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1

一、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新建钢铁企业工程投资金额大,人员多为临时组建,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如何快速组建内部审计队伍、开展审计工作成为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的新难题。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以服务新建钢铁企业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开展工程项目日常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纠偏堵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工程成本,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搭建学习平台,掌握审计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融入项目管理关键环节,项目日常跟踪审计与内控专项审计相结合,创新实施项目全过程审计,事后审计监督的同时突出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建立审计建议书制度,参与专业会议和会签,开展管理制度评审,落实防范重大决策风险的管理要求,及时查堵漏洞,促进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新成立审计组全员要紧跟新建钢铁企业建设节奏,克服任务重的困难,积极提出各类审计建议,有效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2.明确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审计组成立伊始,为尽快明确审计任务和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有效发挥审计效能、提高审计质量,以集团公司“及早介入,嵌入流程,努力实现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为指导,研究确立公司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以项目审计为重点,跟踪审计与重点环节专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立足于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促使审计人员尽快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同时便于公司充分了解、配合审计,为新成立审计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管理基础。3.以服务为导向,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根据新钢铁企业项目建设和新成立审计组审计人员配置情况,将初期阶段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确定为招标文件审查、招投标过程监督以及合同评审。通过嵌入重点业务环节,以服务为导向,从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节约投资、减少疏漏角度提出大量意见建议并督导整改,发挥项目审计效能。4.从完善内控管理入手,开展专项审计针对跟踪审计项目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精心组织项目专项审计,挖掘问题根源,以点带面,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梳理制度文件,发现管理缺陷,对其中较大风险问题归类总结后形成管理制度专项审计报告,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做好反思,不断改进,夯实内部管理责任。

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2

一、构建税收征管长效机制建设实践与成效

1、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该局制定实施了《税收管理员管理实施办法》、《税收管理员操作手册》和《税收管理员绩效评价办法》,界定了每个岗位工作项目、程序、标准,明晰了岗位之间的衔接,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积极开展税源控管“讲评”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3次税源控管讲评会议,每次视情况抽取一个或几个行业,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员进行讲评。通过讲评,反映控管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指出监控的重点、方法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促进了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行业信息的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同时相互交流了经验,提高了税源控管技能。

2、建立“三级评估分析”管理机制。该局根据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税收征管实际,实施了监控管理岗初审初评、分局联席评析、县局重点评估的“三级评估分析”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__年以来共开展评估602户次,增加税收收入69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分析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思路,加强了对薄弱行业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砖瓦窑业、加油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办法,为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__年,全县55个窑厂共入库税款228万元,同比增收184万元。

3、大力开展税负调查分析工作。该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加强税负率监控入手,通过加强对税负率低的企业的监控分析,准确把握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提高全县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今年年初,县局又成立了专门的税负分析小组,抽调县局相关业务科室、稽查局和基层分局的业务骨干共16人组成四个工作组。全局紧紧围绕税负率分析监控工作,积极运用“源头控制法”、“过程控制法”、“库存控制法”、“结算控制法”和30余个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值指标计算分析模板,加强对增值税税源的调查分析。

4、积极实施预约定耗管理办法。针对当前生产加工企业日管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定陶县国税局生产加工企业预约定耗管理办法》,要求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进行各项定耗指标的采集和测算,逐户落实“预约定耗”指标,准确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确定企业主要产品定耗指标。20__年,全局共排查纳税人691户,有问题的383户,查补入库税款1002万元。今年以来共实施评估236户,发现疑点纳税人165户,查补税款180余万元。

