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1

关键字: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区域经济;中部发展;产城融合。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武汉,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蕴育了江城千百年来的厚重历史,也赋予了这座承接南北、纵贯东西的特大型城市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拥有“九省通衢”的核心枢纽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立体交通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致力于创建以武汉临空经济区为核心动力的国际空中门户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规划关注的不仅仅是建设层面的解决方案,我们更倾向于产业的定位研究、环境的生态保护和人文的历史传承,在城市的原有肌理上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个性与特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代临空经济区。

一、区域认知

1、规划背景

“速度经济”时代下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发展增长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会城市,不沿边,不沿海,要参与国际竞争,航空是最便捷、最高效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将武汉市打造成为真正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才能更多地利用全球性资源,来发展临空经济,从而支撑和推动中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2、区位分析

目前我国正在接受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两个“三角洲”地区之间的中部省区,中部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0年12月,国务院以46号文件下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给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临港经济区的范围初定为规划区与控制区两个层面,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包括围绕天河机场的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孝感市(闵集乡)的“两市三区”范围,即以机场为中心,半径10公里以内区域;控制区面积735平方公里,范围涵盖整个东西湖区、黄陂区部分和孝感市部分。

4、现状问题

(1)产业规模小,未形成产业集群

缺乏临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各园区产业规模小,地均产值不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低,未形成合力;

(2)公共设施不足,新城格局不突出

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新城格局尚未形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城中心格局不突出;

(3)交通优势未发挥,基础设施不足

“铁水公空”交通优势作用未充分发挥,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4)生态环境特色应用缺乏

生态资源丰富,但板块特色不够鲜明,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二、项目策划

1、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尤其是国际性、枢纽性大型机场,利用其对人流、物流的聚散优势,快速成长并且聚集了强大的资金流和信息流,随之带动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临空经济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临空产业(机场经济福利外溢);

发展阶段――机场城市结合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和积累);

成熟阶段――机场的城市(形成完整的依托机场经济的城市框架)。

(1)临空经济产业分类

临空产业是以机场客流和物流为中心、具有现代化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兴产业。主要分为三类:

直接产业――航空物流业、航空食品业、航空维修业、航空公司行政总部、航油航材总部、航空培训中心等;

延伸产业――商务/商贸经济、会展经济与购物旅游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航空关联产业;

高新产业――对鲜活保存和时效性有很高要求,以及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2)临空经济的布局

通常在机场周边的5公里范围内,主要是航空物流业、航空食品业、航空维修业、航空公司行政总部、航油航材总部、航空培训中心等直接航空产业。

通常在机场周边的5-10公里范围内,主要发展延伸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如商务/商贸经济、会展经济与购物旅游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航空关联产业。

通常在机场周边的10-15公里范围内临空经济的影响在这一区间会递减,产业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发展战略定位

围绕现状基础、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需求,我们研究总结了武汉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生态基础良好、环境特色鲜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高端人才聚集,形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滨水临空智慧城。

3、发展策略

区域协同策略――依托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共荣。

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崛起发展必须依靠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彼此间的服务与支撑。武汉市将临空经济区建设视为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因此,要实现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崛起发展必定要依托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发展的分工协作,整合各类资源,扩大规模效应,参与区域竞争。从而,最终实现武汉临空经济区从区域承接区域变为区域发展核心。

功能复合策略――功能复合集聚,提升产业能级。

武汉临空经济区作为武汉市的重要发展板块,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门户区域,因此,构建功能复合集聚的城市新功能是提升产业能级的基础条件。

在大力推动临空产业发展背景下,强化不同产业的功能复合与集聚,本次规划分别构建临空类产业、临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研发等多重功能片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带动武汉临空经济区高效有序的开发建设。

生态保障策略――设计结合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规划采用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在维护现有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片区景观格局。武汉临空经济区内现有丰沛的水系资源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规划保留并强化现状的水系河流,凸显以水为特色的景观特征,形成城水交融的生态网格格局。

通过生态环境的营造,大力提升地区形象,从而吸引高素质人才导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规划框架

1、规划愿景

武汉市提出,到2015年,临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4000万人次和50万吨,力争进入全国机场前10名,开通国际航线40条以上,真正成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2、空间格局

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格局为:

“一核两心、三区多园”

“一核”是指以天河航空枢纽辐射半径5公里形成临空核心圈层;

“两心”指盘龙新城中心、吴家山新城中心;

“三区”指黄陂临空发展区、东西湖临空发展区和孝感临空发展区;

“多园”指在三个临空发展区的基础上,形成航空企业总部区、走马岭保税物流园、横店临空产业园等13个产业园区。

3、产业布局分析

本轮方案重点研究5-10公里辐射半径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整合,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主要以服务型产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公共服务、会议会展等为主。为了完善产业链发展,我们通过现状产业分布分析,结合本地发展需要,补充完善了以下几项发展产业:

(1)中小企业总部基地

武汉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不仅可以吸引大型企业来此设立总部,还可以在一些商贸、物流便利的区域设立新型民营总部基地,并着力创建成为全国首个为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设立的总部区。社区化的民企总部集群,免除了企业自建车队、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的经营成本,又结合了就近商贸物流业的产业规划,是总部经济体新的发展方向

(2)健康养生产业园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产业的统称,主要包括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制造业和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与健康相关的制造业涉及行业领域有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体育健身用品等;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则包括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康复疗养、休闲娱乐、老年监护等。

(3)国际商务商贸会展综合服务区

通过城市商业发展格局的分析,商务商贸会展服务区是对黄陂临空经济区的一个重要补充内容,拥有汉口北市场群的商业基础和周边高科技产业园的支持,借助优越的航空区位,打造一个新的商务商贸交易平台,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升级。

