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台风险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台风险分析范文1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0月份的《2011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电子商务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 9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1 亿。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8万亿,同比增长47.6%,环比增长9.1%。截止到2010年12月,我国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突破1400万,已经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省略)、慧聪360(省略)、淘宝商城(省略)、全球制造网(省略)等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行业广、历史短、相对离散、动态交易等特点,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由于受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必然导致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在商家进行用户沟通、业务洽谈、售后服务、在线支付、物流跟踪以及广告宣传等活动时,会伴随着系统和随机的巨大风险,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控制。
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1.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内涵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指在在线交易及其相关的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参与者提供的电子商务服务,即是指由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第三家投资建立起来的中立的网上交易市场。
2.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特征分析
(1)交易市场独立性特征:本身不参与买卖,而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第三方,给买卖双方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像实体买卖中的交易市场。
(2)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特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的产物,必须依托于互联网才能发挥其作用,离开互联网将无法展开工作。
(3)相对安全、便捷的服务性特征: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种服务作为服务平台,所以其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包括对订单管理、即时沟通通畅、信用评价、支付安全、物流管理等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剖析
1.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所面临的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各种造成损失的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这里的损失是指对卖家、买家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经济主体的生存权益或者财产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事故,我们可以用定量和定性的风险预测模型来把这些不确定性估测出来。
2.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所面临的风险的类别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照其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可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两大类。技术风险主要是涉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员工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技术淘汰速度、技术标准选择的前瞻性以及安全性能。非技术风险指那些与技术无关的风险,主要指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所有参与人员信用所带来的风险,如:恶意评价、恶意购买及恶意退款等。
(2)按照其风险产生的可预测性划分,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即随即风险)两大类。在这里系统风险主要涉及系统风险是可以预测的。非系统风险主要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可预测的。
(3)按照其风险的可控性划分,可分为可控风险和非可控风险两大类。可控风险主要涉及能够对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产生的风险加以控制,降低风险,减少损失。非可控风险指其风险不可人为地严格加以调控的、无法通过试验选择出其最佳控制方法的风险。
3.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所面临的风险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电子交易中着关键的作用,对平台进行建设和维护,建立公平的交易规则,推广交易平台的应用,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公平的交易场所。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伴随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业还处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风险。信息是信息化社会的核心,而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信息的存储、处理、、传递、利用等过程中都有可能会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出现失真、迟滞、泄漏等现象,即使用信息存在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的存在不仅会给社会信息化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给抗风险能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经营管理带来直接损失,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信息技术风险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几类:①真实性风险,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它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信任程度;②实时性风险,信息的实时性是指信息真实、准确、可靠地反映了事物的当前状态和属性,一项具体的信息往往只在一段时间内是有用的或起决定性作用的;③安全性风险,是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存储、传递信息时信息可能被恶意窃取、利用和窜改,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丢失或被破坏等类似的安全问题。
(2)信用评价系统风险。信用已被看作互联网上刺激购买的一个关键因素,实际交易中所有关系都需要信用这一因素,特别在电子商务不确定环境中发生的交易关系更是如此,因此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一种科学公正信用评价系统、信用监督系统是电子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一步发展关键。信用评价风险即是指由于技术问题导致信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如:恶意评价、刷信用、交易抵赖、欺诈、欺骗等行为。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信用评价风险包括下三个方面:①对卖方信用评价风险,这里主要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卖方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交割消费者所购的货物,或者不能完全履行与企业购买者签订的购买合同,或者雇人刷信用;②对买方信用评价风险,这里主要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消费者个人由于花钱无度和恶意透支,可能在网上使用了没有存款的信用卡进行消费,或是犯罪分子使用非法伪造的信用卡骗取卖方的货物,或者恶意对商家进行评价;③对交易抵赖信用评价风险,买卖双方都有可能存在交易抵赖的可能性,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于交易环境发生改变,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互分离的,交易双方常常互不见面,只有数字化交往,用电子方式谈判、签合同、结账,当贸易一方发现新的情况出现后原先的交易对自己不利时,可能就会企图否认已做出的电子交易行为。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能否判断此次交易失败责任归哪方,及时地对这种交易抵赖行为做出信用评价,所带来的风险。