5、创新管理思路,开发设计了实用型的工具软件。一是开发应用“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指标分析系统”,可以方便高效地发现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存在的疑点,并针对具体指标差异指明了评估或检查的方向及重点,在日常监控管理及宏观税负分析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依托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进一步强化普通发票的管理。各分局负责采集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票联信息录入系统,办税服务厅录入纳税人存根联信息,然后进行比对。经过近几年的采集、比对、处罚,全县没出现大头小尾等情况。20__年以来共录入存根联2236份,发票联704份,比对不符4份,比对不符份数大大减少。由于“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对净化普通发票领购、使用、索取环境、提高普通发票的监控水平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进作用。三是研制开发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控制、信息查询、数据比对、信息提示、数据补录、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税务管理机关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避免企业申报数据不准确和因政策不熟悉导致审批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该系统20__年已在全省国税系统使用。

6、切实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该局建立了数据分析讲评制度,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成立了数据分析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一次讲评会,重点对宏观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期下发《数据分析报告》。各业务科室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中的分析项目进行了“再分析”,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以《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税务分局,落实到具体的纳税人,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依托作用。

7、实行绩效跟踪,深化效能监察。县局制定了《砖瓦窑厂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税负分析效能监察实施办法》、《个体业户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稽查案件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等。办法中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监察的对象及内容、组织领导及实施、考核办法、监察告诫、责任追究等事项。初步形成了绩效跟踪执法监察制度体系,构筑和完善了效能监察新体系,保证了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通过实施绩效跟踪,进一步拓宽了监察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效能监察体系,有效规范了绩效跟踪监察制度,丰富了效能监察内容,对提高国税人员政治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廉政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廉政与勤政的关系。20__年,县局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实施绩效跟踪监察考核,其中对砖瓦窑厂专项绩效跟踪监察150余户次,考核扣分90分,对3名直接责任人实施了责任追究。

二、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岗责不清晰,征管体系不成熟。一是部分科室、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衔接不规范。如各县区的税源管理科职责不统一,基层税收管理员具体应采集哪些指标?评估工作应由哪个科室负责?二是现行单项管理办法太多,不利于基层税务人员消化落实,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性和管理的针对性,削弱了对纳税人的重点监控能力。三是税收监控存在着“盲区”。采取集中征收方式后,基层税收管理员大部分时间在单位集中办公,减少了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的时间,致使一些漏征漏管户不能有效地纳入税收监控,降低了征管质量。四是稽查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内促征管”的职能。稽查信息反馈不及时、或者反馈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2、现行税收政策某些方面不完善,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事实上通过加强

管理堵塞政策漏洞是无法实现的。如现行的农产品加工、废旧物资等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企业骗关造成的骗税问题等。近年来,在国家加快外贸出口政策的引导下,企业自主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出口退税的环境相对宽松,在外经贸迅猛发展的同时,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违法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干扰了外贸出口的正常秩序,还加大了税务人员的执业风险。3、基层税务机关负担较重。一是基层工作量大,工作量不均,高素质人才少。二是务“虚”内容太多,事务繁琐,不能集中精力抓税收管理。三是调查核实任务多。有一些是办法中硬性规定的责任,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难度和执业风险。如防止企业骗关而采取的核实货物销售、进项税真实性核实等。

4、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人学历层次与业务能力不相称。二是人员老化严重,“进口”渠道不畅,每年进人指标太少。三是业务培训针对性差,缺乏系统性。

5、大部分企业税收法制观念淡薄。如造假账、“两套账”现象普遍存在;偷税、骗税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企业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低等。

三、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岗责体系。

应理顺机关各业务科室和基层分局岗位人员的职责,避免由于职责重叠、业务交叉造成的征管质量及效率低下等问题。起码全省应统一标准。建议上级对现有的各类管理办法进行合并、简化,提高可操作性,要适合现有基层人员素质的现状,便于基层人员操作。

2、尽快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

一是农产品收购方面的税收政策亟待解决。二是废旧物资现行政策也不符合实际。目前执行的总局“国税发[20__]43号”文件规定,将废旧物资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开具增值税发票替代“废旧物资销售发票”进行抵扣税款,这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使纳税人又多了一个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同时也给我们基层税务人员增加了执业风险。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培训力度要加大,培训时间相对要长些。要重点加强对会计基础、税收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同时,要通过加强学习与培训,让税务干部知晓每一执法环节的司法要求以及不按程序办事的严重后果,促使干部不断提高执法的责任感和执业风险意识。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风险 四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88-01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站稳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避四种风险

