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不作为 法律风险 防范 对策

行政主体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从形式上讲,是“懒政”;从法律上讲,涉嫌“行政不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基层央行由于处于央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行政不作为风险相对突出。

一、行政不作为概述

(一)行政不作为概念

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不作为未作明确、统一的定义。现行《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仅是在有关条文中规定了行政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形态。行政法学界一般认为,行政不作为指根据法律规定,负有实施特定法定义务的行政机关,在无法定事由的情况下,能够履行却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作为义务的一种行为形式。

(二)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由于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行政不作为的主体必然是行政行为的主体,即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职权要件。行政不作为须以行政机关负有积极作为的法定职责为前提,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既包括行政主体不履行实体职责的行为,又包括行政主体不履行程序职责的行为。

3.期限要件。行政不作为在客观上不仅表现为行政主体有所不为,且该不为已经超期,即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不为已经超过一定的期限。

4.可能性要件。行政不作为成立,除需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作为义务,还须有履行该义务的可能性。如果行政主体负有作为义务,但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履行该项义务的,则并不构成行政不作为。

5.过错要件。行政主体行政不作为,其主观方面必须存在过错。行政主体有能力履行,却故意不履行、或因疏忽和认识上的错误不履行作为义务的情况下,才构成行政不作为。

二、基层央行行政不作为风险具体领域

(一)投诉举报()领域

投诉举报主要表现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人民银行投诉或举报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组织、个人涉嫌金融违法行为的行为。《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事项:(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践中,基层央行该领域不作为风险主要表现在对通过邮寄、邮箱、来访等各种渠道收到的举报投诉材料,受理部门未能及时接收并登记在册;对电话投诉事项,未进行保全证据,如对电话内容未及时予以录音;超过规定期限未处理答复。此外,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等特殊领域的金融投诉举报事项,由于这些领域针对投诉举报事项处理有更为严格的程序和更短的时效要求,因此,这些领域行政不作为风险相对更大。

(二)政务公开领域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同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基层央行该领域行政不作为主要表现为应主动公开的未公开以及未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公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未及时受理、应公开未公开等。

(三)行政审批领域

行政审批指行政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包括行政许可以及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该领域行政不作为风险主要表现为未按规定期限作出行政审批决定;作出不予行政审批决定不说明理由以及不履行权利救济途径告知义务;作出行政审批决定该听证而未听证等。

三、行政不作为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行政公开既包括行政行为结果公开,也包括行政行为过程的公开。行政公开才能让行政相对人参与并监督基层央行行政活动,才能保证基层央行行政权的规范行使,从而使行政不作为等行政违法行为无藏身之地,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基层央行行政不作为风险。

(二)进一步健全行政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及时受理行政投诉举报事项,凡公众和企业反映的与其有直接利害关系,且要求人民银行履行法定职责,特别是要求人民银行依法检查、调查和处罚被管理对象的投诉事项,受理部门应及时接收并登记受理;根据办理时限要求及时处理行政投诉,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送达处理决定。

(三)进一步完善听证制度

行政主体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要给予行政相关人就与决定有关的事项表达意见的机会。由于听证制度保障了公民对行政行为过程的参与及表达意见的权利,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行政不作为发生的机率。基层央行在作出涉及特定人重大利益的行政行为中,应告知相关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保障相关人听证权的行使,从而更好地防范行政不作为风险。

(四)进一步完善权利救济告知制度

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或之后,应将有关权利救济途径、时限、是否收费等事项告知有关相对人。该制度不仅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也有利于对行政不作为的控制与防范。

(五)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档案制度

一方面,该制度的执行将有利于证据材料的保全,有效防范基层央行履职法律风险;另一方面,执法档案制度将使基层央行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不仅有利于遏制行政不作为,而且有利于行政不作为发生后的责任追究。

(六)完善监督制度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担保;风险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存在市场化融资渠道。但是地方政府为响应积极的财政政策或为发展地方经济,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以让地方政府绕开现行体制与政策障碍,实现市场化融资的目的。它指的是在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设立,通过一定的注资形式,依照相关法律成立的用于支持地方公共建设项目融资的企业或事业法人,一般以项目经营收入、所建设施收费或者地方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显性或者隐性)。

