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需求范文1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风险管理需求范文2
[关键词]审计需求;审计收费;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2-0055-04
一、引言
从1980年代起,研究影响审计定价因素的实证文献开始出现,在这一类文献中,有一些解释变量的稳健性在不同国家和市场的条件下的检验结果是良好的,比如企业的规模、复杂程度和固有风险等。但同时有些研究在Simunic修正模型中放入的一些变量经实证检验出的结果或是与期望不一致,或是不同的学者检验的结果相差较大,例如Anderson和Zeghal发现企业的内审和外审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而Wallace发现内审和外审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并且有些研究则表明,企业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其内控质量,却不能有效地降低审计费用。
笔者认为导致以上实证结果自相矛盾的一个原因是使用的Simunic修正模型把审计费用视为审计师工作量的函数,并且缺少了一些影响审计服务需求的解释变量,而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却较少,只有少数学者分别以我国深沪市2005、2008年的财务数据检验了审计风险因子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拟研究组织中风险和内控机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利用沪市2010年A股数据检验企业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披露以及公司治理状况这些审计服务需求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由于企业中存在众多利益相关者,其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各种影响的外部性使得许多控制机制具有互补作用,对外部审计服务的需求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第一,组织中利益相关者个体所面临的风险;第二,现有可以弥合上述风险的控制机制(内部和外部的)。
影响审计服务需求的一个重大因素为风险因素,许多文献对此均有所阐述,一般来说,常用的变量有存货和应收帐款,利润水平,所有权形式。前人的文献大都从审计师的角度来理解风险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观察风险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相关者出于对自身风险最小化的考虑会对企业的监控机制提出要求,所以提出假设:
假设一:企业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与审计费用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关于企业内审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前人对此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笔者认为企业内的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的需求是内生决定的,由于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利益会提出对内控的需求,而各人提出的内控需求不仅有成本,而且这种成本和风险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承担的,内控需求越高则会导致成本和增高风险共担,而其他利益相关者被分担的成本就越高,从而导致其余的利益相关者要求更多的具有正外部性的控制机制来减少其个人对风险和成本的分担,例如外部审计服务,从而导致审计收费的上升,对此提出假设:
假设二:组织中内控水平与审计费用成正相关关系;
笔者认为如果企业的治理水平越高,那么审计师对内控的信任程度也就越高,从而他们也没有必要增加测试以致审计费用增大,那么以上的实证结果也就很难解释。但是在多个利益相关者交互作用下,企业对审计的需求是与以上实证结果相一致的,比如说,审计委员会的董事如果独立性越强,越会考虑到如果管理层参与财务欺诈,则自己的声誉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会要求更加细致的审计服务;企业的治理机制越是完善,治理成本越高,从而分担给别的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就越多,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暴露以及支付成本最小化,其他利益相关者就会要求加强具有正外部性的审计服务,导致审计需求旺盛,增加审计费用。从而提出假设:
假设三:公司现有的治理水平与其审计费用是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方法
1.对审计服务需求的描述
本文对审计服务需求的刻画采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FEE。
2.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描述
本文从财务从财务、符合性、环境、技术、内部过程和变革管理这六个维度提取了企业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测量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描述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并且反映了企业出于自身需要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体现了企业自身特有风险。这些信息可以从企业的年报披露中得到。
在对这六种风险管理变量进行计算时,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0,以同类风险管理的极大值为分母,某一企业此种风险管理值为分子,得出的值为相应的风险管理变量的赋值。
对于这六种风险管理的严格定义以及筛选标准,参考了普华永道全球风险管理服务部提出的定义:
(1)财务风险管理(Risk-a);(2)符合性风险管理(Risk-b);(3)健康和安全风险的管理(Risk-c);(4)内部过程风险管理(Risk-d);(5)变革管理(Risk-e);(6)技术风险管理(Risk-f)。
笔者认为,企业在年报中流露出来对风险的态度以及采取的相应的风险管理的措施体现出企业对某种风险的敏感度。基于此,对样本中每家企业的年报中对相关风险管理的披露程度予以分析,对于披露的程度,我们设立以下五个得分点,如果某一点在年报中予以了披露,就增加赋值一分,五个得分点分别为:
(1)对特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括性定性描述;
(2)有关当年的特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量描述;
(3)有关以前年度的特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量描述;
(4)有关未来年度的特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量描述;
(5)对特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量标杆描述。
3.对公司治理的描述
根据Carcello等相关研究,笔者采用以下变量来描述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
BIG4:哑变量,如果审计师为四大,则取1,否则取O;
INDEP:独立董事的人数;
INDEPP: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
BODNR:董事会成员人数;
CEOCHR:哑变量,如果首席执行官兼任董事会主席则取1,否则取0。
根据假设三,笔者认为审计费用与以上公司治理质量变量成正相关关系。
四、数据来源与模型
为了便于对假设进行检验,提出三个模型进行OLS回归,这样是为了分别检验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同时利用第三个模型检验他们的联合效应。
模型一:风险变量的效应
LNFEE=F(风险管理变量,控制变量,风险变量)
模型二:公司治理变量的效应
LNFEE=F(治理变量,控制变量,风险变量)
模型三:风险管理与治理变量的联合效应
LNFEE=F(风险管理变量,治理变量,控制变量,风险变量)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法,以201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于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披露信息,由笔者手工摘自年报,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 8。
