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1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2

1防止静电耦合干扰的措施

抑制静电耦合产生的干扰,可以采用增大耦合阻抗,对二次回路及保护装置进行屏蔽,合理选择二次设备元器件参数等方法进行一致。我们知道二次回路二抗电压表达式为:

(式1)

(1)从式1可以看出,在相同干扰源电压Us情况下,当耦合阻抗Z1增大时,二次回路的干扰电压UT将下降。耦合阻抗Z1主要是干扰源与扰回路间的分布电容C1的容抗。适当合理布置干扰源与扰回路的相对位置,可以减小分布电容C1,可以增加耦合阻抗,从而降低干扰电压UT。

(2)在二次回路适当地点增加抗干扰电容,如在保护装置的电源入口处及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入保护装置前,可以将式1中的Z2减小。图1是采用抗干扰电容后的静电干扰的简化电路图,图中C1为漏电容,对应为式1中的Z1; C3为增加的抗干扰电容,其容量一般为几分之1μF~几十μF,等效阻抗为Z3;C2为二次回路与大地间的分布电容。此时加到二次回路上的耦合电压由下式表达。

图1电容对干扰信号的抑制

(式2)

式中Z2’为考虑抗干扰电容后的阻抗,由于一般C4的值比C2值大很多,所以Z2’与Z2相比将小很多,对照式1,干扰电压UT也将下降很多。

采用抗干扰电容不但可以防止静电感应的干扰,对无线电干扰及二次回路内容产生的高频干扰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该抗干扰电容对二次回路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果容量太大,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图1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抗干扰电容对控制回路的影响。

图2抗干扰电容对二次回路的影响

在图2电路中,由于直流绝缘监察系统的存在,并假定控制母线的额定电压为Ue,正负控制母线对地的绝缘电阻相等,则正常运行时+WC对地的电压为+50%Ue,-WC对地的电压为-50%Ue。可以看出,这时在抗干扰电容上的充电电压为50%Ue,如果在出口继电器KC的正电源侧接地,接于负电源侧的抗干扰电容C3将通过两个接地电沿着虚线对KC放电,当C3的容量足够大并KC的动作电压小于50%Ue时,KC将动作跳闸。这也是规程中要求直接用于跳闸的出口继电器其动作电压不能低于50%Ue的原因。

采用屏蔽电缆并将屏蔽层可靠与地网连接,可以有效抑制静电干扰。使用屏蔽电缆的抗干扰原理可以用图3来表示。

图3电缆屏蔽的抗干扰图

图3中由耦合电容C1传递给二次回路的干扰信号被电缆的屏蔽层屏蔽并通过接地点传人地网。试验表明,采用屏蔽电缆能将干扰电压降低95%以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当然采用屏蔽电缆的抗干扰效果与屏蔽层使用的材料、制作工艺、接地方式等有关。表1是在现场试验中测得的各种电缆在操作500kV隔离开关时的干扰电压,试验中采用的平行于500kV母线的电缆长度为80m,母线长度为250m。

表1 屏蔽电缆抗干扰效果试验数据

操作方式 最高暂态电压幅值(p-p,V)

塑料无屏蔽电缆 铅包铠装屏蔽 铜丝编织屏蔽 铜带绕包屏蔽 铜钢铝组合屏蔽

单相合闸 5060 170 190 175 163

单相分闸 7800 275 250 280 210

三相合闸 4500 320 490

三相分闸 9000 340 48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电压很大,当使用无屏蔽的塑料电缆时,其干扰电压最大达9000V;当使用屏蔽电缆时,对干扰电压的抑制效果很好,其干扰电压的幅值被抑制到5%以下;不同的屏蔽层材料抑制干扰效果很接近。屏蔽电缆除了对静电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外,对电磁干扰和高频干扰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屏蔽电缆在变电所二次回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充分利用变电所中的自然屏蔽物,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抗静电干扰的效果。在控制电缆敷设的路径上或二次设备的安装现场,有很多自然的屏蔽物,例如,电缆隧道和电缆沟盖板中的钢筋,各种金属构件,建筑物中的钢筋等,都是良好的自然屏蔽物。只要在施工中注意将它们与变电所的接地网连接起来就能形成良好的静电屏蔽。

