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1

本文主要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医药企业(本文主要以国内医药企业和国外大型跨国医药公司作比较)的基本情况、并购战略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寻找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不同医药企业在并购环境、并购原因以及具体运作方面的不同之处,以求为了未来中国医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医药企业;并购;整合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完善,企业利用内部长期积累或通过外部扩张的得到不断壮大。相对于内部积累,外部扩张在时间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选择通过外部扩张的手段使得企业迅速成长。而并购正是外部扩张的表现形式。过去的百多年中,在西方社会,随着五次兼并狂潮的接踵而至,诞生了许多的大型公司。

医药行业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行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医药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我国医药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创新能力、研发能力、集中度低以及运营成本等方面,距离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各大医药企业仍然还是依靠价格进行恶性竞争,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低,这些因素都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自1999年我国加入WTO后,许多国外制药巨头均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市场。他们不但在华建立了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还通过合资、并购本土的医药企业等方式,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国内的医药企业如何才能在这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杀出一条血路?在笔者看来,企业并购是一条便捷出路。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减少支出,快速获得新技术,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规模经济,最终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对中外的医药企业并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国内医药企业的不足,以期未来进一步改进,具有借鉴意义。

1 中外医药企业基本概况

1.1 国内医药企业的基本概况

医药行业作为融合了多学科前沿技术和手段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关系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卫生总费用增长了136 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高达17.8%,远超GDP的增长速度。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各类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81家。

1.2 国外医药行业基本概述

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有很多模式与做法与我们很不相同,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学习,是我们未来前进的目标。

(1)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的赢利模式与我国的截然不同。在处方药方面,他们追求专利保护,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取得垄断利润。由于中国市场和法律的不健全,我国对制药企业缺少市场保护机制。其的赢利方式主要是仍以仿制药为主,其结果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下降。

(2)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上与我国截然不同。例如,在美国,医药企业用于自主研发新药的费用占到了他们销售收入的14%以上。而在我国却只有销售收入的1~2%的水平。为什么会造成的如此大的差别?第一是由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造成的。第二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盈利模式的差异所致。

(3)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与我国截然不同。在国外,医药行业的现状是集中精力生产的不是药品、某种医疗器械,也不是某种诊断产品,而是知识,即专利。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利用知识产权对专利进行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再予以推广,而具体的产品生产则在发展中国家内进行。

我国的医药企业主要是靠生产仿制药和专利权过期的药品生存,而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则在通过研发新药品来换取发展权以及对于他们对整个世界医药市场的控制。

2 中外医药企业并购特征及个案分析

2.1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的一般特点

我国医药企业的总体状况是数量多、规模小。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医药企业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迫于外资企业强大的外部压力,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并购数量在逐年增多,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2006年至2010年,在国内医药行业市场中,共完成了92起并购案例。其中有78起并购案例的交易总额达到22.63亿美元。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有三大特征:

(1)产业政策主导型

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产业政策主导型。也就是说,很多的企业并购是由政府所直接推动的。

(2)强强联合不多

从我国医药企业近些年来的并购案例来看,多以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为主,强强联手的案例却比较少。

(3)跨行业并购居多

通过对国外大型医药行业的并购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并购基本属于横向并购,很少涉及到医药流通领域。而国内的医药企业往往采取了一体化经营的策略。例如复星医药。控股北京金象大药房,进入医疗商业领域;控股北京和睦家医药,进军医疗服务业等,完成了一体化经营。

2.2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并购的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行业的并购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以美国2006-2010医药市场发生的并购案例为例。(见表1)

从表1的数据来看,并购交易在2009年达到顶峰,这是因为有辉瑞公司并购惠氏、默克收购先灵葆雅这样的重量级并购案例,其各自的交易总额分别达到680亿美元和411亿美元。从2006年-2010年这5年间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并购有许多典型特征,总结如下。

(1)并购多以提高企业研发为主要目的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开展并购,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取新产品、新技术,并且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2009年的美国辉瑞公司收购惠氏一案中,不仅因为辉瑞的专利药面临专利到期,同时也可以通过收购惠氏的研发资源,实现进入疫苗制造以及生物制药领域。另外,由于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比较长而老产品利润率下降,所以利用企业并购这种手段获得更具有价值的新产品。企业还能通过并购获得此类产品的市场销售许可。

