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涉外风险防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涉外风险防控范文1
一是不断放大代言工商功能作用。中国贸促会具有代言工商、参与立法协商的重要职能,通过发展中国国际商会会员、管理企业境外参展、开展国际经贸仲裁与调解及涉外专利商标、签发原产地证书和ATA单证册、提供涉外法律咨询等工作,广泛联系“走出去”企业,是企业利益的代言者和维护者。我们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境外法律环境、执行国家对外经贸法律政策的效果、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和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呼声和意愿,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经贸谈判提供有力支持。在国家完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出台对外投资法律法规等涉外商事法律制度时,广泛凝聚企业共识,向立法机关和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立法建议,为完善涉外经贸法律体系建言献策。
二是全面参与国际商事规则的修改完善。中国贸促会代表我国加入了国际商会(ICC)、国际展览局等重要国际组织,成为国际商会原产地证理事会、世界ATA单证册理事会、国际商事仲裁联合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和国际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等国际组织成员,还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组织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机制,通过组建智库、向有关国际组织派遣专家、为企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代表企业建言发声等,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修改完善,增强在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及塑造力,为我国工商界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是大力加强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着眼于提高企业防范涉外商事法律风险和应对国际经贸纠纷的能力,加强法律培训和服务工作,面向企业开展外经贸法律制度、自贸区协定、相关国际公约、国际商事规则、外国法治环境等方面的培训,强化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开展面向“走出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依法开展国际经贸合作,通过担任法律顾问、参与对外谈判、拟定涉外合同等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助推企业安全“走出去”。
四是不断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中国贸促会的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不仅在专利和商标、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构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涉外专利商标工作,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发挥中国贸促会广泛的对内对外联系渠道、合作广泛的优势,密切跟踪我国重点出口产品在主要目标市场的变化情况,帮助企业做好预警工作。有针对性地与对华贸易摩擦高发国家的政府部门、商协会组织加强对话,增强互信,降低贸易摩擦风险。配合政府做好法律抗辩和境外游说工作,表达中国工商界合理诉求,配合政府部门争取公平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
涉外风险防控范文2
关键词:外汇管理;主体监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1-005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1.15
外汇管理局提出的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五个转变”战略构想,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外汇管理领域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外汇服务水平、实现监管信息互用、增强外汇资金风险防范能力,笔者结合海南外汇管理工作实际和涉外经济的特点,对在海南实施外汇主体监管的必要性、特殊性、可行性、操作性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在海南试行外汇主体监管的必要性
主体监管是指以涉外主体为监管对象,以非现场监管为手段,综合利用系统数据和外部信息,对涉外主体进行监测分析、综合评价,最终实现对外汇主体预警、管理的监管目的[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跨境收支和结售汇规模不断扩大,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事前监管、逐笔审批为主的行为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变化。长远看,只有转变外汇管理方式,实行外汇主体监管,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海南省的情况看,外汇管理工作同样面临这个现实问题。目前,监管机构分别按职能不同对市场主体进行外汇监管和服务。外汇业务系统也是按业务类别开发的,市场交易主体相关信息分别散布于各个业务系统,系统之间关联度不高,共享互用程度较低,难以对交易主体进行全面、准确、有效、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影响了监管效率。因此,进一步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对提高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很有必要,意义深远。一是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在行为监管下,单个部门因信息不完整,难于对市场主体的整体风险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对主体进行综合监管能够全面掌握市场主体的全口径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经常和资本项目交叉类交易中的异常行为,有效避免监管真空及重复监管问题。二是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监管力量由分散变为集中,加强监测分析和调查研究,加强对监管对象外汇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提升防范外汇资金风险水平。
二、在海南试行外汇主体的特殊优势
(一)海南涉外经济特点提供了有利实践条件
一是涉外企业数量不多。截至2011年9月30日,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有911家,进出口企业492家。二是跨境收支和银行结售汇规模总量小。2011年1-9月,全省跨境收支总额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全省银行结售汇总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58.4%。虽然海南跨境收支和银行结售汇规模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不断扩大,但与全国相比总量很小,跨境收支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0.5%。三是外汇业务集中度高。2011年1-9月,海南前十名涉外企业跨境收支总额占全省总额的68%,近七成业务集中在极少数大企业身上,集中度高,大企业的资金流动对海南省外汇运行影响明显。因此,在海南探索主体监管方式应该结合海南涉外经济特点,以大企业为监管主体作切入点,是可以创新一种既有别于其他分局、又带有鲜明的海南特色、监管与服务效果俱佳的全新的主体监管模式。笔者认为,海南涉外经济特点,恰恰为创新主体监管模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且总体上创新动作小、成本低、实施快、成效大。