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必然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有理论基础:1、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由于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充分、外部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的存在,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通过征税筹集资金继而向公民提供市场自身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无疑是政府的基本职能。2、由地方政府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最有效率。地方政府由于更贴近居民而具有信息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管辖区域公民的要求,取得资源配置的最好效果。因此,区域性公共产品决策应该在地方政府部门进行而非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理论解释是一般解释,适用于于各个国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有特殊性,因此我国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理论解释之外的现实动因。1、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匹配所造成的矛盾。财政分税制改革之后,一方面财政收入逐渐向中央集中,地方财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事权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却逐渐下放,导致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2、现行官员考核机制不合理。我国现行官员的考核中GDP是官方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经济指标。在任期和地方财政受约束的条件下,要想获得巨大的投资资金以发展经济,成立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是办法之一。3、稳定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2008年,我国提出4万亿元刺激内需的计划,因而地方政府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掘新的融资渠道,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可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危机时期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表现如下:

1、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运作不规范,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风险收益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金和项目资金大都不实。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作公司的注册资金和项目资本金。受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融资平台的层级越低,其资质状况越差,潜在的风险越大。设立、运作不规范的融资平台导致的直接后果即是资源被占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2、地方财政风险增加,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移的可能性加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主渠道是银行信贷。2008年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优先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财政信用与政府担保作为归还贷款的保障。当融资平台项目运行出现资金问题时,地方政府需要启用财政收入偿还贷款。而地方政府的担保承诺往往缺乏实质性内容及约束。地方政府换届后,下一届政府极有可能以种种借口拒付这部分贷款,从而形成银行体系呆坏账,财政风险将向金融风险转移。

3、融资平台项目特点制约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和效果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很多是大型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其贷款期限较长。这一特点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调整:若为抑制经济过热大幅度降低信贷规模,将导致大批平台项目中后期因缺乏资金被搁置,造成资源浪费;若保证这些项目的持续资金需求,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信贷规模会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4、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在较长的建设期内银行信贷不得不持续投向这一领域,否则一旦项目搁置,前期贷款也将无法收回。在经济回升后,宏观调控的方向将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会得到控制。在信贷资源受限的情形下,民营经济、新兴行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等国家极力鼓励的行业和产业的信贷需求会被挤压,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措施

鉴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地方城市化建设和应对金融危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潜在的风险状况,应当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拓宽政府融资渠道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现状是,地方政府合法融资渠道不畅,地方政府只能试图用金融手段来替代本应由财政手段发挥的功能。而我国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难直接导致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过大。从长期来看,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易于监管、更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隐性债务显性化,是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

2、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过快,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风险敞口大。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投资领域融资渠道受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巨大,所以在建立规范化和市场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同时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一方面能解决一部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对民间资本流向起引导作用,发挥民间资本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3、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透明度

应提高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负债透明度,推动当前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形负债向及时公开披露的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将预算和直接债务之外的财政信息公布于众。主管部门要主动、及时地公开披露融资平台负债情况,使银行可以客观地分析政府的信用状况及举债能力,合理确定授信总规模。例如,建立有效的地方债务信息系统,实现投融资平台财务信息公开化。

4、加强监管,强调财政金融监管层之间的沟通协调

鉴于银行贷款目前是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应实施更为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加强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及贷后跟踪,包括项目资本投向效益成果的深入分析,密切关注各级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偿债能力等,以监控贷款风险和系统风险。监管部门要强化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风险监控机制,提高融资平台的信息透明度。

结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拓展了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渠道,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融资平台信贷资金财政化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矛盾日益突出,开始成为威胁银行业健康发展和国家财政金融稳定的重大隐患。为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化运作,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吸引民间投资进入政府投资领域,以减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依赖;二是通过提高政府融资平台的透明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以监管和防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参考文献