(3)管理风险。在交易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技术问题,因此就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去处理,当什么重要的事情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一旦发生问题,管理带来的风险就大了,我们通常把各种由于管理带来的风险通称为管理风险。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沟通风险,主要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管理者在与卖家和买家在沟通时所采取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中存在的风险。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将为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本身带来巨大风险,如:本文上述所提到的“淘宝商城”事件,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淘宝商城管理者在宣布政策之前缺少与商家沟通所导致;②外部突发事件管理风险,主要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管理者在应对公司外部环境带来的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措施中存在的风险;③内部员工管理风险,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内部工作人员管理常常是在线交易管理的最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犯罪大都呈现内部犯罪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高,安全教育和管理松懈所致,如:上述阿里巴巴商家“欺诈”事件中就有阿里巴巴内部工作人员参与。
四、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风险的防范对策
随着网络交易数量的激增,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解决。确保交易中电子商务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核心,它不仅影响到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自身的发展,还涉及到所有商家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必须全面了解其自身存在的风险,对症下药的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把这些风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商业损失。
1.完善技术,减少信息技术风险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对信息风险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完善信息加密技术,所谓数据加密,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达到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真实内容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2)账号与IP或PC绑定技术,在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的买卖双方,可将在平台中注册的账号与所用的IP或者PC绑定,从而达到限制每次交易地点、使网络黑客即使盗取自己的账号也无法用自己的账号交易和转账,从而保障了客户账号的安全。
2.建立健全信用体制,防范信用风险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对信用风险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建立实名制认证体系,判明和确认贸易双方真实身份的重要环节,也是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交易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在注册账号过程中,非法用户往往提供虚假信息,交易各方不见面,为了保证每个参与者都能无误地被识别,必须使用身份认证技术。确定发信人的身份,还需要采取一种手段,那就是数字签名。
(2)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从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宏观管理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就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宏观管理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发挥建立、监督信用的权威性,加强行业自律,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方面来加强管理。
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防范管理风险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对管理风险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小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防范非系统风险时,应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小组。突发事件小组应当迅速找出事件爆发原因,进一步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以保障其他客户的利益。
(2)建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参与交易的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买卖双方的命运,但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员工往往缺乏安全意识,对网上交易的严格性认识不足,他们面临着防范严重的网络犯罪的任务。由于计算机网络犯罪同一般犯罪不同,他们具有智能性、隐蔽性、连续性、高效性的特点,因而,采用严格的管理措施和人本化的管理方法约束从业人员,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就变得十分重要。
平台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平台贷款 风险分析 期限错配
一、偿付风险
平台贷款按贷款期限类型来看,各商业银行业的平台贷款中超过五成为中短期贷款。另一方面,融资平台公司又把筹集到的信贷资金投向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而这些基建项目往往需要一定的建设年限,能够产生正常的自有现金流量更得滞后,这就导致前面商业银行投放的中短期贷款到期后,基建项目累计回收的现金流未能覆盖平台贷款的本金与利息,从而面临无法及时、足额偿付平台贷款的风险,如果各地的融资平台贷款偿付风险集中爆发,就会对整个银行系统产生巨大破坏。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趋势明显。商业银行的平台贷款逾期贷款普遍上升,有些银行的逾期余额更是以10%的速度同比增长。这些不良贷款增量中,中长期不良贷款总量和占比同时增长,所属的行业又主要分布在公共事业、交通运输业;而这两个行业正好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战场。平台贷款恶化问题不仅在城商行盛行,连有些系统重要性银行也难独善其身。建设银行2010年6月末逾期贷款总额比年初多出57亿元,同比上升10%;中国银行同期逾期贷款也增加了64亿元,同比上升10%。而且期限错配问题极为突出,以2010年年末9万亿的融资平台贷款为例,假设自2011年项目自有现金流为8000亿元,每年递增5%,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为6%,经测算,商业银行的9万亿元信贷资产的回收期就长达约15年,而这些平台贷款的还款期限仅为回收期的1/5-1/3。
有些融资平台公司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还将本该是中长期的贷款分解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然后又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投放于运营周期较长的基建项目,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后又进行还旧借新的续贷。这种贷款循环使用的方式在平台公司的资金链正常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一旦平台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没有资金头寸偿还旧贷款,也就无法再借到新贷款进行循环。2011年相继暴发的“云南公路”、“申虹集团”、“湖南高速”等融资平台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商业银行平台贷款的偿付风险。从平台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来看,有一半的融资平台贷款流入到自偿能力欠缺的公益性建设项目;有一半的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双双为负值,也就是说这些融资平台公司做的都是亏本生意,主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无法保证平台贷款平息的到期偿付。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本届政府会继续加大廉租房和公租房的供给以及土地政策的市场化改革,这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产生抑制作用,而这些政策一旦形成合力,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偿付风险还会进一步暴露。
二、集中度风险
商业银行在客户类型选择上,呈现明显的扎堆融资平台现象。从贷款投放来看,2009年平台贷款新增3.8万亿元,占到全国新增贷款的40%。出于政绩和风险防控来看,各家商业银行偏好有潜在政府保底的融资平台,争相把稀缺的信贷资源投放到融资平台,一方面造成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挤出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各家商业银行的利益都与融资平台捆绑,使得平台贷款的集中度风险持续增加。贷款在集中的同时,风险也在集中。