(二)企业主体明显差异有利于确定主体监管对象
目前,海南省涉外企业有1400多家,但企业主体的规模差异较大,少数大企业涉外收支变动对全省跨境收支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海航集团,不仅业务量大,且业务种类齐全,涉及经常、资本绝大多数项目,有很强的代表性。为在辖区研究主体监管制度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本。
(三)在海南试行主体监管独具特色
在海南试行外汇主体监管,有其特殊优势和有利条件,特色明显。一是直接以省会分局做试点,在全国来说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超前的探索。二是选择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做试点是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三是将所辖50%以上的跨境收支纳入主体监管范围,其比例在全国是最高的。
综合分析,与全国其他各省相比较而言,在海南试行实施主体监管,不仅具有必要性、可行性,还具有特殊性,对于实现信息共享互用、防范大企业外汇资金风险、推进涉外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重大。
三、在海南试行主体监管模式的比较选择
结合海南省分局实际,笔者研究提出了以下三种组织架构模式:
模式一:保留现有的处室设置,业务报表和档案均按处室职能归口管理,主体监管对象的信息数据在分局各处之间实现共享互用。此模式需要对现有操作流程和审批流程进行微小调整更改,即将主体监管对象涉及经常项目处的审批权限更改由资本项目处审批,人员从经常项目处调整1~2人到资本项目处从事前台受理与审核。
模式二:实行综合柜员制。在此框架下,对于主体监管对象来说,不管是经常项下业务还是资本项下业务,均由业务操作人员统一受理和审核。同时,信息收集、统计报表、档案管理、评估报告等所有主体监管工作也由该小组完成。
此模式的优点是改变了原来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等不同业务种类分别设岗办理业务的格局,每个综合柜员能够在同一台电脑上通过切换不同的业务系统为企业办理所有外汇业务,从而为主体监管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缺点是除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作出相应的更改外,分局各处之间的协调是一个比较突出问题[2]。
模式三:打破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设置处室架构,设立营业部及外汇管理处。营业部负责办理主体监管对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所有外汇窗口业务,外汇管理处负责主体监管对象外汇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后续监督和管理。此模式为理想中的组织架构模式,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监管,但也受诸多客观因素所制约,主要是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尚未国际化,打破现有业务系统框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条件不成熟。
通过对上述三种模式优缺点的比较及可行性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来说,模式一是可行的,但也要注意业务集中、审批集中会带来一定风险,要切实做好防范和控制工作,这对风险防控、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在海南省分局试行主体监管的操作思路
(一)前台业务办理
主体监管对象涉及经常项下的审批业务极少,大部分核准审批业务集中在资本项目处。因此,资本项目处是扮演实施主体监管的主要角色,负责主体监管对象经常项下和资本项目下所有外汇业务受理、审核、办理(包括年检)。
(二)后台业务监管及风险防范
后台业务监管的核心是风险的预警和防范,主要任务是数据采集、设定指标、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做好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工作的基础,应以资本项目《数据综合利用平台》为主要监管平台,以其他业务系统为辅助平台,从各个业务系统中对主体监管对象外汇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全口径采集。
2.设定指标。被选作试行外汇主体监管的对象,其外汇业务几乎涉及进出口(含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租赁性融资、对外投资、外债担保等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所有业务。根据其业务种类及主体监管的需要,按照可量化、易监测、相关性的原则,笔者针对每一种涉外业务特点,选取了主要的监管项目、监测指标和预警指标(详见表1)。
3.监测分析。对异常或关注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比对、加工分析,依据主要监管指标生成预警月报表,并根据已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参照预警指标监测的结果,对主体监管对象的异常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行为做出综合分析与判断。
4.风险评估。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主体监管对象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一是主体监管对象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注册、股本结构、资产负债构成、实物资产等;二是主体监管对象业务活动对辖区外汇收支波动的影响;三是主体监管对象执行外汇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异常情况、违规情况、值得关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四是对主体监管对象做出结论性意见(正常或异常),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五是每季撰写《海南省外汇业务主体监管评估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服务。
(三)技术支撑。无论是前台或后台的业务操作,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服务,如数据信息采集、存放、筛选、加工、生成各类图表等,因此,外汇科技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为主体监测提供必要技术支持,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研究主体监管系统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涉外风险防控范文3
一、工作情况
负责对接区涉外疫情工作组,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最新动态要求并报告镇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境外返来略人员转运的组织和统筹;负责核查区级下发境外返来略人员信息;负责统计汇总境外返来略人员台账和报表并按要求上报。
二、工作职责
(一)综合协调。负责对接区委外事办,做好国(境)外来略人员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引导,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最新动态要求并报告镇领导小组;负责接收上级转运通知,协调组织转运工作,负责安排转运随车人员;负责按区委外办要求上报相关台账。
(二)舆情处置。负责做好境外返来略申报和防控的宣传引导;负责境外来略人员疫情研判、报送,以及网上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工作。
(三)数据摸排。负责收集公安、卫健下发的境外返来略人员信息核查情况;负责收集各村(社区)、驻镇有关单位摸排以及自主申报的辖区(行业企业)境外返来略人员信息,统计汇总报区应急指挥部数据摸排组。
(四)镇卫生院。负责提出防控专业建议,指导各村(社区)、驻镇各单位做好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及有症状等境外返来略人员的转运工作;负责接收、核查区卫健局下发的境外返来略外籍人员信息;负责做好境外返来略人员和居家观察人员的量体温等健康管理服务。
