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阅读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阅读要点

小学阅读要点范文1

关键词:阅读;复述;表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的初步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对字、词、句、段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能够利用工具书自主阅读。通过阅读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阅读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形成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注重低年级阅读兴趣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新同学来说,阅读并非单纯地看书、识字、看图片、听成人朗读,对于他们来说,这都算是阅读。所以,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是这样做的,在班级里放置了图书架,摆放了许多可供学生随意取放的图书。当然,这些图书类别繁多,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到生活中的吃喝玩乐,有故事、散文、儿歌、谜语等。我们也鼓励孩子们从家里带书或自己制作图书,这样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在有趣的阅读环境里,孩子们就不会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进而通过日常训练,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持久阅读与稳定阅读,能自主、独立地阅读。

二、注重中年级阅读再现能力的培养

阅读再现,并非是简单的重复阅读内容,通过训练使学生形成规范的再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对所有学过的文章进行要点总结,能够完整地复述要点。其次,根据要点进行自主语言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通过长期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有感情地复述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并且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对语言进行规范的组织,加入自己的想法,经过加工后形成一个新的内容,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注重高年级阅读表演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要点范文2

课外阅读教学对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需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首先需要对教师们进行相关培训,之后让教师们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课通常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和“阅读汇报交流课”等几种课型。

1. 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 准备推荐: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也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有理有据,向大家阐明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方面。

(2) 学生推荐:① 小组中进行推荐评议。学生以4至6人为一组进行推荐,推荐者逐一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咨询、评仪,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②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背景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推荐陈述时突出要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③ 教师小结。全班各组学生推荐介绍完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推荐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

(3) 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推荐者的陈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就其语言表达、陈述内容、理由的信服程度等加以评说。

(4) 质疑问难:学生推荐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并进行解疑,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5) 鼓励阅读: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

2. 阅读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是选择读物――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交流汇报,各抒己见――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 选择读物: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读物。注重尽可能推荐名家名篇。

(2)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段、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不能脱离阅读情境,要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

(3) 自主阅读,品评作品: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自购书)”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经验,独立品评,批注所感。

(4)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教师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同时,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

(5)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和欣赏。

3. 阅读汇报交流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 准备汇报提纲: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提纲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个人阅读后的主要收获包括:思想品德、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疑问、困难或建议等。

(2) 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可分为以下程序进行:① 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以用激励、简洁的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②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③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以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指名发言。

(3) 教师总结: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和习惯。

(4) 个性阅读汇报展示: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然后,让学生把阅读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是写一写等。

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进需要多样化、趣味化的激励机制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浓厚的,但能长期保持阅读热情却不太容易,这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所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保持这份阅读激情,树立快乐阅读的理念,让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1. 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学期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可以是说出学生所喜欢的作品及主要人物形象,还可以说说学生所喜欢的外国儿童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个人赛或者以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题型尽量多样,如抢答题、必答题、选择题等等。还可以举办“故事大王”比赛、故事短剧表演,要求学生自选故事内容,充分准备,看谁讲故事精彩,独幕剧演得好。这样的活动,推动了学生对童话、寓言及科幻小说的阅读。班级里可以举办“水浒故事擂台赛”“最受欢迎的书”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以喜爱的书籍为题材,在班上进行精彩的故事表演。

2. 利用网络与影视剧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多的名著经过改编被搬上了银幕或荧屏,学生都特别喜爱,可以选择一些改编较好,比较忠实于原著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观看。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例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班级就可以举办“读名著,看电视”的活动。但是,比较阅读时,一定要先做书面文本阅读,然后再看电视剧。对于网络的运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拓展阅读,到课后再开展相关的网络读书交流活动。

小学阅读要点范文3

[关键词]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课外阅读;实施新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5-0024-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当前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课程意识有待重构、课型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模式有待重构、教学方法有待重构等问题。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推广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编排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目标,真正“让课内外阅读自成一家”呢?我们教师应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以活动组织与评价的开展为促进,持续课外阅读。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温儒敏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中谈到,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是为了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栏目,指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系列为例,谈谈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缺失做了补充,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需着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一栏目的设置转变了不少家长的观念,变“叫孩子读书”为“陪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

笔者团队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内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课程内容,根据教材中16篇“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儿歌、童谣、散文、诗歌、绕口令、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及内容选择不同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形式与方法,针对每一次的阅读内容渗透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增进亲子、祖辈、师生等的情感。

