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1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1

1.定期收集、核对采购、入库、出库、销售等成本数据,并上报领导

2.分析产成品所耗原辅料单耗

3.负责月结工作,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查,保证准确性

4.负责ERP月结处理

5.定期组织对存货的盘点及不定期抽盘

6.负责ERP流程协调、梳理,及异常处理

7.检查ERP录入情况,保证合规性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2

1、审核成本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管理,每月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成本分析表;

2、根据公司核算原则,准确严格对各费用分类、归集、分配,并在财务软件中录制对应凭证

3、负责各部门成本的汇总、决算等工作,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对货品购进,领用每月末汇总结转;

4、保管好成本、计算资料并按月装订,定期归档。

3、ERP入库、出库数据的检查,负责分析、跟踪、监督库存管理;

4、不断监督、调查各部门执行成本情况,并就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5、参与公司各项目初期阶段、成本、利润的核算;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3

1、担任消费成本的核算,进行成本、开支的事前审核;

2、严厉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担任对消费成本的管理工作;督导成本控制及清点存货,检查原资料的采购;

4、认真核对各项原料、物料、废品、在制品收付事项。

担任编制原资料转账传票。担任编制工厂成本转账传票;

5、随时抽查企业原资料供给情况;

6、依据成本报表预测成本。就产品的销售价钱编制报表,向财务经理提供材料;

7、保管好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成本计算材料,避免丧失或损坏,按月装订并定期归档;

8、参与存货的清查清点工作,企业在财产清产中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别按不同情况来处理。

9、担任编制资料的领用分配表,会计核算。

10、担任核算企业工资、基金状况;

(1)每月对消费部提供的工资核算原始材料审核,

包括加班工资和员工公伤、探亲、事假的按比例扣款计算能否精确;

担任监视新员工的现金工资计算、离任公司员工的工资消除、员工各时期的工资增减变动等能否精确无误;

(2)将审核无误的工资原始材料经主管指导签章后,编制员工工资汇总表;

按时将工资输入软盘送交主管,经指导审阅后送交出纳员,以保证工资的及时发放;

(3)依据上级规则的提取比例,以工资总额为基数,

正确计算公司经费、文娱活动经费、员工福利基金,按列支科目填制记账凭证;

(4)核算个人所得税及其他应扣款项;

(5)配合消费部做好人工费用的统计工作,提供奖金计算根据;

(6)定期核对各部门实发奖金数,核对发放人数和发出数能否分歧,

并妥善保管当年工资、奖金发放材料、计算工资的各种会计凭证、报表、工资升级表等;

(7)控制非在册人员的劳务费支出状况,严厉按支付手续支出。

11、每月月底按时分摊各部门待摊、递延费用以及各项预提费用;

12、办理其他与成本计算有关的事项;

13、公证和老实地实行职责,并做好企业的有关保密工作;

14、完成财务经理布置的其他工作。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4

1. 负责公司项目成本会计核算、预算控制、财务分析等工作;

2. 完成成本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归集、核算,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3. 进行成本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4. 编制费用月度和季度成本计划、费用月报和年报;

5. 预测未来成本水平,编制一定时期成本水平计划;

6. 负责搜集、整理项目的费用资料,建立完善的费用档案系统和数据库。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5

1、 审核公司各项成本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管理、成本分析,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表。加强成本控制促进降低成本,做好每月的对账工作

2、 进行有关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负责成本的汇总、决算工作

3、 协助各部门进行成本经济核算,并分解下达成本、费用、计划指标。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有关盈亏预测工作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4、 评估成本方案,及时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5、 负责统计成本明细帐、编制成本报表。保管好成本、计算资料并按月装订,定期归档

6、 做好各相关成本上升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7、 负责配合制定成本核算方法,编制成本预算,决算报表

8、 依据业务系统数据确认应收账款、收入,并制作会计凭证

9、核对银行进账单,分项计算收入回款情况,填制会计凭证

10、定期统计应收账款收款情况和各项收入实现情况

11、定期与业务部门进行账务核对,若发现问题,及时会同有关人员解决

12、部门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文章:

1.2020年酒店成本会计职责

2.工厂成本会计职责范文大全

3.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4.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5.关于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2

1、威达水泥有限公司介绍

威达水泥有限公司(虚拟名),位于河北省市辖的鹿泉市境内。交通运输便利所处地理位置优越。2006年10月18日,威达建设指挥部委托天津水泥工业设计院编制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威达项目为一条完整的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企业使用了国内成熟、可靠、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并且有全国第一大磨之称的生料磨。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设备露天化布置、结构优化、环保。因此,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威达水泥有限公司无论从工艺水平、机械化程度、自动化程度还是环保来说都名列前茅。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