(4)精致农业产业园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基地农业向产业链上游提升,除了保留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食品加工、旅游观光等由农业所带动的产业为本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高附加值有机农作物打开新的市场。

(5)教育培训产业基地

主要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创新教育、教育配套服务、北部网络教育中心、新型人才培训基地等教育产业,形成培训、生产、创意研发、管理一条龙的教育产业体系。

3.4生态环境构建

(1)水敏感分析:自然分洪区和城市分洪区综合考虑发展,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自然排洪排涝的系统。雨涝季节,城市积水能够迅速通过人工模拟的生态沟渠或景观系统排入到自然河流和湖泊中去,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湖泊和河流回灌给城市景观水体作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持续的水体自我调节系统。

(2)生态绿楔功能保护:主要包括武湖生态绿楔功能区和府河生态绿楔功能区,在严格保护水系沿线生态湿地及林地功能的前提下,局部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功能。

(3)风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有目的的构建大尺度城市通风廊道,保证自然风得以在城市中流通,将郊区温度相对较低的冷空气和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带走城市中心区的热量和废气,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降低城市内部温度和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

结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规划就是一副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宏伟蓝图,赋予它的不仅是时代个性的彰显,文化脉络的沿袭,更是历史发展使命的精神传承。

参考文献:

[1]华夏。武汉临空经济的发展及影响浅析[J].物流技术.2011(09)

[2]张蕾,陈雯。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特征――以长三角枢纽机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12)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2

一、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隆平高科技园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中心城区——*区,是长沙高新区的“一区四园”之一,属省市区三级共管的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因驻园单位、公用设施等占地多,园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几年来,隆平高科技园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实现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自我开发和发展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出台系列产业优惠政策,对总部经济进行重点支持和扶持,总部经济逐步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践探索证明,园区破解土地制约瓶颈、谋求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园区必须面向长远发展,着力推进并持续深化“五个转变”:一是要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二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三是要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四是要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五是要注重从引进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

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越的政治环境、政策优惠、科技支撑、区位优势、人文环境等。而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和便利,前景十分光明。

一是卓越的品牌优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发明创造,对解决全球人口过剩、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平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更是享誉全球,其品牌无形资产评估1996年已逾千亿,今年有关方面评估其品牌价值达1.98万亿元。200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以袁隆平的名字为园区命名,充分体现了对隆平高科技园的足够重视以及对园区未来寄托的期望之大。

二是优越的区位优势。武广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沪昆“高铁”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拉近了长沙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距离,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中心,直接带动沿海相关产业的转移以及现有产业的发展。今年,*区主动对接“高铁时代”,投资40亿元加速推进浏阳河以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打造新的区域消费中心,并促进园区的提质升级。按照*区和武广新城的规划,红旗路将南延实现隆平高科技园与武广新站连通,人民东路延长线将继续东进对接黄花机场,营盘东路将修建浏阳河大桥连通隆平高科技园和主城区。机场、武广高铁、京珠高速、319国道、霞凝港和四通八达的城区主次干道等构建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强化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区位优势。而酝酿中的长沙市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可能为园区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雄厚的经济基础。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隆平高科技园的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技术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总部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年、*年,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百亿大关。*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65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全省7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九,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于“十强”行列。园区连续5年荣获长沙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

四是优惠的产业政策。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园”,入园企业除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一切优惠政策,还可享受*区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另外,园区还出台了隆平火炬创业中心科技和财政扶植管理办法,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一企一策”特别优惠政策。在本土支持成长起来的企业如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对园区有着深厚的感情,立志扎根园区,现已将企业总部入驻园区。

五是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园区聚集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30多家科研院所,园区内高精尖人才云集,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农业高科技成果达100多项,是我国农业领域科研能力最强、科技成果最集中的基地之一。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形成了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人才交流、资源配置的优势,也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是健全的服务体系。园区与省市各级各部门联系紧密,广泛争取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了驻园服务窗口,形成了畅通的办事渠道。*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支持园区和园区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制订、环境打造等方面千方百计提供优惠和便利。隆平高科技园以“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企业”为服务宗旨,对入园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企业服建实行“受理不出隆平园,办理不出高新区”,工作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程跟踪制等,极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

截至*年11月底,园区累计登记注册企业258家,其中购地企业39家,总部企业219家,占84.9%。*年总部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2%;实现利税占企业利税总额的41%。*—*年,总部企业在税收、产值上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年对总税收和区级税收的贡献率均接近80%,强力拉动了园区经济增长。在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园区着力打造了一批总部平台,也成功引进了一批重点总部企业。

一是着力打造科技孵化中心总部平台。广发隆平创业服务中心占地60亩,分两期建设。*年6月一期3万平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现入驻率达100%,入驻了50多家物流、新材料、先进制造及配套企业,现已形成了稳定增长的长效税源。鉴于广发隆平一期运作非常成功,园区与该公司签订协议,购地198亩,建设34万平米的长沙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打造湖南最大、配套最全、服务最优的标准化工业厂房总部集群。湖南省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米,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年投入使用,引进了55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定位于国内知名的自主创新型科技孵化器、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总部园区。

二是着力打造金丹科技创业大厦总部平台。该项目占地25亩,高25层99米双子座,是目前中部地区最高的现代化工业楼宇。项目总建筑面积11万平米,相对于传统平层工业厂房节省用地325亩,其集约用地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其目标是“打造中南地区创业环境最宽松、综合创业成本最低的创业平台”。目前,A栋招商入驻与B栋建设扫尾同步推进。A栋现有顺丰速运、北京德运丰科技等20多家公司入驻。B栋于今年11月份基本完成外部装修。项目定位于电子信息、精密加工、电子商务、网游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的总部楼宇,全部建成后可入驻总部企业200家。

