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产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产业分析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83-02

海洋生物产业是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手段,利用海洋生物体、生命系统和生命过程,生产有用产品的一门技术产业,其涉及的领域从初级的海洋渔业到高级的海洋生物医药、化工产业,跨度范围大,门类众多。现目前成规模的海洋生物产业主要有三类:海洋生物食品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化工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浙江省作为海洋制品出口大省,在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渐提高,但进展缓慢;和我国其他地区,如山东省相比较,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正在逐渐下滑。

不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不断下滑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暴露出浙江海洋生物产业自身价值、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相对优势较弱等问题。

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使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产业发展背后对其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一系列现实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要素、企业要素、国内外环境要素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下面我将对影响浙江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各项因素进行简单分析和思考。

一、资源与才能要素

资源与才能要素是指该产业下的各种生产要素状况,主要包括自然禀赋、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

自然禀赋方面,浙江省属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6倍,其内的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可供保健和药用的海洋生物就有420余种,开发潜力巨大;海岸线长达6696公里,位居全国第一;省内海岛约3000+,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4%;此外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由此可见,浙江省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有着良好自然条件优势,其所属海域内有着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这为浙江省发展海水捕捞、养殖等传统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同时也为海洋生物制药、保健、化工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正因为如此,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出口量历年来总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浙江省出口的大黄鱼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产量上,都稳居世界前列,已然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然而有喜也有忧,浙江省同样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各种各样的天灾不但影响海洋生物产业的产出,还会对其附属的运输、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造成影响,一些渔民戏称,每年台风都会“刮走”他们大量的收入。

浙江省人口稠密,人力资源丰富,但高技术人才极其匮乏。在技术方面,科研实力不足是一块硬伤,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含量低、深加工面不广、竞争推动力不足等众多问题。科研投入少、科技人才匮乏、科研机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种种现状决定了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落后的现实问题。

相较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浙江省拥有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的较好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拥有较为厚实的基础保障。各项支持性因素带动了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海洋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着稳步提高的趋势。

二、需求条件要素

市场需求方面,海洋生物产业中以海洋食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趋近饱和。早在2004年我国人均海产品产量就达到了110kg,即使在偏远的县城,也都有海鲜档口,内需动力下降,海产品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

由于海洋污染和在增养殖过程中使用劣质饲料和有害添加剂等,我国海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限制了进一步出口,初级产品的市场情形变得更为不利。好在浙江省也拥有一系列品质颇高的国际品牌海产品,如大黄鱼、海带等,品牌效应带来的固定或非固定的国际客户群体尚能保证。

对于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品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状况堪忧。由于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较为落后,制成品多为仿制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受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技术的拉动。所谓的地方特色技术,主要是指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药技术相融合,从而研发并生产具有中西医共同特性的药物或保健品的技术。中国的传统医药理论一直是现代医药领域的一笔极为特殊而又宝贵的财富,它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辅以基因工程、筛选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中药领域,此领域在世界医药产业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制品的出口内容中,中成药所占比例极大,这也是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一大支持性因素。

三、企业要素

企业要素主要包括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实力、规模、组织及管理结构、企业战略、企业对行业未来的预期等。

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企业基础较为雄厚,对于海洋药物产业等高技术海洋生物产业,其前身基本都属水产品加工业,而浙江省具有水产品加工技术的厚实基础,以海力生制药集团为例,它原先只是一个水产品加工企业,由于90年代率先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从2002年起,仅海洋药物生产就能达到年产值数亿元之多。

与此同时,浙江省海洋生物相关企业存在着数量少、质量不高、企业间协作少等重要问题,同时也缺少行业内的自律性非政府组织,这些因素影响了该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产业正面临着生产分散、势单力薄、技术落后、难以防范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等问题。

省内相关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各自的组织结构都较为零散、缺乏长期的市场经营战略,一些企业照搬国外企业的经营模式,忽略了国内外市场环境,导致了发展空间受限、市场竞争力薄弱等诸多问题。

