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1

关键词:石油 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一、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二、风险管理方案

1.风险管理方案的基本概念。完整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应该旨在解决所有的项目风险以及风险对项目的技术性能、项目成本、项目方案、项目执行、安全、健康、项目所在社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风险评估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项目涉及的各个合作方、项目的各个阶段、项目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只有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才能充分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风险管理方案应该使公司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完成合同的要求,并不断将与不确定性有关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方案的结果融入到公司的管理中,从而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分析。

2.主要内容。所有的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或EPC承包商,都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综合的风险管理方案。作为项目的业主或投资人,油气勘探开发公司除了应具有一套要求各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方案达到某一目标和要求的管理程序外,还应建立一套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业主应该在招投标过程中就其风险管理方案与承包商进行很好的交流。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和EPC承包商也应该建立自己的一套综合风险管理程序,并与业主的风险管理程序相一致。

特殊设备的操作风险是石油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这类风险,如防喷器的压力级别、前线基地位置的选择、井场位置的地貌状况以及设备搬迁与安装程序等,应该通过风险危害分析并结合设备及操作水平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在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中应专门列出专有设备风险的详细情况,并与生产厂商结合,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方案中应包含具体的方法、过程、计划和措施,这些方面都是为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而制定的。另外,风险管理方案应该是专门的方案,应有具体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方案,说明进行风险评估的时机以及项目相关各方应担负的角色和责任。项目所需的风险管理具有不同的等级,风险管理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应该明确其所处的等级并对其在整个项目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三、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及其控制对策

1.投资风险及其控制。投资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目标的确定应分阶段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是使施工阶段控制目标。对于建设单位来讲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即从项目决策开始至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为止,就项目建设全过程来讲,投资控制的重点应在前期阶段,特别是加强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设计阶段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度占75%以上,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多少。

2.进度风险及其控制。进度风险控制就是指在项目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预测、识别各种风险后,制定、审核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对产生偏差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或修改工程进度计划。进度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直至按计划的工期目标既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建设进度受诸多风险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来自然风险、人员风险、工程变更风险。

3.质量风险及其控制。由于石油化工装置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的特点,所用的原料、介质或产品本身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因此,对输送、盛装、生产这些原料和产品的管道、阀门、设备的材料、制造及施工的要求较多,如果稍有疏漏或不慎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必须充分满足工程需要。石油化工行业及其生产装置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极大,因此,相比投资和进度而言,质量控制特别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更为重要。

无论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方式,实现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是一切减灾决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目前在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中,除采取承担和保险两种风险管理方式外,在施工过程中亦因完善各项制度,在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要针对施工中不同风险的特点制定并实施风险处里计划,尽可能准确合理地分散风险。把工程风险管理降低到最小程度,对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建星,李成,王广东.基于过程分析的工程系统风险分析方法[J].船舶工程,2003,(05).

[2]张兴才,宋立崧,申仲翰.海上油气生产安全风险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5,(03).

[3]王富军,于军泉,乔大军.石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5).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BNPP银行;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6-0079-04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BNPP银行(法国巴黎国民银行)是一家多功能、综合性、全球化的大银行,其总资产在欧洲居第三位;净利润在欧元区居第一位;股本市值在欧元区居第二位。信用等级被穆迪公司评为Aa2级、被标准普尔公司评为AA级、被Fitch公司评为AA级银行。BNPP银行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成熟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散技术是保证其资产质量的根本,该银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制度、办法、组织架构设计、风险管理理念等综合在一起,构成了其独特的风险文化,国内的商业银行与之相比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制定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

BNPP集团总部设有四个委员会,制定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

1.风险控制政策委员会。主要职责:(1)制定风险管理战略;(2)制定风险管理操作原则;(3)制定集团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方法;(4)制定风险管理的操作程序;(5)任命高级信贷审批官员;(6)对集团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报告;(7)提出经济资本和风险成本的管理计划。

2.市场风险政策委员会。主要职责:研究和控制国家风险、行业变化风险、利率和汇率变化风险、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等。

3.总部信贷政策委员会。主要职责:(1)就某一业务线的信用风险状况定期向董事会做出报告;(2)决定对某一个国家或公司、机构客户的授信额度;(3)对每个行业的信用状况做出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4.集团总部负债管理委员会。

二、从组织架构上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控制体系

从BNPP集团总部,到每一个分行、支行、每一条业务线都设置了相对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配置了独立的风险控制官员。各业务部门都根据客户特点的不同、风险种类和风险表现的不同设计出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标准、风险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控制网络,有效地防范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1.BNPP集团风险管理部(Group Risk Management)组织架构。(1)首席运营官(Chief OperatingOfficer):主要负责集团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内部操作风险的控制等。(2)集团风险组合管理部(Group Risk Portfolio):主要负责国家风险、产业风险、行业风险及部门风险的研究与控制,实际上是集团总部综合意义上的风险控制官(CRO)。(3)巴塞尔协议Ⅱ执行协调部门(BasleⅡCoordination ):主要负责落实新巴塞尔协议有关条款的实施。此外,下设5个部门具体负责BNPP各核心业务线的风险控制。①法国信贷风险管理部(Creidit Risk France):主要负责法国零售银行(FRB)的信用风险管理。②国际信贷风险管理部(Credit Risk International):主要负责国际零售银行(IRFS)、公司和投资银行(CIB)、资产管理公司(AMS)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控制;对上述3个业务线的风险控制部门进行管理;审批超过下级信贷审批官员授权的全球客户贷款。③交易对手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部(Counterparty Risk & Financial Institution):主要负责研究与BNPP在CIB、AMS 业务领域的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风险控制水平等。④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部(Market Liquidity Risk):主要负责有关外汇交易、证券、基金交易等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⑤操作风险管理部(Operational Risk):负责所有业务线上的操作风险的控制。

2.集团风险管理中心(Group Risk Portfolio)。主要协助COO对5大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专家、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等,尤其对国家风险、行业风险、部门风险进行及时研究和。

3.国际信贷风险管理部(Credit Risk International)。其组织框架和主要职能:(1)按区域设置信贷风险管理中心(Platform)和高级信贷审批官(Senior Credit Officers)。(2)根据高级信贷审批官(SCOs)所在的国家不同、个人资历和能力不同进行分级授权,审批本区域的贷款。(3)对超权限的贷款由业务线上报总部信贷风险管理部(Credit Risk International)双线审批;超过Credit Risk International审批权限的,一律上报BNPP的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参加人员由银行高管、业务线和风险管理线的同职级人员、外聘专家等,当场表态是否同意及其理由,当场签字。只有风险管理线的人员同意,贷款才能被批准。(4)按照信贷授权(Credit Delegations)直接负责向上级报告情况,权责清晰,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

4.法国零售银行风险管理部(Credit Risk France)。主要负责法国零售业务和中小公司类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对零售业务网络和24个公司客户管理中心制定不同的风险控制程序和方法。如:对零售业务,一般利用计算机的计分卡评价系统自动审批贷款。对计分卡评价系统拒绝的贷款、或在计算机可接受评分结果以下的贷款,再授权信贷审批人员具体审批。

