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1

【关键词】民营企业;上市培育

1.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各种文献对企业在上市方面的研究都较系统,基本都从上市环境、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上市规程等方面进行探讨。国外部分资本市场法规健全、规范有序,发展更为成熟。国外关于私营企业上市的的文献,大多是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着重市场自发调控监管下的上市研究,对探讨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具有借鉴作用。

国内对于民营企业上市的研究内容较为集中,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上市环境和上市企业自己发展进行分析。庞耀辉(1997)对重庆市民营企业上市的可能性、上市的条件和途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了民营企业上市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符戈(2003)从金融体制分析和民营企业行为两个角度研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行为特征和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行为的思路,得出了民营企业融资中的障碍是体制和相关市场主体的障碍的结论,我国须在完善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开“绿灯”;袁涌波(2007)通过对四种公司治理模式的考察,提出了提升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绩效的方法,也为其他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提供借鉴;陈大鹏、张宗益(2008)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2.探讨方向和内容

围绕安徽省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以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为导向,从国内外经验借鉴、上市培育对象选择体系、上市培育的核心内容以及推动上市培育的保障和组织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提出安徽省民营企业上市培育的可操作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2.1借鉴国内外民营企业上市培育的先进经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梳理国内外民营企业上市培育面临的难题、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激励保障机制等,借鉴我国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上市经验,并对现阶段我省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上市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下一步的上市培育工作奠定基础性研究。

2.2构建科学的上市培育对象选择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特点,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合理的目标选择体系。对民营企业的上市培育,要选择正确的培育对象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首先,培育对象的范围确定。应是具有技术先进、体制机制完备、经营管理完善、理念和文化新颖等优点的企业。其次,培育对象的选择。可根据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地理位置等)以及不同产业特征予以分期分批推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培育工作,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发挥其对各类企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最后,确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选择体系除了具有拟上市公司的共性外,主要从培育优质上市公司特性方面进行设置:(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对较强的盈利能力;(2)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3)优秀的管理团队;(4)长远的发展战略;(5)遵循市场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业态模式及商业模式等。

2.3设置全面的上市培育核心内容

创新型欲上市民营企业应全面了解上市知识、各种法律法规、规范运作程序及各类信息披露的要求。(1)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融资渠道及企业内外部因素分析;(2)资本市场发展及创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成败分析,融资风险及风险防范及控制等;(3)民营企业上市决策的深入研究。如上市目的分析、上市地点选择、上市流程,以及上市过程中的中介机构选择与协调等诸多上市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4)民营企业上市改制的培育体系。包括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深入研究,制定适合民营企业长远发展及实现上市目标的经营结构决策;(5)民营企业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的比较分析,包括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上市各阶段工作分析与注意事项,我国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与现行主板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2.4探讨积极的上市培育保障和组织措施

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需要有积极的上市培育保障机制。本课题将从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从政府层面的支持引导进行探讨,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机制。首先,需要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平台或专门机构,对拟上市的民营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专门辅导;其次,对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进行深入研究,设置针对安徽省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的绿色通道,从源头上做好保障和组织工作;最后,系统探讨政府部门对民拟上市营企业的支持和保障机制。以点带面,深度动员,积极挖掘上市后备资源,构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综合培育的保障措施。通过以上三方面设计,有效建立对民营企业上市培育的保障机制,完善上市培育工作流程。二是从民营企业层面进行研究。如何对上市融资有科学认识,如何实现企业改制成为合格市场主体,以及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

2.5研究系统的上市培育联动机制

民营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须政府支持、企业发展,除此之外,还需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整体联动,上市所需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等证券中介机构积极配合。该内容从多方中介机构的专业指导为基础,主要研究在培育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研究风投在民营企业培育上市中所属角色,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利用风险投资市场有效融资等。

通过以上内容的设计,本课题将对安徽省民营企业的上市培育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探索培育企业上市的组织保障措施和联动机制,大力培育和推动我省创新型企业上市,畅通融资渠道。非上市中小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等,拟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成果产业化能力受限、不能有效融入资本市场等关键问题。

