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1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1.1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危险源是指在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是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的根源,是导致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1.2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需要及时对事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正常情况下,可使用安全检查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危险源的风险率与其可能造成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完成之后,依据风险程度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把风险控制在煤矿安全生产可允许的范围之内。

1.3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的标准是指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所需的相关依据。在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以及标准进行,再结合煤矿生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制定出具体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都相对较高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的运行,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

1.4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为依据,依照风险管理中的相关标准,制定出具体、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案,并采取可操作性较高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可以依据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原则,将风险划分成为不同的级别,再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

2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促进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风险预控体系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系统、作业环节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可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并针对该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且依据评估的结果对煤矿安全管理过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确定。并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安全防控体系,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对风险预控体系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

2.2推动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化为现代新型管理模式,即: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自动预警功能,达到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的目的,以此来实现煤矿事故的超前防范,推动新型主动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2.3降低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1)将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与业务部门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做好相应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的实施,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区队、班组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评估,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以避免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4有利于煤矿企业建立闭环管控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按照PDCA循环管理办法执行,建立出一套从管理对象开始,一直到实现管理目标的自动循环、闭环管理及螺旋提升式的长效管理机制,不仅能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合理的衔接,还能确保该管理体系可以进行独立式循环工作,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机制的改善和闭环式管理的形成。

3结语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2

【关键词】生产安全 评价风险 预警风险

煤炭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极其重要的资源,而它在国家经济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大部分的生产都有安全隐患, 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煤矿业是一个有极大安全风险的行业。然而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所以判定煤矿是否能安全生产及如何保障煤矿能够安全生产、减少、预防煤矿业发生安全事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科学、规范的评价煤矿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能方便消除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减少煤矿业的事故发生,更有利于提高煤矿业安管水平,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安全的状况的措施,最大地减少煤矿的生产风险,保障企业及人民的安全。而使用工程的方法对煤矿生产系统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出风险的危害级别,从而设计风险预警机制,也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业危险事件的发生[1]。

1 风险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技术

影响安全生产风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设备因素。例如没有按国家规定购买必须的正规设备,没有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设备运转不正常,设备空间不能够满足正常作业的条件等都属于设备风险因素。

(2)环境因素。矿井周边的因素,或是自身处于危险的地质条件下造成,例如粉尘、岩石层、地热等的因素造成。

(3)人员因素。人员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比如说人员操作时行为不规范甚至违章操作,或是危险发生后存在的错误指挥等和处于不安全状态,比如说酒后工作,心理异常时工作。或是带病工作。更甚者出现无证上岗,专业技术不合格却依然上岗等。

(4)管理因素。例如岗位设置不健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实施不到位等。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主要依据风险的识别、管理、煤矿的营运的状况及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评价方法分为定量、定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的三类方法。常用的评估安全风险发生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安全检查表法、LEC法、事故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BP 神经网络、主观评分法。下面简单列举其中的几个方法: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局部评价法(每次安检都将整个矿井作为对象是不现实的)。根据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出发,要对整个系统或区域作出综合评价,至于作业地点或作业区域的风险也要作出的科学评价[2]。

事故树分析法是当今为止理论最为完备的风险分析方法之一,但在应用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基本事件的概率很难确定。

模糊评价就是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判断某一事物所处的状态,而这一事物有可能会受到多因素影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状态进行评估,来确定煤矿哪些工作需要改善,煤企业整体处于什么状态。把模糊评价方法用在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把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综合起来作为反映煤矿整体状况的指标,根据各个因素的不同重要程度和对评价来确定煤矿整体的状况[3]。

另外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LEC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相结合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样,它不仅满足了对区域评价的需要,也满足了对煤矿安全风险动态评价,构成了点面结合的安全风险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安全系统工程的定性分析方法。为将不安全因素和潜在危险及时找出,对检查对象提前进行剖析,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查明子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对比有关方面的分析结果,仔细考虑,将需要检查的项目和要点按顺序编制成表,以避免漏检和实行检查,这便是所说的安全检查表。但作为一种单纯的定性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法有例如主次不分、等同罗列的缺点。

