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艺术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艺术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艺术概念

古典艺术概念范文1

目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古典艺术,针对当代艺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少。据调查表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当代艺术鉴赏教学,当代高中生对当代艺术极为陌生,部分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概念、代表作、艺术家不甚了解。而经过对当代艺术的分析、解释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当代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想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的代表作以及当代艺术家,希望教师能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增强自身的艺术鉴赏力。由此可见,当代艺术进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具有很好的学生基础,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潮流对高中生艺术欣赏力的要求。

二、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与总结

1.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

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后,先从当代艺术简史开始,介绍当代艺术的四种主要类型(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评价作品传达的情感及其艺术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会评价一幅美术作品,还会对作品进行批判。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多带学生参加当代艺术展,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2.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总结

(1)教学成效通过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学生的艺术兴趣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普遍喜欢新异的现代艺术,并认为将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比古典艺术鉴赏教学更有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不仅会欣赏艺术品,还会作出适当的批判性评价。

(2)注意事项首先,教师应当系统地讲解当代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当代艺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进行讲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所以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其次,合理安排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课时比例。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能太片面,既要引进现代艺术课程,同时不能丢弃古典艺术。只有合理安排两种课程的课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再次,教师要多带学生参观现代艺术作品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的提升,不仅要靠课堂学习,更要靠对作品的领悟。最后,由于一些当代艺术的观念较为偏激,教师在对教学中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恰当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③

三、结语

古典艺术概念范文2

【关键词】阿多诺 艺术概念 现代艺术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一员,他以否定辩证法为思维武器,强烈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阿多诺关于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的观点来自于其否定的辩证法、否定的美学观,他关于艺术观念和现代艺术观点集中在其著作《美学理论》中,深刻分析了艺术的存在之因、历史使命与发展趋势,其独到的观点对我们认识艺术和现代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启发。

一、关于艺术的概念

关于艺术的概念向来难有定论。阿多诺认为艺术是难以界定的,并对原因做了解释,他说“艺术的概念难以界定,因为它有史以来如同瞬息万变的星座。艺术的本质也不能确定,即便你想通过追溯艺术起源的方法,以期寻求某种支撑其他所有东西的根基”①。艺术的概念之所以难以界定,是因为它随时间变化,无恒常性,还包括艺术的复杂性,如艺术形态的多样性、艺术种类的多样性等,正因如此,艺术的本质也是难以界定的,所以,想要用一个确切的概念达到对艺术形而上学的抽象是不可能的。“有可能获得在理论上相关的唯一洞识也是否定性的,因为虽有众多被称为‘艺术’的东西,却不存在可以涵盖所有艺术种类的一般艺术概念”②。由于艺术的不断变化的特点,艺术的过去、现在、未来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仅仅从艺术起源的某种认知来给艺术下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是徒劳无功的、虚妄的。“艺术的界说尽管确实有赖于艺术曾是什么,但也务必考虑艺术现已成为什么,以及艺术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我们曾经说过,艺术有别于经验现实,时下,这种差异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它因艺术之变而变。”③艺术的存在是一种自由之身,充满着变数,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现实中的人们无法靠经验来获得对艺术的完全认知。

二、关于现代艺术

对于现代艺术的评价,人们充满了争议。现代艺术是对古典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其结构、形式、风格甚至观念均与古典艺术相差甚大,失却了古典艺术的和谐之美,带给人们的不再是悦智、悦神的审美愉悦,而是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救赎功能,形式与内容充满了荒诞与焦虑,使人产生不安的情绪。正是由于现代艺术的超前性,使得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认识态度不一致,更多的是不理解和难以接受。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对现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常采取否定的态度。针对于此,阿多诺对现代艺术进行了辩护,并指出现代艺术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现代艺术的使命——批判与拯救

