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1

    现将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抵押登记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抵押当事人申请办理抵押登记的,登记部门应按房屋抵押登记的有关规定予以办理抵押登记。凡权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登记部门应在受理登记之日起,15日内核准登记,核发《房屋他项权证》。

    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范围按照《北京市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办法》执行。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2

关键词: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辩证分析;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01-03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3月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然而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的是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让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其中,国有企业不应当参与市场竞争,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这也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

一、从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来分析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历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2003年,这一期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各个基本构件先后起步阶段。其中1978—2000年作为国有经济微观基础的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承包经营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这期间虽然进行了国有经济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组,但并没有成为国有经济改革的重点,直到1999年才作为重点付诸实施。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重新建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成立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正式起步。

第二阶段是2003—2012年,国有经济整体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并趋向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趋向健全,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

大体上讲,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走完了以上两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的国有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所谓攻坚有两层含义:一是整体的国有经济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即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四个方面的改革认为依然很艰巨;二是深化国有经济整体改革还面临顽强的阻力,随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经济必将实现由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未来国有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总体性的特点。

在国有经济改革的各个阶段对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应该只涉及那些非公有制经济力不能及的领域,其余的一律退出。这就给国有经济的定位产生很大的疑惑,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优先选择权,国民经济应当优先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非公有制发展好了的情况下,或者是那些非公有制经济不愿做、不能做的领域,国有经济才能涉足,这样的话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必将荡然无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面目全非。这样的说法没有处理好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关系,与我们党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背道而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限定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公益性事业,从竞争性行业中全身而退,让非公有制去经营。这种观点不能保证中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二、对中国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辩证分析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3

一﹑加入WTO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有许多限制,虽然逐渐放开,但至今仍有许多限制。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带来了一些不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和部门以外的产业和部门存在和发展。这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完整的畸形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分布。1998年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约占四分之一,其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32﹪﹑第二产业47.8﹪﹑第三产业50.84﹪。在这些产业和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布与国有经济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没有了非关税保护﹑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我国处于弱势的部门,例如,农业﹑汽车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等,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所以它受的冲击可以不计。(关于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一般都认为农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实际上,除土地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是农民自己所有的,究竟如何认定农业经济的所有制这里不谈)。而在我国居弱势的其他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受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而在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不受冲击,这自然是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多少还是有的。在我国处于强势的部门,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部门﹑家用电器制造业部门﹑商业和餐饮业部门﹑建筑业﹑各种非金融服务业部门等等,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多的部门,它们受到的冲击较小。相反,在加入WTO后,外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也更加开放了,那些我国具有强势的部门将可扩大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获益。而且,在与有些国家的协议中就明确规定在从该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中我国国有进口企业的进口额将逐渐降至50﹪,也就是说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从事农产品进口,而且其进口额应占到一半。因此,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使得它受到加入WTO的不利影响较小,而得到的好处则更多。这只是概括而言。实际上,当然还得按部门仔细地分析。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在非金融服务业的有些中介服务业,如独立的律师﹑会计师服务业,在部分涉外业务上非公有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规模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很小,大企业很少,规模大有利于经营的一些部门,在与国外大企业有竞争的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处在不利地位,例如,在零售业方面,外国的一些很有实力的大型商店﹑超级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商业,包括非公有制商业,构成了威胁,我国的非公有制商业规模很小,直接与其抗衡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公有制商业正因为其规模小,可以广泛分布,灵活经营,外国大型商业企业不可能取代它们。

在技术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是其很大的弱点,在那些技术水平有决定影响的部门,如制造业部门﹑新经济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如果说我国加入WTO,在利弊权衡上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话,那么,与国有经济相比,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利更大,弊更小。

二﹑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的形势﹖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呢﹖这里提出几点。

第一,扬长避短,有进有退

不同的非公有制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机动性强,决策快,利益的激励和约束强,短处是许多企业的规模太小﹑实力弱﹑技术落后﹑管理差﹑信息不灵。如上所述。而在不同产业和部门,它又有其强势和弱势。在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时必须扬长避短,有进有退,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应主动退出没有竞争力的部门,或者调整经营的方向。如果是生产汽车的话,在加入WTO后,那些不具经济规模的众多小的汽车厂继续生产汽车必定会遭淘汰,它们不应存侥幸心理,继续生产,而应及早退出,或转产其他产品。在那些具有优势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应乘机发展,有能力的企业应努力扩大国外市场,目前国有经济正在对其布局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将要从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机会。在竞争性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优势,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也比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原则上,在国有企业退出中非公有制企业应以不同方式进入。这对我国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形势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弱,即使在国有经济将退出的领域,在短期内非公有制经济也难以替代国有经济,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也难以具备能与外国大企业竞争的实力。但总的说来,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将更有利于应对,而且早让其逐渐替代比晚让其替代更有利。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应向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在这方面的激烈竞争的需要,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比公有制经济更适合于从事风险大﹑发展快﹑企业淘汰率高﹑创业成功后回报也高的新高技术产业。

