙齿肯定在动,眼睛也动,拳头动,思维也动等。然后我趁势引导孩子们深入领悟:那又是怎么动的呢?他的心里可能会在想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大门,通过正反面的比较突出了的英雄气概,领会到他身上那无比坚强的革命精神。
二.入情式深读品悟
“作者胸有境,汝境始与亲”。要想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就要求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获得直观的体验,入情感悟文本之美,与作者获得情感的交流。学生通过入情式的品读,不仅获得阅读的审美体验,又能促进阅读的水平、增强语感,培养阅读的兴趣。
如在上《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教师先出示瀑布的真实情境,通过比较大瀑布前后的景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然后创造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进入相应的角色,体验相应的情境。比如今天如果我们随着旅行团来到这个大瀑布的前面,你将看到什么?作为参观者,你想导游给你介绍些什么?要是你作为导游,你又会向大家怎么说呢?通过情境设计,让同学们入境入情,在与文本的充分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感悟,提高阅读的深度。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不断提高阅读的广度。
三.想像式深读品悟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发挥想像的作用,发散思维,与文本同喜、同乐,达到“共情”。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想像力,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感受文本之美;走出文本不受课文之局限,在自由的天空神思飞越。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为引发学生发散想像力提供平台。
如笔者在上《小摄影师》这篇文章时,创设了以下问题: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文中的孩子会返回来完成拍照吗?如果会来,将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高尔基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围绕着这样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同时也深刻地认识了文中主人翁的情感,也使文章中人物的描写变得更加的丰富化、个性化。
四.赏析式深读品悟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大家之作,内涵具有丰富性,有很强的可读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精彩之处,以关键的字、词、句为品读的“点”,引导学生深入揣摩、细细品味,悟出文本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6
一、引导学生做好文章自读准备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仍采用传统语文课的编排方式,即通过文章的讲解来提高学生对语言能力的综合把握。然而,仅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是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的测试标准不是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是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从而阅读和理解其它文章。因此,教师在进行一门新的课文讲解前,有必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自读,通过一定的引导,带领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下面以国标版第六册《语文》课本第2节《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做好学生自读的引导准备。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进行简单的了解,使其产生兴趣后,再去自读文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节讲解中国地理的文章,学生们应该对课文中所讲的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群岛中生长的动植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南沙群岛的地图以及南沙群岛上的动植物的图片,以给学生有一个具象的思维。
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一些准备和要求,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去阅读文章,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同时要有针对性和开放性,比如“认真朗读全文,大致说出南沙群岛的具置”、“你认为南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等问题;另外可以让学生把阅读时不认识的字与词画出来,以便一会讲解时更有目标性。
二、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理解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理解,通过深度理解,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讲解阅读文章的办法与思路,让学生能够通过讲解总结出老师教给他们的阅读办法。
深度理解的内容包括很多,比如对课文的总体把握,课文的段落层次,每一段的大意以及每一小段的大意,再比如对课文中生字、生词的记忆,对于文中作者某一句话的理解等,都是教师应该讲解的。下面仍以《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做好学生深度阅读的指导准备。
首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大意。全文比较短,一共3个自然段,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分析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总结自然段大意。总结自然段大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读全段开头或结尾,再比如读全文的归纳性的段落,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你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归纳出第一段每一句话的大意,然后总结出来段落大意。其方法可以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课文第一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南沙群岛是什么?②南沙群岛在哪?③南沙群岛的历史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答案就在课文的每一句中,当学生们找到答案后,每句话的大意也就明白了。
其次,引导学生对整段意思进行理解,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学生对第一段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学生就不难总结出第一段的大意。至此学生们就能够通过你的指引,渐渐地明白应该如何分析段落大意。但是小学生的总结能力比较弱,教师必须再一次引导学生,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咱们上面的讲解,谁能说下以后再对一段文章进行理解时,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问下后肯定有学生将上述你的办法回答出来,这样教师再对方法做一个总结,既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又为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三、营造全员参与、愉快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他们上课时往往不喜欢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机会,让课堂能够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比如教师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个游戏叫“智力闯关”,其形式与电视节目《开心辞典》类似,教师把全班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3名同学做参赛选手,其他学生作助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比赛方式也应多样化,可以是抢答题,也可以是必答题,最后得分最多的一个小组可以在课下获得下次比赛加5分的奖励,学期末获得冠军的小组每人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礼品。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