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1
关键词:平面设计;分块;案例式;项目式;评价标准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和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了解熟悉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行业规范。在“2+1”的高职办学模式中,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以我院 多媒体专业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从事平面设计的占31.4%。所以本课程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技能运用能力,也决定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发,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就业方向。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软件运用技能、创意思维开发,在接触平面设计之前的一个学年中,学生已修完《绘画基础》、《构成》以及《平面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构建理想形态的构成能力,同时也掌握常用平面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对于理科生源的多媒体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课程,为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起到扩展应用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课程建设进行探究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分块”教学的整合
根据我院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课程总学时68节。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种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大众传播学及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技能。[1]因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覆盖面广,为了便于教学,因此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其知识体系汇集成“块”,加以适当的学时安排进行系统授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程在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学时的分配上需要重新安排。其中,因为理论性太强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视觉流程与平面结构设计、文字的基本结构、编排形式与标题的编排、图片的平面构成、组版原则与设计步骤等内容不适合独立用来给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讲解,而且教材中的形式美法则因其在构成课程中已有相应介绍,故只做简单复习,所以上述内容简化为“版式设计”,在较短的课时内做简单介绍,将相应的理论分散至其它各“块”中,如在招贴设计中介绍视觉流程、在VI设计中介绍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介绍组版原则,灵活地把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另外,把Logo设计和CI设计合并后细化为VI设计,以便开展项目式教学。整合后如表2-1所示。
(二)案例式教学植入“块”中
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2]平面设计中的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设计领域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高度,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来分析成功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决定植入该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块”的内容、以及课时分配的长短。在VI设计“块”中,以“中国联通VI设计”(图2-1)为例,首先通过介绍此案例的基础系统、办公系统和营业厅系统,分析其成功品牌释义、创意理念、制作规范和应用系统部分。再扩展分析为何中国联通成立时选择了蓝色中国结作为公司品牌标识;为何品牌标识由蓝色变为红色;如何弥补联通此前品牌定位不甚清晰的缺陷,从而确立新的企业文化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列举各个成功和失败的设计案例,从中总结出成功案例的创意思维、设计准则和失败案例的问题所在,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的思考来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丰富自身的创作源泉,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权威的案例,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示范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又起被效仿的作用。所以,选择优秀案例并且充分利用,是“分块”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用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参照物,再加以设计上的探索,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项目式教学带动竞技
平面设计中的项目式教学是指由教师引入一个完整的项目,确定项目内容及其要求,进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实践,模拟设计企业的设计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任务要求的教学活动。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修订中,要对近期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校、省、国家乃至全球的各类竞标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小至一个威客网的投标,大至全球性的比赛,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在完成设计项目后,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名义参加各级竞赛或投标,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肯定。以项目式带动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增,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竞标、赛项等项目上取得相关奖项或获得经验积累。项目式教学一般用于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VI设计等比赛机会较多且课时总数较长的教学“块”。
(四)评价标准的制定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对教学成果的审查,评价的客观性由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作业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结果的价值反映,它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和忽略了哪些内容,具有指明学生的努力方向的作用。因此,作业的评价标准的制定需具有科学性,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在图形或文字、组版构成、创意能力、纪律或团队精神等方面开展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如表2-2所示。
三、结语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分“块”后植入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精选“项目”等教学改革,为教学构建新媒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案例式教学,尤其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从其他的方面入手效果可能更好,如传统教学法。而泛滥的使用案例式会让学生过多的注重实际操作案例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过于薄弱,需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式的推进上,尽量不要选择竞技比赛难度太大,获奖几率太低的项目,可以从校级的小型比赛做起,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更容易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在评价标准上,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分值不能超过40分,把握教师在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如果发现学生在互评上面有不良行为更要加以制止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以上是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还有待继续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放,蒋恩普.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2