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还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对产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由于海洋生物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期间要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而产业的回报周期又长,因此省内许多企业不愿冒风险进行投资,近期出现的多家企业停产、“康恩贝”转让事件更是在行业内造成更大的信心缺口,使得省内竞争力薄弱的企业人人自危。

总而言之,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企业要素不甚良好。

四、国内外环境要素

总体说来,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有着比较好的国内环境。对于该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国家和当地政府总会给予一定的政策帮助,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浙江省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的历史不算太长,但期间或多或少总能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在相关激励性政策的扶持下,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步伐未曾停歇,产品市场占有率虽然不算很高,但总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同时,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政策支持不完善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多是片面且短期的,若没有长效性的政策支持,在推动产业竞争力发展方面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效;另一方面,政府在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却未能给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导致了孔雀绿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这不但影响产品出口,还会带来一系列如声誉、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海洋产业;经济增长;SWOT分析;烟台

一、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海洋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领域不断拓宽,并已形成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盐及盐化工、海洋油气、海水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海滨采矿等10多个部门的海洋产业。世界主要海洋经济产值持续高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仅为1,100亿美元,到2000年已增加至1万亿美元。伴随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到2020年,预计世界主要海洋经济产值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为海洋经济发展强国。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海洋经济也获得迅速发展。197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仅为64亿元,1989年增加到384.75亿元,2000年,我国主要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到2009年,已高达31,964亿元,占GDP比为9.53%,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长达3000多千米,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15万平方千米,港口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烟台作为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海洋经济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其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分析、探讨其海洋产业的发展,对于制订规划、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

伴随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学界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也突破了从初期单纯的资源经济视角对其进行界定的局限。徐质斌认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经济功能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2000)。陈可文认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2003)。国务院在2003年制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则指出,“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

烟台海洋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2000~2010年,烟台海洋产业总产值同比年均增长58.98%。2000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3.39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为13.08%。到2010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高达126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为13.98%。从烟台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0年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31:17.17:38.51,海洋第一产业占有较高比重。其后,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第一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44.31%下降到2010年的15.28%,而海洋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分别从2000年的17.17%和38.51%上升至2010年的44.96%和39.76%。数据显示,近年来,烟台海洋第二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几乎在14~15%之间波动,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见下页表1)。

三、 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沿海地区业已确立了“五个流域”的龙头地位。珠三角的龙头——广东、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广西、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天津、东北三省的龙头——辽宁。但伴随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2009年4月,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烟台作为我国沿海14个首批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又是山东半岛的主要沿海城市,东连威海,西南与青岛市相邻,濒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

2.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烟台海洋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优势海洋资源有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海洋养殖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十一五”以来,烟台市海洋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海洋渔业、滨海、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为骨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海洋能源、海洋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1+3+5”海洋产业体系。

3.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在山东沿海的七大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滨州、东营、潍坊)中,烟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GDP产出水平如表1所示。自2002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2005年攀升至2000亿元,到2010年,烟台市的GDP已高达4358.46亿元。产业结构方面,2000年,烟台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4:51.84:33.82,其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已优化为7.7:58.9:33.4,2011年,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至7.4:57.7:34.9。在立足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烟台市业已形成包括电子、汽车、机械、纺织、建材、医药、食品和黄金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产业群,电子信息产品、特种化纤等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都得到较快发展。不仅如此,山东省还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较富集的地区,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计55所。海洋科技人员充裕,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良好,为烟台推进、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劣势(Weaknesses)

烟台海洋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海洋产业发展的层次有待提高。如传统产业的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海洋产业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而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在海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规模偏小。为有效提升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今后的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强化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量。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委、省政府早在1991年就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动员全省人民从“黄土地”走向“蓝土地”,向海洋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跨世纪工程。进入新世纪后,山东省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强省的决定》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海洋渔业、港口经济、滨海旅游、油气开发、海洋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山东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最快、外向度最高、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烟台市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自然迎来了“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机遇。