三是大力引进重点总部企业。爱尔眼科于*年9月注册入园,*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湖南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大汉控股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非公有制企业,下辖40余家子公司,总资产3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隆平高科于*年11月与园区签订总部基地项目协议,公司旗下24家子公司现有10多家已注册在园区。今年苏宁电器、阿凡提物流等大型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相继入驻园区。

(四)发展总部经济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土地紧缺制约优质项目入园落户。园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除驻园单位、公共设施用地外,实际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极其有限。园区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园区现有在谈购地项目32个,涉及用地面积3280亩。而因供地有限等原因,大批有明确投资意向的项目已流失。

二是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总部经济发展需要现代楼宇的供给和城市环境的配套。园区在现代商务楼宇建设方面,新规划建设的却比较少,企业现代化办公条件也还有待完善。这导致部分总部企业不愿意进入经营,也使一些企业因缺少扩大发展的空间而外迁。另外,在城市管理方面,虽然园区已经做的比较好,但是要想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后来居上,就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抓不懈城市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总部经济发展所需的城市环境打造上,仍需下大功夫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展开市容环境整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加快生态友好型城区建设等。

三是拆迁工作推进难。因长沙市新旧拆迁政策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园区拆迁进展总体上跟不上项目建设的需要。拆迁扫尾工作一时难于全面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开发建设。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近年来,国家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贷款力度,各级各部门也采取一系列促进企业融资的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银行融资门槛高,普通贷款周期短,贷款使用限制多,引导资金到位难,导致企业争取资金和贷款的热情明显衰退。随着中央调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园区中小企业将更加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融资贷款、扶持资金及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

五是周边园区同质化竞争压力加大,园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如先导区、雨花环保园等园区大力建设标准工业厂房等。当前,形成了园区同构、政策同化、项目同质的局面,特别是在争取优质项目上,零地价送地和让利让税优惠造成园区间的恶性竞争,也为未来总部经济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二、园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建设都市工业精品园区,打造两型示范现代新城”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都市工业之路,大力发展“两型”产业,着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突出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项重点,打造“产业高端、技术高新、厂房高层、服务高效、发展高速”的特色园区。

(一)破除观念误区,解放思想

一是转变发一定要在城市中心区域范围内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从我国国情和北京等地的成功经验来看,总部经济选址己出现了多元化和郊区化的特征。根据在长沙的地理位置而言,隆平高科技园距长沙市市中心5公里左右,从空间距离角度来讲非常合适发展总部经济。二是转变一定要在现代服务业成熟区域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配套并不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决定性因素。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完全可以实现经济主体在办公与生产上的分离,以及中介实体和经济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分离。这为企业的决策、研发、经营等中心相分离创造了条件。隆平高科技园集中规划总部经济,就是要致力于打造成为环境优良、配套完善的现代新城,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交通条件,克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足,积极探索发展总部经济的新模式。

(二)确定目标定位,错位发展

隆平高科技园作为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开发园区,承载着引领地区经济发展、树立精品园区形象的使命,园区的定位和发展必须体现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特点。园区明确了在发展现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总部”意识,以总部工业、楼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集约发展、高效运转、低成本运营。

(三)加快品牌推广,塑造形象

一是以现念经营园区品牌。充分利用园区品牌的政治资源、市场认同和社会声誉,建立园区品牌的质量认证体系,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人文凝聚力。促进园区品牌向产业、产品品牌的延伸与扩展。二是以产业集聚提升园区品牌。应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集中抓好园区的区域产业品牌、产业支援体系、工业配套体系三大系统建设,积极鼓励园区企业运用名牌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树立“隆平园区制造”就是高品质、高科技的名牌效应。三是以有效途径推介园区品牌。建立完善的品牌推介体系,善于用好各类媒体资源,认真做好园区品牌报道,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直接接触,让更多的国内知名企业了解园区,积极扩大园区品牌影响。

(四)实施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一是完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照长株潭一体化总体规划,认真实施*区“强西拓东”战略,加快“两片一线”的整体开发建设,利用隆平高科技园支撑浏阳河东岸地区的开发。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使隆平高科技园适度扩大规划面积至30平方公里左右。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要秉承“功能齐备、适度超前、生态环保”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划。三是完善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要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度扩大土地规划面积,并与之相适应调整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五)加快土地整合,夯实载体

隆平高科技园应立足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按照要素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打造总部基地,形成集聚效应。一是整合建设发展载体。加大存量土地资源整合力度,以采用规划条件调整和提升土地转让价格的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向发展总部经济转型。二是鼓励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立足城区建设现状,坚持盘活、整合、开发相结合,加快总部经济商务楼宇建设,改造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商贸楼宇。三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按照规划时序要求,重点建设好隆平火炬创业中心和隆平总部工业园,强化区域通枢纽的作用,重点加快总部聚集区十条主次干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六)明确产业导向,加强引导

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引导产业内部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一是稳定和发展现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壮大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产业特色。鼓励企业集约用地、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参加“两型社会”建设。二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推进优化园区软硬件建设,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园区投资创业,或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或完善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或延伸和完善园区的产业链。三是大力引进企业总部。着力建设隆平火炬创业中心、隆平总部工业园等项目,为总部企业的引进搭建基础平台,着力引进大集团、大公司、大财团来园区设立行政总部、科研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等。通过企业总部的引进,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七)优化发展环境,抓好服务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3

文/赖红清曹宗平

【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借鉴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一般路径,以佛山传统产业——陶瓷产业为例,以微笑曲线为基础构建了佛山传统产业升级线路图。在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佛山陶瓷的生产制造环节(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生产技术调整、产业转移)、价值链两端环节(品牌、营销、研发设计)、产业链条升级(陶瓷文化旅游、下游服务外包产业) 入手,探索研究佛山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为其他区域实现相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传统产业;佛山陶瓷;升级路径

