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1
【关键词】企业 税务风险 管理
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将风险识别细化,做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准确度。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以达到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4.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可接受等。
5.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四、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体做法
1.成立专门的部门税务风险管理中心。税务风险管理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组织参与、调研,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取得各方的支持,确保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办法和制度。税务事项几乎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涉及人、财、物、技术等各个要素。因此,税务风险的源头很可能就潜伏在决策层及各个业务部门。这样必须就要有一套完整实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具体工作,以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责任,增强各部门对决策层意见的执行力度。
3.组织学习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为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环节中,公司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所有内容,包括各项办法和制度、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等重要内容制作PPT课件,对涉及的岗位和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使受训人员做到真正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地在工作中加强风险意识,主动识别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使完善的税收管理成为集团公司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这是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设的整体推动。
5.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1.企业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通过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得到了消除和有效的控制。
2.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互动监管形成氛围。集团公司建立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其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的每一个细节,均涉及到具体的税法知识,设定的风险点覆盖了集团公司全部业务的各个环节,几乎与每个业务人员都有联系。从而,促使每个业务人员积极学习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在工作中严格依照税法规定处理实际业务,做到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以及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对接,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形成良性互动的监管氛围。
3.监管的针对性加强,监管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公司的生产工艺、固定资产、发票取得和抵扣、税金计算、优惠政策享受等环节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中心人员对企业的总体情况和风险因素心中有谱,在监管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能现场解决的决不拖延、能预见和可控的决不放松,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管理思路更加开阔,业务水平得到提升。通过与大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互动交流,在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工作视野更宽,思路更深。
六、总结
企业在主观上尽管有较强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因其管理环节繁多、涉税事项复杂,客观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税收风险。在透明、互信、互动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与企业共同建立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是弥补现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足的有益尝试,是帮助企业减少纳税成本和控制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化解征纳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全面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又有利于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2
(模板)
按照通知要求开展了2019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现将我局各部门自我评估情况及重点内部风险防控计划报告如下:
二、内控内生化情况
(一)内生化措施的实施情况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
设置的内部控制
措施种类
实现的
环节数量
实施效果
职责分工控制
10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
4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授权审批控制
6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流程控制
5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公开运行控制
4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痕迹记录控制
1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其他控制措施
1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
注:“实现的环节数量”以实现的具体业务环节分别计算,如行政处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纳税人定期定额核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的,计数2次。
(二)本年度内生化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
风险防控
措施种类
实现的
环节数量
实施效果
无
事前预警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中阻断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后筛查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
(三)内控内生化成果展示情况
功 能
具备展示条件的
应用软件(个)
已实现展示的应用软件(个)
展示效果
在应用软件展示
好
一般
不理想
向内控平台推送
R好
一般
不理想
注:本表中“应用软件”指本级开发的应用软件
(四)内控内生化建议的响应情况
问题及建议来源
反映数
处置数
完善数
下级单位反映的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问题及建议
内控管理部门提出的本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建议
注:“处置数”包含对所提出内生化问题及建议的回复、采纳等情况,“完善数”指针对提出的内控内生化问题或建议,已在年度内对相关软件中进行完善,解决相关问题或设置内控内生化环节。
三、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
(一)本地区存在的内部重大风险
在内部风险防控工作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工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达到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的目的。2019年,未发现有内部重大执法风险
(二)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包括防控的手段、效果和经验等)
1.明确职责。从税收风险的角度来来明确职责,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而是人机结合,充分利用内控平台,实现过程控制;三是强化岗位衔接,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2.环节流畅。区局建立了“数据采集-预警指标-案头分析评估-核实情况-风险点消除-结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管理流程。
3.制衡有效。围绕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4.监督到位。一是在监督对象方面,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重点监督“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风险;监督科所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置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监督一般岗位风险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法制科日常考核和内控领导小组考核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层层防范,监督到位。
