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常识

高中语文常识范文1

一、文本推动

1.纵向延伸

例一:高中语文的开篇课文是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气势雄浑,场面壮阔,尤其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染、透、争、击、翔、竞”等字用字精准,极大地增强了该词的表现力,也看出作为伟大政治家和诗人的超卓性格与“炼字”功夫。要学好这一段,仅凭调动学生有限的中学积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增加有关“炼字”的知识。

告诉学生在“百度”中键入“炼字”一词,访问:

http:///s?tn=sitehao123&ie=gb2312&bs=%D3%A2%CC%D8%B6%FB%CE%B4%C0%B4%BD%CC%D3%FD&sr=&z=&cl=3&f=8&wd=%C1%B6%D7%D6&ct=0

找到文章:《古人炼字炼句的例子》,有“一字师”等生动的事例。

找到文章:《作诗炼字法》,有很多具体的“炼字”技巧,使学生大开眼界。

有这两篇文章的知识作铺垫,纵向上加深了文章的深度,使学生懂得“炼字”是前人吟诗作文时非常注重的事情,不仅看出作者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体现了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有了这些认识,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就不是一般的高度了,回过头来教师再对前面的加点词进行讲解,也会更生动更有内蕴。

2.横向拓展

例二: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时,为了说明拟人化动词的妙用,我们先让学生去网页上找杨万里的《秋山》二首和《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曲词及鉴赏,从“西风尽有东风手”、“乌臼平生老染工”的用法上去找源头,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境界中去体味抒情技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比较阅读

例三:在学习《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涉及到“现代格律诗”的概念,而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要补充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事例,老师在黑板上抄写要花费很多工夫。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我们非常便捷地享受他人的成果。比方说在“百度”中键入“格律诗”一词,“百度・百科”中就会把一些格律常识介绍得简洁明了。键入“现代格律诗欣赏”,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容量,如果学生的兴趣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延伸到课下,他们的生活也会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多媒体支持

1.图片

例四:在讲述《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北方的学生对创作地点,也就是年轻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湘江”、“橘子洲”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带学生欣赏了很多关于湖南长沙的新闻图片,碧水青天间领略产生伟人之地的风物人情,对的英风豪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文正文上方,是影印的手书《沁园春・长沙》,但多有勾抹涂改之处而且残缺不全,因而我们又精心选取了的一幅完整之作,使学生能在了解宽广胸怀的同时领略其豪放的书法风格。

2.音频

例五: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欣赏名家朗读名作,可以体味一种再创作过程,深入了解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学习《雨巷》时,我们给学生欣赏乔榛先生的配乐朗诵作品,收到了良好效果。

3.视频

例六:由文雅作词、李泉作曲SHE演唱的《再别康桥》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曲调优美,而词作又似乎对徐志摩的原作进行着婉转的解读,网上流传的视频制作精美流畅,在给学生播放时稍加点评,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列表归纳

高中语文①一、二单元信息任务矩阵图

严格地说,以上所归纳的信息任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触类旁通有意应用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备课前有目的搜罗的,只有极少部分是单元结束后补入;单元学习告一段落后,我们觉得它们中很多东西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更完满进行这两个单元学习的有力“支架”,有了这些信息的介入和充实,单元问题随之变得极富张力和厚重,以此为标志,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把“研究性学习”带入了信息时代――尽管我们的尝试还非常肤浅和幼稚。

在应用和实践“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已经广泛开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何将培训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是项目发展的必然要求。“英特尔?未来教育”应该对我们的现实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新课改给它的实践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实践起来,才是认可它的最好方式。

2.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它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不是贬损,而是推动;不是灭亡,而是丰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吐故纳新的进化。