从投向行业来看,路桥交通业和市政基建业的平台贷款集中。2008年之前,许多商业银行出于地方政府财力的顾虑,在路桥交通和市政基建业涉足不算很深,这两个行业的贷款集中度不会高于10%。中央出台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后,商业银行预期到政府最终为此政策后果买单,一改过去审慎的做法,主动支持路桥交通业和市政基建业,于是大量的信贷资金很快从各家银行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在这两个行业集中度迅速增加。据统计,大约有5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在路桥交通业和市政基建业。
从银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的贷款集中度更加突出。由于地方政府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人事任命有决定权,并且能够摆布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资源和政策优惠,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不得不贯彻乃至服从地方政府的政治意图和经济布局。由于是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没有被覆盖的地方政府,其基础建设由于没有得到中央财政的支出,更加倾向于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把信贷资源配置到融资平台上。
从平台层级分布来看,市县级商业银行的贷款平台化更加显著。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在无法承接重大项目的情况下,地方性商业银行更多地把信贷资金投放到县级融资平台。以某地方商业银行为例,其城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与土地储备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之和占到总贷款余额30%以上。中部地区某县农村信用社的县级融资平台贷款总额信贷资金占到平台贷款总额的七八成。而县级平台公司屈服于地方政府的意志,把商业性的信贷资金投向于无收费权的、公益性的市政基础设施;由于市政建设项目盈利能力不能产生自营现金流,导致很多县级平台贷款根本得到有效覆盖。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不仅威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也给区域性金融安全带来极大的隐忧。
三、冒进风险
此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浪潮涌起的,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商业银行业的经营冒进行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审慎原则被选择性搁置。
为了追逐业绩最大化,商业银行弱化了贷款风险保障。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利差不断收窄。按照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利差每收窄0.05%,贷款规模投放需要增加2.3%,才能对冲基准利率下行对商业银行利润表的负面影响。因此,基准利率下行会导致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大贷款规模投放,以维持商业银行利润,确保经营利润考核指标的完成;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资金过于富余,各家商业银行手上的闲置信贷资源也需要寻找投放出口。融资平台由于有地方政府财政兜底,被各家商业银行视为重点优良客户而被竞相追逐。但是资金市场上的供大于求,使得谈判主动地位向地方政府倾斜,商业银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导致商业银行向融资平台妥协,最终弱化了贷款风险的保障措施:一是接受财政担保作为前提向发放平台贷款,尽管明知道这种担保缺乏法律效率;二是认可储备土地作为抵押物,尽管商业银行对此类抵押物缺乏财务控制力;三是允许融资平台之间的相互担保,尽管这些融资平台自身明显还贷能力存在缺陷。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商业银行无限放松信贷审查。在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中,谁能抢先融资平台占市场,谁就在后续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先机。供求失衡的资金市场中,商业银行冒进地搁置了审慎经营原则,放松了信贷准入条件,忽略了对融资平台应尽的尽职调查。有的融资平台连项目立项审批手续不完备,照样划拨贷款;有的融资平台的项目资本金未予以核实,就急于投放贷款;有的融资平台将多个层次不齐的投资项目打包申请贷款,还是坚持给予放贷;有的融资平台把缺乏现金流能力的实物资产当作项目资本金,商业银行也视而不见;有的融资平台资本金尚未完全到位,贷款就已提前发放;有的融资平台以过桥贷款、关联方借款、城投债等债务资金来充当项目资本金;有的融资平台尚未完善项目合法手续,就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投放。
为了争夺高端客户,商业银行虚化了贷后管理。首先,商业银行没有构建科学的平台贷款的风险预警机制。贷款投放给融资平台后,确保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安全一道重要的防线就是及时、准确识别平台贷款的风险暴露。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偿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力。但是由于在谈判地位上商业银行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强制要求其向银行提供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融资规模、债务总额、政府担保情况以及或有负债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因而就无法准确识别对平台贷款风险,并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其次,商业银行无法有效监控平台贷款的资金流向。地方政府就像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那样,对外界施展复杂的“财技”,建立多个融资平台,通过“一台多行申贷”、“多台一行融资”的手段,最大限度向商业银行套取贷款资金;在银行贷款汇划到融资平台,又将贷款资金划入财政专户或关联平台公司,最终银行贷款资金进入地方财政预算的“资金池”,从而脱离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监控。
四、政策政治风险
当前中国还处于深化改革阶段,政策风险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管理。为了熨平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2008年末起,我国中央银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大增加;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更多贷款资金,为地方筹资足够的配套资金以承接国家的大型投资项目。商业银行的决策者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将大量银行信用投给融资平台公司。但宽松的宏观调控导向仅维持一年时间迅速转向收缩。欧洲债务危机的普遍性、连锁性、破坏性警醒了中央对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调控态度,再加上2009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宽松的经济政策退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从盛宴走向整顿。但是大量的平台贷款余额已成为事实,商业银行不得不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平台贷款质量面临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三大来源:地方本级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前两个来源已有明确的预算内支出安排,因此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依靠预算外收入。而当前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成分是土地出让金,“土地财政”症状无法根治。一般来说,只要房地产市场没有走进熊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商业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可以实现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方式逐步清偿。但是,房价高企已经威胁到我国社会和谐,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不断加大,很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土地拍卖市场持续向上的预期。2011年起,各地出现了土地拍卖流标的情况,使得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减少,平台贷款政策风险日渐增大。
商业银行的平台贷款还面临地方官员换届的政治体制风险。在以经济绩效为主体的政绩考核体制下,新上任地方官员在确定任期内要上马的大型项目后,就会动用所有资源打造政绩,从而与其他官员参与晋升锦标赛。这些大型项目往往需要高投入,地方政府现在的财力无法支撑,于是就以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承接商业银行贷款。但是地方官员一个任期只有5年,而有些大型项目需要跨越两届政府,本届政府花掉的平台贷款,还贷就留给下届政府来;花钱的政绩归上届政府,还钱的责任留给下届政府,平台贷款责权在地方政府届际之间结构失衡。尤其是临近政府换届年,在任的地方官员更加有动力向商业银行贷款,因为他们并不打算在其任期内偿还贷款;而后任官员也缺乏动力偿还上任官员扔下的债务,从而出现“新官不理旧账”换届政治风险。
参考文献
[1]魏加宁,孙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蕴藏巨大风险[J].中国经济报告,2010(06).
