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1
【关键词】财务公司;企业性质;发展
我国的财务公司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企业,自1987年设立即是在企业集团与金融双重环境下运行。国际上对财务公司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一般称为FinanceService,主要是企业集团为促进产品销售或为加强资金管理而成立的。本文基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关企业性质的理论,对我国财务公司的企业性质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财务公司的创新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一般来说,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企业是资本进行生产的机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则从另外的角度,指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产生的,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同时,他认为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
(一)财务公司的顾客是谁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财务公司也不例外。按照银监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的顾客主要有三类: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和企业集团产品的消费者。1.在企业集团成立之初,为调节集团子公司之间资金的余缺,设立了财务公司,通过借贷方式实现资金内部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即财务公司为资金充裕的子公司提供存款服务,为资金缺乏的子公司提供贷款服务,这时,集团子公司是财务公司的顾客;2.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加强集团的资金管理成为母公司的重要任务,财务公司为母公司集中资金、监控资金使用提供资金管理服务,这时,集团母公司是财务公司的顾客;3.还有一类财务公司服务于企业集团的产品销售,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集团的产品,这时,消费者是财务公司的顾客。
(二)财务公司顾客的特殊性
财务公司的顾客是非常独特的,均与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有关。在资金内部融通情况下,子公司是财务公司的顾客,并与财务公司拥有一个共同的上级母公司,两者的关系是顾客加兄弟;在资金集中管理的情况下,母公司既是财务公司的顾客又是财务公司的股东,是顾客加股东的关系;在消费信贷情况下,消费者是财务公司的顾客,同时又是企业集团的顾客,是顾客加顾客的关系。
财务公司的顾客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消费者关系相互交叉,在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利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一个是母公司与其子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财务公司在服务于子公司时,有时会遇到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时无论财务公司怎样提高服务水平,作为顾客的子公司总是不满意的;另一个是财务公司与母公司的特殊代表——财务部门的关系非同一般,财务部门有时既代表母公司下达政策,同时又是某些具体财务事项的参与者,这些财务事项与财务公司密切相关,财务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其对财务公司的认知往往决定着财务公司作用的发挥。
(三)财务公司的顾客决定了财务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
首先,财务公司是一类顾客被严格限定的企业,顾客的范围不得超出银监会的规定,同时,财务公司的顾客与企业集团密切相关,这种关系使得财务公司的业务开展牢牢地束缚于企业集团,紧紧地依附于企业集团,实际上是企业集团的寄生体。由于顾客的范围没有重叠,同行业财务公司之间完全没有竞争,所以,严格地说财务公司不是市场上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
其次,财务公司向特定顾客提供特定的金融产品及财务服务,是金融机构,但又不同于银行,服务的特殊性使得财务公司在业务上既受企业集团的领导,又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财务公司作为金融企业,在实业集团和金融行业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生存的空间很有限,但财务公司尽力展现生存价值,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
二、企业的功能——营销和创新
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都有两个基本功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企业通过营销拓展市场,创造更多的顾客,销售更多的产品,营销功能是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重要功能;企业通过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及服务,并通过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财务公司的营销
在财务公司的顾客中,母公司本身不需要营销,子公司执行母公司的政策和命令,是财务公司必然的顾客,也基本不需要营销;对于消费信贷中的顾客,企业集团已开展产品的营销,消费者决定购买产品后,才会到财务公司寻求贷款,不准备购买企业集团产品的消费者不会到财务公司来,所以财务公司的贷款服务附属于集团的产品销售,不需要、也不可能单独营销。如此看来,财务公司是不是就不需要营销了?当然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营销,只是财务公司的营销与众不同罢了。
财务公司的营销不应是简单地向顾客推销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应该是依托集团政策,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比银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以解决顾客中的特殊问题。例如,在程序上更加简便,提高办事效率;在价格和费用上,利率、手续费尽可能优惠,让利于子公司;在对银行关系上,联合子公司搞好平衡等等。同时,可以考虑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在集团政策上作些调整,扩大财务公司的股东范围,让集团的子公司亦投资入股,顾客变为股东,子公司也能从财务公司收益中分得一部分利益,这样通过利益共享,财务公司成为大家的财务公司,支持其业务自然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二)财务公司的创新
相对于一般企业,财务公司对创新的渴求更加强烈。由于政策的限制,财务公司的生存空间本来已极其有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开发的资金管理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需要,不设立财务公司,企业集团也能集中资金并开展内部资金融通,财务公司有限的生存空间也面临着进一步被蚕食,财务公司生存的意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以资金管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财务公司,这种挑战更甚!