[1] 唐洋军:《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国外模式与中国之道》,《上海金融》,2011年第3期。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3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的护理风险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NICU收治的329例患者护理资料,分析总结出NI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产生原因。结果:NICU护理风险包括:护患关系紧张,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或应急能力低,院内感染和护理文书方面的风险。结论:医院应加强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加强质量管理,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对策

NICU的英文全称是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我院的NICU主要抢救各种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的病人。N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且复杂,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护士需要24小时陪护病人,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故易发护理风险事件。因此分析总结NICU患者的护理风险类型及产生原因对提高病情危重患者治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回顾329例患者护理资料,分析总结出NI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NICU收治的329例患者护理资料,其中男202例,女127例。原发病:脑出血176例(53.5%),脑梗死121例(36.8%),颅内感染8例(2.4%),症状性癫痫8例(2.4%),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1.5 %),重症肌无力 3 例(0.9%) ,药物中毒1例(0.35%),格林巴利综合症1例(0.35%),死亡17例。平均住NICU时间为5.36天。

2N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2.1护患关系紧张,产生信任危机。NICU的护士工作多年后通常对于病人的苦痛以及患者与病人的生离死别司空见惯,加上NICU通常要求一个护士同时护理1~3名病人,劳动强度大,而患者家属往往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由此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家属对护士不信任,为NICU的日常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或应急能力低。表现为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病人的突发事件[1]。有的护士在夜班时由于过度劳累或其他因素没有按时执行护理操作,如吸痰、翻身,雾化吸入,生命体征监测等。曾发生过因护士没有及时吸痰,造成患者呼吸道阻塞窒息,经抢救后重新置管的案例。还有些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抓不住重点,手忙脚乱,对一些仪器的操作不熟练,药品及材料的使用不明确。

2.3院内感染。在全部329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4%。其中有17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尿路感染。NICU患者以病情危重,意识模糊不清的老年患者为主,其特点为没有自主咳嗽的能力且排痰无效,没有自主更换卧位的能力[2]。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薄弱时便有可能造成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当,医疗用品没有及时监测等情况,从而产生院内感染。

2.4护理文书方面的风险。分为护士记录不真实准确、不及时和医护记录不相符两个方面[3]。造成护士自身记录不及时不详实的原因可能是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没有时间记录,抢救完成后再进行回顾性的补记,致使很多术后护理记录不连贯或者术前病情观察记录缺失。医护记录不相符的原因一个是抢救时口头医嘱较多,执行时患者没有听清医嘱而导致重复用药。再有可能是因为医生开具医嘱时没有及时告知护士而导致执行和记录的不及时。

3NICU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及急救知识培训,规范护理文书记录和常见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的能力,保证护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的观察不同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4]。

3.2加强质量管理。首先要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如隔离交接班、消毒岗位责任制等,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及时检查药物并做好补充工作,保证监护记录连续完整,定期检查仪器和电源,保证仪器时刻处在备用状态。其次是要加强病室管理。减少NICU的人员流动,保持环境清洁。地面、桌面每日用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抹布、拖把做好分类管理。严格把握NICU的收治指征,随着病情的好转及时将病人转出,避免交叉感染。最后是保证护理人员编制,防止因为劳动强度过大、倒夜班频繁而造成护士不能充分休息,工作效率低下,应急能力差的情况。

3.3转变护理观念,提升个人素质。传统护理观念常常是针对疾病护理,而往往忽略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NICU病房的患者大都意识模糊,那些较为清醒的患者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恐惧、绝望和极度的痛苦感。他们在痛苦挣扎时最需要关怀和安慰,应当避免过激的言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说话的语调、表情和态度,积极调动患者的情绪。

4结论

NICU的病人具有特殊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极易发生护理风险。应通过对NICU护理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来作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病情危重患者治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一宁,吴欣娟,实用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40