3.研究理论和应用价值

研究理论依据有:

(1)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理论;(2)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发展现状、安徽省民营企业上市发展现状;(3)主板、创业板上市管理条例。

民营公司的上市对推动证券市场发展成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上市民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与国有企业或大型股份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使研究结果多样性,并更具有借鉴性,容易找到上市失利的根本问题和瓶颈。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为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发挥资产杠杆效应,上市直接为企业释放品牌效应和企业公信力。

通过对证券市场的理性认识,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构建出安徽省民营企业上市培育理论体系;同时在全面探讨上市培育对象选择体系、上市培育的核心内容以及推动上市培育的保障和组织措施之后,能够提出安徽省民营企业上市培育的可操作方案。为即将上市或者在中长期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系统的培育方案,帮助企业成功上市,助民营企业健康(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37页)发展,促安徽经济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陈大鹏,张宗益.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2).

[3]袁涌波.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

[4]庞耀辉.重庆市民营企业上市条件与途径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7,(4).

[5]戈元龙.浙江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股权融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2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一)融资途径方面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可以说资金之于企业,犹如水之于鱼。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自我积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缺少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资金主要通过继承家业及生产积累实现,大约 62.5%的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二是银行贷款,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筹措的资金小于20%;三是民间借贷,民间贷款流程简便、期限灵活,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但贷款的额度不大,贷款利率较高。四是发行股票,这种融资方式主要存在发达的一线城市。

(二)融资政策方面

民企是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的结果,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争,即企业可以公平获取资源和市场机会,但事实上国企与民企的竞争环境不同,国企往往优先拥有资源和市场机会,民企则被各种门槛挤在门外。在融资政策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如国企贷款时银行利率可能会下浮10%,而民企贷款可能要上浮10%。商业银行可能也是考虑到风险的问题,国企即使破产了也有政府的庇护,而民企一旦倒闭则使银行利益受损。

(三)融资机构方面

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但银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主要是短期贷款,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对于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就是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的金融体系中获得。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一)企业自身方面

首先,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产权过度集中、规模小、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性、机制僵化;董事会的构成不规范、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企业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财会制度落后,加大了银行对企业审核的难度。其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实力相对薄弱。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建材等产业,与高附加值的电子产业、通信产业相比,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多、利润薄,不能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偏好;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倒闭率高、产权不清晰。最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商业社会的发展, 最需要的是诚信。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虚报财务报表,为了融资少缴税而忽略了企业诚信,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信用危机。

(二)金融体系方面

首先,金融机构存在"所有制歧视"。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同,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很难通过当前的融资体制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在思想上仍然不能摆脱传统观念而对中小民营企业存在政策性歧视。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凡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金融机构对企业都一视同仁。其次,银行贷款门槛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有限、经营规模小、信贷状况欠佳等原因,难以像国有企业那样和金融机构建立传统联系;银行苛刻的担保条件、繁琐的贷款手续、较高的贷款利率都成为中心企业融资的阻碍。再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到限制。股票市场是企业募集资金的另一种手段,而我国股票市场中约有70%是国企、国有控股企业或大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因规模、积累资金等很难通过上市融资。最后,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导致贷方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充分的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去选择金融机构;如美国大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着明显的差异,大银行主要面向大企业融资,而小民营企业则有专门的小金融机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小银行、股票二板市场、小企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等。

(三)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部门对民企有偏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使得国家的经济法律始终以服务国有企业为主,以十为例,参加的党员人数是2270人,企业代表人数是145人,民营企业代表人数是27人,民营企业家占企业代表人数的18.6%,而国企占到了81.4%。在日本,政府认为"没有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这一态度就决定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其次,政策不清晰,支持力度小。我国现有的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法律政策缺乏,造成对民营企业宏观管理比较混乱,无明确的法律政策遵循。

三、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通过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当前我国解决该问题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金融体系