【基金项目】2013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东部地区产业演化与城市化动态协调发展: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13BJL077)。

【作者简介】赖红清,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曹宗平,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一、前言

我国传统产业凭借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以低成本制造优势顺利嵌入了全球经济价值链中,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成分。据统计,当前中国传统产业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2/3,从业人口占比达87%。国内生产总值的87%属于传统产业创造,国家财政收入的70%左右来自传统产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由于我国传统产业绝大多数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造成低端锁定与核心环节缺失,产业升级出现被“俘获”现象,向高端环节升级步伐受阻。因此,在经济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利用我国优势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后发优势,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山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传统工业发达,也是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沿海城市制造业发展的一些典型特征。研究佛山传统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选择适合本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以产业升级理论为基础,以佛山优势传统产业——陶瓷产业为例,剖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微笑曲线为基础,构建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发展线路图。从佛山陶瓷的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研发设计等环节入手,探索研究佛山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其他区域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产业升级路径理论研究回顾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较早研究产业升级演化路径问题的学者是Gereffi(1994),认为产业升级沿着组装加工贴牌生产自主设计制造自有品牌构建的路径演化。

Humphrey和Schmitz(2000) 提出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层次分类方法,提出了全球价值链角度的产业升级包括从低到高、依次推进的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方式(如表1 所示),指出产业升级的路径沿着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部门升级或产业间升级逐步提升。

Erns 提出产业升级的5 种方式,即产业间升级、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链上的升级。后4种都属于产业内升级。

(二) 国内学者对产业升级发展路径的研究我国当今理论界对于产业升级研究主要有“调整结构”和“价值链”两种思路。其中广大专家学者较赞同的是“价值链”涵括的内容比“结构调整”的内容更全面,更加符合产业升级的本质要求,应是产业升级研究的主要方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吴敬琏(2001)、林毅夫(2002)、张辉(2004)、卢锋(2004) 等较早期的研究认为,中国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发挥了比较优势,认为要继续挖掘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中国中西部通过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强化与沿海地区的产业耦合,加快产业升级。二是近期文献更多认为嵌入GVC的中国产业发展已经陷入低端锁定,即被锁定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微笑曲线”的中间阶段。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缺失,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的阻力较大,经济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受阻。刘志彪(2007) 等提出构建国家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的出路在于国内价值链的培育。卢福财(2007)、卓越(2008)、谭力文(2008)、唐海燕(2008) 等认为实现由俘获式全球价值链向均衡式全球价值链的转变,各区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个更加均衡的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以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归纳出产业升级的路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上的产业结构升级,或沿着价值链从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或从有形商品生产投入向无形的、知识密集的支持升级,或者从产品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这些文献总体上对我国地方产业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由于分析对象的地域差异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也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探索空间。

三、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以佛山陶瓷产业为例

(一)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

佛山陶瓷历史悠久,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便被誉为“南国陶都”,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迅猛发展,佛山陶瓷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影响辐射面广,享誉国内国际,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优势的传统优势产业。佛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墙地砖年生产能力16亿平方米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约占全球产量的25%;卫生陶瓷产量达到1300 万件,占全国的16%以上,占全球的4.8%。同时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群落,也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佛山陶瓷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与经营,形成了东鹏、鹰牌、蒙娜丽莎、新中源、钻石、金舵、新明珠等大批骨干企业及优秀品牌群,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区域陶瓷品牌。佛山作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企业数量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5家;品牌影响力大,占全国建陶行业10个名牌产品中的70%,也是全国陶瓷营销中心。

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一方面,生产能耗高、物耗大、占地面积多,资源粗放利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压力大,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重;产业转移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民工荒”,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萧条,国内市场由于房地产不景气,再加上遭遇从外国陶企的技术壁垒到反倾销控诉,销量不断下降,利润日益减少,部分企业发展难以为继。为了更好梳理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将优势和机会合称为“有利因素”,劣势和威胁合称为“不利因素”以简化分析,如表2。

(二) 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1.生产成本持续攀高。从生产成本构成来看,年销售过亿的建陶企业的大致比例构成是:原料及燃料、设备折旧分别占20% 和30% 、15%,而人工和销售费用分别占了成本的10% ,各种税收以及行政规费,分别占了成本的8%和7%,如图1。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价的一路飙升,陶瓷产业作为耗能大户,燃料成本从占比30%提高到了现在的40%左右。此外,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随之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逐年增加,造成佛山陶瓷的生产成本较四川、福建、山东、江西等地区高,来自国内这些瓷区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生产成本的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转型升级。2.瓷土资源紧缺。目前佛山地区的陶土已经全部用尽,企业要从东莞、肇庆、清远、中山、英德、花都等地购买瓷土,佛山地区有上千条陶瓷生产线,一条窑一天少则6 吨,多则8~9 吨,市场需求量大,加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涨,水、煤电等供应吃紧,佛山陶瓷企业面临“断炊”的威胁。佛山陶瓷企业不得不加快产业转移升级的步伐,把生产基地迁往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甚至省外资源丰富的地区。

3.环保门槛不断提高。陶瓷产业是典型的污染产业,其废气排放量位居各行业首位,约占50%;二氧化硫排放量居第二位,约占25%;工业粉尘排放量居首位,约占99%。不少陶瓷企业不注重环保治理,对环保的投入不够,造成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的被动局面。

2006 年起,佛山市政府加大了治污环保力度,提出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陶瓷产业的转移升级。佛山建陶产业总体上面临的政策形势非常严峻,环保门槛促使城区企业不得不外迁。

4.研发能力不足, 低端锁定及路径依赖并存。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在佛山十大优势行业中,陶瓷建材行业大中型企业占16%,但R&D (研究与开发) 经费与人员只占0.2%和2%,专利申请总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总数只占0.5%和5.6%,R&D经费、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倒数第一,R&D人员、专利申请总数倒数第二;陶瓷建材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占3.7%,但R&D经费与人员只占3%和2.9%,属于较差的类别。在产品设计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了佛山陶瓷业陷入了低端锁定的困境。