2、公司现状

威达水泥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2月投入试生产。投入生产三年来公司基本现状如下:

(1)公司总投资为700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9032万元,流动资金4924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001万元),项目总资金为73956万元。

(2)公司现有人员六百人(见表3)。

(3)公司实际年生产能力为熟料105万吨,水泥80万吨(2010年度)。(见表1)

(4)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广阔,三年来一直销售良好。(见表2)

(5)成本情况不太理想,产品成本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见表3)。

(6)经济效益不好,连续三年为亏损状况。(见表2)

(设计数字:《威达水泥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说明书》,实际:《威达水泥有限公司每年生产数据统计》)

3、企业存在的问题

依据该企业投产三年来的生产经营现状可以看出,该企业属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先进,自动化水平高,环境保护良好的企业,但经营状况十分不理想,投产三年均属亏损状态(表4)。由以上企业现状总结企业存在问题如下:

(1)三年里,熟料、水泥年实际生产能力虽逐年提高,但从未达到过设计生产水平,水泥产量与设计水平相差悬殊。(见表1)

(2)公司实有人数超标严重。这样企业给多余的员工发放工资,增加企业成本。(见表5)

(3)产品工厂成本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见表3)

(4)销售额增加量低于成本费用增加量,生产水泥能力年增涨率偏低,这样导致产品单位成本能耗高。

(5)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非常大,煤、电、运输等价格上涨,但水泥价格却相对在下降。使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甚至造成亏损销售。

通过对该企业以上经营状况分析和总结,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工厂成本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怎样把成本管理这个文章做好,达到将本增效,就成为解决该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4、解决方案

4.1成本预测目标确定

从以上表中可以分析出直接影响成本的主要成本项目为,折旧费、财务费中的利息和管理费,下面就几个成本项目的管理提出方案:

4.1.1找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产销平衡即产量)

①预测单位售价根据销售部门预测2011年水泥市场比2010年要好,售价可达290元/吨,比2010年上涨18元/吨。

②依据2010成本资料表,年固定成本为16692万元,年变动总成本为18834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元160.97/吨。

③依据资料建立方程式设x为销售量(万吨)

即:销售总额=固定费用总额+变动费用

290x=16692+160.97x

x=129.37

2011年盈亏平衡点产量应为129.37万吨。

4.1.2确定2011年目标产量

2011盈亏平衡产量为129.37万吨,但是它比年设计能力145万吨还低15.63万吨,因此确定目标产量为145万吨,即是达产达标年又是提高增盈年。

4.2以投入产出效率的眼光去看待降低成本的效果

从这一角度来看,没有最低成本只有最优成本。根据市场预测合理确定产品品种,优化成本。

由于2008奥运工程建设达到高峰期,“南水北调”与主要公路铁路专线(京石、石太、京津)重点工程业已开工,高标号水泥价和需求量将有大幅度增长,P.042.5、P.032.5、P.S32.5的售价分别可以达到325元/吨、315元/吨和320元/吨。提高高标号水泥产品的占有量,可增加投入产出比。P.042.5、P.032.5产量比去年增加1倍。P.S32.5产量不变,P.F32.5产量为15万吨不再外售熟料。

4.3目标成本的控制

认真贯彻一个理念即“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是组织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

把已确定的目标成本按产品品种分车间和班组进行分解,制定以目标成本完成否为否决权的同工资挂钩为主线附以质量、设备运转率为考核指标的经济考核责任制。形成以财务部成本科为成本控制中心,生产调度室为组织和信息反馈中心,以企管部为考核中心的三位一体的组织、控制、信息反馈、考核体系,以保证目标成本彻底落实。

5、成本管理方案评价

5.1方案可行性分析

本方案主要是靠提高产量来降低固定成本在单位成本中的比重来实现将本增效的目的的。产量能否达到方案给定的值是方案成败的关键,因为产量值为设计生产能力。从工艺条件、设备产能上说是可以保证完成的。本方案注重的是,按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产品结构,达到优化成本;P.042.5、P.032.5产品虽然总成本有所提高,但市场需求旺盛,售价涨幅较大,赢利能力强,投入产出比高。

综上所述方案可行。

5.2经济效果评价

5.2.1销售收入计算

a、P.042.5水泥:80*305=24400(万元)

b、P.032.5水泥:40*290=11600(万元)

c、P.S32.5水泥:10*260=2600(万元)

d、P.F32.5水泥:15*245=3675(万元)

