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民营产业;战略性新产业;问题;路径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分析”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043)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时间:2014年7月18日

战略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能够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支柱的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较少,并且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综合效益好。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七大类: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2010年国务院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因此,民营企业要通过新兴产业进行战略转型和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为民营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一、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面对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新兴产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比较高,但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宁愿从事利润低微的加工制造业,也不愿意冒着巨大风险进行科技研发,导致创新投入严重匮乏。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平均科技研发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0.4%,这将大大降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不用提进入战略新兴产业。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尚未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当公司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家族成员产生利益冲突、公司运行效率低、排斥优秀外来人才等。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反应,阻碍了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背景下的快速发展。

(三)融资渠道受阻。企业进入战略新兴产业不仅要具备长远眼光,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资金储备和流通实力。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还不完善,由于技术和体制方面缺乏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大多数民营企业较难通过银行实现融资需求;市场上虽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风险投资、融资性担保机构,但远未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要。

(四)高端创新性人才短缺。目前在民营企业中,面临着从业人员总体上素质偏低、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和创新管理落后等几个突出难题。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但这类人才的供给量却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较为落后,不重视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创新培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创新活力难以提升。

(五)与国际接轨意识不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从外国的实践中吸取教训和学习规则。目前,虽然国内部分民营企业已逐渐走向国际,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工艺和设备落后、组织机构不完善、国际化复合人才紧缺、与西方文化难以融合等等。这些现状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民营企业要把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内容加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并通过自我管理、对外交流等活动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吸收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应通过股权、技术入股等多种激励方式把高科技人才吸引进来,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三,增加创新投入。民营企业应增加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出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和先进技术,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必须抛弃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三权分离”,即股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同时,要改变传统的“人治”模式,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机制,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三)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管理大师Porter曾说过,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是培育一个企业可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金融信贷环境对于民营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明显不公平的现状,政府应打破原有模式,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金融体系。首先,地方政府应尽可能放开区域金融垄断,向银监会争取以允许更多的外地城商行和外资银行在本地开设分行,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从而形成竞争,促使各银行向民营企业增加信贷供给;其次,政府可以要求各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信用社对于地方重点民营企业加大扶持,或者开办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银行,使之能更好地得到信贷服务;第三,有些民营企业虽有足够的融资条件,但未达到相关信用等级,因此在国有银行无法申请贷款。政府可以设置信用担保基金,为其提供信用保证。民营企业之间也可以建立商业性担保基金或者互助担保,帮助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自身也要注重在社会中建立广泛的信用度,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四)树立国际化意识。民营企业要克服保守思想,走出自我封闭,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中树立合作开放观念,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及策略。政府也应积极搭建民营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的平台,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公司接触的机会,从而促进民营企业观念的更新;还可以推出新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流向民营企业,提高经营人员总体素质,推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模式

(一)独立发展。借助自身优势独立发展是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模式之一。采用该模式的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拥有行业甚至国际领先的新型技术。这类民营企业大多依靠先进技术占领市场,为了保持领先,必须不断增加研发投入。

民营企业应根据要进入的产业的现状以及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独立发展策略。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应采取跟踪策略,即优先进行研发,小规模投资试点,目的是以较小的风险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若进入的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企业也已经掌握某些核心技术,有一定资本积累,此时应采取占领市场策略,即实施纵向一体化,投资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采用横向一体化,以企业重组、收购等方式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地位。

(二)企业间战略联盟。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通过参股或签订契约等方式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战略新兴产业多从事高科技行业,进入的企业如果实力较弱并且各自为政,会影响产业中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在进入战略新兴产业时可以通过技术合作、资金入股等方式和其他企业(包括民营或非民营企业)合作,以解决单个企业面临的人才、资金短缺或技术障碍,使各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2

民营企业已走在了国企前面

人民论坛记者:我国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现状是怎样的?

单 东: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问题,与以前相比,他们的抱怨少了,反省多了,这是我这些年来的切身感受。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不同,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情况是不尽相同的。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已经走在国有企业的前面,为其它所有制企业作出了表率。据光彩事业促进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6月,先后有18723家民营企业参与了以扶贫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项目13544个,到位资金总额达1069.96亿元,为1176.27万人提供了扶贫帮助。此外,很多民营企业家还走出国门,开展各项灾后国际援助,展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国际人道主义情怀。

郭国庆:社会责任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的认可和接受。民营企业家已经更加注重协调劳资关系,注意改善劳动条件和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也能根据民营企业效益适时增加员工的收入,劳资关系总体上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就业、税收等社会效益方面也快速增长,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也日益增大。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民营企业正处在积极拥抱社会责任的新时代,一场前所未有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动风潮方兴未艾。

民营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人民论坛记者:我国民营企业确实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民众对此好像还是不太满意。你们觉得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民营企业应该承担哪些方面的社会责任呢?