[2]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7

[3] 吴桂珍,红蝶玫,护理文书潜在的医学纠纷及预防对策[J],中国病案,2007,8(1):26-27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证券投资 风险 应对策略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证券投资是对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包含投资和投机两种不可缺少的行为。证券投资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证券投资有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及实现优化配置;证券投资是重要的融资渠道,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证券投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再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促进企业行为合理化;证券投资为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主要的特点就是中小投资者偏多、波动大。如何稳定市场,学术界和金融界人士都有各自的观点,其中引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是不错的选择。证券投资基金在捍卫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方面有其明显的特征,证券投资基金以其专业化管理、长期投资的眼光,成为稳定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市场是在不断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样也经历十几年的历程。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证券市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同样完善的证券市场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与西方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还不成熟,也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并不是偶然,它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始终受着政策的影响,无论从企业上市融资到二级市场的监管还是股指的涨跌等,都会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随着全球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也逐步完善,证券市场也在慢慢市场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形势会怎么样,有金融学者预料“其基本态势必将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为主线,加快证券市场深化的进程,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所以,如何正确对我国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

证券投资风险是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也是证券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避免其带来的危害。从风险成因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从风险的性质和范围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变化等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绝大多数证券价值,靠证券多样化并不能消除此类风险,因此又称之为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局部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化的不 确定性,对个别证券的状况产生影响,当投资者持有多种证券时,不同证券受局部事件,如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及市场销售等的变化影响,而产生的价值增加和减少会相互抵消,因此非系统性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退市风险、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和出台密切关注

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和出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很大。因为政策风险是系统风险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作为证券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关心时事政治,根据其变化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有效的去规避政策上的风险,以达到预期投资的目的。

2.对证券发行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考察

想做到理性的投资必须要先了解清楚证券发行企业的具体情况,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证券投资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要对所发行证券的质量和证券发行者的信誉做理性的分析。现在很多投资者都是盲目的投资,很少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考察,这也是投资失利的原因之一。投资者应参考专业评级机构对各证券的评级状,优先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进行投资。避免投资风险较大的证券需要注意分析证券发行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综合情况。

3.采取组合证券投资

通过组合证券投资可以分散证券投资的非系统风险。马科维茨指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将风险证券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能实现组合证券风险低于单独投资其中任何一种证券的风险。”

4.减少投机性投资

过度的投机行为会给证券市场造成巨大风险,投资者应尽量减少市场投机行为,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时机,不可盲目跟庄投资,才能保证投资收益,有效规避证券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唐莹莹.证券投资风险[J].企业导报,2009(11)

[2]张旭磊,张正华.证券投资风险成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3)

[3]傅仙发.组合证券的投资风险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8)

[4]林莉,田苗.证券投资与风险[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4)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水利水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特征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发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而此类项目开发建设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一般说来,它具有规模庞大、资源投入数量大、建设周期长、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等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在建设过程中,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各因素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完全不同,因此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以避免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抓住有利机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和普遍性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其损失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而且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人类也只能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无法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可变性

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3、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鉴于水利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其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4、某一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何一个具体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于大量风险的发生经观察分析是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并对风险实施有意识的监测与控制。

5、全程性和全局性。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在项目全周期内存在,且风险产生后会产生连锁反应,所以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风险识别

(1)政治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经历政策、法律、法规变更的可能性增大, 源于产业、技术等政策的变动, 都有可能产生政治风险。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国际关系的进一步加深, 同时国际政治不稳定因素也将对国内的大型投资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体的投资项目, 其投资建设方与地方政府之间如果不能有效沟通, 也将导致政治风险的产生。

(2)自然风险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属于露天作业, 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于项目有重要影响。因此自然风险主要来自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像洪水对在建水利工程的危害可能导致部分在建工程的毁坏, 同时危及施工机械及人员。而恶劣的天气将延误施工工期, 甚至由于地震、暴雨等可能引起水文的变化, 对在建工程存在同样的风险。

(3)技术风险 水利工程的技术风险即包括设计初期的地质勘测风险、水文调查分析风险及工程设计风险, 同时也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风险( 即在施工过程中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以达到工程的预期) 。由于对施工地区的勘测不够全面所引起的技术上的施工障碍有可能会延误工期, 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设计方案的修改。

