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说阅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1

小说阅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们的高中生。通过阅读小说,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喜欢小说,却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小说。因此老师需要探究让学生学会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方法。那么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 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小说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将高中生带进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好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就必须掌握其方法。本文将对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方法做详细的探究。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

1.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明白小说阅读的三要素,即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还要搞清楚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是分析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让学生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说的阅读。第二,要让学生对小说里面的人物作分类。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总是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则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让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或许开心,或许感伤,或许哀叹,或许沉思。那么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就能够给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分类。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鉴赏的明确目标。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步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阅读小说

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步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阅读小说。很多学生阅读小说只是为了好玩,对小说的内容浅尝辄止。有时候只可以做到把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浅尝辄止。要做到全方位阅读小说,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之后,才能做到全面阅读小说。高中小说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为了读小说而读小说,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分析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形成了,老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3.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语言魅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视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说是一门艺术,小说的语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品味小说语言的美。小说语言美要靠学生自己细细地品味 ,老师的讲解是无法替代这个过程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描写林黛玉的句子: 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段人物描写,透过字里行间,学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娇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美。

引导学生学会小说的阅读,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课堂上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比较呆板地只是为了学习,更不能只注重结果。教师在学生小说阅读教学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那就必须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1.课堂再现小说情节

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在高中小说的教学上,学生具有了很强的想象能力,较强的表演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表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还能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形成独到的见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小说,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语文的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小说情节在课堂的再现也让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2.课外小说阅读拓展

教师在小说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的小说作品或者是名著。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的故事,这段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这部名著。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背景以及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对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更加了解,也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课外的阅读会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小说就变成了学生消遣课余时间的一个好工具。通过课外小说阅读的拓展,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积累,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在小说教学上也会变得很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

【结 语】

在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方法教学上,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阅读小说,学会品味小说语言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高效地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让学生做好小说阅读的课外拓展这一方面,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高中小说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明.提高高中语文学习能力漫谈【J】.华章,2011(20)

【2】杨珍.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6)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2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们在高考试卷中总分值为25分,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以小说为主,但小说篇幅长、容量大、头绪多,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比现实更复杂、更典型。它的特点决定了在高考试题中,小说阅读是一大难点,许多学生在答题时选择了放弃小说改答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传记。如何改变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却无法正确规范答题、拿不到高分的状况,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这是一个难题。我在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上尝试采用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希望这种状态能有所改变。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这种现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就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我以小说阅读中鉴赏人物形象这一考点的教学为例谈谈我运用“少教多学”这一理念的具体做法。

一、自主复习,熟习旧知

高一、高二语文都有小说阅读单元,高三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量的小说阅读积累。而必修三第一单元学习中外小说,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所以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找出必修三的课本,自主复习学过的关于小说的基本知识,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掌握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堂上我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中几个典型例句的抢答提问,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既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了解考纲,探究考情

高考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表达思想情感)。我用PPT课件把考纲要求、常见题型、常见及变式设问方式等内容给学生一一展示,让学生了解考纲、探究考情,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例题解析,归纳方法

典型例题是应考复习中的重要一步,要以此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初读,思考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写了他的哪几件事?每件事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让学生能抓住关键,迅速突破,通过抓核心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从分析情节人手,知道情节是人物性格、命运及其变化的载体,也是其具体的体现。再读,划出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做注解,写出此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通过抓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三读,找出小说中描写环境的段落,明白自然环境会烘托人物性格和暗示人物命运,社会环境则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的根本原因。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题干含义,明咿答题要求,注意采点,规范作答。在当堂训练环节,让学生当堂板书答案,并与规范答案对照,现场评分,分析评分理由,找出其中的不规范之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分析学生现场书写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中常见的误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最后,再总结出小说阅读题三步走的答题方法,第一步:读——小说三要素,把握主旨;第二步:想——分析题干,明确要求;第三步:写——组织语言,准确表达。

四、真题演练,巩固技巧

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总结答题方法。那么.当堂的真题演练就是对当堂学到的知识方法的及时巩固,做到了讲练结合,实现了学生的“多学”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老师的有效引导、引领,使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分析理解到位,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高三复习时间紧张,课堂教学任务繁重,这种讲练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教法,效果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高考小说阅读题的考点要求,熟悉了出题模式,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理清思路,掌握答题重心,小说阅读的解题能力与规范性答题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这种课堂模式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讨论、善于学习,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学习者为根本、为中心、为主体”,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说素材;中学教材;英语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29-02