神经网络基本上大部分采用 BP 神经网络。BP 神经网络由输入、隐含、输出层组成。数据由输入层到隐含层再到输出层,在到达输出层以后和希望值相比较,如果不在误差范围那么就进行反向传播,也就是误差反向传播。反向传播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其权值和阈值,最终得到符合输出精度要求的数据。良好的持久性和适时预报性让BP 神经网络在进行非线性数据处理、函数逼近和模式分类方面拥有着显著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无法数据化的风险按照排出来顺序来区分的一种分析方法。所有煤矿生产系统的风险管理是矿业生产风险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

3 煤矿井下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影响煤矿井下安全的风险因素很多,因而,系统发生不安全事件很可能是多个风险指标共同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某个指标未达标或者超过限制而引起的。所以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覆盖到井下安全风险的各方面,而且彼此之间能够及时的联系并准确的反映出系统的安全状况。

科学性原则:科学的体系能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定性与定量结合会使对安全风险水平的衡量更加科学和完善,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可操作性原则:一是设计的指标要定义清晰。二是要指标体系的使用性要长久,还要考虑现行技术水平与未来的扩充。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此评价体系分为六大指标体系:技术设备风险体系、环境风险体系、人员风险体系、管理风险体系、煤矿固有风险体系、事故及职业危害风险体系。该体系是根据存在风险及原则建立的。

4 煤矿预警机制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指煤矿安全管理机构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预警对象进行日常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预见事故可能出现的趋势,将确切的信息发送给其他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提前了解事情的状态,运用已知的安防知识与经验来研究对策,从而使用特定的方法控制不安全状态,排除存在的隐患让其恢复正常状态。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从宏观和微观来协助煤矿业的管理工作,微观层面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潜在危险,宏观层面让工作人员分析并控制危险行为。

4.1 预警的定义与所在的意义

以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作为依据,结合现代化各种工具,收集各类数据的状况,同时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评估、分析、监测,制造出不同阶段的安全预警信号。

建立一套煤矿风险预警的可操作体系,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包括管理层面,建立一系列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流程、方法等。根据所统一的识别指标揭示出煤矿生产中的事故和发生风险前的不良征兆,对可能或将要发生的事故风险预警和防备,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故进行分析、纠错。

4.2 预警方法的选择

总的来说,有三种分析法,一是综合分析法,二是聚类分析法,三是判别分析法。

4.3 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技术能有效的预防事故、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对风险预警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经分析得出得到如下四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人力的预警体系。影响人力的因素有人力资源、工资、人力投入效率等。而人力资源是构成的基础因素,招收的员工的素质高低也决定着风险的大小。另外,薪资与人力投入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薪资太低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或是离职、人力投入太大而出产率太低都是导致人力资源风险的重要因素。

(2)人力投入度和工作效率的预警。煤矿运转由机器操作的程度级越高的话,那么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变得越小。现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机器的作用很是重要,发生危险的机率也很小。在机器运行稳定的状态下,有效的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3)管理效率的预警。注重日常的预警是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一块,它能判断出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所以,安管效率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制度的完善程度,二是发生违反制度的机率,三是组织协调能力

(4)环境预警。矿井工作的环境也是风险预警中的很重要部分,矿井内的平均风速、温度的监测,巷道最小行人宽高度、粉尘浓度都需要及时的监测。

4.4 安全预警建立

(1)建立预警系统。为了防止出现可能的安全风险,故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来识别风险、管理风险。这个机构需要收集、处理与风险预警数据。同时也要向相关的上级提供风险的防范信息。

(2)建立风险触发的系统。对未来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辨识是风险触发系统所需要做的工作。该系统不仅能对风险有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行检验,也能对它可能导致的其他风险进行检验。该风险触发系统能同时将各种风险预警指标融入其中,最终得出一个总体的结果,作为风险防范的依据。若将其做成软件会更方便实际操作。