2.国家级战略的历史契机

继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1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出“在烟台筹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对烟台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不仅成为海洋资源资产产权、涉海企事业以及其他单位普通资产产权、海洋知识产权与技术、以及海洋排污权、排放权交易和融资的平台,同时也必将成为推动烟台海洋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历史契机。

(四)威胁(Threatens)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沿海城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进各市的海洋经济发展。但各城市之间,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三城市海洋产业的雷同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半岛城市圈各市之间海洋产业的过度竞争。再者,从半岛城市圈沿海城市的地理区位来看,更有利于青岛市参与长三角海洋产业带的分工与联动。与青岛相比,烟台相对处于劣势。最后,从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层次来看,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源粗放式开发对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构成威胁,烟台海洋产业发展面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

四、 推进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SWOT分析,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以及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成为未来烟台海洋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为烟台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进一步提升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烟台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烟台海洋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说,在巩固和发展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对主导产业的选定和培育,做到重点突破。坚持海洋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有优势、有竞争力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完善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强化经济管理手段,注重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二)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从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产业的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和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滨海旅游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今后,烟台应重点对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油气业、深海采矿业、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发挥比较优势,遴选出几个海洋高端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持与培育,以形成产业基地。突出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特色、避免过度竞争、增强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进海洋经济强市之路向纵深发展。

(三)加大对涉海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与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相比,涉海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遭遇融资难等问题,而这又成为进一步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时,既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培育重点领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要加大对涉海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涉海中小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以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海洋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规划编制组编.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7.

[2]徐敬俊,韩立民.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3]韩立民主编.2010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D].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4]忻海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9.

[5]李晓光,孙志毅,张丰奇.海洋产权及其交易[J].东岳论丛,2011(09).

[6]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8).

[7] http:///cn/index.jsp.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海洋产业 大连区域经济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大连未来诸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战略之一,确立和实施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海洋经济对大连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有必要分析海洋产业对大连总体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大小。

二、海洋产业对大连区域经济贡献度分析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利用AHP法绘出层次结构图如图2-1所示。

(二)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检验其一致性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给出。

A层次对于O层次的相对权重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其中 W为权向量,W=(0.5,0.5)表明A1和A2两个因素对上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相同。

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四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及其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数据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3-1 B-C总排序表(C对B的组合权重)

CI=0.0218,RI=0.74,CR=0.02946

表2-2 C-D总排序表(D对C的组合权重)

CI=0.049,RI=1.12,CR=0.04375

由结果可见,港口运输业对城市的发展起最主要作用。这是因为:港口运输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较高,是大连港口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大连海洋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最优排序依次为: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渔业、造船业、盐业。重要程度依次为:0.333、0.206、0.330、0.085、0.044。港口运输业凸显出外向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棣华,于婷.浅谈大连海洋经济的发展[J].大连干部学刊,2009.(12)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SSM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9-0084-05

一、引言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1]。随着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18 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海洋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环渤海地区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不断提升自身的海洋经济建设水平,使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 271.76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2 015亿元,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

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存在着直接、具体的联系,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为了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目前,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和总量不断壮大,已经形成了13个主要海洋产业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2],为区域海洋经济提供了发展平台。在此,笔者重点研究影响海洋经济的12个海洋产业,通过SSM分析法得出环渤海地区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为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在环渤海地区经济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概况

(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区位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地带,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协调南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向北与俄罗斯、蒙古相连,向东则与日本、韩国相连,向南与中国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向西是中国亚欧铁路大陆桥的起点地区。环渤海经济圈辐射了大连经济圈、沈阳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胶济经济走廊和胶东经济圈,并一直延伸到内蒙古和山西等省区,各个区域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相连接。京津唐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密集,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渤海、黄海还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环渤海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海洋经济最新隆起地带。环渤海地区凭借着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又一重要经济发展带,为北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为了全面地了解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概况,笔者应用纵横比较法[3]分别从横向上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与全国海洋经济进行比较,从纵向上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近几年的发展相对比,进而得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