一、引言

目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交流越来越广泛,我国对这一语言也越来越重视。语言的学习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我国的英语教学不断发展,大量的英文读物也不断涌入日常生活。小说作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文学体裁,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学习教材还是进行课外阅读,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小说。小说是艺术化的语言,其精妙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考虑怎样将英语小说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探索小说的有效英语教学,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二、文献综述

1.英文小说在教材中的应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高一课文引入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和莫泊桑的《项链》(The necklace);高二课文引入儒勒・凡尔纳的两部作品――《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和《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re of the Earth);高三课文引入了欧亨利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和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The Moonstone)。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3的课文引入了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英语选修8的课文引入了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Pygmalion);英语选修10 Unit 5 Enjoy Novels的课文“The Rise of English Authoresses in the 19th Century”中介绍了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及其作品,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等经典小说。可以看出小说在英语教材中的运用或多或少有些变化,从课堂上较多的引用到更加强调课外阅读,可见小说对英语教学一直意义重大,理应受到重视。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师应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小说,提高英语水平。

2.新课改对小说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为六至九级共四个级别,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七级目标的阅读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八级的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九级目标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新课标对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小说要在这种形势下充当好自己的角色,更好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

3.小说素材在中学教学中的有效阅读。崔允t认为中学生的英语小说阅读应是课堂老师指导下的精读与老师建议下的课外泛读相结合,克服盲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说鉴赏能力。李倚梅从教学模式方面提出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大多重视对教材中语言材料的挖掘,关注与考试接轨的知识点的堆砌,却忽视了对语言之美的欣赏,这是语言教学的一大缺憾。谢争艳、张向阳谈到打破传统英语课堂对文学的忽略,在英语课堂中增加文学作品片段赏析,通过帮助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觉了解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更透彻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艺术,从而能更自觉、更愉快地学好这门语言。小说作为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学体裁之一,可运用其改善教学模式,弥补语言教学缺憾。小说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学习英文小说学习英语,还能了解外国文化生活,培养文化素养。基于英文小说的情节性、趣味性,将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运用到英文小说阅读中,设计英文小说教学。

三、小说在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功用

1.小说传递人类历史文化。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为什么可以被人们去记忆、追溯,甚至是某种程度的还原,文学作品起了很大的作用。伟大的小说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能够传递人类历史文化。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多适于娱乐消遣,不适于欣赏,相比较而言,体现某些历史文化或某种思想精神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能够丰富生活,培养跨文化能力,升华人生境界。英文小说以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表达着不同国家地域的历史文化思想,值得我们鉴赏、传承。

2.小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英语教学,小说的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更能激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很多小说情节曲折,具有戏剧性,并且人物鲜活,引人入胜,学生乐于阅读这样的小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活跃思维,发挥想象,不仅习得语言,也培养了人文素养。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小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优秀的小说能让读者印象深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导学习优美的语言,升华思想境界。语言若以真实、优美的文字表现,其魅力不言而喻。真实、优美的语言是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学生阅读小说的目的之一是学习语言,优秀的小说也能作为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我国英语教学很早就采用了引入小说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改进。

四、小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探索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除了引用的几篇英文小说外,还主张在泛读等课外阅读中阅读原版名著,不断发挥小说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关注学生需求为重要核心。小说作为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体裁,其故事性、情节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利用小说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英语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基础上展开。

1.小说戏剧化、电影化。如,可以将高一课文《项链》改编成戏剧运用于课文中,使得英语学习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凭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教学内容“演”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无独有偶,所有的被选入教材中的小说都被翻拍成了电影,被广大影迷热爱追捧,如人教版普高实验教材必修3第三单元的课文就是由电影《百万英镑》部分修改后的对白所编,而这部电影则是由马克・吐温著名的讽刺小说改编而成。看英语电影对英语学习也非常有效,电影中很多经典对白引用了小说的原文,并且当电影中地道的口语说出经典发人深思的语句时,学生也深陷语言的魅力之中,对学生的听、说大有益处。

2.小说的精读泛读相结合。结合新课标,对比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材和最新的人教版普高英语实验教材,不难发现,最新的人教版普高英语实验教材中对小说的引用少了很多,但新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却大大提高,这说明现在更倡导的中学生阅读方式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精读泛读必须相互结合,用少而精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的精读技能,优化阅读方法,精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泛读,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及听力和口语。更重要的是,泛读能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积极态度,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的英语小说阅读应是课堂老师指导下的精读与老师建议下的课外泛读相结合,克服阅读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说鉴赏能力。