实施内控管理以来,通过前期的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效果:
1.考核差错率逐渐降低。针对内控平台设定的考核项目,我局通过风险提醒和责任追究,逐步实现了“依法执法、规范操作、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2019年我局没有产生由于执法人员本身原因造成的执法过错。
2.档案管理逐渐规范。税务档案是执法痕迹记录。我们以风险防范为先导,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保证征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注重开发利用,强化征管档案的增值利用,通过档案规范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有效地减少执法风险。
(三)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及难点
1.内控工作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内控工作已成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的作用。但有关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针对内控工作的法律法规。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还缺乏理论指导,没有一个法律理论体系。
2.税务系统部分干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以及效果与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了一种考核和负担,没有上升到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来重视;有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过于繁琐,增加了日常工作负担。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会带来很多问题。
四、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首先,形成的内控机制文本多数停留在纸上,装订在本上,没有很好地融入日常管理中去,仍存在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其成为一个循环推进、不断改善的机制,这样才是有效的监控机制,实际上形成内控体系后,却没有强调制度本身的持续完善,这就在客观上把内控体系建设留在了纸面上,无法真正去落实、去产生有效防控。
(二)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包括内控内生化)
首先是信息化监控在业务管理环节的运用不到位。理论上,内控体系应该涵盖税收业务管理的每个事项和环节,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化监控来说,还没有做到。其次是在行政管理环节,信息化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除了少量内部税务管理事项已纳入信息化管理之外,大部分的行政管理事项本身都没有纳入信息化管理。
(三)内控监督方面
目前内控机制建设本身有待完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考核工作的定性与定量的依据不够明确,有些过错环节无法核实确定,容易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过错责任追究方式不够明确,无法追责到位。还有,在目前的考核体系和单项的问责规定中,确实存在干部多做多错的情况,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正面引导作用。
五、内部控制的改进计划
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考核监督,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基层税务部门作为参与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通过实施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可以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运行方式,清权明责,在便于社会监督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由于行政执法权力界限不明、缺乏监督而产生的税收权力运行不规范、执法责任不清或者责任追究不严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奠定基础。
(二)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内控体制机制建设
内部监督是内控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有效监督能够发现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高内控机制运行质量。一是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及工作考核机制,当人员调动、职能变化以及外部政策等发生变化时,从制度设计、手段适宜性、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修复漏洞,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评价―反馈―评价的有机循环内控机制,确保整个防控系统“活”起来。二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等各项考核整合起来,通过指数化管理、风险报告制度等工作措施,建立系统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内控机制考核体系。严格奖惩机制,将内部考核监督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成果利用与转化,促进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的不断提升和健全;强化税务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有效维护内部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信息支撑,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依法运行
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更多的执法管理事项纳入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完善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排查税收执法中可能引发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实现自动预警,及时示警,实时推送风险提醒,增强科技防控能力,推动税务机关内部治理现代化。对还没有纳入系统运行和一些由各自单独系统运行的事项纳入内控机制平台统一运行,尽量减少机外运作。这样既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内部管理透明度,又解决了廉政监控缺乏数据源、廉政风险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在全系统实行全员全程绩效考核,实现税收执法“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纠错”的工作机制,使各种执法偏差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六、2020年内部风险防控计划
(一)优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的重要地位
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是建立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在2020年的内控工作中,我局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在推行和深化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教育,提高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建立健全;加强内部控制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融合的步伐,为税务系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3
关键词:中介机构;税收风险;问题;措施
目前,税收改革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企业与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税收风险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术界对其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一、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初见成效
企业规模逐渐趋向大型化,随之而来的税收环境更加复杂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税务风险难题。企业开始完善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政府税务机关也助力企业提高改革的步伐,与此同时,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在不断的努力,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使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锦上添花。目前,我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有法可依
国税总局颁布的《指引》使得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具体地提出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上的制度要求,强调企业必须将税收风险作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构建了从原则、岗位分工、组织机构等到监督管理机制的一个完整框架。相关的税务部门也据此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应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办法。企业在双重制度下,寻求企业、政府、机关等的协调一致,参考《指引》与具体办法,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制度。同时,《税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也对中介机构辅助企业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希望。要求注册税务师在接受委托后,首先确认须重点关注的领域,在整个业务进程中始终保持对重大风险的关注度。通过对有关风险项目划分等级和标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提高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与声誉,而且可以有效地为企业防范税收风险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初见模型
