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1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
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WWw.133229.COM
3.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去。这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
2.有效性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财务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实际财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各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较小的控制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交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低于因此而获得的效益。
6.适时性原则。每个单位的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是不以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每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都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1)综合性的管理制度。(2)单项的管理制度。(3)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3.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1)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2)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4.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笔者建议如下。
1.增强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并与部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货币资金的责任人是财务部门。资金的损失系财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应由个负责赔偿。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责任人是资产管理部门。一要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制度,明确使用人。二是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2.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建立财会人员准入制。有关部门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现状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和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上岗准入制度,实行会计人员竞争上岗。财会人员应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增强财经法纪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内部监督权,规范核算各项财务收支。
3.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有关部门应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分离不相容岗位,严格支出审批、资产处置、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要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实行国有资产基础台账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应建立资产数据基础台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来规范资产管理。在此次资产清查中,我县的233家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详细的资料数据台帐。下一步,是要把资产的台帐管理纳入单位日常工作监管范围,要指定专人通过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负责资产购建、改造、调拨、捐赠、变卖处置、报废、毁损、投资等环节的申报审核、审批手续、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台账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5.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制度。鉴于本次资产清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必审制度。在每年部门预算“一上”之前,组织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力量或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各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部门预算安排资金提供可靠依据。
6.加强房屋资产的权属管理。各单位应尽快办理所有房屋资产的产权证,理清权属关系。对各单位房屋资产的产权管理情况,有关部门可适时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应对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由财政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8,(7).
[2]陈安民.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刘小梅.工会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刍议[j].中国工会财会,2003,(8).
[4]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 2006,(08).
[5]胡锦.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目前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了财务管理的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因此国家又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事业单位应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重要因素。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特点:(一)资金的来源比较广泛。事业单位获得的资金来自于多种渠道,有同级财政部门的各类拨款、上级部门的非财政补助、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以及一些经营性的收入等。这些不同的资金来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通常会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二)财务管理为公共事业服务。事业单位通常从事的主要活动是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因此其财务管理要为事业单位的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汇聚了高学历人才。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一般是脑力劳动,汇聚了较多的高学历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是我国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
二、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虽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了管理体系,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首先,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力不强,财经纪律松弛、违规违纪现象突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处理问题仅凭习惯经验。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无法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向进行准确地反映。(二)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还很不完善。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事业单位主要强调预算编制,而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执行预算时比较盲目和随意,不能严格按照预算规范执行,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或改变资金的开支范围或用途,对资金使用的情况未能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三)对资产的管理还比较混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很多事业单位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1.对资金的管理。有的事业单位未能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出现一人兼任出纳和会计的情况,未分离岗位职责,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发生账外账现象。2.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些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未能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有些单位则缺乏资产出入库的管理机制,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四)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事业单位由于其公益性的特点,工作重点往往侧重于年度考核,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完善。同时由于对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和管理人员缺少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财务信息混乱,导致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出现,影响了事业单位正常履行其职能。(五)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会计素养。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知识陈旧、财务观念落后,且缺乏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架构,会计核算的方法严重落后与时展的需要。还有一些非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基本的专业财会知识,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法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
三、根据新会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完善财务制度,这样才能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才能使各项财务活动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有序开展,促进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按照国家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二)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国家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对预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在核算基础和会计目标方面,要明确财务管理要求并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预算管理,还要给猪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根据新的财务管理规则,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兼顾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事业单位实现正常运行的保障作用。(三)事业单位应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事业单位要以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对会计核算的各项要素真实反映其结果和实际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新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对会计信息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此为指导原则,将各种经济业务以及各种事项全面纳入财务核算中,保证财务信息完整可靠,对事业单位财务的状况、经营成果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四)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1.设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事业单位应设置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并将管理资产的所有权限全部交给资产的管理部门,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部门必须由事业单位的领导直接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结构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资产的管理部门应以定期或者随机抽查的方式清点或核算事业部门资产状况。2.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事业单位资产账务。财务部门是处理事业单位资产账务的主要负责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编制总账以及明细账,同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项目。3.业务部门对单位资产有使用和维护权,但使用前必须报批。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使用事业单位的资产前必须想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部门申请,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要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资产的价值。业务部门还应及时将使用单位资产情况向资产的管理部门汇报。业务部门只有使用和维护事业单位资产的权力,而没有对单位资产进行处理的权力。4.事业单位要提高利用资产的效率。事业单位应改革落后的资产管理模式,全面动员和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分析,以有效提高利用单位资产的效率。事业单位应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全面详细的了解本单位资产的情况,并由资产的管理部门统筹运用单位的资产,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产,从而让单位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减少资产的浪费,也能够有效防止资产的闲置或重复购买情况的发生。(五)对财务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并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新规定,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会计报告体系,应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事业单位应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帮助他们及时掌握新的财务知识,更好地了解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财务工作能力,以实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业单位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事业单位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指出了发展方向,促进了现有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新准则,对财务管理进行规范,解决目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桦.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OL].现代交际,2016(05):53-54.
