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阅读策略训练

1.1把阅读策略训练纳入日常教学中

高中阶段的阅读中常用的阅读策略有:1)略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文章大意;2)速读:快速寻找所需信息; 3)猜词义:根据上下文、词性、构词法猜测生词的含义;4)意群阅读:按意群为单位来理解句子和文章;5)细读与精读: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理解字里行间锁表达的意思,培养对英语文章的鉴赏能力;6)篇章结构:阅读时注意查找中心句或理清文章结构;7)回读:遇到不理解的部分再返回重读;8)运用背景知识帮助理解。在教学中发现,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使用策略偏少。例如:在阅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生词,如果不断地去查词典,使阅读过程不断地被打断,就会影响阅读速度,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最后破坏了阅读兴趣。所以,在阅读时要学会使用猜测词义的策略。在猜测词义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标志性的短语,例如:that is(to say), in other words, such as, for instance等;也可以使用同义词,反义词去猜测;还可以用转折连词或副词(如:although, but, however,instead,otherwise)等方法。例: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 but during the night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 通过转折连词but我们可以猜测出deteriorated的含义是get worse.

高效的阅读能力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阅读策略训练。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益处,提高学生参与策略训练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放弃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指读”、“心读”等。第三,学生演示阅读策略,提出反馈意见。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策略学习经验,巩固阅读策略的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阅读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把阅读策略训练融入到阅读理解题的讲评中

在讲评阅读理解题时,教师不应使用翻译法让学生去理解,实际情况确实是教师一译成汉语,学生便恍然大悟,然而这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需要自己去体验,去领悟这一过程,需要利用阅读策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阅读理解顾名思义是通过阅读者“读”明白的,而不是教师“讲”明白的。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去经历这个思维过程。例:2010年高考试题B篇的第61题:

Recycling in the home is very important of couse. However, being forced to recycle often means we already have more material than we need. We are dealing with the results of that over-consumption in the greenest way possible, but it would be far better if we did not need to bring so much material home in the first place.

61.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over-consumption” refer to?

A. Using too much packaging.

B. Recycling too many wastes.

C. Making more products than necessary.

D. Having more material than is needed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检测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教师要提示学生首先理解文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阅读策略从文段中“提取出”与本题相关的信息:1. Being forced to recycle ofen means we already have more material than we need. 2. It would be far better if we did not need to bring so much material home in the first place. 文中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就是来向读者解释生词“over-consumption”,因此通过分析答案就很清晰了: 我们应选择D。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熟练阅读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适量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一是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二是能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又有利于更有效地阅读。由此循环往复,阅读水平将逐渐提高。课外读得越多,阅读策略运用得越多,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阅读速度也就越快,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样阅读才是更高层次的主体全面参与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乐读”。

[1] 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郭平建,郑建凤. 中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2).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阅读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一、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英语阅读教学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在课文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地挖掘,进入精读阶段

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我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尽地说明,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从整体上加以理解,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理解中的绊脚石。

因学生特点实施教学。学生的发展状况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在学习英语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认知的个别差异。通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介绍阅读内容和文化背景,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唤起想像与抽象思维更好地协同活动,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操练要结合语境,使文章内容更有生动现实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四、拓宽阅读范围,英语报刊阅读的必要性

目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语言学习的交际性、时效性还是在语言学习的文化性和空间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在国际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这种时代背景下,新词语源源不断地出现,一些新词、新短语、最新英语表达法最早会在报刊上出现、运用和普及。仅凭教材,学生难以达到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的目的,难以及时掌握适应生活发展需求的新词汇和语法现象。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1)跳读、略读和查读等阅读方法。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养成了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这样阅读速度很慢,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按照意群阅读、跳读和略读等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

(2)猜词悟义能力。学生在报刊阅读之初,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生词多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会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以及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通过对一个词的前缀、后缀的分析,猜测这个词的词性或词义。

2、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要提高阅读速度、加深理解程度,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应向学生提供理解所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做好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总而言之,开展学习者阅读培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提供可供学生自己从本文中提取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语文越来越侧重于综合能力的发展,而阅读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阅读重在“读”,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灵感会异常活跃,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正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并加深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就学生而言,一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薄弱,就会使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会影学生对题目的领悟,最终影响学生的成绩。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教学只存在于形式,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让学生把阅读的内容先读一遍,然后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讲解,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式的接受,并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导致一节阅读课下来,学生只学会了一些词语解释、课文分段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一无所知,更深一步来说,对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吸收的少之又少,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2.受应试教育以及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只对考试中的考纲重点进行训练,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阅读训练效果不佳。