2防止电磁感应干扰的措施

(1)减少干扰源与二次回路间的互感减小由于电磁感应在二次回路产生的干扰电压。从式2可知,互感M与控制电缆及一次导线的长度L、相互的平行度有关,还受同一回路的两根电缆芯与一次导线的距离之比b/a影响,所以在电缆沟道的布置时应尽可能与一次载流导体成直角,减少平行段的长度。为此,应尽可能使同一回路的电缆芯安排在一根电缆内,尽量避免同一回路的“+”“-”极电缆芯或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的ABCN四芯不在同一电缆内。这是降低感应电压最为有效的的措施,并且对任何频率的干扰电压都是有效的。

(2)电磁干扰需要磁性材料来进行屏蔽。在干扰源与二次环路之间设置电磁屏蔽物,使感应磁通不能进入二次环路,即可消除二次回路的感应电压。工程中常用的措施就是使用带电磁屏蔽的控制电缆,其屏蔽效果与屏蔽层材料的导磁系数、高频时的集肤效应、屏蔽层的电阻等因素有关。屏蔽层采用高导磁材料时,外部磁力线大部分偏移到屏蔽层中,而不与屏蔽层内导线相关链,因而不会在导线上产生感应电势。高导磁材料的屏蔽层对各种频率的外磁场都有屏蔽作用。我们常用的钢带铠装电缆,钢板做成的保护柜,就具有较好的磁屏蔽作用。

(3)非磁性材料的屏蔽层,其导磁率与空气的导磁率相近,故干扰磁通仍可达到电缆芯线。但在高频干扰磁场的情况下,干扰磁场会在屏蔽层上感应出涡流,建立起反磁通与干扰磁场抵消,使芯线不受影响。此种屏蔽的有效频率与屏蔽层的电导率、厚度和电缆外径成反比,有效频率一般在10-100kHz之间。

(4)在较低频率时,涡流产生反磁通的效应小,因而对外面干扰磁通场的抵御作用也小,为增强对低频干扰磁场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或多点接地,使电缆的屏蔽层与接地网构成闭合回路。干扰磁通在这一闭合回路中感应出的电流可产生反向磁通,减弱干扰磁通对芯线的影响。减少屏蔽层和地环路的阻抗,可增强屏蔽效果。所以,在变电所要敷设100mm2铜排,该铜排最好连接所有屏蔽电缆的两端接地点,这样可以提高屏蔽电缆抗电磁干扰的效果。

3防止地电位差产生干扰的措施

防止电位差干扰对二次回路的影响,首先要确保变电所有一个完善的电网,有条件时可以补充铜排连接,将各点可能产生的电位差降到最低。其次要保证各二次回路对地绝缘良好,确保在地电网产生较大电位差时,不致损坏二次回路绝缘,影响二次回路的正常运行。对于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要求严格按照一个电气连接中只能有一个接地点。如果一个电气回路中存在两个接地点,电位差产生的地网电流会穿入该回路,影响保护的正确动作。

4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降低干扰信号信号进入保护装置的可能性,除了上章中讲到的装置本身采取措施之外,还需要在外回路即二次回路中采用专门措施进行抗干扰,主要有:

(1)控制电缆采用屏蔽电缆且对于进入控制室或保护室的电缆屏蔽层需要进行两端接地。

(2)保护装置用直流电源在保护装置入口处经抗干扰电容吸收高频干扰信号。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3

好的成绩源于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养成习惯。在高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养成预习、记笔记、思考和温习的习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的学习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的学习习惯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

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一、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注意比较学习法的运用

