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1
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而且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想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其生产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体现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①当企业的整体收入不变时,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1]。②当企业的销售收入提高了,将企业的生产成本保持不变或者是进行小幅度地降低,这样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的更快,企业投入的生产规模也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加快企业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③当企业的整体收入下降时,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地降低,可以阻止企业经济利润的下降。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会一直处于上升或者是下降稳定的状态,都是随着市场经济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当企业的整体收入大幅度的下降时,企业采取生产成本的降低,就可以对企业利润减少的速度进行有效地缓解,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收入。同时,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要想留住有用的人才就必须要提高员工的工资,或者是采取其它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而无论是高薪留住人才还是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都是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的,从而造成企业的整体成本增加,因此,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2.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时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意识
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意识,导致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许多的浪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树立生产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只重视企业的生产工艺、原材料的购买以及其他方面的单一成本控制,而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成本消耗没有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导致企业在生产的整体过程中缺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2]。②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生产成本控制,导致下面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极度的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浪费,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2.2企业规范制度的不完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产品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许多企业产品采购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无法可依,对产品的原材料进行随便的购买,并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不合理的选择,造成采购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对资金进行胡乱的使用,购买数量和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从而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的开展工作[3]。同时,一些企业在有关产品物料领取的方面,也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定,使得厂商在领取产内的产品物料时无法可依,出现多领、少领或者是重复领取的现象,从而造成产品物料的浪费。
2.3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不合理
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是以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为基础而设立的,因此在制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定人员不仅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合理的考虑,而且还要考虑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但是在现如今许多的企业中,并没有对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和管理进行有效地规划,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从而使得企业在制定生产成本的过程中没有依据可以依靠,制定的控制目标不明确或者是不到位,造成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
3.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要点
3.1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想对生产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企业首先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生产成本控制制度,其主要要从3个方面入手:①在生产成本的统计上建立完善的制度。企业在生产成本统计的过程中要制定规范统一统计格式,当企业的采购人员以及物料人员在对原材料进行购买或者是物料进行领取时,就必须要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对账目进行汇总,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企业还必须要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统计,方便财务与会计的数据分析[4]。②企业生产成本分析制度的建立。在企业生产成本的统计基础之上,还必须要加强成本分析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构成、生产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③建立生产成本的风险预警制度。企业生产成本的建立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或者是超额领用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建立风险的预警制度,当企业的成本使用超过了企业的预定范围,其就会进行及时的报警,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从而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
3.2生产成本内容的控制
企业生产成本内容主要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主要是对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工艺设计的成本控制。事中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对企业产品的研发、原材料的实际应用、水电气的消耗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企业事后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成本的控制。企业成本内容的控制是环环相扣的,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企业在制定生产成本的控制目标时,要对三者进行合理的统一,制定出清晰明确的生产成本控制目标,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方法