阿多诺从“否定的辩证法”出发,深入研究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及其审美特性。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现代艺术本质特征是否定性,现代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否定。在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对人的异化日益深重的背景下,现代艺术的使命只能是批判和拯救。他提出“艺术作为自主的以及既成社会的双重特性,不间断地指向艺术的自主领域。在这种与经验的联系中艺术补偿性地拯救了人曾经真正地、并与具体存在不可分的感受过的东西,拯救了被理性逐出具体存在的东西”④。阿多诺肯定了艺术的经验特征,理性只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理性是与人的本能相悖的,现代艺术更多地体现了人的经验能力,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突出人的生命、意志、本能、直觉与情感,力图恢复人的尊严与价值。而现代艺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碎片性、分裂性特征,展示了异化社会下艺术的真实存在状况,并以此来唤醒人们的真实灵魂,恢复人的自主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解放”。在现代社会异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艺术不再成为素朴的艺术”,而丧失素朴特性的艺术只有拒绝与现代社会交流、拒绝被大众接受同化,才能避免被异化的命运,而这一不为异化社会所同化的艺术,在已经普遍异化的社会看来无疑是一种艺术的“怪物”和反叛。所以,阿多诺认为现代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在这样异化深重的时代,艺术若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必须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对既存现实能够进行抗议和批判。这也正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本质特征。

(二)“反艺术”并不是“非艺术”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否定性,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现代艺术本质也是如此。只不过,现代艺术对抗异化社会只能以更加激进的“反艺术”的面目出现,这就使得现代艺术在坚持自身为艺术的同时,反而变成“反艺术”。现代艺术作品失却了古典艺术的意义,其本身也不再显现意义,这是对当代人虽然生活在现实中,但内心已经不再相信生活意义的心理映射,是现代人生活的矛盾、空虚、荒诞、无助和焦虑的精神状态的反映,同时也是艺术发展之路的内省与反思。

(三)现代艺术不被认可的原因

阿多诺分析了人们拒绝接受现代艺术的主观原因,他总结出三点,其一是文化的偏见。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变化,却无法理解现代艺术的变革,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文化的偏见。阿多诺曾说:“虽然人们弄不懂现代物理学的种种定理,自以为它们全是合理的,却惯于给现代艺术的不可理解性打上某种精神分裂症一样的奇思怪想的烙印。”⑤人们对科学的认知,已经远高于实际生活,而对艺术的认识和接受却远没有达到对科学的认知水平。其二是人们惯常的审美心理在作祟。文化工业只给人们提供纯粹的世俗的娱乐和消遣,远离了思想和对现实的反思,人们已经习惯于肤浅的感官之乐和审美趣味的低级化,而现代艺术的出现便显得异类和遭到排斥。其三是社会主导意识的守旧心理。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保持清醒、经常进行反思,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和否定,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常常安于现状,怠于反思。只有现代艺术能够坚持自省的态度,却处于被拒斥的困境。阿多诺对现代艺术遭到的批评和反感深表同情,并对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反映了他为现代艺术辩护的立场。

现代主义艺术是现代社会中对人类的真实处境,对既存的异化现实难能可贵的批判力量,只有拒绝进入市场,拒大众于门外,保持自己“精英主义”的本性才是现代艺术的唯一选择。他曾经说过:“现代艺术背负了所有的黑暗和罪过在自己的肩上。它的所有幸福来自于它对非幸福的承认;它的所有的美在于它对自身作为美的外观的否认。”⑥这样,无形之中,现代艺术只能在很小的空间内生存,在认识到了现代艺术的有限性的基础上,阿多诺也预言了现代艺术的命运,他认为现代艺术将走向后现代主义。他以反艺术的姿态,以不可避免的衰亡命运为人类的希望呐喊。

注释:

①②③④⑤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4,448,403.

⑥陈刚.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文艺研究,2001(5)

古典艺术概念范文3

我们所说的“写实主义”指的是两个含义:一种是指创作方法;另一种是指绘画中的描述手法。写画家库尔贝在十九世纪的时候首先了写实主义这一说法,随即,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在西方首次出现。

在当时已经存在并发展成熟的流派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而现实主义也是针对这两种流派而出现的。他们称之为现实主义的原因在于: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内涵。他们对所谓的矫揉造作的理性和激情嗤之以鼻,将写实性的自然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受其直接影响的就是印象主义。可以说写实主义影响了当时的各种流派和思潮,而这种影响随着传统的自然主义的写实主义的不断演变,在二十世纪后几乎全面解体,发展的更为宽泛。

