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1
一、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在筹集和运营资金融资本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和衡量,以最低成本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来实现在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收获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是每一个消费者和投资者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解决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想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就必须要对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种类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我们从金融风险的概念可以看出,金融风险不等同于经济损失,它既存在经济损失的可能,也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因此我们要考虑它的双面因素。
2、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总体说来就是在保障经营活动和筹集资金的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处置和控制发生的金融风险,防止和减少金融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从细处划分,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安全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经营活动是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才能通过运作、经营实现金融主体的收益,这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收益性。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环境下的经营主体其天然属性即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说盈利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安全目标是收益目标实现的前提,没有安全性,收益便是一纸空谈;收益目标是安全目标采取的归宿,若没有收益,安全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施的意义。
3、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对还没有发生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全方面的归类并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风险需要考虑,引起金融风险的原因、类型、性质及后果。
金融风险衡量。是指对可能发生金本文由收集整理融风险的概率或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衡量和估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该金融风险影响究竟有多大,会带来什么样程度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在借助电子计算先进设备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大量损失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科学全面的风险定量分析,以准确地衡量出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风险,实现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效果的目的。
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首先是控制法,即在损失发生前力图控制与消除损失的手段,其主要内容是避免风险和损失控制,避免风险主要是采取暂停或者终止某类活动或改变活动的方式和性质的做法。因为其在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中属于最消极、最简单的一种,所以一般较少采取这种方式来处置金融风险问题。损失控制是指对于金融主体不愿意转移也不愿意放弃的金融风险,缩小其损失幅度、压低其损失频率的各种控制方法。因其是金融风险控制工具中最为主动积极的一种,所以是金融主体采用的比较常见的一种金融风险处理方式;其次是财务法,即指筹集资金用以支付风险损失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自留风险和风险转移。自留风险是指当某项金融风险由于可以获利而需要冒险或无法避免时,就必须要保留和承担这种风险,由金融主体自行筹集或设立资金来进行补偿。风险转移是指金融主体将其面临的金融风险所可能导致的损失有意识地转移给另一金融主体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方法。由于其发生条件是一种动态的投机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不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内,所以金融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是非保险型金融风险转移。
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变迁与发展
1、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传统技术
马克维茨(1952)的关于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为现代金融风险分析模式奠定了基础。马克维茨认为,一个非常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其金融投资组合的方差和均值来分析可供选择的各种投资组合。其提供的场景还存在另外两种假设可能,一个是收益呈正态分布;二是资本市场的完美性。基于消费者的选择是由两个参数引导(方差和均值),所以投资组合的选择也可以由这两个参数来表示。虽然两个参数表示法对于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的计算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并不适用于单个证券。单个证券的风险只能在其所属的投资组合的环境中,通过它在投资组合整体的方差和均值中所占有的比例来进行评估。极其特别的单项投资风险应该根据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与其自身的收益率的协方差来衡量。
2、市场风险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主要是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因子的变动幅度和风险暴露的大小决定了金融风险导致损失的大小,暴露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头寸和期限。头寸越小,期限越短,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所以如果能使负债的头寸和资产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就可以使负债和资产的净头寸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因此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技术与理论方法。
3、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双管齐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所衍生出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程的技术发展逐渐演变出来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为衡量资本收益的变准差提供了新的价值衡量标准。而信用风险管理是由于80年代的债务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这就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始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这就促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理论与技术上的相结合,进而构成了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4、金融风险管理量化和模型化的技术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摩根公司为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综合度量市场风险,首次开发出了在险价值即var方法。var方法及相关模型是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资产定价理论和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的条件下评估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可能遭受损失的最大值。其根本原理在于根据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找出相匹配的置信水平分位数,即var值。
var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管理资产及其组合风险和金融机构评估的工具,也可以作为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手段。基于var方法的基本原理,信用风险管理业可以运用和开发var模式。只要运用合适的信用资产评估模型和信用资产收益波动模型,确定出信用资产的价值在不同信用风险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图,在确定的的置信水平上敲定出该资产的信用风险值,就可以将var方法引进到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来。
5、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全面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在金融风险的评估、识别和控制下实现两方面要求:第一,要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全面的考虑风险的价格、概率和偏好3种因素,进而实现金融风险管理在主体偏好和客观计量的最优平衡。第二,trm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内部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即价值最大化。基于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和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整合的目的,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承担应该金融风险的管理职责,为此我们应该设立独立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进而在组织结构上能够保障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的实现。
三、推进我国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积极应对金融产业全球化挑战