销售总收入为42275万 元

5.2.2总成本计算

a、P.042.5水泥:80*270.91=21672.8(万元)

b、P.032.5水泥:40*275.42=11016.8(万元)

c、P.S32.5水泥:10*266.59=2665.9(万元)

d、P.F32.5水泥:15*261.12=3916.8(万元)

总成本费用为39272.3万元

5.2.3损益评价

销售总收入-总成本费用=毛利

42275–39272.3=3002.7(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方案经济效果良好。

6、结论

方案适合本企业现状,切实可行。在未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水泥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水泥工业只有大幅度增加产量,才能适应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在大企业相对较多的今天,努力做好管理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思路、销售渠道,将对一个企业扭亏为盈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威达水泥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代号:296.2001年11月.1-3页,127页,138页,145-150页.

[2] 张义珍.《管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82-83页,93-94页,110-121页,140-161页,170-198页,210页,297页.

[3] 古桥.《降本增效老话题的新学问》.《企业管理》.总第278期.2004年10月.46页.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3

一、成本管理系统简要描述

该系统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该系统要达到的管理目标:

(一)归纳成本特征

能在庞大、复杂而无序的信息系统中通过搜索、提炼和整理,归纳出带有共性的成本规律,反映成本特征,作为指导成本工作的目标和工具。

(二)成本明细分析

主要从各类定额控制及相应采购价格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快速反映成本

能够准确、快速、自动收集各管理系统中的成本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反映。

(四)成本实时监控

能够运用成本监控功能严控成本的变化,对异常成本变动实现自动报警。

(五)异常及时反馈

能将分析或监控系统形成的异常信息,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及时反馈给其它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管理口径。

(六)提供成本目标

能自动调用历史最好的各类定额为目标定额,作为工厂下一阶段的成本标准。

二、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各个模块之间及本系统同外界系统应直接集成,数据相互共享。

(一)信息系统模块

该系统模块主要负责从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制造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中采集成本数据。

1、采购管理系统。主要由采购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原材料合同价、外购件及外协件合同价、零星物资采购价格、模具价格、刀具价格等信息。

2、销售管理系统。主要由销售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销售订单、销售单、零售单、售后服务及三包配件等信息。

3、库存管理系统。主要由仓储部门及检验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各类物资入库数、退库数和出库数;仓库收发存报表、物资盘点表等信息。

4、制造管理系统。主要由技术工艺部门、生产部门和检验部门使用和维护。技术工艺部门提品物料清单(BOM表)、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燃料动力定额、变动制造费用定额、各种产品的可比产品、产品净重、各类产品重量公差范围等信息。生产部门提供机器设备查询,人机系数、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模具查询、刀具查询等。检验部门应对车间各机器设备上生产产品进行及时检验,确定合格品与不合格数。

5、财务管理系统。主要由财务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租赁费,电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所有涉及成本的资料。

(二)分析系统模块

1、成本规律管理。(1)市场成本规律。① 市场价格特征系数:是指为估算某类产品价格,从市场上同行业可比企业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及其价格,并对影响该类产品价格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该类产品的计算价格系数,从而估算该类产品价格(简称:指导价)的计算方法。同行业可比企业的确定:主要是产品质量上具有可比性。比如:钱江摩托的产品和广东大长江产品及其采购的配件。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是指该产品材质、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等都具有可比性。比如:钱江五羊后轮叉与大长江五羊后轮叉。② 适用范围:作为外购件、外协件洽谈定价的标准;作为考核外购件、外协件定价部门定价合理性的标准之一;作为考核自制件生产工厂成本控制好与不好的标准之一。③ 价格特征分析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Ⅰ.价值流分析:即是对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状态加工成产成品的一整套操作过程进行明细分析,进而得出产品的价值。一般公式如下:价格=料+工+费+利润=材料定额×材料价+工时定额×(单位工价+单位费用率)+预计利润=材料定额×(材料价+单位费用率)+工时定额×单位工价+预计利润。Ⅱ.加工工艺方面分析:比如从材质、重量、加工类型、表面处理等方面。Ⅲ.行业分析:比如塑料件行业、冲压件行业等。通过行业分析可以确定该行业的利润率、该行业的技术先进性等。成本管理系统可采集调用大量数据,通过价值流分析,不断归纳、总结各类产品市场价格特征。(2)自制成本规律①定义描述:是指在既定工艺和正常、高效率运转情况下制造某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反映是生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合理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不是实际生产发生的成本。② 适用范围:自制件的成本核算、分析、考核;部分外购件、外协件可参照核算。③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核算在成本项目、算法及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在数据采集上不同,标准成本管理运用的是标准成本数据,而实际成本核算运用的是实际消耗成本数据。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燃料动力定额和变动制造费用定额四方面(即四大定额)着手进行。而标准成本的计算就是四大定额乘以相应的价格(或费用率)相加得到。Ⅰ.标准材料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制定时要同时考虑工艺性消耗和非工艺性消耗。Ⅱ.标准工时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每个产品都应该有一个标准工时表,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类别、产品型号、工时测定人员、原计工时、目前工时、操作工序编号、操作名称及说明等。根据原计工时和目前工时的不断变化,标准工时表要经常进行更改的。Ⅲ.标准燃料动力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即单位产品消耗电、煤、柴油等。Ⅳ.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即单位产品消耗低值易耗等定额。如果初次生产制定的标准定额不准确,也可以用以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定额来修正标准定额。成本管理系统会自动调用历史最好的各类定额作为标准定额,作为工厂生产经营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成本分析、考核。