1.源头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家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安装企业多如“牛毛”,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些企业由于疏于市场调研,对发包方的各种信息掌握不准、不实、不全,通过协议价格、低价中标、工程垫资等形式获得了工程项目,再加上管理不善,经营无方,以至于造成亏损,甚至最终“血本无归”。为了在源头上规避和减少这种风险,企业应遵循“项目无大小,盈利放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每一个参与承揽的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认真调研招标方的信誉度、项目资金保障、地缘环境、当地民风、工程价格、利润空间等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再确定是否参与工程项目的承揽,最后集体研究分析,做出正确决策,把握好投标“进退”尺度,建立起风险评价机制,确保所干工程项项有利润。

2.合同风险。建筑市场风险因素多,工程建设企业“鱼龙混杂”,再加上一些企业行为不规范,为降低、压缩投资,不遵守招标文件条款,缺乏合同履约诚信度。为了尽力规避和减少因合同签订带来的风险,对于每一项工程项目应在工程合同签订前,特别注重合同条款的审察和研究,做到谨慎细心,万无一失。

3.法律风险。在市场竞争中,法律风险始终伴其左右,个别业主单位常钻法律空子,为其小团体谋取私利,施工方稍有不慎就将为自己带来法律官司。为了规避这种法律风险,应本着“宁弃不干”的原则,一旦发现业主方有不轨行为,就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进行交涉,终止合同,及时撤出,不再参与工程施工,以免“引火上身”。

4.资金风险。长期应收账款挂账,资金回笼慢、周转不畅,是造成资金风险的主要因素。如果业主在工程项目资金保障上有一定的难度,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风险。要降低资金风险,除采取专人负责、紧密跟踪、及时催收、加大资金回收力度等办法外,还积极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进行资金回收。

二、加强四项管理

1.资金管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了项目运行,资金周转已成为项目管理一大难题。企业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要与业主充分沟通,工程款支付采取“一把清”的办法。二是主动邀请甲方到工地了解施工进度和难度,使其从内心形成工程款要早拨、快拨、及时拨的概念。三是自始至终把收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督促业主及时付款。

2.分包管理。如何与分包商共赢,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在与其签订分包合同时采取列清单的形式,核算总价,由一个分包队伍来干,改变以往一项工程几个分包商干,有限的利润成了“撒胡椒面”,调动了分包商合作的积极性。其次,教育引导管理人员树立与分包商“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深入施工现场,与业主、监理加强沟通,千方百计地为分包商创造工作面,减少误工损失,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以良好的服务去指导分包商。三是向分包队伍派驻安全监督员,与分包队伍工作生活在一起,既监督了工程质量,又监督了生产和生活安全,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规避了安全风险,实现了全年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3.签证管理。工程施工中,如果工程进度受到制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向业主提出合理的索赔,使其降低成本,而索赔的关键是工程签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签证的管理,及时做好工程签证的收集整理,并得到业主及监理的签认。

4.内控管理。企业的内部经营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抓好内控管理为手段,修订完善各类管理办法,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按时按量完成每一项指标,按照工作程序。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华.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山西建筑,2010(11)

2.邱国锋.路桥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科技资讯,2010(2)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4

长期以来,通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评估评审机制在项目立项、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实施。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科学化进程。然而,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

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工作,我们历来十分重视,为不断完善对项目实施的监控。保证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计划项目的成功,监控研究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八·五” 以来,各级科委在科技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起草并颁布了一大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标志着我国科技法制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科技管理的法规建设有了大的发展。在项目管理上,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范》为基本规范,制订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定了对项目活动中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了各方面的监督作用,推动了监管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计划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管理单位在加强管理和协调的同时,在不同层次上加强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等外部监督作用,实现对科技项目申报、审批、管理、验收和科技经费的配置、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并使之制度化。