高中语文常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异步教学;教学建议

一、注重教学引导的多元化

近几年,尽管异步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教师仍凌驾于学生及课堂之上,尤其是高三时期,为了应对高考,不少教师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于课本教材只是粗略处理,并未真正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及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在高三复习时,学生并没有充足阅读空间与时间,老师追求命题把握,单一地教授解题技巧,展开严格化机械练习。然而,在语文新课改下,提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语文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是课堂主体,教学重点应是充分发掘学生放潜能,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在异步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成不变,固守单一化、僵化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让学生粗读课文,同时并让几位学生来复述故事梗概,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双双殉情中可看出两人各有何性格;文章主旨是什么?等。在教学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进行分角色扮演,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特点,人物情感。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若想构建有效语文课堂,那么则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方面。而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指导、调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异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法,使其多元化。如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在实际异步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设置这些教学方式,而应将课堂教学向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如语言迁移、情景迁移、情感教学、激趣教学、实地考察与感知等等,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个性,同时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使学生更愿意进行语文学习,进而提升整体素质。例如:教学完《中国建筑的特征》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对当地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实践体验,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又如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小话剧表演,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与作业设置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标下,提倡多元化学习方法,这也应是异步教学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生而言,其生活阅历、经验、视野等方还略显不足。而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收集信息,互相讨论,才可碰撞思维火花。因此,在异步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而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性,使其主动学习与积极探知。同时还应突出语文实践性,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其次,在异步教学中,不管是教师引导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非常重视作业设置与检查。作业是课堂知识与相关技能的巩固,可以检验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一般而言,有效作业具有如下特征:围绕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精到典型、题型有趣、多样化,可独立完成等。在异步教学中,是以学生学情为基础的,这要求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科学设置作业,注意分层化作业,注意作业的与时俱进,展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试卷形式的作业,而应添设更多的开放性作业,比如日记、随笔等,让学生持之以恒,则能积累语言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彰显个性。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导向、考核、信息反馈功能。因此,教师应注重评价,把握评价方向,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从而提高其学习信心。在异步教学课堂上中,教师要改进评价策略,由三维目标来全面评价学生。譬如,评价时,教师可从学生不同方面的表现展开综合评价,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技能与方法、学习动力与成绩、内容掌握、学习拓展、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采用积极评价以及正面评价,主要以激励方式进行,以唤起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学习动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全面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应延伸至课外,将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有机结合,特别是那些学生能力良莠不齐的班级。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展开分层评价,按照不同层次来制定出不一样的评价细则与评价标准。例如: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时,当进行语段语段鉴赏时,教师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赏析意境、分析写法以及内容把握方面,当然,教学评价也需划分为三种掌握程度,以增强

高中语文常识范文3

一、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

问题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开始、解决问题为终点来展开教学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出问题。首先要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情境要在创设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有的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媒体等形式,配合音乐,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创设问题情境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根据情境,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可以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探究的问题,也可以根据教师提的出问题去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使组员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可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大家共同认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学生每个环节的参与和发挥,由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共同协作和生动活泼的展示探究成果形式,使得问题式教学效果发挥最大化,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式学习习惯和能力。

4最后的总结

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包括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在小组的收集讨论活动中做了哪些、自己学习目标的成果情况、对问题解决是否满意以及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的看法和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要对问题探究过程进行总体的小结,引导学生在理性上认识问题式学习的所得,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二、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1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积极参与,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的发展。但是在高中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重要的方面,问题式教学要求较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要使问题式教学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需要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设施的完备。

2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将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是目前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来源,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主要的话题、题材和范例,但是教材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篇幅是有限的,相对于创新的问题式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无限性,教材的内容不够广泛。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将学生的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

评价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也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这也是实施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既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与改进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方法。而评价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问题式教学中,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则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更客观、更公正地激励学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式学习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培养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同时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常识范文4

一、谈话式教学进课堂

受现在许多电视节目形式的启发,突然有了一种把谈话的形式引入课堂的想法。大家都知道“实话实说”这个栏目,它的收视率之所以高,除了它的内容以外,还在于它采用的是面对面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谈话人很容易进入角色,把谈论的内容当成自己的故事或生活,真正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世界上最美丽的部分就是真实,所以,它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学会学习,学会实践,是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有了上面的借鉴与启发,就开始思考这种形式的可行性。在考虑好了内容、成员、场地等一系列问题之后,语文课有了全新的变化。