(2)多以横向并购为主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主要以同行业内部横向并购为主。从上面的并购案例来看,不论是以大吞小还是强强联合,即使是Gilead Sciences并购CGI制药公司这种交易总额仅为1.2亿美元的案例,还是辉瑞并购惠氏的交易总额达到680亿的案例,都是在同行业内的横向并购。而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愈演愈烈。企业间的横向并购风起云涌,其结果就是,企业并购后带来规模效益,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获得了竞争上的优势。

(3)强强联合

目前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主要采取强强联合的并购方式,目的在于获得优势互补。如2009年3月,在全球医药市场呼风唤雨的两大医药企业巨头,默沙东与先灵葆雅选择了强强联合。并购后,默沙东成为全球第二大处方药生产商,其年销售额将达到424亿美元。

2009年10月,辉瑞公司完成了对惠氏公司并购,交易总额高达690亿美元,是21世纪以来的最大一笔医疗并购案。

3 中外医药企业并购综合比较

3.1 并购动因比较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并购动因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

(2)药品专利到期之前,并购可以弥补销售损失,维护公司收入

(3)进入新领域和新市场

国内医药企业并购动因:

(1)政府主导为主

(2)追求一体化

(3)企业自身追求利润化

3.2 并购对象及方式比较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并购以强强联合为主,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通常是以“大吞小”的方式发生。在并购方式上,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主要是通过流通股转让的方式完成并购,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主要采取了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

3.3 支付手段比较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并购经常通过现金支付与换股的手段。换股方式并购的优点在于,双方无需支付大量的现金,被并购公司的股东就可以自动成为并购公司的股东。

而在我国,支付手段依然是以现金支付为主。虽然通过现金支付方式简单,但是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对于并购方而言,要求他们有足够的银行存款或者说融资能力,凑个某种程度上讲,也限制了我国医药企业并购案的发生。

通过对中外医药企业并购的经典案例、基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并购差异的综合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并购具有强强联合的特点,并以增加产品研发能力和扩大市场份额为并购动力,其购行为已经相当成熟。然而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医药企业并购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而言,不论从并购环境、动因以及并购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依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干预过多、法律制度不完善、追求一体化多元化经营等等。并购具体运作时也是问题重重。

为更好的推动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发展,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加以推动。1.政府能在企业并购活动中需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2.企业并购应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3.企业必须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虽然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为了推动我国医药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并购是必经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医药企业能给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严家明.惯性管理——企业持续发展之道[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2

关键词:SPSS;医药上市公司;因子分析

医药行业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30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在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我国医药企业需要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来面对金融危机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的影响:更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医药行业进行经营业绩分析,为医药行业的制定新的战略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从而加快我国医药业的发展。

一、样本选择与指标说明

本文分析中将候选企业范围设定深沪两市医药生物制品企业A股非ST企业共75家(截至2009年4月30日),所依据的主要数据全部来自于各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由于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很多,应采用多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评价企业业绩。本文依据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和系统性原则,采用多元分析方法,从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以及企业成长能力5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以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具体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X1、总资产周转率X2。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短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具体指标包括: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

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较强的盈利能力为公司将来迅速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X5、资产报酬率X6、主营业务收入X7、主营业务利润率X8、净利润X9。

企业投资者获利能力指标:公司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通过对股票投资者获利能力的分析可以知道公司股票的股东回报情况。具体指标包括:每股净资产X10、每股收益Xll、每股现金含量X12、每股资本公积金X13、股东权益合计X14。

企业成长能力指标:分析企业的成长状况,是属于成长型、稳定型还是衰弱性。具体包括每股净资产增长率X1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6、净利润增长率X17和总资产增长率X18。

二、评价模型构建

(一)样本数据标准化与相关系数矩阵求解

为了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所造成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求得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表得出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资本公积金等几个指标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在信息上有重叠。由于篇幅原因,相关系数矩阵此处省略。

(二)适用性检验

运用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测度选取样本对于因子分析模型的适用性,通常要求KMO值与1.0越接近越好,而Bartlett球度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若为单位矩阵,则认为所选样本不适用因子分析)。计算得出Bartlett球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461.124,自由度为153,显著性水平为0.0。由于概率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拒绝“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的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计算所得KMO值为0.676,较接近于1.0:根据Kaiser给出的KOM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初始公因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从而得出各公因子对原始数据信息的贡献率。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5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79.92%,虽然没有达到85%,但考虑到所选指标和样本数量较多,而且样本企业之间业绩差异较大,可以认为采用5个公因子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将其提取出来以代表所选18项指标(见表1)。