关键词:微信平台;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
一、前言
微信作为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及时工具,可以说由于其信息传递的速度够快、涉及内容之广,以及不收费的特点,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微信的普及突破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面的限制,为现代教学活动添加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如今网络的普及化,如何有效的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尤其重要。微信教育是连接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微信平台上面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谈,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识。本课题主要是基于微信平台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想结合,如何营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
二、微信平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上具备的优点
(一)可以帮助学生对三大基础知识的理解。计算机平面设计三个根本的基础知识为平面和立体构图,以及关于色彩的搭配,学生学习的时候首要掌握的是平面构图,其次,发展深入一步的进行立体构图,最后就是如何搭配色彩,只有掌握了三个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到设计产品中,才能在创造的过程中降低失败品数量。但是,在实践活动中,由于教学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备课的时候不可能过细的讲解技巧,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了解知识,微信平台进入教师眼球,教师可以将三大基础知识发送给学生,在学生不理解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便学生完全的掌握深层次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育活动的方式是案例讲解,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实际的案例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课后模拟,以此获得设计技巧。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面很大程度上都是符合教材重点的,有的案例可能是来自网络,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软件都操作上面,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平面设计创新的要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模仿性太强,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活动中应该减少软件操作的活动,增加学生对作品的创造中,只有正确的激发出学生创造的热情,才能突破典型,设计出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虽然由于教学活动时间限制,但是教师任然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传递知识,还可以在微信平台探讨设计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模式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工作就是掌握基础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活动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案例讲解,因此,在案例的认识上面主要依靠的是教师自身对产品的认知,可以说,这样的案例选择虽然可以教导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知识,但是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量。微信作为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课堂伟讲解的知识放在上面,可以和学生进行探讨;学生还可以对自己为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询问,这样的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完全掌握各个学生学习的状况,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二)注重课后学生学习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微信作为一个及时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优秀作品上传上去,以方便学生学习,更甚至于,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看法一对一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传授新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量。可以说,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以后的创造提供重要场地训练。(三)注重教师引导工作,加速师生情感联系现在,高校的老师只关注课堂教学内容,忽略学生的交流,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浅薄;这种情感上面的缺失,可以说非常不利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上,情感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分析力。微信的出现正好弥补这一个问题,学生和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去沟通,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方便引导学生创造思维;从学生角度来说,可以提供适时的帮助,以便掌握更深的知识。因此,微信平台的利用可以加速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微信平台运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上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建设完善的考核机制。计算机平面设计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建设完善的考核机制。微信平台的运用不仅增长了学生学习的时间,还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完善的考核机制,首要要确立的是激励机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先设置一些分数要求,达到一定的分数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低于标准也要惩罚,充分调动学习的氛围;其次,要设立正确的操作流程,教师教学的初期只有先制定好规则,严格的要求才不至于混乱;最后,考核的结果的重要性要体现出来,过程重要,但是结果更重要,这样到好处就是能增强学习的积极。(二)课堂教学与微信使用相结合。传统教学的课堂存在着弊端,只有将微信教学完美的结合,才能巧妙的规避时间段、学习内容少的问题。目前,是互联网的时代,只有扩展教学的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微信教学不可能取代课堂教学的位置,因此,在教师要区分主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不会走向偏向化。
五、结束语
微信平台上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它的出现极大的方便计算机平面设计教育。微信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扩展学生的学识。所以,微信教育对教育教育工作者来说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教师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网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系统传递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引用:
[1]姚志添.《科教导刊:电子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信教学平台的构建——以中职计算机Photoshop考证课程为例2016.
[2]于志博.《读天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探究2017.
