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税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税务范文1
税务筹划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看法有,人大张中秀教授认为税务筹划指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主要包括非违法的避税筹划、合法的节税筹划与运用价格手段转移税负的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狭义的税务筹划指企业合法的节税筹划。税务筹划有助于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助于企业纳税意识的增强;税务筹划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低下,不适应税务筹划的要求
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在税务筹划方面也很突出,许多会计人员往往对税务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具有填写报表的基本技能,但不具备对报表分析的能力。比如,企业拥有延期纳税权,每一个纳税人有最多三个月的延期纳税权,如果申报纳税,又申报延期纳税权就可以获得这种权利,申请这种权利,可以使很多企业获得大量收益。
2.民营企业部门缺少沟通,影响了企业的税务筹划的效果
税收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税务筹划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营环节。企业要想成功进行税务筹划,要求财务部门在经济行为发生前,与其它相关部门沟通、商讨,设计出一个既符合企业实际,又有利于企业节税的方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筹划过程中缺乏战略眼光,侧重战术筹划
多数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整体的筹划思路和方案,仅仅就单个项目、单个税种或单个环节进行筹划,结果往往顾此失彼,无法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
4.缺乏前瞻性眼光,倾向于进行事后补漏性筹划
企业往往是遭受损失后,才想到税收筹划,这时筹划活动只是亡羊补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效果不佳。
5.重视外来专业人员筹划,对内部员工的筹划缺乏信心
民营企业大多缺少专业人才,较多借用外部人员,看重外聘税务顾问的咨询意见,而忽视了内部管理人员的意见,这样做的结果是外部的专长与内部的经验无法有机结合,导致看起来很理想的筹划方案,往往难以实施,同时不利内部人才的培养。
三、民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问题的对策
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影响民营企业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的上述问题:
1.积极培养高水平的财务人才
针对民营企业人员素质低下,会计人员对税务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具有填写报表的基本技能,但不具备对报表分析能力的现状,企业应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吸收水平更高的专业人员。效仿一些发达国家企业,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安排专职的人员实施税务筹划,同时加强对非财务部门人员的税务筹划理念的灌输,实施全员税务筹划战略。
2.改革企业治理结构,加强部门间的沟通
介于税务筹划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营环节的业务特点,为成功设计出一个既符合企业实际,又有利于企业节税的方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财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特别是销售部门之间在业务流程上加强沟通,事实上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多数是由非财务人员完成的,财务人员不可能与其他部门人员一起投入一线工作。
3.在筹划中应有高屋建瓴的操作思想
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有整体的筹划思路和方案,“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个别项目、个别税种或个别环节应有所舍弃,统筹兼顾,谋求税后利益最大化。
4.加强事前筹划,强化事中控制,避免事后补救
基于税务筹划的业务特点,筹划方案必须是事先进行详尽而完善的安排,不能就事论事,亡羊补牢,在损失已经形成后,再考虑税务筹划; 同时应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方案的设计往往有理想化、模型化的倾向,会由于业务的复杂和条件的变化使方案失去应用的空间。
5.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养
民营企业借助外部人员,重视外聘税务顾问的咨询意见,提高了税务筹划方案的专业化程度和安全性,方案的执行者是本企业内部人员,必须使他们也理解、认可,才能保证方案的实施。因此,在税务筹划设计时应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将外部的专长与内部的经验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内部人才的培养。
6.注意防范税务筹划的风险
税务筹划的固有特点是经常在税收法规规定性的边缘操作,税务筹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纳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必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为此,必须注意防范税务筹划的风险。
(1)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的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随时随地注意税务筹划的风险防范。
(2)及时地、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税务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3)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税务筹划,由于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从事税务筹划的企业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
(4)聘请税务筹划专家,提高税务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税务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其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专家来操作。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税务筹划业务,最好还是聘请税务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从而进一步降低税务筹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民营企业税务范文2
关键词:新三板;会计处理;税务风险防范
现在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是较为常见的,因为它的上市条件没有那么的严苛,门槛不高且没有实质性的财务指标,也不需要证监会的核准,只需要备案就行,跟其他类型相比新三板挂牌显得尤为简单,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会计问题以及税务问题还是会阻碍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
一、民营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条件以及含义
新三板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大型企业的股份转让系统,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新三板,但是新三板也是受到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为非上市企业的股份能够公开的转让、并购和融资的一个全新的业务平台,在2012年的时候新三板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第三个能够进行股权交易的交易平台。新三板成立后,证监会根据市场要求和宪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在满足了以下六个条件之后才能够在新三板上挂牌,第一:依法设立后存续年限大于两年;第二:民营企业必须能够合法规范的经营并且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第三:民营企业的业务必须非常的明确并且企业有能够持续经营的能力;第四:由主办券商监督指导并且推荐;第五:民营企业的股权必须清晰,股票的发行和转让必须合法;第六:必须满足全国的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其他要求。以上这六个条件是民营企业乃至其他类型企业挂牌新三板必须满足的条件,只有遵循和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在新三板的交易平台中正常的交易。
