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85-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关于阅读目标,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有了较大的变化,是学生、老师之间多方对话的有机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目标的取向,要顾及和体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多样性和心理素质的独特性,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阅读教学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求异创新,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新课标下的优化教学。
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阅读文章,但是,很多教师一味埋怨学生不愿阅读,就是进行阅读,也只是选择一些“快餐式”的书籍阅读。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具有主导作用,而且在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苗,使他们学习迸发生命的活力。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自觉地投入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良好的阅读兴趣,具体表现为:乐于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如文学、历史、军事、科技、艺术等;乐于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内容提要、读书心得;乐于与同学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在课后应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新闻记者内容,教会他们写读书笔记方法,教会他们写读书笔记要领,教会他们如何与同学交流和分享阅读乐趣等。这样,学生对阅读教学则充满了求知欲,他们的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情境中,将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习惯,就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思维或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和学习,有利于人们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能使人们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
2.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预习前教师必须进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认真阅读课文,可从课文中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也可从结构层次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字词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字词等知识就要动手查字典、词典,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再如,要培养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习惯,使学生明确做预习笔记的内容:(1)下节课教师要讲的内容有哪些?(2)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3)哪些是重点问题?(4)有哪些疑难问题等。学生明确了预习的内容,在阅读课文进就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2 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习圈点勾画和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究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①关键性字、词;②重点句、中心句、妙句、警句;③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批注,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 - -”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确或异议,也可在页空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批注,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的良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
2.3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课上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例如,为积累知识的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的目的,可以朗读;为清遣的目的,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也有一定难度。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的开始时,首先扫除生字障碍,理清课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或分组读等几种形式,通过反复把课文通读几遍,使学生每次阅读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每次阅读都尝到收获的喜悦,也能达到一次比一次阅读都有感悟。学生在快速的浏览课文之后,能准确无误地找出描事定大榕树茂盛和群鸟的快乐的生活情境。
3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读得熟,才能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读书要求,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创意的阅读,利于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标 阅读教学 高中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1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EFL learners to learn Englis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to do a 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is not a small challenge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lthough reading teach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backward teaching concept, the lack of interesting reading materials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new the teaching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ding materials by using a variety of materia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ading teaching; high school; optimization teaching
0 引言
阅读是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阅读在英语高考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特别强调了高中阶段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语感,以及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明确要求学生要具备略读、精读、预测上下文、推理判断、了解细节信息等阅读技能。然而,现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重视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 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和建议
1.1 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将阅读能力分为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四个级别。从总体上看,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获得语言知识,也要掌握阅读策略和技能。具体来看,不同级别对阅读能力又有不同的要求。
六级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测文章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七级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八级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九级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或杂志并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1.2 新课标对阅读的教学建议