[3]杜兰兰.《大观周刊》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2013.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3
关键字: 《平面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其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得到提升。这对所有战斗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职员工来说是一份鼓舞。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才能真正让社会满意,才能真正对得起所有的中职生,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走向辉煌。
回顾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分析其本源,我认为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毕业生刚到工作岗位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手,是一个可以说什么都不懂的新手,而企业是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立刻上岗服务的,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为此,我们必须改,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改。我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以《平面设计》这门课程为依托,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有动力去学,有目标去学,并且学有所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提了很多年了,这是一种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能把理论和实践具体结合起来,能真正激发教师教的动力和学生学的兴趣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只有真正准备好的老师才能真正运用好新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关键就在于一体化,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是真正把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合二为一来组织教学,一体化关键就在于学中去做,做中悟学,而要真正实现这一体化,教师是第一因素,教师只有首先做到在知识储备、技能掌握、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才能真正驾驭这种教学模式,这样一体化教学才算真正开始实施。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所学知识较陈旧,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并且由于计算机课程多,很多时候,老师并不能真正深入到具体某一门课程研究中去。比如《平面设计》这门课,可能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就仅仅是对PHOTOSHOP这一软件的介绍,对于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对于图像相关知识可能自己并没有去深入研究,而是一带而过。而在介绍软件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工具为中心,以步骤为基点来授课,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只看到了工具的个体要义,而缺乏整体性的把握,最后彻底失去兴趣。好比让你欣赏一个卡通形象,你只看到颜色和线条,而根本看不到其整体形象、设计寓意。这样教出的学生能从事平面设计相关工作吗?肯定不能,他们连最基本的欣赏都不会。
为此,我首先仔细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和自己目前的知识、技能现状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尽可能去完善。比如,我对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很缺乏,就去找相关书籍和老师进行学习;对美术绘图把握不够,就虚心向美术老师请教,也许这样不能完全改变我的知识构成,但是,作为一个传授者,我能通过这些知识胜任学生的引导者这一角色。
当对这门课程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就开始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对照传统的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开始进行思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希望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上能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强调理论知识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
针对上述原则,我发现我们现有的教材还只是停留在单一传授技能,理实分开的层面上。为此,我在查找很多参考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始自己编写校本教材。我编写的原则就是遵循“设计立项――项目分析、拆分――理论辅助――分项完成――总结”这六个基本步骤。比如:在设计“色相/饱和度”这一节课时,我就针对此节知识点要求,设计了一个给一张风景图片设计四季景色的项目,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拆分后,点出实现目标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某一季节的设计,最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其制作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在这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在激发出学生设计的浓厚兴趣时,在他们投入进整个设计过程中时,当他们在实践中遇到难题时,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这不是刻意地去记忆,而是自己需要时求索后的记忆,效果完全不同。
二、把每一节课都作为一次全新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教学模式
我的自编教材和备课只是自己对教材的一种把握,自己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种理解,只是一种没有经过检验的思考。而当前我们提倡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进行革新,不是为了模式而开展模式,而一定要坚持一切为了教学效果,一切为了学生能学以所用。
在每次上课前,我都对本课内容进行一次温习,对本节课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一次整理。考虑到是在机房中实施一体化教学,为此,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有目的地根据上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智慧进行项目攻关。
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课项目有兴趣,在课堂上我往往会借助情景假设法、角色定位法或者任务驱动法来实施,同时也让学生对本次课所要掌握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把握。接着,就通过启发式提问,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完全沉浸于设计者的角色定位,参与性大幅提升。此时,教师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难点,顺其自然地点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会报以恍然大悟的领会而不是无奈的接受。教师在做必要的现场操作后,就立刻进行分组,鼓励他们自主去完成。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引导者的作用,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自己解剖作品、自己引出理论知识点、自己完成作品、自己去评价作品。只有通过这种层次的锻炼,学生才能对知识心领神会。
三、建立具备竞争性的考评机制,激发学生的求学潜力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4
关 键 词:平面设计 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平面设计主要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二维空间内充分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创作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知觉上的美的关系,它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对平面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平面设计教学理念,培养更能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平面设计人才,促进平面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造型基础教学的传统性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最初诞生于德国人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Bauhaus),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引进了包豪斯学院(Bauhaus)的设计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设计人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一般分为基础课(通常所说的三大构成和素描、色彩以及图案等都属于基础课程的范畴)、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层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延续多年的传统基础教学体系逐渐显露出诸如各门基础课程都在各自的空间中独立运行、缺少连续性和协调性,照搬纯艺术教学模式以及缺少对平面设计教学独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二维平面空间进行视觉体系的构建和信息传达以及创新思维的运用等研究上,这种研究建立在对心理学、生理学、符号学、色彩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学科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更多的对传统思维和视觉的颠覆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了知觉过程、探索过程、思维过程以及理解过程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纯艺术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平面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中来,势必要放弃设计教学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当我们面对一群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青年学生,传统僵化的基础教学思想和体系无疑是对他们创作激情的抹煞。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种传统造型基础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呢?关键是要从改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不管是美术学院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素描和色彩是学生进入一年级所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沿用了纯艺术的一套教学模式:从几何石膏训练到静物写生到石膏头、半身像、人像再到人体写生。这种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体系从一开始就没有体现设计教学的独特性。造型基础教学固然重要,可在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最关键的还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平面设计中的基础训练不应该以“画得像”为目标,而应该添加进更多的形式美的训练在里面。比如,素描课不再以“三面五调”的形式出现,而应以创意速写的形式存在,用线等形式来表现素描,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将构图、透视、肌理等知识渗透到造型基础教学中,从一开始就注意学生形式美感的培养。那么,在色彩的基础教学中,也应该一反传统的色彩教学以注重对象形体、明暗、虚实、空间等关系,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色彩情感,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大胆运用各种色彩语言去表现对象带给自己的第一感觉。因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的造型基础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二、形式语言教学的简单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1.学生在造型形式语言内容的选择上,经常搞不清应该选和选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进行作品的设计,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语言内容过于简单和单调。2.在单项构成形式语言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构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语言元素去指导和完成更加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创意思路难以展开,形式语言比较单一。3.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种形式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办法,作品效果难免显得单调乏味。
从这些存在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形式语言教学过于简单所造成的。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形式语言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探求,和与此带来的知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首先应当得到积极评价。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启发独立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的感觉,这包括了对事物形态、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现技巧。
那么,解决形式语言教学简单性问题有哪些途径呢?