二、挂牌新三板的会计问题
在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有一些会计问题必须要及时的解决,不然可能会不能租上述的挂牌的六个条件之一,不满足新三板挂牌的条件民营企业想要挂牌是不可能的。在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的时候可能会遭遇这些比较常见的会计问题,无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如实的披露,想要挂牌的民营公司没有满足必须成立了两个会计年度的要求,股东在挂牌的时候占用公司的资产没有解决,且分红超额了,或者是民营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民营企业想要挂牌但是企业的业务不明确,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业务等,把企业和股东的财产混为一谈,民营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经营也不规范并且没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有的股东抽回出资或者是整体出资没有到规定的数额,在整体出资的时候变更了而且出资不实,这些都是影响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原因,所以建议民营企业在挂牌之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要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做一个解决的期限。
三、挂牌新三板的税务风险防范
(一)改制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税务问题
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应注意在改制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的时候,个人股东把积累的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后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按照税法当中的规定,必须按照百分之二十的税率把个人所得税缴纳清楚。
(二)税务争议问题
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税法是属于比较简单的,一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税收过程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所以包容性不大,而导致税务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当中权力相当的大,那么企业就会和税务执法部门起争议,那么企业应当寻求专业的税务律师解决这个问题。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没进行备案问题
有的企业会重组,并且用了特殊的税务处理方法,但是却没有按照规定到相关的机关单位进行备注,那么这就会影响企业的挂牌,所以当企业重组之后采取了特殊的税务处理应当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备注。
(四)消除同行竞争没有税务注销问题
某些企业在挂牌之前为了避免出现同行竞争问题,对企业的某些项目注销了,但是却没有进行税务注销,但是主体资格却没有消失,所以在注销的时候应当要注销税务,同时工商注销。
(五)税收迁移问题
某些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所以有些民营企业也想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是实际上法人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不一致,企业应当按照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
(六)欠税问题
在民营企业挂牌之前,发现企业存在欠税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按照法律缴纳税费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如果企业确实出现了问题无法按时缴纳税费那么可以申请延期,否则的话能无法正常的在新三板挂牌。
(七)存在补税问题
某些民营企业为了在挂牌之前做出利润更高的账面,就会提高账面的利润增调原本的利润,从而需要补交税费,但是这么做是不行的,在挂牌前补交大量的税费是要出具合理的说明,否则会影响挂牌。(八)股权代持税务问题股权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要实名制的,但是企业如果需要客观股权的话代持股就应当明确自己的权力义务,也应当正常的依法交税。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三板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除了上海股权交易所、深圳股权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大股权交易所,那么民营企业想要挂牌新三板,就要在挂牌之前把企业的会计事务理清楚,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企业可以将税收安排在公司的治理层面上,这样就从根本上治理这个税收问题,对于想要挂牌的民营企业雇佣会计事务所的特级顾问来避免关联交易的涉税风险,安排会计事务所的特级顾问来深入的理解和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务筹划方案,降低民营企业的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徐铁云.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规范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3]申克.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融资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民营企业税务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外部因素 会计信息
中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于特定的短缺经济时代,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重要推动力量的同时,长期困扰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民营企业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否呈现出与上述企业相同的特征和原因?本文拟在自己对民营企业进行多年的审计以及财务咨询业务中,发现了上述问题在民营企业确实普遍存在,并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及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实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的商业通用语言,它承载了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掌握或了解的日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一系列信息。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分配的依据,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详细介绍了会计信息在目前民营企业中的状态,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并分析了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现状
本人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和财务咨询业务多年,发现目前处于中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仍占多数。为了逃避税收或者银行融资等的需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在IPO过程中,调整增加利润、补交税款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同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呈现一致的特征?这需要探究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甚至宏观管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差异性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从外部因素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会计失信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差异性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一直尝试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期产生的原因。比如,国外多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如Arthur Levitt(1998)以“数字游戏”为题指出:许多公司的会计报告游走于合法与非法边缘的灰色地带,会计原则被滥用,经理人员美化账面,使盈余的报道反映管理阶层的愿望,而非公司营运的实际绩效……国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管理层角度进行的失真动机剖析。