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平面设计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的最新统计,全国共有230所本科院校设有此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趋于专业化,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技术专业化还不够,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现状
1.1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层次低
针对目前广告市场从业人员需求分析,存在普通设计需求过剩,高级设计不足;平面媒体印刷从业人员过剩,新媒体如UI界面设计、淘宝店面设计、网页设计等从业人员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层次不高,“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层次的提高,是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1.2课程设置老化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传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除满足印刷媒体的需要还要增设新课程,对课程进行整合,分阶段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从市场调查情况,分析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就业岗位调查情况进行课程科目的设置及课时分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相应的课程设置。
1.3项目化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间断或项目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不光需要熟练应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还需要有相应的设计能力;不光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审美能力,创意能力,语言文字及交际能力,这些技能和素养,需要学生在求学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
1.4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由于受到专业设置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队伍中大多存在懂艺术的教师操作能力不强,懂操作的教师不懂艺术的问题,设计与软件操作结合不够紧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平面设计课讲得生动形象,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实际设计工作经历,懂得设计制作流程,印刷及后期处理等技术。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地举设计中典型案例,将设计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2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
专业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办学理念正确与否,高职平面设计专业建设要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就业和社会对职业技术的需求,在高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中,始终围绕着“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课程内容,用对教学方法,关注教学实施,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对平面设计岗位有充分的认知,了解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行业操作标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高效衔接。强调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做到“学以致用”。设置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性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2.2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企业走访,专家论证,针对市场所需高技能设计人才调整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媒体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另一方面,可加大数字技术、界面设计等课程,满足印刷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引入新课程,对传统课程要大胆的进行整合,分阶段教学。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软件与实例操作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软件与设计相结合。
2.3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团队,教师应当具备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创业的实践经历和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精深灵活多变的专业素质,爱岗敬业、宽厚热情的品德素质,有教学创新和创业教育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和的和骨干教师培养,让教师深入广告公司等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扩大兼职教师的配置,选择一些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行业人员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把企业设计项目用于项目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对行业职业道德、职业素的培养。
总之,现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略显单一。从国际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开放式、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教学要走出校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新媒体在教学中渗透,抓住新媒体就业市场,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征发展特色教学,强调平面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承贵,李兴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2
课堂与社会互动不够平面设计专业是社会实践性非常强,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学校很难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学校教学在面对平面设计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师资队伍建设中国平面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本土培养的平面设计教师一直缺乏更加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本身就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又因为教学资源紧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授课任务繁重,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造成许多教师自身难以继续提高,又远离设计实践,再加上课程安排时间的限制,最终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标准的综合型平面设计专业学生。
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涵
(一)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创造力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技能。平面设计的创新体现在设计思维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设计技巧的熟练性、工艺水平的先进性、展示效果的独特性等设计的方方面面。对于学习平面设计的本科生来说,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它能更直接地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初期,我们对西方平面设计教育是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缺乏对各种教育思想和经验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在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之前充分了解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再根据中国的特点批判地吸收,并且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和调整,建立有本国特色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平面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越是实践性强的科目越是不能忽视理论研究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会促进,相互提升的。不接触市场、不实践,难以从现实的层面了解设计;不重视理论建设,又难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设计对现实的意义和对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改革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研究。