五、实证结果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支付的审计费用均值为61.2万,标准差为109.80,表明不同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波动较大;企业的资产均值为36.5亿,同样不同企业之间差异较大;净利润的均值为1.52亿。从风险管理变量来看,所有企业在六个指标上得分不高,其中财务风险管理(Risk-a)和符合性风险管理(Risk-b)披露较高,而对技术风险管理(Risk-f)披露较少。最后,从治理变量来看,BIG4的均值为0.08,可见企业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多,独立董事为3.23人,占董事会比例为33%,董事会人数均值为9.96人。
三个模型分别研究风险管理变量和治理变量对审计收费的独立影响和联合效应,下面分类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见表2。
LNASSET和SUB分析了资产和分支机构的显著性,这两个解释变量在样本中均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这说明了随着客户资产规模的增大,以及附属子公司的增多,与之相关的关联交易也更为复杂,审计师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随之增多,因而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
由于本文的模型包含大量的解释变量,为了节省空间,只报告在回归中呈现显著的变量,在前两个模型中均不显著的变量不引入第三个模型。三个模型从F值和调整R平方来看,均较好地拟合了数据。
对于模型一而言,RECTA在1%水平上显著,IN-VTA在10%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一,当企业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上升时,他们会要求加强对企业的监控,作为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审计服务,自然企业对其需求也将上升。有四种风险管理的披露在本文的模型中高度显著,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符合性风险管理、环境和安全风险管理、对内部过程风险的管理。这四个解释变量的正相关性支持了本文的假设二,说明企业对风险越是敏感,其利益相关者对外部审计的需求越旺盛,从而审计收费就越高。
对于模型二而言,本文检验了企业治理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单独影响。在模型中,BIG4,INDEP,INDE-PP和BODNR高度显著,这与本文的假设三一致。企业聘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将支付审计费用溢价,而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占董事会比例越高,作为利益相关者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例如独立董事的声誉)、减少问题带来的潜在危害,这种力量在企业中也就越大,从而对外部监督机制之一的审计服务要求也越加旺盛,进而导致审计费用上升。而BODNR体现的董事会人数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也是与本文的假设一致,即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分担引致的审计需求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治理变量符号均为正号,这印证了良好的治理结构无法使审计师减少审计程序和工作量而引起的审计收费下降。
在模型三中,检验了风险管理和治理的联合效应,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实证结果在三个模型中是比较稳健的。总的来说,以上的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也即审计收费受两大需求因素影响:一是风险;二是利益相关者对控制机制的需求。以上结果也潜在地说明了以往那种按照审计师工作量(生产力)的观点来建立的Simunic修正模型是有其固有缺陷的(本模型中治理变量的高度正相关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
六、结论与建议
风险管理需求范文3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风险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20-02
伴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系统的逐步完善,它渐渐进入了建设为辅、应用为主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我国如今的电力企业信息化主要特征是开发业务系统、外包商承担运维等。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方面而言,特别是外包商所承担的相关应用系统处理不当时,将严重阻碍业务的正常实施。因此,必须对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制高度重视。
1 信息系统的运维风险管理体制
1.1 运维风险管理体制内容
构建信息系统运维风险管理体制时,必须结合其管理原则,先进行需求设计,这样可以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关于信息系统风险量化测评理念;然后依据风险管理人员的有关职责,进一步进行“信息系统风险量化测评开展”;最后还必须定期对目前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与结论进行“考量”,由于信息系统管理的有关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逐渐改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制,使其能够长期维持管理体制的可操作性。
在信息系统运维风险管理体制当中,相关风险分析与测评以及应对风险和进行资源分配是该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覆盖了账号密码、数据管理、系统升级、运用咨询、权限管理、分配管理等日常生活中的运维工作,既要保证对各种事故进行预先控制,使其顺利实施,又要尽最大可能性使其根除不安全行为,对所存在的风险点与风险源进行管控,并且能够积极应对风险、合理分配资源、科学规划工作计划。
1.2 运维风险管理体制特征
第一,重视风险控制,突出操作前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第二,重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计划性,强调闭环管理的原则;第三,要求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具有系统性,管理过程必须规范化;第四,要求能够进行长期的改善,不断提升系统运维的绩效;第五,强调风险管理体制的专业化,对管理进行不断创新。
2 合理规划与实施供电局信息中心的运维风险管理 体制
2.1 运维风险管理体制概述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供电局逐步建立起了能够覆盖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业务系统,它为公司进行科学领导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保证了系统能够安全可靠、持续高效的进行信息化工作。供电局信息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对业务系统进行日常运行与维护的重任。它的正式员工人数通常少于20人,但是因为管理机制的相关原因,使得日常维护时,必须拥有大量的外包商,而供电局的正式人员,通常担任项目的管理经理。伴随着我国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以外包形式进行的逐步深入,在运维管理和日常工作方面,很多系统性问题时常发生。
例如:第一,业务部门没有对信息化的日常需求进行整体构思与科学规划,使其容易发生大量突发变更的情况,进而使业务需求与配置资源变的非常艰难。第二,外包时相关实施人员时常变动,这对于知识积累产生了很大障碍,很难确保运维服务的质量。第三,对运维工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管理,使其很难对运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与配置。第四,运行与维护时常变更所带来的一系列操作分析,没有能够及时进行量化测评。
