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1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常受制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范围相对狭窄,且处于企业中间层,受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管理,所以独立性不强。加之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审计并入至企业财务工作当中,这样的设置方式与我国相关财务和审计分立要求明显不一致,这致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无法真正做到真实、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财务审计自审的过程。
2、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未得到应有支持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只是将内部财务审计当成一项只针对于财务的具体监督活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服务于经营管理的其它职能缺乏必要理解。未能认识到: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还可以节约企业经营资金、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等作用,从心理上就排斥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能给予内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致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得并不十分顺畅。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培训机会少由于企业缺乏对内部财务审计应有重视,部分企业甚至未按要求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即即便配备了审计人员,多数也是在开展审计活动时临时抽调的,这使得审计人员缺乏审计学方面的系统知识,这必然无法保障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严格的内部审计可以成为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有效助剂,但我国企业尚未有切身的体验,所以认识不到位,这也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审人员培训不重视,缺少培训机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获得最新的审计理念,业务能力自然也就不能达到预期。
4、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尚有偏差当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多为事后审计,经常是出现了问题,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才会进行审计,此时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能通常已无法避免。所以,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前瞻性不足,未能做到审计提前介入,以期尽早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有企业内审是事后诸葛亮,无法起到应用作用,缺乏存在合理性的说法。这其实是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认识出现了偏差所致。要知道,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通过事先预测,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必要的信息,是促进经营者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的有效途径。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探讨
1、增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独立性增强独立性才能使财务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和实施,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审计的职能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监督企业的资本运营活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把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切割开来,使之成为直接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管理的,独立于财务部门。这样其独立性增强了,内审无力局面就可得到较大改观,是实现企业财务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有效措施。
2、拓宽内部财务审计的范围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质量,拓宽内审管理范围也很必要。可先由内部控制环节开始,把财务审计权限范围扩大至企业管理审计,通过内审工作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并变传统事后补漏式审计为事先预测型审计,努力通过内审工作的加强,尽早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3、提升内审人员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选择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内审人员队伍,并重视内审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内审人员专业技能,使之具备相应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营环境,保证高质量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2
关键词:企业 财务审计 策略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各类业务进行行独立评价,看其是否遵循规定和标准,以及是否有效使用资源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形式。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一成不变的落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思想、战略、方法等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把审计工作做好,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解决好问题,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经营,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构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功能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的地位并不明显,对它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其实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监督、控制等功能,还具有决策、规范、服务、制约、防护、促进、鉴证、指导等作用。通过审计发现被审计企业在制度、程序、方法、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存在问题
(一)审计人员方面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丰富的财务和审计知识也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但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都来自会计专业方面,相对缺乏的内部审计知识,导致对有关经营管理的知识及经验不足,使得发现问题只从表面上去寻找,不能探求其根本。其次,有些内审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没有端正其工作态度,经常会将内审和其他财务工作列为相同性质的工作,对内审工作还不能完全胜任,还有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工作岗位不满意,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内审工作的质量严重降低,削弱内审工作的力度。
(二)相关制度的健全完善方面
在法律法规方面,相应完善的相关法规制度还没有在内审工作方面有所实施,在当前的内审工作中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有一定的偏差,都是因为内审的法律建设不具有高等的法律级次,没有明确规定对操作的内容进行监督。所以内审工作中自身以往的习惯和经验以及主观性意识成为了当前内部审计的具体实践内容,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系数。
(三)审计方向转变方面
一般企业,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甚至认为在单位开展内审工作没有必要。即使进行内部审计,其开展的目的也较为单一,方法和手段也较为简单:采取事后和被动的查账式的监督角色,对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及违纪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属于事后的亡羊补牢型。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和预防;也缺乏站在被审计单位的立场,切实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意识,让被审计单位不愿接受审计,抵触审计。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对内审的认识
内审工作是企业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是企业自身的一种独立的评价体系。企业想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将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内部经济监督管理体制有机的联合起来,通过外部审计、媒体宣传、行政发文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职工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只有全面了解认识了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上不断开拓新的道路,才能更好发挥内审工作的作用。内审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就是对它的依法保障,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有根据国家审计制定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开展工作。所以说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审计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运行制度,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执行制度。
(二)推进内部审计意识和功能转型