改革金融体系主要通过培育信用环境、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建设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培育信用环境方面,通过建立经济法律、网络信用黑名单约束中小民营企业按约还款,一旦违约则使企业付出巨大代价。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方面,商业银行应设立中小民营企业信贷办事机构,尽快研究制定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改进银行内部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把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批权下放到基层银行,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此外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促使其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民营企业。建立为中小民企服务的金融机构方面,借鉴美日经验,我国应为中小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银行,主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发展前途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包括其他商业银行难以提供的长期贷款,低息贷款等;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从业人员为7058.6万人,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13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236.3亿美元。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具有优势。另外,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存在顾虑,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在信贷计划中很少考虑民营企业的需求,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大规模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民间借贷和其他单位借款,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款,这部分资金远远超过银行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此外,由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银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不愿冒险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2)民营企业信用不佳、信息不透明。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民营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账务混乱的现象,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可得性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逃废银行债务以及由此引起的信用危机问题。截至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逃废债的企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占逃废债改制企业的30.6%,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578亿元占逃废债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2%。因此,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

(1)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特点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基本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态势时,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在融资中应占据不同的位置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当初建立股票市场的目的是配合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因此民营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股票融资体系之外的,至今情况仍未改善。目前主板市场深、沪两个交易所都设置了十分严格的准入程序和限制条件,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仍然难以解决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风险投资是一种职业金融家向新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或产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其运作过程是“融资-投资-退出”不断循环的过程。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大多由于管理不规范,因而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要选择上市作为出口,但是我国目前股票政策上市的规定很严格,导致创业资本退出存在较大困难,从而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性。

(2)国家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足。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在债券市场方面,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中小企业所接受。除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外,可利用的资金就是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规模扩张需求外,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民营企业业主由于向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难度较大,他们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方式。而民间融资的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制度不完善,一旦出了问题,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因此民间资本仍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1)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广招各类优秀的经营、财务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让企业更快的做大做强;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尝试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大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民营中小企业应该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财务信息,并主动配合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查工作,让银行尽可能的掌握企业的充分信息,以便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诚信的形象,提高信用水平。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现代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其个人信用。中小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路,才能保证资金的顺利借贷流转。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一是启动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为中小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为了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要求。(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管理与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得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了保护投资利益的作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迅速转向直接融资也是有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满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场所”,促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交易。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股权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直接上市;买壳上市;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海外上市。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我国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比较缓慢。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投资人投资风险,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创业基金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投资期限较长,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3、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根据民营企业特点和“急、频、快、小”的贷款要求,积极改善贷款方式。二是建立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业绩考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提高贷款营销积极性。三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大的利率浮动权,调动其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主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第一、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第二、融资风险小,民营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第三、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民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

【参考文献】

[1] 曾碧辉: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探讨[J].时代金融,2007(3).

[2] 王满四、邵国良:基于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J].经济经纬,2007(1).

[3] 张平: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探索[J].资本运营,2007(1).

[4] 郑均安:利用民间金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

[5] 刘廷华: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

[6] 孔庆侃、陆筱叶: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出路研究[J].经济论坛,2007(4).

[7] 周芬、许纪校: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分析[J].特区经济,2008(1).

[8] 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6-2006)[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扰。融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关注的焦点。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并试着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意义。

一、 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也由来已久。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给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上的准入“门槛”较高,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一方面,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需要具备不少于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和面值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等条件,而这个条件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是很难满足的。另一方面,企业要想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实施的方法是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和分级审批,而这个方法也给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信贷融资限制多

信贷融资是当前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已经构成了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融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信贷融资条件比较苛刻,这给民营企业的融资也带来了困难。首先,当前的信贷融资没有形成科学的信贷营销机制。一些商业银行过分强调信贷责任追究制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这给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的民营企业造成了信贷困难的问题,也造成了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时候存在着不热情、不愿意与其合作的现象。其次,民营企业信贷限制较多。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是AA级以上信用资质,甚至还要求县域以下的中小民营企业不能贷款,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3、 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中不能实现顺利融资,除了因为信贷融资限制多的原因外,还主要因为在信贷融资中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担保体系。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担保问题出现信贷遭拒的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具体说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我国当前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构和体系,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就没有得到有力的监测和评估;第二,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很难落实担保机构。