本文探讨的是传统的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它几乎贯穿了整个欧洲艺术史,包含于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之中。

写实主义的历史渊源

1.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风格

谈到手法上的写实主义的源泉一定要涉及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classicims)一词指这样一系列的现象:“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艺术有意识按地视为创作的源泉。”“古典主义是传统和回归古代的典型,是对经典的模仿。”

古希腊艺术在古典时期所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给世人留下了完美的典范。其后的古典艺术,都是对古希腊艺术样式的模仿。直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古典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文艺复兴学习古典,但并非是单纯的模仿,而是通过学习古典从而精神创造新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回归对人性的关注,艺术表现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真实。在这一时期,表现现实中的人和世俗生活成为艺术家们描绘的主要题材,我们从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这时期的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中吸取营养,并不断的从自然中去挖掘和探索。

2.十七、十八时期的理性过度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可以被称之为感性美学的话,那么其后的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则可以说是抽象的哲学美学。人类的美学思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美,发展到了近代的崇尚美经历了十七、十八世纪这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度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人们高举着“人性”的大旗,而十七、十八世纪的人们则更加注重“理性”。突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巴洛克”(Baroque)艺术和“洛可可”(Rococo)艺术中。“巴洛克”艺术延续了文艺复兴运动,更加具有写实性。分析典型的巴洛克艺术作品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动态感,更加拉近了所表达的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而巴洛克艺术同样处在理性的年代,这时期的艺术更加理智,在现实性和情感性的表现上则更加成熟了。

3.十九世纪多元化的艺术理想和二十世纪的写实艺术

十九世纪崇高美的理想逐步取代古典和谐美,在这一时期统一的古典主义开始分化,形成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印象主义等多元化的艺术流派。

西方形式美学发展到二十世纪达到了高峰,出现了探索形式语言这一艺术潮流。印象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起源,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纷繁复杂,艺术流派众多,艺术思潮不断的涌现是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写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出现在了许多艺术现象当中。这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使得写实主义取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十世纪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动造成艺术形式语言上的多元化,使得写实主义在新世纪取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现实主义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的艺术形式和成果,是写实主义的艺术语言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后印象主义画家保罗.塞尚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可以说二十世纪中重要的艺术家无一不受到他的影响,如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主义从古埃及的艺术中汲取灵感,并从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中的结构和空间概念里找到创作的源泉,从而形成了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创作方法。立体主义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通过组合、排列、分解的形式产生出一种视觉感受。这不但但是一种艺术风格的改变,更是改变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之后,出现了更多的艺术流派继续的探索,如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新造型主义(Neo一Plastieism)等,他们将二十世纪的形式主义推向了极致。至此,传统的写实主义艺术和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分离了。

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美学共性和发展方向

写实主义在古典主义艺术中孕育而生,纵观艺术史,他们都是一种美学观念的延续,是关注客观世界的发展结果。

写实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下有着不同的意义,时至今日,写实主义经历了由纯粹的模仿到对挖掘内在的真实,由模仿外在世界转向描绘内在的心理世界。写实主义不单单是一种风格和手法,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生命力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衰竭,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世纪的艺术思潮虽与写实主义分离开来,但是人们追逐和挖掘内心的世界这一想法只是进行了形式上的转变,实质上从未间断。

古典艺术概念范文4

她也仿若从那古雅岁月中走来,带着一抹不属于这个躁动年代的从容与执着,坚守着对于东方古典文化的信仰,以她笔下的水墨情怀为我们再现那段历史风物、中国容颜,让艺术改变生活,以美学感动心灵。她,就是不折不扣时尚集团的创始人方艺霖。