(五)派出所。负责及时接收区公安情报中心推送的境外返来略人员信息,第一时间推送镇政府,配合各村(社区)开展人员信息核查工作,并将核查结果抄送区应急指挥部数据摸排组;负责按要求加强辖区内酒店人员登记管理,督促酒店如实上报入住外籍人员信息;负责对不配合疫情防控的人员进行依法查处。
(六)驻镇单位。负责按区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组要求安排专人落实定点转运境外返来略人员,详细登记转运人员信息并报送镇数据摸排组;负责收集可能入境返来略人员信息,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解释和申报举报宣传;负责对本单位境外返来略人员开展摸排,并报送相关台账至镇数据摸排组;负责做好境外返来略人员的行程轨迹登记和居家管控工作,并按要求报镇数据摸排组。
(七)村、社区。负责收集辖区内可能入境返来略人员信息,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解释和申报举报宣传;负责境外返来略下发信息数据的落地核查,按网格化工作要求对辖区境外返来略人员开展摸排并报送相关台账至数据摸排组;负责做好境外返来略人员的行程轨迹登记和居家管控工作,并按要求报镇数据摸排组。
三、工作流程
(一)人员转运
1.上级通知转运:镇政府接到上级转运通知,由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转运工作。
2.各单位申报转运:各村(社区)、驻镇单位摸排出需安置的境外返来略人员,及时报告镇政府统筹安排。
(分类安置点:住院治疗点为安宁疗护中心;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为利森水泥宿舍;疫情高发国家来(返)罗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点为万安中心敬老院。)
(二)下发核查
1.接到上级下发境外返来略人员信息,按人员所属地下发至各村(社区)、驻镇单位,由各村(社区)及时落地核查并落实管控措施,于每日17:00前将核查管控情况报送至镇数据摸排组。
2、镇卫生院接到区卫健局下发境外返来略人员信息,按要求进行落地核实并落实管控措施,于每日17:00前将核查管控情况报送至镇数据摸排组。
四、工作要求
(一)各村(社区)、驻镇单位要坚决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区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把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巩固疫情防控的良好态势。
涉外风险防控范文4
【关键词】 油田企业; 财会队伍; 一体化建设; 精细核算; 学习型组织
胜利石油管理局财会系统现有在岗人员1 800多人。近年来,企业在推进财会队伍的职业化、精细化、复合型建设,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财会队伍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油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财会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适应新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财会队伍体系
1.适应体制机制变化,调整财会队伍组织架构
油田重组上市之初,财务管理实行“三级核算,四级管理”模式,为减少核算层级,从2002年开始,集中财务资源,减少核算层级,变二级财务科为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撤销三级核算单位,将三级财务人员行政工资关系上转到财务资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委派财务人员到三级单位参与管理和监督。将原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结算业务和财务监督业务进行分离,突出财务监控,实现职能转型。财务组织架构的优化,为提高财务管控效率提供了组织保障。
2.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会队伍人员结构
随着油田外部市场战略的提出,胜利局外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外部市场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4.86%;国内外部市场形成了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市场和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市场;海外市场形成了以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区域市场。为适应市场变化,提出要像重视外部市场一样重视外部市场财会队伍建设,领导思想上重视,机构设置上考虑,政策上倾斜,待遇上优厚,着力建设一支与胜利局市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高素质财会队伍。胜利本土市场,是财会队伍的“主阵地”和“大本营”;国内市场,是企业重要的生存空间,配备了300多名财会人员,参与财务管理、招投标和项目运作;国际市场,是企业生存空间的有效延伸,根据项目需要配备了33名既能驾驭语言和财务专业知识,还熟悉国际商务规则、惯例和国际贸易的一专多能财会人员,参与海外项目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等诸多环节。人员的充实到位,构建了适应胜利本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财会队伍格局,较好地满足了外闯市场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需要,从生产经营领域选拔60多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财会队伍中,初步建立了复合型的财会管理队伍,其中25人具有双职称。
3.适应一体化要求,搭建一体化平台,促进一体化交流
适应一体化管理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和形成了“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一个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一套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措施和标准,一套内控制度,一体化考核”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资金、资产、投资、成本、市场等资源的有效配置。着力推进上市、非上市人员的经常流,促进胜利油田的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对上市、非上市两个财务处之间、机关和下属单位之间以及下属单位之间进行了交流。其中处级和科级之间相互交流24人,一级与二级单位之间交流21人。通过换位置实现换位思考,切实增强了财会队伍的大局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
4.适应优化结构需要,科学选拔和储备人才
在财会后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不分上市、非上市界限,拓宽选拔渠道,发现和储备干部,建立财会人才梯队。从2007年开始,对二级单位的总会计师岗位,探索建立公开竞聘方式选拔处级干部模式。在全油田范围内先后分三批选拔二级单位总会计师,通过笔试、业绩评价、面试、综合考评等多个程序,从500余名参选人员中遴选出30多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会人员担任二级单位总会计师。同时还从相关专业中选用一批人才,充实到财会队伍中来,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激发了财会队伍活力,增强了队伍后劲。
(二)以职业能力建设和精细财务管理为重点,努力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能力
1.加强财会队伍的培训