那么在现阶段财务公司如何创新?财务公司首先还是要紧紧围绕企业集团的特点,深入研究顾客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可替代。对于集团销售竞争性产品的,要盯住产品的潜在消费者,细化信贷方式方法,千方百计为消费者购买集团产品创造条件;对于垄断性大型央企,以内部资金服务为主的,则要深入分析集团经营的特点,以集团价值链为自己服务的工作内容,仔细分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创新业务品种。在向下深入挖掘创新的同时,财务公司还要向上争取集团的政策支持,在服务职能方面与母公司财务部门搞好协调,进一步明确定位,扩展服务功能,将资金管理扩大到集团的财务管理,除资金管理外,还可以服务于会计、资产、税务、投资、内控风险等等,集团的很多财务事项可以外包的形式交给财务公司办理。
三、企业的成长——外部环境及变革
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存在于不断扩张的经济中,是经济成长扩张和改变的具体器官”,“企业能否持续成长,在于能否搭上经济繁荣或产业兴盛的潮流,并乘势而起”。企业与外界——社会、经济和技术力量的关系,就是船与大海之间的关系,大海使船航行,但也时有风暴威胁船的安全。
(一)财务公司为什么需要变革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低劳动力成本、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大型央企等企业集团面临不断提高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改革重压;同时,金融行业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2009年金融体系的逐步企稳,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各主要经济体监管当局开始改革金融监管体制,修复金融体系根本性缺陷。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着如何深入改革,进一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压力。
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财务公司进行变革,不变革,不顺势而为,财务公司就没有出路。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大型企业集团的金融企业,是经济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自然要随着大海潮流而动,其发展也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呼唤着财务公司的变革。
(二)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外财务公司的先进经验,我国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设想:
一是拓宽财务公司的顾客群。在继续发展产品销售买方信贷的同时,也可以向企业上游探索原材料等采购卖方信贷,特别是在同一产业中,生产销售同一产品,处于上下游生产销售环节的、分工不同的企业。例如电力产业中的发电、电网、电力检修、电力工程等企业,完全可以由一家财务公司来提业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考虑由产业中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构建。
二是丰富财务公司的业务品种。财务公司业务目前主要涉及存款、贷款、结算、证券投资等,可以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发展金融保险、租赁、信托等业务。财务公司综合发展各项金融服务,拓展、提高以企业集团为顾客的金融服务能力,实际上是产融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在产融发展的一定阶段,可以考虑将财务公司转化为商业银行。
三是财务公司脱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可以不再依附于某一集团,不再专门为一个企业集团服务,以其独具特色、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如专业消费信贷、设备租赁等,为更多顾客服务。此类财务公司的成立,可以弥补银行业金融服务的不足,同时,顾客、业务范围的变化,使得财务公司不再是企业集团的寄生体,而成为市场上独立的、相互竞争的真正市场主体。
(三)政策的支持是财务公司变革的前提
我国财务公司监管的政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财务公司发展的要求,相对于国外财务公司来看,我国目前的监管政策过于严格。由于财务公司不面向公众,经营风险由企业集团承担,不会带来社会问题,国外的监管政策普遍比较宽松,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在监管模式上将财务公司视同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做了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具体业务上,监管政策不合理的方面主要有:一是财务公司成立及分支机构的设立控制太严,企业集团没有自;二是对财务公司的日常业务干涉过多,监控指标多达十几个,资产负债配制等经营自由权利受到较大限制,资金使用效率不能进一步提高;三是利率政策与银行一致,不能自主调整,同时,要上缴大量存款准备金;四是严格限制业务品种和业务范围,创新受到抑制,财务公司发展受到影响;五是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很少,财务公司的发展得不到鼓励。
政策的严格限制使得财务公司丝茧束缚,虽多方寻求变革,但总是碰到政策的铜墙铁壁,徒劳无功,折戟而返。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财务公司要变革,监管政策首先要变革。对于财务公司行业未来的发展,监管a当局需要解放思想,放眼长远,进行宏观的规划。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是财务公司发展的基石,财务公司行业未来发展如何,关键看政策的变革、支持程度如何。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必将出现,财务公司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诚如此,财务公司必将破茧而出,化蛹成蝶,振翅高飞,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亮丽的色彩!