(1)CRF的授权原则。①任何决策都必须在授权的基础上做出。出现风险的第一责任在业务线;决策必须快速回应客户的需求,使客户满意;决策必须体现出风险控制;用授信控制风险。②“四眼”原则(Four Eyes Principal)。这是欧洲商业银行普遍推崇的风险控制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银行内部至少要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每一笔业务。这不同于中国银行业简单理解的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双人核保”,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于市场拓展业务线,有“两只眼睛”来自于风险控制线。这“两条线”上的专业人员同时独立地审批每一笔业务,任何一条线提出不同意见就否决这笔业务或产品,这样确保银行对风险的分析和业务的判断更全面、更准确。

(2)CRF的授权标准。①8个地区分行的管理背景和资格。②对零售业务部或24个公司客户集中管理中心分类授权。③客户分类的结果。④对交易对手或业务合作伙伴的评级结果。⑤业务风险类别的确认。即根据客户类别和信用等级、贷款的种类、期限、担保物的不同,首先确认风险类别和等级,然后据此确定对客户经理授权额度和分管客户的授信额度。对同一客户随着其风险类别和等级的不同,对客户经理的授权、客户的授信额度及时调整。⑥对推出金融新产品、新服务,风险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其风险状况(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等)、控制风险的措施和销售目标进行评价和比较,同意后才能推向市场。

(3)从纵向上在各业务单元嵌入风险管理人员,实现对风险的适时控制。从零售银行总部,到各分行、支行、公司客户集中管理中心,都有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但风险管理人员主要配置在各基层业务一线(1000人)。8个地区分行有35名风险控制官员,既对本业务单元的风险控制负责,又向CRF负责并独立报告风险情况,在职权上对上一级的风险控制官员负责,而不仅仅是对同一业务单元的负责人负责。

三、IT系统对风险控制的支持:以Cetelem公司为例

1.SICLID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十分广泛:(1)数据库中的客户管理信息与所有业务合作伙伴、金融监管部门、产品部门、零售商家共享。(2)客户的个人消费贷款和购买本行金融产品的信息、对客户潜力挖掘的信息,在BNPP集团内部的各个业务线共享,独有的公司数据库不经授权外部不能访问。(3)对Cetelem公司的决策管理系统、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部门的支持。该系统有效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对风险的控制十分有效。2003年,Cetelem公司贷款坏账率为1.94%,2004年下降到1.71%。

2.风险的选择。Cetelem公司对风险的选择主要依自己开发的专家模拟系统和计分卡评价系统。即:专家模拟系统主导规则(Expert System>Rules)+计分卡系统反映违约可能性(Score Cards>Risk Probability)=全自动化的即时处理程序(A real time,fully automated process)=建立高效的放贷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Productivity and risk control set-up)。系统对风险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户的历史记录。银行自有客户资料和外部资料档案,白名单或黑名单。(2)风险控制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3)信用评分卡系统评价结果。

3.风险的监控。主要依靠计算机报警系统进行监控。(1)与总部下达的坏账率控制水平比较。针对某一国家、地区、分行、产品的坏账率进行预警,对有不良趋势的国家、地区、公司及时实施改进措施。必要时,Cetelem总部派人到某一国家接管其分公司,直接改组管理层。风险监控程序是:数据库计分卡系统+专家模拟系统+人力经验决策预警结果原因分析决定采取的行动录入数据库。(2)与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标准比较。对消费信贷、私人专用卡、按揭贷款等产品,委托MERCER咨询事务所评估制定规则的合理性、信用评分卡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坏账率控制水平等,制定行业基本标准(Benchmark),Cetelem公司以此基本标准为参照物进行改进。

四、专家直接参与风险管理

如BNPP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AMS),为法国本土客户共管理100只基金,额度590亿欧元;为24个国家的国际客户管理70只基金,额度为200亿欧元。公司重点营销Parvest伞型基金,Parvest下有62只二级基金。截至2005年5月31日,市值为165亿欧元。为了给客户在基金市场上获得高额回报,AMS公司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资源为投资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1)公司内部设置战略与研究部门。主要职责:运用自身的一套计算机评分系统,建立数量模型,分析投资区域在哪里?投资何种行业?投资何种基金?同时,关注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全球不同的基金、证券、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指数变化、投资回报率等。(2)出资成立CortalConsors基金咨询经纪公司。公司有25名投资专家,主要帮助AMS选择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出售给投资者,满足个人客户的多种需求。其选择程序是:利用数据库进行分析选择投资重点挑选基金进行数量分析(基金业绩的稳定性;风险与回报率;基金管理经理的历史记录等)对基金的质量进行分析(约见基金管理经理,800次/每年,分析人员素质;企业理念;业务流程;投资组合;产品;效益;信息披露的质量等)列出观察清单交公司专门委员会研究推荐清单。按此程序每周、每月定期推荐清单,并按季度总结所推荐清单上基金的市场表现,把表现不佳的及时剔除。AMS的投资部门在投资基金产品时,必须从CortalConsors公司推荐的清单中选择。一般来说,在10000只基金中,最后列入名单的有200只左右。

五、信贷风险分析技术的国际化

信用风险细分为敞口风险、违约风险、回收风险。风险经理用于衡量一家机构所承担风险的技术是高度量化的,依赖于精密的统计模型和金融数学。在欧洲的商业银行,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目前,普遍使用的技术是“风险调整业绩衡量”(Risk-Adjus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简称RAPM)法。是指在衡量收益时,按照取得收益的过程中所需承担的风险而进行调整收益结果的技术。这种调整,通常是根据某项业务(一笔资产、一笔交易、一项业务等)风险水平的内部评估而做出的。RAPM最为常用的模型有四种:(1)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RORAA:Return On Risk-AdjustedAsset)。(2)风险调整收益后的资产收益率(RAROA:Risk-Adjusted Return On Asset)。(3)风险调整资本后的资本收益率(RORAC:Return On Risk-Adjusted Capital)。(4)风险调整收益后资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银行使用这些模型的目的:基于绩效的奖励;客户盈利性分析;按照风险进行定价;投资组合的主动管理;资本结构决策。在BNPP银行,我们重点学习了RAROC方法。BNPP利用这一模型控制信贷组合风险,帮助市场拓展部门和客户经理正确分析每笔业务的实际收益及每一个客户的实际创利能力。

RAROC=(收入-成本-预期损失)/风险资本

预期损失(EL)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预期给定的一个或一组风险敞口额发生损失的平均水平。预期损失EL(Expected Loss)=预期违约率EDF(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 ×发生违约后的信用风险敞口损失LIED(Loss-in the-Event-of Default) ×潜在的信用风险敞口额PCE(Potential Credit Exposure)

预期违约率(EDF)是借款人在一定时间内违约的概率。这由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和风险敞口额的剩余期限决定。对违约率可用5C分析法评价。即: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债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性经济环境(CycleConditions);

发生违约后的信用风险敞口损失(LIED)是指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信用风险敞口额将损失多少。这由产品的种类及持有的担保物的数量决定。不仅包括本金和利息损失,还包括追偿费用和资产被核销的财务成本。通常用风险敞口额的%来表示;潜在的信用风险敞口额(PCE)是指发生违约时剩余的信贷余额;风险资本是指为吸收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