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胜利本土市场,培训重点是加强财务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及财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国内市场,重点培训提高财会人员参与招投标、项目管理和独立作战的能力;国际市场,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国外语言、合同、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能力。我们按照不同管理需求,采取基础培训与提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和针对性。2007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160多期,总会计师业务提升班26期;举办16期英语和小语种培训班,培养220人;先后举办了22期涉外合同、税收法规、物流、金融等专业知识培训班。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2.强化岗位练兵,增强财会人员复合能力
建立挂职锻炼和基层联系点制度。油田机关与二级单位采取下挂、上挂等方式,每年选派10名以上财会人员进行挂职锻炼;建立各级财务人员定点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动态掌握各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反映基层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延伸。我们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定额造价等方面的专家给财会人员授课,财会人员下基层了解生产运行,通过财务管理与生产流程的结合,使财会人员能够较好地把握成本控制的关键节点和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了财务工作能力。用好经济活动分析平台,提高分析决策水平。目前油田已形成上市、非上市一个平台,“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具体分析”、“分专业、分专题、分重点”展开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式。通过分析,使财会人员在对生产经营状况“体检”和“会诊”的过程中,提高了决策水平,逐步成长为财务的专家、管理的行家。
3.多措并举,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学术研究
建立履职报告制度。要求二级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中心主任,每半年就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自己的履职报告,向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做一次汇报,并书面报油田财务部和组织部门,进一步增强了财会人员管家理财的责任和意识。建立总会计师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财务管理经验交流会。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工作,相互启发,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献计献策。我们在系统内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并纳入油田整体合理化建议工作体系。近三年来各级财会人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50多项,获得局级以上成果的有32项,另外有530多项成果被各单位采纳应用。开展会计业务拉力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2008年开始,在全局范围内举办了会计业务知识拉力赛,通过分站比赛和总决赛,财会人员对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掌握更加牢固。参加集团公司会计知识大赛。2010年集团公司组织的“中石化会计人员知识大赛”活动中,胜利局通过培训和层层选拔,选拔出7人参加了中石化华东片区的比赛,其中4人进入集团公司总决赛个人前五十名的排名,其中2名同志分别取得了中石化集团个人第五名及个人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搭建财会人员业务交流的平台。胜利局每年定期组织财务系统经验交流会和财务管理论文研讨会,通过交流与研讨会的形式,促使二级单位培养财会人员在工作的同时,注重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注重业务处理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促进财会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财会人员动手、动脑、动笔的习惯,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三年来在《会计之友》、《财会通讯》、《中国石化财会》等杂志80多篇。
(三)以财会业务发展和管理手段转型为平台,着力打造适应财务管理精细化和效益化的财会队伍
随着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TMS)和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财会人员的职责也由原来的以会计信息获取、记录和报告为重点,转为以资源有效利用、生产经营过程优化、业务精细化等价值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方面。适应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财会队伍建设重点也转向培养财务管理精细化和效益化的财会人员。
1.通过细化预算和严控成本,培养财务人员“细”和“实”的工作作风
在油田一体化预算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管理局从2010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了以精细预算编制,精细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为重点的预算管控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成本管理上依托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油田开展了系统节点管理、区块成本管理、单井成本预算管理、对标追标、项目组运作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成本消耗控制,夯实成本管理基础,提高成本竞争优势,确保挖潜增效任务完成,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预算、成本管理的“细”和“实”,培养了财务人员的精细化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通过优化资金管理、做好税收筹划和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培养财务人员优质和高效的工作理念
资金管理上从研究政策,优化资金源头流入开始,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优势,统筹资金运行,通过优化资金占用和债务结构,控制贷款规模,优化结算流程,来保障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税收筹划从单位成立、公司注册开始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对生产经营过程做好引导,做到合理节税。资产管理以摸清家底,实现资产保全效益为基础,通过加大资产调剂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闲置资产使用效益,实施资产运营情况跟踪分析制度等工作,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实现整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通过资金、资产管理的“优”和“效”,培养了财务人员当家理财的能力和素质。
3.通过精细会计核算和风险防控管理,培养财务人员的精细和防范意识
精细核算是精细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要在统一核算标准的基础上,从业务处理流程入手,紧贴管理需求,扎实推进会计核算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风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以内控管理为桥梁,积极构筑审计、内控、财务稽核、效能监察等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油田财务风险整体受控。通过规范和精细会计核算,培养财会人员规范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培养和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