4、 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当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还在于民营企业自身,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结构上沿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或者是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第二,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却因为管理层自身素质的问题,管理效果不明显。第三,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资金管理缺乏实效性,可以抵押的资产缺乏,信用状况不透明和信用等级不高的原因。

二、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是一项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让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既治标又治本地解决。

1、 健全民营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国家银行要根据国家的相关金融服务指导性意见,并结合具体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好授权授信的范围和额度,适度地放低审批条件和下放审批权限,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了降低民营企业信贷的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国家银行还应该从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出发,将信贷人员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结合起来,促进民营企业在信贷的过程中讲信用,守承诺。此外,国家银行更要积极创新信贷综合业务,对于信用等级好、信用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发展债券融资方式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要从发展债券融资方式出发,积极改进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民营企业更合理地利用资金,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扬债券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的集资行为,促进企业和人民的投资意识提高,民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也更加谨慎,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大量存款形成的压力,因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方式。

3、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

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的投资与生产,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要做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工作,清晰掌握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结构变化趋势,并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扶持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更应该做好窗口的引导工作,督促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充分发挥利率工具的作用,对于一些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利用封闭贷款的方式进行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继续发展,而对一些贷款风险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水平来限制其发展。

4、 建立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要从沟通机制的建立出发,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外部世界,交换和分享信息,搭建平台,共同发展。人民银行要建立民营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等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信息,搭建起企业信贷信息平台。此外,民营企业要积极与银行合作,加强银企沟通,企业的主观部门要经常向银行推荐发展良好的项目,为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信息和信贷工具的选择和创新提供依据,进而搭建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力.浅析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障碍[J]. 经济问题探索. 2004(08).

[2]涂自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略探析[J]. 经济问题. 2004(07).

[3]祁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视角——构建信用评级体系[J].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3).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州的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近95%的生产总值,75%以上的财政收入,吸纳了全市85%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自身已成为台州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这也使得台州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特色,创造了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以“民营经济+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经济发展现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而在多年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在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难题。这一问题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台州市表现尤为明显。体制内金融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使得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融资存在着严重的缺口。而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可行性。而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以及拓宽融资渠道等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上市融资这种方式。而要实现台州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则必须解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市融资对民营企业有哪些促进作用?二是为何有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对上市没有多大积极性?制约因素有哪些?对于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台州民营企业来说,解答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上市融资对台州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

民营企业上市可以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内源型发展等等不利境况。

(一)上市融资有助于突破融资瓶颈,加强抵御风险能力民营企业通过股权改革达到直接融资,可以打破融资瓶颈的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独特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还可以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同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不同,这种直接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企业可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等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以台州市温岭两家比较类似的企业鑫磊工贸与利欧股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来看,鑫磊工贸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自救过程,而利欧股份则经营情况一直较好,近期更是拟投资500万美元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两家公司之间一个大的区别是后者为上市公司。可以说,民营企业通过上市不仅实现了有效融资,也加强了自身在市场上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上市融资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水平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家族化管理严重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生命力。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想继续推进时,大都感到力不从心。上市是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当民营企业股权改革后,则按照要求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的同时,引入强有力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来制约企业经理层,有利于摆脱家族成员的干预,将企业的命运与家族成员的命运相分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

(三)上市融资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增强发展活力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可以使企业进一步融资扩股,其股权结构也从一元化过渡到多元化,从高度集中的家族股权的单一结构向相对集中的社会化的股权结构乃至国际化的股权结构变迁,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利欧股份作为我国最大的微小型水泵制造商,在股份改制过程中,成功收购了行业内优质企业浙江大农机械有限公司70%股权,实现了强强联合。(四)上市融资有助于提升自身品牌,增进市场效应民营企业上市有利于提高公司和品牌知名度。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社会认可。不仅上市本身就是向市场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光明的发展前景,而且企业上市后,每日的交易行情、公司股票的涨跌,会引起千百万投资者的关注;媒体也会对上市公司拓展新业务和资本市场运作新动向进行追踪报道。这相当于面向广大的投资者做免费的广告,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这一切都会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效应。中捷股份在德国成立了中捷欧洲公司,成功收购了德国KSM的绣花机技术和国有控股公司上工申贝的境外全资子公司上工(欧洲)所持德国杜克普公司的43%股权。中捷通过上市提升了的企业品牌、企业资信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合作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三、台州市民营企业上市基本状况及与苏州市的对比分析

