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阅读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阅读课堂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1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情趣化;教学实践;综合能力;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情趣化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积极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师生协作、情感统一的学习阅读场所,让阅读变得快乐、轻松,情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可以更加透彻。

一、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趣元素

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一本阅读教材,而其中表达的内容又不乏情趣教学部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延伸,就可以将情趣元素放大,将课堂情趣化。深度挖掘情趣元素,一定要符合本课文的教学目的,将文章的中心表明。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的《江南》一文中,看似是对江南景色的介绍,似乎没有什么情趣可以挖掘。但是从观赏和游玩的角度来说,却可以将情感提升一个层次。班内学生应该有去过江南的,可以让他们来描述一下自己所见到的江南景色。或者可以让其他同学根据江南的美丽图片来进行描述,也可以收集一些江南的故事或神话等。情趣元素分布在语文教材的各个角落,善于总结和延伸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另外,教材外的情趣元素也可以作为情趣化阅读的材料。因为阅读不是只限于语文教材中的,而应该是一种生活行为和爱好。小学低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爱好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让孩子将精力浪费在了背诵文章或者是认识字词上,那么会丧失很多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机会。在教材外,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自然情趣就能够自己挖掘,兴趣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就有所发展了。

二、发展情趣化,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王博勋教授在书中提到,阅读不是一种机械的认读,而是同人的情趣化密切相关的。阅读教学的情趣化,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积极求知和探索的基础上。因此,想要建立一个情趣化的课堂,就要利用这些“情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轻松化学习过程,却又能充实化学习内容。所以情趣化课堂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围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要求来组织和总结学习材料。在情趣化课堂中,老师首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有一个了解,可以在课下和孩子们交流,从对话中知道孩子的所想。之后在设计情趣化课堂的时候,将学生喜欢的内容包含进去,即使是作为一个“引子”,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和学生做到充分的互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理解。另外,阅读的情趣化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这样他们才更愿意学习,更会阅读。比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如果刻意去强调“感恩”这个话题会让学生觉得目的性很强,会产生反感或者是忽视的心理。因此,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兴趣,从一些生活实例出发,讲一件自己认为和本文内容相近的事情。可能孩子们在开始时会可以模仿这个“挖井”的故事,但是在多次描述之后,会从大家的故事中找到共性,自然理解就会更加准确,“感恩”的主题就能够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且课堂氛围会很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三、发展情趣化,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阅读的情趣化学习来说。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往往是从字面意思,或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说针对文章的上下文、字里行间等进行分析。因此,情趣化阅读就要求老师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氛围中自然而然就产生正确的理解和思想。具体的营造氛围方法无非是“听、说、读、写”,然后再借助一些教学手段,给学生一个立体的阅读过程。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拓展情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在情感上体会不到那么深刻,老师可以刻意给学生一些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心思变得丰富起来,这样再进行理解就会轻松很多。再者,老师要根据阅读内容营造不一样的情趣,例如,教学欢快的内容时,可以以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基调;教学人生意义比较深刻的文章时,可以以严肃的气氛为主;教学具有生活意义的文章时,则以生活化的语言为主。其实情趣并不是我们客观可以看到的东西,它就是一种情绪的传递,是一种氛围的感染。再者,还要“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一样,虽然只是低年级,但也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爱好而有不同的表现。针对这点,老师要了解自己班级的每个学生,知道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和切入点应该是什么,这样能实现最有效的指导性的阅读情趣化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加以交流和相互影响,能够让阅读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最后,一个好的氛围的营造一定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将阅读知识“用起来”。纸上谈兵的教学和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而氛围的营造更是如此,想要唤醒情趣化阅读的氛围就不能只是老师的一种规划和假想,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和教学实践来不断补充和改善。

四、利用小道具,创设更具感染力情境

情趣化阅读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创设阅读情境,因为这能够在一定称程度上让学生觉得自己身临其境,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在理解和观察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具象要求,也就是说需要一些很形象的东西才可以有更深层次的思想。因此,老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学小道具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可以让课堂更加有趣,还能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例如,在教学《放小鸟》的时候,低年级小学生在道理上知道应该放飞小鸟,但是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就有更多的感情因素,舍不得或者是不想放等。因此,老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自由的故事,学生就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了。

总之,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情趣化将学生的阅读感受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更使传统教学有了更大的突破。相信在老师们的不断实践下,情趣化阅读会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信心积极引导观察想象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表现为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用简捷而巧妙的方法解答问题。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而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不同观点,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二、 从观察中积累想象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而小学生对事物的想象更多基于生活中发生过的,或者存在的事物,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方法,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等。要引导学生讲观察到得素材不断积累、分析、综合、归纳,用于课文理解当中。