二、财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多年来,财务系统通过有组织地培训学习、考试取证、强化交流等措施,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全局人员配置、人才激励等因素影响,与目前油田生产发展形势的需求相比,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影响着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队伍总体情况的分析来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会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形成正常的队伍年龄阶梯
从全局目前会计人员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财务人员占财务在岗总人数的53%,30岁及以下人员只占财务总人数的7.6%,不能形成正常的人才年龄阶梯结构,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二)复合型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海外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胜利油田的情况看,目前已有33名财务人员被派到海外市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基本上能够胜任语言、财务专业知识,还有国际商务规则、惯例和国际贸易谈判等一专多能的需要。因海外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培养大批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海外市场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三)目前财务管理整体工作压力大,财会队伍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
随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实施,油田目前的财会队伍中,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稽核和会计档案的仅占财会人员总数的7.62%。从事预算、成本、资金、应收款和存货管理以及资产、内控、税务信息和综合事务管理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5%。从事这些管理岗位的人员中,有很大部分的工作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和细化,财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会越来要多。因此,现在各级财务管理机构都缺员。
(四)人才成长通道单一,人才发展的空间受限
目前财会人员的成长与发展,只能走行政岗位晋级一条路,由于岗位有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晋级到科长及以上领导岗位。这种人才成长模式,不符合“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人才培养思路。
三、油田企业今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重点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目标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油田企业实际,进一步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今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如下。
(一)树立四种意识,强化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财务队伍建设,德和廉尤为重要。财会队伍建设要注意对增强四个意识的培养。1.增强自律意识。廉洁从业,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身处经济要害部门和关键岗位,要始终常怀律己之心,正确审视自己的岗位和正确把握自己的权利,树立财务人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财会人员的职责和内控制度要求,树立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对岗位职责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把握清楚,自觉规范言行,防范和规避各类风险。3.增强主动意识。财会人员要把财务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变事后算账为超前预算和过程控制,积极参与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按照集团傅成玉董事长提出的从五个环节把握价值创造,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创造效益提供财务技术支持。4.增强责任意识。财会人员要在改革发展中当好主人翁,把本职工作纳入促进油田科学发展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大局中来谋划和运作,不仅要立足本职当好管家,更要为管理和决策出谋划策。强化职业道德作为财会人员从业的重要基础,其中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从业的标尺。我们要继续将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教育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反复强化培训,树立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意识。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学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通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自觉规范行为,筑牢职业道德防线,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二)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财会工作提供强动力
继续发扬勤俭节约作风。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理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搞好挖潜增效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弘扬精细化作风。大力倡导财务精细管理和精细持家的理念,积极引导财会人员立足岗位,着眼管理,推动细化预算编制,做实成本控制,精细会计核算,努力推进预算分解到单元、成本控制到单元、会计核算到单元,考核评价到单元的单元管理思路;在责任主体上细化到基层队及班组;在重点费用项目上,建立成本项目组管理体制,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建立机制。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油田企业经济运行始终面临经营压力大、挖潜增效任务重等实际困难,这对财务工作和财会人员都是一个挑战与考验。要继续发扬严谨细致、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克服困难,干出一流业绩。
(三)继续改善财会队伍结构,加强财会队伍的知识化和年轻化建设
胜利局财会队伍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7.46%,学历总体比例偏低,财会队伍中有两个不同学科以上学历和两个不同专业职称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财会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2.71岁,偏大的年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高强度财务工作的需要。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引进一些新近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改善财会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议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财会人才培训和成长的长效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渠道,能够快速并长期培养各个企业财务管理急需的各种人才。