总体而言,供电局已经实施的运维风险管理体制运维项目,可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对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必须进行长期管理与引领;第二,必须对业务需求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的生态环境;第三,对于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加以强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运维服务水平;第四,逐步建立与业务需求的常态化体制。
2.2 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
2.2.1 风险管理的严谨性
为了能够使风险管理体制持续稳定的运行,必须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管理分析,一旦健全了信息系统管理体制时,必须坚决的使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等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而找出具体的模型与方法,保证有效的实施风险管控,同时能对高层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一定程度的帮助。
2.2.2 风险管理的兼容性
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管控习惯与管控模式,但是风险管控必须要求企业具有战略方向和经营目标。在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必须将风险管控自身融入到企业当中,将它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因而在信息系统的风险体制当中,必须取其精华、弥补缺陷,利用最小的控制进行重大风险的管控。
2.2.3 风险管理的一致性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必须制度化、流程化使它能够彻底的落实到企业业务与管理流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同时还必须保持信息系统运维方面开展时,长期保持精确、完整、一致,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找出企业在信息系统运维风险管控方面的缺陷,从而进行进一步完善。
2.2.4 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
俗话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制除了具有一套标准的管理条款以及使用手册之外,还必须要求对这些管理活动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使其切实有效。所以,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制当中,要求依据运维人员的基本能力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事前预防,这样可以使得风险能够得到实时监控,并尽可能的减小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2.3 信息系统风险量化测评方式
根据目前我国供电局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方面的具体特征和习惯,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进程当中,可以使用效果分析法或者失效模式来进行相关研究,FMEI通常被用来明确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在风险管控实施变更之前找出进程当中的缺陷,提前对其作出预防。因而风险的分析与测评,通常包含技术性风险与管理性风险两个层次,其中将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影响、可防范性作为四大维度,此外还有11项具体的指标,这样可以为开展工作提供方便。见表1。
2.4 信息系统风险量化测评实施阶段
对信息系统风险量化测评实施过程而言,整体上大致分为风险测评的开始阶段、关键阶段和落实阶段,开始阶段主要包含提出业务需求和业务需求管理两个方面,它能够给信息系统风险量化测评做前期准备,关键阶段主要是指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落实阶段主要是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这样有对于对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提出业务需求时,要求有关部门能够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服务请求,然后再由运维部门的相关人员依据服务的请求类型进行处理。第二,业务需求管理时,需要由业务人员对相关服务请求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然后在依据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总结,使之达到认可业务需求的目标。第三,在风险分析与测评时,必须有运维人员依据已经确定的业务需求,综合各种渠道,使之可以给变更质量管控或者是变更实施进程中所出现的有关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测评。以技术或者管理的层面评估业务需求所提及的风险重要性,一旦获得关于风险评估或者分析的相关数据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估算,确定优先级,最后在依照风险RPN的有关得分状况,绘制出低、中、高的风险矩阵类型。第四,在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时,要根据已经明确的风险等级,由运维人员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必须确定变更处理的流程和资源的配置情况。
2.5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制的不断改善
对于风险管理体制的不断改善进程而言,它是跨越供电局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有效的确保信息系统风险管控举措,能够真正的贯彻并加以落实。对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制不断改善的具体实施步骤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体制建设当中有关人员,应及时发现信息系统风险管控体制当中的缺陷,并在信息管控中心与相关部门的一致帮助之下,确定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第二,体制建设中的有关人员必须依据已经批准的改善方案,积极贯彻改善策略,以保证所改善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第三,变更实施小组应依照改善策略的有关要求,对运维过程中存在缺陷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使其及时纠正;第四,信息中心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改善方案的实施进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反馈,这样可以使方案更好的进行;第五,信息中心还应该不断的对改进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风险分析得结果进行及时更新,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风险重要程度,并及时地加以预防。
3 结 语
现如今,对于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而言,依旧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在应用运维方面具有复杂性、专业化程度高、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阻碍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信息系统运维风险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否持续稳定实施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并须加以管控。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需求范文4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许多风险管理以及风险导向管理理论尚没有完全普及。调查发现,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主要重视运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相关的传统风险因素,对于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非传统风险关注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对于风险管理的流程,如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等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传统风险管理模式关注重点放在减少企业重大风险带来的损失以及强化企业对自身各个项目的监管等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风险管理中缺少对管理重点的有效认知。