(三)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实践教学改革强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协调。教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胡柳艺术教育学环节包括备课、讲授、作业、辅导等等,通过教师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具体的项目取代以前重复,零碎的作业,不同的科目老师根据不同科目的重点去辅导和评析,使学生能全面理解项目,又能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像《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涉及的相关课程包括《包装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设计》等,那么在课程的辅导和点评过程中让各科老师们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学一门课程的时候,他的收获是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而老师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思考。
(四)课堂积极走向社会课堂贴近社会,一方面参加社会上的高层次比赛,以赛带练,做一些实战课题,充分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利用寒暑假到公司实习,邀请设计公司或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或者交流等。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老师们鼎力支持和辅导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平面设计比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紧密合作之下,同学们在全国各类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先后邀请了重量级的设计大师像靳埭强先生、吕敬人先生等来学校讲座,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一)实践课程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实践以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为主,主要把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一层次上,主要强调课堂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一般把技能训练分为:造型训练、操作技能和电脑技能三种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本科一、二年级。例如《企业形象设计》就有很多的先修课程是在一、二年纪必需完成的,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电脑制作》等,而且你在低年级掌握的相关课程情况和深入的程度将直接体现在后期企业形象设计作品的质量上。第二层次——应用实践以创新实践和创意实践教学为主,主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这个时期需要学生开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熟悉各种设计和制作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这个阶段我们安排的更多的是一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有些课看似没有具体的结果,但是能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第三层次——综合实践以社会实践的实训为主。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四主要是关注行业动态,进行就业体验和社会考察,带着实际项目参与到公司行为中去,完整地参与企业咨询、市场调研、文案撰写、项目设计等整个过程,为今后就业、创业提供综合实践能力。《企业形象设计》的毕业设计我们会积极联系企业的实战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创作。例如我们为王佐镇政府的“王佐旅游”项目设计了整套的视觉形象,学生们首先倾听了王佐政府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的讲话,然后亲临王佐镇作实地考察,最后回来进行创作。学生们感受很深,做得非常投入,多份作品受到对方的好评。这样的实际设计项目比起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的虚拟题目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作为职业设计师的专业性和职业自豪感。
(二)学科整合,加强交流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平面设计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打破平面设计作为设计专业一个短期阶段性课程的惯例,打破同一所学校中不同院系的界限,甚至学校间的界限,各院、各系都是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
(三)加强师资力量首先作为平面设计教育者来说要认识更新,知识更新则是认识更新的具体工作。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则无从谈起。仅是“过去”的知识,也只能“生活在历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讯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是必要的,实践不但是学生同时也是老师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深化理论并运用于教学的途径。另外,师资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师资队伍老中青良性分布固然是必要的;师资来源多样化自然是更可取的。师资尽数全职和传统做法的定编补缺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笔者认为:借鉴美国和德国经验,全职教师只需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行业专家聘为兼职教师,也可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高校的教授等。这样的师资组构更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例如邀请顶极的设计师来担任某一门课程的教授;定期举办讲座,让学生得以与社会上的专业精英交流沟通;老师们有组织的走出去交流访问,都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举措。
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3
2、厨师专业:厨师不仅仅有中式餐饮还有西点厨师,近几年西式餐饮都比较受欢迎。这个行业有些是包吃包住,现在这物价,这两样一个月都要省几千块,是比较不错的高薪职业。特别是西点厨师,对于男孩女孩来说都比较合适。
3、电脑IT专业:学计算机技术,有设计方向和信息技术方向,设计方向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设计,室内家装,家具设计,园林设计,ui界面设计,建筑设计等等,信息技术方向如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编程,网站开发建设,网络运营,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4、化妆专业:化妆是一件简单易上手的事情,学习多以实操为主,相信也是很多女孩的兴趣爱好。前期门槛低,简单易学,但是后期需要善于积累经验。
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4
近年来,在艺术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也迎来了新的突破,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然而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却成为了一个瓶颈所在,如果能够突破这个瓶颈,则会使高校平面设计教学再次迎来质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从提升的必要性谈起,就具体的提升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平面设计;实践能力;提升分析
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平面设计的学科特征使然
关于平面设计这门学科的特征,可以从其定义中进行理解。所谓平面设计,是指设计者利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艺术元素,在二维空间内创作出可知可感的艺术形象,并表现出一定含义和思想的创作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正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设计者利用画笔、电脑等工具亲手创作才能实现。所以实践性正是平面设计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实践能力也是一个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所必备的能力。
(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不但有了更多的数量需要,同时也对质量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毕业到就业的转变,投身于具体的项目中。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因为在校内期间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实践训练,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成为了仅会“纸上谈兵”的偏才,就业后,需要用人单位再拿出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这显然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当下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不足