世界近代史不仅阶段划分明显,而且几条线索也非常清楚。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殖民扩张及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等知识在各个阶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归纳、概括,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如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有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1848年欧洲革命和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同阶段发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但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不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务,革命的进程,革命的结局和影响有很大的差异。

又如思想领域出现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等进步思潮,其产生的原因,思想观点,性质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处于不同阶段的这些思潮其具体主张,历史作用和影响又有很大的不同、学习时对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进行纵向联系、比较、归纳,就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小字,插图和阅读课的内容

作为文科班的学生,从高二年就要立足高考,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小字和插图是正文的补充,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对教材规定的阅读课也要全面了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节和重要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关于英国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三章的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等,把这些内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历史“死记硬背”也有技巧

注意中外史结合

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如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或“亚洲革命风暴”,就可以联系“”和“运动”,对两次发生的历史背景,战争产生的影响和运动的地位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欧洲的启蒙运动”,可以联系“”和“”,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联系中国的“”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历程及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中外历史的联系,比较,既可以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加速对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的掌握,使中外历史形成有机的结合。

高二历史的学习方法真正理解历史学科知识特征,掌握历史学科学习规律

宏观上而言,历史学科知识是把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纂而成,从而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从微观上讲,就是要了解一个个历史史实的前因、后果和大致过程。具有时空概念,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较好的思想准备。

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历史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内容结构是中外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混编而成。再加上囿于篇幅的限制,一些知识环节是跳跃性的,缺少必然的关联,尤其是高二第二学期的两本选修教材的学习。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老师的课堂,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一课的,也可以是单元的。单元导读建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开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它是对本单元内容的高度概述,并搭建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而且阐述了本单元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联系。比如必修Ⅲ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导言首先概述了本单元的内容,展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演进历程,其次,导言概述了本单元的三个学习要点:希腊先哲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对人文主义的倡导和弘扬;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第三,导言还指出了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掌握好基本史实,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建立起史实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通常首先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因此,确保45分钟课堂质量是学好历史学科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保证课堂质量要做到:一听,认真听讲,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思维互动;二记,记录每课的知识框架,对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三内化,老师当堂讲述的知识最好能够在上课时间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不要给自己留下债务。否则,积累的问题越多,时间越长,学生就会成为“负翁”。四忆;是指对重要史实进行强化记忆。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识记重要史实是必要的,否则,一切都是“无米之炊”。其次,课后的复习和整理,建立起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整本书。比如必修Ⅲ第一单元的知识,核心知识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出现新儒学,确立主流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儒学的批判发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历史学科的学习切忌把历史知识孤立开来,形成碎片化的记忆。

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够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问题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4

一、“保驾护航”与“顺水行舟”

历史学科在学考中的及格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若学校不重视,教师则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及格率,所以学校对历史学科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具体“护航”措施:一,从高一年级起就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程,有了规定课时的保证,新课教学才能按时保质完成。这也是学校“护航”的前提性举措。二,高一年级时第一次考试开始直至学考前,历次考试均与语、数、外一样计算在总分之内,而不是有六科成绩和九科成绩之分,平等对待,这会让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这个所谓的“小科”。否则单纯靠考前复习、备考时期的冲刺远远达不到3本历史必修教材、89个考纲的条目要求、200多个考点的基础知识的目标。三,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学考动员会是擂响备考冲关的战鼓,学校角度的动员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有计划地全面复习各个学科了,历史这样的非高考学科才会得到相应的重视。四,期末阶段学校专门组织非高考学科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确定及格困难学生的名单。学校责成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由家长督促孩子利用好寒假,做好复习巩固,并以开学补考的方式进一步加以督促。家校共“促”,提高及格率。五,高二年级下学期考前仅有的20多天是学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学校相应地调整课时,调整课时分配,增加非高考学科课时,让学生有紧迫感,让历史这样的学科更有市场,确保及格率。六,学校将学考及格有困难的学生分别承包给任课教师,分兵把守,各个击破。