在国内,徐晔、谭劲松、吴联生、杜兴强(2000、2001、2002)等也分别从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以及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以及伦理道德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变化等角度进行了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实际上,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致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委托-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在治理结构方面,家族式治理是目前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主要模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这一点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更为明显。即使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虽然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委托关系具有强烈的私人关系色彩,人多半都与委托方具有特殊的私人关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制主体不同,会计信息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盈余管理的需要。
由于以上因素,民营企业会计失真的主体动机就与其他类型企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始作俑者常常被指向经营者,认为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是考核经营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人力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常常对企业剩余总是握有相当的“自然控制权” (张维迎 , 1995) ,也正因如此,经营者才常常得以违背企业经营现实,制造和披露虚假的企业会计信息,并借此为自己牟利而损害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不同,它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而且委托-关系中存在着私人关系。这种现实,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更多地受制于所有者。这是因为,虽然经营者负责提供会计信息,但是,经营者的存在价值以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观念,都是为所有者服务的。因此,所有者才是会计信息的实际提供者。作为企业所有者,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减少纳税和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等,这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客观来讲,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民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息息相关的,但是,政策上的不平等以及外部需求主体管理方面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因为会计信息在发挥利益协调功能的作用时,体现出同一般商品同样的属性,受供给和需求规律的影响,其质量由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共同决定。会计信息的生产源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需求主体的行为必然影响着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状况。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就是用户的需求水平和提供者的供给水平经过多次博弈,实现某种利益均衡的过程(杨世忠,2007),所以需要分析需求因素,尤其外部需求因素来剖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三、 基于外部原因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剖析
(一)税收政策不平等和税务部门征税政策的影响
目前,从我国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的设计上来看,尚未贯彻对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大多数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都无权享受。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要应付多个部门,承担着多而杂的收费项目……在上述背景环境下,降低繁重的税赋负担成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发展初期和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动机。很多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向税务部门报送的大都是微利或亏损的会计报表,用以达到逃避税款的目的。
另一方面,针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税务部门往往采取了放弃监管的做法,尤其对于小型民营企业,主要采取“核定征收”等其他措施实现本部门的职能。所以,从外部监管的视角来看,税务部门这种状况使得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缺乏有效地需求,从而也缺少应有的监督。
(二)信贷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限制、规模偏好以及行业偏好,导致虚增利润
目前,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形成了一定程度信贷融资壁垒,民营企业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面临着银行信贷政策方面的歧视,民营企业如何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就需要在资金实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各个方面突显出明显的优势才能获得可能的资金支持。所以多数民营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就采用了粉饰会计报表的做法,向银行报送的是夸大资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虚增销售额和利润的损益表,以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的现金流量表等来显示企业综合经营业绩,以便获得可能的银行贷款。
(三)政府其他监管主体会计信息需求的不确定以及监督缺位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失真
从现实来看,除了税务部门外,对民营企业进行监管部门可谓繁多,如工商、财政、物价、民营企业协会等各个机构分别对民营企业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由于各部门信息相互独立,尚未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督合力,导致真正需求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并能进行会计信息有效监管的部门并不存在。同时,通常被誉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看作是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鉴定者和守护者,但可惜的是目前社会审计业务尚未普遍到民营企业,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致使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不能发挥。
可见,政府各个监管主体尽管有着监管责任,但却没有从会计监管的角度形成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监督缺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失真。
四、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信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诚信同样是民营企业降低交易费用,引导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外部需求和管理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外部因素分析,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