1.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从表1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总产值是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说明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第二产业是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对环渤海产值的贡献最大,第一产业相对第二、第三产业来说产值最低。除了产业贡献之外,在海洋经济中环渤海地区还为全国提供了32.97%的就业率,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2. 环渤海地区历年海洋经济增长情况。图2清晰地表示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2001―2008年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各年份所占全国海洋产值的比重。总体上看海洋产值不断增加,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1―2005年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产值都处于平稳上升阶段,海洋第一产业是支柱产业。2006年以来,海洋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的产值急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迅速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取代了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成为三大产业中产值最多的产业。

三、研究过程

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应重点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殷克东[4]应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方法构建了评价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模型。谢奉军[5]和刘克利等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海洋产业,张耀光[6]等将偏离―份额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分析海洋产业。在此,笔者通过SSM分析法分析未来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状况,通过灰色模型预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未来发展情况,从而为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SSM研究分析法。SSM(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研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7]最先提出的。运用该方法将需要分析的区域经济与整个国家的经济作比较,得出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可比较准确地对该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该区域将来的经济发展目标。

SSM的数学模型[6]是:假设某个区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区域的经济总规模为b0,末期为bt。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j0,bj,t(t=1,2,...,n)表示研究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该区域所参照的上级区域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的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在参照区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则有:

(1)区域与参照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分别为:

rj= Rj= (j=1,2,…,n)

(2)以所参照的上级区域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研究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可得:

b′j= (j=1,2,…,n)

这样,在[0,t]时段内研究区域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j、结构偏离分量P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三个分量,表达式依次为:

Gj=Nj+Pj+Dj Nj=b′j×Rj Pj=(bj,0-b′j)Rj

Dj=bj,0×(rj-Rj) Gj=bj,t-bj,0 PDj=Pj+Dj

Gj=bj,t-bj,0=Nj+Pj+Dj

其中,Nj=b′j×Rj Pj=(bj,0-b′j)Rj

Dj=bj,0(rj-Rj)

引入Kj,0= Kj,t= L=/

K为所研究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所在参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研究区域对于所在参照区的相对增长率为L。将L分解如下:

L==×

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且0≤L≤1:

W= u=

L=W×u

2. 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预测特别适用于因素众多、结构复杂、互补性好、涉及面广、层次较高、综合性强的社会经济系统及其主行为特征量的预测,诸如总人口、总产值、总产量、国民收入、消费水平、生产效率等。GM(Grey Dynamic Model)模型是预测、决策和控制的基础,是灰色系统的心脏,能较真实地描述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预测未来”本质上是个灰色问题,因为一个未出现的、没有诞生的未来系统,既有已知信息又有未知信息,且处于连续发展的动态变化之中。

GM模型的微分方程为:+aX(1)(t)=u,系数向量a=[a,u]T 方程中X(1)(t)为X(0)(t)的依次累加值,求微分方程的解,得到时间函数:(1)(t+1)=(X(1)(0)-)e-at+,再还原便得到:(0)(t)=(0)(t+1)-(0)(t),这两个方程即为GM(1,1)预测的基本计算公式,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的GM(1,1)对近十年的各海洋产业数据进行预测。

(二)研究结果

1. SSM分析结果。根据SSM分析法可得表2、表3、图2和图3。

(1)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Shift-share分析。根据表2可知:从产业结构来看,滨海旅游、建筑工程、海洋油气、交通等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增长速度,说明这些产业与全国相比具有增长优势。但造船和海盐落后于全国,存在明显不足。Pj的值越大,说明产业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从12个部门结构来看,对环渤海经济总量增长贡献较大的是海洋化工、造船、交通等产业;海水利用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比重非常小,严重制约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Dj的值越大,说明区域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从表1可知环渤海地区旅游的竞争力最强,海盐和造船与全国相比不具有竞争力。综合分析可得,在增长速度、结构贡献率和竞争力方面均较强的部门是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较弱的海洋产业是海盐产量和海水利用。环渤海地区应根据分析结果深入了解各海洋产业的具体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使海洋产业均衡发展。