【主要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杜胜利.国际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与海尔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J].会计研究,2005(5):76.
[3]王伟东.财务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财务公司协会.财务公司国际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Z].北京:国资委,2010:42-43.
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2
【关键词】财务公司;规范;集团;动力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核心,集中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专业化有利于提高运作效率。笔者认为,设立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促进财务公司规范运作更是企业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的必要性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炼焦煤生产企业。公司的跨越发展将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如何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增强集团的发展动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财务公司通过对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提高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辅之以一定的投资、融资等手段,达到优化集团资源配置、改进现金流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功能
资金集中管理就是在集团各成员单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集团内部有偿调剂使用,降低整个集团的财务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可以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起到对子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的监控作用。独立地帮助集团了解各单位占用资金多少、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好坏、交易对手风险大小和现金流的变化。
(二)创造集团争取整体利益的优越条件
集团提升竞争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集团不但要熟悉经营管理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还要熟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债务市场。继2007年成功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后,目前正积极开展发行中期票据及二期企业债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如何与评级公司、审计事务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协作的问题。成立财务公司后,可以从维护集团利益的角度来自主选择投资银行,选择评级公司和审计事务所,选择募集资金的各种社会中介,增强集团对外的谈判能力。
(三)延伸集团投资融资业务的职能
财务公司的效益包括对集团的贡献和效益以及财务公司直接的经济效益。集团公司近年来连续地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及大规模对外投资对此体会尤为深刻。财务公司通过拆借、担保等作为主业的延伸和派生来提高资产回报率,改善集团现金流,提高服务效益。
二、如何规范财务公司内部运作
搞好一个企业,一靠人才,二靠制度。重视内部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为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
现有财务公司的前身大多是集团内部的结算中心,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单纯依靠财务公司的自身力量在短期内是难以创造的,所以必须考虑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有金融工作经历,特别是有国外资金运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来更好、更快地设计软件,设计资金的管理模型,更好、更快地达到降低风险,拓展业务新领域和管理国际化的预期目标。
(二)制定完备的内控制度
制度建设首先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董事会要通过下属的委员会或小组对财务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资源,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要有一个明确的长远奋斗目标和战略规划,通过严格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报告体制,以保证决策的灵敏性、准确性。一是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二是成立审计委员会。财务公司都是关联交易,其风险要通过审计得到有效控制。稽核工作一定要与风险管理配合,为控制好相关风险发挥作用。只有把人才和制度结合起来,公司的严格管理和科学发展才有很好的基础。
(三)完善财务公司法人治理
公司法人治理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结构,另一个是治理机制。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设置等。治理机制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司法人治理,促进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协调发展,促进财务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以达到提高财务公司运作效率、降低财务公司经营风险的目的。
应该全面考虑财务公司法人治理的三个价值目标,结合我国财务公司法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公司的法律定位,笔者就完善财务公司的法人治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引入战略合作者,适当实现财务公司股权多元化。
2.明确授权,严格问责,夯实财务公司法人治理基础。
3.强化信息披露和外部监事制度,切实发挥公司治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4.完善制度指引,强化财务公司外部治理。
5.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和激励制度,优化财务公司治理机制。
三、处理好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一)设立财务公司是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
设立财务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利用水平与效率,进而提高集团对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提高集团的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在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的紧急情况时,集团按照解决支付困难的实际需要,增加相应资本金。这是由财务公司与集团的关联性和对集团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财务公司对集团统收统支,必须按日结清,按月支付,否则,一旦问题积累和拖延,则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集团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公司目标和集团整体目标的区别
财务公司的目标和集团的整体目标既是完全一致的,又是独立的,必须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财务公司在风险自我防范方面要与集团达成默契,当发现集团资金缺乏,经营状况不佳时财务公司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有独立的风险判断,不能盲目服从集团的要求。
(三)取得集团支持和监管的统一
集团应当对财务公司在集中集团内部的资源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财务公司为集团的成员单位服务,如果没有集团的有力支持,就没有办法有效集中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资金。
集团要加强监管但要避免乱干预。财务公司与集团密切关联,但财务公司是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理念,必须遵循市场规则以及金融行业的客观规律。集团要依法通过董事会来管理财务公司,通过董事会的职能委员会实施有效的审慎的持续监管,但不能干预其经营活动和风险取向。
(四)实现关联主体的利益共盈
财务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利益各方协作,在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上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实现维护股东及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利益共盈,最终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发展。
四、协调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外部协作
(一)处理好与银行的合作