[2]孙毅.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109-110.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3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水利关系着国家农业、生态等多方面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水利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否,加强和改善水利行业发展成为重要任务,这要求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而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有必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征,探寻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再加上意识薄弱,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缺乏合理性,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不重视其使用效益,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方法比较简单,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2.逃避收税。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到达逃避税收的目的。采取将本应作当年的收入挂往来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和标准,调节成本和利润、对外经营项目不开票不结算等手段调节收入,达到减少利润少交税金的目的,造成水利事业单位收入反映不真实。
3.票据使用不规范。规范使用票据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规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抵制财政和上级统一票据的现象,继续在使用自制的票据和市场渠道购买的收据。再加上票据使用管理不严,出现领用票据不登记,开出的票据多少不清,票款两空的情况。
(四)基建管理亟待规范
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于,水利事业单位要向社会提供服务,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基建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建设项目资金延迟到位的情况,部分项目不能严格按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内容实施,存在超规模和超预算的情况,而前期项目的经费支出也存在费用串项现象。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1.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水利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应该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形成开放、动态、有活力的财务管理理念。必须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建立是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重视内控的规范和实施。将目光转到市场中去,自觉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管理事业单位,把内控制度看成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保证,而不是单位和员工的束缚。
2.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系统。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持有正确的态度,积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参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内控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重视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有效执行的保证。改变过去那种对财政的依赖思想,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紧迫感,重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环境。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主动的和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时代形势的预算管理方法,水利事业单位是为市场经济各个主体提供服务的特殊事业单位,只有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主体提供服务。应该改变过去预算分割汇总的旧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单位预算时,应给结合单位自身的人员、资金和项目情况,提高资金预算的前瞻性,防止出现资金短缺,逐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强化全员教育,贯彻财务预算的思想。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有个贯彻推广的过程,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在全单位内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领导层要首先做到重视,然后从上到下逐层强化,一旦形成执行的环境,全面预算管理的才能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实施。而原有预算方案执行不严格、资金被挪用、违规操作等现象便会杜绝。
(三)规范财务收支
一方面要清理“小金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规范管理财政转移性收入,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杜绝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现象,规范管理预算外资金;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服务观念。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具有企业性质,但是其使命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因此要防止事业单位成为部分个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要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达到规范收支的目的。
(四)强化基建财务管理
做好基建的资金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加以执行。同时建立基建项目应急准备金,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预算资金延期到位以及超预算的情况,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基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五)加强财经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社会主体服务的,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财经法规也随着市场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必须要了解相关规定和宏观经济形势,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秋林,张国华,王小林.英法等国非营利农业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1(11).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08(3).