以下重点呈现知识能力要点与课外阅读的对接表:

由表可见,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聚焦知识与能力要点,实现“双轨对接”:既对接了内容,又对接了知识能力要点,形成系列。比如,“和大人一起唱读儿歌”“和大人一起讨论读科普童话”“和大人一起表演读童话故事”“和大人一起创编读现代诗”“和大人一起配音读寓言”“和大人一起拍手互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赛读绕口令”“和大人一起群文类读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童话”等。

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地实行,更重要的是,还很好地贯彻了知识向能力和习惯转换的方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了渗透式、渐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伴随着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出转化的整体思维:“认知习得——尝试实践——熟练运用”“三位一体”的课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兼顾内容与方法双核,做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较少涉及读书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或者难以维持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在关注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现象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对课标理念的认识层面,或者更多地停留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上,方法缺失。

其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光教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学生读书慢、少,收获甚微且仅限于课文,教师却视而不见。有的课外阅读甚至还在做精读、朗读、集体诵读。

其二,阅读教学单刀独进。阅读教学流派风生水起,热闹不凡。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就研究本身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或者教学时只顾一方,未能形成体系和网络。

其三,阅读教学缺乏指导。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缺乏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的指导等,只是布置学生去读读课外书,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做做好书推荐卡,说说喜欢的书籍等,随意性很大,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2.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朗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检索阅读等。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明晰阅读重点。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小学第一学段,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呢?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才能谈得上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3.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优秀的阅读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故而,我们要及时总结学生阅读的优秀经验。

一要引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阅读主体。教师不能因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放弃了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提供服务。二要尊重并完善学生的经验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教师对此要予以尊重,并指导其逐步完善。三要关注学生经验的提炼总结。学生面对海量的、便捷的、多渠道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成长,学生就会形成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并做好总结。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好活动与评价的强大推动功能,使课外阅读持续化进行。

1.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进行。

2.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如通过亲子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良好的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开展类似于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3.开辟并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参考维度。

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的。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终结性评价相对容易。然而课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要重在落实过程性评价。它也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外阅读定量评价不容忽视,它是底线,只增不减。但仅有量的积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定性评价的配合与引领。如学生成长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学生阅读过程的态度星级评比、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宣传、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分析等。

小学阅读要点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47―01

小学语文课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不论如何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如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语文课程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必须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笔者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体会浅谈如下。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分析

1. 重情感目标,轻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之一,着力点是转变过于重视传授学科知识的“应试教育”。然而,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课堂上刻意追求情感因素,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让学生谈感受、讲体会、说理想之上。这样的教学只重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重视过程与方法,轻视能力与情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探索学习过程。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使得部分语文教师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教师应该以此为“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内容凭兴趣由学生决定,形式凭喜好由学生决定,过程凭进度由学生决定。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置教师的主导地位于不顾,全凭知识不丰富、经验不足、方法不多、水平不高,还处于学习地位的小学生牵着走,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目标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3. 重拓展延伸,轻文本解读。建立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基本理念之一。对此,一些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文本的信息资料,课中让学生汇报交流讨论信息资料,课后引导阅读拓展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的教学容易挤占阅读文本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把语文课堂变成“资料汇报课”、“历史课”、“常识课”,显然无法达到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目标及过程和方法目标这一要求,更无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其要点充分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方法中。

2. 落实核心目标。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倘若不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就无从谈起。

3. 落实年段目标。阅读教学三个学段的共性目标就是读书、背诵、识字、写字,但不同学段还应有不同的重点训练目标。只有凸显了本年级段的重点训练目标,才能显现不同年级段阅读课的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

4. 要落实文体目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标把文体主要分成三类: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诗歌只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进行阅读时,语文教师只要教会小学生把握这三点要领,小学生便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就会产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小学阅读要点范文5

【连线高考】There is an argument that with spreading access to the internet and cheap technology for recording sound and images we will all be able to find exactly the information we want. (2011年上海卷阅读)