2、差异分析管理。(1)指导价差异分析。外购件外协件差异分析:若合同价与指导价差异突破某个范围,系统自动预警定价部门,定价部门要分析原因。自制件差异分析:若自制件变动成本超过指导价,系统自动预警自制工厂,自制工厂要分析原因,是工艺落后造成还是定额浪费造。(2)自制成本差异分析。自制成本差异分析是建立在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进行分析。

(三)监控系统模块

成本差异监控是在成本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成本差异监控规则,对成本的差异进行实时监控。

1、监控规则:(1)设置差异变动范围。当差异变动超出了管理层对各项成本允许变化的比率(如小于-5%,大于5%)时,系统自动将该项差异列入监控范围。(2)差异不符合正常变化规律。如大宗原材料的价格降低,而产品材料成本却上升;或加工自动化的程度上升,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却上升等, 系统自动将该项差异列入监控范围。(3)其他监控规则。

2、外购件、外协件价格监控。实行双重监控。(1)指导价监控:合同价与指导价差异突破监控规则设定的范围,系统自动预警定价部门,定价部门要分析原因。若既不是量少因素,也不是国内独家供应,总之分析的理由不充分,财务应将相关数据传递给相关部门或领导,直至釆取财务方面的控制手段等待上级领导的直接指令。(2)内外对比监控:如果采购的外购件、外协件与公司内部工厂生产的产品相同或相似,则应设置对比监控。

3、自制件成本监控。实行双重监控。(1)指导价监控:若自制件变动成本超过指导价,系统自动预警自制工厂,自制工厂要分析原因。(2)标准成本监控:特别是定额监控,对实际运行的数据与原定额指标的差异,要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要找出原因。

4、协同系统监控。(1)车间存制系数监控:根据制订的各工厂“最大车间存制系数一览表”,成本管理系统调用制造管理系统的数据对车间在制品进行实时监控。(2)仓库呆滞品监控:调用存货管理系统的数据,对仓库入库超过90天的超储备积压物资进行实时监控。(3)其他协同监控。

(四)反馈系统模块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4

【关键词】存货管理 重要性 营运资本 发展

存货控制的好坏,对营运资本管理至关重要。库存控制是实施一项存货政策的机械程序。存货控制的责任是要测定特定地点现有存货的单位数和跟踪基本存货数量的增减。为了实施期望的存货管理政策,必须对存货控制程序进行设计。在我们周围,由于库存控制不善,导致物流、资金流出现问题,最终造成企业破产、倒闭的事情时有发生,可以说,库存控制的优化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当前需要慎重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营运资本管理的概述

营运资本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中变现及适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预付款及存货等;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又称短期融资,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等。营运资本管理是一项涉及日常经营和决策的连续过程,包括确定流动资产水平、流动资产筹资中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比例、各种流动资产的投资水平和流动负债的来源及其构成比例。

二、存货的特征

存货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它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销售。企业只有将产品卖出去,才能取得一定的现金流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需要。用于销售是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的最基本特征。存货是企业的商品,就是要对外出售的,不对外出售的东西,在企业中一般就是指固定资产了,当然还包括留存企业自用的产品。第二,企业出售存货,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要是没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就不能算是存货。第三,出售存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这是由会计核算的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决定的。第四,企业的存货必须是有形的。无形的资产,就像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均不能算作企业的存货,只能在无形资产科目下核算。其中与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和存货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构成存货确认的两个条件。

三、存货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1、成本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残酷。企业的竞争从增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逐渐转变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日趋重视,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无穷无尽,它是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的存在通常会占据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因此,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一方面要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一方面要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降低存货的管理成本和占用的资金量,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使企业的存货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生产。存货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其治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治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实施正确的存货治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控制