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除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为各类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之外,还依据当地实际,制定了专门的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办法。为实施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理制提供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的监控发展了新的监控管理办法。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运行机制、主要特点和监控内容

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监控机制上分析,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机制:

2.1 行政监控机制。这种监控机制适用于各省市科技厅。其主要特点是:按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应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各职能部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开展监控工作。在监控组织形式上有:(1)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项资金监管小组。(2)科技部门相关处室组成的联合检查组。(3)科技部门相关处室独立与行业专家组成的检查组。

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为: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每年不少于一次进行检查。项目检查以面上检查为主,重点抽查为辅。重点跟踪项目的开发进度和阶段成果情况;监督检查项目资金匹配落实和专项资金经费使用情况;了解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相应处理措施。

2.2 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家小组监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结合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专家组,以及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在管理上形成了由政府负责宏观目标的决策、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领域专家委员会负责咨询、监督和评价,主题专家组负责技术决策和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过程管理的体制。这个行政、专家和管理中心三方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基本上与第(1)点相似。监督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3年。

2.3 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业管理机构监管机制。由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格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负责全过程监督管理,定期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和管理建议。其主要特点是: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的原则,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对受委托的项目管理范围和领域进行监管。管理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及时的原则进行项目的跟踪管理,且不干扰或干预项目的正常实施。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为: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承担各类计划项目跟踪管理的日常工作,实施各类计划项目的追踪和绩效考评,跟踪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资助和研究开况进行考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项目任务节点的完成情况,提出项目继续执行、调整执行、终止执行的建议。

转贴于 3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绩效与问题

3.1 监控绩效。上述各种监督控制的运行模式,都不同程度地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如国家科技部根据“九·五” 期间对863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于2002年8月正式成立了由9名院士组成的863计划监督委员会,负责受理对863计划课题评审和计划执行中发生问题的投诉、举报,并对863计划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重大管理问题,表明管理机制创新取得良好效果。

湖北省科技厅针对长期以来重立项、轻管理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通病,2003年委托武汉市科技咨询评估中心对l6个“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128个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结果有l3个课题评为一般,被亮黄牌,有3个课题定为较差被停止执行。这一做法在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中引起了较大的震动,此举对项目承担单位是一种督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项目合同的执行。

实践证明,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使科技管理部门了解计划项目运行的状态、地方资金结构的问题,为项目调整和滚动支持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做到科学化和高效率。

3.2 监控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中国科技项目管理总体上是严格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尽科学和完善,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1 主要存在问题为:

(1)管理分散。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主要由计划部门和相关处室共同负责,因而在实施监督中缺少真正的负责部门,加之相关处室分别对项目进行监督,有关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变化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备,互通情况不够,使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

(2)重立项、轻管理。科技管理部门重在资金分配,轻过程管理。由于受人力和时间的多种因素限制,只能对重大项目进行监督,项目检查容易走过场,监管不到位,多为短期行为,缺乏全过程的动态监督。

(3)监督管理办法简单。项目实施监控信息的采集依靠两种方法,一是项目承担方填报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二是管理部门的抽查。检查的对象、时间、内容没有制度化,监督缺乏体系,往往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

(4)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和办法,办法生硬,缺乏适当的及时的调控能力,监管的工具和技术相对落后。

3.2.2 产生问题的原因。从项目监控存在的问题上分析,可以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反映为认识缺陷和技术缺陷。

(1)监管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省市科技厅把对项目的监督作为一项内容,归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之中,操作性不强,对监督的职能、职责、要求、措施、内容、办法、标准缺乏严格的确认和规范,管理分散,管理者可监可不监,可多监可少监。