历史学科要想在学考中顺利过关,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故而攻“心”为上,要攻学生学习历史之“心”,攻学生重视学考之“心”。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忽视、藐视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复习、积极复习、这是过关的重要前提,历史学科的复习才能如顺水行舟,教师的复习思想和策略才能得以真正贯彻,才能使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二、“全面进攻”与“重点击破”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共有25个学习专题、89个条目,详细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且规定试题的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加之考试性质为普通水平考试,所以教师对这89个条目要求的知识的全面复习至关重要。根据近两年辽宁省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特点,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只要带领学生逐一复习各条目所要求理解记忆的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清查,且只清查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轻松解决过关问题,甚至很可能得高分。在“全面进攻”不留死角的同时,又要找准着力点,对于主干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核心概念又要“重点击破”,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因为这些知识点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点。“重点击破”的关键还在于要求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而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在历史学科的学考复习中,重点是抓住书本知识的复习。大量地做题,就题论题或以题带知识,只是舍本逐末。一般而言,知识点的复约应占历史学科复习时间的90%,剩下10%的时间做模拟题以适应考试即可。

三、“三个研究”与“两个抓住”

“三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研究学业水平考试题。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选拔性强的高考,命题者不仅要依“纲”还要照“本”命题,方能适应辽宁起步两年的学考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所以教师要依“纲”研究教材中的知识,不必旁征博引、大量补充。复习阶段更要向学生明确各知识点应该掌握的要点,教师特殊强调其中核心知识,学生自会重点掌握。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处的插图、表格、引文、课后习题也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以2012年辽宁省的学业水平考试题为例,第11题为岳麓版必修二第33页的《新航路开辟》图(以下均为岳麓版教材);第13题为必修二第84页《〈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图;第21题为必修三第97页《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第12题的表格改编于必修二第65页《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表格;第9题的柱形图来源于必修二第53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3题的“材料一”选自必修三第14页《解析与探究》,“材料二”节选自必修三第4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0题题干中的引文来自于必修三第116页一段小字;第22题的“材料二”选自必修二第71页的一段小字。由上述统计可见,教材研究到位,高分必然到手。对于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除了对必看知识点的研究外,还要研究题型示例和样卷,既然是题型示例和样卷,主要应研究题型。由于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者要依据示例的题型和样卷的模式进行命题,较大的创新一般都很谨慎。纵观这两年历史学科的学考试题,题型基本上未超出示例和样卷的题型。所以,示例和样卷中的题型和模式是教师在冲刺阶段命制练习题及模拟题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2012年和201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对它们的研究主要是整理已考过的知识点,分析试题的难度。这两年中已考过的知识点同一角度重复命题的概率不大,复习中可不做重点,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核心知识点要注意从其他角度和以其他形式命题。研究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研究学考对历史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明确考查的层次。由于是水平考试,这两年的试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本处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能力层级要求较低。例如,2012年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第1题:在电视剧《红娘子》中有这样的场景:梅家大少爷梅显祖与新婚大少奶奶在梅家祠堂跪拜祖宗,这一习俗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这道试题的设置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这个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宗法制即可,其他细致深入的知识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为上。由此可见研究学考真题会让我们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两个抓住”即抓住学生、抓住课堂。初中的惯性思维加之高考文理分科的指挥棒,造成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学科性质的课上知识解析,课下布置背诵或书写作业的这种方式很难通行。所以进行学考复习时,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解析主干知识,甚至基础知识的记忆等各个环节都将在课堂上完成。抓住课堂、控制住课堂、提高课堂上的效率是制胜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式,布置任务,把控全局,做复习的检查者,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学考复习阶段教师的“讲”要适当,因为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教师把知识挖得多深的问题,而是学生头脑中有多少基础知识的问题。抓住了课堂,抓住了学生,才抓住了成绩,抓住了及格率。