财务公司从筹建开始就离不开与银行的合作,很多情况下,银行与财务公司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财务公司不能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那就必须与商业银行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财务公司要寻求最大程度的主动权,避免银行坐地起价,甚至在与财务公司的合作中抢走自己的客户。
财务公司在与银行的结算合作中,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多伙伴制,即结算网络的建立以财务公司为中心,邀请多家银行与之平台连接,从而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各银行结算网络的特点选择结算银行。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存在绝对的垄断权,必须用心服务才能保持和提升业务占比。二是完善财务公司中介功能,使企业完全信赖财务公司,由财务公司代表企业与银行合作,以避免客户流失。三是双赢原则,银行也是盈利驱动机构,财务公司设计合作框架也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否则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也不可能提供更多资源。
(二)协调好银行利益
银行模式高度集中了成员单位的资金存量和流量,对当地银行的业务量及相关利益影响较大,降低了当地银行为成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这需要财务公司与主办银行明确沟通协调机制,以保证资金集中后对成员单位的服务质量,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三)合作中提高自身服务
与战略的确立相比,战略的施行才真正是一场难度更大且永远没有结束的战斗。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没有强大的专家队伍、发达的结算网络和先进的产品。但商业银行也有其弱点,就是它只能提供标准化服务,而财务公司由于客户限定在集团内部,客户数量非常有限。因此财务公司应该认真研究客户需求,尤其是商业银行一时难以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试图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来赢得客户的好感与信任。在监管政策范围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可称之为以市场化方式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由于没有垄断的地盘,财务公司要形成“客户就是上帝”和“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共识。
财务公司要把整个集团对国内、国外的银行服务统一管理起来。财务公司按照统一的需求进行招标,银行网络、科技支持、服务态度和清算经验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在与商业银行的谈判中要把握几点:集中谈判,统筹优选,留有余地,当前服务满足度优先,兼顾明天需求满足度。
(四)创新服务是出路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与集团控股体制下通过行政命令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在资金集中的程度和速度方面显然不能与后者相比。这也是财务公司在外资银行不断涌入、攻势凶猛,中资银行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的形势下,避免边缘化的唯一途径。同时开发相对易操作的电子支付系统,推出具有财务公司特色的现金管理系统并不断升级完善,使其具有实时收付、付款人信息提供、预约付款、远程支付、财务数据自动上传、批量支付、票据管理、账户管理、资金辅助信息查询等一系列财务公司特有功能,这些功能商业银行还不能提供,但却为客户尤其是操作层面的财务人员所支持,容易赢得财务人员的好感。
五、构建安全结算模式,增强集团发展动力
企业集团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前提,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基础。设立财务公司就是依靠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管好自己的钱,用好自己的钱,达到提高整个集团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曾经有许多财务公司由于方向不明,定位不清,严重违反国际上建设良好财务公司的基本规律和理念,最后到了破产的边缘。因此新设财务公司从一开始就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有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一) 积极探索与实践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新途径
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对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风险控制、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强化对资金存量、流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实现对资金看得见、控得住、管得好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和手段有所突破和创新。在了解财务公司原有四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高度集中模式,收支两条线模式,一、二级账户联动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资金集中管理应该满足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在不改变企业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基础上实现对系统内资金存量、流量的高度集中管理;二是增强财务公司的资金调控与驾驭能力,有利于财务公司的资金计划和头寸调度;三是能充分利用多家银行的结算网络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四是有效防范和控制资金集中结算后所产生的风险。
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财务公司结算职能的发挥,在于合理地划分财务公司和银行办理资金结算服务时的处理“界面”。财务公司要实现高度的资金存量、流量的集中管理,就要更多地承担银行的资金管理和支付职能,并充分利用、挖掘银行的资金结算网络,为成员单位提供类似银行的资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可以以虚拟银行的模式来实现。
虚拟银行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财务公司拥有清算号、交换号,直接办理结算业务并参与清算,现金业务仍由银行办理,财务公司直接参与清算与交换,减少了资金的流转环节。这将大幅提高财务公司的结算效率,资金备付水平因此会进一步降低,流动性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若央行能让财务公司拥有清算号和交换号,这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资金管理模式。
(二)电子结算业务系统的安全架构
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3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管控
2009年1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阳煤集团完成了重组四通财务公司的后续变更事项,这是山西煤炭企业完成重组后续变更事项的第三家财务公司。截至目前,山西省成立的四家财务公司中,仅有一家是通过新设完成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财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很高,要求母公司的全国行业排名在前三名,同时对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到2009年,财务公司仅仅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出现了如此多的财务公司无法经营、面临重组的局面。面对“壳资源”,新设立的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财务公司的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一)母公司经营风险的传导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公司,以“立足集团、服务集团”为经营管理的宗旨,其产生源于母公司的管理需求,其发展依托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与集团公司共兴亡,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对财务公司有很强的传导性。
(二)过于追求盈利性目标,财务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
我国财务公司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并以“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为经营管理理念,一切业务的开展以保障集团公司资金安全为基础,在为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财务公司盈利性。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加大经营风险。一些财务公司过于强调盈利性,将自身作为集团的一个利润增长点,长期将大量资金转存到银行或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套利,甚至违规从事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活动。