一个好的平面设计教师不但需要掌握视觉语言表现手段,更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一方面要以动手能力为主,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在熟练的技术背后要有综合素养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就是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其创造能力和制作技巧上形式语言的多样性。故而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形式语言的规律,掌握美的法则,进而拓宽设计思路,采用多种形式语言创作作品,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现。在前期练习中从点、线、面这些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语言要素入手,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方面进行观摩、分析、训练,而后总结,并得出结论。形式语言教学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对形式语言基本元素的设计,如利用点、线、面等基本设计语言设计出新颖的基本形。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鼓励学生探究范围中的基本形式的设计方法,尝试着去制作,而对于特别复杂的图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只有在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元素的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体验和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形式语言丰富的设计作品。
三、思维创意的呆板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创作出好作品,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唱“独角戏”,用以往的经验教学讲理论,然后就是学生的制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也使学生丧失了对各种新事物、新现象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师强调作业工整性,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制作技术层面上,几周的时间绘制大量作业,而忽视了对作品创作过程中思维创意的体现,扼杀了创造力和审美标准的培养。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做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因为草图包含了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所有的思维过程的提炼,能够把头脑中闪现的优秀创意以最快的方式体现、记录、表达出来,是学生以往的知识加上想象力共同碰撞出来的火花。
要解决教学过程中思维创意呆板性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学生在分析范图的设计思路、思维创意时,做出判断后利用各种绘图软件通过实践进行体验,这种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意分析能力,自行总结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选择最佳的操作方法,认识到思维创意方法的多样性,有效地避免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创意呆板性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设计教学主要建立在一定的实践训练操作上,这其中还包括了对设计理论研究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思维创意的理解和应用。为此,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了解各种新的思维创意、生活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
结语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以往只由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教科书构成的传统设计教学手段,和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讲授的课堂教学形式都已经显露出它的种种弊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考虑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教学作进一步研究,以期营造出一个和谐、积极、气氛活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平面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5
传统的《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操作中只能简单“模仿”,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未能充分激发,教学效果差。本文将CDIO理念引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单一的讲授演示变为了教学设计和引导者,学生主导完成作品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全流程。通过引入CDIO模式,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作品构思、设计,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提升。
【关键词】
photoshop;平面设计;CDIO;构思设计
photoshop软件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在平面设计、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包装、印刷等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因此《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成为了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具有电脑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多媒体教室授课加机房上机实验两部分构成,即实践与理论分开进行。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发现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时学生只能观摩教师演示,不能立即进行实践验证;在机房上机操作中就只能简单“模仿”,构思设计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效果差。同时,由于学生起点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审美、兴趣存在较大差异,怎样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学中来,如何培养学生的构思设计能力,将CDIO理念引入到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CDIO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自2005年引入中国以来,在短短几年内,就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CDIO分别代表着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行)。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直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CDIO教育理念就是要以这个全过程为载体建立一体化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设计和动手能力。CDIO的一个核心是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要求,使得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能为整体培养目标做贡献,让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将CDIO理念实施到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