四、“一对一帮”与“点对点教”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加强,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改革目标,注重情感教育手段的合理应用,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相对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彻底转变传统历史教学中侧重知识教育而淡化情感教育的弊端,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和历史知识素质的同步提高。

一、当前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相对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和家长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地位不够重视。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学习理科,觉得历史课程的学习就是记诵历史知识,选择学习历史的文科生也无非是作为高考的“敲门砖”,被很多家长和学生称之为“表面知识”或“花架子”,所以没有真正认识到历史课程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价值,也就很难发挥出情感教育在历史课堂上的优势。

(二)历史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不强,加上以高考为导向的历史教学追求的还是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强调的还是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记诵,不太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情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思想体会和情感升华则是很少关注。同时,有的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没有实现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这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情感教育素质的提升。

(三)文理分科的缺陷以及授课课时安排上的不足

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一周会安排2-3节课,高二文科的课时安排会多一些。这样的课时安排导致高中历史课程的授课安排十分紧凑,很多教师在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后,能够开展情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就非常有限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和主动体验的机会也非常少。这与高中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积极的情感教育观念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加强,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授课过程、教育手段以及评价策略等方面入手,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新一轮的历史课改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历史课程中的精神财富,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感,关注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具,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板书式的教授,则很难对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进行直观地体现。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借助历史图片、影视媒体等信息化教育资源,对历史课堂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直观、形象地展示,这样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历史情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挖掘乡土历史资源,营造情感教育情意

乡土教学是近年来才提倡的一种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却也容易被历史教师所忽视。对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打破历史教材的教学限制,通过乡土教育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印象,深化历史教育意义;将全国历史与地方历史紧密结合,课堂教育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和学生讲述当地普通人的历史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并愿意为家乡做贡献的积极情感。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以身作则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对高中历史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大有裨益。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个人教学示范作用,向学生表达和渗透个人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允许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独特情感素质,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环境下实现个人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加强情感教育的投入,借助历史课程中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制定更加科学的情感教育策略,实现对高中生情感发展的全面关注和有力促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苏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3) .

[2]许慧娟. 激扬主体意识 涌跃源头活水――关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考[J]. 成功(教育),2011(05).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6

一、分析与定位

1.分析必修科目的学测说明(以2014年为例)

从学测的命题指导思想来看,学测力图体现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创新性和情境性,以科学评价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从测试能级看,学测主要侧重于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这三类。从测试具体内容看,学测的知识点都是各专题的主干知识,在所有202个二级内容中,“了解”要求的有132个,占比65%。从试卷结构看,试题难度比例中容易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较难题占10%。

综上所述,必修科目主要测试学生对主要史实的了解状态、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

2.分析近四年来的学测试卷(以2011、2012、2013和2014年江苏学测试卷为例)

图表一:2011―2014年学测试题知识点来源分布图

图表二:2011―2014年学测试题能级分布图

注:①表格中的百分比是分值占比。 ②能级1-4分别为: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 ③在能级分类时,如果涉及多重能级要求,以主要考查能级计入。

尽管数据统计很费事,统计口径也会因人而异,但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学测必修科目知识点的考查仍然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年均约88%的分值与教材知识相关。(2)在材料情景成为命题趋势时,年均约60%的分值需要我们阅读、解析材料获得,这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语言理解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3)从能级目标分布看,历年的试卷基本能够在四级目标上做到全面覆盖,但侧重在前三个能级目标,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年平均分值占比约为91%,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能级4即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力也增长的趋势。连续四年数据的量化分析可以验证学测与课标、考试说明的要求基本吻合。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学测试题主要是对主干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题型以基础题为主,在短时间内集中地讲与练,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应试能力,“保C”问题较小。但是在材料情景成为命题趋势下,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不可能涉及所有的知识点,对材料解析的视角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试图以全讲全练来替代一切显然是行不通的,“冲A”难度很大。“白羽鸡式”的教与学将使新课程精神不能得到张扬,历史思维、创新精神、价值观念、人文素养不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得到落实。对于原本就不喜欢历史的理科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如同遭受着钝刀的宰割,有点儿效率恐怕也是依靠高耗换取的,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二、设计与例证