在技术结构方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

在规模结构方面,在有些部门需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的有雄厚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固然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小有其具有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长处,但要与庞然大物的国外大公司竞争还是困难的。无论是占领国内市场还是扩大国外市场需要有一批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去竞争,单靠国有大企业去应对是不够的。

第二,学习规范,改革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将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学习WTO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结构﹑贸易政策审议和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其基本协定和附加协定﹑协议,与我国签定的双边协议,承诺清单等。这些协定﹑协议和承诺清单就是各会员单位之间经贸交往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了解和学习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按这些规则行动,不致违规,另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用这些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需要按照这些规则来对照自己以往的行为,对那些不符合的地方,应切实纠正。自然,在任何经贸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得有假冒行为。

为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需要加快改革。不谈那些中小企业,不少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也需要改革其产权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长的很大了。但是至今它们的产权归属仍是一笔糊涂帐。许多企业戴着「国有﹑「集体的红帽子,但国家﹑集体从来没有投资。由于产权错归,民事主体错位,经常发生法律纠纷,并造成误判,引起许多损失,障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加入WTO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带来的危害更大。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来改进管理,这样才便于发展并便于与外国企业交往。

第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为应对加入WTO后的形势,固然要靠各个企业自身的努力,但单凭一个一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实力要对付国际庞大的企业是困难的。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应该发挥协会和商会的作用。我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商会。为此,全国工商联应能给非公有制企业以必要的帮助。例如,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士提供关于WTO的培训。提供有关的法律谘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受到外国的损害时,以各种方式维护其利益。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4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举出一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式的例子。它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这就是第四课第一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教师出示材料及图片(见媒体素材)

材料一:在浙江全省工业产值中,比重只占11.5%的国有企业,却牢牢地控制了能源,交通、通讯和重要原材料等工业领域,在电子、医药、建材、食品、冶金等对浙江工业影响大的行业中,规模较大、能代表浙江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排头兵主要还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1999年粗钢产量约750万吨。公司在国内致力于生产高档钢材、实行替代进口战略,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其冷轧板卷、热轧板卷、无缝钢管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处于领先地位,是汽车、家电、集装箱、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压力容器等行业最大的钢铁供应商之一。(图片见媒体素材)

材料三:创建于1958年的长虹公司,自1974年开始生产电视机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虹的发展速度更为惊人,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奇迹。企业净资产从1984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42亿元,增长350倍,自1986年以来,上缴国家利税已累计突破80亿元。现已成为一家集彩电、空调、视听、碱性电池、器件、网络产品及可视系统、液晶显示、应用电视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图片见媒体素材)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国有经济?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关于集体经济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岗村的变迁”(见媒体素材)

(教师提问)我国农村是什么经济形式?它有什么作用?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

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可用图表的方式小结“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

共同点

公有化程度不同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

国有经济

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

主要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

教师出示材料及图片

材料: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光等7位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20年来,从中关村第一家以500元起家,发展到现在,北京出现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国有民营科技企业,也有“用友”、“科利华”等私有民营科技企业。民营领域包括了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等方方面面,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8万人。全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1593亿元,1999年技工贸总收入首次超千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的七成以上。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提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但其他所有制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下面让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个体经济,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很好。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理发店、小吃部等均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这些个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资源、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请同学们列举在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如四川希望集团、辽宁盼盼集团、湖北红桃K集团、深圳华为集团等。摩托罗拉,菲利普等。

小结:教师展示两幅图片(见媒体素材)

图表:国有企业的贡献

图表:公有和非公有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到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统计,目前狭义的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超过8000万人,而国有企业在岗职工人数只有5000多万人。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可以预见,私营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一、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策环境仍然不平等。总体而言,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无论是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是资源获得方面,都受到程度不等的歧视。这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平等,与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中的力量太大且随意性太强有极大关系,主要体现就是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可以发现,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如注册、征地、取得经营许可、进入新的行业、投资立项、兼并收购等具体活动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约比对公有制经济的制约要大得多,甚至在处理公有制经济的审批中出于社会稳定等政治需要而放宽尺度、实行倾斜政策。另外,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等原因,所以还会遇到融资困难的问题,而我们的社会环境不但没有为它们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反而制造了许多壁垒。