不少企业在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上已经取得了见效,其按照《指引》和相关办法,建立了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税收管理制度以及配套具体措施。比方说,中国电信甚至对凡是涉及纳税的环节都通过内部控制进行严格防范;中国银行建立了定期进行税务报告的制度;中国人寿保险更是将税务风险的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足见其对税收风险的重视。
二、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疑难杂症”
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税收风险,对于企业整体价值的提高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看到希望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因为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一)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指引》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重要文件,勾勒了比较完整的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将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正式提上日程。然而,也在现实的考验下暴露了大量问题。一是约束力不足。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直指对象是各税务部门,要求其加大宣传力度,并辅助企业进行参考实施,即对企业产生间接作用,而非强制性的规定。结果可能导致企业并不愿意配合税务机关进行自身税收风险管理探索,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乃至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进程。二是针对的对象含糊不清。《指引》主要从税务机构的利益角度出发,重点针对大企业来保证税收收入,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鲜少提及,缺乏指导意见。三是,内容过于抽象,《指引》虽然构建了整体框架,但是由于各行业的规模、类型、组织机构等有所不同,因此,缺乏更具体的、分门别类的实施方案。
(二)税收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虽然,部分企业以及税务机关已经为税收风险管理打开了大门,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社会而言,仍有一定数目的企业风险意识淡薄,在门前犹豫不决,加之对纳税降低企业价值的不满,更加剧了部分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抵触。表现在:高级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主要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相比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税收风险没有纳入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中,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部门没有建立,决策过程也未将其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典型的当属2010年的“平安税务门”;过度规避税收风险,忽略了税收政策产生的潜在价值,良好的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企业与中介机构缺乏合作
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不和谐,另一方面,企业基于成本考虑,抵触中介机构的服务。大多数企业一般只在年度末接受中介机构的审计,日常经营过程中却很少与中介机构合作,导致中介机构只能在年末发现税收风险,并建议进行调整等,但是在经济事实都已形成后,税收法律上的性质也已基本确定,留给中介机构税务筹划的空间就非常小了,无法在日常经营中对企业进行引导,通常会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应对企业税收风险的“良计”
企业在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扫除障碍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以下主要从中介机构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一)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税务师事务所是连接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桥梁与纽带。中介机构一般具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对于税收相关的法律政策也比较熟悉,实践能力很强,对于税务风险管理通常形成独具特色并且专业的防范机制,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可以形成和谐的调节机制。中介机构对于连接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指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与完善作用。在《指引》的修订的过程中,中介机构可以凭借资深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的税务技能,建言献策,指出上述《指引》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做好专业顾问,通过解决两者的疑难问题,不断提出有利于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议,以期在我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税收风险防范制度。
(二)中介机构要“以身作则”
为了有效解决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加强宣传的同时,税务师事务所在为企业提供纳税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对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行为。
1.加强税收风险防范意识
中介机构要以身作则,加强税收风险风范意识,为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同时也对企业起到警醒的作用,协助企业控制风险。
2.提高专业技能
中介机构要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强大的专业团队,才能保证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都能得到一一解决。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等程序上,通过与治理层、管理层等的沟通,使其理解中介机构的管理程序,从而在今后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上有章可循。
3.提高服务质量
在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税务服务时,要保证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可以通过招聘、考试、管理等广纳人才,同时也要通过后续培训、教育等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税务师事务所还可通过建立赔偿保险制度以及质量体系,降低风险,通过多重复核,提高执业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采取符合税收法规的税收筹划,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为企业提供一些辅助的税务顾问,满足企业的纳税服务的同时,又赢得良好的声誉。
(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介机构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透明、相互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的税收问题,通常可以得到中介机构资深专家的帮助,因此,企业和中介机构还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中介机构与企业有共同的需求——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强大的人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企业相关财务人员,不仅提高实际税务问题的解决能力,而且帮助其解读相关的税收法律,通过税收筹划挖掘企业更多的价值,将中介机构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税收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提供纳税服务的同时,也在帮助企业不断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税务难题,中介机构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二者应该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企业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同时,中介机构实现优质的服务,以期取得更上一层楼的成效。
作者:戴英 单位:南通玎佳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4