(4)经济风险 水利工程的经济风险是指由于财政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的变化, 以及通货膨胀引起生产成本上升等都属于经济风险。而在较长的投资周期中, 资金的融通、调度、周转、利率的变化所产生财务风险, 也将影响项目的预期收益, 这些都属于经济风险的范畴。

(5)其他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除了上述所列风险意外, 还可能发生像管理组织风险——如施工团队不稳定, 责任推诿等风险; 施工地区居民不配合施工, 拖延工期风险; 环境破坏风险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明确风险的存在性后,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的损害进行评价。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而在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中往往更多的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风险评估。在水利工程风险评估时, 概率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对风险变量进行概率估计, 计算风险的大小及出现的可能性。研究项目承担的风险。蒙特卡罗数字模拟法是根据水利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复杂多变的特征, 对影响因素的各变量按一定概率分布取值, 进行多次反复实验, 来估算项目风险的方法。最大熵值法是应用最大熵准则对大量无先验样本的随机变量选择一个先验分布作为其分布, 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除了上述介绍的风险评估方法外, 像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都可以用来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

3、风险控制对策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者其损害程度过高的情况下, 因没有相应的解决对策以避免或降低损失时, 或解决对策的代价要高于其预期收益时,而选择的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方案的方法。这一对策应该是基于项目管理者对于风险的充分认识及正确评估, 对于风险的严重性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采用。这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对策,往往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损失了收益。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这种对策是相对于风险回避更积极的一种应对策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往往需要在风险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时, 做好事前的应对策略, 消除和减少风险因素, 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从风险的源头发现和降低风险。

(3)风险分离 风险分离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尤为重要, 在应对变化的自然环境过程中, 项目管理者往往要应对多方面的压力, 天气、地质、水文的变化都可能引发风险的发生, 因此有效的分离风险则可以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如在发生洪水的过程中, 密切的监视周边的地质变化, 应对水情变化的同时, 关注是否可能发生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有效的降低风险。

(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通过合同或保险的形式, 将风险的责任转移给承包方或保险公司,以减少当风险发生时自身的经济损失。

(5)风险自留 对于不能明确、不能确定的风险, 需要采用风险自留的应对措施。一般来讲风险的潜在损失较小或发生的概率较低时采用风险自留的应对对策。风险的复杂多样性、客观存在性使得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风险,而风险会对工程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风险分析和管理十分重要。目前,风险管理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作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处于整个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的项目管理者而言,不会管理风险就不能成功地管理项目,因此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通过人们对风险的重视,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率同时造福于人类,真正做到水利工程服务于人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忠刚,任丽,张华. 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概述[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5,(02) .

[2] 郑大虎. 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 海河水利, 2004,(03) .

[3] 王松,范吉星,陈艳. 浅谈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 治淮, 2006,(09) .

[4] 蔡青.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J]. 东北水利水电, 2007,(04) .

[5] 贾宝平.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业主风险管理方法与应用[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03) .

[6] 李宏茜. 水利工程业主风险管理[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12) .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6

(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控审计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27)

摘 要:本文分别从财务领域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制定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确定关键风险预警指标、组织评价及持续改进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如何开展财务领域的风险评估与管控。

关键词 :财务领域风险评估管控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65-03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金环(1973-),女,山东省平度市人,业务主管,研究方向: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

财务领域风险管控贯穿于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资金管理、资产财务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担保管理等财务相关的各项工作,是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有效手段。加强财务领域的风险评估与管控对公司管理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开展风险评估与控管进行重点阐述。

一、相关定义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由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构成,其中:

风险源辨识是通过辨识财务领域的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潜在的后果等,形成财务领域的风险事件库。

风险分析是根据获得的信息数据和资源,采用定性的、定量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公司财务领域的风险控制策略、控制标准/措施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作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重要依据。

二、财务领域风险评估

(一)风险源辨识

(1)收集风险资料

由公司财务领域的主责部门即财务部牵头收集本业务领域的风险资料,包括公司年度经营计划、行业资料、行业分析报告、行业风险数据等。

(2)辨识风险源

由公司财务部门根据公司风险评估计划安排,组织本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业务骨干通过专题研讨会或其他风险源辨识方法,基于已收集的风险资料,辨识可能影响财务领域的风险源。