籍于CDIO的核心思想,遵循“讲练配合、边学边做,理论指引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知识,从实践中获取新知”的原则,教改目标是要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学会了技术,构思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加强,渐渐摆脱照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是指从教师的案例选择、知识点讲解、设计实践项目、学生进行作品构思设计、解决问题到完成作品的所有环节,都经历着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实施CDIO的策略具体如下。
2.1完善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计划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方式已渐渐显露其弊端,不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热情和兴趣,压抑了学生喜欢操作的特点,造成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另外,大学新生普遍缺乏动手机会和实践体验,因此CDIO中的“构思(C)-设计(D)-实现(I)”活动及其它形式的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模式,对于学生学习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加深技术知识的理解均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不再是单一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更多地是在特定问题和任务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探索、实践、总结的方式获得。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全面修正了《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标准,添加创设了多个现实生活中的平面设计场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并调研实际的社会需求,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和实训计划,辅助学生完成知识和技术的构建。
2.2强化教师的CDIO能力为了实现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任课教师需要具备CDIO的工程思想,应当从单一讲授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由于学生普遍缺少实际动手的经历和体验,教学中应当安排丰富有趣又贴近现实生活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完成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全流程,对于个别大型综合项目可按小组方式进行。教师要透彻理解CDIO的愿景,并根据愿景对教学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制定课程计划时需要突出对学生平面作品构思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授课时应以项目为主导进行相关案例的讲解、演示,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孤立的知识点、技术点构建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在指导学生实践时,要引导学生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流程去完成创意作品设计,教师应向着学生的引导者角色转变。教师在进行如上一系列教学活动时,都渗透着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CDIO思想。
2.3正确考核和评价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考核是对其具体学习成果的考量,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CDIO重视个人、团队协作,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构能力,并将这些方面纳入课程内容和学习实践中,因此考核方式需要灵活多样,而不应当再是传统的期末考试一种考核模式。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期末考试、实践项目考核、平时考核三部分,其中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某一主题的平面作品创意设计,考核成绩占50%;实践项目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实际需求,让学生按3到4人小组实现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的广告设计,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平时考核则是对学生平时参与课堂、参与操作的考量,占总评成绩的20%。新的考核方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他们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和体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作品设计的能力。
3结语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6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选定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版式设计》,本教材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字体设计与版面编排技能的训练,并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以感性和直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凸显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本教材还有一个适于本专业的三大特色:第一用轻松的、故事性的写作方法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作易于理解的表述;第二书中70%是学生的课程作业,借此可缩短使用者与教材的距离,更有亲切感;第三拥有大量案例,易于进行项目教学法。
(二)改革思路
本人接到文字与版面设计这门课程之初有一个设想,即在短期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而在远期目标则建设成省内民办高职院校同类课程中前沿的领先的一门精品课程。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实施了包括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思路如下:
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国内外设计艺术的最新观念、思想、文化相结合,从观念上走在最前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加入现代设计艺术最新的设计思想文化和设计作品的学习。本人除在班级交流群中各类设计网站,带领学生参加中国美术学院等优秀专业院校的毕业展、设计展、艺术展、大师展等等,让学生随时知晓设计的更新与变革。除此之外,还举办了诸如“走进包豪斯”之类的讲座,提升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
二是为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本课程改革除了知识的讲授外,还特别加强能力训练,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对平面设计方向进行系统化规划学习,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设计作品,并使之为己用,通过赛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中国大学生广告节”等比赛给学生以压力,慢慢走进设计的内部(结果并不理想,经调查询问,学生基础稍差,初次接触设计的原因)。