另外,佛山陶瓷企业99%为民营企业,企业家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企业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眼光,绝大部分企业满足于通过贴牌的方式来获得稳定的外销渠道,自动放弃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产品附加值不高,对销售市场和国外先进技术产生一种依赖。

(三) 佛山陶瓷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选择佛山陶瓷产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属于客户驱动型。价值链的企业在实现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成本控制和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建设。结合佛山陶瓷业所属的价值链类型及升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升级重点应该提升价值链,打造未来的竞争力。一是调整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二是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服务);三是价值链整体攀升,如图2。

1.生产制造环节提升。一是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研发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加工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行陶瓷的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高重点发展低碳、节能、节材的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高档洁具,降低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环节的转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陶瓷业在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为了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将生产制造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生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发展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的环节。2002年开始佛山陶瓷通过转移扩张,形成了以佛山及周边的清远、河源、肇庆、恩平、四会、新兴等广东产区及国内如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江西、山东、陕西等产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生产基地,近300家工厂,建成了1000条以上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

2. 向价值链两端环节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1) 引导陶瓷产业逐步向总部经济发展。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佛山产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等都让世人刮目相看,发展总部经济的产业基础雄厚。在充分评估广州、深圳虹吸总部能力的基础上,以陶瓷产业优势作为发展基础和突破口,实施错位发展战略。

第一,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陶瓷企业总部,由低端制造向营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高端环节拓展,逐步优化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的区域布局。到目前为止,佛山陶瓷通过8年的艰难调整,以南庄大道、华夏陶瓷博览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四大区域为纽带,形成了国内绝无仅有的规模庞大的陶瓷总部聚集群。已集聚了如东鹏、新中源集团、金舵、新明珠集团、宏宇集团、欧雅企业、冠星企业、能强集团等国内外200多家优秀陶瓷卫浴企业总部进驻,佛山陶瓷全国营销乃至世界营销的优势日益明显,推动了佛山陶瓷总部经济的快速形成。

第二,建立总部功能区。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陶瓷工艺、陶瓷设计、陶文化传播;华夏陶瓷城重点发展陶瓷会展;瓷海国际主要发展陶瓷物流和批发;中国陶瓷城则作为中高端陶瓷卫浴的营销窗口,主攻出口;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向陶瓷企业的全球营销中心方向发展。目前南庄镇的华夏陶瓷博览城、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3个基地进驻的陶瓷营销中心已超过1100家,大大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围绕总部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佛山作为传统商贸重镇,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承接广州新火车站、新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大型物流节点的延伸,鼓励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佛山扎根,着力建设陶瓷商贸物流中心。同时,还要在金融、会展、广告、设计等生产业有所突破,实现从“佛山制造”向“佛山服务”转变。

(2)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佛山与广州、深圳市相比,最没有优势的就是人力资源。政府应该在高级人才的引进上设立新的衡量标准和新的优惠措施,加大高新人才、重点产业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注重自己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设陶瓷专业或陶瓷学院,为佛山市陶瓷产业培养本地急需和紧缺的陶瓷研发设计、高技能人才。邀请广州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美院的大师入驻,并引入民营资本,形成佛山陶瓷的教学、科研和创作基地,系统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成为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智囊。

(3) 进一步打造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佛山陶瓷已经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区域品牌,如何整合佛山历史文化优势,全面打造好这个区域品牌,突出“佛山陶瓷”这个区域品牌对佛山陶瓷今后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名牌”在建陶行业空缺的今天,笔者认为应向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佛山陶瓷”集群品牌商标,将集群品牌发展正式地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多管齐下,完善“佛山陶瓷”品牌的功能,打造出其个性特色。

(4) 建立专业的陶瓷精品工业园。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要求,在重新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的佛山陶瓷精品工业园,可以集约利用供水、供电、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推动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借助陶瓷总部基地的平台,大力提升佛山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真正将佛山陶瓷产业做强做精,将产业园变成陶瓷品牌的孵化器。

(5) 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第一,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和激励,特别是加大对重点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对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延长产业集群链条、增加产业集群附加值、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的企业或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优先协助配套资金,优先发放优惠贷款,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如蒙娜丽莎集团拥有省市区三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汇聚了更多科研资源、人才优势,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更大平台和智力支持。正是这些龙头企业,以自身的创新优势和平台优势,积极进行着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尝试,不断推动着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管理和营销水平上,逐步向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看齐,提高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能力与层次。

3.价值链整体提升。

(1) 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提升建陶瓷产业链。第一,依托陶瓷文化遗产,整合佛山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陶瓷旅游文化。如利用南风古灶和石湾公仔街、石湾陶艺博物馆和南风古灶艺术长廊商业步行街等载体,通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广泛深入传播佛山的陶文化,发展陶瓷文化旅游,提升佛山陶瓷品牌的功能,提升它的价值空间。第二,促进陶瓷文化与高科技的融合,提升陶瓷产业的文化附加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注重传统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功能,还关注产品的文化质量和文化功能,因而在生产方面要坚持依托技术创新,利用高科技技术把陶瓷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用于开发和构建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等高端价值链。

(2) 建立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和研发投资不足,需要政府建立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现已建成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陶瓷技术创新中心”“佛山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也将为佛山乃至广东省陶瓷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分析、知识产权等全链条技术创新服务,为解决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检验检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3) 大力发展陶瓷建材的下游服务外包产业。陶瓷业下游服务外包产业包括专业建材物流、陶瓷化工色釉料等,要突破建材物流运输能力和辅料技术的制约,完善市内现有的大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综合市场,延伸和拓宽陶瓷建材行业的产业链。鼓励整体陶瓷产业与广州、深圳、香港等服务业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的相关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佛山产业链向外关联升级。