(四)回归法

通过求得初始公因子确定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但是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构反映不明显,各公共因子主要代表哪些原始变最不是很突出。为此,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变量在某个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而在其余公因子上只有较小的载荷,这样公因子的实际意义就比较容易确定。

由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分析可得:F1在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可以将其定义为盈利因子。F2在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则可以将F2定义为营运能力因子。F3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则F3主要反映企业偿债能力。F4在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则F4为成长因子。F5在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净资产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则F5为股东获利因子,这5个因子共同构成了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的评价因素,并从中能够了解到医药公司的不足和优势。

(五)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方法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此处从略),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18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样本数据计算出75家样本公司各公因子得分(见公式①、②、③);根据各公因子得分与其方差贡献率经加权计算得出75家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见公式④);表2中列出排名前20的医药企业。

F1=0.028Xl+0.045X2+0.050X3+0.128X4+Ov136X5+……+0.079X18 ①

F2=0.207Xl+0.272X2-0.231X3―0.223X4+O.016X5+……0.088X18 ②

F3=0.216X1+0.183X2+0.250X3+0.250X4+0.105 X5+……0.014X18 ③

可以得出

F=6.452F1+2.839F2+1.941F3+1.732F4+1.422F5

三、结果分析 根据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排名,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企业综合业绩排名前列的企业有浙江医药、一致药业、上海医药、双鹭药业、云南白药。从盈利能力来看,排名靠前的公司为浙江医药、吉林敖东、双鹭药业。这表明这些公司的效益状况较好。利润较大;从企业营运能力来看,排名前列的公司为上海医药、南京医药、一致药业,表明这些公司经营灵活、企业负担较轻:从偿债能力来看,排名前列的公司为双鹭药业、嘉应制药、南京医药,表明这些公司现金流充裕;从成长能力来看,上海菜士、沃华医药、亚宝药业表现优异。发展潜力大:从股东获利能力来看,双鹭药业、北海国发、嘉应制药排名靠前,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其收益较高,但相对来说,风险也太一些,这很符合风险和收益对等规律。

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一步区别企业间的特征差异。以业绩排名前20的企业的因子得分作为变量,利用SPSS层次聚类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分析。其中,个体距离采用平方欧式距离,类间距离采用平均组间链所距离。由于数据不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因此无须进行标准化处理。由聚类结果可以看出,20家企业可以大致分为5大类,浙江医药(类)为效益、营运能力绩优型企业:双鹭药业(Ⅱ类)为偿债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突出型企业;S哈药、吉林敖东(Ⅲ类)为效益、股东获利能力突出型企业:上海莱士、沃华医药(Ⅳ类)为成长迅速型企业、一致药业、上海医药等其他企业(V类)为均衡型企业,各方面均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四、结论

本文从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以及企业成长能力5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效率状况,最终选出5个公因子,从贡献率来看。5个因子也基本反映了这5个方面的状况。指标精简之后。既保持了企业效率过程的全面性,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评价的及时性,从而解决了评价模型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应用问题,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以及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菀琴,黄薇维,主成分分析法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3

关键词:医药行业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对策探究

一、引言

医药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代表,员工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培训资源一定的条件下,配置培训资源,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效果是公司各级管理者始终关注的焦点。

二、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选取调查对象及发放问卷本次调研选取振东集团下属的振东制药、开元制药、安特制药、太原医药物流四家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9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2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员工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影响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指标。2.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数据测量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设计,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Alpha分析模型中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数进行分析得出:该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732(Cronbach’sAlpha),所以本研究的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本调查问卷效度分析采用KMO指标进行测量,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15项因子进行分析,得出KMO值为0.848(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表明因子效度较高。此外,用Bartlett球体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小于1%,说明可以接受原假设,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3.培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确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得出影响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因素体系表,该表包括4个一级要素,14个二级要素。即培训对象(性别、工作年限、管理层级、教育背景、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师资来源(企业培训师、职业内训师)、培训环境(组织文化、公司战略、培训管理制度)、培训保障(设备保障、时间及费用保障、培训方法)。4.培训有效性的因素评分方式在确定影响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因素之后,为量化培训有效性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里克特5级评分量表分别赋值:非常影响5分,比较影响4分,一般影响3分,不太影响2分,不影响1分。5.培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指标评分通过计算得出:培训对象(性别-2.2分、工作年限-3.2分、管理层级-3.6分、教育背景-3.4分、工作成熟度-3.8分、心理成熟度-3.3分)、师资来源(企业内训师-3.3分、职业培训师-2.9分)、培训环境(组织文化-3.3分、公司战略-3.1分、培训管理制度-3.5分)、培训保障(设备保障-2.9、时间及费用保障-2.8分、培训方法-3.5分)。从培训对象来看,影响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的因素评分大都在3分以上,其中,员工工作成熟度影响最大,为3.8分,性别影响因素最小,为2.2分。说明作为成人的学习方式,学员的工作成熟度对培训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师资来源来看,企业内训师对培训有效性的因素影响最大,为3.3分,职业培训师对培训有效性因素的影响较小,为2.9分。反映出企业内训师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绩效差距与员工培训需求,培训的针对性较强,培训效果较好。从培训环境影响来看,组织文化、公司战略、培训管理制度三因素都对培训影响较大,说明制药行业培训受公司内部环境影响较大。从培训保障来看,培训装备、后勤保障程度对培训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培训方法,为3.5分。同样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产生的培训效果差异较为明显。