(三)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要体现“全面、审慎、客观、独立、有效”的理念。“有效”就是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动态化”的管理,这包括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有关的风险管理和将出现的新情况纳入到风险管理的体系之下。风险管控的及时性甚至预见性,导致即使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对事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机制薄弱,同样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四)法规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章经营行为
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从行业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监管和法规来说经历了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监管规章的出台,一定是吸取了多方的经验教训,各财务公司应该认真执行。但由于法制的完善比较滞后,一部分财务公司按既定的经营方式,没有执行监管规章,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如2002年12月被银监会摘牌的华诚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把资金都放在了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华诚长期以来违规吸收资金,既有个人的资金,也有企业的资金,而其中大多数是从当时的资金市场拆借来的,这些资金的利率都很高,而华诚又把这些资金用在房地产等长期项目上,致使资金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资不抵债。
二、为什么要加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控
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运作模式既具有产业特点,又具有金融特点,其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风险。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理客观要求其加强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受到集团公司的约束,集团公司过多的行政干预或将导致财务公司走向深渊,集团公司经营不善最终会反映到财务公司资金运用层面,因此必须在集团和财务公司之间构筑防火墙,避免集团把危机转嫁给财务公司;反过来讲,由于财务公司的广泛波及性,如果财务公司运转不畅,出现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
(二)财务公司自身蕴含着多种金融风险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很多业务本身就具有金融风险。对现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然而无论是利率波动还是汇率调整,或者是政府对外汇管理管制政策的变化都将导致货币风险的产生。而且,大部分成员单位的资金结算、调度、存取都由财务公司承担,因此财务公司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其出现风险,严重时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部分成员单位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从而引发企业集团全系统的风险。
三、如何防范财务公司的风险
财务公司重组成功后,为防止出现“后人复哀后人”的现象,确保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投融资管理中心及资本运作中心功能的稳定发挥,切实控制财务公司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需要确立 “安全第一”的内控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一)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培育内控文化理念
财务公司制度制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业务操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果,不同的价值观念将使财务公司风险防控出现不同的局面,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正确内控文化理念尤为重要。以建立内控长效机制为核心,逐步塑造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内控,以强化内控促效益,业务发展坚持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氛围,“稳健、规范、审慎、科学”的文化理念,“合规为本、效益为重、控险为纲”的内控文化信条,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而服务。
(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为本的合理组织框架
探索和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公司董事会、高级经理层和监事会,科学合理划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确保财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战略决策、经理层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内部监督的有效、互动、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执行。
(三)完善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在量化的基础上控制风险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1.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财务公司员工大部分是集团公司财会人员,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除加强风险理念的培训外,分别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引进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以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人员素质;2.深化风险评估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风险评估体系的范畴,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风险评估在风险种类方面至少涉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在业务方面包括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3.逐步引入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成分,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对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不同监管制度,为防范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建立了涵盖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及经营管理能力指标在内的定量评分体系,同时为科学确定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巴塞尔协议》及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要求确定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
(四)健全财务公司内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辅助决策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的不可更改性、长期保存性的优点使得其在财务公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在资金管理系统上通过岗位权限设置控制风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筛选、分析、整理、保存的有效机制,使各项决策和控制有充分的信息辅助支持,以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对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去次保主,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连续性及完整性;建立各种途径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及时运用。
(五)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作用决定其不可或缺性,将工作完成的合规性、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作为考核的关注重点,做到考核不仅是数量的肯定,更是质量的认可。强化员工有益行为,弱化员工不利行为;对公司安全防范作出贡献的人员以先进称号和物质奖励来激励。
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4
关键词:财务公司 建筑企业集团 发展模式 探究
一般而言,建筑企业集团通常是由众多独立的或者相对独立的企业构成的,并具有相对稳定核心层的经营联合体。企业集团内部有数个独立的核心企业组成,每个核心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他们可能还拥有各自的子公司。因此,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在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作为为所属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以及金融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出现并发展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发展的水平对于促进建筑企业集团的良好运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的结合科技的发展,积极的探究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提高财务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及工作效率,使其更好的发挥应用的作用。