[2]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09).
[3]曹红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成因与治理[J].财经研究,2010(10).
平台风险分析范文3
[关键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06-02
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困境,为了有效的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各地方政府积极搭建地方性融资平台,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尽管帮助地方政府增加了可供支配的实际收入,但是也存在自身系统性风险过大以及负债过高等问题。基于国家监管趋紧的条件下,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显。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特征分析
(一)债务规模增长较快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地方政府高额举债如影随形。为了绕开政策障碍以及现行体制障碍,打破巨额投资与有限预算资金之间的缺口,建立了以经营、债务偿还、建设、融资于一体的创新性、地方性的融资平台,该平台能够代替地方政府进行间接或者直接融资,从而促使地方政府有效的实现了融资市场化。
从地方政府实际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看,该融资平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地方政府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融资额度较大,导致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日益提高,并逐步传导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最终危害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从债务规模来看,审计署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政府性债务总额为30.27万亿元,比2011年和2012年末分别增长了73.27%和9.02%。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城司债务占到了较大的比重。
(二)负债比率偏高,平台运营缺乏较高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各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对较高的总体负债比率,且某些城司甚至达到了80%左右的负债比率。而过高的负债比率,则将地方融资平台的“储水罐”特性真实的反映了出来,即地方融资平台的目的就是,只要罐子“大而不露”,其就能不断的从外部“引水”。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始终存在资金不能及时抽逃或者是资金不足的现象,最大程度的将公司的价值增大,这样就能变相的达到杠杆借款的目的。负债比率过高不仅会对融资平台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给金融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政府过多的介入融资平台的运作
在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政府过多介入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地方融资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同时由于独立性受到外界的质疑,融资平台发展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偿债主体或者投资主体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另外一些政府为了增加银行贷款的信任度,就会将地方财政与融资风险间接的进行绑定,从而使政府的财政风险有所增加。
(四)融资来源具有明显的集中性风险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数额巨大,且又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很多商业银行都为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使银企关系由“贷方市场”逐渐转变成了“借方市场”,造成了银行机构将条件一再放宽,进而导致了监管贷款过程中存在加大的风险。
二、地方财政“软约束”助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运营
(一)财政调控预算与决算的难度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分税制度的不断改革,经济变量对财税的影响因素逐渐增多,财政收入的增长弹性也随之增大,使财政部门在控制计划以及实际数额的过程中,面临了较大的困难,造成了财税收入的增长趋势以及波动幅度难以准确的预测,从而使财政部门在调控预算以及决算平衡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难度。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督预算制度力度不够
从客观方面看,缺乏完善的法律,以及监督预算制度力度不够,这也成为地方财政“超收”或“短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对于“超收”与“短收”问题,在预算法中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在监督预算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较为缺乏,或者监督力度不到位,导致财政出现了严重的超收问题。
(三)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渠道是财政超收
从主观的资金用度方面看,目前在地方政府中,财政“超收”成为了主要的增加资金的渠道。近些年,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地方财政的刚性支出有所增长,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不可避免的需要加大对财政“超收”的挖掘力度,也加大了融资平台的举债规模及还债压力。而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实施了清查,并实施了从紧的相关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得不面对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
综上,地方财政“软约束”与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强烈动机,助推了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升级扩张。
三、基于监管趋紧环境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采用有效防控系统控制平台风险
通常来说,地方融资平台属于金融范畴,而财政超收则属于财政范畴,两者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关联度。但是,由于国家实施了管控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之后,地方融资平台与财政超收而这之间又形成了一定的微妙联系。
一般地,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社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依靠财政部门的内部收入,很难满足刚性财政支出以及跨期巨额投资等的要求。而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具有公众和行政阻力少、监管少以及一次性借入资金的数额较大等特点,因此地方融资平台获得了有效的发展。而在监管趋紧的条件下,构建有效风险防控体系成为平台公司的首要任务。
(二)规范发债机制,实现监管的常态化与标准化
地方融资平台的建立,主要是由于各地方政府对现有的融资渠道的狭窄性而采取的一项应对策略。由于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经济实力较为突出的地区,通过发债来缓解还贷压力。“城投债券”及“地方债”的发行,虽然能够帮助银行系统分散放贷风险,同时也成为融资平台再度扩张债务的源泉。因此,须加强监管,规范偿债机制以及发债的程序,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债券”的发行才能成为解决融资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加强监管,严控严管,实现监管的常态化与标准化。为了避免融资平台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各监管部门仍需对融资主体公司的注资的有效性、合法性,以及融资的法律资格等严格进行审查,这样才能对其运营的合理性以及抵补风险的能力进行审慎评估。