课程目标决定考试目标,应对学业水平测试的课堂教学首先要从课标出发,分层次地落实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1.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依据课标、教学要求和测试说明等学科指导性文件,选择面向考试的教学内容,既不是单纯的教教材,也不是单纯的罗列和铺展历史知识。而是将历史新课程精神悬于头顶,谨严而又富有创意地分解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充分而又节制地阐释内容标准里的知识内涵,撷取校情和学情能够接受的内容块面,内容的确定才是效率的依据。[3]我们以“工业革命”为例。内容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必修科目的测试内容和要求: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内容标准还是测试要求涉及历史概念(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历史线索(工业革命的发生、世界市场的发展)、历史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历史阶段(两次工业革命),当然还涉及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了解史实,探讨影响),以及价值观(认识影响)。针对这些教学内容要素,我们可以进行细分:需要“知道与了解”的为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的形成条件。需要“理解和认识”的为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对内容标准进行细致合理的分解,既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教学功利化的使命。

2.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分解的内容才能转化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

时下常用的材料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质疑、比较中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历史学习的激情。[4]此外,观察式教学、思辨式教学效果也很好。观察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可以使学生具有更为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乃至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也渐渐地获得提升。历史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还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材料能独立思考、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结论,同时也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在思辨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获得对历史过程的初步认识,掌握历史概念,对事实和性质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还是以“工业革命”为例,我们可以用五个步骤来转化分解后的教学内容。

第一,教师用“资本、劳动力、市场、政治环境”等关键词去启发学生,使其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第二,指导学生制作“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一方面进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面对成就表,谈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三,继续用图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即工业革命的线性进程:棉纺织部门 动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第四,进行材料解析、图片观察等,重点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两个方面分析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五,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展开辩论,探讨并认识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同时就后工业革命时代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等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5]

3.培养良好的阅读和解决难题的考试品质

重复、机械的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应试技巧,但这种技巧会随着训练的消失而逐步消失,而且这也会使我们的课堂失去润泽之感,选拔失去愉悦之情,注定是一种高耗而又低效的行为,更不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品质。阅读、审题、解析、归纳、表达、书写等良好品质的形成,一方面可以通过教与学的双向行为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这种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适度的训练使其得到养成和提高。当然我们也不要忽视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应用。只有这样,技巧才能沉淀为自己的学科素养,成为一种品质。犹如上文设计的教学步骤,在第一步中,教师用关键词启发,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维的闸门,锻炼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会了举一反三。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学生通过制表,学会了归纳;通过读图,学会了观察。制表和读图也让学生进一步清楚理解了工业革命的概念,懂得了史论结合的道理。在第四步中,材料解析让学生养成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归纳、表述和书写的好品质。在第五步中,学生通过辩论,训练了思维,锤炼了语言,学会了合作、交流、判断和推理。如此长期地锻炼下去,怎愁学生的学养不能提升呢?

三、从钝刀宰割到如饮甘泉

不难看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围绕着内容目标,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步步为营,稳健推进。那种不断地讲、反复地练的教学不适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会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索然无味,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钝刀的宰割。新课程和考试并不矛盾,用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考试不应只是一种技术行为,围绕教师给出的“标”,师生之间通过双向乃至多向的互动,在体验中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教养和学生的学养。我想无论是从“冲A”、“保C”的功利视角还是新课程视角看,上述教学设计是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如此师生才能如饮甘泉。

注释

[1]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在下文中简称学测。

[2]白羽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鸡种,常被冠名为“速生鸡”。本文所指的“白羽鸡式”教学是指希望通过短时间的讲、练、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教学方式。

[3]束鹏芳.域内方外:指向历史高考的教学策略庶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