3.缺乏足够的阅读时间,对阅读的关注度不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繁重的学习作业使学生平日的闲暇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甚至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间也被父母安排了各种兴趣班、培训班,而这些都与阅读无关,虽然有一部分小学生课外时间充足,但都花在电脑、电视上,其中的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关注度。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策略

1.充分利用好课堂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教材这个重要载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年级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勇于表现自己等特点,提出:青蛙和小鸟谁说的对?大家都认为青蛙青蛙错了,你知道它为什么错了吗?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小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课本教材的示范性作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着重介绍一种体裁,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题材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在阅读说明文时,重点让学生掌握它的写作手法,很多答案从课文中就能找到,不必对每句话进行理解;而在阅读记叙文时,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外,还要根据上下句的理解来回答问题等。

2.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加强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保证。新课标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来带动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调动他们在阅读上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日常阅读量的增加,并促使他们认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如,在兴趣小组中进行轮流阅读的带头人评比,对每个时期阅读效果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不仅培养他们爱阅读的习惯,还要让他们找到阅读兴趣所在。

3.成立阅读图书角,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成立一个阅读角,学生可以把手中的阅读素材放置过去供其他的同学阅读,然后教师每周可以安排一两节课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或者组织“诗歌朗诵会”“个人演讲”等。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摸索,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4

一、立足于学生实际,开展有目的、有侧重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1.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偏好

为了做好小学中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以及阅读偏好,充分了解与分析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与薄弱点,进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以及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到语文阅读教学。

2.做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做好对句子结构、文章体裁、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讲解与梳理

老师应该做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应该做好对句子成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在句子中位置、词性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讲解与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将文章体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写作技巧等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与文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将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采用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1.采用朗读比赛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汉字基础能力的掌握

老师需要采用朗读比赛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将语文教学文章以朗读的形式进行,一方面提高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词汇发音、断句、语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综合素质,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才能将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结合在一起。

2.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延伸,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与阅读能力

老师应该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延伸,由于语文阅读文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点或是事物,加大了学生对文章综合理解的难度,对此老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扩展学生知识面。比如,在进行《火烧云》的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进行展示,甚至是对云朵形成原理等进行展示与延伸,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3.利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心理特点、性格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老师应该全面采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心理特点、语言表达等的理解与掌握,让语文阅读与肢体表现结合起来,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比如,老师可以将《渔夫的故事》排演成一个简短的舞台剧,通过分角色进行朗读或是设计新台词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属性、性格特点、故事逻辑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4.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写作素材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5

关键词: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解决办法

开学伊始,某语文教师到教导处领课程表和教材,教导主任对该教师说:“教学参考书要过几天才到。”该教师抱怨道:“没有教学参考书我们怎么上课?……”

这位语文教师的抱怨让我想到了以下几点:(1)这位教师一直用教学参考书上课或备课;(2)这位教师平时备课不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而是以教学参考书为依据;(3)没有教学参考书,这位教师就不会上课了……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二年,继续教育也进入了第三轮,而

这样的语文教师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比比皆是,很多教师还不会借助网络备课,不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了十多年的新课程,他们手中拿着课程改革的新教材,可是教学模式却还是老样不变:备课就是写教案,写教案就是抄教学参考书;上课就是讲教学参考书,板书答案;听课只关注教师的演讲;评课只点评教师的演讲、教师的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在围绕教学参考书转,教师成了教学参考书的奴隶;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成了走过场,流于形式。可能有人听了这话会抱怨:教师不当教学参考书的奴隶,难道你还想让教师当学生的奴隶吗?这话切中了要害,让教师当学生的奴隶太过分了,但教师的教学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的。那不是要让教师围绕学生转吗?我认为差不多是这样。确切地说是,既要围绕学生转又要领着学生走,备课时围绕学生转,教师的思路在学生―课本―课程标准之间往返;课堂上引领学生朝着知识的殿堂走。换句话说,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课文是景点,课程标准是导航器,教具(包括多媒体)是交通工具,教学参考书则是教师手中的拐杖。

有些教师似乎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多数教师却是知而不

为,还在心甘情愿地穿新鞋走老路。

一、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认识不清,备课时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标准、课文、教学参考书三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缺乏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课

堂教学中不能正确认识、处理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不能与学生互动。

(2)缺乏信心,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缺乏学习和掌握的信心,误认为课程改革都是专家学者的事,我们只是普通教师,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新观念树立不起来。