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都会采用许多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其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指标分解的控制方法。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组成构件或者是生产步骤进行分解的成本控制。第二,预算控制。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具体分析,对用料以及人工的成本、水电气的消耗等进行评估并制定预算。第三,定额控制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不同品种产品的消耗进行单件的成本控制,从而将生产的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
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2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降本增效;间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施工企业的间接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也益发激烈,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的特殊性,其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根基就是必须实施低成本战略。
因此,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施工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将发生的生产成本通常按其在工程项目的经济用途进一步细化为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
其中,由于直接生产成本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项目的生产费用,所以直接生产成本虽然是最核心、最受关注的成本,但却也是最直观、最易区分的成本;
而间接生产成本虽然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不是直接计入工程项目的成本,而且在特定期间内才按照分摊规则计入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往往属于被忽略的部分,但却是影响工程项目盈利的最不可控因素。
因此,在施工企业的生产运营中间接生产成本是不容小觑的,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
2.施工企业的间接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
格兰仕空调总裁梁庆德曾经说过:“无效、无质是最大的浪费。要把一切不创造价值、或者创造价值很少的活动,坚决地清除出格兰仕的肌体。”
在这段话里说明了清理企业无效、无质的成本的有效性是企业成本控制成败的关键,而施工企业无效、无质的成本主要体现在间接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上,因此,将间接生产成本进一步细化为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其中,由于制造费用主要是发生在生产车间和大型设备设施的成本费用,其来源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是相对可控的; 这样,辅助生产成本就成为了管理和控制间接生产成本的关键,这是因为辅助生产成本不仅是间接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按其特性属于“边缘成本”,其特点就是在于“辅助”,因为它无法像基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那样进行明确的定义,它既有相对直接服务于工程项目的一面,又可以贴近于管理部门,又是以施工企业按自身需求制定的分摊规则分摊计入工程项目。 --!>
因此,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否有效,其源头就应该从辅助生产成本抓起,这样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X企业针对本企业辅助生产成本开展了重点调研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本文在这里就X企业的调研结果重点阐述辅助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3.X企业的辅助生产成本管理现状
仍以X企业的A、B和C三家公司为重点调研单位:
3.1A和B分公司的辅助生产成本
A和B公司是X企业的两家分公司都分别设立辅助生产部门,如下:
3.1.1辅助生产成本近三年来逐步增加,其中,A公司在2012年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超过2011年和2010年的总计金额,而且2011年新进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增长过快,以人工费为主。
3.1.2两家公司占比重最大的均为人工费,其中,在2012年,A公司人工费占比达到75%; 3.1.3两家公司的折旧费所占比重均不大,且相对稳定。
因此,两家公司的辅助生产成本的属性更偏向于管理部门发生的成本费用。 --!>
3.2C公司
C公司是X企业的一家子公司,共有5个辅助生产部门,包括有项目管理中心、生产保障部、设计部、质量控制部、仓储管理部。
C公司的辅助生产在2012年全年辅助生产成本达到22,970万元,占比最大的是生产保障部,达到60%,其中:
3.2.1设计部、质量控制部和项目管理中心占比最大的都是人工费,其中,设计部人工费占比达到87%,项目管理中心人工费占比达到83%,属于管理部门的性质;
3.2.2生产保障部的折旧费占比最大,达到35%,归属于直接生产部门属性。
4.X企业辅助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4.1企业缺乏辅助生产成本,即间接生产成本的管理规定,即界定辅助生产成本的标准缺失,造成从制度上无法指导成本正确分类。
以C公司的生产保障部为例,C公司的生产保障部归属于辅助生产部门,而A公司的海上施工作业中心和B公司的生产保障部属于同类性质的部门则归属于直接生产部门。
同样,质量控制部门在B公司和C公司属于辅助生产部门,而A公司则属于直接生产部门。
4.2控制辅助生产成本,即控制间接生产成本的方法缺失。
以A公司和B公司的辅助生产成本为例,在近三年内两家公司的相关成本逐年升高,特别是A公司的新进辅助生产部门,其成本来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无法进行准确核对而且也没有具体成本控制方法。
这样,会造成X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减弱,特别是由于辅助生产成本的管理不够规范,造成直接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从而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5.改进措施和效果
X企业根据对辅助生产成本的调研情况,对间接生产成本采取了改进措施:
5.1由主管生产经营的业务部门牵头,协同财务部门组织对各单位的间接生产成本情况,特别是辅助生产单位发生的成本费用、人数等进行摸底,配比评估辅助生产费用的合理性;
5.2根据间接生产成本摸底情况,对企业及各所属单位的间接生产成本建立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发生的哪类性质的成本应作为间接生产成本管理,特别对辅助生产成本建立了单独的管理细则,明确辅助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直接责任部门,并落实到单位、岗位和个人;
5.3建立一整套间接生产成本的标准成本资料,可以参照进行对间接生产成本的合理性的评估;
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3
酒精的生产工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其生产过程中有着某些成本控制点,能够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要能够对这些成本控制点进行良好的管理,就能够有效降低酒精生产的成本,因此如何实现成本控制点的确定以及管理,是当前酒精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酒精生产工艺中的成本控制点
(一)成本控制点的确立原则