推进内部审计从发现型向预防型审计转变。应改变传统单一而又被动的财经查账式的监督角色,转变为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充当顾问的角色进行审计,就深层次的管理环节或问题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就已经发生的问题和现象提出整改方案,查漏补缺,帮助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缺陷,把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从制度机制和手段等方面对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及低效管理行为进行提前预防,对于有出现问题的苗头时能及时监管并制止,有效地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率,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推进内部审计从以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监督是内审工作的最主要职能,但不可忽略服务职能。审计部门既要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及宏观管理服务,同时需要通过审计活动来为被审单位、部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出指导意见,也即做好服务工作,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内部审计的功用。如此被审计单位才会主动接受审计,愿意审计。
(三)加强内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的内审质量取决于内审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所以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企业应该给予内审工作人员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对内审人员的系统的技能培训,提高进入内审工作队伍的门槛,同时还应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所以选择合适的内审人员才有利于保证企业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企业内审出现的问题,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审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尽管现在企业中的内审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企业的的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只有将以上几点相结合,企业的稳定发展才可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3
[关键词]企业;发展;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F239.6;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也得到了更新和发展,财务制度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改变,在新的社会时期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必然出现很多不足,存在很多与社会理念、经济制度矛盾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此时就体现出了新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能够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良好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及合规性审计三大部分。其中财务审计是内部环境审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审计模式是整个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模式直接关系到整个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审计标准以及审计方式等,是整个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保障,要想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与经济制度及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审计模式。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水平不仅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自身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审计工作能够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有很强的监督管理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企业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降低企业经济风险。
2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分析
现阶段财务审计模式主要有三种:财务导向审计、问题导向审计及项目导向审计。这三种模式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财务导向审计主要以财务报告为工作中心,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和了解企业内部的整个经济活动,这种模式过于注重形式,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要依赖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问题导向审计以企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中心,这是一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完善的重要模式,通过问题的分析研究,把握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可以说这是一种自我完善式的审计模式。项目导向审计主要以企业负责的重大项目为主,对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能够确保整个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能够对项目进行有效完善,防止目标出现偏离。
现行传统财务审计模式一直引领我国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行财务审计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再加上企业内部对财务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完善的运转模式
一个完善的审计模式不仅要明确审计从何着手,更要有具体的“着手”措施,即涉及具体的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现性审计模式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仅仅提出了一个问题的构想,并没有具体展开进行分析,同时现行的审计模式对于不同领域的审计工作“一视同仁”,缺乏科学严谨的审计方法策略,造成审计工作内容不细致,表现得不能令人满意。
2.2 企业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企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展状况,要明确审计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审计工作可有可无,企业内部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确保审计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审计员工的招聘上要求较低,对员工的培养力度不足,造成了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员工的工作态度消极,导致审计工作形式化严重,严重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 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构建探究
要想保证审计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代企业发展模式,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在原有三种审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一种目标明确、过程具体的新的审计模式。
3.1 新模式构建方向探究
3.1.1 财务审计职能
企业要进行部门改革调整,加强财务审计职能,形成独立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部分,确保财务审计工作规范化、独立化的同时提高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财务审计职能。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宣传,便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认识和了解到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便于发挥其职能。同时有关企业的各种性能优化问题上,要立足于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在确保其职能发挥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3.1.2 财务审计方式方法
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方法是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财务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审计方法,明确其他先进企业的会计审计方法,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引用,对传统老旧审计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确保审计工作效率。
3.1.3 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企业提高对审计员工的重视程度,确保审计工作者的企业地位,同时要注重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企业情况为其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同时为员工开展自由发展的平台,鼓励员工努力提升自我,确保审计员工的工作能力、思想意识等与社会保持一致,保证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3.2 新型目标导向式财务审计模式的构建
新型目标导向式审计模式的核心是“目标”,即围绕着企业的既定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具体的审计依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一个完善的审计方案,这种新型审计模式更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
3.2.1 审计目标和对象的确定分析
审计目标是整个模式的中心,所有的审计工作都围绕着审计目标展开,审计目标主要围绕对内部环境保护、内部环境治理相关资产等检查和监督,确保企业内部资源的完整、信息的可靠。审计对象则主要是企业内部与目标相关的经济活动信息,主要包括会计信息以及其他能够反映与目标相关的企业收支信息,要确保审计对象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这与整个审计工作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联。
