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1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方能实现传统艺术真正的现代化。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 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2
一、青花传统工艺源流概说
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不过其真正的成熟是在元代。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蒙元帝国的强大使得我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使中东地区绘制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料得以引入中国,并在景德镇运用于青花瓷制作中。采用苏麻离青绘制的元代青花瓷发色鲜艳,并具有较强烈的晕散效果和铁锈斑。铁锈斑本是工艺缺陷,却成了元青花的独特魅力之一。
明代时,青花瓷已经跻身于主流产品的地位,其发色既有幽淡者,亦有鲜艳者,同时,分水技法开始成熟起来。
清代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巅峰时期。分水技法达至顶峰,采用特制的分水笔蘸取浓淡不同的色料,使纹饰产生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达到与“墨分五色”相类似的效果,颇为美观。清康熙以后,青花工艺开始衰退,特别是乾隆以后衰退情况更为严重,传统青花工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清末民初时,一种艳俗的被称为“洋蓝”的工业钴料也被引入到青花生产中。民国时,以王步为代表的一批陶瓷美术家绘制出极具文人气息的青花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当代,青花瓷依然是陶瓷艺术的主流产品,特别是近些年,在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以后,青花瓷更是名声大噪。当代青花在工艺上基本保持传统特色,但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具体运用中则与时代紧密结合,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
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仍是相当广泛的,这表现在:首先,珠明料等传统青花料仍是现代青花瓷普遍采用的青花颜料,因而在发色上与传统青花料并未有二致;其次,传统分水技法尽管出现衰退,但其运用依然普遍;最后,在综合装饰风行的当代,青花瓷与各种釉上彩、釉下彩都可以综合运用,以产生更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近几年来,在青花艺术界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学院派青花瓷艺术家的崛起。其中坚力量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主导的各美术院校陶艺系师生,以时尚而前卫的思想改变着青花艺术;二是外来艺术家跨界进入青花艺术界。其中不乏精于传统中国书画的书画名家,带来了更为深厚而扎实的古典文化气息。
正是这两大群体的介入改变了青花瓷的传统面貌,他们在努力学习和掌握青花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将青花瓷纳入到国内外更大的陶瓷艺术圈当中,大量融入新元素,从而使其在现代陶瓷绘画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三、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运用的意义
青花瓷从真正兴起的元代直至当代,其发展长盛不衰,并在漫长的发展时期始终蕴涵着传统民族文化品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传统工艺为保持青花瓷的民族性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花瓷自元至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极强的适应力,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为己用的过程,如元明时期受到中东伊斯兰艺术与工艺的巨大影响,明末清代则受到西方艺术与工艺的深刻影响,因而青花传统工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吸收各方面文化影响向前发展的。因而在传统上创新是我国青花瓷的重要发展特征,因此,在现代陶瓷绘画语境中,青花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也是完全符合青花内在发展规律的。
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保持青花传统工艺也是维持多元化审美面貌的必然要求。因为,在青花传统工艺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中东、西方等文化影响,如果将传统工艺完全摒弃,一味只接受西方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念,则青花瓷的多元化特性将大大削弱,而其艺术魅力也将大大衰退,因此,将青花传统工艺视为过时和僵化的事物将以摒弃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将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反映了我国陶瓷艺术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为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保持传统民族性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青花瓷必将不断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并不断形成新的传统。
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3