(一)加大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要想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要在政策上更加公平。特别是在信贷政策上,目前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仍不容乐观。只有完善激励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多方面,为民营企业会计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避免因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在税收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实施平等的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的公平和优惠,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民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
(二)优化政府各个部门管理职责,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要想实现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必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政府各个部门要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职能,推行民营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签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会计管理行为,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客观公正的外部监督主导力量。
(三)建立以法律和道德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激励约束机制,法律需要明确规定对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的优劣进行激励和处罚。同时,建立以道德舆论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纳入到评级机构的数据库中,供社会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查询。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将其失信状况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披露,迫使违法失信企业为其失信付出代价。当违反法律的成本大于违约带来的收益时,民营企业就会对违约成本和由此而带来的可能收益进行权衡,进而采取守法策略,避免会计信息的虚假。
参考文献:
[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3)
[5]杨世忠,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分析,会计研究,2007(4)
民营企业税务范文4
一、对民营企业涉及国家利益的活动进行国家审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和保护国有资产与国家利益的需要。
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混合经济的形成,民营企业的资产来源渠道也呈多元化趋势,除了私人投资转入和正常的借款外,还有财政无偿或有偿资金的投入,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家独资银行大量贷款的投入,或税收“跑、冒、滴、漏”形成,或土地划拨和优惠出让形成,或社会保险费、环境污染治理费未付出而形成,或通过变相的非法集资而形成,或因其他种种原因导致的国家利益的进入而形成。
在上述民营企业来源渠道多元化的资产中,除私人投资转入外,其余资产均牵涉国有资金的投入或出借,要么涉及到国家利益,要么牵涉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损也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国家利益)。因此,国家审计机关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根据党的十六大“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监督有关经济法规执行、保护国家利益,就应该对民营企业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活动开展国家审计。
(二)是加强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高层次经济再监督职能作用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包含管理控制、财务监督、内审监督在内的经营决策管理型监督属于第一层次的经济业务监督,税务、财政、工商、金融、海关、商检、卫生、技术质量监督、社会审计监督、环保监督等属于第二层次的专业经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则属于第三层次的高层次的综合经济监督范畴。三个层次的经济监督的关系是既有明确职责分工又互相合作。如果第一、第二层次的(涉及国家利益)经济监督某些环节不到位或失灵,国家审计监督则可按其高层次职责,对前述第二层次的所有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对第一层次的经济监督可根据国家审计的立场和利益方向进行有重点有条件有选择的监督。
我国经过二十年左右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民营企业日益壮大。显然,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监督保障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机关,针对政府行为已大量涉及民营企业的情况,只有对民营企业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审计或国家审计调查,才能全面发挥国家审计的高层次再监督职能。
(三)是促进财政支出合理、税收完整和保护国家财政利益的需要。
一方面,接受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国拨技改专款等财政专项资金的民营企业,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被挪用、浪费、是否合理、有效,不仅需要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检查,也必须要有国家审计。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虽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也很严重,民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空间还很大。如果仅仅依靠税务系统内的税收稽查局对税收征管局所辖民营企业进行稽查,由于是系统内稽查,独立性比国家审计必然欠缺得多。反偷税、漏税需要一个有力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对权力自由调控度进行限制,而且要有税务监督之外的再监督,即要有国家审计等外部监督的制约。
(四)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保护国家金融利益的需要。
民营企业税务范文5
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占全国12%多。人均GDP为31684元,居全国前三位。浙江以不到全国1.1%的土地和1/26的人口创造出了如此多的GDP和人均高产值,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骄傲,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由于上世纪70年代前,台海两岸形势紧张,国家在浙江、福建不可能有大投入,浙江是获得国家资金最少的省份之一。人少、土地少、钱少,所有经济发展的要素,在浙江省都不具优势。改革开放后,浙江却可以把经济发展的如此又好又快,屡屡在许多统计数字里占据全国前三甲。这之中的诀窍是什么?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态势、综合实力、科技助动、外拓经营等14个方面都已经总结出了不少好的经验。但是,最根本的是浙江的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在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中浙江省占19强;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浙江省有4位。这样高的比例,其他区域难以企及。
到2006年底,浙江全省有私营企业40.6万家,带动508.6万人就业,注册资本金6936.7亿元,比上年底增长了34.3%。个体工商户走出前几年高位调整的徘徊期,年末总户数达179.8万户,吸纳就业人员364.8万人。民营经济创造总产值12546.9亿元,占全省GDP的79%。
民营经济主要的优势有两点:
一、民营企业不养闲人。即使是七大姑姨,如果对企业没有贡献,也照样走人。老板可以另外出钱养活亲属,但是决不让亲属白拿工资不干事,养闲人就是对其他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打击,就是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二、投资效率高。民营企业花得都是老板自己的血汗钱,所以浪费极少。机构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同样的资本却可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民营企业的优势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无处不在的,然而,许多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得不如浙江,这是为什么呢?