在信贷业务方面,如果对预期损失不做调整,就像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后,指望没有人来索赔一样。出现违约是信贷业务的一部分,而这些违约的损失也是正常业务成本的一部分。一些银行总是关注信贷损失之前的“基础利润”,即收入减去成本,事实上这些信贷预期损失应该直接从收入中减去。

六、保险公司对信贷风险的分散

BNPP在AMS公司成立有全资的CARDIF保险公司。BNPP零售银行的近600万个人客户中,其中有300万客户也是保险公司的客户。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储蓄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家庭和个人保险产品;消费信贷保险产品。在全球与150家大公司或银行成为业务合作伙伴。CARDIF保险公司不直接分销保险产品,主要通过BNPP的零售银行、私人银行网络和国际上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零售商、不动产商、电话营销部门等渠道分销。在CARDIF保险公司,我们重点学习了个人信贷类的保险产品。

个人信贷类的保险产品主要是专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透支、消费信贷、租赁贷款、汽车贷款、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等零售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的还款风险而设计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也分散了银行的坏账损失风险。个人在接受上述信贷产品时,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后,若贷款人出现死亡、终身残疾、轻微伤残、事故、住医院治疗、财产损失、失业、绝症等情况,不能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时,由CARDIF保险公司替客户按时向银行归还贷款。但此种产品不能涵盖银行信贷管理的风险,信贷风险管理仍由银行负责。

七、对有问题客户集中处理和不良贷款集中管理:以法国零售银行为例

1.对有问题客户的集中处理。在法国零售银行,专门设置对有问题贷款客户的处理部门、人员和网络。当个人客户的贷款出现问题时,首先通过专业人员、专门的渠道与客户沟通,力求通过协商解决贷款出现的问题。对问题的处理方法:(1)对个人贷款出现问题的客户,首先利用银行的计分卡系统评价客户的风险程度,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方案最好。(2)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客户,立即移交到专门的清收支行进行管理。在BNPP银行,这样的专业支行(网点)有60家。(3)对出现一般问题的客户,银行专业人员与客户直接进行电话沟通,制定延期还款计划。银行允许90天的推迟还款期。如果是因信用卡透支不还款,可以把透支额转为贷款,因为透支罚息高于贷款利率。(4)对推迟90天以后仍没有还款效果的客户,立即向中央银行提交该客户进入黑名单,停止该客户在法国所有的银行账户。进入黑名单后30-45天后仍不还款的,该客户的所有银行账户停用5年。该客户在5年内若想提前退出黑名单,必须归还所有的欠款并向中央银行缴足罚金。据BNPP银行统计,该行有600名员工专门负责此项业务,每天处理有问题客户8万个。其中,50%的客户归还贷款;50%的客户进入央行黑名单,进入黑名单后有45%的客户还清贷款,只有5%的客户最后通过诉讼解决。

2.对不良贷款的专职清收。(1)设置专业清收部门。BNPP是法国银行业第一家在巴黎设置专业清收机构的银行,由债务金额、贷款方式、客户类别等决定清收的方式。对一些不良贷款也采取外包给中介机构的方式清收。(2)集中清收和管理。对所有个人客户和不良贷款20万欧元以下的公司客户,统一集中到Lyon、Lile、Bordeaux和大巴黎市2家分行集中清收(其他3家分行没有清收不良贷款的任务)。对不良贷款20万欧元以上的公司客户,一律集中到法国零售银行总部的专业清收部门进行清收。银行部门不良贷款的数据库与社会公共企业破产信息库相连接,每天都能得到企业破产信息,并做出快速反应。(3)在对不良贷款进行清收时,中央银行可以提供帮助。央行的数据库集中了各家银行的客户信息,央行有责任、有能力帮助银行查询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及其他财务信息。(4)从法律角度,清收个人客户的不良贷款较难。因为贷款余额小,客户多,法国的有关法律保护个人客户。法律允许个人客户破产,对个人客户法院可无偿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当个人客户负债过多时,客户有权到中央银行申请豁免贷款,或实行免息分期付款。央行有权根据客户的情况做出决定,但客户必须变卖全部个人资产用于归还银行部分贷款之后,才可受理此种申请。(5)依法清收的限制。①超过诉讼时效,银行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文件;②担保物的灭失;③执行不回来货币;④客户反诉银行。客户经常以没有告知贷款过量的危险、银行对个人还款能力评价不准等理由反诉银行,得到法院的支持。

八、几点启示

1.培育银行自身的风险文化。BNPP把风险控制团队设置在业务运作的各个系统之中。各大业务部门都有风险部门、风险控制官员,每个分行、支行也有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控制官员,对上级风险控制部门和官员负责。银行的风险管理要靠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系统的人员具体执行和操作,但风险管理是任何岗位上的员工必须具有的责任。任何员工做的任何工作必须自觉地把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后再做出判断,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行动。对全行员工,特别是市场营销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员工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培训、训练等,必须掌握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详细的风险控制标准、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风险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行为操作准则等。

2.IT系统对风险的自动控制和风险分析方法的国际化。IT系统运用数学模型对银行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对风险分析和控制的工具更先进、更有效。BNPP采用的是国际上商业银行普遍推行的风险收益调整技术,使客户经理对客户的真正价值和盈利能力评价更客观准确,对客户的准入更稳健。

3.银行对贷款审查的全面性和复杂性。(1)对贷前的市场分析和评价。BNPP在贷款集中审批时,首先对国家风险分析;其次对行业风险分析;再次对企业风险分析。任何分析都不是一般定性描述,而是按照特定的评级制度和数量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其历史、现状和趋势。银行对企业的分析特别注重现金流,强调第一还款来源,虽然每一笔公司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但从不把希望寄托在抵押、担保上,如果没有现金流,即使是担保人实力很强或抵押品足值,也不能批准贷款。(2)贷款集中审批制度。贷款集中审批有利于集中全行优秀的贷款审批官员,也有利于统一贷款审批标准。在“四眼”原则下,业务线和风险控制线上的人员同时独立评价借款人的品行、贷款时间及贷款期限、借款人所在的国家经济周期和行业状况、产品的生命周期、贷款的真实用途、现金流量表、独立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抵押担保情况等。(3)必须建立全面的信用额度控制制度。在与任何一个客户进行交易之前,都必须确定该客户的信用额度。如BNPP对一个国家(CountryEnvelope)、一个国外的客户(Cap)都有明确的信用控制额度。(4)独立的贷后检查制度。银行除客户经理进行日常的客户维护、贷后检查外,还有一批专职的贷后检查队伍,每隔一段时间深入贷款企业中,检查贷款用途及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记录和结论,贷后检查也是“双线”作业。(5)对有问题客户的集中专业处理和不良贷款的专业清收。(6)完善的呆账准备金及核销制度。如BNPP的Cetelem公司,2004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是1.71%,坏账准备金率为81%。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3