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是艺术设计魅力的根源,追求表面的形似是运用传统文化的开始,力求内含的神似是领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方方面面都有厚重的文化底蕴,选取其理念和思维能使艺术设计迈上形神兼俱的新高度。只有掌握了精神实质,才能不受形式的制约运用自如,才能用新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美。这种艺术设计包含着深度的文化思考,是文化成熟的厚积薄发,它给人们的冲击不是初见的印象,而是思考过后的领悟和折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意境,追求和谐,体现在设计上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设计和使用都力求顺应自然,尽自然之本性,发挥实用之功效,不矫揉造作。中国的传统人居环境四合院建筑就是设计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人文特色。居住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共建共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人伦情感。这种思维模式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人伦是核心思想,共建共享是主题,居住空间的设计是载体,这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探索都是有借鉴价值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没有时间界限的,艺术设计就是要展现它们,用设计的新形式承载光辉的文化灵魂,使其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艺术精品。传统文化内涵的回归与形式的更新总是交织在一起的,结合和重现是一个主题。中国2001年的APEC会议上色彩鲜艳的唐装引领了一个服装潮流,精美的锦锻、织花、绶带、盘花纽扣凸显出了中国传统风尚,唐锦纹样的卷曲流畅、清新大方。唐装展示了古典美,融合了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但也有现代的裁剪工艺,文化的内涵一经深入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无法比拟的。中国联通公司的标识同样透出文化的内涵,红色的中国结、迂回交织的红线,代表数据联通世界,既表示网络畅通无阻,又具有吉祥、平安的意味。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设计,一方中国红印代表中国传统的印章文化,汉字“京”字的象形代表舞动的北京,吉祥喜庆的中国红、金石为开的印章文化宣示了北京的奥运精神。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能表现出艺术的灵魂,才能经久不衰,而这种人文气息就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传统文化精髓或底蕴再次创新
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创新随处可见,完全没有新意的照搬不是艺术设计,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设计都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有的是传统文化主题下的形式创新,有的是发挥传统文化主题的创新,有的是将传统主题与现代元素整合重组。传统的文化主题,越是积淀得久远,再次诠释时散发的活力就越大,生命力就越强。现代社会涌现出许多新元素,这些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主题,拓展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空间。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得以一次又一次的转身,不断以新的姿态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也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都要以继承为基础,兼顾内涵和形式。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拓展空间相当大,同时艺术设计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升华。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加以创造,以新的手段和载体再次表现,而这也就使作品有了新意。比如,公益广告设计中宣传的“正能量”,“正”是中国古代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能量”则是一个新名词。这种设计方式既凸显了中国传统美德,又结合了新时代的新鲜名词,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又如,一些艺术雕塑,采用原始材料或者新材料,雕塑以一个概念或意象命名,其中往往折射出传统文化的身影,表现一种现代的几何曲线美或者一种空间的创意效果,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传统文化的创新还包含不同应用领域的跨越,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的建筑成功地实现了艺术手法的创新。这一举世瞩目的奥运建筑集合了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自然纹路、灿烂与热烈的中国红,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结合。另外,一项世界或者国家的活动也必定会依附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从文化层面打造活动创意。这方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设计堪称巅峰之作,更是文化的盛宴,主题是现代的、世界的,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交相辉映,日晷开启中华古老文明,古代的打击乐器表现倒计时,四大发明的发源地焰火绚烂,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巧妙化入。整场演出贯穿着东方文明,以传统文化为主线,融会音乐、美术、戏曲、文字,发展脉络清晰,呼应了时代主题,将演出推向了。
三、结语
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4
关键词:传统建筑;生存现状;商业运营
1引言
自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研习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应用与传播工作。协助导师完成“太和自在城-大藏阁”、“麓湖四合院”、“武鸣壮楼”等传统建筑艺术实践项目,并取得社会的认可。学生自硕士研究生后阶段开始致力于研究传统建筑和传统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经营模式,力图探索传统建筑在现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式。在此期间,学生走访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市,着力观察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功能用途的传统建筑的存在和使用方式。收获颇大,同时也增加了疑惑。
2研究课题论证
2.1拟开展研究的方向
《西城文庙建筑群概念性方案》及《桂北地区传统文教建筑的继承与发展》获得了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及优秀毕业论文的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印证,将传统建筑艺术形式赋予更多现代化功能需求与导向的研究,或许是可行。