(2)总体效果分析。根据shift-share分析表,笔者分别计算出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部门的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总的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总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借以判断环渤海地区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见表3)。

表3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12个部门的总经济增量(G)很大,且L>1,说明环渤海地区总体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偏离分量(P)较大,且W>1,说明环渤海国民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在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优势;竞争力偏离分量(D)数值很大,且u>1,说明环渤海地区的海洋部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综合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在全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3)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可以使结论清晰直观,环渤海地区各海洋产业部门所属类型显示明确。如图2所示,首先把坐标系平均分为8个扇面,然后标出环渤海地区11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大多数海洋产业集中在A类地区,属于部门优势增长产业。图3反映了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部门偏离分量情况,从扇面中可以看出:交通、油气位于扇面1,表示环渤海地区这两种产业基础很好,竞争力很强;建筑工程分布在扇面2中,说明该部门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制药和造船位于扇面4中,说明这两个部门是环渤海地区基础差但是发展较快且具有后发优势的部门;海盐位于扇面5中,说明其属于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差的部门,海水利用位于扇面6中,说明该产业是基础很差但发展较快的部门。环渤海地区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扇面位置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2.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结果。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涉及因素多、结构比较复杂、综合性较强,对其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预测方法选择需谨慎。张晋清、张耀光[8]应用灰色关联度对海洋产业进行分析,刘思峰[9]在其著作中详细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笔者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进行预测分析,图4反映了通过灰色预测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从总体上看趋势是不断上升的,海洋渔业、旅游、交通等仍占主导地位并推动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海洋产业结构

根据以上对环渤海地区海洋各产业部门的具体分析可知: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强势产业,但海盐产量、海水利用等产业仍处于劣势,导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环渤海地区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积极调整海洋第二产业,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10],构建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达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目的,最终使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的“龙头”。

(二)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环渤海地区应凭借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强国内外的经济合作,以中国海洋局、科技部联合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中将环渤海地区定为重点发展区域[11]为契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避免海洋资源的低效率运行,提高海水利用效率,提升环渤海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多层次的科技、信息等人才的培养,建立各个省市之间的海洋信息交流平台[12],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各省市政府之间的合作

环渤海地区由三省一市构成,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各省市之间必须加强联系,突破产业壁垒,打破区域界限,在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支持各省市优势海洋产业的联合发展,共同带动劣势产业的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目标,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先进的海洋技术,加大海洋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共同制定适应区域发展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协调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发达的海洋经济发展基地。

参考文献:

[1]曹忠祥,任东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演进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5,(86).

[2]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张耀光.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及沿海经济带构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殷克东,王晓玲.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

[5]谢奉军,王文祥.基于AHP方法的中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J].决策与统计,2006,(17).

[6]张耀光,韩增林.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12).

[7]CREAMER D.Shifts of Manufactring Industries, i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M].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

[8]张晋清,张耀光.灰色关联度模型在海洋产业分析中的应用――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

[9]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10]刘洪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J].东岳论丛,2003,(1).

[11]陈小弟.中国海洋工程行业最新发展与规划研究报告[EB/OL].,2009-06-08.

[12]孙加韬.中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亟需深度调整[J].开放导报,2010,(3).