【关键词】融资租赁 风险 防控措施

引言:早在上世纪60年代,融资租赁就成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产物。而融资租赁进入中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融资租赁已经成了现有的几大主要融资方式之一,并且公司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增长中。由于融资租赁需要涉及很多领域,并且融资租赁公司获利的主要原因是承担了业务风险的风险溢价,所以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风险是始终伴随着企业运行的。总之,融资租赁公司只有做好风险的防控,才能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交易对手的违约常常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一方面,由于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具有长期风险投资的特征,在这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承租人不能按时支付租金,甚至进行单方面解约的情况。另一方面,承租人在进行设备租赁时,应该负起设备维护的责任,保证交易完成后设备的完璧归赵。但是由于一些承租人的行为道德问题,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造成了设备的损坏,造成出租人损失的同时,也给租赁公司带来了信用风险。总之,在交易的工程中,交易双方的任何一方一旦出现信用问题,都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信用风险。

(二)财务风险。

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客户需求常常是不同的。如果出现客户需要大量资金又或者租赁设备比较昂贵的情况,那么由于这两种情况对融资的要求比较高,就很容易造成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风险。一方面,万一出现了客户拖欠大量货款的现象,融资租赁公司就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周转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出现昂贵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也会给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考验。总之,由于融资租赁公司在交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资金周转问题,所以将不得不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市场风险。

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方面融资租赁公司达成的交易的双方可能对已有的交易结果产生疑惑,进而要求重新交易,将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变化,客户可能因为经济问题而拖欠资金。如果多个客户同时拖欠资金,则会造成公司的巨大损失。由于这些损失都是由市场造成的,所以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市场风险。总之,市场风险也是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之一。

(四)操作风险。

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往往存在于融资租赁公司内部,是由于人员操作、内部程序和外部事件的故障而造成企业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与融资租赁企业的操作系统和业务以外欺诈交易等方面都有关系。另外内部管理制度漏洞造成的人员操作问题,也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一大原因。所以,操作风险也是融资租赁公司不容小觑的风险问题。

二、融资租赁风险防控措施的提出

(一)降低信用风险的措施。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可以在交易达成前对双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一方面要对客户的行业背景进行调查,了解客户是否曾经有过毁约行为,获取客户在行业里的信用情况。一旦客户曾经有过不合理的解约行为,则要考虑是否进行交易。另一方面,要核实客户提供的资料信息,通过判断资料的真伪评估客户的信用度。如果资料的真实度较低,则要和客户做好沟通,确认是否继续合作。但是为了公司的收益,在客户信用评估较差的情况下,一些交易仍需要继续进行,那么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制约条件防止客户解约。具体措施是:根据客户需要的融资金额的多少,要求客户进行等价值资产的抵押。这样就算出现违约情况,公司也可以用拍卖抵押品的方式补偿损失。

(二)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想要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需要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前,要对客户的资金状况有所调查,避免出现客户拖欠大量货款的现象。二是将融资资金和设备租金的回收分成几个阶段。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收不回所有资金的情况发生,从而防止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三是预存一定数量的准备金。在公司暂时收不回客户欠款的情况下,使用准备金来进行资金周转,避免公司遭受财务风险。

(三)降低市场风险的措施。

降低市场风险的措施有两种,分别是风险补偿措施和风险分散措施。首先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的交易失败,可以通过风险补偿措施来避免。风险补偿措施就是在长期交易中,无论是设备的租赁价格还是融资资金利率,都可以根据市场和汇率的变化,进行价格上的调整。这样就能够保证客户利益,防止交易的失败。其次,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多个客户同时拖欠资金的情况,可以通过风险分散措施来避免。风险分散措施指的是在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将租赁投资分散在各个行业和各个地区,降低因某个行业或地区的经济危机而造成的市场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四)降低操作风险的措施。

融资租赁公司操作风险的降低只能通过完善操作系统、完善交易制度和员工培训来进行。完善的操作系统可以对人员的操作进行管控,避免人员进行违规操作。交易制度的完善,可以在员工遵照制度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避免员工遭受客户欺诈的现象发生。而对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可以降低员工违规操作或错误操作的几率。所以,降低操作风险的措施,还要从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来实行。

结论:总而言之,掌握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着哪些风险,制定风险的防控措施,是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当前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只有不断的学习借鉴,才能完善自身的风险防控制度,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融资租赁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能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当前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与防控措施的探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玲.非金融类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分析与防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4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物流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通过运用各类策略、方法对企业中的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资产、信息、销售等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企业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并获得盈利。现代企业处于错综复杂的内外联系中,包括与生产技术联系、经济联系、文化联系,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物流概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将导致企业面临各种风险,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生产型企业物流风险识别、分析,构建企业物流的风险评价模型。

1物流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其现状

物流(Logistics)一词起源于美国军事,原为军事后勤供应保障系统。从系统角度看,物流是一个物的流动和储存过程,同时伴随着信息的传递以及资产的转移过程。物流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对物流风险从认识、分析及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等全过程的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对物流也越来越重视,物流一时成为热门。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出现了重物流现象,轻物流本质;重物流形式,轻物流内容;重物流技术,轻物流经济;物流研究层面的结构性失衡;重发展结果,轻发展过程等问题。目前,很多大型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系统,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降低物流风险。但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受资金、企业规模等多方面影响,并不能完全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系统,只能通过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形式来实现企业货物转移、储存等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生产性企业主要采用两种物流方式,大型企业的自行物流管理以及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的第三方物流运作,即第三方物流外包。本文也将主要对这两种模式的风险展开讨论,即以企业自有物流的风险管理以及外包第三方物流的风险管理。目前企业面临的物流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不成熟,尚未形成一套可供企业执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有待提高;风险管理的执行主体不明确;物流风险管理的可供借鉴经验少;对风险的识别及风险评估难以做出准确评判等等。

2物流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

风险管理包括策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物流风险管理在企业物流运行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提供一个有效的事前计划,并通过合理运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去回避、减少、分散或转移,以实现对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有效、安全的实现企业预定目标,减少物流风险对组织资源、利益等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对物流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风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对风险评估和评测方面的研究较少。如姜荣、郝左罗提出的应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采用合适的物流经营模式,制定合理的利益风险分配机制。朱艳新等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类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了食品物流风险的主要来源并提出应加强食品物流管理、加强物流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建立食品物流安排风险评估及管理机制。物流风险管理除了一般风险具有的特征外,还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生产型企业物流风险管理具有多样性。特别是大型生产型企业物流建设项目周期长、范围广、各种风险因素多,从而导致对项目周期内物流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其次,对企业风险管理者能力要求高。生产型企业物流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管理者的经验以及对物流运行过程的熟悉程度,需要对物流风险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