(四)适应“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加大涉外财会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涉外财会队伍建设,就是要根据“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对财会人员进行涉外税务、法律、招投标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涉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涉外财会人员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做好“市场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理念”的培养,以适应中石化“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树立市场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理念,就是要熟悉市场规则,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来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要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支持油田“走出去”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
(五)适应“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需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是总部确立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内涵就是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绩效,达到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建立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作支撑。建设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需要引进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生产经营行业选拔优选的非财务专业人才进行财务知识培养外,通过参加会计职称考试,要求达到会计中级职称,这种途径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更加注重从现有的财会人员中培养,通过举办工程技术、涉外合同、税收法规、物流、金融等专业知识培训班,培养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继续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财务管理对人才的基本需要。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学术研究氛围,提升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
涉外风险防控范文5
1.1交易风险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运用外币进行账款收付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因具体协定或其他因素导致在款项交易完成之前汇率发生突然变动的风险。如在进行图书出口、版权交易等事项时,以外币计价的款项已经谈妥,但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交易无法立即执行,待真正执行时由于汇率变动使出口方蒙受损失。这样的风险是较为常见的,比如我国某出版社向美方文化公司购买某一科技图书的中文翻译与发行权,决定使用美元进行交易,初步确定了购买规格、数量和违约条款。但由于中美双方的法律和行业协定等原因,双方难以立即执行该交易,需要等到双方行政监管部门进行批复之后才进行款项的支付。在中美双方交易初步意向达成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7.6,但到实际进行款项支付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成了1∶7.8,此时中方的出版社就要面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超额支付风险,即其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才能按照约定达成这笔交易。
1.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由于企业涉外业务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等科目以不同币种计价而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图书对外贸易公司会经常进行涉外的文化贸易业务,一些特大规模公司甚至还在海外设置了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分支机构来加强市场开拓和业务扩展。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必然会面临多种货币计价的问题,且企业的涉及范围越广,多货币计价的问题越复杂,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国资背景的上市传媒集团公司,其不光在国内进行图书出版、影视制作、网络开发等业务,还在美国进行电影、电视剧的国内引进,在欧洲进行华人杂志、华裔影视作品的制作与推广,在东南亚和非洲进行中国电视剧和电影的出口与推广等工作。由于该企业业务遍及美洲、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国外业务大都以当地货币计价,因而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时,会由于汇率变动产生月度、季度、年度报表的差异。
1.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项目与合同的期限较长,在汇率变动时给企业自身利润、现金流等带来的风险。通常一些跨国的联合出版项目需要进行多方协调,可能会经历较长的项目周期,由于谈判成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因素,一些合同可能会签订较长的周期。较长的项目或较长合同周期虽然有利于我国出版社与国外机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但是跨国业务面临着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汇率的变动就会对出版社的经营带来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是有利的,有些则是负面的。例如,2008年,中国某出版社和美国某科研基金会共同设立了为期10年的社会科学研究出版基金项目,旨在加强中美双方人文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约定每年各自出资10万美元对两国科研工作者进行资助,出版发行后所获得的利润双方平分。但是,在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遭遇到大幅度下跌,而中方出版社仍然需要进行支付10万美元,这对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负担。
2我国出版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2.1成本最小化原则
外汇风险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风险防范与利润保障业务,其并不直接产生利润,反而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管理成本。在进行出版业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控制管理成本十分必要,即在既定的风险管理任务和决策之下,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来达到相应的目标。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应当对多种风险管理方法予以考察与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长期的风险管理,不断降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边际成本。伴随着外汇风险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也不断增多,我国出版企业应当积极结合自身的目标和成本进行综合研判,选择成本最优的管理方案。
