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考;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0-01

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卷工作,在评卷中了解到考生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以及笔者针对学生共性所用的一些对策,写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分析近几年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知识性的错误。高职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在答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性错误。例如,在07年试题中的第17题:已知向量 与向量 垂直,且 ,则 =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数学概念――数量积,可是不少考生忘记了数量积的公式,导致错误。

2、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在做解析几何的题目中,不会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做题,导致容易出现错误。例如,2010年考题的第22题: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 在x轴上的椭圆C的离心率为 ,抛物线 的焦点是椭圆C的一个顶点。

(1)求椭圆C的方程;(2)已知过焦点 的直线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为A和B,且|AB|=3,求 。若学生能借助图形解题,则容易获得正确答案。

3、审题能力较弱。在一些应用题中,考生不善于理解题目的条件,或者不善于将文字性的数量关系转换成数学表达式,从而导致出错。例如,09年考题的第16题:某服装专卖店今年5月推出一款新服装,上市第1天售出20件,以后每天售出的件数都比前一天多5件,则上市的第7天售出这款服装的件数是 。考生不会把每天售出的件数看成等差数列,不会把中文意思写成数学表达式,即不会写出 ,求 ,导致答案出错。

4、计算能力不过关。在高职考试中,考题计算量不大,考题大多是对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多,也不会太复杂。但高职考生中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如08年考题中的第22题:解不等式 。考生需要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化简或对不等式左边进行配方化简,但很多考生都不太会,导致失分。

5、解题技巧欠熟练。有不少的选择题可以运用代入法、排除法解题,但考生不够熟练。例如,07年考题中的第14题,已知 ,且 为第二象限的角,则 =( )。A、 B、 C、 D、

由题目的条件知角 是第二象限的角,知该角的余弦值必为负,排除掉C、D选项,再结合题目的另一个条件即可求出。

二、高职备考的对策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迎刃而解,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

1、重“双基”教学,通盘复习考点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双基”的考查是重点,大题中对于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考查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一些重点考查知识按照某种线索把知识串起来,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抓好“双基”的教学,不要钻难题。

2、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大题的类型基本固定,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函数、数列及应用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在教学中重点复习这几个部分的解答题,按专题复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历年的解析几何题中,一般都是直线与某两种圆锥曲线的结合,求直线与某种圆锥曲线的交点或求圆锥曲线的方程。那么,在专题复习中,把曾经考过的解几题和可能考的类型都列出来,让学生把握各种可能的试题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3、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高职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是,从多年的阅卷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弱,需要重点培养。做到“基本的运算一遍就做对,复杂的运算多做几遍能做对。可以说,运算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得分的高低。每天要求学生做10道题,其中选择、填空共8题,解答题2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日常训练主要针对解方程、解不等式、分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运算、分母有理化等。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2

我是抚州一中2010届高中毕业生周兴,今年以578分被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录取。感觉《高中生之友•2010届高考总复习专题》特刊(以下简称“特刊”)对高考生很有帮助,特向各位考生及家长推荐。特别是该书押中了不少2010年高考题,让我在高考的舞台上更加自信,考出了比平时更加优异的成绩。

下面以“理综”为例说明《高中生之友》与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吻合的情况。

高考原题:(2010年全国ⅰ卷理综)(6分)一、2.光照条件下,给c植物和c植物叶片提供叶片提供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c。下本文由收集整理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植物的淀粉和c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c

b.在c植物和c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c的c大量积累

d.在c植物叶肉组织和在c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中可检测到在c

《理科综合专刊》p107:[高考模拟]一、3.一种绿色植物是c植物还是c植物,判断的方法有多种,下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叶片结构中有“花环型”的两圈细胞的绿色植物是c植物

b.向绿色植物提供co时,检测到c中含c,一定为c植物

c.向绿色植物提供co时,检查到c中含c,一定为c植物

d.叶片中只有维管束鞘细胞出现淀粉粒,叶肉细胞没有,一定是c植物

高考原题:(2010年全国ⅰ卷理综)(6分)一、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n>nacl>sii

b.沸点:nh>ph>ash

c.酸性:hclo>hso>hpo

d.碱性:naoh>mg(oh)>al(oh)

《理科综合专刊》p58:

[考场练兵]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o>hf>h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po>h2so>hclo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coo>cl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高考原题:(2010年全国ⅱ卷理综22)(5分)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

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b.秒表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

《理科综合专刊》p146.某学习研究小组设计了用物体下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1)在实验过程中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b.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v的稳定直流电压源上

c.操作应先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d.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第一点与第二点接近2mm的纸带进行研究

(2)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备程度,研究小组中的某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了以下建议

a.物体应选用体积小的

b.打点计算器应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c.纸带越长越好

d.尽量保证物体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晃动

你认为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精确程度有益的建议是()

(3)略

高考原题:(全国ⅱ卷理综5)(6分).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理科综合专刊》p128一、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高考原题:(全国ⅱ卷理综21)(6分)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理科综合专刊》p159.19.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里斯581c”。观察研究发现,“58lc”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约2倍。设距“58lc”行星球心距离为该行星直径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飞船周期为t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周期为t2,则t1/t2最接近的为()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3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新课改 误区 理性 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洪流中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它进行理性的思考,尽量避免在实施过程中陷入误区。

一、新课改呈现的特点

1.重学生发展

教材由以往重学科特点转向中学生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素质教育

它改变了以往总是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提出要实现“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

3.重行动指导

它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突出强调知、情、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要求把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落实到行为实践上去。

4.重实践活动

它改变了以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倾向,强调实践性,通过教材中“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目前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误区