3如何识别企业物流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企业物流风险是由于企业物流系统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的对组织预期目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对将来的事件或活动的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引起,随着时间进程不确定性的大小也将逐渐减少。企业物流风险包括企业行使物流职能、组织物流活动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如企业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中所面临货物在物流过程中所遭受到灭失、损坏的风险;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由于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发生损毁的风险;由于第三方物流的违约所造成的风险;以及由于国家政策影响所导致的风险等等。综合来看,企业物流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需求、供应、运作过程、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制度等。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生产型企业物流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识别并记录可能对物流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估计物流运行环节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不仅仅是项目的开始阶段,同时将贯穿整个物流运行环节的全过程。一般风险识别的步骤为:①收集物流运行过程全部资料,查清楚未知数的数量。②确定物流运行的变量和关键性变量。③根据物流运作特点、过程、结构等建立分析模型。④计算其风险概率。⑤头脑风暴法。⑥系统分解法等。运作风险:运作风险产生于流通环节,主要有货物运输风险、货物移交风险、货物保管风险、操作人员工作失误、单证传递风险、商品本身属性所带来的特有风险。人员风险:物流人员在操作或判断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以及人员流动所产生的风险;合同责任风险: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的合同风险;政策风险:国家某些政策制度的制定可能会对物流行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第三方物流风险:与生产型企业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信用、管理等风险。3.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通过将风险识别出的各类风险,通过分析、比较、评估等各种方式,对风险进行危险辨识、概率计算、后果估计的全过程。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接通的系统方法。定性分析法中通常可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决策树法、德尔菲法、主观评分法等。定量分析法通过对风险进行量化后,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种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其主要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挣值法、经验加权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分析法等。3.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及对策,以降低风险。风险应对可以从风险后果、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程度等几个方面提出策略。目前经常采用的风险应对方法主要有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利用等。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监测分析风险。其人员构成应包括企业财务、法律、仓储、质检、工程等各业务单位的成员代表,并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定期检查组织会议,实时监测控制物流过程的风险。规范合同的签订及执行管理。认真拟定合同条款,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义务,加强合同管理,通过规范合同来保障企业利益及出现风险事故时的解决措施,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实时监控合同合同执行情况并加以分析、控制,以降低物流运行过程的风险。采用购买相关保险的方式,减轻由于发生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以较少的投资费用,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范围、风险程度、风险趋势发出相应风险警示信号的过程,提醒企业物流管理者警惕物流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一规避和降低物流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4结论

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的物流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层只有重视物流风险意识,加强对生产型企业物流风险重视程度,提高企业物流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全面物流风险控制体系,在损失发生前采用合理的技术或管理措施降低物流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减少企业物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盛立新.物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2004(03).

[2]李跃利.论我国物流风险的法律防范[J].商业现代化,2006(4).

[3]毕研博.浅析物流项目风险管理[J].新财经(利率版),2011(4).

[4]谢旭光.企业物流风险四维传导模型[J].中国市场,2008(32).

[5]黄金万.我国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7).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 操作风险;收入模型;证券公司

[中图分类号] E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1)06―0052―0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al risk data charateristics of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the evaluation models are construc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opdown approach. By adopting the 4 listed securities companies′ quarterly financial reports from 2005 to 2009, the operational risk of China’s listed securities companies are evaluated and emprically examed. The reults show that the income model measure a part of operational risk of the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Key words: operational risk; income model; securities company

一 引 言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操作风险首次被纳入风险资本监管体系,成为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后的金融机构第三大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都处于较低水平。操作风险的发生,不仅给金融机构本身带来惨重的经济和声誉损失,还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动荡。由于金融机构操作风险主要产生于机构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如何识别与度量,目前在实践中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鉴此,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公司特征,选择风险解释变量,构建证券公司收入模型,讨论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度量问题

二 相关文献综述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的不完善(或有问题)、内部人员、内部运行系统、或者外部的事件造成的机构所蒙受的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损失。

在理论上,根据操作风险度量的维度不同,可以将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分成两类, 即“自上而下”度量法和“自下而上”度量法。“自上而下”度量法是将金融机构的内部运行状况假设成一个“黑箱”,针对金融机构的某一个可观察的目标变量(市场价值、净利润等等),剔除操作风险因素后,考虑其他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该方法主要包括收入模型、证券因素模型、成本模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基本法和标准化方法等。“自下而上”度量法是通过对金融企业各具体业务部门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结合实践中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将金融企业的各类风险按照业务类型或者损失事件特点分类,然后统计并计量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高级计量法,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极值理论,以及因素分析模型、精算损失模型、操作清单方法等。

在现有的国外文献中,由于国外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起步较早,具有数据储备和技术优势,因此,其对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度量研究主要采用“自下而上”的高级计量法,包括对损失分布法、记分卡法、极值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的研究,这些方法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从而实现对总体风险的评估。在这些研究中,Klugman等(2004)提出用傅立叶转换、蒙特卡罗模拟或者解析近似的方法获得总和损失分布[1]。Chavez-Demoulin等(2006)总结了运用极值理论对非平稳操作风险数据建模的方法,并使用基于copulas函数的方法对损失数据的相关结构实施压力测试[2]。Carol Alexander(2000)利用贝叶斯网络测量特定类型的操作风险,并对操作流程建立因果模型[3]。但是,这些研究中,依据“自下而上”模型对金融机构的实际操作风险进行估计的实证研究却极为少见。主要原因是“自下而上”模型构建较粗糙,度量可靠性较低,对数据要求很高,金融机构实际上无法享受实施高级度量法所带来的监管资本降低的好处,因此,在金融实践中,“自下而上”的方法很少被国外研究者所采用。

在国内的研究文献中,由于“自下而上”的方法对于损失数据,要求有完善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记录和众多的企业内部运营的数据,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及严格的限制条件。因此,中国学者对于操作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进行操作风险度量和估计。其代表成果包括:樊欣、杨晓光(2004)运用收入模型和证因素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得出收入模型比证因素模型在银行操作风险估计中更有效的结论[4]。张学陶、童晶(2006)采用收入模型对中国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收入模型可以衡量操作风险的结论,并证明了市场因素的影响要大于信用因素[5]。潘建国、王惠(2006)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中国可采用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所调整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以及贝叶斯网络技术法[6]。段军山(2010)基于损失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损失操作风险[7]。刘睿和李金迎(2008)采用股票收益模型对操作风险资本进行估计,将其结果与基本指标法进行对比[8]。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基本集中于度量和估计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度量,鲜有实证检验文献。

三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

在进行证券公司操作风险实证分析时,本文选用“自上而下”法中的收入模型。选取这一模型,基于以下两点理由:第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收入模型是CAPM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选取公司收入或者利润作为目标变量,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自上而下”的度量法能够更精确地度量中国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樊欣和杨晓光(2003)[4]通过实证证明了收入模型在解释效果上优于证券因素模型。因此,在实证分析时,本文选择“自上而下”法中的收入模型。第二,收入模型更符合中国证券公司的现实状况和要求。长期以来,中国的证券公司忽视操作风险,并且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本身具有低频高危的特征,中国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数据几乎处于空白。此外,由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往往涉及金融机构的失误和内部人员的欺诈、舞弊行为,这些因素对金融机构的声誉有很大影响,中国证券公司一般都不愿意公开相关信息和数据。上述原因,都造成证券公司操作风险数据难以获取。而收入模型恰好克服了这一问题,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证券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和国内市场的宏观经济变量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各类统计年鉴和证券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得到,因此,收入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不高。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证券公司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四个部分。基于此,我们能够建立证券公司的收入模型如下:

Y=α+β1x1+β2x2+β3x3+…+βixi+ε (1)

