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1
报表上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数据,看似简单,但却要求阅读分析者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数据指标分析方法进行阅读,只有读懂了,我们才能知道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和投资回报率等各种情况,只有读懂了才能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因此,在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计算、核算、制表这些层面上,而应该往更深层次去指导学生对报表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阅读与分析,要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前充分准备———备课
备课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备好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因此,在备教材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系统安排教材章节,对原本的教材做适当删减、调整以系统学习,由浅入深,比如,先学习各项分析指标,再结合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先分析债务资产后分析权益资产;先分析个别报表再分析合并报表。二是准备充分并且合适、适时的案例。首先是充分而不能过少,课堂讲授时才能随时搬出来讲。准备的案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比如,讲授资产负债表分析时,可以对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时审计一家公司财务报表的情况结合分析讲授。当然,很多教师都没有这样的审计工作经历,那就利用互联网、参考书籍等方式进行准备,一定要从案例发生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以及企业本身的债权、债务、资本结构、市场业务等各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在给学生讲授时才能运筹帷幄,迎刃而解;其次是合适,与该节内容无关的不能采用;再次是适时,体现时代性。最好选择最近10年之内的案例,时间过长的话学生可能未曾听闻或是相关政策已经改变。
2备学生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只单纯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全面化整理,只研究自己的教学过程应如何如何来进行,选择教学方法时只选择自己熟悉的、能熟练运用的那些方法,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结果导致教与学的脱离,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的教学效果好与坏、教学质量高与低,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素质方面体现出来的,因此,在课前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还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才有助于真正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掌握教学的进度。对于已经学习过但跟本节学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可以采用提问方式进行复习回顾,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如果发现学生说不出一二的,那就再跟学生做简单的讲解以加深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低的话,就应该适当放慢讲授的进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对学习的兴趣程度,以确定选择哪些教学方法。针对比较活跃,喜欢新鲜、有趣且具有辩论性质课堂的学生,那我们就要创造条件加以建设,比如,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所在以及增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决心;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清楚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引入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增强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还是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如果课堂组织不好,讲课闷闷沉沉的,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玩手机聊天的话,你的课前准备再充分也是没用的。那么,应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呢?
1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一次课90分钟,时间的流逝就是教学过程的进行,所以我们应适当做好教学安排以充分利用这90分钟的时间。整个教学程序上,建议从课前“案例导入”或“复习导入”。到“新课讲授”,最后“本章小结”这几个阶段来进行,并科学安排掌握好每个阶段所需的时间。比如:课题导入、本章小结尽量分别控制在15分钟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状态的过渡也不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疲劳的情绪;而利用60分钟讲授新课也不会显得过长,因为中间有个课间休息,而且教师在讲授时不可能只单纯滔滔不绝地讲,一般都会结合提问、练习、案例等方式来进行。
2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讲课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运用。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从教师的语言表达中来评分的,因为不管你的知识有多渊博,如果不懂得表达的话,学生还是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要懂得运用语言艺术。
要让自己的普通话相对标准、流利且洪亮,否则影响学生听觉。在讲到重点的语句、词语时加重发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表达生动的同时又要婉转,多问“为什么”“怎么办”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语速适中,否则学生思维跟不上。都还没反应过来,还没来得及理解刚说的话你就往下说,那怎么能让学生掌握刚学的知识呢?
平时的讲课适当添加一些幽默风趣的元素,以激起学生听与学的兴趣,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性格、风格,有些教师随便一说就能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而有些教师本来是一个非常幽默的笑话被他一讲结果就是个冷笑话,所以,这就有待教师去摸索其中的窍门了,因为幽默风趣又不失教学原则的课堂将会给你的教学效果大大加分。
尽量少用过于官方的、端庄严肃的语言和语调,因为这会让学生与老师产生距离感,觉得老师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结果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都不敢问,面对老师的提问也是胆战心惊地怕说错,怕被责怪。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而语言的交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因此,教师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讲问题,比如: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用“我们应该要……”、“我们班……”,而少用“你们应该要……”、“你们班……”,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你亲近他们,并融入到这个班集体当中,同时也可以为你的平易近人形象加分。
3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法
90分钟的时间,如果你讲得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兴趣、喜欢听就会觉得这时间过得很快,效率也很高。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很关键。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根据学习的内容特点选择,更要考虑所授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基础水平、理解能力等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讲到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应收账款项目时,就要通过案例教学法、渐进法来讲授,结合实际企业的存货情况去分析存货过多、过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进而总结出存货量应维持在哪个水平才适合,然后导出应如何计算存货最佳库存量;对于应收账款,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以及该项资产余额过多、过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经过分析最后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企业的最佳应收账款周转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从案例中去寻找答案。再如:讲到筹资资本结构时,可以给出一个企业的筹资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做出各种可行的筹资方案,并讨论选出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最佳方案。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从各组的最佳方案中选出全班最终的最佳筹资方案,最后由老师来做总结,总结本次的学习讨论表现情况并对选出来的这个最佳方案做出评价。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法、分组讨论、辩论赛等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使他们真正地从学习中获取更多的除课本以外的其他东西。
总之,任何一门课程的本身不是枯燥乏味的,《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也不例外,而任何一位学生也不是天生就厌学、无药可救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起着引导、组织、传授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作为教与学的引导者,应该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更科学、更创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让学生学习之后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能读懂报表并能运用分析方法分析报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毕业后能真正为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李蕊倩.对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09(7).