(一)台州市民营企业上市的基本状况

20世纪90年代,台州市民营企业上市还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以后,开始取得稳步发展。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台州市民营企业上市呈现出了较快发展的势头。截止到2010年底,台州市共有上市企业23家①,融资总额累计超过160亿元,在2010年当年更是实现融资额的“井喷”,一年时间,融资总额已超过80亿元②,创历史最高纪录(如图1)。在台州市所有上市企业中,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较多,达到18家,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二位,初步形成了“台州板块”.

(二)当前台州民营企业上市的不足———与苏州市的比较

虽然台州市民营企业上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相比国内民营企业上市工作做得出色的城市仍有不小差距。以苏州市为例,截止到2010年底,苏州市上市企业总数累计已达到52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42家(上交所7家,深交所主板3家、中小板29家、创业板3家),境外上市10家。而台州市不管在上市数量还是在上市方式上都与苏州市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图2)。

1.上市方式和种类比较单一由图3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台州市的民营企业较集中于中小板。相对于苏州市而言,台州市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境外上市的较少,而面向成长型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板目前还无一家上市。可见台州市民营企业更偏向于直接上市,而对间接上市渠道并没有充分利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台州市所有上市企业中,中小板上市企业占较大份额,(表1中股票代码“002”开头,总共18家),占比78.3%。

2.上市家数较少虽然台州市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民营企业上市的增速较快,符合上市的指标要求的民营企业较多,但相对于中小企业上市数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苏州市,台州市仍有不小的差距。从图2中可以看出,苏州市在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达到了16家,而总的上市公司数量更是达到了52家,而台州市分别为9家和23家;在境外上市方面,台州市目前只有“齐合天地”1家以“红筹模式”在境外实现上市,而苏州在2010年底累计有10家企业分别在新加坡、美国、香港和韩国等地的主板和创业板上实现上市。

3.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不尽合理台州市上市民营企业虽涉及不少行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医化、汽摩配件和家电行业,这几类的上市企业也占了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总数的50%左右。而苏州市的上市企业涉及行业类别较多,且集中度较高,光是在中小板上就涉及装备制造、通信电子、金属加工、化纤纺织等行业,且同类别中有多家企业上市,板块特征较为明显。

4.高新技术类企业相对较少以中小板上市企业为例,台州市总共上市企业为18家,而其中属于高新技术类企业占比约1/3(按国家科委高新技术范围划分);而苏州市中小板上市企业为29家,其中高新技术类企业占比约1/2。从图3中可以看出,苏州中小板高新技术类企业家数几乎为台州市的两倍。从高科技涉及的行业来看,台州市主要集中于医化和电子电器行业,而苏州市的高技术企业涉及医化、新型材料、新能源、光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等行业。

四、台州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制约因素分析

为了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内源型发展等等不利境况,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了上市。但民营企业要上市融资却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1.对“内源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以及传统观念的限制台州市民营经济本质特征是市场化,是一种“内源型”的发展,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来自民间。“自筹资金”一直占台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较大的比重,近几年占比更是在50%以上,而且该比重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这种“内源型”的发展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表现出了较高的效率和凝聚力,使得民营企业对这种模式的制度安排产生一种很强的路径依赖。民营企业传统的家族传承制观念也使得企业家不欢迎外来投资者的加入,上市融资意识较弱。台州市的这种“内源型”发展模式与苏州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区别。苏州作为“苏南模式”的一个重要代表,除了承接沪市部分产业转移之外,其更多的是依靠“政府主导+外源型的拉动”。