以老工艺重塑新生活方式

从木雕到宋瓷,从苏绣到龙井,从蜜蜡饰品到漆画手绘,这些充满东方古典意味的老工艺仿佛在告诉我们,忘形东方生活馆并不仅仅与那些传统而精致的女装相关,更与我们遗忘已久的东方底蕴生活一脉相承,这是一场对生活方式的定制与复兴,不仅于服装,更着力于渗透、演绎、还原所有生活中的美学质感与个人精神。在学画出身的方艺霖看来,这些古旧工艺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打造提供了灵感与动力,而所有与美相关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定制之列,无关领域,只为凝炼一场生活的艺术,“我们希望以服装为出发点,塑造出一套新东方时尚的生活哲学,一套文化理念,创造出魅力与舒适的结合,让每一件服饰作品在自由轻松、时尚大气之余都能传达一个概念,讲述一个积极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形成对自我生活品位的觉醒与提升。”

透过不折不扣的服装,让顾客体验到一种颠覆以往的风范与形象,由此而来的改变使方艺霖很是欣慰,“不折不扣以高雅时尚风格为主,相对而言,宫心则走更高端的艺术路线,因此许多人以为这分别是两个群体的客户,其实不然。”认同并欣赏不折不扣传神之美的客人,同时也追求着更精致高雅的生活理念,“他们可以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的需要,而我们服装所塑造的个人气质与视觉冲击力,往往让人过目难忘,那些来自外界的关注度,让我们的女性客户感到满足,也体会到了我们品牌的真正价值。”

如何让生活成为一门艺术,让工艺升华为美学,是其中不可回避的一道命题,作为服装设计师,方艺霖不仅仅着眼于服装,她以更宽厚的胸怀,更开放的视野,凝望着各种东方传世工艺的未来,跨越领域的框架性划分,以其细腻而独到的艺术触觉,融汇所有与美学相关的境界与感悟,她笑言,“因为艺术是相通的,设计师其实应该不只是成为设计师,她需要站得更高,对各种古典艺术形式拥有更形神兼具的认知度、把控力与创作力,涉猎更多如民俗、历史、诗词、器物等中国文化领域,从古老技艺与新兴工艺中汲取意念与灵感。”

以跨界元素传承东方文化

在这里,那些最纯粹的传世工艺经历了岁月流变,时光洗礼,却始终静默而生,风华绝代,你可以酿一壶静谧古雅的香气,绣一袭精致动人的旗袍,守一世矢志不渝的情怀,等一场梦回东方的邂逅。

对东方古典文化情有独钟的方艺霖,对工艺传承有着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外国拥有自己国家民族的服饰,而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服饰却日渐消弭,追溯历史,唐装、旗袍本为中国的国服,而目前市场上,由于竞争激烈,使得中国传统风格的服饰变得泛滥与廉价,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我们永远也看不到让人惊叹的作品。”方艺霖不愿眼见古老而深厚的东方民族艺术的没落与衰退,她开始执起画笔,守住中华古典工艺的文化净土,“我们以高端定制的方式推广古老的苏绣技艺,而最年轻的绣娘也已经60多岁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市场,那么中国的手工绝活最终将断层,更无法将老艺术家的技艺传袭下来。”为此,不折不扣坚持以苏绣工艺定制为推广的主要作品,为古典东方文化的续存与复兴肩负一份责任,“在苏绣服装的高级定制流程中,最少也要经历10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型,从最初的画稿、勾稿、上色、印布到刺绣,手工繁复,而且耗时较长,定制的旗袍也需要至少45天的时间周期,这些传统文化的工艺作品与当下的快时尚完全不同,它以慢工出细活,专门为客人的气质而定制,而且追求一定的艺术境界。”

这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也是对于古典艺术的眷恋与追求,除苏绣以外,漆画工艺、蜜蜡饰品、养生茶品、手绘织物也在方艺霖的作品之列。然而,传承并非复古,在方艺霖看来,文化传承的精髓在艺而不在形,与完全承袭传统的古装相比,方艺霖更为创造性地诠释了古典工艺的新生形象,“我们在传承苏绣等古老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设计师的时尚性、概念性以及跨界的元素进行再创造,我们所呈现的东方古典文化并非沉闷的器物,而是鲜活的空间艺术,如化蛹成蝶形状的试衣间,泼墨效果的木地板,半葫芦模样的古风池塘,祥云飘逸流动的天花板,以及以木船再造的美人镜等,我们希望以多种功能性,多款不同领域的工艺作品,多层次的视觉感官体验来传承东方文化精髓,在商业化之下孵化心灵的感动,让参观的客人身临其境,心有所感。”