Spread的基本含义为“摊开;铺开;展开;张开;伸开”,如:I spread the quilt. (2008年重庆卷) Spread也有“传播(新闻、知识等),使被更多的人知道(或分享);散布(谣言等)”“(火势、疾病等)扩散,蔓延”之意,如there is always the Internet to spread the news in minutes (2013年北京卷)、the spread of disease (2011年重庆卷)。它还有“分散;分布;覆盖”的含义,如the total high rainfall spreading quite equally through the year (2009年安徽卷)。Spread还可以指“普及;变得日益常见”,在上面所举的例句中,spreading access to the Internet指的就是“互联网的普及”。此外,spread还有“涂;抹;敷”的含义,如spread the butter-cream on my sandwich (2008年湖南卷)。作名词时,除了有“展开;伸展;扩展”“传播;散布”“扩散;蔓延”“普及”的含义之外,spread还有一个不太常见的意思,即“(书籍或杂志中)横贯两版的篇幅”,如:Each spread covers one branch of the animal kingdom. (2009年广东卷)

【要点】 spread v. ①摊开;铺开;展开;张开;伸开;②传播(新闻、知识等),使被更多的人知道(或分享);散布(谣言等);③(火势、疾病等)扩散,蔓延;④分散;分布;覆盖;⑤普及;变得日益常见;⑥涂;抹;敷

n. ①展开;伸展;扩展;②传播;散布;③扩散;蔓延;④普及;⑤(书籍或杂志中)横贯两版的篇幅

primary

【连线高考】This would give her a primary knowledge of her field. (2009年上海卷阅读)

想必大家对primary这个单词都不陌生,它可以指“初级的,初等的;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的”,如primary education (初等教育,2009年湖北卷)。它还有一个常见的含义,即“主要的;首要的;最重要的”,如primary focus (2007年浙江卷)、primary responsibility (2014年四川卷)、primary goal (2015年江苏卷)。除此之外,primary还有“基本的;基层的”之意,例句中的primary knowledge指的就是“基本知识”。

【要点】 primary adj. ①初级的,初等的;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的;②主要的;首要的;最重要的;③基本的;基层的

【拓展】primary industry 初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矿业等生产原材料的产业)

primary source 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或观察等获得的)直接材料 primary tooth 乳齿,乳牙

mass

【连线高考】Weeks later, standing before this unfriendly mass, I was totally lost. (2012年北京卷阅读)

对于mass这个单词,我们较为熟悉的含义是“一大群人”,例句中的mass就是该含义。当这个单词以复数形式masses出现且指人时,它可以指“平民;一般民众;普通老百姓”(常作the masses),如one very powerful man ruling over helpless masses (2015年天津卷)。Mass还可以指“(聚成一体的)团,块,堆”,如The fish are then forced up to the surface in a concentrated mass (2011年上海卷)、land mass (陆块,2012年辽宁卷)。除此之外,mass可以表示物理中的“质量”,如bone mass (2015年湖北卷)。作形容词时,mass还可以表示“大量的;大规模的;大批的”,如mass production (大量生产;批量生产,2012年湖南卷),其动词形式为mass produce。

【要点】 mass n. ①一大群人;②(常作the masses)平民;一般民众;普通老百姓;③(聚成一体的)团,块,堆;④质量 adj. 大量的;大规模的;大批的

【要点】 a mass of/masses of 大量;许多

massive ①大而重的;大块的;结实的;魁梧的;②大量的;

小学阅读要点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是语言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在中考中作为主观性试题,其分值可观,越来越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因此,尽快解决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重视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依照“词——句——段”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写作初始阶段,要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从词与词组入手,训练学生的组句能力

例如,以my family组成句链:my family is a big family.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we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and we are a happy family.

2.围绕同一语境组句,扩句为段

语境构成话题的对象、话题的中心、话题的素材。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语境,启发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语境,当学生知道怎样去表达语境话题,怎样用几个句子去说明语境话题时,就会自觉写,从而形成练笔的好习惯。笔者给学生一个题目:my favorite star,要求他们完成语境段。

3.介绍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形成学生正确的表达习惯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句型量,并能较为自如地造句时,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又成了一个难题。因此,平时总结一些过渡词,使得文章语句通顺连贯、条理清晰,句与句之间自然流畅,这也符合中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高分档次中“句子连贯”或句子基本连贯的要求。例如:

时间:then,later, after a while, from then on…;

顺序:first,then,later on,in the end,to begin with…;

对比: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while, but…;

举例:for example, such as, like, including, as you know…;