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国内传统建筑老八校之中。各方专家学者对于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古村落保护与改造、传统民居建筑发展、建筑防火防灾、传统建筑现代化等等方向均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学生读研之时,曾有幸参与导师负责的“南宁青秀山凤凰塔”塔楼建筑的保护与重建项目,从2003年至2007年,反复更易8稿,数代研究生生涯倾注其中。但是最终却与项目失之交臂。学生对于导师展现的传统建筑变化无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亦深深思考其项目得失与定位问题。如此丰富多彩且精妙绝伦的传统建筑艺术,究竟缺失哪一块未被社会所认可?可惜穷尽学生硕士三年跟随恩师进行实践与探索,仍未能找到明确答案。但是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并未在现代社会受到冷落,社会对于传统建筑艺术的市场需求十分庞大。
3研究的主要思路
分析和研究现代社会的传统艺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入手。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热点。探索如何将传统建筑艺术赋予更多的社会职能。基本内容:首先对传统建筑进行以社会使用功能为依据的分类研究和调查:
3.1高大型地标建筑物——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南宁邕州阁、南宁畅游阁、桂林逍遥楼
上述建筑形体高大,建筑年代跨度大。在城市中起到地标性建筑物作用,兼具一定的观景、会展等职能。其主要功能为城市或者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形象。
3.2商业步行街业态——桂林东西巷、桂林袭汇世界、南宁恒大苹果园
以传统建筑民居艺术与形式作为经营卖点,突出民居地域特色与人文风情。
3.3人文旅游景点——长沙岳麓书院、广州陈家祠、大理张家花园、丽江木府
传统建筑失去原有职能,所谓地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并且得到很好的修葺与保护。
3.4娱乐体验场所——杭州宋城。完全仿制古代宋朝街市进行复刻,经营模式纯粹娱乐化
将古代市井文化生活进行还原,鼓励交互性体验,并且包容各种演艺、户外、猎奇、游乐等项目与设施。
3.5延续原有职能——无锡灵山梵宫、珠海普陀寺、桂林牺霞寺、厦门普陀寺、上海静安寺、恭城文庙、广州光孝寺
继承和发展原有建筑职能,作为地区重要人文历史风光和文化载体存在。
3.6博物馆及会展职能——恭城周渭祠(反腐倡廉博物馆)、南京夫子庙(科举博物馆)、玉林谢鲁山庄(名人故居)
在承担原有职能或者原有职能式微之后,进行职能变更或者兼职,以进行保护和发展。
3.7观光旅游体验——周庄、西江千户苗寨、丽江古城、镇远青龙洞
古民居古村落的现代化旅游开发建设与保护,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
4研究核心: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热点分析
4.1新建建筑:南宁逍遥楼、南宁邕州阁
分析新建建筑的消费热点与成因。如传统建筑艺术形式所形成的独特地标性建筑风貌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出现的主要原因。如悦榕庄连锁酒店,其传统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性建筑艺术特征是其呈现的主要消费热点,也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关键因素。优秀新建传统建筑形式的出现,必然符合其市场定位规律,也必然有将自身建筑特色与文化特色进行独特的创新与设计,其本身具有研究意义。
4.2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最好的保护是对于建筑的合理的日常的使用。延续原有建筑职能的传统建筑物与失去原有建筑职能的传统建筑物,二者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发展。市场对于原有建筑物有哪些期待,如何针对市场的期待进行再次设计。
4.3古村落古民居与新建仿古步行街的总结与思考
在旅游和消费导向的大市场前提下,传统建筑艺术的供给关系如何。古镇旅游及古镇经济所带来怎样的思考。古镇是现实存在,在节假日古镇人满为患的前提下,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市场前景可观。带动一系列仿古步行街的出现。但是电商网购的出现,使得实体店经济受到重创。在这样的背景下,仿古的商业形态及传统建筑空间体验形态应该如何调整。
5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如何承担更多公共建筑职能
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与空间体验所适应的建筑类型有哪些?有住宅建筑、图书馆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剧院建筑等。思考和探究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发展方式与空间形态。首先,满足其现代社会使用功能和使用习惯的需求。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对于类型建筑的一系列要求;再者,提供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的体验,在空间体验和文化传达方向进行研究与创新;其次,突出传统建筑艺术文化的原有时代特征风貌,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特征。
6结语
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5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设计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
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6
关键词:中国画 ;水墨动画 ;传统 ;民族性
一、 水墨艺术的发展
中国水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国画中的水墨符号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使受众更容易的认识和把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水墨艺术中,水墨符号作为一种创作工具主要用于在纸上进行的绘画创作,最早是通过笔墨技法对场景进行描绘、生动塑造形象特征,便于受众理解画面内容。后来,水墨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在以往的作用基础上,被用于通过塑造一种场景氛围来表情达意、烘托气氛,传达某些人生价值观,而到了现代水墨艺术已经逐渐脱离传统趣味,不断的被再创造再颠覆。在一些更加现代化的应用,如现在数字媒体作品中水墨艺术的应用被不断挖掘,水墨艺术不再被定义为水墨绘画的定式符号,而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现代化造型元素。后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发展,水墨艺术被现代技术手段应用搬上银幕,最早的现代水墨作品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就是利用了水墨表现形式制作的动画作品的最早表现形式,中国的水墨艺术从此开始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感和艺术气息。