古典艺术概念范文5

一、横向打通文论要点与

柏格森认为笑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某种机械刻板的东西”,介绍他的生命哲学,“笑”的理论更易吃透。讲“精神分析学说”的文论,就必须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指人的个性构成,与通常所指的人的品质有所区别。人格整体包括3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的3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支配作用。与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的是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如果只介绍“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梦的理论,没有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介绍就显得很突兀。对荣格“原型”理论的认识必须在弗洛伊德个人“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引进“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分析心理学”的“原始意象”、“自主情结”等文论要点就会迎刃而解。再如,解构主义文论,罗兰·巴特是从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反思走向解构主义的。他在《S/Z》中开宗明义:“从每个故事里抽取出它的模型,以这些模型再建立一个巨大的叙述结构,然后(为了验证)又回到任何一部作品上去:这件任务使人筋疲力尽,而且索然寡味,因为文本因此而失去了差异。”而德里达是从语言学出发,反对逻各斯(语言)中心主义,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这里须适当介绍索绪尔的语言学知识。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就具体语言符号而言,能指是随意的,与所指没有必然的联系。任意性、差别性局限于能指领域。语言优于文字,文字的首要用途是记录语言。德里达认为“所指”领域同样存在任意性和差别性,语言并不优于文字。为此,他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达到反传统的目的,说明“所指”世界构成一个流动的意义指涉过程,它也是不确定的。至此,德里达在深广的背景下,打开了解构主义的大门。“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他后来自造“分延”(differance)、“播撒”(dissemination),“踪迹”(trace)等新词也正是以自己的理论为基础的。