比如在本人进行执教的《看雪》时,考虑到南方的孩子和文湾的小朋友一样,大多数本身是没有看过雪的,他们对雪的体验仅限于动画片里的场景。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上网查找了很多有关于雪的图片与视频。在读完课文之后,我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想看雪吗?你们知道雪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仅限于:“白色的”、“冷的”、“可以玩的”等等。于是,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了北方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走路,在雪中玩耍,堆雪人、打雪仗等等视频,播放完之后,我还请了两位老家在东北的学生讲了在老家过冬天的经历。这个时候,我再问他们:“你们现在印象中的雪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就有趣而且千奇百怪得多了。这样通过视频和同学从自身的经历中得到的对雪的印象相信要比直接从课文中学来要具体、深刻得多,而接下来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也顺利得多了。

三、 激发想象,让思维绽放无穷创意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当中,如果我们单纯地讲授课文,而忘记了课文背后,或者说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机械性的活动。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去,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将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月光曲》时,教师先打开录音机,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大海平静的一段音乐,启发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像大海的平静和美丽。然后,再播放《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继续想像:海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波涛汹涌的具体情景是怎样的?最后,让学生把整个乐曲连起来听一次,启发他们边听边想像:贝多芬在弹这只曲子的时候,开始是那么优美平静,后来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当时贝多芬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课文为想像训练提供了材料,想像训练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感情的体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复述,续编有悬念的故事结局,编演课本剧,看图说话,想像作文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这其实是阅读课向写作课的想象力的一个延伸,学生在阅读课里将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之后,才能在写作课里继续延展,让学生的整个语文课堂都富有创造力。

四、引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健康稳步提高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运用已掌握的大量知识去分析、判断面临的问题,面临新事物时,他们时常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和解析。如果没有老师适当的引导与解析,小学生很可能陷入一个难以脱身的思维误区,难以自拔,以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后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这样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而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积极性。因此只有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之健康稳步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问题,培养他们的聚合思维。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从问题的不同点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多种答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遇到难题止步不前时,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他们知难而进,勇于标新立异,不拘一格,寻找解决难题的新捷径,以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个可以自由创造的空间,才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期,重视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迎接将来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03-01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很多老师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经常用故事导入新课,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是课堂高效阅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是高效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高效的阅读课堂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三、诱发大胆思考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切入点。于是,在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上进行培养。在引导学生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这样,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教师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保持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汇报展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演等,激扬学生生命个体的潜能和活力,让他们合作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合作交流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尊严》时,各小组展示异彩纷呈:展示课文朗读的小组,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精彩句段的小组,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4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程;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26-01

怎样让语文课堂彰显实效?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楚认识什么叫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什么?我想语文就是语文,也就是要还语文本色。语文的根本任务是不仅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表达包括肢体语言、口头、书面的表达)这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就是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

二、课堂上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过程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清楚地明白这节课我教要什么以及教给学生什么再加上怎么教的问题。怎样达成这个目标呢?我认为我们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一定要做到:

1.依据文本,设计好导入,力求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演绎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何尝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紧贴文本本身,导入一定要对研读文本,能对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为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①故事导入法。如在教国标本第十一册《负荆请罪》一文时,我给学生讲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学生听说我要讲故事,就迸发出一种盎然的兴趣。学生听了这两个故事后对《负荆请罪》的起因就有了清楚的了解,所以对为什么负荆请罪也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②复习导入法。苏教版在编写时大部分是一个单元的课文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是一个系列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复习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个整体的认识。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江之歌》,感受了长江的无穷力量和母亲的情怀;游览了美丽的三亚,看到了像红色气球一样的落日;领略了大海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象。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同走进金华的双龙洞,去领略洞中奇妙的景观。”③音像导入法。如在执教《草原》时我出示了草原的图片,教学《麋鹿》时我让学生欣赏了麋鹿图片等。总之,一切从兴趣出发,一切依据文本。

2.读通课文,落实字词,抓住重点段落多读。在初读课文时,我们时常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去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分节去朗读,老师同时纠正读音。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常常顾及到下面还要讲一些段落,所以往往会轻视朗读的检查。我认为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有个保底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完课文,每个学生都能读通重点段落。所以我觉得可以“多轮次,多层次”地让学生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流利,这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很有作用。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认为我们应该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1)抓好复习关,做到温故而知新。复习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是较为重要的,它是能否顺利进行第二课时教学的有力保障。我在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经常会用以下的复习方法:①复习生字词。把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让学生再一重温一次。②听写词语。有时我直接听写,有时我会设计一段情境,情境中有重点的词语,当说到这些重点词语时,就让学生顺势写下来。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理顺了课文内容,还达到了复习词语的目地。③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一般我会出示一些能归纳出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语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2)点面结合,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什么叫点面结合?什么叫走一个来回?也就是在教学文本时要注意让学生从整体―部分―再回到整体这么一个过程。这样做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又能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情感上多下功夫。如我在教学《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的时候是这样做的: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3至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孔子有情义?依据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如:“孔子看水,因为孔子遇水必观,为什么孔子会遇水必观?一定是他和水之间有深厚的情义。”“孔子论水,他赞美了水是真君子,说明他和水之间有情义。”……其次,我抓住重点段落,和学生一起研究为什么孔子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同时抓住“乳汁、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穿山岩、凿石壁、荡涤污垢”这些重点词语,找找和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关系。从个体突破帮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课文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总结语,来引领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师: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师:(阅读第2自然段语句:阳光普照着大地……甜蜜的絮语)这浓浓的春意指的是: ;(阅读第10自然段:绿草如茵的河畔……师生情谊)这浓浓的春意指的是: ;(阅读12~14自然段:子路是个急性子……微微地点了点头)这浓浓的春意指的是: (阅读18自然段: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手舞足蹈起来。)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5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堂教学 资源