一、国税风险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经过多次深入国税基层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学习,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通过反复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了风险管理识别机制、确认机制、防范机制和控制机制,逐步规范了政务、事务以及业务类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过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目前全面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的机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在当前国税系统大力推进电子化、信息化的前提下,相对而言,风险管理手段略显落后,信息化含量较低,对于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只是停留在人为的、主观的、浅层次和表面上,系统内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在风险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和体现,与当前的税收现代化发展步伐是非常不相称的。
二是相关机制有待健全。目前对国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主要依赖于教育和内外监督手段,缺乏机制上的应对和控制手段,例如:税收征、管、查、审等环节相互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执法风险的防控能力。
三是指导作用有待增强。由于国税风险管理手册与具体的工作实践存在脱节,导致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偏弱。当前的电子版风险管理手册仅是单方面地指出税收业务以及行政管理中哪些环节存在风险,并制作了防范风险措施,干部职工在学习和掌握后确实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
二、风险管理对国税工作的现实意义
风险管理是20世纪初兴起的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简单地说,风险管理就是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作出决定,包括某件事是否发生,如果发生怎么办。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20世纪70年代起,风险管理以其针对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跨国集团、金融、政府的管理活动之中。
三、当前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
国税风险管理是当前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要实现有效防范风险的目的,必须尽快转变传统观念,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更要依托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国税风险管理平台。
一是建立税收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税收预警机制是指税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和管理指标进行分析,预测企业出现偷税、骗税行为的机率,合理测定税务部门对不同企业的管理风险,确定对各类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科学调配税收管理资源,必要时实施一对一的全程监控。建立税源监控预警机制是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重要监控手段,同时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也有警戒提示作用,促进企业遵守税法。当前预警机制重点应以防范和打击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以及加强对涉农加工企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等税收管理高风险企业的税收管理为重点。对这些管理重点建立税收预警机制和税收风险控制办法,加强资格准入认定、指标预警风险评判、信息情报交换、定期预警通报、纳税评估与核查、实施风险分类控制等方面工作。
二是建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系统。考虑到税收执法风险贯穿于税收执法的各个环节,且具有变化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将税收执法风险纳入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是静态的制度来建立,需要树立适时、全程控制的观念,将税收执法风险纳入日常执法管理工作中,并在机制上构建一整套完善的系统。一个好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对税收执法风险的有效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税收执法风险识别系统、税收执法风险预警系统、税收执法风险决策系统、税收执法风险规避系统、税收执法风险监控系统。
三是制定解决方案。根据税收风险评估发现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税收管理措施及应对解决方法。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5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角色转变;税收风险;应对方法
一、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转变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1999年至2000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次性下降近10 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一季度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其中现金回收1805.6亿元。到2009年,10年的存续时间已经到期,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进行业务改革,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按照财政部的思路,AMC商业化转型将分几步走,首先是政策性不良资产与商业性不良资产的清分,然后是财务重组.股改.上市。按照财政部的思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已经完成股改,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从此,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公司进入到市场的大潮中,按照商业化的模式进行独立经营。
二、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税收挑战
1、资产管理公司以往的税收模式
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时,国有四大管理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处置相应银行的不良资产而设立,所以其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执行的文件为: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信达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0号。主要内容为:
(1)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借款方以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和票据等抵充贷款本息的,免征资产公司销售转让该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票据以及利用该货物、不动产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应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
(2)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3)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借款方以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抵充贷款本息的,免征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应缴纳的契税。
(4)对资产公司成立时设立的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对资产公司收购、承接和处置不良资产,免征购销合同和产权转移书据应缴纳的印花税。对涉及资产公司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持有人变更的事项,免征印花税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转让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2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5)对各公司回收的房地产在未处置前的闲置期间,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资产公司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免征土地增值税。
(6)资产公司所属的投资咨询类公司,为本公司承接、收购、处置不良资产而提供资产、项目评估和审计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税收上出资政策性资产享受免税的优惠,同时,由于在处置资产时,一般均为亏损,所以一般也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2、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的税收模式转换
在资产管理公司存续10年中,其核心业务逐渐从处理对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即政策性业务转换到收购在同等市场条件下对各个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模式进行商业化操作收购,到现在,资产管理公司对成立初的政策性资产处理基本进行完毕,对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一直在探讨中,同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2010年开始,逐渐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到现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也在逐渐进行中,同时,四大管理公司在股改后的几年内酝酿上市,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资产运作到商业化资产运作过程中税收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即从以前的免税模式下进入到全面按照中国现行税法缴纳相关税费。