三、提高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1.构建各岗位“胜任力模型”,提升拟聘人员质量为适应公司发展要求,人力资源部应建立和完善各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人力资源部组织招聘时,要以学习力为核心胜任力,采用结构化、标准化测试,确保拟聘求职者更贴近实际工作的需要。2.合理配置培训师资源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优先选择企业内训师,同时,人资部在培训市场尽可能选择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养高、服务意识强的培训师作为补充,使得公司内外部培训资源相互弥补,扬长避短,充分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有效性。3.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将企业战略融入培训管理中首先,公司应塑造“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习文化。企业通过营造学习氛围,让员工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的接受熏陶,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人力资源部要结合企业战略,确定培训目标。人力资源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从公司战略、工作要求及个人需求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培训需求,从而确定培训目标。最后,建立、健全、落实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学习主体意识。优先选拔学习能力强的参训员工进入关键岗位,促进结构知识转化。4.完善培训设施、做好培训计划、选用恰当方法首先,企业要完善培训设施,创建轻松培训环境,使学员在心情放松的条件下接受训练。其次,培训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经费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员工工作闲暇时间进行培训。最后,鼓励讲师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充满乐趣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提升培训效果。本文根据收集的调研资料对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并结合自己在药企的工作经验,提出提升药企人力资源培训有效性的具体措施。由于样本、时间、经费以及个人水平有限,文章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今后研究中有进一步成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安鸿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3]慕彬莎.企业培训方法与模式选择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07,(7):1.

[4]梁梦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11X):147.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4

我的职级是助理审计员,我也很荣幸能在审计三部,我的领导很好,同事之间也互相照顾配合默契,好的工作状态就这样一直维持到了现在,不知不觉就已经有一年了,一年的时间里让我学会了很多,不管是工作方面,还是待人处事方面,我都从中学会了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领导,我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其实内心还是很忐忑的,我会想领导安排的任务不能完成,想和同事相处不好,但是我的这些疑虑都是多余的,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去做一个咨询业务,核算财务工作的工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我和同事就在领导的带领下去开展这项工作,领导给我们指点,告诉我们改怎样核算,怎样做统计,我们就这样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这项工作。之后领导会组织我们部门的人员,大家一起开会学习交流工作心得,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价,并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做总结,指导我们下一次遇到诸如此类的项目应该怎样做,怎样能做的更好。我也就是那时候有了自信,做项目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慌张。后面又做了事业单位的专项审计、年度审计等项目,领导也一直是经常到项目上来给我们指点,引导我们如何顺利的开展项目,在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问题,我们的报告和底稿,领导也是一字一句认真检查的,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他都会告诉我们该如何改正,下次我们会做的更好。

我在之前的审计工作中,做的实质性程序比较多,对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其他工作底稿、完成阶段底稿做的不多,来到宏昌之后,在领导悉心指导下,我对审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知道了开展一项审计工作是从初步业务承接开始的,我们在接到一个审计业务时,要先调查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领导确认承接此项业务后,我们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就可以开展此项审计业务。在风险评估阶段我们要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实质性程序阶段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后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其他工作底稿也应该在风险评估的阶段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持续经营、会计估计、关联方、诉讼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等有一定的关注与了解,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管理层、治理层等人员来了解。审计完成阶段主要是编写审计总结,审计总结要根据风险评估阶段实施的审计计划来写,对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风险识别、风险应对、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等做总结,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也接触了不同类型的审计,有咨询类、年审类、鉴证类、尽职调查等,也接触了不同行业的审计:有医药行业、电梯行业、能源行业、非盈利单位、事业单位等。我的收获颇多:从以前只会简单的掌握做实质性审计程序,到现在能接到一个项目,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入手,了解该单位的性质、业务活动等情况,再实施实质性程序,这也对整个审计工作有更大的帮助,能够更好的开展审计业务。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5