一、关于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职能与发展优势的分析
从企业财务方面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内部以财务控制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以一定的投资以及融资的有效手段,从而使财务公司发挥优化建筑企业集团资源配置、降低建筑企业集团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集团必须重视财务公司的发展与管理水平,树立建筑企业集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发展理念。对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对合理的财务发展规划,促进财务公司的发展。
二、关于财务公司的发展对建筑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相关探究
(一)借鉴优秀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与运行模式
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言,我国财务公司是市场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产物。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的具体发展,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建筑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公司的成功管理经验,强化财务公司中资金管理相关工作的成功模式。例如可以把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财务公司中各项业务的核心与基础的地位,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满足建筑业企业集团各个成员单位资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将各个成员单位以及子公司的闲置资金集中在专门设立的现金池中保存,并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在内部进行有偿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集团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财务公司的发展的优势以及效益
在建筑企业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财务公司的运行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财务的风险。在财务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应确立以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为运行中心的发展思想,成立隶属于企业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等运营环节的资金控制与管理。同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的监控子公司的财务工作的发展动向,杜绝子公司多头开户所引起的资金账外循环。并将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汇集到企业集团公司的账户,以便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调动资金的效率,促进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建筑企业集团还应重视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工作,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成员单位的自我完善工作。使财务公司可以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内,规范财务公司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提高财务公司的发展水平。其次,建筑企业集团也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财务公司的发展确立为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事项,并在政策上允许其通过增资扩股的融资方式进行发展,同时支持财务公司的股权优化工作,提高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发展中的独立性,使其可以为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另外,关于财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财务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企业集团应在支持财务公司发展的前提下,处理好企业集团行政管理与法人治理之间的各种矛盾,帮助财务公司在一定时间内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公司在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在发展的财务公司的同时,提高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对财务公司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加强建筑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为建筑企业集团早日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利用财务公司的发展,促进建筑企业集团以及社会经济更好的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常清.构建集团公司“大财务”[J].上海国资,2010(01)
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5
1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现状分析
1.1大多数公司都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从财务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来看,其基本业务主要是为集团成员企业存贷款结算等提供服务。而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是作为财务公司现金管理的手段之一,对不同时段闲置资金通过不同类投资产品的组合投资满足保值增值达到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率的目的。客观上财务公司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金也需要通过证券投资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目前绝大多数的财务公司都成立了专职的部门如证券投资部以及固定收益部等,配备了专职的人员,为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服务。随着一些财务公司在风险相对收益较小的新股申购业务获得的较好收益的示范效应,更多的财务公司介入了证券投资业务。在笔者所统计存续时间较长公开财务基本报表的71家的财务公司中,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中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家数分别为:51家、60家和62家。除了少数外资财务公司未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以外,大多数的国内财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1.2投资收益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我国证券市场近二十年来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也成为财务公司介入证券投资业务获取较好收益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006、2007年的“大牛市”更是为财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在公开财务年报的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财务公司中,2007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达到71.26%。少数财务公司更是充分地享受到了“牛市”的盛宴,如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2.86亿元和12.7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110.20%和109.04%。2008年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财务公司收缩了证券投资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少数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了亏损。尽管有部分财务公司在2008年兑现了2007年的新股“浮盈”,但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大幅下降到44.52%。2009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更是大幅下降到31.54%。图1近三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情况