[2]刘燕.论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兴趣的激发[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
[3]马小卫.论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大学教学成效[J].教师,2011(8).
[4]刘伟.浅谈创新课堂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6(9).
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阅读教学为该门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标要求下,语文读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新课标下,阅读课教学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具体创新措施,旨在为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存在较大制约性,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相关基本能力的发展缺乏平衡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重点均在“写”上,而听、说、读几项能力均只是“写”的附庸,其均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训练未能得到真正落实。其次,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为了能够更好地应付各种考试,学生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考知识练习中,而阅读时间相对较少,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阅读兴趣。再次,在教材内容上,部分入选阅读课文在数量、艺术形式、思想内容等均存在不足,课文数量过少、视野过于狭窄等均使学生阅读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进而限制其阅读能力提升,也限制阅读学习效果。最后,在阅读教学研究上,我国目前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训练还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目的还不够明确。针对这个现状,同时实施课程改革后,新课标提出,强调阅读为学生个性化培养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能够逐渐学会自主思考,真正懂得自主读书。充分利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诸多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进而使其阅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阅读课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相互展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使思维碰撞、发散、创新的过程。
二、阅读课教学的创新措施
1.引导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
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组间学生、组中各成员间开展协作学习。分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比赛式学习。所以运用该种教学模式时,可以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加充分地激发,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比赛能够激发人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拼搏奋斗精神。因此开展比赛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学习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春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简单地讲解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探讨该篇文章的朗读,并让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可提出问题:“深埋在泥土下的笋真的会动吗?”在朗读过程中怎样能够将它的“动”更好地表现出来呢。学生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文章语言表达运用的独特性。通过这样的合作探讨过程之后,老师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将重音放在“冲破”“掀翻”“冒出来”上,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想象出泥土下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过程。最后,老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春笋“动”的表现进行描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相互合作中对课文语言运用及表达的独特性进行探讨,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况,使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朗读能力等均得到有效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
2.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氛围的营造,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展现个性的机会。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积极培养其个性发展。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和点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引导并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例如,在《爱如茉莉》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茉莉花特点时,可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相关视频、图片,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细细品味精美词句,理解和感受人物内心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平淡无奇”“诗意”等形容词,揣摩创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其个性发展。
3.引导思维拓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拓展思维,在理解文本基础上进行大胆质疑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蒲公英》课堂教学中,课文中描写到“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文本是有限的,但是文本中蕴含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句文字表述提出针对性问题,如“这些小小的蒲公英绒球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飘荡,它们在飘荡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哪些地方呢?”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探讨这个问题。小学生思维极为活跃,这样具有宽广想象空间的问题往往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他们会联系到蒲公英绒球飞过高山、飞过河流、飞过草原等场景。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跟随着蒲公英绒球的飘荡,感受祖国的壮美风景。然后再通过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所能联想到的场景及感受。在这样的阅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拓展思维,发散联想,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必不可少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进行培养,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本俊.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9):430-431.
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不断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课文能力,从而真正学好语文。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但是,现在许多小学教师根本不懂如何教学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只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不给学生留出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效果差,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更新新理念的要求,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整节课都是自己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课文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方法探究
(一)语文阅读课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心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分步骤、有层次的帮助学生开展阅读课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就自己理解过程中困难的地方做出标记,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再有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段进行朗读,让学生理清楚每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楚文章的写作手法,梳理出文章具体内涵和主旨,从而逐步形成基本的阅读文章能力。
(二)加强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与课外生活之间的联系
语文来源于生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课文备课工作,对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文,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加强语文阅读课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通过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来加深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除此以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应的视频、播放一些相应的演讲、图片等来具体的展示,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充分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反思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开展反思性总结,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反思总结,力争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难点与考点,帮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课文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对于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最后都是要走向社会的,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性探究,多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加深对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开阔眼界,走向社会。
(四)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情景
语文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生活的,为此,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创设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良好情景,让学生能够沉浸于阅读的乐趣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尽可能多的举一些平常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有效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性阶段,加强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师应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梁雪琼.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7):78-78.