(一)基本情况。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医药生产企业24家,其中:藏药生产企业1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6家,医用制氧生产企业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的医药制造业12家(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藏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藏草宜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月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西藏金哈达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藏诺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聂拉木神猴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剂型有丸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涂膜剂、贴膏剂等8种。

(二)运行情况。全区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不足7.4亿元增加到2018年12.87亿元、2019年产值16.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5.1亿元、规下企业1.09亿元),年均增速为7.16%;2018年全区医药工业增加值6.03亿元,同比增长7.4%;中成药2600吨,同比增长13%,2019年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同比增长27%;中成药2927吨,同比增长12%。2019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医药企业有4家(奇正藏药7.8亿元、甘露藏药1.7亿元、藏草宜生1.76亿元、藏药集团1.3亿元),单品销售突破亿元的有5种(奇正公司消痛贴膏、白脉软膏、青鹏软膏,藏药集团十味龙胆花颗粒及诺迪康公司诺迪康胶囊)。2020年1-3月,全区医药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8%,中成药产量532吨,同比下降8.36 %。

(三)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全区医药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认证工作,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亿元,共开展科研项目研究43项,取得专利13项、创新成果11项。截至目前,全区医药企业共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311个,其中藏药品种159种。22个藏药品牌产品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获国家驰名商标。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个(奇正公司消痛贴膏、诺迪康胶囊),《国家医保目录》的藏药品种达到50个。

(四)产品质量。“十三五”期间,区内企业加快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23家医药企业全部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123种藏药材通过德国CERES(有机食品认证)质量认证,58种藏药材获得美国、欧洲“通行证”,并通过加拿大GMP认证复检。

(五)智能制造。自治区积极推进藏药产业智能制造,我厅积极支持奇正藏药集团申报医药智能制造项目。目前,奇正藏药集团申报的“基于自主核心智能装备的藏药外用制剂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项目总投资8080.59万元,争取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资金450万元。

(六)供应保障。全区医药行业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对大宗常用藏药材和名贵濒危野生藏药材的繁育、栽培、种植、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共扶持藏药材生产种植项目11个,下达扶持资金1410万元,种植藏木香、螃蟹甲、独一味、灵芝、桃儿七、枸杞等药材品种10余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藏药材的生产供应。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资源缺乏,全区仅有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家自治区级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类别多,检验周期长,为全区医药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能力较弱。药材交易体系建设滞后,企业收购药材多为从散户直接收购,购买药材渠道分散,未形成统一的药材交易市场。

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种植基地建设,保障原材料供应。全面开展藏药材资源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藏药材种植繁育保护工作,统筹建立藏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扶持引导开展藏药材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构建藏药材种植和保护开发体系。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藏医药领域重点方向、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试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集中支持藏医药健康产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藏药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

医药行业基本情况范文6

关键词:盈利最大化 盈利能力 发展潜力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定义

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资源,并获取利润能力的手段。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各方面经济能力,以获得现金、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控制成本,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销售的能力。这项指标往往也体现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受益的数额及其水平的高低。通过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低,我们能够大致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现状

1989年生物制药产业首次亮相在历史的舞台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其发展的平均速度超过我国GDP增长速度的2倍。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产值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100亿元。截止到2013年的时候,会计年度反映出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其中有半数以上的销售毛利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生物制药行业被喻为最赚钱的行业。在2011年底,生物制药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31.16%,2010年平均毛利率为29.4%,2009年的平均毛利率为31.99%。

优秀的国内生物制药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对行业市场的研究,尤其是把客户的需求变化和企业业务前景的发展趋势作为深入研究的重点。从上世纪末以来,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国内企业对生物制药研发的金额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不断递增。在2010年的时候,生物制药企业取得了一个小成果,结果令人欣喜,因为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资金投放总额达到了452亿元之高,相比于上年全年投放额的1.23倍。

三、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一)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2000年2月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然后在2000年9月2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经过三年的发展,最终于2003年12月8日成功转至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177。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被美国《福布斯》(Forbes)评为2005年亚太地区10亿美元以下最佳公司之一。