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两种基本思想,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综合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而实施的成本控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据营销学家估算,其成本降低作为的潜力比任何其他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50%,这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能占35%,而物流成本又能占产品全部成本30%―85%;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工厂成本10%,并且在不断下降,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5%时间都是储存和运输时间。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也极其重要。在企业治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已经是成本治理和企业治理的最终所向。存货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

四、运营资本管理中存货的现状及风险

目前我国仓库存货的技术水平分化,普遍都为简易仓库,缺乏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低下,自身发展能力极弱;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完善,没有独立完整的《仓储法》;存量巨大,管理水平低下,仓库空间利用率低下,货物周转率低,物资流通速度低,保管能力差,物资损耗严重,不能充分利用仓库中巨量的沉淀资本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由于仓库体系的极不完善,因此存在着各种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规避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存货由于缺失、堆积、被盗、毁损、未及时完整办理保险、发生不可抗力造成的存货损失风险。财务风险:存货由于计价错误而造成的财务数据失真风险。合规风险:存货由于违反规定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价格变动风险:存货由于价格变动而造成的风险。存货过时风险:存货由于性能等落后于现实需要时,销售不出去而造成的风险。自然损耗风险:存货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失。

合理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规避存货风险:岗位分离及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请购与采购控制;验收与保管控制;领用与发出控制;盘点与处置控制。

五、运营资本管理中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

确定最佳的存货水平,并对之实施有效控制,是存货管理的关键。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济批量控制法和ABC管理法。ABC管理法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库存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及其他许多管理问题。它是管理控制基本原理中最有用、最有效的方法。

1、经济批量控制法

经济批量是经济进货批量的简称,是能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经济批量控制可通过建立经济批量模型来实现。决定存货经济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有前述存货成本中的变动性进货费用(简称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简称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存货短缺成本。存货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存在变动关系。

2、ABC管理法

(1)ABC管理法内容。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A类物品(高值):价值占库存总值70%―80%的相对少数物品。通常为物品的15%―20%。B类物品(中值):总值占库存总值的15%―20%。物品数居中,通常占物品的30%―40%。C类物品(低值):库存总值几乎可以不计,只占5%―10%。是物品的大多数,通常占60%―70%。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ABC管理法进行库存控制,采用的是“补充库存”的控制模式。通过对内部库存规模的适当控制,来保证外界的随机需求。所以,ABC管理法所针对的是独立需求型库存项目。

(2)基本作法。收集数据、按价值高低排序、计算整理、分类。

(3)ABC分类与库存控制方式。其一,A类物料的库存控制方式。A类物料是库存控制的重点,具有品种较少,价格较高,并且多为生产(经营)关键、常用物料。对A类的物料一般采用连续控制方式,随时检查库存情况,一旦库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订货点),就要及时订货。A类物料一般采用定期订货,每次订货量以补充目标库存水平为限。尽可能地严加控制,包括最最完备、准确的记录,最高层监督的经常评审,从供应商按订单频繁交货,对车间紧密跟踪去压缩提前期,等等。其二,B类物料的控制方式。B类物料的库存控制方式,介于A类和C类物料之间,可采用一般(或定期)控制方式,并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作正常控制,包括良好的记录与常规的关注。其三,C类物料的控制方式。C类物料由于库存品种多,价值低或年需用量较少,可按其库存总金额控制库存水平。对于C类物料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定量控制方式。可以采用较大的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尽可能使用最简便的控制,诸如定期目视检查库存实物、简化的记录或用最简的标志法表明补充存货已经订货了,采用大库存量与订货量以避免缺货还有安排车间日程计划时以低优先级。

(4)库存记录。A类物品要求最准确、完整与明细的记录,要频繁地甚至实时的更新记录。对事务文件、报废、收货与发货的严密控制是必不可少的。B类物品只需正常的记录处理,成批更新,等等。C类物品,不用记录(或只用最简单的),成批更新,简化的以大量计数等等。

六、结束语

存货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零库存管理;整合化管理;计算机与网络化管理。库存控制的成败不仅需要依靠信息数据、管理策略的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与库存管理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和协同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库存控制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关键还在于各企业、决策者之间对资源共享的态度和认知程度,能否打破企业间的利益壁垒已经成为库存控制合理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这才是实现企业库存控制最优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S].2006.

[2] 赵涛:仓储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 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梅盛才:企业存货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

[5] 宋之杰、高敬忠:JIT存货管理理念与实现条件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05(11).