(三)促进区域范围的财政交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逐渐明朗化,各区域与中央的对话、区域内各地方政府的对话越来越频繁。因此,针对经济发展较慢的地方政府,约束过度融资、建设的行为,防止政府资金因为过度使用而紧张加剧。引导资金充裕的地方政府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政府加强多边合作,促进各地政府的财政交流,增强区域化财政实力,进而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压力,降低债务风险。
四、总结
地方融资平台大量举债,阻碍了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制约了融资平台市场化运营。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平台风险,积极推动平台市场化,地方预算改革需加快步伐,形成标准化的监管模式,在中央协调下,促进资金盈余与资金匮乏地区的合作,共创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煜辉,沈可挺.中国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问题、挑战与对策――基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状况的分析[J].金融评论,2011(3):1-18+123
[2]李颖颖.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现存问题及治理对策――浙江省温岭市投融资平台营运情况的调研报告[J].财经界,2011(9):108-110
[3]魏巍.监管趋紧条件下地方融资平台发展与财政超收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1(24):73-75
[4]赵全厚.风险预警、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与财政风险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4):61-70
[5]马润平.对甘肃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分析及改进建议[J].财会研究,2012(1):75-77
平台风险分析范文4
关键词:信政合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038-03
年初以来,关于信政合作业务出现回暖的报道屡见报端。统计显示,2012年1到3月,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天津信托、长安信托、中铁信托等信托公司已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上百亿融资。信政合作其实并非新鲜事。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尝试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来对外融资,实现资金和政府信用的结合。2008年之后,在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开展了大量合作。据诺亚财富的统计,2009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共发行集合信托产品556只,总规模241.53亿元。其中,有67只信政合作产品,总规模95.9亿元(占比397%)。但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逐步显现,银监会于2009年4月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信政合作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55号),财政部也就财政担保的规范问题下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之后信政合作的速度开始放缓,信政合作业务占信托资金余额的比重从2010年三季度的12.91%降至2011年四季度的5.27%。那么,当前信政回暖的原因何在?信托公司该如何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呢?
1 当前信政合作业务回暖的原因
信政合作回暖,主要驱动力还是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需求。今年是三年平台期的还款高峰,地方政府为保在建项目和偿还到期债务,迫切需要资金。据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的公告(2011年第35号):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万亿元,其中,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占比分别为29.96%、43.51%和26.53%;从借款来源看,银行贷款占比79.01%;从资金投向看,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占86.54%;从偿债时间看,2012年是个偿债的高峰点,到期需偿还的地方债务占比为1.84万亿,占比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地方债务占比分别占11.37%、928%和7.48%。
但在监管层“降旧控新”的基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偿债高峰期的到来,不少地方政府选择借道债券市场和信托工具融资。仅从有公开信息披露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来看,从2012年初至3月15日成立的信政合作产品至少已有38只。最近媒体报道的江苏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以下简称“镇江城投”)的融资活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镇江城投于2012年2-3月的融资金额已远远超过其于2011年前三季度获取的银行新增贷款。截至2011年9月末,镇江城投的银行贷款余额为133.34亿元,其中当年前三季度银行发放的新增贷款不足3.55亿元。为弥补资金缺口,镇江城投于2012年2月20日通过中融-镇江城投财产权信托融资5000万元,3月2日通过中融-镇江财产权信托2号融资1亿元,3月2日发行中期票据10亿元,3月6日发行短期融资券8亿元,共计融资19.5亿元。
与2009年相比,当前的信政合作呈现出新特点:2009年的信政合作,采取的主要是银行主导的“银信政”模式,即客户和资金两头均来自银行,信托公司作为中介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资金,主要是贷款类信托,政府信用体现在担保函和承诺上。今年以来的信政合作,更强调商业化的风控措施,从原先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转向落实抵、质押担保措施;在资金运用方式上以特定项目的收益权转让为主,包括债权、股权和应收账款;虽然仍离不开政府信用,但不再是直接的担保函、承诺,而是受让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欠款、或者由政府回购,属于受法律保护的正常债权债务关系。部分信政合作产品的资金偿还有BT协议安排(建设-移交,即融资平台代建、最终由地方政府回购)。例如,中融信托-镇江城投项目财产权信托计划的还款来源是,镇江市政府履行其与镇江城司所约定的金山水城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及相关的附属设施及配套设施全部竣工验收合格后的回购义务。安徽国元信托的黄山市高铁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集合信托计划,约定信托期满时,由黄山市财政局溢价受让国元信托持有的高司的股权。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点及潜在风险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要想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就需要了解和把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点与风险。
2.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点
平台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 声誉风险 风险防控
一、问题的提出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从2007年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的成立,发展到2014年的1575家网贷平台,P2P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截止2015年10月,P2P平台数目已经发展到3000多家。P2P网贷平台凭借门槛低、手续简便、收益高等优点,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同时为个体投资和经营消费贷款拓宽了渠道。