(2)监管观念落后,管理方法生硬,对管理的功能认识不清。管理者往往认为是一种管与被管和的关系。然而,现代监管的观念是,项目监管的职能实质上是为项目相关各方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项目监管将不仅仅是监管,应该是监管加咨询,也许更多的是以咨询和服务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实施中去。而目前的监管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些。

(3)项目监管缺乏科学性。长期以来,科技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多是根据当年的工作忙闲情况,在年内的某一时段集中多部门进行一次大检查。这种检查违背了项目运行的科学规律。每一个项目均有自身的运行周期,每个阶段的控制节点才是有效监管的关键点,集中大检查的作法,是对项目运行缺乏理解,浪费监督资源。

(4)监管缺乏明确的程序和方法论,缺乏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法。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科学方法得不到应用,在遇到问题时,缺乏规范的科学的方法来处理。

3.2.3 运行机制缺陷。目前我国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监控,主要采用的是行政监控方式及专家小组监控方式,其利弊也是明显的:

(1)关于行政监控机制的利弊。有利方面: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监督,对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容易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监督与控制相结合,管理效率高,管理成本低。不利方面:立项和管理合一,立查不分,容易出现管理的偏差和腐败;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较多,对项目的监管往往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监管不到位,难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管理。

(2)关于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家小组监管机制的利弊。有利方面: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监管,利于发现项目问题;专家小组相对公平、公正,评价较为客观;行政部门可以摆脱过多的日常管理事务,有利于宏观管理。不利方面:专家也是项目承担者,有利益相关性,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专家监管也非本职工作,往往也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难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专家监管缺乏专业化、规范化。

4 新时期科技计划项目监控管理的改革建议

新时期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体制的创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和逐步成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管工作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监督的认识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首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应是开放的、多元组织的共同协作,是政府、机构和公众的共同监督。其次,科技计划项目的监控应属于过程型监控,需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控。再之,应从监控法规、协作团队、监控标准、信息体系和监控方法、监控对象等方面建设完备的监控系统。

为进一步使项目监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4.1 完善政策法规和监控责任制,依法管理。计划项目的实施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作保证,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以及明确的各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权利和义务,是确保科技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项目监控系统应以这些法定文件为依据,从项目立项至验收的全过程都应遵守管理法规,依法管理和监控,因此,建立健全计划项目的管理办法有利于科学规范管理。

对于项目的监控,可以认为监控的责任不是由一个监管单位独立承担的,而是由项目的实施关联者共同承担的。因此,在设立项目的初期就应该明确各工作流程、各工作层面的有关单位、人员应负的监控责任,这其中包括行政管理部门、项目委托管理者、项目实施者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了避免监控缺位和纠纷,应建立硬约束的监管责任制,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4.2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实行委托的专业机构监管模式,保障项目监控的有效运行。项目监控活动应置于动态全过程的监控范围,改变目前主要依靠临时检查和专家小组监管的方式,由人员监控变为系统监控。

近年来政府科技投资出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要管的重大项目也日趋复杂,因而,政府对项目的监管难以到位。为了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不应提倡政府内部建立庞大的监管机构,具体的监管工作可以通过由政府向社会中介机构订立合同的方式开展,中介机构在履行合同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监管,保证监管工作的质量。

科技中介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科技宏观调控的中间环节,能替代政府延伸行使部分社会职能,其所具有的沟通作用、调节作用、监督作用、作用、服务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可使政府的意图体现在微观的科技运行过程之中。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为1—3年,通过引入中介机构参与管理,可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求、市场变化和执行情况,适当调整计划内容,项目目标和经费配置。

因此,充分利用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与控制,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其项目监管的主要职能为:

(1)对行政管理者负责。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监督,帮助行政管理者正确的完成项目,主要起到咨询、服务和建议的作用。

(2)对项目承担者进行监督和咨询。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同时对项目承担者的一些问题能够提供咨询,对重大问题能进行协调和解决。

(3)充当行政管理者和承担者的沟通桥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应主动与行政管理者和承担者进行沟通以解决问题,特别从一个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的立场来阐述问题的本质。