第二,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坚实的财产保护体系、规范的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做基础,一方面会导致这些经济的业利受到侵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业主想方设法“钻空子”、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仍然处于转轨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企业行为还缺乏规范,政府经常会进行一些整顿,如果政府不能严格地按照法律办事,或者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将很容易受到打击。

第三,普遍存在违反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等现象,存在“”和“寻租”现象。非公有制经济的确存在相当多的偷漏税、拖欠雇工工资和任意增加劳动时间、假冒他人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甚至热衷于“”以获取不正当的资源和政府支持,从而牟取暴利。近几年,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参与国企改制中,与个别官员或国企领导勾结,低价攫取国有资产并进行欺诈性财产转移。

二、解决方法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经济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还显得发育不良。另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大部分非公有制的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却要缓慢得多。所以,只有针对上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才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一,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尽管有人认为宪法已经明确宣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没有必要调整。但是,由于宪法对公共财产的保护要强烈得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种区别性的表述可能被理解为区别性的政策,所以仍然有必要在党的文件中和宪法中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第二,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这在实际工作中比宪法宣示更重要。不仅仅是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关键是要建立严谨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这样才能既约束政府的行为、也约束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为。当然,这意味着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至少应坚决向这个方向迈进。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6

关键词:税收 国民待遇 非公有制经济

如何理解税收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体现在税收上,称税收国民待遇,它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税制给予外国商人和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不高于同等条件下本国公民和内资企业的负担。税收国民待遇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税收国民待遇,是指一缔约国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不对输入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征收高于本国相同产品的国内税或其他费用。也就是说,除了进口关税外,其他一切费用与同本国产品同等对待。广义的税收国民待遇,是指一缔约方国民在另一缔约方的税收负担,在同等情况下,不比另一缔约方国民的税收负担重,这里的“国民”泛指个人、法人、合资企业等。可见,税收国民待遇的基本精神是:无论在赋税、国内收费等方面,内资外资、国有非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公平税负。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这就要求市场主体之间竞争机会都要平等。税收国民待遇强调机会均等,一视同仁,即不分纳税人的“身份”,资金来源和所在地区一律平等对待,充分体现税收的“经济公平”原则和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无差别待遇”,满足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因此,合理灵活地利用税收国民待遇,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税收环境十分重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给外资企业广泛的税收优惠待遇,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税收上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这种超国民待遇在一定时期对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长期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外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在8%左右,内资企业负担率在22%左右,后者负担率是前者的近3倍。除了不利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之外,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还给逃税避税增加了可乘之机,造成了税收流失。据报道,我国已批准成立40多万家外资企业,相当部分外资企业利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手法,每年逃避企业所得税达300亿元(见2003年4月报8日扬子晚报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公有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非公有经济在GDP,投资、消费等方面的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非公有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税收增长提供了丰富的税源,成为国家税收的“半壁江山”。但面对WTO非公有经济也存在尴尬:一方面发展受阻存在非国民待遇,一方面税负偏低超国民待遇。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制经济”的精神,“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重要一点就是给非公有经济以平等的税收国民待遇。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越来越大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1989年个体、私营经济产值为656亿元,2001年私营经济产值达25640亿元,增长了38倍。对GDP的贡献率,1989年为0.57%,2001年为20.46%。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八五”时期(1990-1995)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2%,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分别增长48.6%和62.7%,“九五”时期尽管受一系列国内外环境影响,仍以10%以上速度增长。近10多年来,个私经济产值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1994年曾高达170.1%,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近20年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成为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20多年来,我国约50%以上的出货值是民营企业创造的。与此同时,非公有经济的就业贡献也十分突出。2001年全国从业人员73025万人(含农村劳动力),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23940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253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4760万人,两者合计,占全国从业人员的9.6%,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创造非农业岗位2.5亿多个,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就吸纳了8000多万人(国营企业人员6400万人)。

税收贡献方面,个私企业税收收入增长迅猛,2002年入库税收945.58亿元,增长43.1%,是所有经济类型税收收入中增长幅度最高的。1998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54.9%,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由1998年的1.8%提高到了2002年的5.7%,提高了3.9个百分点。在大多数县(市)的财政收入中,个体、私营企业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1/3,在少数市县超过80%。据第五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报告,私营企业近三年的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4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2%、24.65%、22.74%和19.50%,其中纳税额增长最快。