然而,由于监管缺失,借款人出现违约,贷款人无力偿还等引发平台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加上媒体负面报道及传播,服务纠纷没有得到妥善处置,风险控制不足等,给外界留下了恶劣印象,对P2P的持续经营产生严重影响。整体来讲,继上海银岭成为第一家出现问题的平台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出现问题的平台也野蛮生长着,到2013年有问题的平台已经突破150个,2015年已经超过1000家。这些平台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提现困难及停业、诈骗、跑路等,严重影响P2P网贷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
频频出现的跑路事件给P2P及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一部分投资者丧失对网贷平台的信心,选择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P2P开始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保障模式由平台自有资金发展到多重保护。然而多重保障仍避免不了投资者的流失及跑路事件的频发。P2P网贷平台发展的现状,验证了声誉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此,网贷平台要重视良好声誉的维护及声誉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二、声誉风险相关理论研究
声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风险主要是利益相关者负面评价的风险因素累积的过程,其重要且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与企业所有内部风险与外部不良事件高度相关,而且其计量十分复杂。
就国外研究来讲,对声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随后Fama将声誉引入经济学领域,打破了声誉狭窄的概念,以至后来发展到金融业乃至银行业的研究。Lazear(1979)首次将博弈论运用到声誉研究中,Kreps、Milgrom、wilson(1982)对前人研究进行完善,建立KMEW声誉模型。2009年,巴塞尔协议将声誉风险纳入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国外研究对声誉的计量方法也得到完善补充,计量方法主要有博弈论、Rep Trak模型、声誉商数及二维评估模型。其中,Harris-Fombrun(哈里斯―丰布兰)的声誉指数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该模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即工作环境、社会责任、情感诉求、产品服务、公司愿景和领导力、财务状况及20项二级指标,形成声誉指数指标体系[1]。
就国内研究来讲,声誉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层面,主要有:胡荣尚(2014)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进行博弈分析,认为股东与高管层的博弈困境是声誉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翼(2013)基于Harris-Fombrun模型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员工工资增长率,学历比例增长率,支行总数增长率等对声誉风险影响较大[2];李海燕(2015)采用OLS回归对商行声誉风险进行度量,从员工工资、机构数量、流动比例等层面研究影响声誉风险的因素[3];胡敏(2014)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构造指标体系,从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理论度量了声誉风险[4]。
通过对声誉风险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文章认为Harris-Fombrun指标体系较完善地表示了P2P声誉风险,因此下文将参考该指标体系及结合国内P2P发展特色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形成P2P声誉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研究设计
由于声誉风险是内部及外部不良因素累积的过程,所以P2P声誉风险的衡量需要涵盖企业涉及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这要求建立P2P声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应抓住关键影响因素。
(一)P2P声誉风险指标建立
根据前文总结,文章认为虽然Harris-Fombrun声誉指数模型高度概括声誉风险,但有些指标不符合目前中国P2P的发展现状,因此文章对此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二)声誉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模型按照1―9标度法赋值。同时将P2P声誉风险按等级标准分为以下5个等级:很低、低、中、高、很高。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对声誉理论分析,参考网站利益相关者在交流论坛发表的感受,并针对所建立的体系询问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及老师等20位相关人士意见,构建各个判断矩阵,如下:
根据矩阵X,计算出的最大特征根值为6.5828,CI=0.0925
四、声誉风险评估
(一)多级模糊评价
邀请30位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性质的专业人员对单因素风险等级进行打分,如下:
由单因素评价表可以得出指标层的主因素模糊矩阵Wi,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公式Ti=Xi*Wi,其中Xi为各个准则层的指标层权重,Wi为各个指标层的得分矩阵,得出指标层的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T1=(0.02926,0.08317,0.2152,0.24596,0.42641)
T2=(0.00393,0.10105,0.16152,0.44268,0.28902)
T3=(0.033755,0.041985,0.03848,0.242265,0.624225)
T4=(0.26666,0.41666,0.225005,0.08334,0.008335)
T5=(0.00624,0.03408,0.22842,0.73126)
T6=(0.01035,0.01477,0.05418,0.37309,0.54751)
由指标层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准则层的主因素评价矩阵T。根据公式A=X*T,可以得出A=(0.022516,0.041542,0.060757, 0.274204,0.597678),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最大数值对应的风向评级即为P2P声誉风险等级,由向量A可以看出,最大数值为0.597678,对应的风险等级为“很高”。
(二)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上文的评价结果表明,P2P声誉风险处于比较高的等级。从工作环境指标分析,重视员工培训教育所占权重比较大,说明优秀的员工可以提供满意的服务,给外界留下规范,素质高,公司严谨等良好印象;从社会责任方面分析,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较大,一个企业如果敢于保持高度透明,愿意接受公众监督,则向外界传递公司经营稳定,发展良好的信号,从而对声誉风险产生积极作用;从产品服务方面分析,P2P平台为公众提供投融资的平台中出现问题的平台越多,服务投诉的越多,资金供给者相对越少,因为外界社会公众易出现“羊群效应”及“晕轮效应”;从公司愿景和领导力方面分析,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所占权重较大,因为明确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前进的方向,企业目标清晰才能持续长远发展,就不会做一些有pP2P网贷平台声誉的事情,并且还会注重声誉的维护,给外界传递着稳定,安全可靠的信号;从经营状况层面分析,风险控制能力及资金保障程度所占权重相对较大。从经济人角度来讲,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型,人们倾向于资金保障程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强的投资平台,如果平台经常有不良事件发生,倒闭是可预见的结果;从企业感召力方面分析,P2P平台的信用评价报告为投资者做了重要参考,信用评级越高,吸引的投资者越多,平台发展越持续,给外界留下的形象越好。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总是超乎人意料,这也间接加剧了P2P平台的声誉风险。
整体来讲,P2P平台的产品与服务、经营状况、企业感召力对声誉风险的影响较大;工作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愿景及领导力影响相对较小。
五、建议