3.李娟.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的解决及几点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2006(1).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家机器职能行使的主要组织,在行政事项审批与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持续发展,抵御内外部风险事件发生与影响。财务管理是各类组织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组织效能能否有效发挥。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促进国家行政与公共服务事项更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从理论角度出发,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净资产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这里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发挥的作用角度出发,将财务管理主要集中在财政预算、财政转移支付及政府债务管理等3个方面,以此作为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分析要素。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1.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
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高低,也对各级政府资金的充足与有效配置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由于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必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促进财政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2.财政转移支付作用有效发挥的必然选择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将财政资金投放于更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地方,平衡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水平。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所支持区域与项目的跟踪管理,了解掌握资金使用实际情况,及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做出评价,为政府转移支付的持续改进发挥作用。
3.政府债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
政府债务近年来愈发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关注,从新预算法修订到政府债务管理系列文件的出台,政府债务已经成为政府加强风险管理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政府着力控制的主要方面。基于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将进一步发挥财展芾淼幕础作用,在控制政府债务总规模的基础上,加强社会资本引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政府资本撬动更大资本,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提升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1.财务管理局限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尚未全面开展
一是财务管理被界定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仅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没有参与到财务管理的统筹管理中去。二是财务管理内涵不清,将财务核算与财务预算等同于财务管理,缩小了财务管理的覆盖范围,使得财务管理效能难以发挥。三是财务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发挥政府的统一协调作用,使得财务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2.财务管理缺乏调查研究,需进一步与实践结合发挥作用
一是财政部门缺乏对预算单位的调研,往往预算单位报多少,财政部门就汇总多少,没有与各预算单位的实际结合,财政预算效果难以保障。二是各级政府缺乏对基层情况的调查研究,往往将财政转移支付当做任务,没有将财政转移支付平衡区域发展的本源目的发挥到位。三是缺乏对财政预算执行效果的跟踪,仅仅满足于完成财政预算,而缺乏对财政预算执行效果的考量,没有形成不断完善的机制。
3.财务人员基础素质难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发展要求
一是财务人员满足于进行基础财务核算,满足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二是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学习与指导,使得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三是财务人员缺少与单位内外部沟通交流,对财务管理应达到的效果与目标并不明确,难以发挥实质作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措施
1.加强部门与单位协同,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一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建立财务管理效率提升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将财务管理作为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加以开展。二是加强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指导与交流,形成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创造财务管理的良好管理环境。三是明确财务管理内涵,将会计核算、财政预算、收入支出管理、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改进等事项纳入财务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框架。
2.积极开展调研,有的放矢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一是国家加强对各省域的调研,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对各区域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加以评价改进,使其更符合实际。二是加强各级政府对财政转移支付执行效果的调研,发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预期效果,实施评价与改进,将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后续跟踪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行政事业单位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影响,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去,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和利用效率,有效的防止了一些不法行为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对财务制度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解和准确的体现,有效地控制了财务支出,而且使财务管理更为科学化、透明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及时的反映财务上的各种变化,并能够反映出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采用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对财务上的各种支出都能够及时、有效的统计出来,大大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由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划分越来越模糊,甚至工作职能方面都越来越接近,因此,目前国内都用行政事业单位来统称它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职能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还不成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漏洞,其主要问题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长期的手工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已经养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在对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习惯使用计算机,更何况还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操作技术一窍不通,更没有什么规范可标准可依据,也就提不出什么可建设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内容供采纳,没有体现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和作用。
2.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虽说在职能和社会服务上都相同,但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它的实际情况也就不相同,导致工作重心也就不相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还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就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也就没有什么约束,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信息化技术过于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对财务管理上的全局掌控的眼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的应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而且还要熟练掌握统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计算机的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财会专业毕业的对计算机又不是很精通,很难找到具有全面知识范围的工作人员的存在。
4.缺乏技术监控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缺乏技术监控手段,对于财务的支出缺乏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存在,严重影响了财务支出应用的科学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现象,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果想得过于美好,完全忽略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情况,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不稳定,常常会丢失一些数据或者出现一些财务,这也给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困难。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财务信息交流的平台
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更加合理化、透明化、科学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财务信息交流的平台,以方便所在区域人民的监督,积极的采纳他们的有利的建议,并可以把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明细表抛上去,接受人民的监督,提高专款专用的效率,杜绝浪费现象的出现。
2.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的闲暇时间,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求他们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改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或者也可以制定培训方按照本单位的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充分的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且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和模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使其衍生出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条框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制定出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大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透明度,而且还可以提高财务支出的利用率,使最小的资金支出发挥最大的效能,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着科学化、正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海桥 陈国旗:基于Web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报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06).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财务