科技计划的监控,涉及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进展调查、财务管理核算、组织协调、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决策建议等,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因此,建立受行政委托的监管机构,将项目监督工作从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发挥市场作用,以经济杠杆和适当的行政措施进行指导性开放性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有利于监控工作的正常进行,又有利于行政宏观管理。可有效地改变重立项、轻管理,管种不管收,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使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全过程管理得以实现。

从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管理规律分析,应用市场化方法,由受委托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监管运行机制,效果也最好。

4.3 建设科学的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提高监管的科学性。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政府的科技计划及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应用风险监控的科学方法,采用节点检查制度,通过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识别项目的风险,即识别剩余的风险和出现的风险。预测未来风险,评估风险级别,修改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控制决策,评估风险控制效果等一系列风险管理过程。

传统的监控模式多数为结果型监管,一般在问题突现后才开始对项目监督检查,此时的纠偏,事倍功半,损失较大。合理的监控体系应属于过程型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控,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得到纠正,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4.4 根据科技项目的不同层次和重要性,采取不同的监管形式。从项目的科技经济关联度,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急迫性、样板性、复杂性和经费数额等,可将计划项目分为三个级别:“重大、重要、一般”,对不同的级别,监控关注的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重大项目(重大计划、重大专项等),大多关系到科技经济结合的大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应作为重点监管的项目。对于重要项目和一般性项目,其监控力度比重大项目降低一定的档次。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管,以保证监督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监控指标体系的建设上,应制定较全面的完备的监控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实行动态的监控,采用节点监控法,使管理层清楚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发展趋势。

4.5 积极培育项目监管中介机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结论的责任者。监督机构的信誉、能力、经验以及监督人员的素质都是决定监督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必须明确科技监督机构必然是独立于决策部门或科技管理部门以外的专业机构,其监督结论也是这个机构在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原则下独立做出的,这是从机制上保证监督质量的必要措施。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只是这种保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监督机构要通过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来适应监督事业的发展。

项目的监督需要监管团队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很好的项目风险预警能力,很好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现代项目管理知识。需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监管团队。

为了达到科学监管的目的,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地培育项目监管中介机构。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5

财务部在总结2018年7月自与建设公司分离后的财务管理中涉及的要点和难点,在做好本部门日常核算、监督、资金、合同、档案、涉税、报表与分析,以及发票管理等之外,结合公司2019年经营管理实际,拟定年度财务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为公司提供数据依据和强化内控机制

针对公司独立运营以前的经营管理定位、集团监察审计部在对2018年12月31日前的全面审计调查中提到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独立运营以来部分职能部室组建过程中出现管理经验提升过程中的一些审核不到位现象,为在2019年符合集团、公司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财务部从以下方面落实: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拟定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办法: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为宗旨,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各项报销行为,结合公司各部门事权划分着手拟定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办法。

继续就报集团审批的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的审批进度进行跟进。

适时出台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目前这两个办法在会签中。

2、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结合集团出台的内部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调整工作,以及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对原财务系统中设置的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目进行梳理,并进行重新设置及调整,以满足不同管理层面的需要。

3、进一步加强报销审核,发挥财务监督职能

纠正以往报销中存在的报销单填写不规范和相关职能部室审核不严谨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各类报销事项的规范化填写和审核工作,其别是涉及相关部门的审核环节,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无误的报销事项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审批流程,部门审核要对本部门报销事项负责,特别是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严格执行集团和公司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杜绝走形式,避免因审核不严带来管理隐患,从而起到公司内控管理的目的。

4、履行好合同会签职能

对合同会签中涉及的相关财务结算条款提出财务意见,与会签部门一起严把会签关,从源头抓起,避免因合同会签不严带来的隐患。

5、继续做好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宣贯工作

财务管理制度宣贯:自公司独立运营后,财务部对以前的财务管理制度陆续做了修改,修改后的财务管理制度发文后,财务部对相关制度规定负责做好解析,并做好新制度的宣贯和衔接工作。