鉴于前文,文章主要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P2P之所以跑路,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管[5]。P2P作为新兴行业,在外国家应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做法,将声誉作为P2P风险监管的重要部分,颁布并贯彻执行相关法律细则,对P2P的经营范围、组织要求进行限制;在内P2P平台应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恰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方法。P2P平台还需要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与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有效执行。
二是实现网络个人诚信信息共享。P2P出现问题的另一大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个借款人可能同时在多家平台借款,而平台之间由于竞争关系很多信息秘而不宣,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将很大可能贷款给借款人。借款人借款增加,还款压力变大,出现违约概率变高,进而影响平台流动性。因此P2P管理当局应参考央行建立的个人征信系统,倡导信息共享,建立平台投资者、贷款者借贷款信息系统,增强对相关利益者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P2P平台对投资者资金保障程度。基于经济人角度,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型,如果平台做出一系列相关措施使投资者相信本金安全,将是P2P平台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P2P平台的保障模式不应只局限于平台风险准备金,应实现多种保障模式共存,切实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
四是有意识维护P2P声誉。P2P平台应认识到对声誉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将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声誉风险教育,使声誉风险管理意识深植脑海。同时,通过将平台社会责任与经营目标结合、增加员工培训机会,及时披露相关年报、妥善处理服务投诉案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与媒体良好接触,定期不定期宣传企业价值理念,传播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制定危机管理规划及实施全面危机公关,当声誉风险出现时,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曹玲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系,2014.06:13-25.
[2]毕翼.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系初探-基于Harris-Fombrun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3(10):77-78.
[3]李海燕.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工商银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5(05):56-58.
[4]胡敏.中国商业银行声誉度量风险研究―来自国有银行的证据[D].湖南:湖南大学金融系,2014.06:12-22.
平台风险分析范文6
(一)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含义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土地注入、设立股权等形式进行融资,所成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其运营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建设开发公司、城建投资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许多不同类型的公司。虽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类型很多,但是资金融入后的重点都是进行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
(二)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营特点
一是独立性。我国政府在相关规章制度中都已经明确指出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成立必须具备一般独立法人的资格。由于政府投融资平台所代表的利益主体是地方政府,与一般企业法人相比所代表的利益主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平台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政府所出台的政策顺利实施。
二是一贯性。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在资金的使用范围上与商业银行信贷有着一定的区别,其并不对资金使用范围进行限制,也不会存在利率低的情况。而是根据资金来源情况谨遵一贯性原则,进行资金使用性质的确定对有偿资金有偿使用,对无偿资金无偿使用。
三是公益性。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目标与其他房地产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房地产企业都是以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管理目标,而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则是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为经营目的,属于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四是服务性。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所建立起来的,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计划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财政预算和商业银行一样被视为是地区资金的重要来源,地区政府融资平台的顺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财政政策顺利实施,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我国某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活动情况
随着各个地区投融资平台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投融资平台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此,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以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规避风险,本文对我国某市15个区、县(市)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以全面反映该市区、县(市)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现状。截止2011年底,该市15个区、县(市)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61家。总资产金额高达1495.6亿元,总负债为848.6亿元。筹资总额为465.4亿元,银行贷款占筹资总额的89.2%,共计415.2亿元,债券占筹资总额的8.8%,共计41.1亿元。本节从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担保、筹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是利润情况。该市这61家公司中利润总额达5亿元的占公司总数的4.9%。1―5亿的占公司总数的9.8%;1000万―1亿元占平台公司总数的14.8%;利润0―1000万元占公司总数的34.5%;0元以下的公司占总数的36%。由此可见,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营情况总体上良好,盈利企业达到了半数以上。而且公司利润金额非常可观,妥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该市这61家公司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的占平台公司总数的4.9%;5亿元―10亿元的占平台公司总数的1.7%;1亿元―5亿元占平台公司总数的9.8%;5000万元―1亿元的占平台公司总数的11.5%;0元―5000万元的占平台公司总数的63.9%;无主营业务收入的占平台公司总数的8.2%。由此可见,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收入情况良好,间接地反映出该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稳定。