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展览、赛事、项目贯穿课程始终,加强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在学生中心,“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渐进教学进度”,“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遵循学生思维及创作特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提问式”、“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小结式”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组对待。本人观察研究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业特点及专业能力,选取不同题目的“策略单”分给各个学生练习(实施过程中有些可能不是很匹配,但允许学生更换题目完成作业)。字体设计的作业题目除了让他们从个人名字的文字设计开始之外,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共用、文字图形化等的作业都会有3-5个题目供学生选做。
四是充分利用前期课程所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表达、造型基础等)、结合同期课程进度(设计基础、图形创意)、考虑后期课程应用(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渐进教学,实现教学合理化。如“广告节”策略单的题目涉及到标志、海报等,让大家初入设计。将“文字设计”与“版面设计”整合为一门课程,除了考虑上下各门课程的联系之外,还要涉及本课程与“美学”、“文艺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实施步骤
本课程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为主线,如下:
本课程共五周,每周为8个学时,整合之后课时有所压缩,具体实施操作起来相当紧张,但掌握好教学方式,可部分实施。首先是每周学时实行“1―3―1―2―1”分配,也就是“1个学时内容讲授、任务分配、方法引导;3个学时分析任务、构思策划、实践应用,在教师指导下个人或分组手绘制作;1个学时教师点评,讲解个人的创意灵感、设计说明,鼓励学生讨论分析,自行讲述;2个学时对前面讨论做出调整各组设计,整合完成任务;1个学时学生评价,得到反馈教师总结。”上述为每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五周可完成五个案例制作,包括“中文字体与拉丁字母的练习、笔画共用(基础)、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文字图形化的表达(实践与创新)、策略单和邀请函设计(综合)”,但我们最终结果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即形成一本11页左右的作业册。这也是本课程实行的“1―3―1”模式教学进度分配计划,即:“1周是是基础:基本文字、版面历史、概念、印刷等的了解,汉字及拉丁字母的基本绘写和练习,项目任务为个人名字或规定字体;3周实践与创新:文字设计思维拓展实训、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与图形的同构、文字图形化表达;1周是综合作业:以邀请函、大赛策略单为例,字体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及版式设计的要点,版式的编排原则、形式法则、点线面编排要素、编排类型等”。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授课对象为我院本专业第一届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在无形中有了更大的压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本院特色结合的恰到好处需要更多的探索(把影视片头字体设计、影视文案编排设计、校内外舞台设计服务等作为项目教学案例),探索过程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本专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将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紧紧围绕浙江省区域文化应用为中心,甚至将横店影视的特色贯穿于课程内容之中,并通过项目、赛事引导、校内外服务等来把文字与版式的课堂练习应用到实际之中。但是课程在实际的进行当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是创新思维的训练需要加强。因学生刚刚从应试环境中进入大学,而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与解放,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使得学生难免手足无措,练习过程中多以临仿为主。对字体与版面的认知从笔画、偏旁、段落、句子转移到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与图形同构、文字图形化、编排原则、形式法则等上面。对这些问题,本人思考权衡万千,建议将“图形创意”课程(现课程安排为1-6周,每周7节)排在“文字与版面设计”(现课程安排为1-5周,每周8节)之前效果更好,创意思维的训练会提升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对字体与版式设计的思维方法、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是本专业学生班级编制较大。现班级共有59人,给课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少困难,降低了传授效率。这也是后面很多专业课程要面临的一个难题,若利用分组的形式会提高授课质量和作业效率。
三是对学生地位认可的过程难以实施。这是他们所接受的与设计应用最为相关的第一门课程,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决心、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尤为重要,需要认可他们的地位,紧紧围绕在学生中心。本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不同题目或个人自行选择限制性题目。但某些学生自信心还是严重不足,但有很强的自尊心,懒得动手,对本课程甚至是本专业持排斥、厌恶态度(通过询问观察某些学生高考时根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限于文化课成绩本专业是最后的选择,同样对其他课程持排斥态度,扬言是来拿毕业证的)。这类同学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指导,培养兴趣,提升自信,耐心引导,从零开始。但屡教不改者可在期末考核里面挂科、处分,补考也要按照专业水平测定,不可应付了之,否则不利于学校品牌建设,切除拿毕业证的思想。
四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调和利用不充分。本课程类型为“理论+实践”,然而在传授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接受手绘制作,而对设计理论和软件操作稿嗤之以鼻。设计离不开电脑软件,每个人都拥有电脑确实给课程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过度迷恋网游等又害了一部分人,作为专业教师以布置课下作业来提升学生软件技能水平,尽量充分利用电脑的作用。部分学生软件技能较差,无法将自己的创意设想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前期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亦需要改革,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代替操作键、命令的讲解陈述(本人若接到此门课程,愿意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项目教学加强实践练习)。
五是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本课程是建立在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但设计基础(每周2节,1-17周)与图形创意(每周7节,1-6周)却与本课程同步进行,并且三大构成课(经改革为设计基础课)战线又长,文字与版面设计课时设计短而紧凑(8课时每周,1-5周)。所以基础往往没练到,专业已进行,适得其反。在实行“1-3-1”教学进度分配时,版面设计方面的课时明显较少,很多专业问题没有解决,需再加3周为宜,即“1-3-4”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