2.强制的信息披露可能泄露商业秘密民营企业上市前,其经营风险由个别的所有者承担;上市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由社会公众投资者来承担。为了保护普通股民的利益,上市公司必须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则是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目的,以防止他人不劳而获。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完全按照国家监管部门的要求披露信息,上市公司将不得不承担一定的风险,不可避免地会将企业部分商业机密公之于众,这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容易让竞争对手了解企业动态与重大决策并采取相应措施;企业在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体制下,经营管理状况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声誉可能会大大降低,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股东通过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更加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一旦认为公司现状及前景糟糕,就会抛售公司股票,导致公司的市值降低,影响民营企业再次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3.预期的上市成本较高在依靠内源式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的台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从个体户、小商品经营起步,依靠着亲缘、地缘、人缘关系,逐渐壮大起来的。这些企业保持着传统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具有浓厚的家族企业特征。这些企业通常还存在着极其复杂、模糊的股权安排和大量的难以厘清的关联交易,而财务制度也不够健全和规范,并且企业还通过各种途径享受着一些地方优惠。而如果一旦成为上市公司,那么上面的这些利益就会失去,同时还要为企业制度、行为规范化支付高昂的代价。另外,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没上市的民营企业通常存在着税务缴纳不足的情况。根据目前上市的条件,须提供近三年或公司成立以来的财务信息,这势必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税收透明化,从而提高民企的税收成本。同时,由于我国上市程序较多、时间较长,上市成功与否较难预测,有可能造成上市未成但却暴露税收漏洞,因此使得众多民营企业对上市望而却步。

4.面临控制权争夺的风险民营企业要上市就必须首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要求股东人数必须在5人以上,这样就会使得公司的创建人与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缩小,意味着公司的部分控制权转移给新股东。[2]企业挂牌上市,实际上是等于把企业的控制权置于市场之中,谁能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将取决于资金实力和经营实力。民营企业上市后,被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引进独立董事,以便维系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由于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管理层的决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和履行许多的义务。这样也会减弱民营企业家的控制权。而民营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将会引起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5.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行为减弱上市意愿台州市民营企业曾经的相互担保现象较为普遍。根据工商联调查,台州市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曾经有过或还存在着相互担保的关系。但由于企业间的互保风险控制能力非常差,这也使得互保中的链条很容易折断。除了曾经发生的“飞跃集团”的危机之外,温岭的隆标集团也深受“互保链”的危害。而为隆标银行贷款提供连带保证的中马集团、中捷控股集团等企业背后又存在着大量的担保企业。这也说明了这种相互担保的方式在台州市的普遍性,而这种担保方式在台州市曾经取得的成功以及上市手续的繁琐和要求的规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民营企业上市的积极性。

6.民间金融对上市融资的替代作用台州市的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民间金融的高度发达。活跃的民间金融,也是台州市民营经济内源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台州的民间投资从2003年的160.4亿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483.8亿元。⑤民间投资占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不断上升。根据台州市人民银行做过的调查统计,民间融资总额与银行贷款总额之比约为0.65∶1,而通过对700多企业和家庭进行的调查统计,测算出民间借贷的规模经为650-700亿元左右。这种民间金融同正规金融和资本市场之间的竞争和替代关系。台州市部分民营企业只是需要短期的现金流而又没有很好的扩大投资项目时倾向于民间直接融资。

五、台州市民营企业进一步上市融资的对策思考

进入资本市场的最大好处就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就表明企业的发展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对提升自身形象和信誉度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益处。另外,通过上市可以使企业的资本迅速壮大,从而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有更充裕的资金来投入研发、人才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引进等环节,把企业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单纯依靠销售经营等传统模式来积累资金的方式而言,上市使得融资变得迅速和有效。

(一)加强政府引导,营造上市良好氛围在经历了多起大型民企财务危机之后,应该认识到改变民企一股独大,形成各种资本相互补充的良性发展格局的重要性。早在2009年年初,推动民企股权重构的三年行动计划就被写入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工作报告。对于这种“小政府”加强介入经济的做法,部分地区和企业认为政府干预民企股权结构,已经逾越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帮助。首先,可以通过先期的筛选,确定一部分企业进行培训和辅导,使他们认识到明晰产权、股份再造、引入投资者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促进产业和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其次,通过已经上市的一部分企业的良好业绩和经营效益来创造“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更多企业上市的积极性;最后,还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主动支持和配合证券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上市的良好氛围。台州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融资的宣传教育力度和针对性,引导民营企业端正股权改革和上市的动机,克服那种担心股权融资会带来权力分散、商业秘密外泄、成本过高、成为公众企业与社会分享利益等种种畏难情绪。