3.2.2 审计内容的确定
审计内容是审计模式的主体,一个完善的审计内容需要包含资金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内部控制的审核控制。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资金财务审计主要对企业的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资金落实情况;会计信息审计则以确保会报表中信息的准确可靠为主,排除隐藏在报表中的错误确保报表准确性,同时还能确保报表制定的规范性及数据的正确性。内部控制则是以控制理论为依托,确保环境内部组织关系协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内部环境系统,确保财务审计与环境内部其他组织相适应。
3.2.3 财务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整个审计模式的关键,只有审计依据准确可靠才能确保最终的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审计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制度及科学理念等。例如:环境法律法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理念等。
4 结 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必须不断改革进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做好内部环境管理工作非常关键。财务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明确现行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局限性,立足于实际情况,认识到构建一个新的审计模式需要从审计职能、审计方式方法及审计工作人员等角度出发,同时要认识到目标式财务审计新模式的优势,发挥创新意识,不断促进财务审计模式完善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雅君.现代社会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2]秦项茹,纪海荣.财务审计模式的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5).
[3]许婷婷.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与新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4(2).
[4]俞米娜.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4).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4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计划中包含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概况、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治理程序、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作为内审人员要满足市场需要,应具备业务流程、内部控制、会计和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解决问题、披露和沟通的个人技巧;具备处理不规范业务流程与事务的能力;要掌握全面的、以风险为导向的方法。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要求,高校校办企业也应加强并规范财务监督管理,强化内外部审计和全面预决算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涉税风险等。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识别出问题所在,更要为管理层风险管理需要提前预期。近年来随着高校校办产业的快速发展,校办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帮助学校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管、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学校权益成为了高校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课题。
二、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主要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通过成立产业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校办企业;二是学校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进行管理。为规范校办产业建设,教育部积极推进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来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股权和经营性资产,规避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层都与校办企业有着较强的经济联系。学校以投入到国有资产的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但不对或极少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高校管理层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方式是承包制,每年企业与学校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是考核企业及其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但由于目标制定缺乏科学合理依据,考核指标单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脱节,使得制定的目标任务不合理。另外,校办企业固定资产账户上往往只反映用学校投入资金或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某些企业对学校提供的厂房、办公室及设备等实体都不列入实收固定资产入账,变成学校无偿支付和提供。学校和企业在产权上界限不清、投入的资金状况不明、资产账物不符,极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与流失。
(二)校办产业对国有资产负有的保值增值的责任认识不清
校办企业大部分以学校投资为主,学校管理企业模式主要由学校委派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行政计划色彩。当学校完成对一个企业实施投资以后,企业就应当对学校的国有资产承担着保值增值的责任。但目前有的企业只享用对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甚至一些经营人员把企业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考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最终结果造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由于高校对企业绩效考评多采用上交利润或占用资源费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某些企业负责人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只考虑短期行为,注重短期效应,不考虑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企业资产长期投资获利能力降低,企业竞争力降低,发展缺乏后劲。
(三)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以科技产业为主高校的校办产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涉及经营范围包括科研、工业、贸易和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工作,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不规范、成本核算和财务数据不准确、收入分配不合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未能建立有效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虽然也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督不力,对资产疏于管理,财务控制不力,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四)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学校对校办企业投资,每年仅通过数次召开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实际上是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高校管理者虽然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所以也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校办企业财务过于独立,“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未建立年度财务报告备案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对一些重大经济决策未能实施备案审批制度,导致企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一)加强财务审计,促进国有资产增值
学校作为校办企业的投资人,直接拥有选择和考核经营者、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收益分配等权利。目前各高校相继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是出于对国家资产负责的重任,代表学校行使股东的权利,负责监督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通过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做到校企分开,有助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保障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校企应按《公司法》等相关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领导层决策制度等。为加强财务监督的力度,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加强内部审计。利用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或外聘社会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随着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了进行传统的财务审计,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外,还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等方面。其中经营过程产生的利润是企业生产和经营取得的最终成果,涉及到学校、企业及其它所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对利润的审计也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由此可见,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到校企资产的监督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的控制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校企发展提供支持。