工厂成本控制方法范文5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适应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1―0111―05

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不断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一直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命题。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并非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拟就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产生的动因及其应用中受到的挑战加以分析,并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探讨如何结合企业的特点及其环境充分发挥各类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势。

一、成本管理会计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成本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系统的最初形式,工业化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成本竞争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大规模的生产导致折旧费用大量增长以及其他间接费用不断上升。如何正确记录成本信息关系到产品的定价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迫切需要单位产品成本、单位资源耗费等信息。因此,工厂记录与财务记录分离的现象逐渐消失,成本的形成、积累和结转由帐外计算逐渐转入帐内计算,被纳入复式记账的范畴,形成了记录型的成本会计。

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之父――F・W・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制定一定条件下的生产标准,加强管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科学管理原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注重事后成本核算的记录型成本会计逐渐向兼有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成本管理会计转型,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管理科学紧密联系的技术方法被引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职能由事后被动核算扩展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反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记录和控制,而且需要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对未来进行有效预测。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受到挑战,科学管理理论重生产效率忽视生产目标决策,重机械化管理却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这些无法克服的弊病使得科学管理理论被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所替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通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企业最优经营。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标准成本系统扩展为以目标管理为前提的标准成本制度;管理会计的职能由解释过去转变为筹划未来、控制现在,运筹学、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企业经营环境再次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被小批量、多品种的“顾客化”生产模式所替代,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逐渐被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所代替,间接费用在总成本里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造成间接费用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被扭曲,引发了人们对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思考。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加工成本的大幅下降,计算机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度融合(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决策等),与现代成本管理相关的概念和技术方法相继产生,如适时生产系统(JIT)、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业成本法(ABC)、生命周期成本(LCC)、回冲会计(backflush accounting)、有效产出会计(throughput accounting)等,对成本管理实务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适应性的反思。

二、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适应性困境

成本竞争是当今企业竞争的主要战略之一。因此,成本计量的正确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为改善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在成本计量当中引起成本计算扭曲的现状,一些现代成本方法被提出并得以实践应用。但是这些成本方法的应用又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现就其各自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详细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ABC)

自20世纪80年代Johnson & Kaplan提出传统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缺失,作业成本法(ABC)是重获成本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手段之后,ABC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90年代英美国家掀起了研究ABC及应用ABC的。根据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以及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在90年代的多次调查表明,ABC法从企业应用范围到企业应用的数量都有大幅增长,ABC法越来越普遍地被用于战略决策,尚未实施ABC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采用ABC。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BC法的应用在逐步降温。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2004年的调查,实施过ABC法的公司曾多达60%,但是坚持下来的只有20%,绝大部分企业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在我国,虽然ABC法在80年代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但是直到现在,ABC的应用也并不广泛。

作业成本法(ABC)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在小批量、多品种、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短、生产加工复杂、间接费用所占比例比较大的企业环境中,如果按照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使用单一的成本动因――人工时(或机时)来分配间接费用,就容易造成大批量、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或服务分摊的成本高,而小批量、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或服务分摊的成本低,使得成本计算错误及业绩评估失败,导致错误的产品定价及错误的运营决策。ABC法的优势在于其要求按照作业来归集间接费用,并通过成本动因来分配该项费用。ABC法可以使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因而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多重成本动因的确认有助于帮助管理者更透彻地了解成本动因和成本发生(即作业)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管理者减少和控制成本的发生;不仅如此,ABC法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分配不仅仅包括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而且包括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控制、产品企划和客户服务等各类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传统成本方法把这些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简单处理的做法相比,ABC法更符合配比原则。

虽然,ABC较传统成本法有一定优势,但是,ABC法本身在理论上也并不能完全保证间接费用分配的准确性。首先,成本动因和作业之间是否一定存在

必然联系?外部审计应当归于哪一类作业?外部审计费用的成本动因又是什么?很难找到相关的成本动因要素分配这类费用,因而只有靠主观指定有来分配此类费用了,而主观指定又必然影响ABC法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其次,成本动因和作业之间一定是线性关系吗?ABC法中对作业的划分是以成本动因为标准划分的,成本动因确认得过多、作业划分得过于详细,容易导致ABC法的复杂化,不利于ABC法的应用,但是如果划分得不够详细的话,ABC法的成本计算也是不够准确的。