3.语料库在英文小说中的运用。利用语料库研究文学作品为英语小说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它以真实的语言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语言使用的规律。以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为例,利用语料库工具研究可以发现有关作品情节和背景环境的很多信息,以及探知以前并未讨论过的作者写作特色。利用词表可以发现高频三词及其词簇,如图显示,“salary”出现20次,排第68位;“million”出现15次,排88位,这两个都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意味着它们在文中很重要。利用语料库还可以发现隐藏在文本中很多信息,是文学评论及文本研究的一个实用方法,以小说《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中的词汇“right”和“guarter”为例,可以找到该词在文中的例句,分析它们的使用情况。

五、结语

小说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也必将影响中学生的阅读及英语学习,教师应该把握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培养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小说阅读。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其阅读必定不同于汉语本族语的阅读,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过高,但小说作为有效的阅读手段及英语学习方法,必定会不断的发展扩大,不仅运用于教材中,更运用于生活中、思想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4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阅读

小说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体验。如果学生没有经历文本阅读,那么,课堂中教师无论是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还是以精讲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都不会有深入的理解。结合高中阶段的小说阅读教学来看,虽然很多教师也会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但任务不够具体,学生只能粗略地读,至于小说的背景、情节等则知之甚少。如此,过渡到探究活动中,学生也只能人云亦云,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不到位,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理解,对主题的分析欠缺。同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课前教师可以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初读小说、了解背景和情节。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读”变成主动的“我要读”,辅以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形成初步构建,这样才可为课堂中的探究打下基础。在自主阅读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生字词,这类任务较为简单,但也要向学生明确。二是小说的创作背景,很多学生在小说阅读中都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对主题的理解就有失偏颇。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教材、课外资料、网络等多了解写作背景,最好做到能简单叙述;三是对小说情节要做到能简单概括,虽然不要求学生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但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弄清小说的开端、发展、和结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小说提出任务,然后组织学生自学,也可用导学案方式引导学生完成。

二、以问题为引导,提倡合作交流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先设置情境来导入新课。对于小说的创作背景,教师不必细讲,可用话题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教师再适当补充即可。对于小说的情节,也可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适当进行点拨,这样方可为课堂中的探究节约时间。提倡自主探究式的小说阅读,自主阅读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经过自主阅读后,教师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

以《一个人的遭遇》中关于主人公眼泪描写的探究为例,以问题“文本中有几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写”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段,明确共有三次。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为什么“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围绕文本讨论“我”的丧子之痛、心理的落差,结合失去儿子前所遭遇的痛苦的事件来体会“我”当时的心境,明确“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可遇见凡尼亚为什么索科洛夫又热泪盈眶?凡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展开人物分析)“我”为什么会流泪?(讨论)明确孩子的弱小、纯真和遭遇,凡尼亚让“我”重新找到了做父亲的幸福感,有了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如此,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文本并展开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并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当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理解,要先请学生表达,然后教师补充。

三、以拓展为辅助,应用阅读提升

在以往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因过于强调对教材中所选小说的理解,加之各类练习较多,阅读拓展活动则较少,学生的小说阅读量难以加大。如此,学生就被限定在教材所选的小说范围内,遇到其他小说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分析。要让学生能更好地读懂小说,丰富的阅读量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结合课堂上所教小说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小说阅读中的拓展活动有很多种。一是围绕课内小说以讲故事、人物评析、情景剧等方式进行。如讲完《林黛玉进贾府》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依然以考试为方向标,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少,教师要多寻找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是要结合课内的小说阅读,引导学生逐渐向课外拓展。如以小说阅读周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也可在班级内组织小数阅读竞赛、小说知识竞赛等,以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加大学生的小说阅读量。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59-02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及其社会生活环境。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一般都是小小说,即微型小说。本文研究的就是苏教版教材中的小小说教学。

一、“小说课型”的教学目标

(一)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是小说的主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小说的主题或塑造一位人物形象,或揭示一种生活现象,或表达一种思想观点等。因此在教小说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究小说的主题。教师应借助小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小说的背景,去理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社会的本质、社会中某阶层的人的精神风貌,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作品的教育意义。

(二)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教学小说,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大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成为典型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既可以通过正面描写,即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也可以通过侧面描写,即以他人的言行来反衬人物。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有时也包括序幕和尾声。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依托,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三)初步了解小说的写作特点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有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①视角独到,以小见大。小说往往选择一个很小的视角去细致刻画、描绘,但作者通过这个小小的视角反映的却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现象。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所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悟人物的特点,更要关注作者是运用哪些写作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的。③情节安排,匠心独运。阅读小说,学生往往会被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的确,为了让小说精彩,作者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巧妙的构思,一波三折、设置悬念、矛盾冲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小说的主题而服务的,不能因为引人入胜的情节而忽视主题。④环境描写,烘云托月。学生阅读小说,一般关注的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而对环境描写则往往会忽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绘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烘托作用。