Marine Economic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Bohai Bay Area

Wang Li, Wei Daiping

(Studies Center of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tial Develop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主导海洋产业;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山东

1.引言

山东半岛位居中国东部沿海,既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无论是自然条件、人文环境,还是经济发展、政策扶植,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2.山东省海洋产业的现状特征

2.1 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区域特征

山东半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海上交通便利,是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山东省海洋产业的产业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竞争力显著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同比增长13.3%。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10年的5:47:4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二、三产业比例大幅上升。

3.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3.1 研究方法

在确定山东省海洋经济产业的方法上,可以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该方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的上级区域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基期的经济总量的增长量的变动G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偏离分量S,而偏离分量S又可以分为结构偏离分量P与竞争力偏离分量D,从而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山东省海洋经济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如下:

以2005年为基期,2010年为末期,可以构建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假设山东省在经历了2010年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2005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总规模bi,0,末期(截止年t)2010年海洋经济总规模为bi,t。分别以bij,0,bij,t(j=1,2,3)表示山东省j海洋产业在初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全国初期与末期海洋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全国初期与末期j海洋产业的规模,计算结果如下表:

3.2 山东省SSM的主导海洋产业分析

3.2.1 从海洋产业部门分析

根据上表,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rij-Rj),海洋第一产业增速慢于全国0.8846个百分点,海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全国1.7818个百分点,海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高出全国0.2675个百分点。同时根据上表可知,海洋三次产业部门结构的经济实力和水平:对山东省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P)较大的是:海洋第一产业及其中的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中的船舶制造和海洋第三产业及其中的滨海旅游。竞争力(D)较强的是海洋第一产业中的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油气、海洋第三产业中的海洋运输业。

3.2.2 从总体效果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还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经济增量较大,G=6726.3973,结构偏离分量较大(P=4376.5521),说明山东省海洋产业中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海洋经济总体结构比较好,产业结构对于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竞争力偏离分量较大(D=838.4631),说明山东省各个海洋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4.主导海洋产业布局重点

4.1 海洋渔业

山东省作为全国海洋大省,应努力实现传统海洋渔业的转型,响应海洋捕捞零增长的政策,积极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水的增养殖业,可以有效弥补捕捞业的下滑,为实现山东省渔业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4.2 滨海旅游业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起大沽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在这长达3100千米的海岸线上,无数优美的自然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撒在这一片青山碧海之间,为山东发展高品位,高层次滨海旅游业具备了天然优势。为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应精确地对滨海旅游产业定位,充分利用山东高品质的沙滩资源、海岸线资源、海岛资源,滨海温泉资源、滨海景观及人文资源等,提高山东滨海旅游资源的经营开发水平。

4.3 海洋油气业

海上油气开发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石油钻探和开采技术及其装备的迅速发展,海洋勘查开发深度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查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因此山东省未来发展海洋油气业潜力巨大。

4.4 海洋交通运输业

山东省应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航运业、港口业。山东省航运业应以国际航运为目标,立足山东的外贸运输,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航运市场。根据可能占有的省内运输份额及省外市场的扩展能力,更新船舶,迅速改变全省航运业规模小、分散、船舶老化、船型构成不合理的落后局面。把全省港口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进行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一体化的目标建设,强化系统管理和运作。

参考文献:

[1]潘庆广,张耀光.浅析山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0(26):

67-68.

[2]谭晓岚.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之路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0(26):72.

[3]杨瑾,潘树红.山东海洋运输业结构布局优化的意义及模式[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6

究三大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差异,运用多种预测模型预测未

来十年三大海湾间地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大海湾空

间地区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7年后呈现协调优化发展趋势;滨海旅游

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分别对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

湾三大经济区的拉动效应较大,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重要优势海洋产业;据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到2015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经济比

重将分别达到34%、21%、25%;莱州湾、渤海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分别平均以2%和1%的速度递增,而辽东湾则平均以0.1%的速度递减,到2020年辽东湾、渤海湾、