不仅如此,ABC法还存在实施方面的问题。首先是ABC法与原有会计信息系统兼容性问题。ABC中企业的业务流程被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根据作业来确定所消耗的资源。它超越了部门的界限,与传统成本系统里按照部门归集所消耗的资源这种方法存在很大差别。ABC法是否能从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里取得相关信息并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取决于ABC法与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而且,ABC法系统应与原有成本系统并行还是替代原有成本系统?ABC法系统采用何种方式取数生成其成本信息?这些都是技术上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是实施当中企业员工对ABC法的理解和接纳程度问题。ABC系统的实施不仅与员工的素质有关,而且关系到企业利益格局的改变。ABC法的应用相对传统成本计算而言更为复杂、更为耗时,员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并使用它。新系统的改造经常需要费时一年以上,这很可能造成员工对ABC法的抵制。而且,ABC法的实施使得间接费用重新分配,成本与过去产生较大差异,这对营销部门、生产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的业绩评估及奖励产生重大影响。再次是实施ABC法的成本效益问题,实施和维护ABC系统的费用很可能超过实施ABC法所带来的好处――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ABC法首先要求企业原有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合一,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如果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那么就不具备实施ABC法的基本条件;即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实施ABC法也还面临着成本动因选择的困难,确定成本动因需要追踪记录作业活动并分析作业活动与成本动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包来实现这一功能,软件的使用与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费用开支。

(二)倒推会计(backflush accounting)

倒推会计(backflush accounting)又被称为倒冲会计、追溯成本制、结束点成本制、倒减成本制,它是非常适合现代制造理念的成本系统。传统制造理念中,主要依靠降低机器和操作人员的闲置时间来提高生产效率,依靠大批量生产来降低单位成本,存货分摊了相当比例的制造费用,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企业为存货而生产。现代制造理念强调企业的产出应当是平滑稳定的,应具有柔性化生产能力,既能适应大批量生产又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能够在顾客要求的特定时间及时提供顾客所订制的产品或服务,企业不为存货生产,存货水平应接近于零。

倒推会计的优势在于记录和计算比较简单。传统成本会计系统按照生产加工流程,顺序记录和计算原材料一在产品―产成品,最后结转产品的销售成本。而在倒推会计中,因为已经假定存货量降至最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必要对在产品进行追踪记载与计算,只在产品完工或是产品售出的时候把绝大部分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计人销货成本,期末再使用预算或标准成本倒推回去,计算出极少量的在产品与产成品存货的成本。并且,倒推会计不鼓励企业为存货而生产,因为在产品是不增值的,企业应当尽量及时地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销售出去才能完成价值增值。

倒推会计(backflush accounting)的应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在生产等于销售的情况下(通常是JIT环境中)或是每一期期末的存货没有太大变化的时候,倒推会计才是适用的。使用倒推会计的具体条件包括:企业不仅已经实施了JIT,而且管理阶层希望有一个配套的简单的会计制度;每一种产品有自己的预算或标准成本,可以合理地预计效率,原材料的价格及原材料的使用比较稳定,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显著的成本差异;倒推式会计所得到的财务数据与传统的顺序追踪方式记录的数据没有大的差异。

倒推会计的应用也受到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它没有严格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不适合对外公告的目的,因为有一些资产没有得到确认,例如在产品。但是,如果说存货水平比较低,或者是从某一会计期间到下一个会计期间的存货水平没有太大变化的话,采用倒推会计和采用传统会计所计算出来的销售成本和营业利润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据重要性原则,如果在产品数量太少、价值太低,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是并入存货统一记录。

(三)有效产出会计(throughput accounting,TA)

在有效产出会计里,有效产出(throughput)被定义为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材料成本。有效产出会计是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的重要组成部分,约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里最少存在一个约束资源,只有不断寻找、提高约束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实现有效产出最大化。提高有效产出的过程包括5个步骤:找到系统约束资源;决定如何充分利用约束资源;通过规划和调度使系统其他要素从属于上述决策;消除系统的约束;提升等级寻找新的约束资源。TOC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哲学,有效产出会计就是为这个循环提供信息的系统。

有效产出会计也是符合JIT的基本原则的一种现代会计方法。有效产出会计假设经理人拥有的一系列资源如固定资产、资本、劳动力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企业最为恰当的财务目标就是必须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资源,使得有效产出最大化。有效产出会计的核心概念有三个,其一,短期内,企业的所有成本除了直接材料之外都是固定成本(相反,ABC假定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成本),这些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被称之为全部工厂成本(Total Factory Costs,TFC)。其二,在JIT环境中,由于有约束资源导致的瓶颈存在,不可避免地,非瓶颈部位必然存在闲置产能。在产品不增值,因此只能按照原材料计价。其三,利润取决于销售中顾客所订购的产品的速度,约束资源的存在减缓了这个速度。有效产出会计的实施有利于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约束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利润最大化产出,并且可以促使经理人控制存货。因为存货不增值,在有效产出会计中存货被认为是制造与销售不同步的结果,存货的存在意味着制造与销售有脱节的地方,它是企业产生利润的障碍,存货在出售之前只能全部按照原材料成本计价,在产品及产成品的加工成本都被记录到销售成本,这种计价方法促使经理人不得不尽量减少存货。有效产出会计主要应用于辅助最优利用约束资源决策,