1、认真研究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其对现有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要通过全新的思维来解读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入探索国际经济重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其对我国金融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建立起现代的企业制度,推行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才能够彻底的摆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要充分的发挥市场对于经济主体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3、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决定了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担风险、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其次,要加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意识,促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领导市场潮流,增强抗风险能力。最后,要妥善的处理好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出金融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4、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十分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市场不法投机力量的冲击影响,这就要求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要想实现更好的金融监管就必须要完善金融方面的立法,建立起一套有法可依的金融监管体系,使金融执法纳入正轨。规范我国境内投资者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金融市场中的违规经营。为了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坚决将害群之马逐出金融市场,进而保障我国境内投资者的利益,确保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营,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金融风险;理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25-02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不但是各类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风险,也是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各非金融企业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电力行业是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电力行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管理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内涵
广义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带来正收益,也可能带来负收益,利弊共存。金融风险对于金融类企业与非金融类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本文所研究的电力行业属非金融类企业,依据这一特性,本文侧重讨论金融风险有可能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即本文将风险解释为低于预期的可能性。这些不良影响包括金融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增加企业的交易和管理成本,同时也可能会降低各相关部门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本文所讨论的金融风险内涵为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损失,具体包括企业在从事金融活动时,由于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及商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偏离预期值而发生的损失。
(二)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按照驱动因素分类,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
市场风险指由于包括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电力行业从事大量原煤等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进出口业务,汇率波动对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显著。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银行借贷目前仍是电力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性,也使得利率风险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及其价值。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电力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电力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铜、原油等,都是国际价格波动很大的商品,这些价格波动直接造成电力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使预期的利润率目标无法得到保证。
电力行业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信用风险。电力行业由众多分别或同时提供电力相关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企业组成,上下游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关联密切,相互影响。在我国现有电力体制下,由于国家对电价的调控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共同作用,作为电力行业中坚力量的发电企业往往面临着低利润率甚至亏损的经营局面,财务状况差,偿债能力低。这就会常常影响其对上游电力设备、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付款,使得那些作为其债权人的电力企业无法按时收到账款,现金流受到影响。过多的坏账会对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电力行业引发连锁信用危机。
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为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它涉及更多的是内控制度建设,包括内控机构组织结构的设置、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可表现为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如虚假的财务报告、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制度规范的缺失和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到位,制度就缺乏执行力。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观念在电力行业形成时间短,实践程度低
与将金融投资作为主要经营业务的金融类企业相比,作为非金融类企业的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方面,从金融风险防范观念看,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尚未意识到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没有把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另一方面,从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看,当前国内一些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知识积累不够,缺乏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无法对企业实施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很多电力企业缺乏对金融风险避险工具的了解和使用
不同于金融类企业金融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收益,电力行业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保值。首先,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仍较为有限。除了电力行业管理者自身对金融管理工具的认识不足外,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比较落后、商业银行经营品种不够丰富有关。
(三)缺乏可靠的信用风险控制工具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商帐管理。首先,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在国内形成较晚,很多电力企业为单纯追求高销售额甚至在未对客户进行任何信用状况调查的情况下就签署订单,为日后无法按时收回款项埋下隐患;其次,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的渠道较为有限,这是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评级机制还很不完善,缺乏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可靠途径造成的,为电力企业分析客户资信状况造成困难。
(四)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我国主要电力支柱企业均属于传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股份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能力普遍较弱。总体来看,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尤其是内部审计功能弱化,这样很容易弱化风险管理责任,不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或不独立,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经常化、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原则等。
三、大力加强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建设