在确定酒精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点之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来进行确立:首先,成本控制点必须是控制工艺过程的主要点;其次,成本控制点必须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再次,成本控制点的控制效果是对下游工序造成直接影响的主要的工艺指标;最后,该点的物料消耗对酒精的生产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酒精生产中的主要成本控制点
在酒精的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物料消耗的种类,来将成本控制点分为主要原料成本、辅助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维修费用成本以及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控制点。在各点进行成本的控制,和工艺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料以及能源方面的消耗,都需要在工艺控制点来进行添加。
1.主要原料成本。由于酒精产品其附加值较低,因此在生产时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单位产品的成本得到降低,这对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盈利有着重要意义。酒精生产企业应该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能够实现酒精生产成本的降低。在玉米酒精的生产企业中,其消耗的主要原料即是玉米,在其生产成本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对酒精的生产而言,玉米中淀粉含量越高越好,因此在进行玉米原料的采购时,应该尽量选择淀粉含量较高的玉米,使酒精生产的淀粉出酒率得到提升,以此来降低生产中的主要成本。
2.辅助材料成本。在酒精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多样化的辅助材料,比如淀粉酶、尿素、硫酸、片碱、液碱、青霉素、干酵母等。在辅助材料的添加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操作规程来添加,对于生产自不同厂家的辅助材料,应该根据厂家提供的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添加。
3.能源成本。在酒精的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成本也在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消耗主要包括循环水、一次水、软化水、冷冻水、电能、蒸汽等,因此酒精的生产企业如何实现能源动力消耗的降低,是成本控制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4.维修费用成本。在酒精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生产设备以及管线进行养护和维修,其成本消耗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在设备维修成本方面的控制,可以通过原有设备的修旧利废等方法来进行。
5.职工工资。在职工的工资方面,企业成立之后员工相对较为固定,因此职工工资也基本固定。
二、成本控制点的管理
(一)操作人员的培训:在生产过程中,成本点的构成是由一线操作人员来操作完成的。只有保证操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和生产工艺有着足够的了解认识,才能进行准确的调整操作,因此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首先,应该根据操作规程,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人员的理论培训,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对常见的问题和多发事故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员工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应该定期对员工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保证其能够达到岗位的要求,并做到持证上岗。最后,企业应该对维护人员的设备检修过程进行审查,保证检修过程能够依据设备检修的规程来进行,保证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二)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只有保持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才能够实现成本的不断降低。在酒精生产方面,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有水热器的喷射液化、离心清液回用拌料、低温双酶法的液糖化、大罐浓醪连续发酵等。在具体的酒精生产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新知识、新技术来不断进行探索,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三)工艺的总结分析:企业应该定时对生产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对每月的工艺技术指标和上月相比的进步程度和进步范围进行分析,对工作中不足之处进行认真的总结,以便于在下个生产周期之内实现优化调整。
(四)完善成本的分析:在定时对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总结的同时,企业还应该每月对生产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对该月中那些成本超出原本的预算、哪些成本低于原本的预算。对于超出原本预算的生产成本,应该对其超出原因进行分析,思考其原因是否合理,如果其原因为管理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则应该在下月中进行生产指标的调整,使其能够达到预算的合理值,以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五)做好人员的管理:酒精生产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人员方面的管理,使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使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得到提高,使员工的千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结语
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4
关键词:单品小批量生产;成本控制;电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生产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7
单品小批量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制作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生产效率比较低,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单品小批量生产基本上都需要专用的生产设备,与大批量的生产相比,单品小批量生产不具备太大的量产规模,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管理就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由于单品小批量生产主要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来“特殊制订”,所以对于原材料的选择也大不相同,这样在材料的采购方面就会造成成本的提高,不利于取得价格上的优势,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1 单品小批量生产成本控制现存的问题
1.1 设计、研发没有办法满足成本控制的整体需求
基于电子产品本身的特殊性,电子企业的产品精密性都相对比较高,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的工艺和技术也比较高,而工艺和技术的问题又会直接对产品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最后的总成本。
1.2 生产环节缺乏科学管理
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人工、设备等一系列的投入都包括在成本当中,当前我国的电子企业主要劳动力的效率不是很高,而原材料的浪费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相对应的管理改进,就会导致成本的投入越来越高。首先,针对原材料和劳动工时的制定不够严谨和完善,很多电子企业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办法充分的发挥定额的自身作用;其次,责任考核制度不够清晰,即使很多电子企业制定了相关责任考核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甚至对于一些超过成本预算的情况,只要不是太严重都可以被“放过”,导致工作人员越来越散漫,对成本的控制问题越来越忽视。