单 东: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事物,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确实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是诚信缺失。个别民营企业信用低下,问题集中反映在企业与内部或外部利益相关的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对立上。内部失信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失信、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失信。外部的失信主要表现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失信、企业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失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失信等等。

其次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只关注企业的利润,不关心对员工承担的工伤医疗、劳动保险等方面的责任。此外,少数民营企业还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空缺,尽可能减少社会性支出,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恶性事故、环境污染等。

还有观念狭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式企业,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较深,社会责任观念淡薄,因而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不够主动。

郭国庆: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民营企业主要应该承担如下方面的责任。

善待员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在劳动合同、工资报酬、休息休假、健康卫生、学习成长、生命安全、人格尊严、参与工会等方面的权益,是民营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民营企业获得员工拥护、支持和积极劳动贡献,使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条件。

照章纳税,遵守法律与规范的责任。民营企业一定要遵守一切与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经济规范与秩序。这既是民营企业的责任,也是民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条件。

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责任。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已经成为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民营企业应当积极主动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创造绿色GDP。

此外,还有重视安全,珍惜生命,争取公平的责任;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推动发展的责任;以及维护道德与诚信的责任等等。

政府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监督机制

人民论坛记者:在和部分民营企业主接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其实还是很重视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只是缺少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平台,缺少有关部门的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呢?

单 东:的确是这样,很多民营企业家想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比如多做一些慈善活动,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环境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导致他们无法去做更多的事情。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质是平衡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企业利益是企业的发展动力,社会利益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以形成企业、社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合理关系。

企业应当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民营企业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将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用工制度、利润分配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民营企业需根据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社会责任战略。

政府应建立规范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强化执法力度。这是形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一方面,政府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当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监护人和协调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仲裁者,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和监督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纠正和惩处民营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以保证民营企业对部分强制的社会责任的履行。

此外,要加强社会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和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郭国庆:尽管更多的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但是就总体状况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在增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感方面,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可资借鉴:

加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精神的培养,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将民营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民营企业在做到守法经营的同时体现社会责任。

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3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以中小企业居多,依靠劳动力成本作为优势的加工贸易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大多是“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08年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了10%~20%,由于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目前企业明显受到来自两头收紧的压力。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出口既是在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的调整速度赛跑,也是在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速度赛跑。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融资困难,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边是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一边却是民间资金四处寻找出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而浙江省工商局正式了全国首个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这对于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可谓是“及时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对于引导民间资金是有利的、变堵为疏,让丰裕的民间借贷走上了规范化、合法化的道路。

然而,借贷真的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救命稻草”吗?对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问题,有人打了个比喻,“借贷是饮鸩止渴,不借是死,借了是加速死亡。”这话是有些言重了,不过,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借贷并不能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问题。那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真正的深层次问题出在哪儿呢?

从企业内外两个原因来看,依靠劳动力成本作为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两头在外”的因素,一旦“两头”受到挤压,不具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将成为国际竞争对手置国内中小企业于死地的一剂重弹,这是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内因;与此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很明显,本国货币升值、贸易和货币政策收紧、美国次贷危机将会从外部整体打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商品竞争力,这是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外因。通过上述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借贷未能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问题所在,而“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只不过是中小民营企业真正的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象。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爆发出来的问题,虽然外在表象是资金问题,政府也给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甚至外国银行也向中小企业推出了贷款产品,这些当然是好事,显现出政府比前些年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面对国际经济交往日渐频繁的今天,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以及这些年来国内外热评的中国“世界工厂”之说,这个时候实际上更需要政府找个“老大夫”对中国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分析中国企业的现状,找到“病根”,然后再“开方子”彻底治愈,以免延误了治愈期。

(作者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顾问)

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担保抵押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4-0032-02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一直在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至今因种种原因,这一难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信贷支持总是慎之又慎,没有真正形成一批银行稳定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

适应现代经济条件下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增强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实力,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手段,切实建立起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这里以安阳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中小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和原因

(一)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需要资金量少、资金需求分散的问题。

从目前安阳市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经营情况看,每营销一户新的信贷企业,都需要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需要上级行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的核定、贷款资料的层层上报审批等诸多环节,而该市中小民营企业申请办理的信贷业务单笔数额一般都比较小。商业银行领导和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虽然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给银行带来的存款和盈利却又非常有限,取得的工作业绩很小,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使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员不愿办理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业务。

另外,随着商业银行的信贷责任追究日趋强化、信贷风险的处理日渐加重,基层商业银行相关人员不愿营销中小民营企业信贷业务。例如,目前该市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缺少担保单位和有效抵押物的现状,开展的动产质押贷款项目,发展的就非常缓慢,几十万元以下的贷款项目做的甚少。