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4
一、问题背景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讲解和传授语法与词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只是在这种帮助下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没有深入理解文章,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结果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者通过听课调研,发现教师在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用语比较贫乏,缺少启发性和引导性。二是课堂师生互动少,缺少追问,不能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教学方法单一,习惯性地把阅读材料逐字逐句译成中文。有的教师上阅读课,总是习惯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朗读,然后一句一句地翻译成中文。这些问题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能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一)深度解读文本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和抓手,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前提。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逐步从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涵义的文学性解读和文化性意义建构。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递进式的深度解读,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优化教学设计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又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
2.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思路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导入(激活思维、引入单词、进入主题)――理解文本信息(框架脉络、细节信息、语言知识)――归纳提炼作者观点――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阅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激活思维,导入主题。阅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为阅读中阶段做准备,主要是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背景知识,提高阅读兴趣。教师通常通过文章标题、图片、图表、录像片段或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猜测阅读材料所含的内容。(2)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y):开展阅读活动,理解文本。阅读中活动是验证前一阶段的预测,获取详细的信息,了解和熟悉课文结构、大意,学习生词、短语等语言现象。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可设计一些判断正误题练习,让学生边听录音边阅读课文,进而理解文中一些细节的内容。还可通过设计表格或提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把握文章细节信息,加深理解本篇文章。(3)阅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巩固教学,提高能力。阅读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他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教师可设计一些合理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常采取的方法有:a.复述课文(Retell)。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为降低难度,教师可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b.讨论(Discuss)。学生就课文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c.角色扮演(Role play)。学生可把课文内容改编成短剧表演。d.对话(Dialogue)。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这样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训练口语。e.填空(Fill in blanks)。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重点词、短语的掌握。
3.运用语篇分析,树立语篇意识。语篇分析自问世以来,已受到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能够结合语境、篇章结构、体裁等因素,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涵义。语篇教学以语篇分析为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语篇基础上掌握全文,从而提高理解能力。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即语篇能力。
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课;能力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英语知识的输入,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英语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的习得,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阅读课在英语学科教学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反思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存在的困难,从现状出发提出两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对策。
一、当下阅读课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近几年的阅读课教学现状来看,考纲对考生的阅读理解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要能够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出现的生词词义进行推测;(3)要能够独立地对相关问题作出推理、判断;(4)要能够从上下文中找出具体的信息;(5)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出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6)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义。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初中英语阅读课出现困难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的阅读速度比较慢;(2)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理解、推理和归纳上难以做到准确。
为了摸清学生阅读课出现困难的原因,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谈话和交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笔者发现了学生的困难成因是多方面的:
(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阅读技巧上的缺失,导致阅读速度上的缺失;(2)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导致阅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3)缺乏联系上下文的习惯,导致词汇在文中的具体词义把握不准确;(4)学生的知识面狭隘,或受到母语环境的影响,对阅读材料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熟悉程度不够,导致理解上的片面或脱离的情境;(5)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能构成系统,缺乏全面性,导致复合句句子结构分析不清,出现困难;(6)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综合推理能力不强。
二、对策1:阅读课教学应注意层次感
英语阅读需要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对语篇有个整体的领悟,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运用和语感的提升,为此,笔者认为阅读课教学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感。
1.整体领悟语篇
这是阅读课实施层次教学的第一层次,该阶段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要求学生注重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input)。具体方法上可以借助于略读、跳读等阅读形式对材料的主旨要义进行检索,得到问题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阅读过程并非是被动接受的过程,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和信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在学生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所得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其阅读技巧,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从整篇文章中获取问题所需要的具体信息。
2.精讲语言知识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关键在于如何讲才能更为有效,从英语教学的目的来看,课堂教学是为了有效地丰富学生语言知识,提升语言素养及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应当精当地讲解,通过精讲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篇中重点词汇的意义和语法的用法,把握文章各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3.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
训练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英语是对前面各个环节的复习和检查。阅读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进行读和回答问题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语言的交际训练,和书面表达的训练,这样切实提升学生语言应用技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根据阅读材料的难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关键词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回忆表象,复述出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这一过程实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学生根据关键词发散联想,其想象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除了让学生进行复述以外,还可以设计和布置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如词汇填空、翻译、语法填空和句型转换等等。
三、对策2: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阅读
1.设计围绕大意的问题任务,帮助学生感知教材
围绕阅读教材大意设计一定的整体性理解的训练题,采用泛读或略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的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对提出问题答案的找寻,了解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多维度设计阅读活动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6
小学汉语文课程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是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新课改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相关规定,第一、应着重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第二、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习多种阅读方法;第四、具备通过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意思的能力。
一、小学汉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小学汉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亦影响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适的阅读材料、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发散思维、缓解学习疲劳、拓宽知识领域,还能在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基本文学素养的前提下,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面临着如何适应新课教学标准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等问题。
二、当前小学汉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小学汉语文教学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传统的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传统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便显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小学汉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小学生一遍一遍重复阅读课文内容,或者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具有既定答案的问题,采取简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次重复阅读课文。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看,其集中力维持时间较短,且对“旧”知识易产生厌倦情绪。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多次阅读课文,容易让学生感到阅读枯燥,从而降低阅读兴趣。
2、小学汉语文阅读范围较窄
教师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的阅读范围较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其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阅读范围有限,往往使小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
3、小学生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范围、数量、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仅被动依从“领导”型教师的指示而进行阅读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自控能力差、自主调节能力不足等特点,教师在实施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这些本质特点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缺失。
三、小学汉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措施
1、更新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
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解决其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教学方式老化、单一等问题。如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可引入情境式教学,即引导学生在简单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和认知通过表演、设置情境等方式表达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引入多媒体课件等载体,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阅读。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师中心”以不适应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汉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换言之,只有从根本的观念上理清教学关系中的主体问题,才能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汉语文阅读能力。
3、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课外阅读时间,拓展其阅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