四、结语

陶瓷产业作为佛山的优势传统产业,其转型升级对区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每个区域应立足本土核心资源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的核心企业领头羊的作用,通过技术能力升级、市场能力升级的双重升级途径逐步构建高水平的区域价值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具备产品链高端竞争力的价值链以一个更加均衡的价值链体系进一步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产品内分工,实现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占据产业制高点。

产业升级是一个地区产业体系的系统的调整,它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参与,更需要政府能够提供有效支持产业升级的公共政策。另外,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效果的好坏不仅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整合创新,更取决于与之相配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整体变革。同时,在新形势下,政府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既能顺应市场机制,又能发挥政府优势的政策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Gereffi G,Ksplinsky R.The Value of Value Chains:Spreading theGains from Globalization[J].IDS Bulletin,2001,32(3):1-136.

[2]Humphrey J,Schmitz 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Research on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R].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3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4]刘志彪.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6]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SWOT分析;总部经济

基金项目:2012年石家庄学院社会科学课题(编号:11YB02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SWOT分析的石家庄市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6月13日

一、总部经济的定义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并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产生是企业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把管理决策机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处于价值链高端的职能部门,布局在人才集中、通信和交通便利的具有商务优势的地区,通过资源有效配置,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二、石家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毗邻北京、天津,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以来,中石油河北销售总部、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河北港口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石家庄。截至2011年底,石家庄市市内五区、高新区和四组团县(市)总部企业共有69家,其中上缴税金53.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3.9%。总部经济的品牌效应,有力地增强了石家庄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三、石家庄总部经济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中,S、W分别代表Strengths和Weaknesses,代表目前石家庄所具备的总部经济发展优势与不足之处,O、T分别代表Opportunities和Threats,表示石家庄在当前或者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状况变化对其发展的影响。

(一)Strengths:石家庄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分析

1、区位和经济优势突出。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和中心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2010年石家庄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0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87.9亿元,年均增长18%,发展基础日趋坚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58亿元,年均增长26.1%;消费市场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391亿元,年均增长18.1%。

2、优越的政策条件。发展总部经济是振兴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在《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着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聚集区”;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来石家庄设立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

3、城市交通建设加速。石家庄市的公路、铁路、航空已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尤其是随着石家庄到太原、北京、济南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陆续建成,石家庄将真正建成六省市省际城市1小时交通圈。交通圈的打通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加速了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物流资源、旅游资源等经济要素的流动,这些都会推动石家庄总部经济的发展。

(二)Weaknesses:石家庄发展总部经济的劣势

1、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到现在为止,石家庄市还没有成立总部经济领导小组,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牵头部门,缺乏对总部经济的统筹发展、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不能够根据企业总部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推进工作的有序进行,导致了各县市区以及各企业的无序竞争,增加了发展成本。

2、缺乏总部经济专项扶持政策。虽然石家庄现在高度重视总部经济,但是缺乏统一的扶持政策。虽然石家庄市政府于2003年9月出台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对内开放鼓励来石投资的若干意见》(石政发[2003]104号),对鼓励外地企业总部迁入石家庄明确了几条优惠政策,但是发展总部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并且这些优惠条件相对于其他城市已无竞争优势可言。

3、高层次人才资源紧缺。总部经济具有知识性的特征,占据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最高端,是属于知识经济的一种形态,城市科研能力的高低将制约城市总部经济的吸引力。近年来,石家庄市提高了对科研能力的重视,将自主创新提高到了一定的战略地位,高新区以及其他科研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成为发展总部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

(三)Opportunities:石家庄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伴随着“三年大变样”的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举措的落实,石家庄市总部经济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金正缔景城、万象天成、广安大街等一些新的服务业聚集区和中央商务区正在形成和崛起,将成为省会功能聚集、形态新颖和生态协调的总部经济新载体。城市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吸引大企业总部的落户,市内各区还专门出台了实施办法,在政策上加大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和客商投资兴业扶持力度。对不同行业新引进企业总部分别给予奖励,以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四)Threats:石家庄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压力。据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显示,石家庄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在了第三能级,排名第23位。作为基础并不占优势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在总部经济发展的快速路上竞争压力很大。

2、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较高的条件。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很高的条件,如高端的资源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信息处理人才、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等。总部经济的形成主要依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部经济的形成前提是大量企业总部的聚集,并与当地相关产业发生联系,产生外部经济。政府可以推动,但不应强求。

3、企业总部区位偏好的变化对于石家庄的影响。区位偏好的变化日渐成为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制约因素。企业总部的区位偏好首先是企业总部对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偏好,包括交通位置、空港条件等,再者是企业总部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互动与联系,这可以体现在产业的互补、人居生活与创业的互补、地区政策的协调等方面。如何将企业总部留住,应该成为未来总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石家庄市发展总部经济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领导体系。应设立一个专门的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规划研究、实践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财税环境。税收政策不仅直接影响总部的投资计划和成本核算,也是政府对于发展总部经济所做出重要决策的反应。合理利用税收政策是总部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调控工具。石家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将总部经济做强做大,就应该在税收、土地、商务办公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地区总部甚至跨国公司总部入驻。

(三)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引进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根据总部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石就业,使石家庄市成为区域性的人才聚集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四)突出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总部企业。石家庄应走总部经济与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道路,扶持和培育一批符合当地产业要求的总部企业,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主要参考文献: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对策

现代服务业以“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三大服务方式,创造需求,引导城市消费。相比传统服务业来说,具有三大特征,即高技术性,知识性,新兴性。我国现代服务业包括: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餐饮、商品零售、医疗保健、住宿旅游、文化娱乐、房地产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管理服务、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批发、金融、物流、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结合江苏经济的实际发展,江苏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行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医疗和文体业,社会服务业。