(二)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利润分析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充分了解并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不但为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预测企业经营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趋

从表格可以看出,就201 2与201 3年相比,营业收入有141838.00增加到164253.00万元,增长了2241 5.∞万元。由于企业比较注重成本控制,营业成本增长额是21163.00万元。公司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有了较大增长。

1.净利润分析。净利润的数额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2010年净利润为6707.37万元,2011年净利润为9278.93,2012年净利润为9512.35万元,2013年净利润为9891.61万元。2012年和2013年的增长率为96.17%。四年来一直呈增长趋势,说明该企业在盈利。

2.利润总额分析。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非营业利润组成。从财务报表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利润总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营业利润的上升。营业收入上升显著,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略有下降,或者出现增长幅度减少的情况,从而使得利润总额大幅的上升,说明该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起到了成效。

3.营业利润分析。企业营业利润的多少,代表了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通常营业利润越大的企业,效益越好。2010年营业收入为88706.20万元,2011年营业收入为112813.00万元,2012年营业收入为141838.00万元,2013年营业收入为164253.00万元。这四年基本呈增长趋势。2010年到2012年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都是增长状态,但从201 2年营业税金及附加的744.14万元降到2013年631.25。相比利润总额的增幅情况而言,企业还需要继续加强营业利润,为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投资盈利能力分析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可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也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表3.2和图3.2中得知2012年与2013年相比

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动=5.67%-5.30%=0.37%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66.92%-53.16%)9.96%=1.37%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变动的影响=66.92%( 8.47%-9.96%)=-1.002%

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司2013年资产报酬率比2012年提高了0.37%,并且该公司从2010年开始的每年的总资产报酬率都是逐年增加,是由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让总资产报酬率降低了-1.002%,而总资产周转率却使总资产报酬率提高了1.37%。但是利润总额却增长缓慢,利息支出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就要利润和销售息税前林润率等多方面努力。

(四)企业成本利润率分析

成本利润率是指不同的利润形式和不同的费用之间的比率。成本利润率可以告诉经营决策者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哪方面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我们改进的,成本利润率是正指标,越高越好。

从表格3.4分析得出营业成本毛利润率,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三个指标反映了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所得与所费的比率,体现了增加利润是以降低成本及费用为前提的。该企业营业成本毛利率从2010年的0.000391%降低到了2013年的0.000123%,表明利润比较低,同样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都从2010年到2011年有所增加,成本利润是综合反映企业成本效益的重要指标,指标值越高越好,说明每耗一元成本有有利润回收,2013年和2012年的营业成本毛利润率年的差异额是-0.00004%。同样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差异额-0.49%,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差异额是1.36%,该公司利润比较低。

四、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一)资产利用率低

资产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资产经营效益降低:而资产利用率过高,超过了计划利用时间,就会导致资产超负荷运作,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合理的运用资产,它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利用率低,企业资产管理能力差.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13年毛利率为6.63%,与2012年7.07%相比下降了,原因是产品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毛利率偏低。资产运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实现资本增值的一个过程。资产运营的状况直接影响资本增值的多少,资产营运效率越离,盈利能力就越强,资本增值也就越快;反之亦然。企业资产运营率也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所以企业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盈利能力。

(二)成本费用控制不当

成本费用过高,引起成本费用控制不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成本费用高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成本费用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些费用都是营业收入中的一部分,耍在营业收入中扣除,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盈利能力。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销售费用从2011年的2396.73万元降到2013年的2132.93万元。而管理费用四年来一直呈增加状态,财务费用相比之下忽上忽下不稳定,2010年到2011年的减少率为89%。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2013年又开始出现下降.保证盈利增长就意味着企业要考虑降低成本费用,如此一来公司经营效率就会不断提升.因此该公司应该控制管理费用的支出,和合理安排财务费用.

五、进一步提升生物制药企业盈利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资产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资产是可以准确计量的,从而确保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企业盈利能力与产业规模的大小、资产结构的合理度,资产利用率的高低都有着直接关系。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利用现有资产进行生产经营,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资产管理,获得相对高的利润,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率。该企业应集中管理资金和全面发展公司;从而不断加速资金周转,对于资金的占用做到严格控制,同时也要及时清理应收账款。企业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固定资产,把各资产的闲置和人为损耗降到最低,来提高资产使用寿命。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产闲置,企业要高度重视资产的管理和控制资产的结构,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