长期以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特别是对于平面设计这类具有一定技能性特征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首先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认识。学校和院系没有从学科属性和市场需要这两大角度来思考和认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导致了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其次是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丰富,来自于长期的实践经历,但是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作训练,既缺少相应的设计作业,也没有参加真实项目设计的机会。再次是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虽然多数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且有着较高的学历,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很多教师都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很少再从事具体的设计,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并没有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最后是实践设施和场地不完善。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一定的设施和场地为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存有严重的不足,比如校内缺少专业的设计工作室,校外缺少长期、固定的实践基地等。以上多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及时的解决。
三、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树立正确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认识,包含为什么这样做,其意义和价值何在,以怎样的方式去做等等。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还是要从学科属性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进行认知。前文中提到,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科,设计者只有在一定时间内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才是完成了设计的全过程,而不是有着丰富的构想,却缺少相应的技能对构想进行表现。同样,这也是当下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哪一个用人单位希望再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而是需要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所以从这两个角度,就可以认识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特别是近年来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应该引起学校和院系的反思,也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后续的工作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并保证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为当代社会所认可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
(二)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因为学校和教师没有树立起对实践的充分重视,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还是沿用了一般学科所采用的讲述式模式,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完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应该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具体的实施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将一些实践活动穿插在教学中,学完了色彩构成,教师就布置相应的专题作业,并对作业进行及时的点评和讲解。又比如可以成立的专业工作室。由专业教师综总负责,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加入工作室,并面向社会营业,所得收入用来奖励学生或设施的更新等。再比如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设计比赛,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而是在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在参加校外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校园设计之星”,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给出多个设计主题,海选期间由学生和教师担任评委,后期则引入社会设计单位的评价,直至评出最后的总冠军,并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学校的广播、网站、论坛等予以全程跟踪式的报道,营造出全校关注的氛围。以上种种举措,都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实践中,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一方面能够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一方面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所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已是刻不容缓。首先是教师自身的重视。教师要认识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主动投身于各类实践中,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等与学生分享,逐渐引导学生树立起实践意识,并与教师一道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全程参加和指导。其次是学校的支持。学校要对教师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支持。比如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师在一些设计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可以予以物质奖励或职称的优先评定等,充分表明学校方面重视和支持的态度。再次是加强和外界的联系。在建立起校外实践基地后,学校要定期指派教师前往一线设计单位顶岗实习,了解到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并主动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去,提升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完善实践设施和场地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平面设计对实践场地和设施是有着一定要求的,设施和场地越完善,实践效果也就越好。具体来说,该方面的完善主要包含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在校内,学校要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和场地的完善,如电脑设备、打印设备的维修和购买、工作室场地的划分和装修等,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每一项设备都得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尽可能满足师生的实践需要,从根本上避免因场地和设施不足,导致一些实践活动无法开展的情况,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之后,使其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中。在校内,应该由学校出面,和一些设计单位建立积极的联系,将对方建设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一是定期指派学生和教师前往这些单位顶岗实习,二是定期邀请设计人员进入课堂进行指导,三是签订就业协议等,既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需要,也满足了这些单位的用人需要,正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需要学校方面对此有充分的重视,将其列入长远规划中扎实推进。
综上所述,近年来,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平面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具体的设计中,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正是当下平面设计专业学子们所尤为欠缺的一种能力,对他们的就业和今后的个人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种方式并举,使其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也相信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一定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王苑 单位: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阎学武.创业教育视角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索[J].美术大观,2011,10.
[2]陈英.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山西科技,2008,05.