电力行业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基础设施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传统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是提升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应将金融风险管理放在与生产经营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电力行业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电力企业要借助风险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风险管理文化涉及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他们接受风险的态度。首先,企业高管层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并经常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使员工能从企业本身经验中吸取教训。另外,电力行业要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包括金融风险价值观宣传,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增加正面或反面的典型风险案例教育,帮助员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二)完善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包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专业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使董事会切实履行起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总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的责任,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作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起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金融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董事会的责任,也是整个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应该参与的工作。在企业防范风险的过程中,业务部门构成日常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二道风险,而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则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规范、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电力行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的基础。电力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金融风险。首先应明确电力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利用的是其套期保值功能,而不是投机获利功能,是为了降低企业所不期望的因外汇价格和商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金融风险。套期保值工具使电力企业的商品收入和成本不受外币和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从而能够更可靠的预估以本币计算的未来的现金流,帮助电力企业更有效率地安排未来的经营活动。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3
1金融风险的来源
金融风险来自于多个层面,其影响因素众多,但其主要诱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市场风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受国内外经济影响十分明显。在国内,经济虽然不断增长,但增长的内动力不足,特别是房产泡沫掩盖下的经济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开始突出,国内金融风险不断增加。在国际上,继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连绵不断,致使国际金融市场热钱涌动,曾一度“成就”我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一旦国际热钱抽离中国,我国将出现巨大的金融动荡。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风险。第二,经营风险。受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汇率、金融业的发展等多方面影响,金融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在经营过程中,金融风险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上升,金融活动的收益性更加难以把握,经营风险在不断扩大。第三,技术风险。随着现代企业电子化、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手机、电脑等交易平台日益被广大的经济主体所接受。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病毒软件、黑客软件日益隐蔽和危险,增加了金融活动的泄密可能。同时在金融交易中,超负荷的承载等问题也会引起网络中断、操作无效等问题,导致金融活动的失误,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金融风险的加剧。
2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首先,应加大对金融活动的风险评估。比如对客户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金融风险的最小化。再次,加强金融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减少因技术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在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进金融活动市场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和健全。总之,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谨慎的管理原则,增强业务能力,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3.财务控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上市企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财务控制对企业资金的投入和收益有积极的意义,是确保资金投入正确性的关键,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首先,财务控制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对企业决策做出了客观评价。其次,财务控制可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再次,财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及内部控制能力。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上市企业,自身的矛盾不断凸显。实践证明,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做好财务控制对减少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重要意义。
4.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和对策
在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也在不断完善。
4.1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对金融风险管理及财务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企业财务控制的内部结构还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还不够健全,方法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企业深刻认识到资金链对企业生存的重大意义,资金的运作从争取利益最大化变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运行。同时,企业对财务控制方向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变得更有针对性和规划性。大部分企业将风险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的实施目标,有效地进行金融风险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然而,以上转变尚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财务控制缺少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且相应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无法看到财务控制的具体效果。另一方面财务控制的手段还不健全,太过单一。其次,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不太理想。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之下,我国的财务控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财务控制的环境尚不理想,企业内部组织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刻体会财务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致财务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财务控制的内部信息交流体制不健全,企业缺少统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财务管理交流系统和制度,对于市场风险、业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总之,信息交流体制的不健全不但影响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还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三,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够,一些建议难以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并且企业对财务控制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财务控制的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客观的、公证的认知。
4.2完善财务控制的措施
为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从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减少企业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首先,完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高管应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财务评估在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一方面确保企业各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高管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实施恰当的授权、问责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企业上下应充分认识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断提高财务部门评估风险的能力,加强其对金融风险评估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和培养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风险评估中,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再次,完善企业业务流程。一方面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使各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在本组岗位努力奉献,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另一方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能更好地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确保在金融波动中,企业资金的稳定、安全。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可以促进信息分析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增强了企业的防风险能力。此外,确保财务部门的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的泄漏,提高财务部门地位,对其发现的管理缺陷能及时做出回应,减少企业损失。第五,培养专业的人才负责金融风险管理和财务控制。一方面,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企业经营任务,金融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选择专业的人才,才能在管理中依靠敏锐的直觉和科学、专业的分析,实施最有效果的管理,使企业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减少企业在金融动荡中的损失。另一方面财务控制的专业性很强,对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作为企业的把脉人一定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人员选用上绝不能马虎,选择有实力的人员管控企业财务,使企业资金的运营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专业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稳定企业资金流,确保企业在金融波动前能有效的预知和防范。第六,增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没有执行就是空谈,再好的方式、方法,没有执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必须增强其执行力度,才能确保其管理效果。