3、资产管理公司在现阶段面临的税收风险分析
现阶段,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缺乏税收法律和税收法规的相关知识,对税收法规和税收相关法律不了解,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公司内部人员对税法知识模糊,纳税意识淡薄:由于长时间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导致公司的员工对税收的政策法规知识不了解、不关注,使得公司员工对依法纳税的观念比较淡薄,从而在意识形态中形成少缴税、不交税的风险。
(2)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没有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由于没有很好的纳税意识,从而导致公司在日常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中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税收法律法规的影响,增加了公司在日常业务中无意识的偷漏税风险。
(3)在日常会计处理工作中缺乏对税务事项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控制: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公司由于一直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使得公司在制定财务制度及相关文件中,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从而导致在财务处理上没有考虑或者不全面考虑相关的纳税事项,从而导致偷税、漏税的风险。
(4)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不能很好的符合税法规定:在日常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过程中,由于对税收法律的法规不明白、不知晓,从而导致在税收申报和税款缴纳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遵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少交税款、不交税款、延迟缴纳税款的问题,从而可能引起企业支付相应的税收罚款及滞纳金的风险。
(5)公司在日常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不能很好的符合税法规定:按照税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相关要求,公司应该对日常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税务档案以及税务资料进行合理的准备和报备,但是由于公司的内在原因,不能对以上资料很好的管理,从而引起相应的税收风险。
(6)在公司的日常控制中,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税务控制,导致出现税务风险后不能很快的发现、识别,从而导致相应的税收风险。
三、资产管理公司在商业模式下的税收风险应对
鉴于资产管理公司在现阶段存在着以上诸多税收风险因素,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很好的应对、规避相应的税收风险,从而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1、在资产管理公司的税收风险应对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资产管理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该组织应该具有以下机构:
(1)、在资产管理总部设立专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隶属于财务部,负责全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并对财务部总经理负责。在全国的分公司中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并对该分公司的财务部负责。
(2)、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具有以下职责及功能: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进行税务风险分析,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承担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资产公司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
3、资产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
资产管理公司根据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对税务风险建立合理的控制机制,全面的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在内部结构和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应该转变税务控制机制,必要时可以请外部专家及税务机关的帮助,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日常和重大业务的流程,从源头控制税务风险。完善纳税申报表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的程序,明确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企业应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税务风险建立监控机制,评估其累计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资产管理公司的税务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确保与外部如中介机构及税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将税务申报纳入企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税收申报日历,确保在税收申报期内纳税申报各项税收,如果没有及时申报,申报系统应该及时提醒。
5、内部监督
企业应该定期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和完善,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监管,从而达到将税务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控的层面上来。
四、资产管理公司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
企业有了很好的风险防控系统,但是没有很好的风险防控的方法工具也会产生重大的问题,常用的风险防控的主要工具有:
1、风险承担策略:主要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不重大或者未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风险承担。
2、风险规避策略:主要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识别出来的重大风险作出回避、停止和退出的策略,避免成为风险的所有人。
3、风险转移策略:主要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将风险通过合同或者服务保证书或者风险证券化的方式将企业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别人,从而来规避企业的风险。
4、风险对冲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或者多个风险,使得这些风险能够相互对冲。例如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范文6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成本控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分析
企业税务风险就是在企业开展各项税务活动中,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税务管理,导致企业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信誉度下降,甚至倒闭,还要承担法律的制裁。因此,企业税务风险具备如下特点:其一,主观性方面。税务风险的发生多数都是因为纳税人与纳税机构在开展税务工作中,理解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同,或者判断出现严重偏差而形成的。其二,客观自然性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中,会希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所说的税后利润,所以减少税收可以提高利润,这是必然的规律。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减少利润,企业和税务机构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且我国税收相关法律制度还处于不断的完善中,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没有积极的学习国家法律制度和标准,导致降低风险、避免税费等方面有较高难度,企业税务风险长期存在不能消除,所以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问题。其三,预先性方面。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在没有开展纳税前就存在了,所以对于企业风险预先性分析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一)不具备较高的税务风险认识,防范性较差