新课标(2003)指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互动、交流、反思、顿悟和自省,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建议把阅读教学过程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读前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目的、熟悉话题、预测内容、激发兴趣等;读中活动包括略读、精读、补全信息、细节查找等;读后活动包括扮演、辩论、改写、续写等。这三个阶段衔接紧密,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课标建议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切忌脱离生活,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题材、体裁多样,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时代性。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并非掌控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和参与者,负责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仍受应试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这部分教师将阅读材料视为讲解语法知识的载体,认为材料中运用到的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才是学习的重点。其教学过程也十分简单:先将完整的文章分割成若干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再翻译课文,最后做练习。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受到约束,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2)忽视阅读技能的指导。现在有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认为学生能看懂文章、能做对题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正因此,阅读教学通常依靠翻译,即先将文章中的每一句都翻译成中文,再对答案,忽视了学生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阅读方法获取有效信息,也无法从容面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若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说明文,学生由于缺乏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仍按部就班地翻译每一句话,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焦虑情绪产生,从而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学生的自信与学习兴趣。
(3)阅读材料内容缺乏时代性。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内容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求、能否如实反映现代生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然而,现在学生广泛使用的阅读教材,虽然是新课改后出版的新教材,但发展到现在,有些话题或内容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没能做到及时更新。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常会因为缺乏时代感和实用感而感到读而无用,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阅读材料来源、体裁单一。目前高中生使用的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和练习题,且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虽然这些阅读材料有很多优点,但是都比较有针对性,是为英语教学和测试而设计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不强。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如小说、广告、说明书等,仅靠教科书和试题这些材料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学生阅读量小。高中生因学业压力大,没有充分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绝大多数学生只有上课或做练习题的时候才会接触到英语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由于阅读量不足,阅读技能没能得到足够训练,积累的背景知识也不够,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阅读质量。
3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3.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目前不少教师还习惯用翻译法教阅读,但这种教学法无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无法实现新课标阅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阅读技能,而非学习语法知识。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需求,教师应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或小组合作学习法,给每位同学布置任务,并帮助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3.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包括略读、找读、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中的线索理解作者观点等,由此可见,阅读课实际上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讲解词汇和语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会用到不同的阅读技能。例如,小说不能以看广告的方式浏览,专业书籍不能以浏览报纸的方式来看。因此为了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材料,帮助其跨越阅读障碍,训练阅读技巧,获取有用信息。
3.3 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是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提高的,所以除课文和阅读练习题外,学生还需要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扩大课外阅读量。但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应注意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认知水平。另外,还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切实提高阅读技能。面对学习负担重的学生,教师还要选择适合学生理解的材料,如《书虫》系列。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实践,主动扩充自己的课外知识。
3.4 注重阅读材料的质量
阅读材料的质量既包括文章本身的质量,也包括印刷的质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有些阅读材料用词超出学生的水平,篇幅过长,逻辑不够清晰,所讲内容不够有吸引力或印刷不清楚、不够美观,学生都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质量,用词要恰当,篇幅要适中,印刷要清晰,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同时还要注意所选取的文章题材和体裁要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不会因重复的话题而产生厌烦情绪。
4 总结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阅读材料本身。从教学层面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提供多方面资源。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影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自主自觉地阅读,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 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2):94-98.
[3] 李春艳.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2):46-47.
[4] 王秋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2005.7(5):50-53.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3
一、明确阅读总量,做好阅读教学
准备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三个学段不少于145万字。这些阅读总量是按照学年段分别逐一提出来的。各学年段对于读的要求,又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识字量的增加而增加阅读量的。为此,教师在在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把好年段观,实行总量分解、逐年落实、学年段把关,采取具体措施和有效的办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才能让所有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完成规定的阅读总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如何开展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人人完成课外阅读量,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为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
由于学校和自身生活条件的限制,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且带有盲目性,缺乏阅读兴趣,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会读书,爱上读书。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予以情感、技巧上的指导,首先要对课文有理解、有感悟、有感觉。教材处理中,应该抓好值得品味、诵读的语言,让学生好好地读、充分地读。特别是课文中那些生动、优美的地方,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朗读,并结合情景来想象体味。语文阅读要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主动寻求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遨游知识的海洋。
三、师生互动,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4
新课标 课外阅读 能力训练
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也正像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也才会热爱上阅读,反之则不然。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既有家庭的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感染、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由偶尔的自发喜欢成为持久的自觉爱好。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产生的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因此,小学生最喜欢就是爸爸、妈妈、教师讲故事。他们常常都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喜欢听的物点,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听、讲。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时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方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和体味读后的成就感。