(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

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大多要求抵押或担保,但我国的民营企业现状是规模小、资产总量少,与大企业没有往来,难以获得担保,民营企业相互担保流于形式。

目前国内成立的一些担保联合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单枪匹马闯市场,就是政府行为,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担保,以至于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相应贷款,得到较快发展。

例如:2006年,安阳市共有7901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达75.2万人,完成增加值256亿元,占全市GDP的46%。然而,这些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33.68%。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贷款担保,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中小民营企业诚信理念差,经营管理不规范,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大。

安阳市的中小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是由集体企业改制和家族式企业以及原乡镇企业优胜劣汰发展而来,这些企业多数有过逃废债务和偷逃税款的情况,经营诚信理念差,管理不规范,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规范,远远达不到商业银行上级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和标准,导致商业银行在对其发放贷款上慎之又慎;加之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诚信度没有保证,使得商业银行普遍认为:信贷资金投向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将有去无回。

(四)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为科技含量低、资本积累不足以及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商业银行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相对远远大于大型国有企业。

二、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依然偏多,创新手段不够。

目前,在国内银行业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商业银行还是没有摆脱重存款、轻贷款的长远经营思维模式。基层商业银行层层分解存款任务,为数不少的商业银行还在实行全员营销的办法,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考虑的是如何完成年度任务,而在全力打造银行的金融品牌上理念淡薄。往往在发放贷款时考虑较多的是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多少存款,以扩大规模,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指标,忽视了培养自己未来潜在的优良信贷客户。

(二)抵押贷款手续烦琐,贷款条件过于苛刻。

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很强,贷款一般采用动产质押或仓单质押,要求企业负担的费用项目多、负担重,比如:办理贷款要保险费、仓储费、看管费、公证费、合同鉴定费等等,使得中小民营企业难以承担,加之金融业务创新手段单调,新业务品种不成熟,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条件的门槛过高。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多为临时性资金需要,时效性要求较高,而目前商业银行的层层审批机制手续烦琐复杂、时间较长,即使审批完毕,企业的市场机会业已丧失,企业无法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使得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

(三)重批发业务,忽视信贷零售业务。

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还普遍喜欢寻找大企业、大城市和效益好的企业,往往几家银行竞相给一家或几家大企业贷款,而在研究中小民营企业方面则“吝啬动脑筋”和害怕风险,要么就是拒绝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要么就是吸收了一些资质一般的中小企业客户。对中小民营企业客户的需求不甚清楚和理解,对掌握中小民营企业客户的风险特征不够全面,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全新的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四)金融产品创新不够,支持力度不大。

由于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规模有限,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还仅限于商业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民营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高风险总是避而远之。这样势必会造成我国金融市场完全放开以后,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三、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真正面对市场经济。

在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之际,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把中小民营企业放在银行发展的重要位置,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成立专门的营销机构,适度下放贷款审核权限,本着以效益为目标、以诚信为条件、从长远着眼的原则培养未来商业银行的“黄金客户”――中小民营企业。对那些经营好、信用

好、资金周转快的优质中小民营企业客户,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要为其提供结算和理财等多种服务;对规模大、信用好、经营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核程序。

特别应当提出的是,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开发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多种贷款形式,要探索发挥利率杠杆作用,调动商业银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营销,研究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掌握可靠的信息。

从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情况看,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经营灵活,商业银行将来要支持的中小民营企业比重会更大。商业银行要注重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营销,随时了解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有能力和条件的银行要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详细档案,从而与国外银行竞争。

(三)尽快完善和建立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经济金融环境。

一是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担保资金补充机制。

每年由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或固定金额向担保机构充实资本金,可以使担保机构在短期内担保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此外,政府还应建立代偿损失补偿机制,由地方财政按10%~20%比例分担担保机构因代偿贷款形成的损失,以提高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和政府对担保机构面临风险的关注度。

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

由于信息不对称,担保机构很难判断企业的优劣。为此,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局、人民银行应建立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同时要积极研究国家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经营方向,及时向政府反馈当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信用问题。争取尽早建立以地区为辐射面,财政和所辖中小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的联合担保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当前中小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四)提供多种多样的中间业务,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小额融资。

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解决方法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多元化的,在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目前在融资问题上,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将极大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对我国市场经济来说也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体制,使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一定保障。这一点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能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民营企业的整体融资能力比较薄弱。因自身规模所限制,所以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自身价值较低。因此,在融资上很难得到银行的完全信赖,难以取得贷款。在民营企业的内部,体制也是限制因素之一。民营企业的体制并不健全,很多地方存在缺陷,从而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生产力严重不足,效率低下,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民营企业的金融人才较为缺失。因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空间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也得不到相关专业型人才的重视,有些民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人员流动现象。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在财务上的运营管理并不明确,难以满足合适的融资条件。因此,整体的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严重不足。