(二)开展审计监督,明晰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有清晰的产权关系。资产关系是企业最根本的关系。为避免学校对企业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责任,学校通过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资产经营公司在财产、机构、财务核算、管理人员等方面与学校分开。资产经营公司不再是行政管理部门,而是一个经营实体的企业,只是其所经营的是股权和资产,代表学校对所投资的校办企业实施有效监管,承担学校校办产业资产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关注企业资产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对学校股东的投资回报。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避免因为企业不规范运行对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可以从根本上明确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产权界限。资产经营公司对学校投入到企业的资产享有资产增值受益、经营重大决策审核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确立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地位。在校办企业中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明确、灵活运转的组织机构。校办企业在高校相关机构的监督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三)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该控制系统对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会计信息数据完整准确、实现经营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功能。通过对内控制度进行内部审计,可以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改进企业管理水平。在对高校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行为不规范,缺乏内部审计监督力量等。综上所述,高校校办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财务管理出现一些问题,通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通过加强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明确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权,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5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然后介绍了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 一、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从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各单位要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计资料要实行定期的内部审计;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共同完成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任务。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它与会计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会计不能离开核算而孤立地进行监督,所以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程序之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新《会计法》在强调了会计监督的同时、也为内审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监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机,使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有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尺度。内审监督是内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把会计与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原则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和监督费用开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依法性、权威性、客观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1.会计与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而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会计与审计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预防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3.会计与审计在对象、基本原则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发展史看,审计是从会计衍生来的,又是以会计为基础和对象的。审计源于会计,反过来又监督会计。会计由于其本身的特性,直接面对货币资金,虽有审核监督职责,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会计监督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使个别思想不健康的财务人员、贪污挪用等案件时有发生。而审计监督比较超脱,是依法独立的监督。 三、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能更深入组织内部,从而达到防范会计舞弊目的,分析会计舞弊的行为实质上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饰那就很难被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内部,与组织成员广泛联系、密切接触,先天融为一体,对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员素质最为了解,在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等方面,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四、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意义 1.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公司的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的制度安排。从广义上讲,它是指关于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和监督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及与外部关系的法规体系。因此,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一般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决策机构,是公司的核心领导层及法定代表,负责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委托和监管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的报酬,协调公司内部关系及提成分配方案等;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由股东和雇员联合组成,有参与股东会会议、监督、审核、交涉和诉讼等权利;经理层是执行机构,受聘于董事会,在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的管理权和权,负责处理日常经营事务。 2.财务会计是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在当今信息时代。财务会计是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即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要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人们通常认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三个: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科学合理。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政府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利益集团的主要成员,他们必须对企业有投入,同时分享企业利益、承担企业风险。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的社会,市场把各个孤立的经济主体联结为一个整体,会计记录反映这种经济活动。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交易,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交易者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经济空间的联系。财务会计工作是对交易行为中的交易时间、交易内容、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进行记录,实际上是对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记录。所以,财务会计是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 1 ]杨明栋.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 J ].经营管理者, 2006 /07