4.5 预警层次划分

为了防患于未然并准确的达到预警目的,故需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体系。可从单一预警到局部预警再到系统预警展开,三个层次互相联系,从不同层次描述系统处于的安全状态,能有利识别各类隐患和事故诱发因素,通过分析最终确定应发出的警报,并提出有效对策。

4.6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为预警提供基础保障,煤矿企业若能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那么便能更为有效的实施预警分析和提出预控对策。为了保证预警机制的顺利运转,通过运用定性到定量方法,综合各个防治部门成立一个煤矿安全风险的预警部门,预警部门是该企业的风险防治的最高部门,并找出一个最终负责人。把生产里的风险置于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下,使生产活动在有序均衡的远离临界态,保证煤矿业的安全生产。

4.7 安全风险应对系统

应急处理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是预控中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当日常的态预警的防控措施怒能阻止系统向超临界态转化,灾害可能会变得无法避免,那么此时相关人员需立刻采用应急模式以防止事故造成更大损失。如果系统恢复到可控状态,应急模式立即结束,切换至常态预警模式继续执行日常预警活动。

在风险预警系统确定了预警程度的基础上,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不同的预警程度提供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根据法律、案例推理等一系列的方法,结合领导层的决策、专家的理论以及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分析,把处理相应预警程度的对策集中存入预警对策库中。那么一旦预警系统发出了预警警报,预警对策库就可以立马给出相应的预警防控措施,并把这些信息上交给相关的预警管理部门以供参考。

结语

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我国的煤矿存在大小并存、所有制形式不同懂得并存,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上从业人员素质略低,煤矿开采难度大,而目前的开采技术还不能安全的满足深度开采的需求,煤矿形势依旧严峻,煤炭业仍属高危行业,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尽力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矿井安全风险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其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所以要完美的完成这个研究并能将它运用于实际,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的运用应综合煤矿安全风险预警体系进行运用,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的一般程序与机制。本文提供了煤矿风险预警的一般程序,具体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价与风险预警。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在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了风险监测系统、风险信息识别系统、风险预警指标系统、风险的应对系统。[4]

参考文献

[1]张志镇,高峰,许爱斌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集对分析评价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3):379-384.

[2]李凡修,梅平.多元联系数模型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28(1):163-166.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3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监控管理;现状;完善措施

安全监控管理作为管理这一科学当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开展的相关计划、决策、组织与控制活动。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主要以“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为基本管理方针,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煤矿工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性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并从组织、管理及技术手段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并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以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那么,当前我国煤矿工程中,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是怎样的?而基于安全生产的需求,煤矿施工中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其安全监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呢?以下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

对我国煤炭行业而言,煤矿监控管理这一问题虽然听起来已是老生常谈,但是在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经验的总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问题。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在科学性、系统性及针对性等方面都还丞待完善,超前的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管理也不到位,可以说每款安全监控管理从基本的思想观念上就比较传统、陈旧,过度地依赖于专享的整治、集中的排查、会议的安排以及指令的下达等这些行政性的手段。

当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一般情况下这些行政手段只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够在各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发挥一定的作用,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监控与管理。总结来看,管理体制不健全、煤矿施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煤矿安全监控不全面、矿井中危险源以及潜在危险因素的排查与清理工作不系统、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不管是哪一点因素,都影响着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同时也都有可能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而,基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来看,对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及管理手段,对煤矿安全金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已是势在必行。

二、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优化及完善的基本策略

要切实转变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使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得到有效的优化与完善,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可以说是尤为必要的。转变煤矿管理人员及每一名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起全面的风险意识;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系统化建设;通过培训,提高矿下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便于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风险意识强的团队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具体来看,要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以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为主

由于安全监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其中要管理的因素较多、变化性较大,可以说真正执行起来是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的。因而要保证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整体质量,以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为主,是尤为必要的选择。通过全员抓以、全方位抓以及全过程抓等方式,为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周全的制度体系的落实与开展提供保障,进而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以质量的标准化提升煤矿安全