二、 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水墨动画是60年代前期中国首创的一种美术片方法,它以新鲜浓艳、朴素隽永、画中有诗、意境幽远的艺术表现方法光辉一时,在国内外动画范畴获奖很多,被称誉为“中国学派”的美誉。但自从水墨动画走上商业化创造之路,传统的中国动画因为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人力物力耗费量大,艺术创造脱离商业的运作。20世纪末,数字年代的来临和数字技能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厂子产生了无穷的影响,艺术创造者们测验经过计算机操作渠道创造新的水墨动画方法来发展传统动画工业,这样既可以节省本钱,又简去传统的冗杂,一起与新技能的联系,再现经典传统中国画动画的艺术。使用数字技能制作水墨动画片尽管脱离了传统动画的方法,但在表现方法和创造意图上依然遵从了中国传统动画的特征。
三、 中国画技法在动画中的运用
(一) 水墨动画中山水画技法的表现形式
前期水墨动画片的制造首要会集在设计部分,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动物,到了着色时都必须分层上色,及同样一头水牛,要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质疑牛角和双眼的颜色,分别要涂在好几张透明的塞珞璐片上。每一张塞珞璐片都是由动画拍摄师分开重复拍照,最终以从头拍摄的方式是进行水墨烘托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从银幕上看到的水墨动画还要靠动画拍摄师“画”出来。工序如此的复杂,光用在一部动画片的时刻,就足够排成四、五部一样时间的一般动画片了。
中国传统动画考究适意的空间、激烈的画面对比,在简练中蕴含这丰富的戏剧性。比方中国画对空间的处置,首先是一片水面,水面上有石头、草、树等等。而在西方绘画中,水面是一个实体,有颜色、反光、水波、影子等。然而在制造水墨动画中的过程中,假如把这些元素全都制造体现出来则会失掉中国画特有的美感,抛弃繁琐,只是经过影子和水波来体现水面,给画面留下幻想的空间。并且,这种大面积的留白不会使得画面苍白无力,因为它契合中国国画构图,含蓄的体现作者的意趣。
(二) 山水画技法在动画中的运用
中国青绿山水画技法(包含岩画青绿山水画技法)的动画片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侧重绘画性的,如《一幅僮锦》、《天书奇谭》;一类是侧重装饰性的,如《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葫芦兄弟》、《九色鹿》、《架子救鹿》等。偏于装饰性方法的动画片多一些。无论是偏于绘画性的,还是偏于装饰性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尽力讨论中国民族个性的动画。
开展中国画动画,不仅仅是因为它从前的光辉历史,更应该看到他美好的未来。中国水墨画艺术通过千年前史的锻炼,个性独树一帜,毕加索说到“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可见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真谛和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画艺术的“意境”与“神韵”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将来,依然是中国动画主题,是中国画动画的创造源泉。
(三) 水墨艺术在当今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当今数字化渗透进人们日子的方方面面,而数字世界的高度扩展性简直能将任何东西映射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数字世界现已为中国画动画敞开了大门,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水墨不再是单纯用笔和墨来塑造了,同样还可以用新时代技能来完成新式水墨动画的制造。
体现题材过于狭隘是制约水墨动画的首要缘由,题材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由于数字化水墨动画是从传统中国画开展而来的,根植与中国传统的水墨文明,所以在体现内容的选材上过火拘泥于山水花鸟鱼虫等传统的体裁。如《气韵生动》、《唐韵》等。
影视言语的缺少是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开展的另一个内在要素。数字水墨动画作为影视片的一种,具有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的两层特征,正是由于数字水墨动画这些特征,这便决议了它除了在想和视觉之外的又一特征――影视言语和听觉思想。而从20世纪60时代起水墨动画就过于追求美术思想而忽视了影视思想,没能依据影片题材、个性和需求,从影片思想的视点,运用动画影片言语来是完成最好的动画艺术作用。
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开展的另一个内涵要素是戏曲性的缺少。影视动画作为时空艺术,时间使影片在具有外型空间的同时,还要具有戏曲空间,也即是情节。影视动画具有很大的假定性,所以巨涌丰厚的体现力。可是数字化水墨动画根植与传统水墨文化,且受本体言语的制约,大多是散文式布局,多以适意抒情为主,没有显著的剧情抵触。
(四) 中国画技法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水墨动画中采用留白的方式,这是将中国水墨画上的审美风格特点运用到动画中表现出来,将书法、诗词、印章等用来补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现代技术和三维动画的基础之上使水墨世界在视觉感官上更加虚幻、丰富多彩。将水墨形象与三维效果更好的有机结合在一体,表现出强大的表现力,实现三维效果和水墨韵味特点完美结合。传统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是越远越淡,表现效果与想象空间由墨的浓淡来体现。另外,国画运笔技法,运笔轻重缓急与水墨的干湿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意境,飞白用来表现干的物体,干枯的树枝和相对硬的山石。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如果要将国画的渲染效果更好地表现出来。在制作和设计的时候,就要运用一般渲染方式去表现渲染手法,在颜色的选择上,不能够过于鲜明靓丽。
从现阶段一些三维水墨动画试验的成功来说,将中国画风运用进三维动画中,既可以节省本钱,免去了摄影和中心画的作业,也可与现代动画技能相结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画特有的晕染和突变对图画烘托有更高的需求。在艺术体现上,三维中国画动画在完成水墨艺术作用基础上,拓宽了中国画的体现空间,运用摄像机拍摄方法,使动画片的个性得到很大打破。在技能体现上,在三维软件中,通过对模型原料和贴图的制作,使用MAYA中分层烘托得多种技能,烘托后得到了具有中国传统中国画认识特色的三维动画,在三维空间再现中国画的共同艺术个性。使用三维技能体现丰厚的水墨艺术情趣,将中国画技法在绘画认识个性应用到现代动画的创造中,是三维动画技能与艺术相结合,现代科技与中国疏通文化之间彼此交融,彼此吸收。
参考文献
[1]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