总的来讲,煤炭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需求,企业在提升自身风险管理科学化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烈的需求和意愿,并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由于风险管理理念和认知的缺位,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仍旧是停留在原有的项目风险管理,仍旧没有形成全面、完整的能够涵盖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部分煤炭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战略地位以及其重要性缺少足够的重视;其次是部分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机构不健全,难以跟上企业管理需求;再次是部分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不能够跟企业的经营系统有效结合,造成企业管理上存在漏洞;最后是部分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没有建立,缺少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风险管控理念难以在企业管理层及职工中普及开来。
二、煤炭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方法分析
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准确确定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对于煤炭企业来讲,风险主要来自于筹资、投资、资金收付以及资金运作等,因此要确定这些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大小,对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在进行评估时依据煤炭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宏观环境对于煤炭企业的影响。并对煤炭企业的投资人以及合伙人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和把握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以及社会认可度等相关信息。及时构建企业危机预警的相关指标体系。
在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指标体系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模糊处理相关指标,合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出风险的评估值,依据风险的大小和相关标准,及时预警信息。在确定风险指标时,可以围绕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指标设计。利用现金流量法来进行风险表示,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计算煤炭企业的债务保障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以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
及时启动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有效规避风险。在分析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之后,就需要及时启动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这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出现相关的风险警报,就需要及时依据预警信息的类型、信息的性质以及风险的大小等选择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管理这也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切合实际的风险控制方案。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风险控制策略:首先是风险回避法,这一方法是在煤炭企业进行风险决策时,尽量地选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比较小的投资方案,并且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不利情况及时进行终止和调整。其次是降低风险法,它是指煤炭企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强化管理,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再次是风险分散法,煤炭企业可以依靠横向或者纵向的生产经营联合、联营等方式实现多样化战略经营,以此来有效降低风险。上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方式,煤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流程和规范,科学进行风险管理,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总结
风险管理需求范文5
(1)信息系统项目可变性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国家政策或者企业管理思路的变化都可以影响项目的建设,受重大性的决策影响可能项目叫停,或者已经完成的工作要返工。
(2)信息系统项目灵活性大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用户需求都是通过前期调研确定的,每个人对于一个事的想法,在经过时间或者工作思路的变化,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都会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不同,设计的系统架构和思路也不会完全一致;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程序设计和编程习惯不同,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设计和开发的灵活性大的风险需要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系统项目顺利进行。任何项目都有风险,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必然有效地进行了风险管理。由于项目建设中总是有不确定风险,我们要避免或减小风险发生后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整个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项目风险管理。
二、以SAP系统升级项目为例分析
介绍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该项目是SAP系统从ECC5.0到ECC6.0的技术升级。经过对重点风险分析后得出:第一该项目的技术风险高,原因是SAP系统用户数较多、自定义开发及接口也较多,与该项目同期关联实施的项目还有10个左右。第二项目质量要求高,原因是保证原有SAP系统及基于此系统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不受影响并能正常运转和使用。为了完成项目的目标必须控制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充分重视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信息系统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建设中坚持进行风险管理,依据风险管理理论为了降低和避免项目风险采用了如下的措施:
1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在SAP系统升级项目启动后,我们按照风险管理理论,编制了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制定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处理和执行计划。本项目是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项目,项目规模比较大、项目干系人多、系统使用用户多并且该项目的上线时间固定。因此,项目进度是最大的项目风险,若不能如期上线,将会影响到公司的运作。为此,在项目启动后,召集了项目小组成员开会制定项目计划。首先按照SAP系统的ASAP实施方法论制定了项目的总体计划,明确了项目准备、蓝图设计、系统实现、上线准备和上线及上线支持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完成时间。倒推出各步完成的时间,制定了出现延迟风险的处理方案。制定了项目例会制度,每周召开项目例会,汇报项目进度及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的应对策略。为了控制进度的风险,还要应对国家政策或者企业需求变化等突发的事件,为适应新的企业需求等突况调整项目计划。总之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项目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实时的进行调整。
2人员流失的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需求范文6
就生产、流通与消费对物流需求偏向性及物流管理架构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市场开发可应用基本形式和风险管理基本构思进行探讨,以求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开发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市场开发;风险管理;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67-01
1 电子商务环境下,摸清生产、流通与消费对物流需求偏向性
生产、流通对物流需求偏向于: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要求物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运营管理。
2 物流市场开发可应用的基本形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在开展市场开发活动时,可应用基本形式是以下3类:
(1)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利用自营物流介入商贸、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业务的开发,即借助个性化服务来提高商贸、制造企业运营效率;或是能够降低商贸、制造企业运营成本;或是保持或改善企业运营协调关系。开发服务对象一般是大中型商贸、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其特长,为其服务对象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处理非核心业务,集中精力于其最擅长领域的机会。
(2)与商贸、制造企业合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关联性业务开发,指在自身物流管理水平比较低的几家商贸、制造企业共同化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配送中心,制定共同的计划,共同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各方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开发服务对象一般是中型商贸、制造企业。
(3)建立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搜索相关服务对象进行创新性业务开发,指服务对象利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服务平台的前后台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满足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间的系统性的运作业务需求。开发服务对象一般是中小型商贸、制造企业。
3 物流市场开发风险管理基本构思
物流市场开发风险管理方式需要有较大的灵活性,不能守着某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变,也要有可行的物流市场开发管理计划和防范风险措施作保驾护航作用。
3.1 加强对客户需求风险和过程风险的管理
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市场开发的出发点,以客户为中心、以买方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与防范风险管理同等重要。需求风险来源于客户的需求己经确定后还在不断变更的行为风险。对于需求的定义不完善;或是额外的需求增加(减少);在准备服务需求界定不清晰都是缺少有效的需求变化管理。过程风险主要在于了解客户的性质与决定采用营销的方式有误;了解客户物流需求和介绍企业自身业务的匹配情况不吻合;了解客户对服务水平的要求程度与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水平带来物流成本的巨大差异带来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有效识别客户的潜在价值和需求,并以科学判定与之建立关系的可能性管理。
3.2 重视物流服务开发风险管理
(1)新物流服务项目开发要事先识别出所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2)分析这些风险因素的概率和潜在的影响;
(3)当出现风险时,决定是否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行动来减少或避免风险,减小风险发生后的影响;
(4)指定相应预备计划,应对发生的风险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
(5)监测新物流服务风险的发生、潜在的新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以及现有风险等级的变化。
3.3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市场开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手段的应用
风险管理对服务项目来说是一个常规的,必不可少的流程管理,风险管理初期是循序进行的,后期界定风险这些流程步骤工作是交互进行的。例如,己被识别的风险正在被进行追踪,然而,新的风险又被识别出来。并且,考虑到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某个特定风险,这些步骤在整个服务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可能是反复地在进行的。
风险流程管理是:风险识别:识别服务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分析:将识别出来的风险量转化为可供被决策的信息;
制订计划:制订一系列有针对可出现风险及其规避计划的行动;
风险追踪:监控量化指标以及规避计划;
风险控制:如果当前服务项目环境和风险发生变化,制订相应的纠正计划;
风险共享:使得服务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信息可被共享。
4 结语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己经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以及流通企业所接受,将物流业务外包,使物流市场交易量大增和需求个性化改变,由单纯运输、仓储、配送需求转变为根据货主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的、柔性化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过激烈市场竞争,走过价格竞争,渠道扩张,服务层次升级优化,企业改制重组等变革,都想摆脱同质化,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抢占市场的良好契机。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这一块新的竞争之地上将是日趋激烈,物流市场的开发和风险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开发和风险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炳林.C2C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选择[J].现代商业,2008,(9).
[2]宋沛军.电子商务时代的第三方物流分析[J].山东商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