(二)融资渠道相较狭窄

当前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融资渠道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整体融资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通常来讲,渠道可具体划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渠道和权益性融资渠道。债务性包括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其权益性融资渠道则来自社会各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民营企业的自身局限性较大,通过常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面临较大的难点,多数得不到普遍信任,也就是不被看好,因此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商选择面极为狭窄,过程较为繁琐,得到的资金支持也不高。在这一点上急需解决。

(三)重视程度的不足

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整体的民营企业融资情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来源于社会各方面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当前为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政府在税收、融资、建设上都出台了一些福利政策,但这种程度依旧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在企业发展上更重视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关注力度仍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在投入建设上就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催生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改进措施探讨

(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在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想要将具体的融资能力提升,就需要完善自身实力。对于企业管理模式来说,我国的民营企业应尽可能的汲取外国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更加先进的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从而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并有效的管理办法,以此适应经济市场发展需求。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的培养来说,可以极大的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技术型民营企业来说,应提高自身技术硬件水平,保证自身的产品优势,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从而在社会中占据一定地位。整体来说,民营企业的自身实力的提高将极大程度上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健全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并拓宽渠道

融资渠道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想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融资完善,就需要在融资渠道上打破狭窄,将整个融资渠道拓宽,实现资金流入。该方面的改善需要社会及政府的支持,应在相关政策体制下具体开展。要充分保证民营企业的可信赖程度,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注意。同时,在此基础上,多扶持优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建立金融机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支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并提高金融中介的服务水平。在体系与渠道上的拓展方式有很多种,需要相关部门依情况具体实施。

三、未来发展走向

可以说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样对于融资的困难也将被解决。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民营企业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贡献将会被越来越重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改善力度也将会不断扩大。未来的民营企业在融资上会越来越容易,得到的支持也越来越多,融资渠道也将变得广泛。通过一些列的政策扶持将极大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对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对于民营企业的整体建设来说,融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有效的融资能保证民营企业的资金充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完善。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建设来说,民营企业的作用重要,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很明显。因此,加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对我国未来的整体走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肖少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J].经营与管理,2016.

目前民营企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逐渐的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产业规模和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与之同时,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随着企业结构调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因此,民营企业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便提高和促进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效益,促进民营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认识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我国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民营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忽视了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严重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二)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和制度。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性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再加上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内控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三)缺乏强有力的会计基础

目前,我国有些民营企业的为了追求企业短期的利益最大化,授权、指使会计机构、会计单位或者会计人员伪造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凭证,制作财务假账,这对企业正常的财务会计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在民营企业中,有些会计人员由于其法律意识和管理观念淡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偏低,使得他们无法准确地对会计工作中的记账凭证、财务数据等进行正确、合理的填制、分析和处理,导致民营企业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全面、正确、有效的记录和反应民营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财务经济活动,造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此外,部分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弄虚作假,故意违纪,致使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不真实,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四)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目前我国有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引用了较为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办公软件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形式,但由于其软件应用范围和操作人员水平的限制,通常只是减轻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量,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控制中的作用,无法真正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五)缺乏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结构

民营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有些部门只注重眼前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长远的经济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对企业成本节约、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职工的个人收入没有与工作强度、服务质量、效益等级等挂钩,造成员工积极性的下降。

(六)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不高

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对当下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有关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民营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进而促进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目标

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投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切忌急功近利,并注重制定企业的连续的、长期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划。民营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指标体系,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作为内控目标的根本依据和基本取向,体现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文化理念,并对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进行明确的内部控制决策说明,从而保证企业内控目标正确、合理。

(二)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民营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企业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和体制,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按岗位支撑和参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独立性,确保内部控制的公平、公正,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公正顺利、有效的实施。

(三)加强对民营企业财务的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对民营企业财务实行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其目的就在于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要着重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成本的内部管理和控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步、分级、分阶段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并对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人力、物力、时间、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尽最大可能的以最小化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同时,还要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到位,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益。

(四)积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网络化时代,因此,过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要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以企业各个部门的整体业务信息系统为数据库基础,建立能够自动搜索、综合分析、科学管理、有效决策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业务、财务及人员的信息数据能够实现快速的录入、高容量储存、准确的查询等,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五)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内部控制人员是企业实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针对目前民营企业中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内控人员对当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和对其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内控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工作对民营企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的整体生产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期,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益和水平,从而提高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效益,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07)

[2]李业梅.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当代生态农业,2010(02)

[3]季红霞.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时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

[4]张建华.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10)

[5]梁烨.基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内控建设[J].财经界(学术),2009(11)

[6]米东荣.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J].商业经济,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