由于各公司经营活动范围的不同,财务领域的涉及业务范围也不尽相同,从大的方面来说,可能包括会计核算与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财务管理、收入、成本与费用管理、担保管理等等。而每个方面里又会涉及到多个具体的环节,如资金管理中又会涉及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账户管理、资金支付、银行账户管理、现金日常管理、票据管理等,各环节中又会涉及到不同的风险源。

结合某家煤炭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财务领域涉及到会计核算与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七项内容,86个风险源。其中核算与会计管理制度涉及21个风险源;预算管理涉及7个风险源;税务管理涉及5个风险源;资金管理涉及13个风险源;资产财务管理涉及24个风险源;收入、成本与费用管理涉及10个风险源;担保管理涉及6个风险源。

(3)建立风险事件库

风险事件是风险的具体表现,只有当风险事件发生,才能使潜在的危险转化成为现实的损失。公司财务部门针对已辨识出的风险源,结合收集到的本行业财务领域的风险事件,建立了《风险事件库》,包括共226项风险事件,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如税务管理中税务筹划风险事件:税收筹划不合理,未能实现最优税务成本,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缺少针对税务政策变化等对公司财务状况有影响事项的分析评价工作,可能导致财务分析评估不足;关键岗位管理风险事件:资金管理人员和加远矿区财务岗位未定期轮换、未建立强制休假制度对无法进行轮岗情况进行补偿控制。

风险事件库的建立对今后公司有效的进行财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风险分析

在对公司财务领域进行风险分析时,要考虑导致公司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在风险分析中,应考虑公司的风险承受度,并适时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具体程序:

(1)开展风险分析工作

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专题研讨会法等方式开展财务领域的风险分析工作。

(2)确定风险分析方法

一般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是运用流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题研讨法、专家咨询法等,对照风险评分标准来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定量分析,可以通过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估计出风险后果及其姓可能性的实际数值,并产生风险等级的数值。计算公式为:

风险等级的数值=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分*风险影响程度评分

(3)分析风险发生可能性

指假定不采取任何措施去影响经营管理进程的情况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或者频繁程度进行分析,依据下面评分标准,可能性可细分为低、中、高等3个等级。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分标准: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或极少情况下才发生(如今后5-10年内可能发生1次),就定为低风险;某些情况下发生(今后2-5年内可能发生1次),就定为中等风险;较多情况下发生(今后1年内可能发生1次),就定为高风险。

(4)分析风险影响程度

主要针对风险对目标实现的负面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假设特定事件、情况或环境已经出现,确定某个风险事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程度。依据以下评分标准,影响程度可细分为低、中、高等3个等级。

(5)形成风险分析结果

风险分析工作完成后,形成对财务领域各项风险分析结果的一致意见,作为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依据。

(三)风险评价

通过财务领域的风险分析,评估风险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公司便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防范风险的应对策略。一是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某个风险是否需要应对、风险应对优先次序、是否应开展某项应对活动、应采取哪种途径进行应对等。二是公司财务部根据风险应对策略,绘制风险应对示意图。

三、财务领域风险管控

风险评估完成后,公司财务部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发展战略,结合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控策略。

(一)控制标准与措施

1.控制标准、控制措施的基本内容

控制标准是财务领域风险管理的规范和指南,是在充分考虑公司对财务领域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偏好,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人员、技术、环境、管理和制度五个方面来提炼确定,通过具体的预控措施、可量化的风险指标及标准,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控制措施是对控制标准的进一步细化,详细阐述了财务领域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的风险管控步骤如何操作,为各级岗位开展风险管理提供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依据,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通过制定控制措施,明确管理职责,使每个业务人员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执行和操作。