在煤矿的生产作业中,质量标准可以说是保障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工程质量复合标准的煤矿,其生产的安全性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要对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进行优化与完善,就必须借助于质量的标准化来实现煤矿安全的提升,正确处理好质量与安全、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益以及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标准化的质量要求对矿下作业行为进行规范,始终坚持以统一的质量标准来进行定期的检查与验收。

(三)以安全监察的力量提高生产安全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仅仅依靠管理人员耳提面命地对制度与规范进行强调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实现这一安全监控管理目标,还必须借助于安全监察的力量,通过高质量的安检员的监督力量,对生产的整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一切煤矿施工行为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使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能够切切实实地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与控制作用。

(四)以现代化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性

当然,安全监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对这一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转变传统的事后追查管理模式,以事先预测作为新的管理方式,则需要依靠与及时、准确且客观的信息,依此信息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整个煤矿施工的安全性作出有效地预测与评价,通过现代化、系统性的管理手段,建立起信息交流的平台,对矿下施工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采用先进的仪表进行状态检测及故障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整个煤矿工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将安全事故控制在事前。

结论:

作为高危性的行业,煤矿工程的作业环境相对较差,因自然灾害以及管理失当而造成的各种煤矿安全事故不仅制约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也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但立足于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来看,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为煤矿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提升煤矿施工的安全性,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05).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4

[关键词]煤矿;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X936;F426.2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28-01

1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风险(R)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后果的函数:R=F(P,L)

式中 P―事件发生的概率;

L―事件发生的后果。

工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当认定风险可接受时,就保持该状态,并力图获得最大效益;当认定风险不可接受时,则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并跟踪监控措施对于降低风险的效果,反馈信息到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的风险控制。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和风险控制以

及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构成一个风险管理周期。

2 煤矿风险管理机制建立

煤矿风险管理的基础范畴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和风险控制,简称风险管理三要素。

2.1 风险辨识

全面辨识煤矿生产各环节中潜在的所有风险因素,这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的必要前提,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风险辨识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准确性主要取决于风险辨识模式的设计与方法的选取。结合煤矿生产的特点,提出“生产专业一管理对象一风险类型”的风险辨识模式(如表1所示):将煤矿按照生产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采掘、运输、通风、机电等,在每个生产专业中从三类管理对象(点:设施及设备;线:作业过程及工艺;面:作业岗位及操作)的角度,全面辨识各类型的潜在风险因素。

2.2 风险分析与评价

1)风险分析:一是完善风险辨识,主要通过对辨识结果的评审、修改、整理以及必要的再辨识等工作,解决前述风险分类的重复、交叉等问题,进一步保证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是风险特点分析,分析各类型风险的属性及特点,设计相适应的风险评价模式及方法。

2)风险评价: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一种循环改进的管理模式,其风险评价并不是对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因素的一次性静态评价,而是一种实时、动态的风险状态评价。因此,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价核心是设计和建立适合于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评价方法、模型和标准。由式(1)可知,基于风险的评价主要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尸和风险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L,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①风险矩阵法:利用概率P和严重度L的分级矩阵定性评价风险等级的评价方法,使用简单,适用广泛,但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应用风险矩阵法的关键是需要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或企业自身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适应的概率P和后果严重度L及风险R分级的相关标准。②指标模型法:通过选取影响风险R变化的指标,构造评价模型,半定量或定量评价风险等级的评价方法,能够获得较客观的定量评价结果,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设计评价模型的过程较复杂。指标模型法选取所有影响风险状态变化的因素作为指标,根据风险定义,指标可有3种影响风险状态变化的方式,即:仅影响概率尸、仅影响后果严重度L以及同时影响P和L。指标模型法一般按照指标罗列、指标筛选、指标赋值标准、评价模型设计、风险等级标准等步骤进行。