强调:in deed, in fact, actually, especially…;

并列:and, also, either…or…,both…and…,too…;

总结:in a word, as you know, above all, in conclusion…;

评注性:luckily, unfortunately, general speaking…    

        4.以课文为范文,进行书面表达实践

课文体裁广泛,内容涉及面广,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做改写、缩写、写中心思想以及仿写等练习。这些练习既训练学生写作,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考虑问题。

5.限时限量作文,及时点评

平时的限时限量作文训练尤其重要,而及时习作评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初练时,可以模仿课文写,要求使用课文中的某些句型、词语;还可以设计学生能够感兴趣的话题,如旅游、运动、交通、音乐、饮食等,通过brainstorm让学生讨论、搜集好的想法和创意(包括作文题目和文中可能涉及的相关词汇)、组织结构框架、写草稿、修改草稿、回顾以及最后修改,然后落笔成文。批改作文时,教师不需要逐字逐句修改每个拼写、语法错误,而应该针对写作内容,将其语言上的错误用笔标出、注释,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行更正。 

二、让学生掌握写作步骤和技巧

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往往看了题目后就提笔写作,而结果都不甚满意,表面上看来节省了时间,其实不然。为此建议采取下列步骤:

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 

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审题中要确定:几个要点;要用哪些习语,句型表达;时态和语态;过渡词用什么。

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

中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提示中都已交代清楚,我们在作题时必须明确这些内容,把握全部要点、理清脉络,既不能无中生有,写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更不能漏掉要点。

3.组织语言,连句成篇

这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审题时确定的要点,按一定的顺序扩写。因此,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尽量运用已学过的最基础的英语词汇。由于这些词汇非常熟悉而且常用,不易出错。

(2)尽量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语言要准确,符合英语习惯,避免汉语式英语,尽量套用基本句型,要写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句子,减少时态和语言方面的错误。

(3)不要硬译。书面表达不同于汉译英,它有较大的灵活性,一个要点的表达方式不是唯一的,只要你的意思表达明确,用词正确,都可得分。也就是说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词、词语时,要学会变通,变难为易。

(4)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上下文过渡,句子间要加上必要的过渡句或连词,才能使结构紧凑。

(5)符合要求。要控制字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段落分明,一气呵成。

三、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指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怎样处理生词

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你感觉到这个词或短语对文章的理解或做题的影响不大,可放弃;二是你意识到这个词或短语对于理解或做题关系重大,但在此处确无足够信息帮助理解,只能通过继续阅读,期望从上下文中搜集信息帮助确认。学习使用构词法辅助阅读。英语中许多单词是利用派生、合成、转化等方法形成的,因此要积累常见词根和词缀等知识。

2.指导学生做好阅读中的各类题型

句意理解题:常见的阅读题型,它不仅考查读者对句子表层意思的理解能力,有时还需要读者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常识来判断或推测句子的深层含义。

概括归纳题:在词义与句意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总结归纳某一段或几段的大意,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全文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此类题型考查了读者对段落或文章某一板块的理解概括能力。

主旨大意题:阅读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它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能否抓住这个中心,取决于读者的总结能力。每篇短文都有其主题思想,而作者表现主题思想和手法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挖掘相同点,寻找解题的方法。

        3.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大量阅读 

        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英语也是如此,背诵文章是学习英语的必要途径。只有多背诵英语文章。才会逐渐形成语感。原本用起来很费力的语句。在写作时才会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然流露在笔端。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坚持让学生背诵好的文章。从而达到以背促写的目的。

        当然,只依靠英语课文教学进行写作训练并不能解决书面表达的全部问题,要想培养自如运用英语的能力,还需要广泛而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为写作辅助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动地说明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读书和写作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是不可能大量输出的。中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学习任务重,因此英语阅读必须考虑文章内容和难易程度。阅读材料内容要广泛,语言要生动活泼,体裁要多种多样,,文章要长短适宜。课后可根据此原则让学生读一些图文并茂的英文杂志与报刊或有趣的英文小说。经过两三个月的阅读训练,学生们会感到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的阅读过程中提高了,这就为英语书面表达积累了必要的词语、句式和各个方面的材料。

        综上所述,在了解学生书面表达的难点后,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平时课堂教学和课后大量阅读相结合,有点有面地进行写作训练,循序渐进,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重视考试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