现阶段,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建立一个完善的治理机制依旧是必须的,而内部控制制度又是提供这一机制的基础。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要加强对内部财务的管理和控制,因为资金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为其发展提供基础。财务管理虽然是对内部资金运作的监督和评价,但是内部审计的存在又在一定的基础上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以期能够达到事业单位既定的财务会计目标。反过来,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控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运行,一个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机制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平台。可见,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且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单位内部治理机制。
一、内部审计制度在财务管控中的作用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控水平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特定时期的目标并且能够按照单位内部管理层的要求对财务进行规划。毕竟对内部财务的管理和控制是建立在内部人员管理的基础之上,在管理层和内部员工中都会存在着损害单位利益的情况,比如说压力的存在、舞弊的机会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等都会使得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破坏本属于单位的利益,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对内部控制造成损害,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以及形成的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就能够对财务管理和控制工作的人员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迫使他们按照完善的内部控制来执行相关工作。对于那些执行结果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对那些执行结果较差并且存在着舞弊等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而内部审计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地位和权威上面。可见,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建立能够提升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单位的效益服务。另外,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单位面临的风险,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降低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如果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够独立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或者虽然独立没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话,内部审计就不会产生预期的监督和评价效果,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能够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不仅仅只限于对内部资金活动的管理,它是事业单位内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财务管理决策关系到单位内部决策的主体,对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做出财务管理决策的时候,相关人员会为了短期的效益形成一定的决策,而不顾该项决策的合规性和合理性。于此,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能够在这些方面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制度关心单位内部管理活动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它能够以单位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如果说,财务管理注重特定时期的效益,那么内部审计就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决策提供质疑,引导其将单位的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进去。即便财务管理决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全面,通过对财务进行内部审计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向有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报告,以便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事业单位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建立和完善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便能够减少单位的损失提高效益。在发现单位内部的薄弱环节时,针对该环节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并且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目标的最大化。以上便是内部审计在提升财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应当对其形成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将其全面运用到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例如,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深刻,并且下发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的相关课题,以便为实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运用。它的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就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并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应有的独立性要求,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不断提高着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财务信息的利用可以说能够涉及到事业单位内部的很多组织部门,能够提供不同的决策有用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使其提高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能够促进单位内部机构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制度要求进行。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使得单位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对财务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运用。众所周知,成本费用是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单位一定期间利润的维持提供一个真实的水平。内部审计的工作涉及到单位运行成本费用的监督上面,能够对不合理的成本费用以及财务管理现象对其做出的不利判断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使得内部相关部门只能按照有利于单位整体的目标来做出信息的裁决。其次,内部审计也能够对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工资进行考核。通过对单位内部成本费用的分析,能够对各部门的贡献程度进行一定的把握,这样该部门的工资水平也能够进行一个预设的分配标准。对于那些贡献程度较高反而工资水平的财务信息显示出工资水平较低的部门,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排查,使其能够提供综合反映单位内部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最后,内部审计能够对单位内部的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信息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这有助于单位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四)内部审计有利于实现单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不同于企业组织,事业单位大多不以盈利为目标,因此对于单位内部的资产状况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对其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不足的。而内部审计能够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保护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能够及时发展单位内部违法违纪的情况,并将此类情况向单位管理层汇报,从而加强对内部资产的管理工作,防止资产的流失,以便能够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财务管理对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完善的财务管理环境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虽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但是如果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较好的审计环境,那么再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体现在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报告从而形成一定的工作成果,这样才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财务管理的结果来进行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的审计就无从下手,能以对财务管理的成果进行完善的评价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单位整体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也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环境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特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二)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完善的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制度是单位完善的公司治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作用的发挥,从该角度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共同组成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在事业单位中,有效的治理水平必然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反作用关系,在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要提高财务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配合力度。
三、结束语
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话题,它不仅仅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维持单位的整体目标以及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正确和完整,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组成部门。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也能够为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单位应当充分意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得它们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最终会有利于单位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这正是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