二、“小说课型”系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们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选入教材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如改编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改编自《水浒传》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改编自《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另一类就是单独成篇的小小说,如《爱之链》、《船长》、《半截蜡烛》。

因为阅读小说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才陆续出现改编自古典名著的小说。通过对课后习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各年级对阅读小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小说最主要是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到了五年级,则要求复述课文,可见此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到了六年级,不仅要求复述课文,而且要求体会词语对表达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和同学交流名著中其他的故事内容,可见,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要了解小说完整的情节外,还要体会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并阅读整本名著。

直到六年级,教材中才出现完整独立的小小说。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初步体验,所以他们在学说时,不仅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感悟人物的形象、了解故事完整的情节,而且要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写作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学生在阅读时要关注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把小说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有机融合。

三 “小说课型”的教学过程

(一)生活积累,奠定情感基础

每篇小说作者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这观点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所体现出来的,而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所以应该在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找到一个链接点。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入手,抛出与课文内容、主题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是缓和上课气氛,放松心情;二是让学生从交流中找到学习课文的情感基调,奠定基础。

(二)揭示课题,了解预习情况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课文题目。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所以他们进入课堂时对课文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反馈,了解哪些内容他们理解了,哪些内容他们不理解,而这些不理解的内容恰恰就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这既为我们教学明确了方向,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效果也将更好。

(三)体悟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所在,所以要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来组织教学。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的特点,同时也要关注作者是运用哪些写作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的。一般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总结提升,把握小说主旨

在将人物形象分析得深入透彻后,进行总结提升,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也是文本的价值所在。理解评价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恰如其分,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而任何对小说的再创造或是续写,都要围绕小说的主题去进行,而不能违背主题,随意创作。

四、“小说课型”的教学建议

(一)正确理解“虚构”在小说中的作用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一说到虚构,学生很容易片面地理解为编造,虚构和编造有本质的区别。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虚构,它是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而非编造。

(二)提倡速读

因为小说的篇幅都比较长,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学生读小说不能像平时读其他文章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而必须快速地阅读,从整体上了解小说的大概内容。速读要求学生默读,不出声地读,俗话说:“默读便于理解,朗读便于记忆。”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理解内容,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6

一、接受美学理论,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

接受美学理论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这个观点和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提法是一致的。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读,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高中教材中的小说都是名家名篇,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教师需要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行多维度探讨。如《林黛玉进贾府》,这是鸿篇巨著《红楼梦》的片断节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存在较大认识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需要拓宽阅读视野,从作品内涵品质方面多做研究,透过故事情节获得本质认识。

二、凸显学习主体,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说阅读需要学生调动多种感知思维对作品进行知觉、联想、想象、综合和分析,并从中获得个性认知。高中生有一定阅读能力,对作品也会产生一定感知,可教师还是要做好阅读引导,注意对小说关键点进行解析点拨,校正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通过阅读理顺各种信息,将系列感知信息符号转化为自身思想。小说阅读是受动行为,但并非是被动吸收,而是对小说的消化再创作,是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从中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

教师要注意阅读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维,要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心得、自行判断、自行评价,要做好阅读笔记。在学习的《雷雨》时,为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作品中,对人物进行到位感知,我将《雷雨》中人物关系展示在大屏幕上,然后针对人物找个性化描写,鉴赏这些经典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人物个性特征。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学生逐渐厘清人物关系,并对几个主要人物有了清晰认知。有的学生对人物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周朴园表面上看是封建卫道士,其实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对待鲁侍萍的感情是复杂的,但其冷酷和自私意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鲁侍萍是一个具有复杂经历复杂情感的人物,只有走进其内心才能领悟其无奈和痛楚有多么深重。

引导学生根据接受美学观点阅读小说,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点拨。教师在引导上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掌控,又不能过于刻板,这样才能让学生阅读获得更多实效。

三、完善期待视野,实现阅读结构多元性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阅读是学生认知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学生在阅读小说之前,已经建构了认知结构,这就是接受美学上所说的“期待视野”。学生在阅读前的这些基本阅读能力如文学素质、审美体验、生活体验等,对阅读本身自然会产生重要制约作用。教师需要利用自身“期待视野”优势给予学生以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建立更为完善期待视野结构,为深入解读研究小说内涵搭好平台。

期待视野对小说阅读有制约作用,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期待也会有质的提升。在学习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从题解入手,激发学生思维:

同学们看一下题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在什么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呢?这个题目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够找到这个特定环境,即加西莫多在广场受刑后,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加西莫多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加西莫多为什么要受刑?随着问题的深入,人物命运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自然也更深刻了。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认知体系,这是小说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顺利完成这个构建任务,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作出针对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