1.3投资品种主要是风险较小的产品
由于财务公司自身的特点,其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结算等基本业务,其利润类似于银行存贷“利差”。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一般财务公司对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亏损的容忍度是极低的。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倾向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风险较小的业务或投资品种。目前财务公司主要侧重于以一级市场为主的新股申购业务,购买货币基金、信用债、可转换债券、债券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等投资产品。而对二级市场的股票直接投资往往非常慎重,极少数财务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试水”,其规模也非常小。财务公司投资这些产品主要与这些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所决定的。特别指出的是,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业务目前是财务公司开展的主要证券投资业务。
2007年大多数财务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也主要是利用其资金优势依靠网下申购或网上申购在二级市场抛售而赚取价差而取得的。目前有40多家财务公司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所公布的六类IPO询价的对象之一。另外在固定收益产品中进行重点投资配置,成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开展的证券投资业务。如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了固定收益总部,配备了近10名专业人员,运作资金规模上百亿元,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水平。
2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挑战
2.1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为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相比国外,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投资者结构还不尽合理,理性投资理念还在培育之中,投机气氛相对浓厚,造成了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特别是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给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市场的大幅调整以及大量的新股跌破发行价导致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亏损引起了监管层和公司股东的高度关注。2006年9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了《关于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234号),针对“截至2006年6月末,全国财务公司短期证券投资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达4.43亿元,共有14家财务公司总计24.08亿元的证券投资因部分证券机构出现风险形成不良。”的严峻情况,指出“证券投资风险已成为全国各财务公司存量最多、危害最大的风险。”,明确要求:“有效化解证券投资的存量风险”,并提出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出现新风险的若干条措施。由此可见,未来只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后,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才能为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开展提供更有利条件。
2.2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为证券投资业务带来了挑战
过去一、二级市场巨大的溢价为财务公司等专业打新机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但由发行制度的弊端所带来的这种格局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近几年来,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证监会一直推进的方向。自2009年6月启动的新股改革再到2010年11月《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的第二阶段改革,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股发行上市后溢价水平降低,风险加大。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也对财务公司开展新股申购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二阶段的改革对财务公司“打新”业务影响最大,将网下申购由原来的配售向摇号转变(中小板和创业板,沪市暂未发生变化)。从近期实施的情况来看,在大大加大获配难度的同时,也使风险收益的集中度更高。这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股申购业务,已经成为财务公司关注的课题。
2.3专业投资人才的缺乏
相比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其它专业证券机构,财务公司在专业投资团队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财务公司开展投资业务只有几名人员,而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常常是处于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庞大的素质较高的研究团队,到上市公司的高频率的实地调研,大量丰富的资讯信息资源,细分的宏观研究、行业研究、上市公司研究、固定收益研究、市场策略研究层次等,财务公司要在复杂多变的证券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投资机会显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较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格局。
3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思路探讨
从实践来看,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对提高公司整体资产的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培养专业金融人才队伍,对财务公司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更为稳健地开展证券投资业务,需要积极寻找适合财务公司特点的投资方式和产品。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二是有价证券投资;三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投资业务。因此财务公司应在以上投资范围的限制下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注重短中长期投资产品的配置。笔者根据目前开展证券业务的工作实践,对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提出以下一些思路,供同行参考。
3.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一定要克服暴富的心理,要了解证券市场上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要做好风险控制,做好各种情况出现的应对预案,要有进有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笔者建议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应树立以下的指导思想: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把握市场低风险的投资机会,为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公司资金收益率做好服务。
3.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要从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前后台分离、风险稽核等各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从一些出现较大亏损的财务公司来看,主要是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缺失,有的尽管有制度规程但在执行时流于形式。在2006年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之所以出现较大的亏损,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财务公司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所引起的。在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应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投资决策机制,明确各级权责。重大投资决策时,应引进专业的证券投资人员参与决策。二是应做到前、中、后台应严格分开,做到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相对独立,相互制衡。三是证券投资应按投资规模和财务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风险限额,按照风险限额选择投资类别和投资品种,合理设定止损点,并严格依照执行。