其中,Y为目标函数,即净收入, xi为各影响因素,βi为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该收入模型的建模思路是:证券公司的收入波动是各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将总的风险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识别的风险因素,另一类是不可识别的风险因素,即操作风险。因此,我们将可以识别风险因素度量处理,然后将公司收入的总体波动与识别风险因素相减,就得出了整个公司的操作风险。在这一思路下,我们设证券公司的净收入为目标变量,设公司可识别风险因素(市场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流动性因素等)为解释变量,在较大程度上,证券公司净收入波动可以被这些因素解释,那么,余下的不能解释部分,就是我们要求的由操作风险所引起的净收入波动。在具体的回归估计过程中,从净收入总方差中减去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净收入方差波动,即得到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净收入方差波动。根据收入模型,证券公司净收入的方差σ2Total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回归模型可解释部分的方差σ2EX,另一部分为回归模型所不能解释部分的方差σ2op。即:

σ2Total=σ2EX+σ2OP (2)

由于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采用收入模型度量操作风险,我们要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他宏观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全面考虑,因此,证券公司净收入的总方差可以通过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其他宏观因素引起的总方差波动加操作风险引起的总方差波动得到。在计算多元回归方程时,模型的拟合效果会受到剔除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因此,本文用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系数作为模型能解释部分所占比例。本文假设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其他宏观因素等解释变量引起的方差波动与净收入总方差波动的比率是R2,那么,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净收入方差的波动为:

σ2OP=σ2Total(1-R2) (3)

再假设证券公司的净收入服从正态分布,且置信度为99.9%。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则操作风险引起的总损失(LOP)是:

Lop=3.1*σOP (4)

其中,LOP是操作风险的损失估计值,σOP是操作风险引起的证券公司净收入波动的标准差。

四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实证研究

(一)解释变量的选取

在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多数学者都采用GDP增长率、股票指数、CPI指数、存贷款利差等指标解释收入模型。GDP增长率、CPI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整体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存贷利差是衡量金融机构收益水平的指标,本文将这些经济指标统归到影响证券公司净收入的市场因素中。同时,已有收入模型的解释变量中,除股票指数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金融市场风险外,没有过多的涉及反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解释变量。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我们不仅要考虑宏观市场因素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各类中观、微观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它们都是不可忽视的证券公司净收入解释变量。

在解释变量选择上,已有收入模型偏重考虑宏观因素对金融机构净收入的影响,而忽略了其各类实际经营中的风险对净收入造成的影响。已有收入模型笼统地将由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所引起的金融机构净收入方差的波动,全部归因于操作风险,夸大了操作风险引起方差波动的比重,从而降低了收入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已有收入模型主要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特征来设计各类解释变量,虽然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同属于金融机构范畴,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和主要业务分工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本文在考虑已有收入模型缺陷的前提下,结合中国证券公司的实际经营特征,选择影响中国证券公司净收入波动的市场风险因素、流动性风险因素和信用风险因素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1. 市场风险因素

证券公司市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收入,国民经济增长与证券公司发展是正相关的。因此,本文选取GDP增长率作为宏观经济增长的代表指标,同时,为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选取GDP/CPI作为宏观经济风险因素。

(2) 利率风险。一国的基准利率的变化,直接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市场的投资行为,给证券公司带来利率风险。因此,本文选择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基准存贷款利率差(INTEREST)作为衡量影响资本市场的利率风险因素。

(3) 证券市场风险。证券公司主营业务都集中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的整体表现对于证券公司的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证券市场指数是反映证券市场走势的晴雨表,因此,本文选取股票指数(INDEX)作为衡量证券市场风险因素。

2. 流动性风险因素

流动性风险是证券公司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不能即时应付自身债务和客户需要,造成自身信誉损失、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可分为流动性不足和流动性过剩两种类型,任一种流动性风险都会给证券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考虑样本的充分性,结合学术界流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5],将流动比率(LRATIO)作为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解释因素。

3. 信用风险因素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各种授信活动(如放款、票据贴现、同业拆放、回购、外汇买卖等)中,由于受信方无意、无力或无法履行付款或其他义务时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公司是信用风险的承受主体,如果借款人发生违约,则其只能被动承担损失,损失金额可能是利息、部分或全部本金。基于此,在经营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借款人的信用变化、各类债券产品信用、经营状况、还款能力,防范和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并且及时处理因违约所造成的各类呆帐、坏帐,降低信用风险对证券公司经营利润的影响。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往往与整个企业景气程度和证券公司本身的对外担保总额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因此,本文将选取对外担保比例(LoanRatio)、企业景气指数(CORPORATION)作为信用风险的解释因素。

综合上述指标,本文的收入模型可以表示为:

INCOME=α+β1*GDP/CPI+β2*INTEREST+

β3*INDEX+β4*LRATIO+β5*LoanRatio+

β6*CPRPORATION+ε(5)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样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充足性要求,本文选取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时间长、财务报表完善、信息披露充分的四家证券公司国元证券(000728)、宏源证券(000562)、西南证券(600369)、中信证券(600030)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年度从2005~2009年,数据为季度数据。

各证券公司2005~2009年各季度净收入(万元)、流动比率数据来自于各证券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年报。股票价格指数(上证指数、深圳指数)、国债与企业债价差来自于Wind数据库,其中,季度股票价格指数取三个月的平均值。GDP增长率、CPI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来源于各年的经济统计年鉴。存贷款利差取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数据。

(三)实证检验及其结果分析

首先,为了满足实证的需要,我们对影响收入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由于涉及真实GDP增长率、市场利率、股票指数等时间序列,需要对有关变量做平稳性检验。因此,使用Eviews软件对变量进行时间序列中的指数平滑修正, 使得变量平稳。

其次,由于我们的模型需要满足在置信度99.9%的条件下证券公司净收入服从正态分布的要求,即如果要计算0.1%水平下操作风险,需要证券公司的净收入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我们用EViews 对样本证券公司的净收入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如表1。

从表1的JB检验结果可知,样本证券公司的净收入通过了正态性检验,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国元证券、宏源证券、西南证券和中信证券的净收入服从正态分布,可以用本文的收入模型进行操作风险度量。

之后,本文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计算收入模型公式(5),对上述四家证券公司数据进行操作风险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

从表2的回归结果中,我们知道,由于R2都大于75%,这说明收入模型的现实拟合程度较好(超过75%),我们选取的解释变量对于证券公司净收入的解释能力也较强。而且,我们调整后的R2也均大于0.7,说明我们建立的解释变量能够在70%的程度上解释证券公司的净收入变化,模型设计较为理想。此外,从上面的回归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国元证券的R2是0.8324,这说明83.24%的方差可以由模型来解释,也即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为16.76%。同理可看出宏源证券、西南证券、中信证券的总风险中操作风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75%、25.83%、13.43%,而按照国际标准,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不宜超过20%,因此,我们发现,宏源证券和西南证券都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根据本文前面的推导,我们可以由操作风险的方差σ2op,求出操作风险的标准差σOP,进一步由公式(4),计算出由操作风险引起的总损失LOP。该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由操作风险引起的总损失最大的证券公司是西南证券,其操作风险估计值为1736万,其次是宏源证券和国元证券,损失最少的是中信证券。通过操作风险总损失值,我们可以粗略计算出各证券公司所需配置的资本金,但是,由于各证券公司的利润总额和资产规模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够采用直接比较标准差的方法来分析这些结论数据的离散程度,因此,我们在表3中得到的操作风险总损失值并不适用于各证券公司之间的比较。为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绝对风险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用相对操作风险值进一步进行各证券公司间的风险分析。该标准化处理公式是:相对操作风险=绝对操作风险/净收入总值。