(3)学而不用,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理论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但学习的形式是走过场,目的是应付检查和考试,而不是用来指导教学实践。

(4)积习难改,长期躺在“填鸭式”教学的温床上,照抄教参书上专家对教材的解析,自己不用阅读和理解课文,课堂上照本宣科,自问自答,自吹自擂,把答案直接塞给学生,轻松省事,不动脑筋,不思进取,心甘情愿一辈子享受“填鸭式”教学。

2.客观方面

(1)评价机制不合理,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检测题中能够死记硬背的内容占有较大比例;客观上阅读理解题的比例增大了,但阅读内容还是以课本为主,阅卷教师不具备足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阅读理解的自信心,把参考答案当作唯一答案,导致评价结果伤害了正在形成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生。

(2)怕担过失,面对不科学的评价结果,领导无法向社会和家长交代,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产生怀疑,产生动摇情绪,从领导到教师谁都怕承担过失。

(3)教研工作名存实亡,连续不断的继续教育成了走过场,教研活动一直是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教学观摩停留“听课”中,只关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不关注学生的反应,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没有形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观课”。

(4)领导思想僵化,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要求教师备课必须用手写教案(详案),其实教师都是原文照抄教学参考书,由于抄教案和批改作业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教师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上网查阅资料和钻研教材,致使教学过程与新理念背道而驰。

(5)班额过大,由于班级人数太多给课堂管理带来的难度增大,有的教师想与学生互动、想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却常常顾此失彼,反而造成课堂混乱。

(6)教学设备滞后,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室没有开放,实验课不能正常开展(造假册子应付检查),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条件好的学校最多只有不超过两个多媒体教室,有的教师准备了课件,可是要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则每星期轮不到一次。

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仍旧这样下去,损失的是国家,受害的必然是孩子。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而改变现状的关键则是我们的行动。

二、就目前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尽快展开行动

1.统一认识,大胆工作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校长和全体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敢于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课程改革中可能遇到的挫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荣辱与共地分享课程改革的成果和面对课程改革的困难与挫折。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尽最大努力向家长做好课改宣传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支持,大刀阔斧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2.因地制宜,更新设备

可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出三分之一用于购买电脑和投影仪,这样完全可将现有的普通教室改装成简易的多媒体教室,为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物质条件。

3.改变应付心态,用行动迎接检查

坚决废除手抄教案被动应付上级检查的老办法,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还给教师研究教材整合资源的时间和精力。变资料应付检查为课堂迎接检查。

4.真抓实干搞教研

取消纸上谈兵的会议式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教研

组、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研究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全体教师直接把教研活动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进步。

5.设立奖励机制,激活教研动力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6

我的工作内容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这一块,而这一期,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五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对于我而言,这是又一次新的挑战。在对各年级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后,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开展课程安排。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特殊的是二年级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对所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少,以着重在字词方面进行相应训练,选择与大纲同步教材《标准练》,提前学年级上学期课本知识,为开学接受学校老师教学做好准备。而在教学期间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名叫杨邦军,对于一年级所学知识他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做起题来速度慢、错误多。而最初让我担忧的是该生的性格,他不爱说话,很内向,不愿与同学接触,上课态度不积极,不像同龄孩子那样活跃。发现这些问题后,针对该生实际情况,改变一贯教学模式,下课主动与他沟通,上课点他回答问题,朗读课文,鼓励大胆发言,答错也奖励的教学方案,增强学生信心,提高胆量。在这期培训将要结束时,我发现相对之前他有了很大变化,变得开朗活泼。

另外一名学生,名叫吴思凯,刚刚入学时该生家长主动找到我和梁老师谈到学生情况,家长对学生要求较高,也是由于家长提到吴思凯出生时因为被羊水呛到,是经过抢救得以还生的孩子,家长担心因此影响到孩子思维反应能力,对此感到担忧。事实上,我和梁老师一致认为该生学习情况良好,各方面表现较突出对于学习非常积极,态度端正。通过再次与家长沟通,让她正视孩子的实际状况,对孩子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将后来的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合自己孩子的引导教育。

除二年级外,其他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自主能力相对较强,根据实际情况各年级都是选择以《阅读与作文》作为培训材料,对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提高。

三年级班,着重培养看图说话能力,学会片段描写等。自主阅读短文,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答题时仔细认真。四年级班,是高年级班中总体水平基础较差的一个班,作文的基本写法模式掌握情况不太好,所以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作文训练,到了期末学生反映效果良好。五年级班和六年级班,这两个高年级班学生年龄大一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较好,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好的吸收,成绩提高相对明显,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