一、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7年以后,江苏引入外资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调查显示江苏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外资的利用比例比较小。依靠第二产业,来带动江苏经济发展。当下正逐渐形成以“第二产业、服务业为主”的新局面。

江苏服务业发展迅速。2000年至2013年,江苏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7%上升到37%,每年平均上升7.69%,年均增加就业43.78万人。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31.4%增长到42.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具有阶段性,2000年至2007年从3.3%上升到5.8%,2007年至2008年从5.8%下降到4.6%,2009年至2010年处于平稳期,保持在4.9%。2011年下降到4.6%。2012年至2013年均下降到4.0%。究其主要原因,2000年以后,江苏工业迅猛发展,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三产业;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江苏第二产业增长到峰值,后来缓慢下降,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表1是分行业地区生产总值,重点描述第三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居于前三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7131.45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26421.65亿元,江苏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江苏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身环境的约束

高技术劳动力供给不够,一是有些人才供大于求,二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从事会计、广告、国际贸易等高级专业人才很缺乏,究其主要原因是未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引进机制。

(二)传统体制环境的约束

部分行业形成历史性垄断,造成效率、服务水平、创新力不足。一些行业市场进入门槛高,例如电信、铁路、教育、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有些则形成长久以来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状态,注重其社会公益与单位福利的一面。

(三)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

江苏省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低下,使得服务业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吸收外资,同时制造业加工贸易规模的增大,对服务业产生挤兑效应,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其开放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并没有实行高效率的开放。许多服务业领域外资严重不足,服务业中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传统工商服务业。尤其是高科技服务业,尤为严重,这就造成了服务业难以像制造业那样迅速发展。

(四)内部结构不合理

现代服务业偏少,传统服务业偏多,生产业分工不细,生活型服务业不健全,突出表现在苏中、苏北服务业发展滞后,苏南服务业发展稍快,南北阶差逐渐增大,从南到北成阶梯型分布。地区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对江苏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现代服务业力度

优化环境,增强服务业发展力度,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江苏部分服务业财政投入不足,重复纳税。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进一步依法减轻服务业的税费负担,完善和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引导资金规模,重视薄弱环节,实行财税优惠,关注关键领域,建设服务业载体,促进新型业态发展。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资金投放重点,督促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扩大资金规模。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化服务业领域,充分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金融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多渠道筹措资金,降低门槛,鼓励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推进价格体制改革,解决服务业的水、电、气、土地等四个方面不合理价格问题。切实做好政策的衔接,纠正问题,督促检查,界定和落实,确保政策实行的连续性。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倾斜于国家鼓励类的生产业。强化政府的高效管理,建立信息系统,健全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诚信环境。着力解决高级人才紧缺的问题,推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向高层次发展。

(二)突出战略地位,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生产业。首先,看清楚生产业高利润特点;其次,生产可以培养出好的服务体系。江苏在金融、教育等许多领域拥有资源禀赋,人才优势是生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江苏拥有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培育出大量人才。国家对生产业有明确的支持政策,而江苏的产业结构在不段升级优化,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明显。江苏发展生产业重点措施:充分认识生产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完善生产业的业态,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生产业,最终面向长三角的制造业发展生产业,培育形成一批生产服务业示范项目。

(三)增强吸纳力,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现代服务业趋于国际、网络、一体化,江苏要抓住这一机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引进跨国服务机构,把握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向,做好项目储备,抢占先机,研究策略,应对挑战。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外资,拓展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发展空间,当现代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实现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其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辐射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

按照“集中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加强集聚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树立服务业集聚区品牌特色,形成错位之趋势。完善服务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政府积极引导,运用财税政策杠杆,大力培育企业总部经济,把科学规划作为前提,打造企业总部基地,把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与君.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裴长洪.利用外贸与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裴长洪.试论国际竞争力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04).

[4]周星,付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科研管理,2000(03).

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 玉渊潭 农工商 发展建设

一、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

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是由1958年成立的玉渊潭及玉渊潭乡演变而来的。1958年成立到80年代初以农业经营和工业加工为主,得益于工业经营先发优势,发展迅速且未受市场竞争冲击。1983年正式成立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顺应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逐步实施“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陆续开发建设酒店、写字楼等产业项目。得益于显著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虽产业项目相对分散,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但所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玉渊潭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且受市场竞争冲击影响较少。进入2000年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国际化竞争压力和行业发展格局,整合现有产业项目和楼宇资源,先后成立酒店集团、物业集团和置业集团,形成了以商业地产建设与开发、经营与管理为主的产业布局。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和集体经济积累,虽然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但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推进和精细化管理的强化,玉渊潭整体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增长。当前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健康,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健全,风险控制流程规范。公司营运现金流充沛,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水平,各项经营业绩指标稳定增长并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2012年,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在实施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将建设现代生态型商务服务区的目标进一步扩展和提升,经过积极争取,玉渊潭科技商务区成功冠名“中关村”,成为玉渊潭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也标志着玉渊潭的发展更加主动地融入到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的战略实施中去。近几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深度调整和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要求的提出,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玉渊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市场冲击明显、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唯有不断优化内部资源,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做强做好科技商务区建设,才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建设的概述

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南部高端商务区内,是中关村科学城的辐射区,商务区中心位置为东至北洼路,南至永定河引水渠,西至昆玉河西,北至北洼西里中街。为更好地统筹玉渊潭区域各类资源和要素,将原范围进行拓展,形成“三纵跨五路”的空间布局。“三纵”指玉渊潭区域内的西三环、昆玉河及万寿路、西四环所形成的三条纵向地理曲线。这三条纵向地理曲线跨越五条城区干线路,由北向南依次为:彰化路、玲珑路、阜成路、复兴路、莲石路,区域总面积33.1平方公里。