税收政策宣贯:营改增全面实施以来,国家税收政策也不断出台,特别是对发票管理上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失和合理规避税务风险,财务部会及时做好相关税收政策的宣贯工作,也同时希望各部门能予以配合,共同努力使公司利益最大化。

二、做好公司2019年度全面预算分解工作的设想

根据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二上”“二下”的工作要求,公司2019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已于2018年11月13日启动,并于同年12月8日上报了公司“一上”预算方案,目前正处于集团各预算管理责任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公司“一上”的预算方案审核中,公司最终2019年全面预算指标要根据集团“二下”确定。为了全面落实集团下达的2019年预算工作,根据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的相关考核要求,公司拟定就集团下达的全面预算指标分解下达给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控制管理,预算管理部门要结合公司各职能部室及项目监理部实际,细化制定相应的预算目标管理办法,并将部分预算指标分解到相关使用部门。

具体预算指标分解管理初步设想:(二次分解、报销管理及考核)

1、集团2月份“二下”预算指标,并经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后,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预算年度内预算项目指标下达给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分管的预算项目(带*为分解指标)如下:

1)办公室(党工团):负责公司固定资产购置(含无形资产)*、人工成本(含多元化用工和借用人员)、车辆使用费(燃料费、交通费、修理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协会费、宣传广告费用(宣传片制作、标识标牌制作费)、低值易耗品购置*、水电费(含项目部)*、电话费(含网络费/项目部)*、车辆外修理费*、租赁费(班车、办公用车、办公用房、项目部临舍、盆花)、办公费(报刊费、打印装订费、办公耗材、办公用品、快递费、工具书资料费、刻章费)*、团员经费、退休经费、计生经费、年金账户年费、食堂经费(含项目部食堂)*、本部门中介服务费(资质、档案)、信息服务费(支付信通公司)及差旅费等预算。

2)工程管理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依据集团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本部门中介服务费(安全标准化技术服务费)及本部门差旅费等预算。

3)总工室(中心试验室):本部门中介服务费(ISO咨询费/认证费/专家评审费、科技查新费)、中心试验室设备检定费、委外检测费*、检测系统年费、养护室改造费及差旅费等预算。

4)经营企划部:负责工程监理收入、联合监理作业费、招投标费(投标前打印装订费)及本部门差旅费等预算。

5)项目监理部:本部门差旅费等预算

6)计划财务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保险费、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水利基金、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本部门中介服务费(审计)、信息服务费(税控系统)、差旅费及其他未列入上述费用的预算,其他职能部室配合。

2、预算管理部门按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预算进一步分解(预算项目中带*号)下达给使用部门,使用部门按分解下达的预算实施控制使用。

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6

流程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已经得到了企业管理界的广泛认同。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而流程管理是以规范化流程构造为中心,通过流程将工作任务布置到流程中的各个部门和岗位,并通过绩效体系实施考核,将压力和激励成功地传导到企业的各个层次,使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持续提高业务绩效的一种系统性管理方法。控制是流程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内部控制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基于一定环境和系统下对风险的管理过程。随着企业管理幅度与深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已经与流程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流程管理也成为企业控制的基础。作为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将企业的信息和业务按照流程来管理,为各信息和业务设置流转步骤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将单纯的内控文件管理工作变成更具全局意义的企业流程管理,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持续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进与提高。

作为施工企业,其产品主要是工程项目,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和单件性的特点,施工生产周期长,消耗大,施工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具有不均衡性和波动性,项目施工环境非常不稳定,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执行一套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工作流程。同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也经常涉及到与来自外部的各种单位发生关系,这些单位各有各的工作方式、方法和企业文化,如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除非与它们建立了伙伴关系并达成高度一致,否则它们通常是不会遵守其他企业所制定的工作规定。基于施工企业的特点,加强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制订一套符合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特点的流程并予以执行是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控制流程管理的要求