第三册语文课本上有一首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其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是一个较为重点的内容,它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深层挖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难度也不是很大,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于是,先找了三个语文学习中上游的学生,告诉他们课堂教学的打算,并把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的分析任务交给他们,并要求他们在全盘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三人欣然接受了任务。上课后,提前让学生把讲台前的地方空出来,然后成半圆形面对大多数学生摆放四张桌子;随着铃声响起,教师与三位学生一起坐下,首先造成一种大家共同参与的氛围。从心理学上讲,平等是让对方合作的保障。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开始了这一堂课的内容。一堂课结束,惊喜地发现,三位学生的准备竟是如此的充分,负责刘兰芝的学生竟然准备了十几页的内容;此外,三位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台下其他学生的提问与质疑,无一不在证明这一堂课的小有收获。

二、大胆地把一些内容交给学生

在以上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地把一些内容交给学生处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方法的探求者和教师的讲课助手,变得可行而有必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培养学生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才能。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有了这种技能,就使学生的知识经常处于发展之中。

高中语文常识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教育理念 主体性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会受到外在环境及因素的制约,在具体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影响因素会很多,其中升学率就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升学率是各个中小学的教学重点,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多面化发展,这种新思路难免与重视升学率的教学相互影响。重视学生的人格特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注重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在教学方案上下工夫,也要对学生个性特点加以把控,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要注意分析,有建设性的看法、创意的想法应给予鼓励,错误的想法应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复习诗词模块时,让学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提出的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请指出“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两句中用得巧妙的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其妙处。(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讨论、剖析诗句的含义,学生从中提炼出“疑”“急”两个字用得巧妙。因为“疑”“急”两个字的使用,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儿童心理状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接着引导学生欣赏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见识了诗人白描手法的恰当应用,感受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的流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能力培养,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认真参与县、市、省组织的培训,强化继续教育的实施的常态化。教师还要写好教后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学生参与对语文中思想精髓的获得,重视语文素质教育,鼓励老师教育创新,开展合作学习的新模式。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个性化教育意识,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究,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合作学习、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语文知识,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复习修改病句这一模块,我以下面这题为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致使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烦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教师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我先对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在辨析句式杂糅语病时需注意句式杂糅语病的主要特点,它是把表达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杂糅起来。每种说法各有一个标志性动词,从陈述对象的角度看,有一个动词与之不搭配,找出这个不搭配的多余动词,即可确认其为病句。接着,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A选项搭配不当,“问题”与“改善”动宾搭配不当,可把“改善”改为“解决”。C选项语序不当,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烦琐”。D选项成分残缺,“做好”缺少宾语,在“教学成绩”后补出“的考核工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掌握修改病句的知识。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加强教研组的活动,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

高中语文常识范文6

1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传统教学收不到好效果的原因,主要是过去繁琐的直观教学过多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无法把思想集中到所学的问题上,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培养,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个人的想法是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创设新颖的的环境导入课文,提出有趣的疑问,讲做事,做游戏等,通过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会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例如: 在教学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以课时,新课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以次导游""导游?导什麽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游《鸟的天堂》呀".我说,"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课文讲完后,我还让学生当导游来解说。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2 引导探究,品味作品的精髓,培养创新意识

引导探究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并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获得新知、增长能力、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通过引导,想像出这样的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通过教师的引导探究,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课文情景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理解课文作者的意图,品味作品的精髓,引导创新意识,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让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给学生铺上了创新之路。

新的教材设置很多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再现生活情景。这种活动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多加运用。

3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的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4 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厚的原料。语文教学中的活动完全可以组织得丰富多彩,如课前演讲、时事报告、社会热点,课堂中的辩论会、放映一些专题音像资料,课后撰写小论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解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和解剖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们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改编成独幕剧、小品和相声等等,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担任角色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领悟教材。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亲手制作演出的道具、设计演出的服装。结果收效颇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本剧也演得有声有色。学生的表演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

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