2.2主动管理原则
出版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这种客观性要求出版社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当主动管理,即应当主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可以采用风险自留、风险转嫁、风险对冲等管理形式。风险自留适用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且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不大的情况,此时出版企业可以将风险进行自留,因为具备对这种风险的承受能力。风险转嫁是指将风险转嫁给其他机构,一般是保险公司,当风险发生导致企业损失时,企业可以按照约定要求保险公司对该部分损失进行补偿。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创新型金融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从而发挥该类金融工具的避险保值功能,稳定企业的收入与利润。
2.3灵活调整原则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莫测,受到世界上各个经济体的政策、环境、事件等内容的多种影响,潜在的外汇风险很容易在不断变化中产生。因此,在进行出版社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灵活调整的原则,跟随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灵活地调整企业的应对策略与管理方案,尽可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外汇风险,并从风险中把握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在市场开拓和业务布局上获得先发优势。
2.4预测先行原则
伴随着出版业跨国业务的不断增多和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不断增加,外汇风险日益复杂,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已经不能仅停留在对历史数据和当下数据的分析,而应当积极进行外汇风险预测和汇率波动研究。当下国际竞争处于多极化的局面,各个新兴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坚持捍卫自己的地位,国际金融市场会在国际竞争中产生更加频繁的变动。此时,为了避免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外汇风险,应当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研究与未来市场的预测,对企业所涉市场的币种汇率进行精准的预测与判断,并采取多种措施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事先预防与多重管理,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
3我国出版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
3.1交易风险的应对策略
面对出版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汇交易风险,应当采用净额结算、配对管理和结汇时间调整等策略来加以管理。净额结算是指在交易进行过程中选择以净额作为结算的额度,可避免未来的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我国出版企业在与外方签订合同时,约定以某一具体的汇率所计算的外币进行交易,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则仍然依据之前约定的汇率进行。这就可规避企业双方所面临的风险,并且达到了双方的目标。配对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外币收入与支出时,应当学会对外币的持有量进行管理,尽量保障外币的收支平衡,以化解由于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配对管理主要包括自然配对和平行配对两种方式。结汇时间管理是指在交易发生之前,企业预期汇率的波动会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时,应当采用提前结汇或延迟结汇等方式来降低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损失。该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还能为企业带来因汇率变动所产生的套利收益。
3.2折算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出版业所面临的外汇折算风险或会计风险,出版社或跨国出版集团公司应当进行多元化海外布局,运用金融工具降低风险。多元化海外布局是指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和海外贸易时,应当不断扩大自身在全球范围的规模,分散投资集中度,从而降低由于某一具体投资或贸易市场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出版业而言,应当根据全球不同市场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海外布局,例如对于欧美应当关注其科技型文化产业,对于非洲和东南亚应当进行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对于华人聚集地区应当进行中国文化产品的出版与推广。运用金融工具是指运用保险、期货、期权、互换、远期、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期限进行风险管理,积极借鉴成熟跨国公司在利用金融工具管理外汇风险的经验,聘请专业化的金融人才或财务咨询公司为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保障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
3.3经济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经济风险,出版社应当采取经营多元化和融资多样化的策略。经营多元化是指出版企业在产品类型、经营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应当多元化涉足,不断拓宽企业在国外的品牌数量和业务范围,从而能够在汇率波动和外汇风险发生时,通过分散化的布局降低某一具体方面的冲击给整个企业层面带来的影响。我国出版业可以不断增加产品类型,在图书产品之外增加音像制品、附属装饰品等;还可以增加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雇用当地员工,从而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此外,还可以涉足体育、影视、游戏等泛文化产业,以实现多元化布局。融资多样化是指企业应在投融资方面以多种方式来促成目的的达成,降低对某一形式或具体金融机构的融资依赖,防止在外汇风险发生时由于过度的融资依赖从而产生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出版业应当积极与国内外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拓展合作关系,尤其是要增强对外汇风险防控的合作,分散融资渠道,增加融资途径,以保障资金量的充足。
作者:李丽 单位: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乾任.出版业如何借鉴电影业的风险管控[J].出版参考,2013(12):53.
[2]江鸣.出版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分析———以凤凰传媒收购美国国际出版公司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6(12):88-90.
[3]何宇.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研究———以出版企业为例[J].经济视角,2013(9):74-75.