(二)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特色“台州板块”台州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急需进一步扩张规模的发展阶段。而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有效融资,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台州市的汽车摩托车、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等支柱产业中,均有像钱江摩托、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中捷股份、苏泊尔等上市企业。台州市可以通过加快培育一些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产业,聚集优势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争取在证券市场上形成能反映台州市经济增长特色和潜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台州板块”。

(三)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民企核心竞争力资本市场的基础在于上市公司,优质的上市公司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而优质上市公司最本质的内涵便在于公司是否拥有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包括制度、管理、品牌、人才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这就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5]台州可以通过加快培育一些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如医药化工、汽摩配件、专业设备、再生资源等,争取在证券市场上形成能反映台州经济增长特色和潜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台州板块”,进而为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创造条件。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选择范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难 对策研究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占全国公司总数99%的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某些行业,特别是竞争性行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在数量、产业结构、注册资金等方面,都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民营企业的数量和注册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其数量已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上缴了50%以上的税收。并且这个数据仍然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其次,民营企业推动了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愈加稳固,使得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时期以第一产业为导向的经济模式逐渐演变成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从“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资金实力和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多倾向于第三产业,例如批发零售、服装业、餐饮业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中国的民营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从1978年以来,从农村地区转移出来的2.3亿的人口大多是中小企业吸收的,并且这个劳动力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从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据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自次贷危机以来,40%的中小企业都徘徊在生死线上,融资难的情况影响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银关系与民营融资

1、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及其高倒闭率,加上其在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中显现的脆弱性,使得其经营风险增大,银行的放款率较低。并且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运营成本过高,收益低。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得不规范,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连财务报表都没有,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评估时银行的劳动成本会大大增大。

2、中小企业通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其他抵押资产。大部分民营企业因为规模较小,不具备所要求的房屋、大型固定资产、土地这些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所以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进程举步维艰。

(二)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1、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并且由于条件的限制,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不高,导致关键的财务信息缺失,投资者很难获知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最终放弃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

2、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生产模式体现出企业经营模式粗放,生产技术落后,发展的后劲不足,而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日常用品领域,产品替代性强,竞争压力大。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生存,而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又因为一些国有大企业的“大而全”而丧失了生存手段。如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切实际、不顾条件的同大企业竞争,往往在与哒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最终遭到淘汰。

3、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管理者经营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觉得了企业管理质量的优劣,在中小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中,企业主的行为选择多为短期化,对长期利益缺乏科学的规划。并且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

(三)企业直接融资的制度不完善

企业一般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等有价证券来向资金盈余方进行直接融资。现阶段,中国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可供选择利用的直接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制有限公司申请IPO的硬性条件必须满足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营业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公司总股本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等等。这些要求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上市的严格要求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缘于资本市场。并且中国市场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健全,其他融资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相当狭窄。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能够使担保机构或银行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在财务数据中得到真实、准确的反映。建议民营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考虑聘请专家加入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及管理知识等互补性。

2、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制定企业管理政策,设立相关部门监督公司各项规划和计划的执行,会计部门设置内部的稽核制度。

3、改变传统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融入高效的现代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出售、合资、重组、联营,股份制等方式使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从社会金融方面考虑,应当加快银行体制改革,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银行,使其有针对性的服务于民营企业。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简化决策程序,降低服务成本,建立专门从事对民企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担保、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相结合的担保体系,从而满足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需求。扩展证券市场,放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建立二板市场,让民营企业也能上市融资

(三)从政府方面考虑,政府在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应当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政策,杜绝“三乱”现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科学决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平忠.民营企业融资策略与案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郭振玺.中小企业融资之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09

[3]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