1.3 会计信息化在成本管理中没有有效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在单品小批量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成本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来完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会计系统的一定支持,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方面比人为操作要更加准确和精准,在控制和对结果进行分析上能够更加的客观和高效率。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获得企业的认可,虽然很多企业以及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并没有将其自身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导致其自身在成本管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2 加强单品小批量生产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研发设计能力
在单品小批量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发的环节占据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所以在加强单品小批量生产成本控制的时候,也要首先考虑到设计和研发的环节,将技术进行相对应的改进来有效地降低成本,包括一些在不影响电子产品使用的前提下所作的生产工艺改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原材料的损耗,从而有效的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成本损失;其次,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用量以及时间和质量问题,所以在针对产品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要制定好相关设计方案,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从根本上减少产品的成本消耗;最后就是要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在当前的电子企业经营运营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在研发上投入过多的成本,但是对于单品小批量生产来说,研发的大量投入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而且能够节约一定的成本,保证对单品小批量生产进行实施的成本
控制。
2.2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控制
在单品小批量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成本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特别是对军工企业来说,对于产品的定额用量、工时以及费用等都要相对应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样才能够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成本投入分析,军工企业有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和特点,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奖罚制度,让工作人员能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约束心理,这样才能够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促进员工共同为成本控制贡献力量。另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逐渐推广精益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能够促使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挥,而且在我国当前这方面经验不足的时候,将这种生产方式利用到好处,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要开展相对应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当前在我国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还不是很重视,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推广和宣传,让企业和员工都能够逐渐的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加强对军工企业单品小批量生产的成本控制力度。
2.3 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在军工企业实际对单品小批量生产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逐渐认识到会计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所以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当前很多电子企业已经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但是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人员。在这种形势下,要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且对其自身的职业素质也要进行相对应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将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军工企业自身的优势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价值和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管理当中的使用效率。
而在实际的单品小批量生产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实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而且能够保证对数据的分析结果都比较准确,减少了人为计算产生的误差,而很多企业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单纯地利用在事后的统计分析上,这样对实际的成本控制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电子企业要充分的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将数据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全方位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 结语
在单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保证电子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提高电子企业在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电子企业就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在单品小批量生产中能够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这样对电子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促进企业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最终实现单品小批量生产的有效成本控制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焕琼.谈谈单品小批量生产企业中的成本控制方式[J].经营管理者,2010,(15).
[2] 赵秀乐.复杂式单品小批量产品成本管理方法探究[J].商业会计,2014,(16).
[3] 文建勋.单品小批量产品目标成本体系的构建[J].西部财会,2013,(6).
[4] 陈军,张志耀.单品小批量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3).