2.3 风险控制

区别于具体风险因素已经显现或转化后的事件(事故)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是指针对各潜在风险因素的实时风险状态,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对应其风险等级,降低其风险程度至可接受水平的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对应风险等级的风险响应(响应级别、责任归属与关注层面)与各具体风险因素的具体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因素的具体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大类,一般按照如下优先顺序采取适合的具体措施:排除、代替、隔离、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及个人防护等。

3 煤矿风险预苦机制

风险管理的预警技术是一种预防事故、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风险的预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是实现现代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要求。煤矿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的同时,不仅要保证风险管理机制本身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而且针对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的特点,还需加强对生产事故有效地预防与预控,这都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预警机制体系[[5,6]0

3.1 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是分析作业场所风险水平,对危机或危险状态的一种提前的信息警报或警告的方法。借助自动或人工的手段,通过对煤矿所有潜在风险因素的风险状态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价其风险等级,并及时给出相应的警示信息,提示相关部门根据风险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煤矿企业信息管理及通讯等硬件情况,构建支持风险预警实施运行及循环改进的平台,可增强风险管理预警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系统性和准确性;并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程序及文件体系,切实保障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运行,以便更好地发挥风险预警的效能。

3.2 事故危机预警

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针对潜在风险因素的实时风险状态进行监测预警,根据预警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其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经典的风险概念R=f(P,L)建立的。对于煤矿事故风险,尤其那些具有突发性强、无明显规律性、事故后果较严重等特点的重大风险,仅仅依靠经典的风险状态监测预警,在不能够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是不能保证对这类风险的有效预防及预控的。因此,对于煤矿

生产中此类重大事故风险还需要建立针对危机状态及事故征兆进行预警预控的事故危机预警。按照预警策划、危机诊断和风险干预的步骤,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危机状态或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应用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风险预警管理是一种针对风险的实时、动态评价其风险状态的技术,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由于煤矿生产的特点,在煤矿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机制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并能够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结合风险管理预警和事故危机预警机制,可进一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参考本文所提出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模式,在煤矿企业实际建立及实施风险管理及预警机制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煤矿现场生产状况、环境因素分析:前期的单元划分、风险辨识及分析模式至关重要,应系统、全面分析煤矿的具体特点,设计采取相适应的模式与方法,确保风险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预警机制的可靠性。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5

当前市场中的系统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以信息设施的类型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检测、监控、通讯及信息管理等4大种。结合市场分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模块构成:

(1)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收集模块,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全面的收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信息,该项工作是由安全岗工作人员在开展安检的过程中进行的,并负责将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收集模块的功能为:录入煤矿安全管理信息、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建议、查询安全隐患处理情况等。

(2)安全规章制度模块。此模块通过全面总结汇集煤矿领域现行的关系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和参考。对于煤矿生产而言,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就是煤矿领域中现行的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及制度,这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对之前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处理的归纳和总结,对于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必须坚定不移的落实到位,开展各项工作要以安全规章制度为准绳。

(3)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适用范围是安全监管人员对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处理,同时移交处理意见及结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记录的交接班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本班次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人身伤亡事故、作业停止标志牌悬挂、非伤亡事故、三违人员名单及其他相关信息等。在进行班次交接的时候,需要了解上一班次所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状态,掌握尚未进行检查的关键控制点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确认,以此为依据制定本班次跟班安检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计划,这也有助于责任的确认,掌握系统跟踪安全检查人员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4)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所谓安全综合报表,就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信息的集合,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应以煤矿安全综合报表为依据,全面而综合的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以日报或者是月报的形式提交至相关领导或负责人,有其对煤矿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审查核审,这样有助于各级领导及时、准确且全面的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状况,为进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作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图1所示。