3.3要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获配股票的实地调研,通过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和可持续增长来对抗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以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水平。要通过投资产品的多元化,对各类投资产品的合理配置,获取较为稳健的收益水平。要拓宽投资思路,在新股申购、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固定收益产品、可转债产品的一、二级市场产品、定向增发等各类产品的合理配置上把握机会。目前少数财务公司加强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通过专户理财的方式利用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弥补财务公司的人才队伍、研究咨询的弱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证监会放低专户理财门槛的情况下,财务公司可借鉴专户理财方式作为开展证券投资投资业务的补充。
3.4选择金融股权进行中长期的投资
财务公司如何发展范文6
三峡财务公司 100086
[摘要]虽然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兴起的时间较短,但内部审计的发展却相对成熟,将内部审计工作以风险为导向,深入应用到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可以把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参与、融入到风险管理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等环节,进而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风控水平的提升,促进财务公司更好地规范、稳健发展。
[
关键词 ]风险导向;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应用
随着内部审计理念的发展与延伸,内部审计早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层面,如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性等等,都已成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所以,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对经营风险的分析以及揭示等方面尤为看重。
一、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财务公司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监管层面对此也高度重视,曾多次对财务公司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风控部门提出要求,并要求财务公司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成果的应用。一方面,风险管理状况是财务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依据和重点内容。作为风险导向审计,需重点审查与评价公司风险管理状况,作为内审机构和人员,应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等环节充分了解,并对其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推进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财务公司内审部门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以重要风险领域为重点,检查公司各个部门、岗位与人员是否关注了公司目标和战略,是否正确落实了风险管理程序,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规避、控制或转移风险的措施,从而对其中执行不到位的事项提出审计意见并监督执行到位,从而促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就财务公司目前现状而言,内部审计管理相对成熟,而风险管理尚处起步阶段,各公司风险管理方法与模式多数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因此,摆在许多财务公司面前的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力量和资源,发挥内部审计先发优势,将内审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融合互补,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与支持。
(一)在财务公司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首要环节。识别风险是建立在分析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基础上的,把存在于公司的风险识别出来的过程。财务公司的外部风险就是财务公司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比如监管政策与监管方式的改变,功能定位与支持政策的调整,外部经济环境与所属集团经济形势的转变等等。内部风险就是在财务公司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信息系统主要故障或中断,人员道德品质与要求相差甚远,业务创新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等。因此,财务公司内审人员应以必要的审计程序实施为手段,分析财务公司内外部风险,检查公司是否充分、适当地确认了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判断公司是否恰当、完整的识别出风险,并把没有识别出的主要风险揭示出来,从而发挥内审的审查、评价以及监督促进功能,推动财务公司更为有效地识别风险。
(二)在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首先内部审计应审查公司运用的评估风险方法,在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价时,应注重把握好定性与定量尺度。一般而言,定量方法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可能优于定性方法。在未来的风险事项中,历史数据借鉴意义凸显时,定量评估风险方法就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它以数理统计或模型建立为依托,能够对未来风险做出评估预测;而若财务公司历史数据不足,很难量化风险,需要极高的成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时,对定性评估方法进行选用就较为适合;为使评估结果客观性提高,采用定性方法时也需充分考虑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意见。
就财务公司风险评估而言,较难的环节便是量化风险。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在量化识别风险过程中,可以考虑监管部门风险管理相关要求,把指标分析法运用其中,利用监管部门对财务公司开展的风险评价、监测与预警等工作(如监管采集的资本充足性、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等数据信息),利用监管指标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例如,财务公司在评估信用风险时,便可以分析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等指标,把量化的标准确定为监管标准值,对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三)在财务公司风险应对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财务公司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是结合风险的性质和承受能力进行的。财务公司内审人员受岗位特点等影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比较明白地认识管理瓶颈。内审人员在对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当和有效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判断,所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把公司风险偏好准确反映出来,是否把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准确反映出来,同时,以识别公司缺陷为基础,判断在风险应对措施被采取之后,剩余的风险水平与公司可以接受的范围能否吻合。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面对出现风险控制措施匮乏的情况时,应以风险评估和检查结果为依据,把改进措施和建议反映出来,协助公司对风险反应方案进行完善,达到强化风险管理的目的,确保各项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综上所述,就财务公司风险管理而言,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岗位责任心和专业胜任能力,结合自己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立足独立客观视角,把具备价值的保证和咨询服务提供给管理层,从而为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自己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张立民.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 2013(10)
[2]张晓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及实施研究[J].财会通讯,2013(28)
[3]李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与应用分析[J].新经济,2014(08)
[4]盛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15)
[5]周庆西,谢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