通过表4对各证券公司相对操作风险值比较,我们发现,各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排序发生了变化。操作风险最小的依然是中信证券,其次是国元证券和西南证券,而损失最大的变成了宏源证券。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可以将这四家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进行一个归类。中信证券由于其操作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最小,因此,我们把它归为第一类,稳健型证券公司;而国元证券,由于其操作风险的相对值和绝对值也很低,因此,我们也把它归入稳健类。而对于西南证券,它的相对操作风险值较高,我们把它归为关注类证券公司。最后,对于宏源证券公司,我们把它归为第三类,即危险类证券公司。后两类证券公司,我们都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操作风险。

五 结 论

基于收入模型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是对于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数据库不完备、不标准的合理补充。本文根据证券公司的风险特质,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重新设计风险解释变量,构建基于收入模型的证券公司操作风险度量方法,采用4家上市证券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描述中国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特征,对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进行对比和归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证券公司在操作风险识别技术上的不足,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警功能,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Klugman Stuart A, Harry H Panjer, Gordon E W illmot. Loss Models: From Data to Decisions [M]. New York: John W iley & SonsInc., 2004.

[2] ChavezDemoulin Valérie, Embrechts Paul, Neslehova Johanna.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Operational Risk:Extremes, Dependence and Aggregation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6, 30(10): 2635-2658.

[3] Carol Alexander. Bayesian Methods for Measuring Operational Risk [R]. Discussion Papers in Finance, ISMA Centre, 2000.

[4] 樊欣,杨晓光.操作风险度量:国内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4, 22(5):44-48.

[5] 张学陶,童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证分析与风险资本计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3):33-38.

[6] 潘建国,王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J].金融论坛,2006,(4):43-48.

[7] 段军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操作风险评估分析[J].科学决策,2010,(9):22-27.

[8] 刘睿,李金迎.基于股票收益操作风险资本估计[J].管理科学,2008,(6):32-37.

[9] 梁鹏,王国顺.风险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53-56.

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长期被抑制的保险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此同时,保险业快速扩张的表面现象也掩盖了行业潜在风险,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典型的新兴金融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基础薄弱;内控风险较为突出;外部风险日益凸显;保险行业的环境建设与外部监管水平跟不上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巩固我国保险业已有发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发展规模扩张和行业发展安全的辩证统一,全面而深入探讨我国保险业运营风险状况势在必行。

一、保险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一)保险风险的分类研究

保险运营风险的分类是保险业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但由于保险以经营风险为业务,因而与保险相关的风险非常庞杂,有关保险风险特别是保险风险分类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如,Babbel等(1997)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将保险业风险分为精算风险、系统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6种;而Kuritzkes等(2002)认为,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承保风险。国内学者方面,赵瑾璐和张小霞(2003)认为我国保险业潜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风险、投资风险、道德风险和政策风险等4种;赵宇龙(2005)认为保险业面临道德风险、偿付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三大潜在系统性风险,因而保险监管应该将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作为监管重点。

(二)承保风险研究

承保环节的风险分析多集中于信息不对称风险。Roth.schild和stiditz(1976)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效率的影响:由于保险人不了解投保人在投保之后的行为,投保人在投保后可能故意造成保险事故从而导致赔付率上升,因而存在道德风险;当保险人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状况,而高风险个体积极投保的结果会将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从而存在逆选择问题。2005年5月,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保险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保险业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国内学者随后也掀起了有关保险诚信研究的热潮,如赵尚梅(2005)认为我国保险市场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信息不对称为其根源之一;由于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面临国际同业竞争,倡导建立以政府主导的正规制度来实行约束。陈秉正(2005)利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保险人、保险人和保险消费者存在不诚信的必然性,指出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如建立长期互利关系,加大不诚信的惩治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措施来加强诚信建设。

(三)投资风险研究

在投资风险研究方面,Kenney(1967)提出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Daines等(1968)认为,随着承保风险的增加,应相应降低投资风险。国内学者方面,刘娜(2005)认为,保险资金的运用监管涉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可通过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投连险和巨灾险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保险公司上市等途径加快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渗透与融合,在提高保险市场效率与偿付能力的同时为资本市场创新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叶永刚等(2005)提出运用在险值(VaR)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度量,用成份在险值(CVaR)来揭示保险资金市场风险的主要构成和投资组合中每类资产的边际风险。

(四)偿付风险研究

有关偿付风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研究方面,偿付能力即“保险人在各种合理的、可预见的环境下履行所有保险合同所规定义务的能力”(solvency)。有关偿付能力及其监管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偿付能力监管模型(方法)。陈兵(2006)介绍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的“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方法及其在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孟生旺(2007)整合了VaR、TailVaR、破产概率和保单持有人预期亏空(EPD)等传统保险公司风险度量技术,提出了保险公司风险度量和控制的未偿率模型。

2.偿付能力监管额度。粟芳(2002)提出了一种计算偿付能力额度的模型,并实证比较了这种风险理论模型和比率法、破产理论法在计算偿付能力额度方面的适用性;赵宇龙(2006)指出了我国非寿险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标准设置的不足,并依据欧盟标准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并实证了其有效性。

3.基于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占梦雅(200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体系(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封进(2003)用因子分析法实证认为1986年~2000年以来中国寿险经营的偿付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

4.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预测。吕长江(2006)利用MDA模型和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方法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进行预测研究。

(五)文献述评与保险运营风险分析框架

从保险风险的分类来看,不同的研究基于不同的侧重与视角来展开,缺乏一套统一可行的标准,这一方面说明保险风险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保险风险的多维性。对承保风险的研究旨在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在目前中国信用缺失和信用滥用的情况下,无论对于保险人、被保险人还是保险中介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保险公司特有的运营模式,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不同于基金,也不同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保险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密切相关,更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否充足;为了兼顾保险资金的安全与收益,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构建、运作与风险管理都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保险的偿付是保险履行分散风险、均摊损失职能的保障,对理论与实务、特别是保险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从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研究来看,监管模式(模型)的选择、最低偿付额度的确定、偿付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偿付能力恶化的预警都应该适应保险业运营环境变化的需求。

本文基于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环节将保险风险简化为承保风险、投资风险和偿付风险,显而易见,这三个环节的风险因素都是保险经营的内生风险。本文有关保险风险的分类比较简明直观,但也疏漏了一些重要风险环节,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笔者认为这些重要的风险因素相对保险运营而言,都是外生风险因素。

对保险企业来说,其业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承保、投资和偿付,各个环节的主要业务和经营目标各不相同:承保主要是通过合理渠道和价格提供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以追求规模有效扩张为目的;投资则是在规定的投资范围和额度前提下,通过投资组合构建与运用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偿付环节则通过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来保证可预见甚至是巨灾风险事件的偿付来保证保单持有人的利益。承保是资金运用的基础,自己承保和资金运用的结果共同决定偿付的有效性,三者相互影响和制约。保险业务的风险包括这三个环节经营的内生风险,同时受到外在风险因素,如通胀、利率和汇率变动,资本市场波动等外生风险因素的影响。