例如优先生产决策问题、增加限制资源投资决策问题、自产外包决策问题等。

但是,有效产出会计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有效产出会计假定企业的资源除了原材料其余全部都是固定成本,短期内不能根据经营的需要来进行调整。但是,这个假设只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立,因为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企业可以租赁或购买固定资产。另外增加员工,固定成本的假设就不成立了。因此,有效产出会计最适合辅助短期决策。而且,有效产出会计过分关注直接材料成本,并不关注其他成本如间接成本的控制,不利于企业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仅如此,有效产出会计的应用还存在其他制约因素影响,例如:销售价格不具备竞争性,不能实现快速销售;必须为特定顾客及时提品,无法顾及约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没有保证;缺乏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缺乏其他必备的生产资源等等。如果有一项或多项这样的制约因素存在,那么有效产出会计的应用也是不适宜的。

(四)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 cycle costing)

生命周期成本是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之和,包括设计阶段、开发阶段、面市阶段、生产销售阶段及最终退出市场阶段。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中,成本是按照生产阶段的产品成本报告的,新产品的研发费用没有被记录在新产品的成本中,而是抵消了当期生产阶段产品的利润,降低了当期生产产品的利润率,与配比原则的要求相悖。但是生命周期成本法追踪累计每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将每一种产品的收入和该产品的成本分别配比,这样任何产品的总体盈利能力就可以计算得出,生命周期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各产品利润率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仅如此,生命周期成本法更有利于对各类产品的成本实施分别控制。因为可以通过实施生命周期成本法,将各类产品的预算生命周期成本与实际生命周期成本相比较,分析这个差异产生的来源及原因,有利于将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改进产品设计,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揭示采用了新生产方法或技术之后,期望中的节约有没有实现。因为有先进的现代制造技术的支持,90%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早在设计阶段就决定了,因此生命周期成本法有助于企业在设计阶段就控制整个生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成本。这种生产发生之前的事先成本计划比生产发生之后的事后成本控制更加有效。

但是,生命周期成本法也同样存在适用性问题。首先,对不同的产品其生命周期的长短有的可以预计,有的无法预计,这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市场对产品的接受态度。其次,对生命周期的预计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制造技术的支持。

综上所述,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思想具有先进性和独到之处,但是,又各有其局限性。因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结构、技术等种种因素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不能因为赶潮流而选择某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只有和企业特点匹配的成本管理方法才是最优的成本管理方法。

三、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适应性展望

成本管理会计的演进是企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产物,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环境、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任何成本管理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目的。企业改进成本管理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经营战略

企业所在的产业特点及其战略规划是影响企业选择成本管理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例如,企业如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是间接成本所占比例不大的企业,那么传统的成本管理是更加合适、更加有效的,ABC等现代的成本管理反而是不经济的。除了企业所在产业的特点必须考虑之外,企业产品结构的特点、生产组织方式以及企业的经营战略等等也都是影响企业选择成本管理方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提供的产品组合比较简单,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比较长,市场比较稳定,那么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比较适用的。如果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采用的是差异化战略,产品组合比较复杂,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生产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那么一些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如ABC、Throughput accounting、LCC等方法更具优势。

(二)企业的信息化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影响重大。现代成本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企业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的,要求所有成本信息的产生、搜集与企业运营应当是同步的。因此,要求企业的软件硬件配置应当符合现代成本管理的要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操作层管理人员操作系统的整体水平应当比较高。而且现代成本管理系统还应当与相应的企业组织架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相匹配,只有原始信息搜集和加工准确及时,在此基础上的决策才更加有效。

(三)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

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以及对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态度也是影响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的关键。企业从高层到操作层都应当对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了解透彻,企业的管理层应大力倡导实施现代成本管理方法,通过打造出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团队,保证企业所有人员参与实施现代成本管理。实施过程当中企业内部应当有专业人士指导,并且注重各个层次的沟通,协调各个部门接受新的成本分摊以及新的业绩评价制度,并配合实施现代成本管理所带来的业务流程再造。

(四)多维视角、综合应用的可能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