玉渊潭科技商务区所属裕惠大厦、恩济西园、天顺仁和物业、汇鑫盛商贸楼等近20座物业楼宇合计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共入驻企业近2000家,其中符合总部企业标准的近20家。入驻企业主要为商务服务类企业、科技类企业、银行金融类企业、文化传媒类企业、餐饮服务类企业。其中,科技服务类企业是园区主要培育和服务的目标客户,科技类企业是重要的补充,符合玉渊潭科技商务区现代服务与科技产业集聚的规划目标。

三、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是发展要求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增速趋缓,消费需求趋稳。特别是实行八项规定以来,集团消费、高端需求受到遏制,酒店、餐饮持续低迷,物业和建筑业也受到一定冲击,这给以提供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唯有适应形势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抢抓市场机遇,才能赢得新一轮的发展。

(二)北京市相关政策支持是发展契机

2013年,为全面增强首都服务功能,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引导本市产业园区提高总部企业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的集聚程度,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北京市商务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一批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命名工作。玉渊潭科技商务区获得首批认定命名,在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信息资源和鼓励配套等方面享受培育和帮助,成为玉渊潭发展科技商务产业集聚的重要契机。

依据海淀区金融办《关于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中金融功能区发展规划,将商务区滨河长廊项目纳入政府规划,以打造集团金融聚集地和企业总部结算中心为目标,积极拓展科技金融产业发展空间,在玉渊潭地区逐步形成集团金融聚集基地和企业总部结算中心,为玉渊潭科技服务类产业的纵向延伸奠定了政策基础,积累了政策资源。

(三)海淀区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基本前提

海淀区以科技闻名,是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近年来,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从整体产业结构来看,海淀区第一产业占比很少,第二产业占比在12%左右,第三产业总体收入占海淀区财政收入的85%以上,影响较为明显的是科技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服务、技术开发服务、通信与信息服务、软件服务以及文化创意服务,以及新近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科技、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的现融资服务。这些产业是海淀区的特色产业,也是海淀区大力扶持的对象。

(四)海淀区各类园区建设发展是有利条件

近年来,海淀区不断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乡镇产业调整升级,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批高科技企业和总部经济企业在此集聚发展,多个产业园区营运而生。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入驻和发展,不仅给园区的发展带来活力,也给园区管理机构的资本运作带来宝贵机会。目前,海淀区已形成的利用集体土地发展高端产业总占地面积73.9公顷,建筑规模152.2万平米,已形成的产业园区包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玉泉慧谷科技园、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分别由东升镇、四季青镇、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自主开发建设,预计建成后,规模效应突出,产业潜力巨大。

四、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发展建设的思考

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发展始于农业和工业,发展历程和财务战略相对谨慎和保守。今后,应做优物业、做精酒店业、做大建筑业,发展好实体经济,并逐步实现“实业经营+资本运营”的新经营模式。资本运作虽起步较晚,但是一直关注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也做过比较谨慎的尝试。当前,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管理理念日趋成熟,组织架构日近完备,并通过管理咨询公司对整体管控机制进行系统搭建,特别强化了对运营和投资风险的管控制度。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将以北京市创新发展环境和政策为依托,以玉渊潭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产业集聚为园区发展规划和战略,以科技服务和科技产业的投融资为主要方向,拓展和完善以下渠道和业务。

(一)持续做好各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工作,为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

玉渊潭科技商务区按照海淀区对中关村科学城辐射区的整体要求,正在集中力量建设“玉渊潭国际会议展示中心”、“玉渊潭科技商务滨河长廊”、“玉渊潭宝联体育中心”、“玉渊潭国际商务公寓”、“玉渊潭科技创业中心”、“玉渊潭科技商务中心”、“玉渊潭时尚生活文化创意广场”、“西南饭店改建项目”、“玉渊潭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一步开展“裕龙国际酒店”、“裕惠大厦”等已有设施的升级改造,使科技商务区形成现代化、多功能的科技商务基础设施群,推动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产业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

(二)与社会机构广泛合作,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和中关村企业家协会共同组建中关村天合科技转化促进中心,该中心致力于双向服务。一是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市场的“正向促进服务”。主要业务包括“种子工程”、“良种工程”、“育苗工程”、“育才工程”、“市场推介工程”,涉及选种、育种、孵化、培育、市场策划等孵化器产业的全链条。二是从产业市场到科技开发的“逆向促进服务”。主要业务包括“产业项目策划服务”、“企业需求对接服务”、“区域合作促进服务”、“科研资源服务”、“领军人才推介服务”,通过各种资源和渠道,促进企业的研发需求能和有能力的研发机构对接,促成合作,通过市场需求找到优质项目。同时,在条件成熟时,组建育成工场,为入园孵化的科技转化项目提供策划、配置、辅导等高端服务;为入园项目的转化提供实验室、中试工场、示范应用基地等公共服务;为入园项目提供天使、风投、创投、PE、IPO等资本项目服务。

(三)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共同设立基金管理管理并募集投资基金

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将联合几家专业创业投资机构发起设立科技产业投资促进基金,为中关村玉渊潭育成工场和产业园项目的孵化提供资金支持。该基金聘请专业运营机构管理,在优先投资和服务促成中心和育成工场优质项目,使其加速成长和壮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投资范围,投资好项目并吸引入驻园区。同时,设计适合不同生命周期企业需要的融资产品,建立覆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

以该基金为基础,吸引知名的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资本运营公司等,形成投资基金战略合作签约集群,用项目牵动资本;同时吸引各类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金融服务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

(四)最终发展为“服务+投资+孵化”模式,打造玉渊潭科技商务区为深度园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