二、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且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我们如何来实施教学呢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相结合
我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或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读读《水浒传》;学了《只捡儿童多处行》,向学生推荐冰心的著作《繁星》《寄小读者》等;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并了解苏轼其他的作品。
2.根据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有的学生喜欢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我就和他聊聊高洪波、秦文君、班马等,谈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我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有能力的甚至还可以读读四大名著等。
3.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根据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朗读“孙悟空大闹天宫”精彩片段,建议学生读读原著。在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有关节日的来历,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
三、探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是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
有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好书后,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学生该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和技术固然是一方面,但教师最应关注的是把自己作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学生,同时要设法让学生长时间地具有阅读的热情与欲望。
1.开放学生的阅读方式
每个月末我都给学生们安排一定的讲书时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看的书讲给大家听,讲时还要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影视主题会、有新书推荐会、有游戏辩论会、有新闻会。强大的吸引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了阅读的圈子里,还养成了看书时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写的笔记要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写得好的在班级的成绩栏进行展览。这样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累积很重要,我们当然希望学生把这一过程视为累积知识积累与素材的大好时机,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下一些好词好句,谢谢读书后的感想感悟,胆这一切都要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强求,引导阅读和让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轻松和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开展积极的自主阅读,而不希望为了完成课外阅读中的某种学习任务而使本可以生机盎然的课外阅读变成“干涸的沙漠”,让学生望而却步。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虽然渐渐形成了,但与此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它可以持续不断地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能在品尝和收获成果的同时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偏好、阅读的风格……只要是学生乐意阅读、享受阅读,我们就大可不必过分关注阅读的细节。
4.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5
在日常阅读中,我很少进行单纯文字意义阅读,尤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一般只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文字的字面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比喻意义(通常我们狭义地理解为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在阅读中我加强培养学生自己把握“文本”(课文)的比喻意义能力。该能力与语文教学有密切的联系,我会时常与语文老师相互沟通,与语文教学结合进行。
在运用方面,我的教学主要如下:
运用(练习)形式上,我们通常的阅读练习都是意义理解性练习,大多是文字意义的理解,少数是比喻意义理解,很少运用比喻意义性练习。有时我会认真设计,合理运用比喻意义性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时我会编制导读材料,让学生在导读材料引导下自己阅读学习课文。然后检查学生的阅读,再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有时我还会根据对课文教学中学生容易参与的特点,将阅读课文转化为对话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形式理解课文,在对话形式中如有疑难我会及时纠正,也会时不时地把课文划分成几大块,然后进行听、说、读多板块教学。
在知识方面,我不提倡通过语法讲解知识。
课后作业方面,在课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目的的预习,即良好的预习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效率更佳。每节课60%的课堂时间应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其余时间听、说、讲解、练习。如一节课,学生阅读即自主阅读少60%的时间,我认为这节课是不怎么成功的。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范文6
一、体验入情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的阅读,应透过“景语”看“情语”。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愫,配以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生深刻体验到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家的真情实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入情表现为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喜怒哀乐融入作家提供的对象中”。如写人写事的文章,可让学生演绎其中的角色,体会当事人的情感;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把自己假想为作者,凭自己的理解来充分体验作者的神情理智,“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易产生联想,及时提取学生贮存于大脑中的相近或类似的情感,从而使“其言出吾之口,其意出吾之心”。如我在教《十八岁与其他》这篇课文时,先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从自己与父母的矛盾谈起,有了这样的铺垫之后,再逐步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去理解父母的艰辛,最终达到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情感教学目标。
二、以情染情
染是感染的的意思。具有感染性是情感的特点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艺术手段或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场院景直接诉之于青少年儿童的感官或心理世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好的教师在教学时能“动之以情”。他们通过语言渲染、描摹,并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表情,激情学生或兴奋、或激动、或哀伤……的情感。进入境界的学生与教师形成情感共鸣,教学中就容易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是“催化剂”。它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境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好的朗读,尤如表演的“序幕”,具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讲《赤壁赋》一文时,教师挂一幅水墨图。配以音乐,动情渲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宗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中,效果颇佳。
三、 设境移情
生活阅历、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异地差异等都会成为阅读时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条障碍的最好办法是设立“场效应”,即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直观手段,达到充分理解课文、给学生以情理启迪的目的。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实现:
林黛玉的外貌给人一种柔静美,人见人爱,更是外祖母的“心肝儿肉”,然而,怎样去理解她进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表现呢?如果我们创设语文教学情景,通过影视或者表演这段情境再现出来,我们所感知到的就不只是“如娇花照水,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形象,还能感到她对具体情境的反应。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放映了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特定情境,再经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就不难看出,这种反应集中分为两点:一是自尊,二是自怜,尽管林黛玉来到的是外祖母家,外祖母家给她的也是很亲情的接待,但她不可能有十足的“回家”的感觉,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客人”。所以,家庭变故,以及对贾府周围人际关系的直觉反应,必然生出寄人篱下之感。注意到这两点,林黛玉的形象特点便会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就是创设景物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