[5] 潘良.订单式制造业生产成本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
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5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源流控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资源及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无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迫切关切。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成本控制不应当单单局限于传统的成本控制,而更应该要放眼全局,从战略高度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以此开源节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二者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该模式作为一种长期性、战略性的成本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源流控制及全员参与的思想,并致力于使生产者更加关注长期收益和潜在收益,进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日本东京大学在对全世界各产业进行了全生命周期模式测算后,结果显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下的产品总投入要远远低于传统模式(水会莉,2015)。这也充分表明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虽然将成本控制的边界进行了延展,但却实现了“效益更大,成本更小”。探讨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对于生产者、用户和社会都具有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但正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处在这样的三元视角下,源流控制主体责权不明确,源流控制阶段难以锁定,我国目前很难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统一规划和控制。
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内涵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是一种与产品相关的全成本控制思想,目前存在市场观和生产观两种视角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的市场观即产品在市场上从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各阶段的全过程成本。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观是指一件产品从概念形态到实体形态,最终完全淘汰的存续期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产观下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更具现实意义及实践意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一种战略成本概念,包含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所有成本,即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从政府、企业、公民三个维度出发,控制过程涉及产品开发、生产以及后勤支持、购后成本,具体包括了产品的设计成本、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废弃处置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内容,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也包括了社会责任成本。综合来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了产品的有形成本动因,也包括了无形的成本动因,涵盖了多维的控制主体以及多个控制阶段,因此,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要想高效实现,必须权衡控制利益、明确控制主体、把控控制阶段。
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困境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目前还存在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直接导致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难以真正践行。1.产品生命周期中多维主体的利益割据。多维主体是指生产者、用户及其他社会成员。社会中各独立的主体都是“经济人”。企业作为生产者,在“成本效益”原则至上的利益驱动下,往往目光短浅,只关注自身的局部成本收益而不顾社会责任,把原本应当被长期使用的产品生产成为“快消品”,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周期。从用户层面出发,由于受制于生产者的“小成本”理念,且国内尚未制定和强制性回收物品清单,用户可能会为了使用成本最小化,增大弃置成本,而这一附加成本将被动地由其他社会成员承担。从全社会的层面看,资源损耗速度的加快,必将加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最终短期成本的下降将导致长期成本的上升,而社会中的多维主体都将为上升的成本买单,长久来看得不偿失。2.产品生产参与者整体成本控制意识不足。由于企业内各个岗位职责分工不同,企业设计人员通常只从技术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研发设计,而容易忽视产品的实用功能过剩、生产成本高昂、投产可能性低等现实因素。研发人员成本观念的淡薄直接导致了即使研发出了新技术、新专利,专利转化率也极低。一线生产人员为了高产出的生产目标,不惜盲目增大材料的损毁率,造成资源的无意义消耗,这种情况尤其在实行计件制工资的企业中广泛存在。即使是海尔冰箱这样的大型且规范化的制造业企业,在流水线生产中,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原材料浪费现象。设计研发人员为了研发而研发、一线生产人员为了生产而生产,致使产品生产参与者的劳动资源难以被高效利用,原材料资源损耗率难以降低。
四、有效控制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主要措施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投入,提高控制效果,有必要探讨并制定有效控制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措施。1.多维控制主体利益协调。企业内,各部门间由于知识的不相通以及信息的不畅通,导致了各岗位整体协调观念薄弱,工作思路具有局限性。企业外,客户却最能直接评判设计必要性的裁判员,政府是最能有力调节多方控制行为的监督者。无论是企业内主体还是企业外主体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都应当参与产品的成本控制决策,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融合。整合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多维主体诉求能够最大化地减少不必要的研发及设计,最大化地从源头优化产品,最大化地从源头减少无效劳动,为下游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做好铺垫。2.源流控制主体行为调控。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必定要在多维主体中找到成本控制的“领头羊”。基于源流管理的思想,生产者决定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大部分内容,因此从技术层面上看,应当赋予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中的源流主体地位。政府从制度层面对企业进行硬约束,将披露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信息等要求制度化,并对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综合利用资源,进行高新技术开发等企业简化认定流程,降低认定成本,明确并增强税负调节效果。政府介入成本控制,将有效调节企业的成本控制行为,并强化企业控制义务,增强企业控制动力。3.源流控制阶段总体把控。大部分产品约80%到90%的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发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应文琴,2007)。事前的成本控制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设计开发阶段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基础控制阶段,所以将产品成本控制的重点由生产阶段转移到设计阶段,具有前瞻性地将成本控制提前锁定,并提前规划后续阶段的成本控制关键点,将实现成本控制的收益最大化。
五、结语
受资源有限性的约束,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需要企业、用户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实现三者的责任整合,并辅之以制度上的保障。企业作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源流主体,不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更要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衡量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更加注重在设计研发阶段实践源流控制。只有建立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观念与实施控制方法,生态、社会、企业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会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现状、问题、出路[J].财会月刊,2015,(16):21-25.