二、纵向梳理相关文论流派的发展

脉络,抓住不同流派嬗变的联结点20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激变的世纪,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在传统的权威之下,人们充满了影响的焦虑。每一个流派都试图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要讲透西方文论的知识点,就必须把握好各流派之间嬗变的联结点。就20世纪盛行的文本批评而言,它发端于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重点是什克罗夫斯基等人对“陌生化”的研究,雅各布森对隐喻和换喻的探索。另外还有普罗普对童话形态的研究,他从童话中总结出31个要素。形式主义文论打破了传统内容和形式的二分法,认为文学形式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系统,形式与形式相比较而存在,传统的内容,比如情节的安排是有机形式的重要部分。文学研究的重点是研究文学性。后来的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是对形式主义文论的深入发展。布莱希特吸收什氏理论的精髓,综合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社会批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间离效果”(也译为“陌生化”),他侧重在叙事剧领域倡导文学手法的革新,使演员和观众都能跳出单纯的情境幻觉、情感体验,以“旁观者的”目光来进行理性反思,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同是“陌生化”,一个脱离社会现实,认为:“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一个讲究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后者虽然受到前者的影响,其本体论精神实质却是迥异的。雅各布森的两个概念,与汉语中的比喻和借代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对此的讲解可以联系语言学纵向聚合与横向组合,共时性与历时性,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凝缩”与“移置”机制,欧洲文学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思潮,原始巫术的相似律与相关律,现代科学中右脑与左脑的主要功能,以及电影的蒙太奇、长镜头等知识点,把它们放在一起考察,可以看出这些两两一组的概念中相似性和相关性是核心。文艺概念蕴含着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宏观梳理,易于阐明。结构主义学者格雷马斯等对神话的探索发端于普罗普的理论,他把31个要素概括为7个主要因素,重点研究神话,提出关于人类起源于大地或交媾的二元理论,这又是后来解构主义的分析目标。通过相关流派脉络的梳理,在先后映照的关系中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又如,西方文论的主要特点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高度重视文学的能动功能,很多理论观点是糅合经典马列文论、心理分析学说、存在主义等流派,结合当代现实条件下更彻底、更深入,有的也是更偏执的探索。适当介绍经典马列文论中“异化劳动”,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国家机器,艺术生产,乃至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等相关理论,更容易切入“西马”重点。关于艺术起源,马克思、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文艺起源于生产劳动。卢卡奇从劳动与巫术的相互一体、相互作用出发,认为原始人类的劳动和巫术模仿活动一起对艺术的起源产生决定作用,这一理论,既深化了赖纳等人关于艺术的巫术起源说,又丰富了经典关于艺术的劳动起源说,为艺术发生学做出了新的贡献。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观念、政治、工会、文化传播,具有非强制性)的理论是对暴力国家机器理论的丰富和补充。马尔库塞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的“消费控制”把人变成“单面人”,这个命题是“异化”理论的深入发展。他结合“”压抑的理论,认为当代艺术能够造就“新感性”,提出艺术的实质是“革命”和“造反”,是游离了经典马列文论,对艺术功能的过度发挥。本雅明认为古典艺术突出“膜拜价值”,具有独一无二性,当代艺术彰显“展示价值”,带有民主性,古典艺术在当代丧失了一时一地性,消失了“光晕”,这与当代社会艺术进入了机器复制的时代密切关联。这是在现实条件下对艺术的特性的深刻洞察,也是对艺术生产的“二重性”理论的创造性发挥。现象学文论家伽达默尔探索艺术与游戏、艺术与节日的关系,阐明艺术的象征性、特殊感受性、无目的性、共同参与性等特性,努力打通古典艺术与当代艺术的鸿沟,认为无论是古典艺术还是当代艺术,其基础都是人类交往共在的原初要求。当代艺术努力消除观众群、消费者群以及读者圈子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的对立距离,使观看者和表演者邂逅,为当代艺术寻找合法性。这是“艺术终结论”在现实条件下激起的深度反思。总之,抓住文论要点的前后衔接处,对于理解当代西方文论是一把钥匙。当代西方很多文学名流集评论和创作于一身。讲解文艺理论既要打通衔接处,又要讲透知识点,即做到横向联结,纵向打通。与此同时,还要熟悉百余年的西方文学,这样参照文本便可信手拈来。西方文论不仅理论性很强,而且普适性、可操作性也很强。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研究中外文艺现象的崭新视角。比如,讲象征主义文论,可以联系波德莱尔《应和》、《忧郁之四》等。讲荒诞派戏剧可以结合尤奈斯库的《椅子》、《秃头歌女》、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讲意识流文学可以选讲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等人的创作。迈克尔·布莱顿用形式主义、性别批评等八种方法解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用十多种方法来阐释莫瑞森的《蓝色的眼睛》,在评论家笔下文学像红魔方一样展示色彩斑斓的艺术魅力。又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女性主义文论分析《三国演义》,用结构主义叙事学赏析《祝福》,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雷雨》。这样便可避免用生涩的话语讲解外国的文论,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效果。讲授西方文艺理论在认清理论重心的同时,必须把握学界理论转型和热点。比如,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艺理论宏观上出现了反中心、反确定性的特点,这在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酷儿理论等思潮中均有体现,与此同时,当下文论界在文本转向、读者转向后又出现了传播学转向,重点和热点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同时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中非师范院校的高等教育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实际上,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各自都需要研究教学论。本科生、研究生教育需要教师发挥在理论深度上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仅要让学生吃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创造性。课程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作者:田兆耀 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古典艺术概念范文6

【关键词】原画设计;动画和电影制作;中国元素

一、前言

动画设计也被称为原画,包括二重含义:一是指动画片的每个镜头中绘有关键性动作的画稿;二是指设计、绘制这些动画角色运动。表演的创作人员。基于原画设计的重要作用,目前除了在动画设计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之外,在电影制作中原画设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考虑到我国文化优势,在原画设计中可以尝试着更多体现中国元素,使原画设计能够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提升美感,达到提高动画和电影制作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对原画设计的概念与含义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中国文化特点,研究在原画设计中如何表现中国元素。