二、承保风险分析

(一)保险产品分析

1.产品同质化明显。从保险市场现存的产品结构来看,各家保险公司并无实质性差异,产品创新力度有待加强。各保险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根据同业的销售情况来判断市场需求,进而模仿跟进,这势必造成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并进而造成市场的过度竞争。

2.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中有关保费收入的比例构成凸显了我国保险结构存在的问题:就财产险而言,2007年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97.74亿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人为1484.28亿元,同比增长33.98%,占财产险业务的比例为74.3%;而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6.69亿元,占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为36.2%,同比增长145.3%。就寿险而言,2007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948.97亿元,其中万能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45.69亿元,同比增长113.44%,占寿险保费收入的17.09%,占比上升7.31个百分点;投连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93.83亿元,同比增长558.37%,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7.96%,占比上升6.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对财产险和寿险而言,业务增长与构成对交强险和投资型险种过于倚重,产品结构单一。

3.投连险蕴含投资风险。源于2007年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投连险销售形式火爆。前面数据显示连投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将近8%,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由于连投险的销售与收益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因而风险较大2002年爆发的“投连险风波”缘于资本市场急转直下,并引发了各地退保潮以及此后投连险市场数年的低迷。

4.农业险、巨灾险和责任险比例过低。2007年的“猪肉危机”表明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据相关资料显示㈣,我国每年农险保费收入不到农业产值的2%。赔付不到农业灾害损失的5%;而在2008年春节期间的冰冻灾害中,尽管保险公司赔付近20亿元(多为车险赔付),但仍然不及1500亿元直接损失的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达到36%和5%);另据统计,2007年全国责任险保费收入只有66.6亿元,占财产险业务比重3.3%,而国际平均水平则高达16%。

(二)保险费率分析

1.寿险保险费率的管制使传统寿险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寿险保单的平均久期是15年,1999年6月以前,寿险保单的定价利率普遍高达6%一8%,但随后央行逐步下调银行利率导致“利差损”产生。1999年6月以后,定价利率被保监会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2.5%,政策性管制使得“利差损”由此转变为“利差益”,整个中国寿险行业也扭亏为盈。但伴随着2007年以来银行利率的多次上调,传统保单和分红险等储蓄型寿险产品的实际收率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利率,这种产品自然会得不到市场认可,再加上资本市场2007年火爆,寿险公司主推连投险和万能险等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来迎合市场需求成为当然的选择。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这种寿险产品营销策略实为一种“两难”抉择,具有较大的风险。总体而言,寿险行业的定价风险源于银行利率和资本市场变动,受市场风险传导影响较大。

2.财产保险费率的相对放开与市场的过渡竞争。在贴产险市场的某些领域,由于保费费率相对开放,部分地区音分险种甚至出现了不计成本的过度竞争行为,如,某些竞每激烈地区的企财险和建安险费率降至万分之几,在国际市扬上已不能顺利分保,行业的财务风险逐年上升。经测算,我国2001年~2005年财产保险每万元风险单位对应的保受收入如下②:2001年~2005年财产保险每万元风险单位对应的保费收入

随着保费收入和保险金额的逐年上升,我国财产险每万元风险单位对应的保费收入逐年下降,蕴含着承保风险的逐年放大。

财产险某些险种的费率管制也蕴含着一定的监管风险,交强险作为财产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强制保险的特点,从一开始推出就颇受非议,就其费率而言,和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交强险费率相对较高。

(三)营销渠道分析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报告》中显示④,我国2007年的保险投诉为1767件,比2006年增长4.8%。其中,涉及保险产品误导销售即为保险投诉相对集中的问题之一。有关保险营销渠道风险的主要表现:

1.营销中介滥用渠道权力。就目前保险公司展业的途径而言,主要通过保险中介来实现。由于保险中介把持了保险营销渠道,在和保险公司的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因而少数不良中介往往抬高营销成本报价,从而加大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

2.通过误导消费者来实现保险产品销售。由于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知识缺乏,再加上保险合同往往具有繁杂的条款,因而投保人在投保时往往“不知所措”,而一些保险人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实施对消费者的误导,如将分红险称为理财产品,“疏漏”保险手续与证据导致保险理赔无法实现等。

3.银保合作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由于银行具有渠道优势,因而抬高手续费报价,代销人员甚至还根据业绩收取额外手续费。

三、投资风险分析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宽度与深度的相关规定①

1.股权投资。根据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上一年资产中不超过20%的资金可以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其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上限均为10%,如果将因投连险带来的权益类投资资金一并计算,完全有可能超出20%上限;另据规定,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由原有的5%调至10%,同时取消“禁止投资于上年涨幅超过100%股票”的限制。

2.海外投资。2007年7月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的大门,截至目前为止,共有21家保险公司获得了QDII资格,其投资限额为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5%②。

3.基础建设投资。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牵头保险企业集体出资约160亿元,占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股份的13.93%,成为仅次于铁道部的第二大股东;根据2008年两会相关议题,2008年将继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同时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私人股权投资试点。

4.中小保险机构委托入市开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理财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委托投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成为可能,目前已有民安保险等18家中小型保险公司可“借道”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股票。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

据《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6721.94亿元,较年初增长37.2%。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来看:银行存款6516.26亿元,较年初增长5.38%,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24.39%,占比较年初下滑7.35%;债券11752.79亿元,较年初增长23.78%,占比43.98%,占比下滑4.76%;证券投资基金2530.46亿元,较年初增长85.35%,占比9.47%,占比上升2.46%;股票(股权)4715.63亿元,较年初增长140.23%,占比17.65%,占比上升7.57%。

(三)投资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的新增收入中80%左右与资本市场有关,但资本市场波动很大,蕴含着极大的投资风险;与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和比例相比,我国保险业投资债券比例偏小,股票、基金所占比例偏大④;海外投资蕴含着投资风险和汇率风险。

四、偿付风险分析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占市场份额主体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均非常充足,长期困扰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不足和利差损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制于承保和投资环节,而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仍然存在且较为突出,因而偿付能力风险仍然存在。

偿付环节风险还源自保险诈骗的存在。有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赔付总额中有15%一30%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以诈骗形式获得,个别的险种的诈骗赔付率甚至高达30%一50%。另据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估计,该公司2005年赔付总额中15%以上与保险诈骗有关;华安保险武汉分公司认为,因保险诈骗产生的赔付目前已占到赔付总额的30%⑨。据江苏保监局不完全统计,2006年江苏省发现涉嫌车险诈骗案件1900件,涉嫌诈骗金额1860万元,全省因机动车险诈骗损失高达2亿元㈣。

中国保监会于2003年3月24日颁布了“1号令”,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对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和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做了规定。其中,有关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分别照搬欧盟1973年标准(财产险)和欧盟1979年的标准(人身险),即“偿付能力0”标准;而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则以NAIC的IRIS为基础构建。由前述文献综述可知,粟芳(2002)和赵宇龙(2006)等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最低额度与初始准备金的设置存在一定缺陷。

五、结论

保险业高速发展也掩盖了行业潜在的运营风险,我国保险业面临的运营风险可归结为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