莱州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将分别为36%、29%、46%。

关键词 海湾空间;海洋经济;产业关联效应;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2-017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28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目前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区之一,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渤海内有三个主要海湾,即: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由于海洋地理构成、自然资源赋存、科学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基础等不同,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何均衡协调发展渤海内三大海湾的区域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海洋经济差异的研究多以省际为空间尺度,对海洋产业地域系统及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1-3],少数学者从产业集聚空间变动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差异性研究[4- 5]。本文以海湾地理完整性为研究边界,研究分析辽东湾(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渤海湾(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莱州湾(东营、潍坊、烟台)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海洋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为制定区域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决策参考。数据以所收集的海洋统计报表为准,跨海湾城市数据近似以大陆岸线比例系数分割处理。

1 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差异

2001-2008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生产总值(Gross Ocean Product,GOP)发展速度比较快(图1),平均年递增率2791%,相比各海湾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平均递年增率19%,GOP的增速均超过GDP的增速,海洋经济成为三大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的基底与增长速度的不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各异,差异较为显著,为分析差异演变过程,引入泰尔指数法和变差系数法[6],泰尔指数和变差指数都是一个熵指数,反映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熵指数越大,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距越大,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泰尔指数:T=∑ni=1Xi∑ni=1X×lnXiX

变差系数:V=

∑ni=1(X-X)2n

X

式中:Xi为各海湾海洋经济总产值,X为渤海海洋经济平均值。

通过计算,结果(图2)显示:2001-2008年间,三大海湾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3-2007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差异较大,以2005年为界,可以将海洋经济差异演变划分两个阶段:一是,2001-2005年三大海湾地区间海洋经济差异逐渐增大,主要受首都大经济圈、京津冀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对渤海湾地区推动作用,促进渤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拉大了与其他海湾地区的差距,迎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期;2004-2005年渤海湾地区进一步受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影响,差异急剧扩大。二是,2006年受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对辽东湾、莱州湾的推动作用,差异急剧缩减;2007年后小幅度缩减,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进入均衡发展趋势期。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目前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区之一,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渤海内有三个主要海湾,即: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由于海洋地理构成、自然资源赋存、科学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基础等不同,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何均衡协调发展渤海内三大海湾的区域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海洋经济差异的研究多以省际为空间尺度,对海洋产业地域系统及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1-3],少数学者从产业集聚空间变动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差异性研究[4- 5]。本文以海湾地理完整性为研究边界,研究分析辽东湾(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渤海湾(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莱州湾(东营、潍坊、烟台)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海洋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为制定区域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决策参考。数据以所收集的海洋统计报表为准,跨海湾城市数据近似以大陆岸线比例系数分割处理。

1 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差异

2001-2008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生产总值(Gross Ocean Product,GOP)发展速度比较快(图1),平均年递增率2791%,相比各海湾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平均递年增率19%,GOP的增速均超过GDP的增速,海洋经济成为三大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的基底与增长速度的不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各异,差异较为显著,为分析差异演变过程,引入泰尔指数法和变差系数法[6],泰尔指数和变差指数都是一个熵指数,反映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熵指数越大,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距越大,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泰尔指数:T=∑ni=1Xi∑ni=1X×lnXiX

变差系数:V=

∑ni=1(X-X)2n

X

式中:Xi为各海湾海洋经济总产值,X为渤海海洋经济平均值。

通过计算,结果(图2)显示:2001-2008年间,三大海湾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3-2007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差异较大,以2005年为界,可以将海洋经济差异演变划分两个阶段:一是,2001-2005年三大海湾地区间海洋经济差异逐渐增大,主要受首都大经济圈、京津冀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对渤海湾地区推动作用,促进渤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拉大了与其他海湾地区的差距,迎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期;2004-2005年渤海湾地区进一步受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影响,差异急剧扩大。二是,2006年受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对辽东湾、莱州湾的推动作用,差异急剧缩减;2007年后小幅度缩减,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进入均衡发展趋势期。