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创意产业 艺术设计 校企联合 市场实验模式
引言
创意可产生经济价值,一个好的创意对于广告公司之类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可能会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创造更多利润。在当前经济知识时代,创业产业迅速兴起,对经济增长、文化传播都有着很大帮助。我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就必须重视创意产业,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和创意产业两者密切相关。那么,针对创意产业今后的需求,如何改革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1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
1.1 专业课程的调整
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集中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虽然专业方向有所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都是从素描、结构等知识学起,即便是专业细节,也都与传统没有大的区别。而近些年来,国内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囊括了建筑、汽车、咨询、时尚消费、文化传媒多个方面。显然,固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新要求。今后应根据创意产业趋势对课程加以调整,如生活水平提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室内软装设计越来越受关注;服装行业则对品牌策划更为重视。这就要求课程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1.2 产学研相结合
与其他学科稍有不同,艺术设计是一门文化和艺术,但实用性较强,为保证产品不断更新,除了有专业的知识,还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并学习更多有关知识。最好能够与企业联合,形成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光有理论,没有设计产品,则该专业就不能体现其功能和用处;而只有产品,没有理论知识的更新,产品很快就会被淘汰。将产学研相结合,同时涉及艺术、产品、文化、管理等多项内容,解决了之前存在的弊端。不过,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促进学术间的交流
前面已经提到,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有着密切关系。创意、创造力是其关键,有了好的创意,才能提高设计水平,获取更多的市场。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锻炼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如今,信息传播渠道众多,人与人交流方便了很多,专业学术也应得到更广的交流,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空间。交流应该是双向的,除了要聘请外来人员,还要鼓励校内教师走出校门,积累更多经验。
2 新环境下的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2.1 校企联合
国内每年都有数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但已经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刚走出校园,实践经验不足,或与社会职业要求不适应。因此在校期间,就应当转变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岗位实际需求调整内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此才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从长远看也有利于该专业的进步。校企联合教育模式在当前计算机等专业已有很多应用,艺术设计专业同样也可采取此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符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也能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的困境,例如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实践时间等。该模式通常会以某个项目为核心,安排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
2.2 设计系统
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尤为重视,但这也正是困难所在,因为创意并非想来就来,更多地依靠灵感。在课程设计时不妨结合产品研发的流程,逐渐形成以课程为单元的设计系统。目前,部分院校的教师仍采取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最后模拟设计效果,并予以相应的评价。这就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今后可设置一个目标,围绕此展开教学,如书籍的平面设计,教学系统就要以书籍设计为中心,大致流程要经过封面设计、字体排版、图标、电脑制作、包装和印刷设计等。此过程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都有所锻炼,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2.3 市场实验模式
80后、90后在当前消费群体中占了很大比重,其特点在于对产品的时尚、品味、功能更加重视。因此在创业产业背景下,学校教学应大胆与市场实验相结合,形成一种教学和商业结合的运作模式。只有接近市场,了解消费者心理,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产品的价值。同时,商业模式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除了绘画等专业知识,还能够增长文学、美学、哲学、营销学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可在校内建立设计的终端实验室,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心理,逐步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结语
创意产业在当下较为热门,对创意人才需求更多,而艺术设计专业则能够为创意产业提供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改革,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积极探索新模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创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3-02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急剧下滑,生源整体文化素质也明显降低。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一直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就业市场来看,计算机售后服务、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中级计算机专业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建立多样化教学机制,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正在向在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多元化发展,计算机专业一直都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专业。但是,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现代化企业需要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要求理论水平一般,实践操作技能要强,且技能面要宽,特别是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为此,必须对现行培养目标进行改革,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方向。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人员,专门从事计算机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的人才。2.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主要学习网络的设置、维护和管理,主要就业方向是网络管理员。3.网页制作和设计人员,主要学习网页的制作和设计,开发新的网络资源。4.平面设计人员,就业方向是影楼和公司的图形图像处理和广告设计。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的生产第一线实践人才,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变化的速度较快,因此,计算机专业需要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大胆改革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完美对接。为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除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坚持把能力培养作为中心,使学生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的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是把实践教学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强化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对基础部分要反复强化,对于纯理论知识要进行适度压缩,然后再根据学生个性和市场需求,向组装与维修、网络技术和平面设计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必然要以能适应学生劳动就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对课程和技术人才的需求,脱离市场的职业教育,不管其形式和内容有多么的先进,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最终都会被淘汰。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现有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们要针对当前的形势,大胆进行课程整合,抛弃学生难理解和不常用的课程,重点开设学生易于接受和实践性强的内容,以确保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突出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例如开设一些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组装与维修、动画制作等,要求理论知识深浅适度,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首先要精简教学内容,学生够用就行。其次,减少一些科目,实行课程整合。再次,要把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去,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和就业服务。
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这种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学生的需求,而且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让“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①采用分层教学。由于现在的招生形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要求,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采用模块教学,以第二课堂和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专长。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开展项目实训,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多证书”培养,使学生具有全方位的就业上岗能力。
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