5.结语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 策略
一、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的金融市场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阶段,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
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不再是简单的储蓄,而是朝着受益更加明显的新的理财方转变,目前各个银行相继推出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外资银行的推波助澜,整个理财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
(二)金融机构同质化
目前我国存在着几种典型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过去这些业务相互之间业务划分相当明确,各负责不同的领域,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产品不断被推出,使原本清楚的界限逐渐模糊,各个机构的业务相互交叉,每个机构的业务都在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三)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
尽管现在金融行业做的风声水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各个机构之间常常相互模仿简单复制,导致我们的市场尽管在量上相当充足,但是产品种类相对较少。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市场上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危害将是不可估计的,为了有效的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就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对可能引起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风险较高,人们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得失是相对于不同的主题而言的,风险的总量是固定的,一方收益必定会带来另一方的损失,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将风险转移到了风险的偏好这身上。
(二)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
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反过来金融创新的发展又不断带动金融风险的管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二者相互促进。金融市场越是繁荣发展,它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多越复杂,所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来确保市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些金融机构采用推出新产品的方法来逃避监管,而监管也随着金融创新不断的完善发展,此时金融机构会再次推出新的产品来逃避监管。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一)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
证券化是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提高,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与此同时还为投资者预防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尽管如此,证券化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以银行为例,良好的资产被证券化,并利用时间差将不良的资产置换出去,但它必须承担对应的信誉风险。
(二)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
尽管金融创新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金融市场规避风险,但是也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投机者可以帮助规避者转移风险,高流动性的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对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波动性。因为如果出现投机失败,不仅起不到规避风险的作用,甚至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破环。
(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从事高风险的业务来盈利,而由此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经济全球化使得外资大量流入,使得本国的经营范围内的风险被输出,从而影响到全球的资本市场,使得金融体系变得脆弱。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就是如此。
四、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主体,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它们是难以估计其将要产生的影响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金融创新,在开展金融创新时,首先要对金融风险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做到将风险意识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序的的防范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需要严格遵守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在对市场充分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促进市场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我们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因此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稳定的发展并且对金融风险不能有效防范时,各个有关国家都要在防范、遏制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比如中国可以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中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三)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
金融创新大致包括金融产品、机构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还须做到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产品,不良资产始终只能作为补充。结合我国国情,不要过分追求复杂的金融技术,集中精力创新出种债权和股权类基础产品,不要好高骛远。
五、结束语
金融业是影响国际发展的重要行业,目前我国已经对金融业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朝着更加健康,更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但金融市场仍然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和防范工作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应当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做好协调工作,企业滋生也应该加大力度改革,不断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可以获得一个高速、稳定的发展。只有加强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自身的活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不断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所娜.浅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2013(30):15.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一、基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状
(1)金融企业主体缺乏严重的金融危机防范意识。现代企业的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清,严重缺乏金融危机意识,不能够对自身周围的危机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造成企业主体的危机防范措施不能够落到实处。(2)普遍存在错误的风险管理理念。下表1详细列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不同错误风险管理理念。