(5)病毒入侵及传播防控模块。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煤矿生产领域中引入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助于有效控制威胁煤矿生产安全性的相关因素,为煤矿领域的安全生产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但同时,也使煤矿企业面临着网络病毒的入侵危险。所谓计算机病毒,就是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一旦感染计算机病毒,或者遭受病毒入侵,将会给计算机带来系统崩溃、文件受损甚至是设备损坏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网络资源的下载及复制文件等途径进行传播,实践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移动硬盘、优盘等都是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播的工具。为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有效控制,煤矿企业要对计算机病毒防控知识予以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相关知识培训活动,掌握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入侵及传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6)安全标志管理模块。设置安全标志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煤矿生产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矿井内部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是一项应予以高度关注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安全标志主要包括几何图形、安全色及图形符号等内容,主要作用是利用简单的图形或颜色向人们传达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大致可以划分为4种,分别是警告类标志、提示类标志、指令类标志及禁止类标志。在煤矿生产实践中,不但要根据需要设置安全标志,而且还要注意定期检查安全标志状况,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煤矿生产领域中安全标志管理模块主要任务是对安全标志的设置位置、利用状况及标志内容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7)煤矿生产事故管理模块。煤矿生产事故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煤矿一定时间段中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记录,对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进行检查核实,对事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对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等。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进行真实记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可以以此为戒,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力度,对之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比。

(8)人员定位查询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准确了解某工作人员目前的具置、某一时间段内的下井情况的详细记录。需要提出的是,在实践中还可以将上述模块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例如,人员状态查询模块,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性模块单独使用,又可以配合人员跟踪定位系统一起使用。

二、问题总结

当前我国煤矿生产领域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信息共享。当前煤矿安全信息系统中还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并且由于应用系统及设备型号种类繁多,影响了统一性;检测系统、管理系统及控制系统等无法实现有效联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价值;

(2)对维护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各个煤矿要对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予以足够重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出现险情的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安全信息系统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三、结语

煤矿安全风险防控范文6

卡车运输工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改善作业环境,我矿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标志,并在主要交叉路口设立警示灯;设置了坑下导航灯;在所有车辆上安装了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卡车司机佩戴防困耳机;为了改善夜间作业存在灰尘大视线不好的现象,在所有指挥车辆和卡车上张贴反光膜,保证夜间车辆的安全行驶;冬季在坑下坡道上喷洒防冻液,起到降尘、防滑的作用,确保工作现场的运输安全。

高台阶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高台阶作业易片帮的危险,我矿引进了边坡监测雷达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边坡稳定情况,边坡雷达监测期间共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片帮,都及时进行了预警,其中一次成功预警8小时后发生片帮,坑下作业人员与设备均已安全撤离,边坡雷达监控系统为高台阶作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在高台阶作业区域,设置了反光警戒带,在裂缝区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要求进入警戒带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且要有专人监护,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通过制度和措施制定和落实,确保了我矿高台阶作业的安全。

设置了边坡监测站

我矿在边坡设立了监测站,对我矿排土场稳定性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测量相比较,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监测实时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边坡滑坡所带来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我矿生产的安全。

制作培训教材录像

为了提高职工们的学习兴趣,改善以往单调的培训模式,我矿投资5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拍摄了主要工种的视频培训录像,同时选出一些有针对性和有教育意义的事故案例制作了事故教材培训录像,让广大职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减少事故的发生。该教程一经推出,获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我矿计划在今后继续投入,将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拍摄成为视频教材。

开设调频广播电台

我矿在矿内开设了调频广播电台,并在所有作业设备上配备了接收装置。日常播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培训内容,中间插播新闻、歌曲等娱乐信息。这样既宣传了安全知识,又改善了单调枯燥的作业过程。

数码雷管的投入

我矿于2010年进行了数码雷管抛掷爆破试验,采用数码雷管起爆效果明显好于以往采用的高精度雷管,提升了抛掷爆破率,减少了后冲,降低了采矿成本。

建立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

为了能够随时掌握站内进线、配出柜电压、电流、有功及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等,我矿建立了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所有变电站的运行监视,采用双机配置原则,当一台主机故障时,另一台主机执行全部功能,实现了无扰动切换。以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增加了安全管理设施和安全管理装备,极大的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对预防事故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成效显著安全管理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