三是融资情况。截止至2011年底,该市61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总额高达4653682万元,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其中银行贷款总额为4179872万元,占筹资总额的90%;发行债券为356800万元,占筹资总额的8%;银信政理财产品62300万元,占融资总额的1%;其它占筹资总额的1%。由此可见,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资金最重要来源为银行贷款。同时以上数据也反映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这样一来公司就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银行资金链断裂公司日常运营就会受阻。
四是担保情况。该市6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总金额为3612479万元,其中以财政收入担保占担保总额的4%,约160000万元,保证担保占担保总额的75%,约为2694979万;土地质押担保占担保总额的14%,约为513400万元;其它担保占担保总额的7%,约为244100万元。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公司的主要担保形式为保证担保。由于保证担保主要是通过保证人与贷款人约定的形式进行担保的,当借款人违约或无力归还贷款时保证人承担责任。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一旦投融资平台公司出现财务危机,责任就会落到当地政府的头上,直接会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发生。
三、我国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
以该市综保公司为例,该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财务发生额291605.94万元,按工程项目分,列表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市综保公司的资金主要是应用于包括道桥建设、广场建设、公园、景点、游乐场建设等丰富人民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城市水电热气供应等公共事业等方面。虽然公司诸如安置房工程等经营性项目可以通过项目投产后自身经营运行所产生的现金流形成“自偿性”,但是这一部分资金并不足以满足公司运营需要。而所占比重较大的公益性项目完全没有直接收入,政府只能利用其它筹资手段偿还借款,使得公司运营压力增大。同时,我国政府还没有出台有关于政府投资内容以及资金运作的相关规定,也没用建立一个透明而公允的投资资金运营披露平台,这样一来资金流向就存在着很多漏洞,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己之利徇私舞弊,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融资风险
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而债券发行也成为了银行贷款之后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本节从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两方面进行融资风险的讨论。
一是银行贷款融资风险。以该市综保公司为例,从公司2013年资产负债表(表2)中可以了解到,截止至2013年年末,公司负责合计2241725769.18元,较年初有所增长,主要是长期借款的增多直接导致负债的增加。长期借款中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因为随着银行贷款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平台项目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获得贷款资金的难度。同时,一些平台项目还款期的迫近也会造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风险的发生。银行贷款融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政府和平台公司的委托-关系所产生的风险。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被视为是政府的经理人,资金投入项目的实际受益方为政府而不是平台公司,而政府还没有建立健全平台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徇私舞弊滥用银行贷款致使平台公司资金外流;其次,信息差异性风险。平台公司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银行对其进行信用评级与平台公司的实际还款能力关系不大,更多的时候与当地政府的财政实力关系密切。很多地区商业银行在对贷款评估过程中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信息上都不占优势无法监控政府投融资平台跨银行的资金流向,使得银行在对其进行贷款时金额数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弥补公司资金缺口从而引发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是发行债券融资风险。债券发行融资方面,该市投融资平台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公开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以筹集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资金。但是从目前该市财政支出与收入总体情况来看,二者之间的缺口正逐年增大,而地方政府有权同时设立一个或者多个投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续期内,该市地方政府很有可能会改变对平台公司的信用偏好,一旦出现投融资平台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的情况,政府不会对城投融资平台债券本息清偿付法律责任,这样就会引发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对于该市政府融资平台资金运用的一些完善措施
(一)实现融资方式多样化
单一的融资方式容易加大公司对商业贷款和财政拨款的依赖性,不利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顺利发展,所以该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融资渠道进一步实现融资方式多样化。首先,平台公司应当加大对发行债券的重视程度,不仅要重视与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合作,还可以与国外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制定合理的本息发放方式,吸引社会上以及国外的企业和个人资金的投入,尽可能地降低对商业贷款以及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其次,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还应当关注证券市场,通过上市的形式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进行重复融资而且还不用支付利息,促进公司的资金链稳健运转。
(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和防范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平台公司应当加强各个部门岗位设置管理,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尤其是财务部门一定要进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避免一人兼多职现象的发生,实现定期对账。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落实到个人,控制和防范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己之利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公司应当建立现代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最后,平台公司应当进一步促进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主管人员应当积极向部门成员传递国家最新法律政策,并组织公司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优化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使得公司会计人员在务管理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明确责任主体
该市政府投融平台公司不应当过于依赖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可以给予公司一定的管理权力,使公司由政府控制其运营管理向实现自主管理形式的转变,杜绝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兼职公司管理工作闲暇的发生,应当另外选聘一些综合素质突出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明确责任主体,避免由于平台公司债务过重转化为政府的债务,致使地区财政负担加重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