传统的教育往往更多地关注人的弱点和短处,强调克服和补救人的弱点和短处,而现代教育则更多地关注人的优势和长处,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优势和长处,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发现、放大、欣赏每个孩子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教学评价放大这些优势和长处,让他们充分自主和合作,让每一张小脸都充满自信的微笑。

一、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学生有成就感

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叩问文本,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在叩问文本、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教师通过斟字酌句的语言推敲,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析句意,在读中品味句情,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渐渐感悟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良苦用心,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学生也渐渐读明白了母爱。这种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棒,指挥着学生的有效感悟。比如:关于读法的评价:“考一考你的同桌,这句该怎么读?”“××用心体会了母亲的心思,再把自己放在母亲的位置上来读,读得不错。”“××和同桌用两种不同方式读,对比效果,你们真聪明!”指导性的评价:“你的阅读更像是父亲,而不是母亲,你再试一试。”“你把儿子和母亲的角色把握得很好,再融进一些深情好吗?”鼓励性的评价:“这些句子不太好读,用心是可以读好的,你再练一练。”“你的阅读比刚才到位多了!”“听了你的朗读,真是享受!”“我的眼泪就要被你勾引出来了!”

这些教学评价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灵动之气、感人之声,这些评价语言也不仅只是语言了,它更是一种不可小视的课堂资源、课程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的利用充分而恰当,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了进步、成功、自信,进而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学以致用

教材没有任何可以浪费的空间,任何一处插图、练习的设计,都是有意为之,都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的,因此,教师让学生对手中的课本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活读书,灵活运用知识才是教师教学最为关键的。

《西门豹》案例:

师:西门豹是谁?

生:西门豹是古时候的一个地方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便告诉了我们。

师:你真聪明!从“预习”提示中获取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是一个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用好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语。不过,这个回答很不明确,我们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来更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句话:“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谁再来说一说西门豹是谁?要说得明确一些。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候邺的地方官。

师:当时,邺属于哪个国家?

生:魏国。

师:文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邺属于魏国?

生:“魏王”这个词告诉了我们邺属于魏国。

师:谁再来说一说西门豹是谁?要求说得再明确些。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候魏国邺的地方官。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5-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关键。问题设计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认真地阅读,积极地思考,主动的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如让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少量的、能够统领全篇的问题。提问切忌细碎,没有思考价值,没有启发性。问题要精炼,要有挑战性,有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价值。例如,在教《荷花》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具有拓展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荷花的美你从哪里读懂了作者对荷花的爱?"然后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进入了自读自悟的学习状态中,学生越读越感兴趣,书中介绍的内容完全超越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边读、边画、边记、边写。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言,我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了描写荷花三种形态的句子,问:“。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冒’字用得好在哪里?把•冒,改成‘伸’‘穿’行不行?"学生理解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加以体会。对于第四自然段作者想象部分,我设计这么一个问:“如果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请你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在我读时,学生随着我的读在摇动着身子做着动作,这就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这样就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体会作者对荷花的爱。

这一节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浓烈的学习气氛,这些问题的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去体味,从而达到自悟,融会贯通;教师只要在精要处进行点拨,不可越俎代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学生读书的空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读自悟。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要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到“书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充分地读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认识语言,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同时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如,教《燕子》一课,我说:“我们都喜欢燕子,都想了解燕子,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读,学生因为有目的地读,所以读得津津有味。第二、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合作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我知道学生对问题探究需要一个自由的时空,这是教师必须给予的。如果处处对学生进行限制和干预,只会泯灭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探究的创造性思考。有创意的问题会产生许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因此,我鼓励学生要有“别样的思考",大胆地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学生探究中,我有时分成小组,有时让他们同桌间相互讨论,还有在班中展开一些辩论。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抓住一些典型词句,引导仔细揣摩,品味其中的妙处,力图使优美的文字,传神的标点,变换组合的句式、句型转变成学生的听觉、视觉,使之赏心、激趣、动情。使学生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探究:1、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哪里去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告诉了我们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类有哪些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行为?通过探究,使学生领会到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阅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维度

让学生有效地参与阅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形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要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同时存在,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学时教师可先把问题抛给学生,问题一旦抛出学生便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即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完全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当中得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表现,都反映在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这恰恰是有效参与的体现。

四、充分调动各种评价手段,激活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