1.教学方法上,盲目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中大量引入各种活动,造成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局面,学生在知识方面收获甚少。教学实践中讨论法是较为常见的,但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不考虑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认知规律,就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其结果要么是漫无边际,未等进入主题,就到下课时间了;要么就是讨论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总之,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课堂效果不理想。

2.在学生观上,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

3.在教学的侧重点上,过于关注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却忽视知识的传授。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种观点认为,强调落实“双基”,不利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不需要落实“双基”。因此,一味强调方法的总结、能力的生成,让学生记规律、背结论。

4.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过于强调计算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忽视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结果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的讲授、点拨、质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不见了,多媒体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5.教学评价方式不当。

首先是过于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1]的教育观。其次主要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客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对新课改实施的一些理性思考。

1.要科学对待教学方法的转变

“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2]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教学相长。教学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可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注重其科学性,以课堂教学为例:讨论前首先确定讨论的内容,选择时应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课题才可能讨论下去,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要确定讨论的方向,不能漫无边际,过于笼统。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调控者,不能使讨论失控,脱离主题。讨论结束后,及时总结、点评,包括讨论内容,学生表现,得与失,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升华,学生能力提升。

2.要科学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求教师应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因此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3.要科学对待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因此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从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能力则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产品。因此,第一,新课改依然需要“授鱼”;其次,“授鱼”的方法需要更灵活,更多地调动“受鱼者”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改不是不要“双基”,而是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双基”。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授鱼”与“授渔”的关系,如何纠正不重视“双基”和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这正是我们新课改中需正视和探索的问题。

4.要科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要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固然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有一定的意义,但我们更要明确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如此,才不至于将手段变为目的。

5.要科学对待教学评价标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3]。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改中评价学生应坚持“多维度”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索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给予适当的积极的发展的评价。

目前新课改的实施仍处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把新课改推向前进,力争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语文 文言文 实践

文言文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思想内容的深刻、结构的严谨等特点,才能培养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从而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一、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以来,五年制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状况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五年制高职学生生性活跃,内心蕴藏着巨大的精神需求,只要我们在学习兴趣上做好工作,一定能把他们带入文言文的精神世界。

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故事性强的文言文课文(如《赤壁之战》)改编成小话剧、小品等新颖的视听感强的教育形式,课前简单排练后让学生表演完再进入课文学习。由于学生在排练或欣赏时注入了情感,进而能带着关切的眼光面对平时认为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主动通过课文阅读去揣摩人物心理、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另外,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动感强的教学课件、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多种途径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字当先,触类旁通

朗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如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听录音跟读等,一遍又一遍,在诵读中学生整篇文章记熟了,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熟能生巧,背诵、朗读的越多学生越能触类旁通。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诵读,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语调、读出节奏,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设疑启发,教会方法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现代文的领悟尚且成问题,更不用说文言文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领悟力提高的力度,将必然导致五年制高职学生进一步丧失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甚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形式多样的翻译、串讲教学中,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问题的设计。只有通过一个个巧妙而到位的问题,才能激活课文思想火花、还原丰富的人物形象、再现古代学者文人思维的缜密,从而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深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譬如,同样是写六国破灭、秦国统一后迅速灭亡的题材,三位名家分别从自己的角度作了精辟的不同论述。学习新授课杜牧的《阿房宫赋》时,要求学生复习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指导他们分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比较观点与论据的异同,分析各自的写作目的,比较语言风格的异同,通过有目的的比较分析,使得五年制高职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代名家的特点,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领悟、鉴赏能力。

四、综合比较,注重积累

文言基础知识的重点是正音、辨形、释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钻研如何进行适当的基础技能训练。

基础技能训练包括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查阅文言工具书的能力,一是总结积累的能力。可以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每人必备文言工具书,如《古代汉语常用词典》、《文言虚词》等,教会学生如何检索,在课堂上碰到疑难字词时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检索,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一方面养成了学生检索辞书的习惯。

教学中,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课后积累的习惯。如做卡片,把实词活用、文言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文体特点分门别类制作成各种卡片,还可以通过在班级进行卡片制作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以上两种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精神,为后来的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6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1)诗歌——《诗经》与《楚辞》

《诗经》:“诗三百”,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六义”。与《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楚辞》:收录屈原等人的作品,“楚辞体”又名“骚体”。代表作《离骚》,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论语》(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历史散文:《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左传》(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国语》(第一部国别体)、《战国策》(《国策》)等。

2.汉代作家作品

(1)赋文——贾谊的《过秦论》

(2)史书——《史记》(开纪传体之先河,“二十四史”“前四史”)和《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1)诗歌——“三曹”、陶渊明(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和乐府诗双璧

(2)史书——《三国志》(西晋陈寿)和《后汉书》(南朝范晔)

(3)文学理论——《文心雕龙》(刘勰,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4)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4.唐代作家作品

(1)散文——古文运动(“韩柳”)、刘禹锡(字梦得,《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

(2)诗歌——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阶段

初唐:“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盛唐:两个流派(“王孟”为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苏轼赞王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两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甫组诗“三吏”、“三别”),另有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

中唐: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稹和白居易“元白”,白居易“叙事诗双璧”(《长恨歌》和《琵琶行》)

晚唐:“小李杜”(杜牧《樊川文集》)。

5.宋代作家作品

(1)散文——唐宋家(欧阳修《六一诗话》,“三苏”中苏洵《六国论》)、范仲淹和沈括(《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2)词——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北宋有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乐章集》)、欧阳修、秦观,南宋有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和姜夔。

豪放派:北宋有苏轼(开豪放一派)、范仲淹,南宋有辛弃疾(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陆游和文天祥。

(3)史书——司马光(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6.元明清作家作品

(1)戏曲——元代有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马致远(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明代有汤显祖(《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清代有孔尚任(《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