涉外风险防控范文6
【关键词】海港勤务;模式;科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317-02
“海港勤务风险评估”作为分析海港勤务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事件的有效手段,在综合评定威胁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基础上,能够为有效落实海港勤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能有针对性的加强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的船舶安全管理,使得管理前移、服务前移,达到服务与管控并重,口岸安全畅通的管理效果。
一、建立海港勤务风险评估机制是新形势下的需要
新形势下,全国各对外开放港口规模日渐扩大,功能显著提升,设施日趋完善,港口货物、旅客吞吐能力惊人增长。笔者所在边检站辖区内多为修造船企业码头,具有在港船舶停靠时间长、登轮作业人数多,且人员成分复杂的特殊勤务特点,日均出入口岸限定区域人员达7万余人次,其中上下外轮人员多达4万余人次,边防检查勤务繁重,口岸监管形势严峻。
与此同时,海港口岸预防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敌对分子、犯罪分子及出入境人员、船舶携带的违禁物品、武器弹药的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口岸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和评估要求已经提上日程。如何顺应社会管理创新和口岸维稳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海港口岸边防检查机关科学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边检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当前海港口岸管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海港港区、码头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限定区域管理的办法,大部分海港口岸涉外企业多,码头封闭条件普遍较差,进出口岸限定区域的人员多、车辆多、成份复杂,外来务工人员无证登轮、不按规定登轮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个别口岸限定区域内外贸码头互连,无强制性隔断,区域大、死角多,且国轮、外轮来往频繁,给执勤人员巡查、监护造成一定困难,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潜入潜出。口岸查处敌对势力渗透工作的难度日趋增大。
三、创新海港勤务模式试点工作
笔者所在单位作为推行海港勤务创新的试点单位之一开展了《海港勤务诚信及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的机制、软件的开发建设。并编写了《海港勤务风险等级评估实施办法(讨论稿)》。海港勤务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分析海港勤务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综合评定该威胁事件的风险等级,有效判定根据风险等级所需采取的执勤措施,并对其降低风险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根据风险评估软件既定的数据,运用网络实施分析,依照分析的结果,决定所执行的勤务模式及在此结果上所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处置预案。
其中,综合港口码头实际及借鉴全国海港口岸情况,对于执勤现场应考虑的潜在安全威胁事件从威胁对象角度分为三类十九种事件。根据港口码头执勤现场实际情况提前收集、确定危险源和辖区各港口码头保安措施,针对每一种安全威胁事件,从评估潜在安全威胁事件的后果的四方面指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社会影响)和评估潜在安全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五个衡量指标(安全威胁事件的可信度、目标的出现或暴露的频率、目标的可接近性、安防体系的完善性、目标的承受能力)的九个方面分别为口岸辖区内各码头进行风险评估指标取值。取值由边检站指定业务部门及一线执勤人员根据《海港勤务风险等级评估实施办法(讨论稿)》中相应标准进行计算。
海港勤务风险评估系统以网上报检导出的数据为依据,根据输入的船舶情况、预先录入的涵盖了船舶自身风险因素、船舶风险因素、港区泊位风险因素等风险评估数值,根据计算公式完成对出入境船舶风险等级的评估,确定潜在安全威胁事件的风险等级,安全威胁事件的风险等级按国际惯例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根据第一次风险评估的结果和边检站对于勤务的要求标准提出船方、港方和边检站方面三方的勤务模式,实施相对应的监护、巡查勤务和保安措施。并针对勤务模式进行第二次评估,直到评估结果符合边检站制定的勤务标准。同时根据评定出的风险等级实施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准备。检查人员依据系统评估结果做出相应警力部署,合理调配警力,依据风险系数,对船舶采取不同的服务和管控措施,确保船舶在港安全,营造良好的口岸秩序。海港勤务风险评估系统为调整执勤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构建的船舶风险等级情况信息库,既可进行综合查询,又保存了船舶的重要资料。
四、风险评估系统在全国海港边防检查站的应用思路
一是创新科技手段,催生现代警务机制形成。
随着高科技在边防检查工作中的普遍使用,实施科技管港成为有效提升海港口岸边检管控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海港勤务风险评估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各边检站现有的DMS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采集录入、网上研判、网上评估、网上批量查控,建立集手续办理、船舶监护、登轮管理、锚地管控于一体的海港边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口岸管控能力和部队核心战斗力,实现对海港口岸动态防控、动态勤务、动态指挥。
在充分依托海港勤务风险评估系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各边检站可以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证、网上查询、网上监督、网上考评等服务功能,创新边检行政管理,拓宽公共服务渠道,为海港服务对象提供科技便捷服务。
海港勤务风险评估系统在应用中按各边检站港口码头实际进行风险取值,对于新建限定区域码头和一些历史较长、封闭性较差的码头在船方、港方和边检站方面的勤务安排上加以区分,摆脱了盲目投入警力的现状。
二是创新勤务机制,实现口岸勤务—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