国企是老大哥的社会认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在许多地方有所保留。企业不是按效益分层次,而是国企排老大,集体企业排老二,民营企业排等外,是许多地区的习惯作法。民企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扶植政策,是许多地方民企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浙江省历史的原因使得国企较少,民营经济就是浙江的“民本经济”、“老百姓经济”,就天然地按效益和规模分起了座次,谁也不要争不要抢,以企业的发展业绩争地位,形成了有序的市场竞争。
经济形式以民营为主,社会投资以民间资本为主,社区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环境为主。立足于民,以民为本位,以民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自然而然成为了浙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习浙江经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其经验模式归结起来,就是:“领导思想解放、政府开明开放、环境宽松优良、人民敢干敢闯”,充分体现了民有、民营、民享的民本经济特征,这是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
在上述因素中更主要的是,浙江省各级政府都自觉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做着他们该做的事。在浙江许多地方,过年节的时候,不是企业老板请政府官员吃饭,而是政府主动和企业团拜。政府官员不是怎么变着法地利用年节从私人企业揩油,而是借此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怎样为企业做点实事。
民营企业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历史地决定了它在初期相对弱势的地位。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关心、服务、保护,是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的根本原因。浙江省各级政府特别是工商、税务部门主动做了如下的许多工作:
成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维权中心。各级企业协会都建立有维权中心,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为民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税务咨询、侵权案件的诉讼服务。
成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强化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加强与各类高等院校的合作,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分期组织私营企业负责人赴国内著名大学进行高层次培训,建立私营企业家人才库。
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引导其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党、团、工、妇组织建设,政治上不歧视民营企业家,抓好非公企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浙江的基层税务部门征收税务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努力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各种服务,如:提供市场信息;向银行推荐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积极为他们筹措资金;有的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税务员就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反映他们的困难情况,在政策权限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税收优惠,尽可能地不让个体私营企业破产。他们说的好,个体企业发展好了国家的税收来源也多了。
民营企业税务范文6
关键词: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
在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民营企业日益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不仅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会计核算作为民营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规范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刻不容缓。
二、目前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宏观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来看私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仍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如公司法,税法等有关私营企业部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而在执行中能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则更少;(2)国家行政机关存在着执法不严现象。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的情况不严;这样,私营企业老板更加不重视会计核算规范,进而也助长部分违法行为,这其实也阻碍了私营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包括企业会计核算的不规范;(3)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私营企业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缺失。导致无章可依,无制度可循,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不符合规定;(4)私营企业会计人员普遍整体素质偏低,独立性差。私营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民营企业中,有些会计核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更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实务操作能力差,这也决定了他们即使想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很难做到。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的建议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造成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差、融资难,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为此,为此我给中小企业提出以下的建议:一是开展非公企业信用数据库的诚信工作。完善非公企业信用公示制度,依法向社会各界公布企业信用状况。开展非公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促进企业诚实守信,优化融资环境。着力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尽快建立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监管等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用制度。对民营企业试行信用评估,健全信用档案库,加强信用基础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消费者信得过”经营单位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考核命名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诚信市场主体,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资信透明度和知名度。整合信用资源,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努力构筑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引导民营经济创新组织结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及时登记为私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素质的私营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支持较大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从家族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此来强化会计工作。三是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提高企业公民意识。培训内容以会计法规和税收法规为主。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能正确、完整、及时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特别是决策)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还能够通过加强会计核算,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同时使企业负责人明了企业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带头执行《会计法》,要支持会计人员按《会计法》的要求依法设置账簿,支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依法照章纳税。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队伍的管理。现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机构只管考证、年检、收费,后续教育只要交了钱就能通过已不是秘密了。分布在民营企业的会计们没有“婆家”,腰杆“不直”,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没有人指导,建议在会计管理机构增加管理职能:民营企业会计管理。凡是在这些企业任职的会计都要到会计管理部门备案,财政部门会计机构要对会计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四是从源头规范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民营中小企业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对企业成立后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登记;办理税务登记时,税务部门要对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进一步核实,若与实际不符,可停办税务登记证件,以从源头规范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综上所述,现今民营企业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上文列出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真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费用核算不实混乱的现象,会计人员安排上有违会计法中回避原则的现象,会计人员知识素质水平低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投资者和管理人依法理财的意识,吸收高素质会计人才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只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问题也就会逐步消失,使国内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纳入正常、有序的发展进程中,从而规避可能的会计风险,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元丽.民营企业会计规范问题探讨.财会研究,2007.6.
[2]黄英伟.浅析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特征.2009.8.
[3]李文涛.私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华章,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