[ 2 ]徐向真.试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扼制会计信息失真 [ J ].工业技术经济, 2006 /05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并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变得更加严峻。而建筑企业为了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有效规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并将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从而减少建筑企业因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预测评估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都给我国建筑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虽然给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原有的内部审计办法以及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因此,为了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严格的内部审计基础上,做好风险预测、规划以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工作,从而在高效防控各类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泛指那些在企业理财活动中,受各种不可预料、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风险,不仅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金收回风险,同时收益分配风险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建筑企业如不能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则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导致建筑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客观原因。市场变化瞬息万变,而一旦建筑企业自身能力不足或者资金相对匮乏,就很难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市场变化,进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侧重于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小,再加上中小型企业融资门槛较高,使得它们更容易在市场突变时产生财务风险;第二,主观原因。有些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理念相对落后,且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也不够健全,财务管理观念陈旧,风险意识淡薄,很容易在财务管理环节出现纰漏,进而产生大量财务风险。与此同时,有些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于仍在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对自身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本均缺乏有效监控,从而引发财产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另外,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差,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做出合理规划,使得企业很容易在承接建筑项目后出现资金短缺问题,进而陷入财务困境;等等。上述内容都是目前建筑企业,特别是那些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型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且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开展内部审计可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以及改进组织策略的目的。与此同时,相较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独特的、意义深远的。内部审计与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相对独立的,它并不会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其他业务活动的实际操作。正是由于内部审计不承担各项业务管理问题的直接责任,才能使其成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客观条件。其中,在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加入内部审计,可以取得以下作用:
(一)监控作用
内部审计最初就是为了方便查错防弊存在的。通过对建筑企业内部各管理层及部门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测,一方面可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规章条款得以有效落实,大大降低发生偷工减料或者现象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还能在第一时间就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对纠正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建筑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咨询作用
建筑企业可以依靠内部审计具备的监测功能,对自己内部的结够、程序、战略以及风险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与评价,综合性强且涉及面广,并为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发挥提供有力支撑。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有必要并且有能力向被审计单位提供一些包括咨询、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以及培训等工作。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丰富了创造型的内部审计内容,可以与保证服务一起共同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风险预测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彻底的了解以及把握,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有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预测。与此同时,通过评估与监测还能及时发现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弊端,从而为管理者或者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客观详实的理论依据,使企业有效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财务风险。
(四)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需要对建筑企业的所有财务状态、财务活动以及财务成果等进行鉴定与评价,由此得出的审计结论,也是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有力依据。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对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报告的真实性、效益性以及正确性等进行确认,从而为奖惩制度的完善提供保障。
三、建筑企业利用内部审计提高采取风险管理效率的策略
内部审计作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贯穿于建筑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建筑企业进行管理经营,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建筑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筹资以及投资等方面,而为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从建筑企业筹资方面来看
现如今,建筑企业的筹资渠道也趋向多元化,向银行借贷、发行债券、债务重组以及股票等,都是现代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筹资渠道的不同,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筹资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优缺点,借助内部审计来对因筹资方式选择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进行防控。举例来说,银行借贷根据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长期借款以及短期借款两种。建筑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筹措到大量资金,以此来满足企业长期或者短期的资金需求。但是银行借款受利率、汇率及其他相关条件波动的影响很大,所以,建筑企业在通过银行借款缓解资金压力时,也可能会因上述条件的变化产生财务风险,进而蒙受损失。基于此,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建筑企业向银行借款前,对以下内容进行核实与评估:第一,对借款建筑企业的特点、能力以及条件等进行评估;第二,对借款建筑企业的借款原因及用途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第三,对借款建筑企业能否将借款用到实处,并且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等情况进行核实评估。
(二)从建筑企业投资方面来看
建筑企业制定和执行任意投资决策时,必须要利用内部审计来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投资效益,建筑企业应该在投资方案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风险防范控制策略,加强风险预防与控制,从而在确保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保证建筑企业的切身利益。具体来说,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风险评价机制,来对建筑企业投资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第一,对投资规模进行确定。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大多数建筑企业并不会将大量的资金用来进行长期债权投资或者长期股权投资,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参考以下公式,来考虑企业对外投资是否与企业资产匹配;第二,内部报酬率。在建筑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盈利率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投资项目的盈利率是真实反映企业投资使用效率的重要标准。一旦内部报酬率低于企业资金成本,则建筑企业就势必会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任何一家建筑企业都无法完全避免的,想要获得效益就势必要承担一定风险。所以,为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建筑企业应该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在保证其客观性以及独立性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能力,从而减少因筹资、投资引起的损失,使企业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信.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23).
[2]吴健.浅谈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5):46-46.
[3]李树壮.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协同效应[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5):43-45.
[4]王茜.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85-86.
[5]朱全英.新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监控财务风险的意义与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