工程项目从中标开始至验收,一般需要涉及到设计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预算部门等,项目进行的过程就是一个合同履行的过程,也是流程被执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对整个合同履行流程的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直接负责,是流程的负责人。但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完全采用普通流程管理的方法,工程项目流程管理具体有以下要求:

(一)管理性工作与实施性工作的区分 工程项目中的工作内容,除了如施工方案制订和施工图纸设计这些实施性工作外。项目经理部还必须完成其它相关的行政和管理性工作,如分包结算、材料采购、机构租赁、合同管理等。管理性工作是项目经理部中具有共性的工作,是经常和重复性发生的工作,对这样的管理性工作,必须加大规范和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减少管理的任意性和粗放性,这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流程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级流程描述与流程责任确定 项目经理部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面临着大量跨单位、部门、专业的协调问题。如业主、设计、监理、分包商和供应商之间跨单位的工作界面,工程、预算、财务、物资和机械等跨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面,这些界面关系的处理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分级流程描述和流程责任确定可以很好地解决项目运营中跨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协同与控制问题。

三、流程管理在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控制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设计工程项目没有建立的流程,强化控制手段;二是对现有流程的执行进行严格控制。控制流程设计的步骤如下:第一,初步建立控制流程。梳理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定义流程,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初始点和终点都作出描述,并将相关环节串起来形成流程关系。第二,分级描述并确定控制点。确定找出哪些是重要业务活动,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必须明确内容及其控制目标和标准,且这些标准必须是可以量化的。由于每个流程会涉及到很多环节、部门,所以每个流程中和各个环节都要有一一的任务描述,即对流程的说明。第三,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经过相关部门的人员确认,哪些流程属于内部控制范围,存在哪些控制风险,形成完整的内部流程控制体系。根据工程项目的业务特点,单个控制流程的必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流程图,描述业务流程关系和所经过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岗位,并标明哪一个环节有风险点和控制点;二是流程描述,对所有岗位环节的任务(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完成等)进行描述;三是风险描述与控制文档。以工程项目中最见的分包结算与付款控制流程的建立来举例说明:

(一)初步建立分包结算与付款流程图 具体如图1所示。

(二)相关责任、岗位、风险控制点的描述 不相容职务和岗位:分包成本预算的编制与审批;询价和确定劳务分包商;分包合同的订立和执行;分包工程验收与结算;结算与审批;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主要的风险点和控制点:分包成本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分包商的选择与审批;合同的订立、更改、复核及执行控制;工程验收和结算控制;应付款的入账和付款控制。风险控制目标:所有的分包行为都有责任成本预算;成本预算的编制合理合规,充分满足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劳务分包商的选择要在资信审查的基础上力求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最大实现;分包合同的订立合理合规,最大程度防范经营风险;现场签证与过程结算及时;应付款的管理与付款程序符合公司规定,避免现金损失。相关支持性内控制度和文档:相关部门岗位职责;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分包合同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相关的文档,如合格分包商名册、合同范本、结算单、材料核销单、资金审批单等。

(三)确认相关内容,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并予以执行 依据以上方法,还可以建立货币资金管理控制流程、采购与付款流程、存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成本费用管理、建筑产品销售和收款、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质量管理流程、工期进度管理流程、环境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各方面的控制体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条件的话,对已经成熟的工作流程还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促成企业管理文化的改变,而且可以显著提升管理绩效。

四、流程管理在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制度不能代替控制流程 制度与流程是相互补充的,与流程相比,制度是以约束性和控制性为导向的,通常没有做到明显的授权,流程在可执行性上优于制度。制度所描述的通常是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的问题,对应该由谁来做、哪个部门或岗位来做通常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流程除了通过流程图描述部门和岗位之间的上下游关系之外,对于整个流程活动也有非常具体而全面的描述,流程具有更强的可执行性和持续改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