二、基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在发达国家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银行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风险,承担遇到风险的底线是银行的全部资金。我国的金融体制管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大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的商业银行,他们对于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和边界并不明确。但如果有风险,肯定就会有最终承担者,二者缺一不可。我国金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最终导致的后果由国家资本取代银行资本,承担金融管理中的风险。(2)金融机构管理的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构架不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管理内控体制虽然近几年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远远不够,而且不足以使我国自己灵活应对管理风险。所以我们要想使得国家的金融事业更上一层楼,就必须的先健全金融机构管理的内控体制,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工具匮乏。目前西方金融体系中向投资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使风险能够在金融主体间进行配置,但是我国现在的现状还不足以拥有衍生金融产品市场。(4)对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量化过于落后。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大致还停留在资产。(5)缺少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人才。由于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是技术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新兴的管理学科。一方面,它是以现代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数量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它还引入了系统工程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就对工作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急需的就是大批的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
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对策
(1)明确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承担主体。就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明确风险承担主体,重视金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我国金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最终导致的后果由国家资本取代银行资本,承担金融管理中的风险。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使得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非常重视金融风险,但是对于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目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明确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承担主体。(2)健全金融机构管理的内控体制,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3)增加风险管理工具。从我们自身来说,必须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增加自己的风险管理工具,拥有我们自己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4)改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量化,提升量化能力。什么时候都是技术第一,有技术就有能力。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一般有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风险业务特点,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度量方式。改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量化,提升量化能力。(5)培养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人才。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说,必须继续加强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我们才会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更加有竞争力。
通过对我国基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概念的了解,以及我国金融机构管理现状以及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究,得出了我们对于国内基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今后该有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将会使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更加有效,更能有利于国家金融事业迅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邹积敏.对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9(4)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金融企业;风险管理
一、金融企业风险特征
1.造成损失的原因不同。自然灾害或者是认为因素导致的伤害就是可保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的就是经济性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就是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的价格引起的变动,比如,汇率、利率、证券价格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存在,风险是“正”或者“负”的结果都是由可能的,市场金融行情发生了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变动,就是“负”,相反而言,对自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就是“正”,其会使风险偏好者得以获利。
2.规避风险的途径不同。一般选用企业投保和保险公司承保的方式进行的就是可保风险,可保风险也是发达的保险市场所要经历的;利用复杂多样、本身充满投机和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通过套期保值的市场交易方式,就是金融风险的规避。但是,有很少一部分的险种已经发展到可以在这样两种市场中兼顾,能以衍生金融工具对可保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风险管理的跨市。
二、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缺陷
我国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迫使我国金融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管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缺陷:
1.在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在缺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国内金融企业中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摸索,但是现在对于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框架还是没有建立起来,有不同的部门同时做风险管理工作,以风险的单一性控制为主,没有对所有的风险进行覆盖。在现状我们呢个了解到,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等风险管理决策系统,金融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建立起来,基本上以稽核委员会为主,风险管理的实施部门以授信部门和风险资产管理部门为主,这就是风险管理的监督系统。
2.风险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当前,我国对于金融企业风险的战略还不是太明确,和业务战略结合也不是很紧密,组合管理的起步也比较晚。现在又很大一部分大中型的中资银行都对本行的战略做出了很明确的长景,但是对于现在正在经历的战略风险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对于规划也不是很清晰。业务风险的管理往往是金融企业最注重的,但是对于长期战略风险的管理却忽视了,这样的行为会使金融企业的在风险管理中也往往不能够有预见性,也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风险管理技术比较陈旧。现在我国在对于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还是处于金融企业的探索阶段,还需要对现有的计量手段、会计和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很长时间以来,针对于风险管理的方面我国金融业较为重视其定性分析,比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对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方面较为重视,在对风险管理的强化之中这些分析的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和国外风险管理的方法相比较,还是缺少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
三、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依据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对于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台金融企业应该要抓住其机遇,在对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的同时,要对资本运营风险防范体系和财务分析制度进行完善,对于风险管理要建立并且要全面的实施,要对各类风险的防范要进行切实的加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进行实施: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一是对内部风险评估和检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的支持。在对业务的开展之前,对于每一笔贷款、拆借、投资、外汇交易以及涉及不同的业务范围的交易对象、部门、行业、地区和国家,都应该对风险指标或比率要首先进行测定,为业务部门提交作为决策参考。要对风险状况在业务发生以后进行跟踪监测。二是要对内部审监督进行强化,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银行内部控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支撑银行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前提和保证就是内部审计制度,所以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要对组织体制上的独立性的建立,要在审计工作开展上具有权威性,就要通过改革来进行,是总行一级法人并且对其负责的审计监督体制是直接隶属的。与此同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对业务人员要配备充足,以便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和加强的需要有所适应。
2.在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要进行全面的监测、跟踪很多分散的、动态的信息组合起来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向金融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以达到内控所需要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效果。把风险防范作为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目标,实行风险评级制度,逐步提高内部稽核工作的层次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