如公司财务部基建科会计风险管控职责会涉及到往来账务管理、资金支付、在建工程入账的会计处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存货(甲供材)出入库会计处理、在建工程差值评估与会计处理等。每项管控职责中还要具体到执行操作程序,如在资金支付中,执行操作是“根据完整和工程验收资料编制《基建办付款联签表》,裂本期工程完成金额,现金预算金额,支付审批金额,以及借款、预付款、材料款、电费、保证金等需从施工方扣除的金额,并计算出实际应支付金额并签字确认;然后编制内部银行账户付款会计凭证”

3.制定控制标准与措施的程序

(1)制定控制标准

公司财务部根据财务领域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应对策略,将较抽象的风险源从人员、技术、环境、管理和制度五个方面进行提炼,形成具体管理对象。充分考虑源公司对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偏好,以及国家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集团及公司内部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财务领域风险的控制标准。如在资金管理方面,公司财务应制(修)订资金收付、银行账户管理、票据管理、现金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传达集团公司的相关制度,明确资金收付、银行账户管理、票据管理、现金管理等管理办法、工作程序。

(2)制定控制措施

公司财务部根据业务领域控制标准,对业务领域的流程进行梳理,厘清相关管理职责划分,详细描述业务领域管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如何操作,形成业务领域控制措施,为各级岗位开展风险管理提供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依据。如:银行账户管理控制措施,公司财务部资金科每年不定期通过财务检查工作对全公司范围内银行账户进行检查,对全公司范围的银行账户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性质,银行账户未达账项,是否与银行签订补充协议,账户用途等是否合规,账户是否进入账套,是否经过批准等内容进行文字记载,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是否存在“小金库”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二)建立风险预警指标/阈值

1.确定关键风险指标

是财务领域风险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关键风险指标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公司管理层可据此迅速采取措施)。具体指标可能包括:固定资产盘点差异率、材料配件盘点差异率、煤炭盘点差异率、七项费用预算实际完成率、发现账外资金金额、资金错误支付率、预付工程款借款账期、预付账款账期、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及时性、坏账率、现金预算完成金额占比等。

同时,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名称、说明、监控部门、监控频率、计算公式、指标数据来源等。例如七项费用预算实际完成率,该指标是反映七项费用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主要是用来检查财务资产部费用办科长是否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若达到预警级别,是否进行相应的预警措施。计算公式是七项费用实际完成金额/七项费用预算金额*100%,预警频率是每月一次。

2.确定关键风险指标的阈值

关键风险指标确定后,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管理目标以及风险偏好和承受度等,确定每一个指标不同风险状态的临界值,即阈值。根据风险上升趋势将指标的阈值分为三级:轻度预警、中度预警和高度预警,其中:

1)轻度预警代表低风险,表示该领域存在较轻的风险,财务部应知悉,并对该风险保持关注。

2)中度预警代表中风险,表示该领域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引起财务部的重视。

3)高度预警代表高风险,表示该领域面临严重的风险,应该引起财务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如上面所述七项费用预算实际完成率,根据综合分析,确定了三个阈值,并将指标按阈值分为三级,当指标≥90%为轻度预警,>100%≤105%是中度预警,>105%为高度预警。

(3)关键风险指标监控

财务部对本部门的关键风险指标进行监控,根据预警频率,定期统计分析相关关键风险指标的数据。针对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和应对建议,并组织实施应对措施。

四、组织评价与持续改进,实现闭环管理,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财务风险评估与管控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需要通过组织评价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措施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来评判风险管理方法、措施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并根据检查结果对风险管理方法、措施进行修正完善。

1.组织评价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由于财务业务领域较多,各业务环节不同时期在公司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公司存在大规模基建项目时,基本建设管理与核算就会面临较多的风险,就需要对其进行高度关注,重点进行管控和评价。因此在日常管控评价中必须遵循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得评价活动既能够全面评价财务领域风险控管情况,又能够顾及重点业务领域评价的充分性。

2.持续改进

公司经营活动的变化,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因素可能会随时间变化,从而导致风险评估结果改变或失效,财务部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据此调整控制标准与措施、风险预警指标/阀值。如公司销售业务的变化,由原来集团销售公司统一管理变为公司自行管理,造成销售业务的核算变化,进而产生新的风险源,这就需要财务部针对该业务核算领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控制标准和措施。