二、原画设计的概念与含义

动画设计是动画片创作与生产中角色的动作、姿态、幅度、节奏、距离、路线、变化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找出动作的起止及转折时的关键动态,并将这些关键动态画成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原画。动画设计人员在精确计算了动作的时间后,对所画的原画依次进行编号,并填写摄影表。原画表现了动作的起止及转折时的关键动态。动画设计人员的工作相当于故事片演员,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创作任务,是每个角色动作的主要设计者,赋予静止的动画形象以生命,并塑造了动画角色的性格。一部动画片成功与否,动画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动画设计人员要具有绘画和表演才能并熟练掌握原画创作的技法。研究分镜头画面台本是动画设计(原画)人员进行动画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在开始绘制工作之前,通过仔细新闻记者分镜头画面台本,理解导演的总体构思、创作意图,了解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角色性格、镜头处理、艺术风格,对全剧的每个镜头、每个角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做到胸有成竹。之后,结合自己应完成的镜头进行认真设计创作,形成自己系统完整的创作构思,经过导演认同后,就可进入具体的绘制过程。

三、原画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表现应实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既要认识到中国元素的古典特性,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元素的现代特性,在原画设计中要想更多的体现中国元素,就要实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中国元素中的文字和水墨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和水墨是最能体现中国元素的东西,要想在原画设计中体现中国元素,就要对文字和水墨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把握文字和水墨的特点,使文字和水墨元素能够更多的体现在原画设计过程中,满足实际需要。

2、对中国元素中的现代艺术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除了古典元素比较吸引人之外,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也取得了积极成就,中国现代艺术具有吸收并发扬了古典艺术优点,同时兼具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实现了古为今用、外为中用。为此,我们应加深中国元素中的现代艺术特点的了解。

3、结合原画设计实际,更多的运用古典与现代元素。对中国古典与现代艺术元素进行了解之后,应结合原画设计的实际过程,在分镜头设计、角色造型和性格设置、镜头画面设计等环节,更多的应用古典与现代元素,使原画设计质量更高,更具观赏性,同时也更具有指导作用,满足动画和电影制作需要。

四、原画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表现应突出核心元素

在原画设计中,为了凸显中国元素,应在分析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原画设计的具体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中国元素中的核心元素。目前来看,原画设计中中国元素中核心元素的表达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中国元素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创新上。在对中国元素的了解过程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变的主题,也是中国元素的核心所在。基于这一分析,在原画设计中,要想体现中国元素,就要将创新作为中国元素的核心,做好创新概念的引入,把握创新原则,提高原画设计质量。

2、中国元素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哲学思想上。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造就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元素的核心在于哲学思想的表达上。基于这一了解,我们应在原画设计中,引入哲学思想概念,把握哲学思想的原则,在原画设计中积极利用哲学思想。

3、原画设计应注重对创新和哲学思想的引入。从原画设计的角度出发,在原画设计中要想更多的体现中国元素,就要注重对创新和哲学思想的引入,主要应在完成创新和哲学思想的挖掘之后,将创新和哲学思想的理念运用到原画设计中,不断提高原画设计质量,促进原画设计的发展。

五、原画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表现应注重概念和手法的运用

在原画设计中,具体设计手法多种多样,为了达到同一设计目的,通常会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中国元素的过程中,应注重概念和手法的运用,通过引入中国元素的概念和手法,使原画设计具备更高的质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重点分析中国元素的概念和原画设计的手法。为了保证原画设计中能够更好的表现中国元素,应对中国元素的概念进行重点分析,此外还应对原画设计的手法进行深入了解,使原画设计能够成为表现中国元素的媒介和手段,既满足原画设计的实际需求,又达到了表现中国元素的目的。

2、丰富并完善原画设计的手法,提高原画设计质量。虽然原画设计手法很多,但是随着审美艺术的发展,要想体现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就要在现有的原画设计手法的基础上,丰富并完善原画设计手法,使原画设计的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提升中国元素的表现质量,促进原画设计的全面发展。

3、原画设计中要重点运用中国元素的概念。从目前国内的原画设计来看,中国元素概念的运用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原画设计产生了具体的影响,使原画设计有了更强的指导和支撑,满足了原画设计的实际需要,促进了原画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原画设计中药中的运用中国元素的概念。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原画设计中要想表现中国元素,就要从实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突出核心元素、注重概念和手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做起,切实提高原画设计质量,提升原画设计的中国元素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郑阳.民族元素与平面设计相融合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2]闫静莉.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3).

[3]王懿静.民间玩具的艺术魅力[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1).

[4]张燕.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