图1 2001-2008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变动

Fig1 Changes of gross ocean product of three bays, 2001-2008

图2 2001-2008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差异

Fig2 Difference of marine economic changes of three bays, 2001-2008

方春洪等:基于海湾空间的海洋经济差异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 第2期

2 海洋产业关联效应差异

海洋经济规模总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大海湾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程度及其关联效应的不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是指以灰色关联理论为基础,通过具体测算海洋产业要素与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关系[7]。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对象是两个系统或是系统的两个因素(原始因子和比较因子)随时间变化时其方向和速度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的大小体现了原始因子受比较因子的影响强弱,运用其对GDP与各海洋产业间时间序列的相对变化进行计算和比较。关联系数计算公式:

ε0j(t)=Δmin+ΔmaxΔ0 j(t)+σΔmax

(t=1,2…,n)

式中, Δ0j(t)=X0(t)-Xj(t)为母序列与子序列之间的绝对差值;

Δmax=maxj maxiΔ0 j(t)

为母序列与子序列之间最大绝对差值,是系统整体性关联空间的反映;Δmin= minjminiΔ0 j(t)为母序列与子序列之间的最小绝对差值;σ为分辨率,取σ=0.1。

通过2001-2008年数据均值化处理代入模型运算后,结果(表1)显示:辽东湾地区对GDP拉动效应较大的海洋产业依次有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渔业;渤海湾地区对GDP拉动效应较大的海洋产业依次有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与电力业;莱州湾地区对GDP拉动效应较大的海洋产业有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由此可见,渤海内三大海湾地区各自依据海洋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产业格局。

辽东湾地区滨海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联系数为0616 22,滨海旅游业产值在海洋经济中比重较高,辽东湾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秦皇岛、大连等国内知名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对辽东湾地区的“食、宿、行、游、购、娱”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辽东湾地区海洋船舶工业发展较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系数为0508 44,2008年辽宁船舶工业总产值31324亿元,居全国船舶工业第三位,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龙头形成的船舶产业集群,极大丰富了海陆产业联动的产业链条,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渤海湾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联系数为0836 32,天津港、京唐港、黄骅等大港集中分布,2008年渤海湾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值85亿元,渤海湾是京津冀经济区的核心区,也是对外贸易往来的重要出口之一;海洋油气业对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关联系数为0726 35,海洋油气业是渤海湾地区的重要海洋产业,2008年天津市海洋原油产量1 55715万t,居全国首位,同时天津是全国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基地。

莱州湾地区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联系数分别为0745 01和0716 92。海洋渔业是莱州湾地区传统优势产业,2008年渔业产值达19779亿元,产业发展成熟且上下游关联性强,随着养殖技术不断升级,其产业效益和产业带动作用也不断提高,海洋化工业是莱州湾地区重要支柱产业,潍坊市属于全国海洋化工基地之一,2008年潍坊海洋化工业产值223.7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关联系数0.778 03,但受港址资源建设条件限制,港口规模不足,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同时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的海洋三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分别将各海湾地区2001-2008年海洋三次产业产值和地区GDP历史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2)显示:辽东湾和莱州湾两地GDP发展均与海洋三次产业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在09以上,海洋三次产业的发展推动了GDP的增长;渤海湾地区GDP与海洋第二、三产业密切相关,尤其是海洋第二产业推动了GDP的增长,而海洋第一产业对其推动作用不明显,相关系数不到06。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各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系数基本一致,从侧面证实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合理性。

3 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差异

随着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2008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占当地GDP比重逐渐上升,其中辽东湾地区比重高于渤海湾、莱州湾两地区,由1708%上升到3282%。为了更好把握未来海洋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采用二次曲线拟合法、一元回归、幂函数、灰色理论(GM(1,1))模型同时结合各地“十二五”规划[8-11]分别对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总值进行综合均值预测,计算出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度(见表3)。

拟合预测结果(见图3)显示:未来十年莱州湾地区GOP占GDP比重上升趋势更加强

烈,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力推动下,将进入海洋经济腾飞阶段,到2015年和2020年比

重将分别达到25%、31%;渤海湾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大力发

展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渤海湾地区海洋经济产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