[2]胡有林,韩庆兰.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8):173-177.
[3]李昕,文桂江.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4,(23):33-37.
[4]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3):88-94+96.
生产成本的控制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13-02
一、我国的中小企业及其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概念范畴
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向市场提供服务或者商品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称之为企业。企业又有大中小型之分,所谓的中小企业是与大企业相对而言的,是指与所在行业里的大企业相比其在经营规模、经营人员、经营资金等方面都比较小的法人或社会经济组织,中小企业也可以称为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同的经济结构规模等来说,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有所差异。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以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为准,对各种产业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说明。
(二)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过程,在现阶段,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随着国家对发展中小企、“小微”型企业的重视与支持,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发展环境也较好,首先是有国家的相关政策的优惠与支持,比如税收、国家资金贷款等方面;其次,人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普遍较深入,中小企业经营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且,为了进一步促进就业,国家也大力鼓励与支持大学毕业生积极创业,各个地方也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创业培训等支持。总之,我国中小企业有着非常广大的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其有些中小企业的在经营中的一些流程环节做得不够,例如生产成本管理、宣传支出等;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说,中小企业在税收、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手续依然繁复,或者遇到层层阻碍,对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的行业规范不够明确等等问题。
二、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体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与前几年的经济增长相比,我国的一些国有经济等发展变得缓慢,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小型企业经济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具有“小而巧”的优势特点,适合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大型企业对市场反应慢、运作不够灵活相比,中小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并且大型企业一直以来在拉动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要再有所新的突破也比较难。所以我国数以中小企业正蓬勃发展,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有利于增加我国的就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以及每年毕业生、失业人口、返乡农民工的增加,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促进就业是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民生事项。但是,促进就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模式,并且还要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面,而中小企业无疑是促进我国就业的有力保障。中小企业促进就业的方式,一是可以直接招收就业者,我国中小企业数以万计,总共加起来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找工作人员,缓解就业压力;而是可以鼓励失业者或者大学毕业生敢于创业,无业人群从而转变成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这也是一种就业,并且无业人群成为经营者后,其企业也要招收工作人员,又进一步促进就业,百利而无一害。
(三)中小企业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各种地方性的资源
大型企业往往在全局性的资源调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其规划一般都是从东部、中西部、西北部等大的范围上进行调节分配,而经常忽略小的地方需求,或者做的不够到位,明显地,中小企业可以弥补大企业的这种地方性的不足,而现实生活中,也离不开中小企业,大到一个小城市,小到一个社区,中小企业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各种地方性的资源,并且还能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进行特色服务。
(四)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国家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在深化国内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还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才会取得新一轮的经济成效。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向新型产业转变,在一些新型产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小企业。 国家在继续推进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人与人之间的主要竞争力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也是创新力与创造力的竞争。同时,一般大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不太灵活的规章制度,太过于沉闷与墨守成规,不思改变,不利于创新。而中小企业灵活多变,一切从市场的反映出发,要加大创新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