但是从税收负担情况来看,1994-2000年全国公有制经济实现的GDP占总量的58.6%,提供的税收占税收总额的56.3%,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占税收总额的43.7%。以此推算,公有制经济的税收负担系数为1.36,非公有经济的税收负担系数为0.74,前者是后者的1.84倍。近两年非公有经济税收负担水平有所上升,但总体上仍低于公有经济的税负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的“非国民待遇”表现

1.市场准入受歧视。长期以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非公有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比如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行业,受到许多限制。据统计,目前准许国有企业进入的行业有80多个,准许外资企业进入的有60多个,准许私人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只有40多个。

2.融资渠道困难。银行体系的信贷资源多是投向国企和政府工程项目,尽管有的国企和政府工程项目决策失误,浪费严重,造成资金大量损失,或长期亏损,也可以根据政府部门的指令继续从银行获得信贷,并享受种种特权。如由财政拨资金成立新的资产公司收购国企债务和银行坏帐的债权转股权的做法,正是国企特有的“解困”待遇。而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来源却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只能依靠自由资金或借高利贷,或通过其他非法渠道得到。

3.权益保护未能“一碗水端平”。相对于政府部门大力保护国有资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神圣不可侵犯”似乎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财产与各项合法权益往往不能得到与国企、外资同等程度的保护。私有财产的损失在我国法律上称之为经济纠纷或民事诉讼,基本上属于民事的范围,这在实践中却往往是“说也说不清楚”。

4.外部经营环境不好。由于各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部门腐败现象不断发生,加之没有国企的靠山和外商的特殊身份,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往往要面对更多的刁难和干扰甚至敲诈,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屡禁不止,使之遭受更多的非经营性损失。正如一家私企老板所说:“我们最苦恼的就是接待各级政府官员,一看到车子开到厂门口就紧张”。

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国民待遇的建议

1.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意义。长期的计划体制造成了我们对私营等非国有经济的不信任感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因而面对WTO,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清除对非公有经济的思想障碍。私营经济等非公经济与国企、外资企业相比,目前仍属“弱势群体”,但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示其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制经济是“十六大”给非公经济企业带来的“定心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没有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保证市场准入机会均等。要全面清理以所有制为依据的限制性政策,比如有的行业,公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可以进入,非公有制经济被禁止进入;有的行业准予外资而禁止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都不符合机会均等原则。一个行业是否准入,标准不是“公有”或“非公有”,而应是行业要求的技术、生态、卫生、福利条件和国家安全等。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行业,原则上应一律消除所有制歧视。加入WTO以后,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许多领域将打破原有的垄断局面,对外资实施更多的准入和开放,也应给非国有经济创造机会,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发展。“十六大”提出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外,都欢迎民间资本参与,这将极大地有利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3.改革现行税制。(1)结合增值税改革,通盘考虑解决私营企业等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建议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企业不分所有制,只要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资料齐备,有固定经营场所,都应享受一般纳税人的待遇。但考虑到改制对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可先对一些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中税负偏重的企业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所有产业。(2)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不再区分内资、外资,国有、私营,也不论股份制、还是混合联营,各类企业执行相同的所得税制度。逐步实行各类企业所得税在税率、税基、及其它政策待遇方面的“一视同仁”。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适当对非公有制经济给予照顾。原规定年利润在本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18%3万至10万元的减按27%征收企业所得税,可改为设为15%和20%两个低档税率,继续体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和扶持。对一些中小型非公有企业年利润额度的规定,适当提高标准,比如7万元以下,7万至15万元。

4.进一步改善非国有经济的投、融资环境。在投融资、税收、土地和外贸等领域一视同仁,实行平等待遇。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组和股份多元化步伐,清理限制民间投融资政策。允许民间资本拥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要按照市场原则配置金融资源和拓宽民间的投资领域。组建非公有企业银行、投资公司等。建立非公有经济发展基金,疏通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对地方非赢利性的私营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可实行免征营业税的优惠待遇,由3年时间增长到5~10年,为地方性私营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税收环境。

5.改善非国有经济外部经营环境。从税费改革角度看,要尽快出台清费立税举措,治理现行政执法环境,制止乱收费、费挤税现象。减轻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的税外负担。注意营造优良服务环境。①从实际出发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办税环节和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私营个体不歧视、不刁难、不敷衍,真心实意地解决他们的困难。②加强税务人员素质教育,落实执法责任制,减少执法随意性。公开政务信息,不搞钱权交易,严格廉政纪律,制止乱收费现象。③做好咨询服务,通过公告、公示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税法、纳税义务宣传、咨询活动,提高私营个体纳税意识,融洽征纳关系,营造和谐诚信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