根据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认识方面分析,其主要存在如下两点错误认识:其一,对于税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认识不足,认为这些工作是会计核算机构的工作,没有从生产、研发、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管理和控制,这些结构整合应用效果较差,所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不能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环节。其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经济效益重视度较高,但是没有重视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很多的税务风险问题。当前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存在,税务风险管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甚至需要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税务风险防控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和质量。在税务风险出现前,就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管控,在各项工作开展时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控制,有效地预防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伤害,进而实现税务风险有效控制,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与研发的管理,所以需要防范经营中的风险,对于财务以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做出全面的控制。但是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其只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核算与申报、数据达到准确性要求,就能够完全消除税务风险,所以在很长的时期为没有重视风险管控,在企业经营中并未进行内控管理,造成企业税务风险难以控制。
(二)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才团队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企业都没有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有些企业只是通过会计或者出纳进行税务缴纳,导致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同时,财务人员应该做好税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工作任务比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税务风险的内控管理,更不会有时间学习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所以就造成了工作人员不能全面地掌握税收知识政策,造成企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此外,企业没有培养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才,或者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税务管理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及时解决税务相关问题才能规避风险,但是当前还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导致风险的存在。
(三)很多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没有构建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的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和内控还处于初期阶段,制度与措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问题。企业在面对税务风险管控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条款,导致税款缴纳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和日常的税务活动都没有设置统一工作标准,税务风险管控也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监督管控,内部控制的工作开展有严重的缺陷问题,税收风险管控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但是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导致企业面临着税务风险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一)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标准,符合行业规范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还要将税务风险管控机制落实到位,但是企业自身进行管控活动会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内控制度无法实现风险全面的预防和管控,让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实施必要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各项措施符合国家法律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相关的税务内容收集与学习机制,让各级员工充分了解法律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税务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2.牵制原则该原则主要是在税务风险内控环节,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同时协调开展工作,并且相互之间是相互约束的。企业通过牵制原则的应用,实现税务风险管控,各个部门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部门之间可以相互检查,上下级之间也可以随时监督,规范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工作,提高风险管控效果。3.授权原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要让全体员工根据工作岗位、业务类型进行权限划分,在充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监督管理条款的基础之下,实现企业内部权益、职责方面的统一,促进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4.成本效益原则和重点控制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把更多的效益作为企业工作的目标。企业在税务风险控制中根据该原则开展工作,是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经营中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重点控制原则是结合企业管理的重点进行控制,因为全面控制精力有限,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控制效果。5.协作合作的原则通过该原则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开展工作更加协调,避免存在内耗的情况,让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以内部控制为出发点进行税务风险管控
1.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开展工作的基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符合内部控制需要的管理架构、配置足够人员等。以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了解关键要素和内容,实现税务控制有效地进行,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做好各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工作。2.风险评估——落实风险评估,降低企业风险税务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其一,根据税务风险实施全面的估计分析。其二,对于税务风险实施必要的评价。对于一定会造成的税务风险问题,需要结合规定的原理和技术措施进行风险分析,了解潜在影响因素,创建完善的风险规划与管理措施。3.信息与沟通——完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税务风险防范成效企业经营发展实践中,信息内容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动中,税务信息内容也在该范围之内。只有变化的信息,才会给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内控管理,需要做好信息流通情况、沟通步骤方面的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关键性的信息。比如,创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实时更新,然后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采集与利用体系,以更好地完善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水平,让风险管控处于合理的范围内。4.控制活动——做好业务管理,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工作就是企业负责人进行风险的识别,然后采取与之相对性的处理措施。控制活动是从企业负责人的层面出发确保各项发展战略符合要求,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因此,只有设置更具完善性、系统性的机制、步骤以及权责,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制度顺利的落实和进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5.内部监督——利用内审与税务自查,健全涉税事项企业内部控制是进行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为了保证企业在缴纳税款环节不会有任何的税务风险和问题,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关于税务方面的业务组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进行修正处理。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内审的方式进行纳税检查,更为关键的是组织进行税务内部审核,设置专业的税务部门或者组织人员实施税务审计工作,从而可以消除税务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